桩筏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筏板的沉降计算与实测量对比分析

筏板的沉降计算与实测量对比分析

通常偏于保守 . 分析规 范法计算 出的筏板沉降与实测量 的沉降 数量差 别 , 仅 为包头 地区 高层筏板基 础设计 提供参
考.
C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b e t we e n t h e c a l c u l a t e d s e t t l e me n t a n d t h e me a s u r e d s e t t l e me n t f o r r a t f
p e a s. r Ho w e v e r, t h e d e s i g n o f r a f t f o u n d a t i o n s e t t l e me n t o t f e n t e n d s t o b e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 He r e i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a r a f t b e t we e n t h e c l- a
筏 板 基础 作为 一 种 天 然 地 基 基 础 方 案 , 以其 自
3 9 3 6 5 . 6 9 , 其中地下4 1 s 5 . 2 3 , 地
2 1 0 . 4 6 I l 】 2 , 建筑

身的优越性 , 在高层建筑 中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 J .
在建 筑设 计 中如果 能首 先计 算 出基础 的沉降 而加 以
2 0 1 3年 3月
内 蒙 古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桩筏基础沉降计算算例

桩筏基础沉降计算算例

桩筏基础沉降计算算例假设有一座桥梁需要建设,我们需要设计桥梁的基础沉降计算,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土壤试验,以获取有关该区域土壤的相关参数。

根据土壤参数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基础类型,如桩基础或桩筏基础。

在这个算例中,我们将使用桩筏基础。

假设该区域土壤为粉土。

根据土壤试验结果,我们得到土壤的重度γ=18kN/m³,饱和度S=70%。

此外,根据地质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位高度为1.5m。

在进行桩筏基础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

根据桥梁荷载和土壤参数,我们估计桩的长度为30m,直径为1m。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桩的侧阻力。

根据经验公式,侧阻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s=ΣCi*Ai其中,Rs表示侧阻力,Ci表示桩身周围单位长度土壤对桩侧面的侧阻力系数,Ai表示单根桩身周围单位长度土壤对桩侧面的面积。

假设该区域土壤的侧阻力系数为60kPa,根据桩的直径,可以计算出桩侧面的面积为3.14平方米。

那么,侧阻力Rs=3.14*60=188.4kN/m。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桩的端承力。

根据经验公式,端承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p = Ap * (Nc * qn + Ng * qg + Nd * γd * d)其中,Rp表示桩的端承力,Ap表示桩顶面积,Nc表示土壤的内摩擦角,qn表示正常压力,Ng表示水平压力系数,qg表示地下水压力,Nd表示地震作用系数,γd表示地震作用时的土壤重度,d表示桩的埋深。

最后,我们可以计算桩的总荷载,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基础的沉降量:P=Rp+Rsδ=P/(E*A)其中,P表示桩的总荷载,E表示土壤的弹性模量,A表示基础的截面面积,δ表示基础的沉降量。

根据上述算例,我们完成了桩筏基础的沉降计算。

通过设计合适的桩长度和直径,并计算出桩的侧阻力和端承力,我们可以预测基础的沉降量,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计算结果可以为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有关桥梁基础设计的重要参考。

太原某高层桩基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太原某高层桩基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第44卷第5期 山 西建筑• 78 • 2 0 1 8 年 2 月SHANXI ARCHITECTURE Vol. 44 No. 5 Feb. 2018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05-0078-02太原某高层桩基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刘晓娟(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摘要:以太原晋源区某高层沉降观测分析为例,通过对比分析计算沉降值与实测沉降值,得出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折减系 数,与规范要求及以往文献结论吻合,为该区域其余高层建筑的桩基沉降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量,桩基,压缩模量中图分类号:TU433 文献标识码:A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增加,国家日益倡导节约 土地资源,因此在满足国家及地方规范和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建 筑越来越向上部空间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

