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程陈胜吴广起义
3.10《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课题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课程新授课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了解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素养目标1.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论从史出,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史实,掌握项羽和刘邦的军队为推翻秦朝的统治而做出的努力,以及秦朝灭亡的史实。
3.懂得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秦朝暴政的表现、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史实。
难点:如何评价秦始皇板书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课堂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温故知新教师提前进入课堂展示复习任务:1.秦灭六国(原因、经过、意义)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师走动,观察学生背诵复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根据老师提示进行课前背诵,温故知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有问题寻求教师帮助。
二、新课导入秦始皇:“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庞大的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呢?学生思考问题,结合教师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三、解读目标教师展示素养目标,简要解说任务要求,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开始做任务。
四、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任务:阅读教材内容根据提示,总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材料一(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班固《汉书·食货志》①赋税沉重材料二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官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阅读教材内容根据提示,总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②徭役、兵役繁重材料三逃兵役,夷三族。
(父族、母族、妻族—《睡虎地秦墓竹简》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材料四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④焚书坑儒材料五秦二世下令将秦始皇无子嫔妃全部陪葬;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秦的暴政(重点)(1)教师活动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2)学生活动表现1: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3:刑罚严苛。
表现4:“焚书坑儒”。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2)学生活动会①直接原因: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记笔记】(3)教师活动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1: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4)学生活动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3,概况巨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4)学生活动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31张PPT)

秦始皇陵
空心砖
修长城
阿旁宫
材料三:
• “五人盗, 赃一钱以上, 斩左趾, 又黥[qíng]以为城旦(脸上刺刻涂 墨,判为刑徒)。”——秦简记载
•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 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 ,溃而叛之。——《汉书·刑法志》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B D.诛尽百家学者
2.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
C 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3.(2019·山东临沂·3)“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
楚汉战争
前206年—前202年,项 羽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 权进行的战争。
1、成语典故中的历史
汉王刘邦
约法三章 刚愎自用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江东父老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暗度陈仓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咸阳 鸿门
鸿沟
垓下 西楚霸王 乌江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 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入关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 年,仅存十几年,传位二世,威名 显赫的大秦帝国便在讨伐声中走下 历史的舞台,谁应为大秦帝国的灭 亡负责?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考点分析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基础解读:一、秦的暴政1、史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史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结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2、史料三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结论:严苛的刑法(连坐、族诛、肉刑、车裂、腰斩、活埋等)3、思想上:焚书坑儒1)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禁止人民对朝廷的非议,从思想文化领域加强秦朝的专制统治2)烧掉了哪些书?民间收藏的《诗》、《书》,六国的史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3)焚书坑儒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等等4)焚书坑儒给我们什么启示?珍惜书本,珍惜读书的机会,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等等秦的暴政的见证(一)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景色蔚为壮观,传说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
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
可经想像,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
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经后世史学家考证这个阿房宫到秦始皇死还没建成)在他刚坐上皇帝不久,就给着手给自己兴建豪华的陵墓:秦始皇的陵墓建在咸阳附近的骊山脚下,墓高50丈,周围5里,尽管经过2000多年风雨浸蚀,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骊山陵遗址高高隆起,犹如一座小山,骊山陵现在还没有打开过。
据文字记载说,其内部装饰华丽,墓里面顶上用珍珠做成日月星辰。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备课素材 陈胜吴广起义

陈 胜
经过: 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挺进
吴
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广
起
义 结果:
意义: 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沉重得打 击了秦朝得统治,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 起来反抗残暴得统治。
为什么会失败呢?
失败得原因
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 义群众得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得将领也不听陈胜节制 ,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围攻荥阳得起义军将领田 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结果导致 这支起义军得全军覆灭。而章邯在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得 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亲自督军应战,不幸失 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被判徒庄贾杀 害“张楚”政权至此遂亡。
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起义?
1、役多 2、税重 3、刑酷
4、秦二世统治更加残 暴
秦得暴 政
导致 反对
秦末农民战 争
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得时间、地点、建立得政权分别是 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我国历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得农民战争 ,它沉重打击了秦朝得残暴统 治。
张楚 陈
公元前 209年 大泽乡
陈胜 吴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因:
直接原因: 戍边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 秦朝得残暴统治
七年级上册历史《陈胜吴广起义》优质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及其与秦朝统治的关系。
2. 陈胜、吴广起义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2. 参考资料: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秦朝的暴政。
(2)提问:同学们知道秦朝末年发生的一场著名农民起义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发动起义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思想感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陈胜、吴广起义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课后阅读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扩展资料,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陈胜、吴广起义与后来的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等的异同,分析农民起义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农民问题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的认知可能仅限于名字,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起义领导人的贡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项羽刘邦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役多 2、税重 3、刑酷
4、秦二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更加残暴
秦的 导致 秦末农 暴政 反对 民战争
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的时间、地点、建立的政权分别是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我 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 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张楚
陈
公元前 209年 大泽乡
陈胜 吴广
陈胜吴广起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更多资源
为什么会失败呢?
失败的原因
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 起义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 节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围攻荥阳的起义军 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死吴广, 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而章邯在解除了起义 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陈县猛扑。陈胜亲自督军 应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至下城父, 被判徒庄贾杀害“张楚”政权至此遂亡。
原因: 直接原因: 戍边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
经过: 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 权→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 吴广被害。
结果: 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意义: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 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 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