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水稻栽培方式。
水稻泉糯669是一种适合机插秧的高产水稻品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一、水稻泉糯669品种特点水稻泉糯669是一种早熟、高产、耐倒伏的水稻品种。
其外形短粗,颗粒饱满,质地黏软,口感细腻,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栽培过程中,泉糯669还表现出了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耐劲风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和稳产性,是一种非常适合机插秧栽培的水稻品种。
1. 土壤准备水稻泉糯669适宜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的土壤中,因此在进行机插秧前,需要对田间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翻耕,将土壤松散起来,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要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如畜禽粪、腐熟的秸秆等,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
要进行整平,保证田间土壤平整、排水良好,为后续的机插秧作好准备。
2. 秧苗培育在进行机插秧前,需要提前培育好水稻泉糯669的秧苗。
一般来说,选择耐寒、抗倒伏的优质种子,进行浸种、发芽,然后经过育秧盘育秧,最后定植在育秧田中,进行秧苗的培育。
在育秧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施肥、浇水,保证秧苗的健壮生长,为后续的机插秧做好准备。
3. 机插秧操作机插秧是一种现代化的水稻栽培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播种效率。
在进行泉糯669的机插秧时,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尽量在天气晴朗、湿度适宜的时候进行插秧。
其次要选择好机械插秧器,并进行适当的调试,保证秧苗插入土壤的深度和密度。
插秧时要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避免过度拥挤,影响后续的生长发育。
插秧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4. 管理措施在进行水稻泉糯669的机插秧栽培时,要注意及时进行管护管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首先要进行及时的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补充适量的氮、磷、钾等养分,保证水稻的充足供应。
其次要注意除草,及时进行除草作业,保证水稻的生长环境。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水稻泉糯669是一种适合机插秧高产栽培的优质品种,其栽培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机插秧操作步骤,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栽培过程中也需注意一些要点,如及时施肥、管理水肥、防治病虫害等。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意义是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优势、品种特点、适宜环境、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推广意义、未来发展1. 引言1.1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概述水稻泉糯669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机插秧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技术。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结合了这两者的优势,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实现高产高质的稻谷产量。
机插秧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约劳动力、提高插秧效率、保证插秧质量等方面。
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插秧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播种时间,提高插秧成活率,从而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泉糯669品种具有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米质优良等特点,适宜于机插秧栽培。
适宜栽培环境要求包括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等,这些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
机插秧栽培技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选种、垦荒、整地、施肥、水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播种量、插秧深度、密度等参数的控制,以确保机插秧技术的有效实施。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意义在于提高水稻种植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2. 正文2.1 机插秧技术优势机插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率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人工插秧,具有如下优势:1. 提高插秧效率:机插秧技术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力,提高了插秧效率。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一、选用适宜的土壤和地块1. 土壤要求泉糯669机插秧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冲积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性良好,土壤PH值为5.5-6.5之间,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
2. 地块选择选择平坦、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避免低洼地和多石地,以及有轻度盐碱的地块。
二、良好的秧苗管理1. 秧苗的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秧苗进行机插秧,避免使用生长不良的秧苗,影响产量。
2. 秧苗的管理在机插秧前,对秧苗进行适当的管理,保证其健康生长。
在插秧前3-4天,对秧苗进行充分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以促进根系生长。
三、适时的机插秧机插秧的时间应选择在水稻生育的适宜阶段,一般为水稻幼苗时期,即水稻幼苗长到3-5叶期时。
这个时期的水稻苗期生长旺盛,插秧后容易成活。