因高层建筑层 数多,建筑重量大;基础计算时,承载力及沉降值是必须计算的项 目,并进行现场实际观测来复核检验计算值。

1工程概况某高层住宅,位于太原晋源区。

抗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值为〇.20g。

地上建筑面积26 262.12 m2,地上34层,地下2层,-1层为设备夹层。

结构总高度为98.55 m,上部均为 住宅,层高2.9 m,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基础为钢 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基础,布桩方式为墙下布置。

钢筋混凝土灌注 桩采用桩底、桩侧复式后注浆,桩身直径700 mm,总桩数为137根,其中试桩3根,铺桩12根。

工程桩有效桩长35 m,单桩竖 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要求达到4 000 kN;试桩有效桩长35 m,试 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要求达到9 500 kN,设计桩端持力 层为第⑩层细砂层;设计试桩桩顶高程为783.3 m,桩端高程为 742. 8 m〇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勘察报告:本次勘察深度 范围内地基土岩性以人工填土、砂土、粉土、粉质黏土为主。

案例探讨单桩群桩沉降计算方法

案例探讨单桩群桩沉降计算方法

案例探讨单桩群桩沉降计算方法1. 桩筏基础设计理论分析1.1 弹性地基梁板模型中的单桩及群桩刚度计算对于桩筏基础,由于桩-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复杂,其沉降变形性状与桩数、桩长、桩间距、桩土刚度比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使设计人员更加方便使用与理解,软件自動按照规范方法根据地质资料计算单桩刚度,本工程可利用实测Q-S曲线单桩刚度进行修改。

程序采纳群桩最新科研成果自动将单桩刚度转换成群桩中的单桩刚度,并可以根据规范的方法考虑桩间土的分担百分比及土的等效基床系数。

(1)单桩刚度的计算调整。

单桩刚度是桩顶发生单位变位所提供的反力,这里指的单桩刚度包括竖向刚度与弯曲刚度,可以参见《桩基规范》附录C 进行计算。

(1)式中:--桩身轴向压力传布系数,也可根据静载试验Q-S曲线按式(2)计算:(2)式中:Qa 、Sa --为单桩使用荷载和使用荷载下的沉降;--为试桩沉降完成系数,对于持力层为砂土,=0.8;粘性土和粉土=0.6-0.7,饱和软土=0.4-0.5。

(2)考虑群桩共同作用的单桩刚度计算。

为了得到群桩中的单桩刚度,可以从沉降角度进行分析。

基于两根桩竖向位移相互影响的分析,采用叠加原理扩展至群桩的沉降的计算,并用相互影响系数来描述二桩沉降的相互影响。

通过考虑与桩的长径比1/ d 、桩距比aS / d 、桩土相对刚度K(K = Ep / Es )、土层厚度等因素。

通过沉降比法计算群桩沉降,利用上述二桩见相互影响系数进行迭加,可求得刚性承台一定排列形式的群桩的沉降比。

(3)改正沉降比法确定群桩放大系数Cs 。

从工程实践表明,根据沉降比计算的桩筏沉降的方法计算结果偏大。

沉降比法是基于弹性理论,由于实际桩之间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反映实际情况,将沉降比法进行修正,采取放大系数Cs ,如公式(3)、公式(4)。

该式系按桩侧土变形传递函数为自然对数,影响范围为15d 确定。

(3)(4)1.2 倒楼盖模型中的单桩及群桩刚度计算对于单桩及群桩的假设与上述方法一样,所不同的是假设筏板不变形,根据上部结构总荷载及桩刚度,可求解出桩反力,将桩反力作为外加荷载,底层柱及墙作为支座进行有限元计算。

