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欣赏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 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这 几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 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 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 的影响泽及后世。 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还在 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太和殿:面阔十一开间
(2)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 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3)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 用以形成屋脊。
(4)斗拱
定义: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 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很普遍, 用于小式建筑
今傣族的竹楼,侗族、苗族、 布依族的吊脚楼
抬梁式
穿斗式
干栏式
木构架有以下好处和作用:
1.木构架如同现代的框架结构,承重与围护结 构明确分开。屋顶的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墙 壁只起隔断作用。(外墙隔热妨寒,内墙分割 室内空间)
2.人们常用“墙倒屋不塌”这句谚语来形容中 国古建筑。由于木材具一定弹性,构架各节点 榫卯又有若干伸缩余地,使房屋具备了防震、 抗震的能力。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国 内现存最古木塔,经千年历数次强地震而巍然 屹立便是一例。
作用有三:①支撑作用:用以支挑深远的屋檐,并 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②装饰作用;③等级作用, 斗拱的大小与出挑的层数有关,层数越多,等级越 高。
发展演变:斗拱可以作为鉴别建筑年代的一个主要 依据。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建筑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寺庙、城墙等多种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文化因素,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特色和气韵生动的文化内涵。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建筑主要包括三种风格,分别是汉、唐、宋式建筑。
其中,汉式建筑风格受到中原地区传统建筑的影响,是中国最古老的建筑风格之一;唐式建筑风格则是在汉式基础上发展而来,体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文化底蕴;宋式建筑则是在唐式基础上发展的,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建筑技艺上,中国古典建筑以其精湛的木构建筑技术和传统的装饰手法而著称。
木构建筑技术在中国古代一直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精湛的连接技巧和细致的雕刻,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和美观。
传统的装饰手法包括雕刻、壁画、彩绘等,这些手法在建筑物的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使建筑物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气息。
在文化内涵上,中国古典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充分考虑了风水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崇尚。
建筑物中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象征,如雕刻、绘画、书法等,也成为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感受中国古代民族的文化魅力。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传统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古建筑广泛分布于江南水乡、北方平原、西南山脉等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1、寺庙与道观寺庙与道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它们以静谧的氛围和庄重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如北京的灵光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它们以高大的殿堂、雄伟的塔楼和精美的壁画著称。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2、古城与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防御意识的深厚积淀。
如西安的明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等,它们通过高大厚实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巍峨的城门,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权威。
这些城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仍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3、园林与庭院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南方园林最为著名,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巧妙的构造、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园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书画、雕刻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宫殿与庙宇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规模和魄力的代表。
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而对外宣誓牢固的防务使国家除了在内外因素都非常和平稳定。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在这些建筑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威和奢华,庙宇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仪式感。
这些建筑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5、民居与茶馆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独特形态,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如四川的木构建筑、南方水乡的白墙黑瓦、北方平原的院落等,它们以简洁、实用和环境融合为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飞檐斗拱介绍和赏析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飞檐⽃拱介绍和赏析飞檐⽃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式结构,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处。
飞檐⽃拱由飞檐和⽃拱两部分组成。
飞檐指的是屋⾓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处,四⾓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
飞檐的作⽤:1.通过飞檐,扩⼤了采光⾯,有利于排泄⾬⽔;2.因为飞檐的形状向上,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势。
3.飞翘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灵兽,似麒麟,像飞鹤,或灵兽,或祥云,有强烈的艺术美感。
