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铎草书册

合集下载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 王铎《行书立轴》,纸本,纵179cm,横56.5cm,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绫本,纵181cm,横53.8cm,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纸本,绫本,纵186.5cm,横52.4cm,广州美术馆藏。

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行书同子功、子萧观诗轴》,纵233.3厘米,横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昆仑堂藏。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 王铎《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昆仑堂藏。

▲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绫本,纵202.8cm,横51.5cm,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未署年,绫本,纵177.9cm,宽40.6cm,凡四行,共五十字,上海博物馆藏。

王铎草书唐诗十首高清 -回复

王铎草书唐诗十首高清 -回复

王铎草书唐诗十首高清 -回复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凝樵、雪山。

明万历二十年生于河南孟津双槐里。

十四岁开始读书,十六岁入痒,三十岁中举,天启二年三十一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崇祯十一年任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教习馆员等职。

弘光朝迁建立,入阁为次辅,次年降清。

清顺治三年,以原官礼部右侍郎兼翰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充《吸史》副总裁。

顺治六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録副总裁,同年晋少保。

顺治九扑病逝故里,谥文安。

王铎诗书画皆有成就,尤以书法见长。

其书法诸体皆能,而草书成就最高。

王铎的草书风格集二王、掺入唐人狂草之法,同时还吸收黄庭坚、米芾之傶点,自橱一帜,将草书推向一新的高度,影响中国书坛四百年余年。

王铎草书大气磅礴,他那神彩飞动、多姿多彩的韵律感,有着极强的烈的冲鬺力和震撼力。

他的笔法极其丰富,以中铎为主,八面出锋。

在圆圑中回锋专折,注意含蓄,同时又折铎,增强劲动健之势。

此件《草书唐诗十首长卷》笔力厚拙稳健,点画遒劲婉转,古意甚浓;运笔飞动,粗细起伏带颤动的韵律;墨色浑厚,干湿浓淡富于变化;字与字之间所引带,行与行之间也相互参差。

王铎在书写时中掺入了唐人狂草之法,多个人奇崛书风。

运锋抑扬顿挫且极富变化,有些字落笔时稍用顿笔“藏头”,往往留下一团墨滞,收尾时又陡然起笔,轻细的点画引带至下一字开首,气脉贯通。

墨色浓淡多变,由浓墨下笔,一直写到色淡墨干,由浑厚渐变为枯涩。

粗细轻重、枯湿浓淡的起伏跌宕,是笔墨产生很强的韵律感。

结体的大小错落和崎侧多姿,行距的疏密相间和揖让开合,也增强了作品的奇逸之势。

此幅草书手卷较之立轴更显得流畅、淋漓、狂放、恣肆,气势雄阔磅礴,反映了他典型的草书本色面貌。

1、题玄武禅师屋壁杜甫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明2、秦州杂诗19 杜甫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高清放大,超级震撼!!王铎《草书诗卷》局部王铎《草书诗卷》为其暮年之作,是这位大师最为难得的杰作。

《草书诗卷》作于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共书写他的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

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

王铎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

”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

“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

释文: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

乙丑秋日,王铎。

《野寺有思》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

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

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

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香山寺》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

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

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

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

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

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

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

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

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

《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

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

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

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

《上摄山》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

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

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

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

《雨中归》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

清溪路不尽,身被水光行。

夜柝未闻响,众山皆益声。

绛蒙过百月,感激是何情?《雨后同湛虚游江边古矶》颇羡西江色,茫茫接混元。

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赏析

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绫本,纵28厘米,横450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

书于清顺治四年(丁亥),时年王铎56岁。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石樵、十樵、痴庵、雪山,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经筵讲官等职。

顺治三年(1646年)仕清后第二年出任《明史》副编修,后任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卒谥文安。

诗文书画俱有成就,尤以行、草书见长,与董其昌、黄道周、倪元路等提倡宗法魏晋,书艺别开一面,酣畅淋漓,沉雄劲拔,开明末清初大写意书风,被誉为“神笔王铎”。

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图1)为其晚年佳作,书时已入清第三年,书风早已纯熟。

就其用笔、结字、章法和墨法,试析如下:用 笔中锋为主,中侧兼用中锋书写出的字圆润饱满、浑厚有力、神聚气足,侧锋书写出的字姿态万千、神采飞扬、变化无穷。

所谓中锋取骨,侧锋取妍。

中锋和侧锋又互相转换,在提按、转折中交互变换。

如:“枿”(图2)字以中锋书写,浑厚有力。

“数”(图3)字以侧锋为主,灵动生姿。

“同饮”(图4)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赏析兰建坡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二字中锋转侧锋,中侧转换自然。