桩筏基础沉降计算及变形特性分析

桩筏基础沉降计算及变形特性分析

条件好 ; 5 层粉 砂 : 一 1 3 . 3 2 —2 8 . 8 2 m, 硬塑 , 场地 内普遍分 布 , 力学强 度高 , 压缩性 中等 , 工程地质条 件较好 , 适 宜作为荷 载 较轻桩 基持 力层 ; 6 层中粗砂 : 一 2 8 . 8 2 ~未见底 , 密实 , 场地 内
i 工程建设- 5设计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D e s 咖F o r P r o j e c t
桩筏基础沉 降计算及变形特性分析
S e t t l e me n t Ca l c u l a t i o n a n d De f o r ma t i o n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na l y s i s o f Pi l e d Ra f t F o u n d a t i o n
【 摘 要 】 地基基础设计是 高层建筑设计 中最重要环节 , 有效 的基础 沉降 变形计算是确保基础设计合理 、 安全的重要手段 , 采用等
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筏基础 最终沉 降量 , 分析比较 建筑沉 降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 , 研究桩筏基础 变形特性。
【 A b s t r a c t ] H i g h -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f o u n d a t i o n d e s i g n i s t h e 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t h e w h o l e d e s i g n . E f e c i t v e b a s e s e t t l e m e n t d e f o r m a t i o n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修正值 。

4.4桩基础沉降计算解析

4.4桩基础沉降计算解析

什么情况不需要验算?
2、单桩受到荷载作用其沉降量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2018/10/12
20

j 1 i 1
m
nj
j ,i h j ,i
E sj ,i
可得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公式
s p
2018/10/12
Q l
2
E [I
j 1 i 1 sj ,i k 1
m
nj
h j ,i
n
p,k
(1 ) I s 2,k ]
16
4.桩基础
采用上式计算时,桩端阻力比α。和桩基沉降计算 经验系数ψp应根据当地工程的实测资料统计确定。
p0 k
' Fk G K pk c c A
Gk φ α =4 Gk
d
qsia
qsia Gfk
l
b0+2ltan φ 4
a0+2ltan φ 4
a0
A a 0 2l tan b0 2l tan 4 4
b0 b0 (a) (b)
的内容。
2018/10/12 17
4.桩基础
等效作用面位于桩端平面,其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 等效作用附加应力p,近似取承台底面的平均附加应力。 等效作用面以下应力分布采用布氏解。桩基最终沉降量
s e s e
p
0j j 1 i 1
m
n
z ij ij z (i 1) j (i 1) j E si
l
φ α =4 Gk
qsia
qsia Gfk
G fk ml
b0+2ltan φ 4
a0+2ltan φ 4

第四章桩基沉降计算

第四章桩基沉降计算

第四章桩基沉降计算第四章内容为桩基沉降计算。

桩基沉降是指在桩基施工之后,由于土体的沉降而引起的桩基沉降现象。

桩基沉降的计算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计算问题,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计算实例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一、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理论法两种。

经验法通常是根据历史工程的经验数据和实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的经验公式来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缺乏理论依据,适用范围有限。

理论法则是基于土力学和弹性力学的理论,通过计算地基土体的变形来估算桩基的沉降。

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一般有弹性计算方法和弹塑性计算方法两种。

弹性计算方法适用于土体的变形较小的情况下,一般认为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服从线性弹性假设;弹塑性计算方法适用于土体的变形较大的情况下,考虑土体的弹性和塑性特性。

二、桩基沉降的影响因素桩基沉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桩基自重、土体重应力改变、桩侧土体的变形和桩身上的加荷等。

具体而言,桩基自重是引起桩基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桩基自身的重力会导致土体的压实和沉降;土体重应力改变是指桩基施工前后由于荷载的引入或移除而导致的土体重应力的改变,也会影响桩基的沉降;桩侧土体的变形是指由于桩身的施工而引起的土体变形,也会对桩基沉降产生影响;桩身上的加荷是指桩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荷载,也是产生桩基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桩基沉降的计算实例以工程中的桩基沉降计算为例,假设桩基直径为1.2m,桩的长度为20m,桩体所在的土体为黏性土,桩侧土体的变形系数为0.3、根据经验公式得到的桩基沉降计算公式为:δ=0.047Hs,其中,δ为桩基沉降,H 为桩的长度,s为黏性土的塑性指数。