⽃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种结构。
在⽴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层层探出成⼸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形⽊块叫⽃。
合称⽃拱。
拱架在⽃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下⼩的托架。
反复重叠直达需要承重的部位,就这样将外沿的重⼒传回⽀撑体。
且经过层级叠加的⽅式分配着⼒点,使整个基础受⼒均衡。
“⽃”“拱”间全部是榫卯结构联接。
⽃拱的作⽤:1.荷载作⽤⽃拱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拱传给柱⼦,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
2.增⼤挑出距离⽃拱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3.装饰作⽤⽃拱构造精巧,造形美观,也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拱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
越⾼贵的建筑⽃拱越复杂繁华。
4.抗震作⽤⽃拱间是榫卯结合的,这是抗震的关键。
遇有强烈地震时,采⽤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
中国古建筑屋顶挑檐采⽤⽃拱形式的较之没有⽃拱的,在同样的地震烈度下抗震能⼒要强得多。
下⾯请⼤家欣赏下独具中国建筑美的飞檐⽃拱。
中国传统建筑--课件

定 义
PPT课件
2
中国 风 1 传统 建筑
2
3 4
中国传统建筑
大气
生气
特
富丽
点
重山林风水
PPT课件
3
中国传统建筑
人国充大又雨的下的屋窗体
,
,
,
,
,
合
大 一
” 的
气 思
想 。
传 统 建 筑 “ 天
分 地 体 现 了 中
自 然 。 大 气
最
视 野 开 阔
直 通
起 庇 护 作 用
空 间
既 遮 阳 避
形 成 的 半 封 闭
是 任 何 其 它 民
筑 造 型 的 艺 术
强 。 中 国 传 统
, ,
越 浓
艺 术 性
固 显 得 欲 动 。
显 得 轻 松
让
、 楼 ) 的 沉 重
建 筑 物 ( 包 括
,
或 者 立 欲 飘
,
起
或 扑 朔 欲
现 在 四 角 飞 檐
生 气
PPT课件
7
中国传统建筑
生 气 的 建 筑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博 大 精 深
结 语
,
, ,
。
PPT课件
31
传历保华让建统史护民我筑建文传族们!筑 化统 的共谢代 的建 民同谢表 成筑 族守观的 果文, 护看也是, 化中!是一。国保个传护民统中族
PPT课件
32
术 风 格 等 各 有
和 民 族 其 建 筑
流 长 。 不 同 地
,
建 筑 艺 术 源
国 自 古 地 大 物
传统 建筑 范畴
PPT课件
中国传统建筑

(一) 先秦: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 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 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 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 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 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 址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 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 这是中国古建 筑的草创阶段。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中还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外 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如东汉初年传入佛教,唐 代传入伊斯兰教,明清时期传入基督教,这些宗教 建筑形式传入之后,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经 过演变、发展,熔铸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宗教 建筑形式。
返回
姜寨遗址
下上 左二 :: 半河 坡姆 遗渡 址遗
云冈昙曜五窟第20窟大佛嵩岳寺十二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天水麦积山石窟天龙山石窟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隋大业四年李敬训墓石棺隋墓中出土的陶屋隋代建筑可说是从南北朝建筑向唐朝建筑转变的一个过渡它的斗拱还比较简单鸱尾形象较唐代建筑清瘦但建筑的整体形象已变得饱满起来左图为隋代李春所建安济桥上图为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下图为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麟德殿太极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宋画清明上河图中东京汴梁的街市大同上华严寺始建于辽后多次重建但保留大量辽金建筑特色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宋辽金时期祠庙建筑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木构
囤顶,北方农村民居中常用
中国传统屋顶形式有庑殿顶、歇山顶、 悬山顶、 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单坡顶、盔顶、盝顶以及平屋顶等。 中国传统屋顶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 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 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 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单坡 顶。
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案例

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案例中国传统风格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审美风格的设计风格,其源自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沉淀和发展而成。
在中国传统风格中,建筑、家具、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理念。
下面将为你介绍几个中国传统风格的案例:1.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传统风格的代表之一、故宫的建筑结构严谨庄重,飞檐翘角,斗拱飞檐,红木楠木制作的结构繁复精美,雕花细致入微,体现了传统工艺和审美理念。
整个建筑群极具规模感和庄重感,体现了封建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和严谨威严。
2.京杭大运河沿线(扬州):沿着京杭大运河,有许多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如扬州市区的古运河风光带、个园、何园等。
这些建筑融合了江南传统的水乡风情和北方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历史风貌。
建筑的屋檐、斗拱、庭院、围墙等元素均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与建筑的辉煌。
3.侯马博物馆(山西):侯马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山西建筑和现代设计理念,既传承了古代建筑的精髓,又展示出现代建筑的创新魅力。
建筑外观线条简洁流畅,内部装饰采用传统的木雕、砖雕等工艺,展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4.同里古镇(苏州):同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水乡古镇,有许多传统的建筑、街巷、庭院等。
这里的建筑多采用灰砖青瓦,木质格子窗,门楼雕花等元素,展现出江南水乡风情和传统的建筑风格。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底蕴。
5.红山文化博物馆(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馆以红山文化遗址为基础,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博物馆建筑采用传统的蒙古包造型,外墙涂有明亮的红色,展现了草原文化的神秘魅力和朴实纯粹。
博物馆内部展示了大量的红山文化遗物和历史文物,为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神秘和丰富。