四、合理的植株密度泉糯669机插秧的植株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适宜的植株密度为每亩15000-18000株。
苗床若施用堆积肥料,植株密度可以适当减少。
五、合理施肥1. 底肥机插秧前需进行底肥施用,一般选择在施肥后2-3天进行机插秧,利用肥料充分分解生产出持续的营养元素,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2. 追肥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追肥。
对于泉糯669机插秧,施肥的关键时期为拔节-抽穗期间,此时施用氮肥和磷肥,促进水稻茎叶生长,增加穗数和粒数。
六、适时的灌溉管理水稻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在生长、开花和填粒期,需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水分不足影响产量。
但在水稻生长初期和成熟期,需适当减少灌溉,以防止发生逆境。
七、合理的田间管理1. 杂草管理在泉糯669机插秧过程中,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对于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可选择人工除草或者喷洒除草剂进行管理。
2. 病虫害防治及时进行田间的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时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
八、适时的收获和加强谷物管理泉糯669机插秧的成熟期一般为生长150-160天后,此时作物处于生长的最后阶段,需要加强谷物管理,保持谷穗的健康和完整,以保证产量的最大化。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自古以来,水稻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泉糯669是一种高产优良的水稻品种,通过机插秧的方法进行种植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本文将介绍水稻泉糯66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壤条件选择水稻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和阳光,故选择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土壤的PH 值在5.0-6.0之间最适宜。
二、机插秧前的土地准备在地里机插秧前,需要对土地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要对地里的杂草进行清除,以防对水稻生长产生阻碍。
进行翻耕,将土壤中的积水排干,同时破碎土壤块,提供松软的土壤来促进水稻生根。
施肥、返灰。
施肥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但通常会在机插秧前几天进行一次基肥施。
返灰则是为了调整土壤的酸碱度。
三、水稻机插秧前的处理机插水稻秧的前几天,需要对秧苗进行一些处理。
将秧苗移除种植盆,进行修剪处理,保留根部约5-7cm左右的部分。
用0.01%的泡蒜液进行浸泡,提高秧苗的抗逆性。
在机插前一晚,将修剪好的秧苗浸泡在50ppm的生长调节剂水溶液中,增强其发根能力。
四、机插秧的操作方法机插秧的操作方法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要选择适合机器作业的稻田,避免地势过高或过低的地块。
配备好合适的机插秧机和搅拌机,保证作业的效果。
接着,对秧苗进行整齐的排列,每株之间的距离为10-15cm左右,不同行之间的距离为25cm左右。
将机器插入土壤中,将秧苗插入槽中,同时翻转农机,让秧苗根部与土壤接触。
插实了后,用水灌溉,确保秧苗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五、浇水和施肥水稻机插秧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刚经历机插过程的秧苗生根需要水分的供应,因此初始的几天可以多浇水,等秧苗长大后,根系发达,就可逐渐减少浇水量。
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适时施肥,在不同生长阶段施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六、病虫害防治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可采用农药喷洒方式进行防治,但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农药和施药的时间,以避免对作物的伤害。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
其中,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一种目前非常流行的水稻栽培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可以保护土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种水稻栽培技术。
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机器对水田进行摇针或直梗插秧,然后使用覆膜机将降解膜覆盖在水田表面,从而达到水稻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田间作业效率,节约人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种植成本,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1.高效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
传统的插秧方式需要很多人工,而机械插秧栽培技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插秧、覆膜等多个操作,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资源。
2.减少灌溉次数,节约水资源。
由于机具灌溉系统的控制,机械插秧的水分管理更好,不易积水和缺水,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3.提高育秧成功率和成熟率。
机械插秧技术可以精准地控制间距和深度,育秧成功率高;而覆膜率高、覆膜时间长可以增强光效应,提高成熟率。
4.保护土壤和绿色环保。
覆膜可以保护土壤,稻草和底泥都不会失去或流失。
使用降解膜也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1.准备阶段:机械插秧栽培需要准备好插秧机、覆膜机、降解膜、水稻种子等。
需要和农民约定插秧时间、地块点位等。
2.插秧阶段:操作工人需要带上护鞋、手套等防护措施,集中在农田进行插秧作业。
机具需要按照坐标或定位系统,一定深度和间距插入秧苗。
保证出苗率和生长速度。
3.覆膜阶段:在插秧作业后,机具进行覆膜作业,从而保留水分和影响光照透过。
待水稻确定生长后,要及时打开覆膜,以免影响温湿度。
同时,需要对覆盖区域的水泥、堤坝、沟壑等进行处理。
4.养护和管理阶段:进行灌溉、肥料、农药等管理,想要高质量和高产量就需要适当的养护和管理。
1.合理控制水分:机械插秧技术需要合理控制水分,保证水位平稳,防止秧苗失水或积水。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粮食来源。