根据给定的参数,代入公式计算得到桩基沉降为:δ=0.047*20=0.94m。

即桩基沉降为0.94m。

以上就是关于第四章桩基沉降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计算实例的阐述。

JCCAD桩承台计算和筏板有限元计算结果差异简析

JCCAD桩承台计算和筏板有限元计算结果差异简析

5.9.6JCCAD桩承台计算和筏板有限元计算结果差异简析用JCCAD进行基础设计的时候,对于桩承台基础而言,既可以用“桩基承台及独基沉降计算”,也可以用“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菜单进行计算分析。

但两个菜单的计算结果通常都不一样,尤其是用户比较关注的单桩反力的计算结果以及承台的配筋结果往往有比较大的差异。

1.计算模型假设不一样“桩基承台及独基沉降计算”菜单里所有桩承台是假定为刚性体,即承台的受力变形情况是符合平截面假定的,承台本身没有变形。

而在“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菜单里,程序把桩承台视为筏板进行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承台本身可以根据上部荷载、本身刚度分布以及地基刚度分布自由变形。

所以,对于桩反力而言,“桩基承台及独基沉降计算”菜单由于承台被假定为刚性体,只是一个传力构件,计算结果较为均匀,尤其是只有竖向作用时,同一承台下所有桩的桩反力都一样,而“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菜单因为承台被视为筏板,上部荷载的分布以及筏板本身的变形等因素会影响承台底部荷载的分布以及筏板本身的变形等因素会影响承台底桩反力分布,同一承台下的桩反力通常都会有差异。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只考虑竖向荷载情况下“桩承台及独基沉降计算”菜单里,桩反力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均相同。

而“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菜单里桩反力值有明显差异。

另外,因为桩承台计算菜单里桩承台被假定为刚性体,计算配筋的时候只有基础底面钢筋,基础顶面不用配筋。

筏板有限元计算菜单里桩承台被假定为筏板,筏板有一定刚度,可以自由变形,原则上筏板上部和筏板下部都应该配置钢筋。

“桩基承台及独基沉降计算”菜单里,承台配筋只有两个方向的基础底面钢筋。

而“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菜单里,每个网格的配筋有四个值,分别为两个方向的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

2.基础以上覆土重以及基础自重计算方法不一样两个菜单计算基础以上覆土重以及基础自重的时候,计算控制参数以及计算方法都有一定差异。

桩承台计算时,可以由程序自动计算覆土重,也可以由用户手工输入“单位面积覆土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筏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作者:李勇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6期摘要:在桩筏基础的设计中,沉降计算的精确性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列举了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经常采用的沉降计算方法;一般有等代实体深基础法、等效分层总和法和有限元法;其次结合郑州某桩筏基础,分别利用等效分层总和法和有限元法计算该基础的沉降值。

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大,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结果比较满意;最后,本文的计算方法和所取参数可以作为桩筏基础设计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关键词:桩筏基础;沉降计算;规范;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而桩筏基础具有整体性好、竖向承载力高、基础沉降小、调节不均匀沉降能力强等优点,同时可以承受风荷载或地震荷载引起的巨大水平力,抗倾覆能力强,一直是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常使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然而,桩筏基础的沉降始终是一个难题,特别是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沉降更是如此。

传统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相差较大,所使用的经验修正系数范围太大。

桩筏基础沉降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根据桩筏基础的各种整体分析方法来预估群桩的沉降,比如有限元、弹性方法等等;第二类是半经验的等代实体墩基法[1,2,3,4],该方法将桩筏基础视作设置在桩端平面或桩端平面以上某一高程处的实体深基础,然后按浅基础的计算方法计算桩筏基础的沉降。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预估沉降与实测沉降值往往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对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更加接近;第三类是规范规定的方法;规范采用实体深基础的假定来计算桩基沉降,以原位测试确定土的性能参数,并根据统计资料,得出深度修正系数mp,对沉降进行修正。