以上是几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案例,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建筑的精致之美。
福建标志性建筑

福建标志性建筑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其标志性建筑体现了福建独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精神。
这些建筑物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还承载着福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 鼓山亭鼓山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是福州的象征之一。
这座古老的建筑建于公元960年,是一座五层的建筑,高约29米。
鼓山亭坐落在鼓山之巅,占据了山峰的核心位置,提供了俯瞰福州市区的壮丽景观。
每逢节日或重要活动,人们会在鼓山亭上敲鼓,以示喜庆和祝福。
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2. 土楼土楼是福建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是中国传统土木结构建筑的杰作。
土楼是由福建少数民族"土人"所建,一般呈圆形或方形,高度可达六层。
每层都有多个房间,并且楼内设有餐厅、剧场以及其他生活设施。
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外游客争相参观的重要景点。
3. 泉州古城泉州是福建省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建筑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古城中心的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始建于公元686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之一。
塔共有七层,高约57米,是福建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此外,在泉州古城中还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如清代的古厝和闽南式园林等。
这些建筑物展示了福建人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4. 厦门白城沙滩厦门是福建省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而白城沙滩则是厦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
白城沙滩是一片秀丽的海滩,长约1.5公里,宽约30米。
沙滩上细腻的沙子和清澈的海水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白城沙滩以其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碧海金沙而闻名,是许多游客度假和放松的理想之地。
5. 闽南大戏楼福建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而闽南大戏楼则是这一文化的重要代表。
大戏楼是传统闽南戏剧的表演场所,也是闽南戏曲艺术的宝库。
大戏楼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常常以饰有精美彩绘的雕刻和红色装饰为特征。
在大戏楼中,观众能够欣赏到精彩的戏曲表演,感受到福建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福建标志性建筑体现了福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b
c
二、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宫殿 • 北京故宫 皇家园林(北方园林) 苏州园林 (南方园林)
中 国 传 统 建 筑
园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居
江南民居 陕北窑洞 少数民族
二(1)宫殿建筑
故宫简介
北京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 距今已有五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故宫占地总面积达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宫殿楼阁9999间。四周有十 米多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二米宽的护城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 异,和谐美观的角楼。有四个城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为神武门, 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 宫殿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 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统称“外朝”。其中太和殿又叫金銮殿,是故 宫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是国内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主要是皇帝举行 盛大典礼的场所。后部分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养心 殿和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事物以及他和后妃们住的地方,称为 “内庭”。故宫建筑以黄琉璃瓦为顶,金碧辉煌,庄严美观。 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是保存 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组。
二(3)民居———少数民族民居
• 福建民居 •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 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 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 而居,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 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 举数得。 • 云南民居 • 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苗、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 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 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 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
三、 课堂总结
•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熠熠 生辉,奏出华丽乐章,我们应当引以为荣,发扬光大。 • 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建筑折射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 件差异显著,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 的生动体现,同时展现了古代匠人的卓越智慧。 • 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 是不可分的。因而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 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 形式。 • 民族的即世界的,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作为学生,应 当提高自身美术修养和文化道德素质,对于防止传统文 化的丧失以及人文情怀的失落都有重要意义。
故 宫 鸟 瞰
故宫全景
午
门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平面 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 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
太 和 门
太 和 殿(金銮殿)