在水稻的种植中,覆膜插秧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通过机械覆膜和机械插秧,能够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劳动投入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技术原理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即机械覆膜和机械插秧。
首先是机械覆膜,通过使用专门的覆膜机,将覆膜带铺设在土地上,将土壤覆盖住,形成一个温室效应,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其次是机械插秧,通过使用机械插秧机,将水稻幼苗插入到覆膜带中,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提高水稻的密植度和光合效率,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种植目标。
二、技术优势1. 提高产量:通过覆膜和插秧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水稻的密植度和光合效率,减少空地和杂草的生长,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
2. 保护环境:机械化种植方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 减少劳动力: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而机械化种植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 提高质量:覆膜插秧可以减少水稻地上部分对土壤的直接接触,减少土壤传播病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质量。
三、技术操作1. 土地准备:在进行机械覆膜插秧栽培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良好的准备,包括翻耕、整地、施肥等工作,以保证土地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机械覆膜: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使用专门的覆膜机在土地上铺设覆膜带,保证覆盖均匀紧密,避免空隙和松动。
3. 机械插秧:在覆膜带上使用机械插秧机,将水稻幼苗均匀插入土壤中,控制好行距和株距,保证密植度和光合效率。
4. 管理栽培: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及时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保证水稻的生长健康和产量质量。
四、技术推广1. 宣传知识: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开展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栽培技术的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生长环境、节约劳动力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下面将对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一、技术原理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利用农业机械设备对水稻田地进行覆膜作业,然后通过机械插秧设备进行直接插秧,以实现水稻的高效种植。
覆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田间温度、保湿、抑制杂草生长等,同时降解膜可有效防止地膜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机械插秧则是通过机械设备对水稻进行自动化种植,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成本。
二、技术优势1. 提高产量:通过覆膜和机械插秧技术,可以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
覆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水稻生长,减少水分蒸发,保证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供应,从而使水稻生长更加健康,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
2. 节约劳动力成本:传统的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而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减轻种植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
3. 保护环境:传统的地膜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采用降解膜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4. 提高作物品质:覆膜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湿效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5. 适应性广泛: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适应性广泛,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使种植者更容易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三、操作步骤1. 土地准备: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整地、粉碎土壤、施肥等基础工作。
2. 机械覆膜:选择机械覆膜设备,将降解膜覆盖在整地好的土地上,注意尽量使覆膜牢固贴合在地面上,以防止风吹雨打等自然因素对覆膜造成影响。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必须把握好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
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
机插秧苗须达到2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
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
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而定。
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1.1.1准备工作。
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
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
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
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
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
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30kg/hm2)。
种子应经过精选,以保证出芽率。
并用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催芽标准为: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细播种。