但是,上述各类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计算方法介绍在结构设计和实际工程当中,桩筏基础的沉降经常采用规范法,规范法一般有等效分层总和法;而在理论研究中,常采用整体分析方法来计算沉降,一般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而等代实体深基础法是最开始时候提出的基本思路,为以后精确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下面对这几种方法作简要介绍。

1.1 等代实体深基础法把筏板(或桩基承台)、桩群与桩间土作为一实体深基础,实体基础底面与桩端齐平,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端下压缩层土的沉降作为群桩的沉降,其压缩模量用地基土在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加附加压力作用下的压缩模量,不考虑桩间土的压缩变形。

该方法计算时,桩下地基土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结果均需再乘以一经验系数进行修正,该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3~1.1不等,显示了该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均较差。

1.2 等效分层总和法桩距小于或等于6倍桩径的群桩基础,在工作荷载下的沉降计算方法,目前有两大类。

一类是按实体深基础计算模型,采用弹性半空间表面荷载下Boussinesq应力解计算附加应力,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另一类是以半无限弹性体内部集中力作用下的Mindlin解为基础计算沉降。

但由于这两种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故《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提出了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1]。

其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可参照《建筑桩基计算规范》中的规定其思路与等代深基础法基本一致,只是将群桩沉降Mindlin解与等面积承台均布荷载下基础沉降的Boussinesq解之比值,用以修正等代深基础的基底附加应力。

等效作用面位于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等效作用附加压力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压力。

1.3 有限元法在理论研究当中,有限元作为一种成熟的数值分析方法,经常运用到桩筏基础沉降计算中,它不仅可以解决线弹性问题,而且还可以很方便地用于非匀质、非线性问题的分析,同时还能考虑时间效应及动力效应等诸多影响因素,在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邻近场地的工程实测值结合地质勘察报告进行反演,分析出地基土的弹性参数(一般只需反演出地基土的E值),可较为方便和精确地计算出桩基的沉降。

二、各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此处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别采用等效作用的分层总和法及有限元法对桩筏的沉降进行计算分析,以对比分析各种计算的方法。

2.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某一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建筑总高为46.2m,地上11层,地下1层,地上每层层高4.2米,地下层高4.2米。

基础采用桩筏基础,筏板基础的埋深取H=5.0m,横向两端各外挑1.5m,筏板平面尺寸为65m×27m,总面积为1755m2,筏板厚度取h=800mm。

由于筏板基础的设计已满足承载力,故桩基只要满足基础沉降即可,采用属于端承摩擦桩的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选择在第9层粉砂,设计桩长为15m,预应力管桩的直径选择为450mm。

此时桩的作用是为了控制沉降,故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承台分担荷载,平板式筏基作为桩的承台,平均分给每个桩。

采用一柱一桩,每两个柱之间有一根桩,共123根桩。

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表1土层特征2.2.1 基本思路由于本工程是满堂布桩的桩筏基础形式,故可采用将上部荷载和筏板的自重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基桩,用于上部柱的总荷载,每个基桩所占的筏板面积为14.27m2,可以求出基桩承担荷载的标准值为,按照基本假定可知,桩间土要承担大部分竖向力,故基桩所承担的竖向力占总部分的30%,故可计算土层的沉降量和混凝土桩身的压缩量,最后通过乘以经验系数,得到最后的桩筏基础的沉降量。

2.2.2 计算结果将土层分为12层,最后得到土层的沉降量为31.26mm,桩身的压缩量为0.78mm,沉降经验系数按当地经验,可取1.3;最后,可以通过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5.14-1)最后沉降量为41.42mm。

2.3 数值方法求其沉降——即有限元法本文以大型通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平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桩筏基础的沉降问题。

2.3.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模型中土体采用空间8节点缩减积分的实体单元(C3D8R),桩和筏板采用空间8节点实体单元(C3D8)。