该殿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堪称中华第一殿,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 仪式都在此进行,因此也是皇权的象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华北战区正式的受降仪式就是在太和殿广场 举行的,所以他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一(3)建筑材料
中国建筑主要以木构架建成。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 的构件,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 非常悠久的历史。斗拱的作用 主要有三个方面: 它位于柱与梁之间,将屋面和 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通过斗 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 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 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 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 壮观。 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是很 好的装饰性构件。
粉壁青瓦马头墙
四 水 归 堂 的 天 井 结 构
二(3)民居——北方民居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 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民居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 性格。 内蒙民居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以易于拆卸迁徙的 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蒙古包是草原地区 流动放牧的产物。 陕北窑洞 陕北民居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黄土高原区气候 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 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 山西民居 山西太行山区与山东胶东丘陵一带两地民居形式类似,单门独院,有门楼,两面 坡屋顶。由于山高石料普遍,依照传统上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 多见砖雕等装饰。
太 和 殿 内 景
中 和 殿
“中和”二字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在于宣扬“中庸之 道”。皇帝大典前休息的地方,是三大殿中最小的。
保 和 殿
明代皇帝大典前在此更衣,清帝乾隆时期,殿试在此举行。 台基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 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2)园林建筑 c
南北园林差异之三 ———建筑色彩 北园:建筑体量大,多为皇家御用,红黄是皇家专用色。 常绿植物少,建筑颜色鲜艳也可丰富园林空间。 南园:常绿植被较多,花木色彩丰富,建筑多用白墙灰瓦,白墙像 一张白纸,适当的留白,让丰富的园景更有表现力。
小结——园林建筑
不论是为帝王营造的皇家园林,还是官宦豪富兴建的私 家园林,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含蓄,沉稳,中庸, 和合都是深植于我们血骨之中的。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 为一体。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基本的造园准则。
中轴对称
二(2)园林建筑
从南北园林看中国传统建筑
长 廊
万寿山 佛香阁
二(2)园林建筑 a
南北园林差异之一 ———建筑体量 北园:以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地广人稀,建筑用地开阔,地 形丰富、取景自然、真山真水。建筑体量较大,形象敦实厚重,体 现皇家威严,另有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南园:是供商贾富人休闲的私家园,地少人多。其特点是规模较小, 常用假山假水,堆山理石,建筑小巧玲珑,精致清幽,代表有苏州 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苏州园林
二(2)园林建筑 b
南北园林差异之二 ———植被水体 北园: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植物配置较为单一,尤 其缺常绿植被,所以秀美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 京、西安、洛阳、 南园:气候湿润温暖,常绿树较多,水源充足,所以园林景致细腻 精美。其特点明媚秀丽、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 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上 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
• • • • •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 地理位置的差异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历史以及气候资源 另外还有许多影响的因素,但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 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3)民居
江南民居
二(3)民居——————江南民居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 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长江以南的江浙两省,自古就有人间天堂之美 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 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神 武 门
小结——宫殿建筑
从宫殿代表——故宫 看中国传统建筑
• 中庸之道 • 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 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 列,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 • 以和为贵 • 故宫中轴线三大殿 ,太和殿,中 和殿,保和殿,都以“和”命名, 寓意天下和谐长治久安。 • 天人合一 • 故宫的布局跟风水天象紧密相 连,,体现天赋人权,天人合一。
中 国 传 统 建 筑 欣 赏
何 彦 莹
请欣赏这几幅图并说说这是哪里
QUESTION: • 为什么这些国家建筑形态类似中国传统建筑? •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一、我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的地位
• 西方建筑
世 界 建 筑 体 系
• 东方建筑
中国建筑体系
(日本、韩国、尼泊尔、柬埔寨等)
• 形成原因
• • 1、 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便于防潮,建二层楼较多
2、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确实能起到防 火的作用,同时也是很好的装饰。 • 3、南方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 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 4、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饮用、 洗涤。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
伊斯兰建筑体系
印度建筑体系
一(1)中国古代建筑结构
•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 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形成一种独特风格。
屋顶
柱子
台基
一(2)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木构建 筑的屋顶千变万化, 瑰丽多姿。它不仅为 中国古建筑在美观上 增加了不少神韵,而 且对建筑物的风格也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后作业: 在课余时间,爬一座山,逛一个园,走一 走,看一看你身边的传统文化
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