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手工播种方法简便通用。
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基于水稻机插秧的特点,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培育壮秧、整地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51-01
水稻机插秧具有以下特点[1-2]:一是节省秧田。
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80~100),仅为人工栽插田的1/10,大幅节约耕地,间接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节约水肥。
易于集中管理,大大提高肥、水、药的使用效果。
三是省工节本。
机插秧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有明显的省工节本优势。
四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
首先,机插秧在保证大行的同时,对株距、栽插深度、秧棵大小可以人为地量化调节,实现了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满足了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提高了栽插质量。
其次,机插稻播种期一般在5月下旬,并有4~5 d的盖膜时间,这样可以避开麦收期间灰飞虱的大量迁入,因此机插水稻大田前期条纹叶枯病、黑条萎缩病的发生明显减轻,降低了防治压力和成本,有利于增产增效。
为推广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用于机插秧的种子要选择适合邳州地区种植的分蘖性中等偏
上、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穗型较大的高产稳产优质的优良品种[3]。
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邳州地区小麦收割后机插水稻宜选用中熟中粳品种,如徐稻4号、徐稻5号、徐稻6号、连粳6号、连粳7号等。
种子处理方法同肥床旱育秧种子处理技术。
为防止恶苗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药剂浸种必不可少,可用浸种灵或强氯精+吡虫啉等药剂消毒灭菌、治虫防病。
2 培育壮秧
2.1 秧田准备
秧田要选择地势高爽、背风朝阳、土层疏松肥沃、易灌易排、地块平整、运秧方便的地方作秧田[4]。
床土一般选用肥沃疏松的菜园土,或耕作熟化的旱地土,或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表层土等。
床土要过筛,选择无小砾石、病菌少的细土。
大田床土用量约为1 500 kg/hm2。
播种前10 d做好秧板,板面宽1.4~1.5 m,板间沟宽20~30 cm,沟深20 cm。
秧板表面要达到润、平、光、实、直。
2.2 适时适量播种
根据大田让茬时间、耕整、沉实时间,按照秧龄20 d推算播种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如果面积大的,要根据插秧进度,合理分批播种,确保适龄移栽。
按大田栽常规粳稻150万根/hm2计算,备秧不少于450盘/hm2,每盘播干种110~125 g(1 cm2的小秧块上有成苗2~3株),太稀不能保证移栽密度,太密秧苗素质降低。
因此,大田准备种子52.5~60.0 kg/hm2。
2.3 秧田管理
三叶期前以床土湿润管理为主,以后干湿交替。
在机插前如遇雨,要提前盖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量过高影响起秧和机插质量。
秧田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等,可用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对水泼浇;对高温伤苗以及其他原因的僵苗,可用惠满丰等腐殖酸类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均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虫害主要有稻蓟马、灰飞虱、螟虫等,可在揭膜后及时用5%锐劲特450 ml/hm2对水900 kg喷施。
3 整地移栽
整个田块在耕整后要基本水平,做到表面无杂物。
耕层深度10~15 cm为宜;田块水层深度以1~2 cm为宜,呈花花水状态;要满足机插前田块达到上糊下实的要求,必须沉淀24~36 h。
适宜栽插时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
栽插时尽可能做到分期分批栽插。
机插时确保行走直线性,保证栽插穴数为27万~30万穴/hm2;每穴株数常规粳稻为5~6株;机插深度以秧苗直立、浅插不倒、不漂即可。
4 肥水管理
4.1 肥料管理
根据机插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施肥。
由于机插小苗前期根量小,吸收能力弱,同期大田分蘖起步慢且分蘖期又较长,因而机插稻基肥应适当减少,分蘖用肥应适当增加。
同时分蘖肥要于秧苗栽后长出第2片心叶时施用,并采取分次施用的方法,使肥效与最适分蘖发生期同步。
因苗施用穗肥。
穗肥施用的具体时间和用
量要因苗情而定,若叶色较深不褪淡,群体生长量大的可在倒3叶一次施肥,且施肥量要适当减少。
产量水平达9 750 kg/hm2的推荐施肥量为:基肥施45%三元复合肥450 kg/hm2+磷肥22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337.5 kg/hm2+钾肥75 kg/hm2,分别于栽后9 d、栽后18 d、栽后27 d左右施用,分别施尿素150 kg/hm2、尿素112.5 kg/hm2、尿素75 kg/hm2+钾肥75 kg/hm2;穗肥于晒田后复水时及时撒施,一般施尿素112.5~150.0 kg/hm2。
4.2 水分管理
根据机插稻生长特点,采取“浅—搁—湿”灌溉方式。
具体措施为薄水移栽,栽后注意适当间隙脱水促根,完全活棵立苗后采取浅水勤灌促分蘖。
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开始自然断水搁田,多次轻搁,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切忌一次重搁。
遇阴雨天要开沟搁田,拔节后采取浅湿交替灌溉。
抽穗期建立浅水层。
5 病虫草害防治
移栽到大田期要抓好纹枯病、各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在抽穗前后做好穗颈瘟、稻曲病等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
立苗后化学除草,可选用机插小苗专用除草剂如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450 g/hm2左右,对水525 kg均匀喷雾,湿润施药,药后24~48 h灌水3 cm左右,保水5 d;或用50%丁草胺颗粒剂22.5 kg/hm2左右结合施肥均匀撒施,施药时田间水层3~4 cm,药后保水5~7 d。
6 参考文献
[1] 张锦萍,钟平,陈川,等.杂交稻机插秧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3):50-52.
[2] 瞿廷广,许鸿鸽,沈志坚.水稻盘育带土小苗机插秧田播种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93-94.
[3] 黄水明.提高抛栽水稻育盘秧和抛植质量配套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4):139-141.
[4] 王国忠,施军杰,李志杰,等.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