筏板取计算尺寸长9m,宽2.50m,厚0.8m;桩基为圆柱体,直径0.45m,长15m。

为了尽可能的达到正确结果,取土体为筏板长宽的3倍,高取桩长的2倍,故土体模型长为27m,宽为7.5m,高为30m。

整个模型分块生成,共有11844个单元,94752个节点,所有构件均为每米划分一个单元。

边界条件采用模型周边侧向约束。

四面采用可动滚轴支座边界条件,不允许水平方向位移;底面采用固定支座边界,约束垂直方向变形。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已经采取了有效的降水措施,故本次模拟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2.3.2 计算参数土体的物理力学计算参数如表2所示。

容重γ、粘聚力c、内摩擦角φ的选取参照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而得;根据勘察报告的建议,变形模量E0取为压缩模量的2倍。

表2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表桩和筏板的计算参数:取三根间距为3m的群桩的模型,筏板长9m,宽2.5m,桩和筏板的材料属性相同,同为:重度为2500 kN/m3,弹性模量为210GPa,泊松比取0.2。

2.3.3 其他参数本模型本构方程采用Mohr—Coulomb模型,M - C模型的优点是简单实用,土体参数c、φ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常规试验测定。

因此,在岩土力学和塑性理论中得到广泛应用。

桩土和筏板与土之间的接触采用法向接触硬接触,摩擦特性选Penalty,值0.42的接触类型;在桩土相互作用计算中,将桩表面定为主接触面,土表面定为从属接触面;而桩与筏板的连接,考虑共同作用,直接将桩与筏板经行绑定。

将桩表面定为主接触面,筏板定位从属接触面。

2.3.3 地应力平衡在使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岩土工程问题时,初始地应力的施加是计算中的首要问题。

在有限元模型中施加初始应力场的时候,始终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1)平衡条件。

由应力场得到的结点力要和结点荷载平衡。

(2)屈服条件。

所有点的应力不能位于屈服面外。

ABAQUS 中有专门进行地应力分析的荷载步,命令为:GEOSTATIC,该步通常为岩土工程分析的第一步,在该步中,对土体施加体应力。

理想状态下,该作用力与土体的初始应力正好平衡,使得土体的初始位移为零,但在一些复杂情况中,定义的初始应力场与施加的荷载后很难获得平衡。

由于本模型较大,故最后不能达到与土体的初试应力刚好平衡的状态。

但是,可以通过初始位移的大小来确定地应力平衡是否完成,本模型地应力平衡后最大的竖向位移为1.110×10-4m,相对于单元每米来划分,已经很小了,故可以认为地应力达到平衡了。

2.3.4 柱荷载的施加由于筏板的重力已经在材料属性加上去了,故这里的荷载就只有上部的柱子传来的,取最大荷载处的柱荷载,即本模型的边柱上施加荷载。

2.3.5 结果分析经计算,最后得到桩筏基础的最大沉降为42.01mm,该处位于两个边桩正下方,取边桩桩顶竖向位移。

三、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桩筏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并利用等效分层总和法和有限元法计算了工程实例,并得到各自的沉降结果,为更好的在工程中应用给出了一定的参考。

通过对桩筏基础的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沉降量基本相同,有限元结果虽比手算结果大,但差额不超过百分之五,可以满足工程需要;(2)有限元计算方法考虑了筏板和桩的共同作用,以及桩土的摩擦系数等综合因素,可以很好的为科研方面提出参考;(3)本文由于缺乏实测值,很难判断那种结果更准确,在利用分层总和法时,将上部荷载的30%施加在桩土上,这个比例是一个经验值,对其他地区不具参考价值;(4)经分析上述结果,可知有限元计算与等效分层总和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即和规范的结果一样,这就可为工程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另一种计算桩筏基础的沉降的方法,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1] 刘金砺,黄强,李华等.竖向荷载下群桩变形性状及沉降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1995,11(176):1-13[2] 韩煊,李宁.复合地基中群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数值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9,4(32):75-80[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S].中华人民共同国建设部,1995[4] 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89)[S].上海市建设委员会,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