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书法欣赏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

字帖王铎15个必看大幅行、草作品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 王铎《行书立轴》,纸本,纵179cm,横56.5cm,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绫本,纵181cm,横53.8cm,无锡市博物馆藏。
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纸本,绫本,纵186.5cm,横52.4cm,广州美术馆藏。
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行书同子功、子萧观诗轴》,纵233.3厘米,横5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绢本,纵169厘米,横49厘米,昆仑堂藏。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 王铎《行书嵩县诗轴》,纸本,纵163厘米,横48厘米,昆仑堂藏。
▲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绫本,纵202.8cm,横51.5cm,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未署年,绫本,纵177.9cm,宽40.6cm,凡四行,共五十字,上海博物馆藏。
王铎行书欣赏《自书诗卷白石岛等》,

王铎行书欣赏《自书诗卷白石岛等》,王铎行书欣赏《自书诗卷白石岛等》,自署丙戌端阳日西王铎时年55岁。
释文:白石岛嵌巗入混茫,烟道亦无疆。
远趣归伊嘏(gu,福),幽情肆允藏。
红褣资笔格,玄杵借损量。
绝顶无东灞,睽年花满床。
题蕉轩徐入归丘壑,曲廊邃未经。
岂知数丈影,散作万年青。
形色隋天沃,虚灵带雪听。
德音胶不已,何用住沙汀。
失道終夜行。
陵上众山云照今方喻,萧疏动旅魂。
泉如鸲(qu)鹆(yu,八哥)斗,山带冕旒(liú)尊。
不识前朝碣,误寻复道垣。
幸逢白石映,旁引出坤门。
硕人禄薄情多忖,母然离岫云。
硕人兴灌木,空绿欲中分。
面目渐丹雘(赤石脂),儿童笑籀文,化心知所养,萝外落红曛。
华严寺高邮一丘水象拥,石性暗中回。
深静如相合,萧条亦可哀。
日蒸龙藏立,天迴雁王回。
我欲寻征籁,灵香何处来。
丙戍端阳日西王铎白石岛嵌巗入混茫,烟道亦无疆。
远趣归伊嘏(gu,福),幽情肆允藏。
红褣资笔格,玄杵借损量。
绝顶无东灞,睽年花满床。
年花满床。
题蕉轩徐入归丘壑,曲廊邃未经。
岂知数丈影,散作万年青。
形色隋天沃,虚灵带雪听。
德音胶不已,何用住沙汀。
失道終夜行。
陵上众山云照今方喻,萧疏动旅魂。
泉如鸲(qu)鹆(yu,八哥)斗,山带冕旒尊。
不识前朝碣,误寻复道垣。
幸逢白石映,旁引出坤门。
硕人禄薄情多忖,母然离岫云。
硕人兴灌木,空绿欲中分。
面目渐丹雘(赤石脂),儿童笑籀文,化心知所养,萝外落红曛华严寺高邮一丘水象拥,石性暗中回。
深静如相合,萧条亦可哀。
日蒸龙藏立,天迴雁王回。
我欲寻征籁,灵香何处来。
丙戍端阳日西王铎王铎自书诗卷《白石岛》等释文:白石岛嵌巗入混茫,烟道亦无疆。
远趣归伊嘏(gu,福),幽情肆允藏。
红褣资笔格,玄杵借损量。
绝顶无东灞,睽年花满床。
题蕉轩徐入归丘壑,曲廊邃未经。
岂知数丈影,散作万年青。
形色隋天沃,虚灵带雪听。
德音胶不已,何用住沙汀。
失道終夜行。
陵上众山云照今方喻,萧疏动旅魂。
泉如鸲(qu)鹆(yu,八哥)斗,山带冕旒(liú)尊。
王铎51岁书《草书临阁帖卷》,有释文,精!