藏锋为主,藏露结合起笔处逆锋入纸,顿笔转锋后中锋运笔,把笔锋藏在笔画之中,这是藏锋起笔。

顺势尖锋入纸,笔锋显露,为露锋起笔。

同时收笔也有藏有露。

总体讲起笔藏锋居多,收笔露锋居多。

藏锋涩行笔画厚重,露锋急行灵动多姿,这也正是形成王铎厚重书风的原因。

如:“世”(图5)字藏锋起笔藏锋收笔,“崖”(图6)字藏锋起笔露锋收笔,“处”(图7)字露锋起笔露锋收笔 。

转折兼用,转多折少转笔是笔锋做旋转动作,笔不停驻,顺势转锋,写出没有棱角的笔画。

折笔是在起、转折、收时做顿笔折锋的动作,出现方正的折角。

如“助”(图8)字以圆转用笔,其中力旁做了两个顺时针的转动,线条优美流动。

王铎草书《临古帖得万书轴》

王铎草书《临古帖得万书轴》

王铎草书《临古帖得万书轴》
王铎《草书临古帖轴》绢本。

纵201.3厘米,横55.4厘米。

无署年。

凡三行,共42字。

烟台市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虽说是临作,但对于终生浸淫于“二王”的王铎来说,精确的临摹已经毫无意义,除了以意志来使文字连绵外,一种对时代有敏锐感应的发想不自觉的奔泻而出,一发不可收。

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言----“羲之是只不死鸟”----王铎的这幅作品----让我们重新领悟到经典的无穷魅力。

大凡学书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最初走近帖里很难,最后则很难走出帖外。

王铎一面据于古典,另一方面则并未失去本来就不应该失去的“自由”。

完全属于大胆写意一派。

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释文:得万书委曲备半使人慨阮新妇勉身得雄甚善散骑殊尝喜也家月末当至上*亦俱去太峰老乡丈王铎。

王铎草书《送一章诗三首》

王铎草书《送一章诗三首》

王铎草书《送一章诗三首》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

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

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

纵21厘米,横16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

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

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

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王铎书法作品(附释文)欣赏王铎《行书条幅》立轴水墨绫本 1639年作 173×53cm释文: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己卯夏月为鹤翁词丈。

王铎。

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王铎《赤箭帖》立轴水墨绫本 1649年 257×50cm王铎《草书扇面》无署年。

草书。

金笺。

凡十八行,共七十四字。

纵16.5cm,横51.5c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释文以奉对一兄以释岂汝可言未知集聚何但有慨叹各慎使自前天(女更)试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别疏具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予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石老袁亲翁王铎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王铎临淳化阁帖无名氏法帖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七律太行顶星船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登太行最高处驿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步杜甫秋兴之七韵作扇面纵51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七律广陵怀古二首作扇面纵51.5cm 横17.5cm王铎雨中无事扇面纵53cm 横18cm王铎临古法帖扇面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4厘米横51厘米王铎《草书临帖扇面》金笺本纵16.7厘米横52厘米赠汤若望诗翰王铎赠汤若望诗翰册页纸本这是王铎为一位外国来华传教汤若望所书写的一册页。

释文:過訪道未湯先生,亭上登覽,聞海外諸奇風動鈴旗樹影斜,漆書奇變儘堪嗟。

他山鳥獸諸侯會,異國琳球帝子家。

可道天樞通海眼,始知日路小瓜窪。

王铎《草书册》【珍藏版】高清附释文

王铎《草书册》【珍藏版】高清附释文

王铎《草书册》【珍藏版】高清附释文
释文:当秋暮,雨烟欲飞,鹤来亭树,携榼登啸,殊开清兴眼明游华林园.有称此中宜奏盛乐,
太子初无言,但咏古今,冲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虎丘烹茗,邀琴客弹,南风联袖,徜徉看云霞,摇动便自悠然有欲
当日有好怀袖手哦古人诗云其青山秀水到眼即可舒啸,何必居篱落下然后为亡物,寂居荒凉,草树茂密,居无骡马, 因与人绝,一
室之内可以自娱 .夏日,荷发水槛香来,展玩古迹 ,泼墨写远山,此侨胸怀磊落
,视五侯池馆笙歌,真成草头露柳覆茅楹,拥书高卧,北窗清风来,何须让渊明为羲皇上人.地白霜清,吟啸兴怀,想天际真人
,觉一切浓淡是非都可度外处之,安可攒眉屋子下郁郁然也. 梧桐叶落,远岫云浮,飘然寄傲, 第一清福唯韵人自领受耳.
唐伯虎居吴,驾小舫书画琴鹤往来,游赏后贫作乞于寺人,不知其大狂 ,高隐为玩世逸流, 得意花供数枝,好友高谭世外事, 抱膝把酒, 看西山爽气听钟声, 至耳安能不畅然于中耶, 綗卿年兄冲襟雅度文藻烟云,人知为文士也不知其肝胆异常,骨力特劲,饶经济之才而运以浑雅,素
为莫逆交,远寄此卷索书时,治装,刻下起行呼书奴立而竣之,并跋此道: 我辈一段精神耳
甲子暮春洛下王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