王铎51岁书《草书临阁帖卷》,有释文,精!
51岁王铎,写下这卷磅礴草帖《草书临阁帖卷》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王铎51岁,这是明亡前一年,他写下这卷长约1.7米的《草书临阁帖卷》。
可想而知,正值国家危难、个人困苦之时,身为一介书生,只能在困顿之际临帖聊以慰藉,所以不在意文章句读,而凭感觉一任笔墨驰骋地书写下去,将其本不连接的草书结体缠绕相续,以具有屈铁般刚健之气的线条取代圆转挥运连绵不断的笔势,构成其人独特的艺术境地。
通卷书法点画雄实,大小不一,字距参差,古朴劲美,以雄强霸悍的笔力、奇诡怪伟的体势、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
释文:
献之帖
献之兄静息应
佳何似复小恶耶伏想比消息理尽转胜耳礜石深是
可疑事兄喜患
散辄发势为积
乃不易愿复更思献之唯赖消息内外极生冷而心腹中恒无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
佳论事当随宜
思之也献之姊性触事殊尝不可献
之当长愁耳
阮新妇勉身得雄甚善散骑殊尝
憙也
虽奉对积年可
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尝年以之偕老当谓乖反
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又见姊耶唯尝绝之
耳
夏日感思悼切
得道书慰意薄
热汝比各可不吾并故诸恶劳益勿勿献之白疏献之白思恋不可言瞻近未得奉见但有叹塞迟诸信还具
动静献之
白柬告具天宝疾患问何其仓卒今子孙常欣伦早成家
以此娱上下岂谓奄此深至恻切心怀哀
念当可为心情愿*(女更) 可保忧驰眠食
多少
王铎年五十一书。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
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
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
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
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
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
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
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厘米,横53厘米。
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高清)欣赏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高清)欣赏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匡时2011春拍成交价1552万元作品鉴赏王铎的草书,主要学米芾以中锋为主、八面出锋的运笔法,在圆转中回锋转折;同时又掺入折锋,显得气势雄强;提按顿挫变化较大,时出颤动的笔画,墨色由浓及淡到枯,层次丰富呈现出奇肆的风格;结体紧密,连笔较多,姿态崎侧,追求奇险,章法疏密相间,上下错落,大小参差中见平衡。
《霋岳楼笔谈》:“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王铎艺术的最高成就反映在他五十岁以后的创作上,行草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55岁前后。
其中以杜甫诗为内容的三件《杜甫诗卷》、《杜陵秋兴诗》、《草书杜律卷》最有代表性,王铎在这一年连续创作出数幅杜诗卷,一方面有王铎对杜甫诗作的热爱,另一方面又通过书写杜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些作品气势酣畅似千军万马奔腾。
此卷为顺治三年(1646)所作,时王铎五十五岁;为出版多次的草书名作。
清王铎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局部此件《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笔力厚拙稳健,点画遒劲婉转,古意甚浓;运笔飞动,粗细起伏带颤动的韵律;墨色浑厚,干湿浓淡富于变化;字与字之间所引带,行与行之间也相互参差。
王铎在书写时中掺入了唐人狂草之法,多个人奇崛书风。
运锋抑扬顿挫且极富变化,有些字落笔时稍用顿笔“藏头”,往往留下一团墨滞,收尾时又陡然起笔,轻细的点画引带至下一字开首,气脉贯通。
墨色浓淡多变,由浓墨下笔,一直写到色淡墨干,由浑厚渐变为枯涩。
粗细轻重、枯湿浓淡的起伏跌宕,是笔墨产生很强的韵律感。
结体的大小错落和崎侧多姿,行距的疏密相间和揖让开合,也增强了作品的奇逸之势。
此幅草书手卷较之立轴更显得流畅、淋漓、狂放、恣肆,气势雄阔磅礴,反映了他典型的草书本色面貌。
入清之前,王铎的书法即已挥洒自如;入清以后的作品更强调气势,笔势奔放,造型夸张,章法绵密,大小错落。
王铎的笔法流动,纵横捭阖,厚重朴实,不颠狂;但在厚重的本色中,又能字字笔力遒劲,生发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绫本,纵28厘米,横450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
书于清顺治四年(丁亥),时年王铎56岁。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石樵、十樵、痴庵、雪山,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经筵讲官等职。
顺治三年(1646年)仕清后第二年出任《明史》副编修,后任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卒谥文安。
诗文书画俱有成就,尤以行、草书见长,与董其昌、黄道周、倪元路等提倡宗法魏晋,书艺别开一面,酣畅淋漓,沉雄劲拔,开明末清初大写意书风,被誉为“神笔王铎”。
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图1)为其晚年佳作,书时已入清第三年,书风早已纯熟。
就其用笔、结字、章法和墨法,试析如下:用 笔中锋为主,中侧兼用中锋书写出的字圆润饱满、浑厚有力、神聚气足,侧锋书写出的字姿态万千、神采飞扬、变化无穷。
所谓中锋取骨,侧锋取妍。
中锋和侧锋又互相转换,在提按、转折中交互变换。
如:“枿”(图2)字以中锋书写,浑厚有力。
“数”(图3)字以侧锋为主,灵动生姿。
“同饮”(图4)王铎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手卷赏析兰建坡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二字中锋转侧锋,中侧转换自然。
藏锋为主,藏露结合起笔处逆锋入纸,顿笔转锋后中锋运笔,把笔锋藏在笔画之中,这是藏锋起笔。
顺势尖锋入纸,笔锋显露,为露锋起笔。
同时收笔也有藏有露。
总体讲起笔藏锋居多,收笔露锋居多。
藏锋涩行笔画厚重,露锋急行灵动多姿,这也正是形成王铎厚重书风的原因。
如:“世”(图5)字藏锋起笔藏锋收笔,“崖”(图6)字藏锋起笔露锋收笔,“处”(图7)字露锋起笔露锋收笔 。
转折兼用,转多折少转笔是笔锋做旋转动作,笔不停驻,顺势转锋,写出没有棱角的笔画。
折笔是在起、转折、收时做顿笔折锋的动作,出现方正的折角。
如“助”(图8)字以圆转用笔,其中力旁做了两个顺时针的转动,线条优美流动。
「国宝品鉴」王铎行草书《等诗六首》

「国宝品鉴」王铎行草书《等诗六首》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王铎行草书《<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绢本,纵28厘米,横450厘米,1954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移交至河南博物院(此文物正在河南博物院展厅三楼明清厅展出)。
王铎是明末清初书法家,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终年61岁,谥号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其书法正书出钟繇,行草宗二王,得力颜米,博采众长,法古入化,笔力雄健,神韵飞动,纵而能敛,放而能收,以险取势,长于布白,风格独特,自成一家,素有“文安公书法妙天下”和“神笔王铎”之美誉[1]。
此幅王铎《<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草书手卷从右至左依次为:《秋日西山上》、《兵扰郁郁居怀》、《日夕行村外》、《李家桥》、《关山》、《弱侯半山园》六首诗。
六首均为五律行草书体,共56行,满行6字,共计292字(包括诗题);卷尾有跋语七段,前六段均为段春湖所跋,第七段为于寿之所跋。
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依次实录六首诗文如下:秋日西山上:一牀衡绝壑,其奈野萧何。
但有孤阳入,就中秋色多。
猢狲同饮食,枒枿助吟哦。
恻目怅诸郁,宁知嗃老萝。
《秋日西山上》诗文兵扰郁郁居怀(图二):多病为何事,离家又数年。
退居观闷动,处世溯幽玄。
穷达形骸老,艰危弟妹全。
溪西留古崿,颇近濯龙渊。
《兵扰郁郁居怀》部分及《日夕行村外》诗文日夕行村外(图三):非寒宜晚步,篱蓭夕阳明。
不自知藏迹,恬然遇埜耕。
鴸毛观理乱,龟壳告阴晴。
来问人中事,先生无一声。
王铎书法欣赏纵情笔墨写大草

王铎书法欣赏纵情笔墨写大草王铎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
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
”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
王铎《行书立轴》首都博物馆藏【释文】:澹圃山房阔,难逢一水边。
缪虬森寿柏,轮菌翳流烟。
暑候仙坛扫,天风鹤吭传。
主人能款款,醉后任高眠。
题素漱三首之一,庚寅冬日书,王铎。
王铎《行书寄金陵天目老衲诗》顺治三年(1646年)【释文】:别去西江上,江滩寓短亭。
望天湖共白,思子岫皆青。
寺内焚经箧,人间老岁星。
谁能分丈室,百次指秋萤。
王铎《行书五言律诗立轴》无锡市博物馆藏【释文】:曾记题诗处,同酣麴米春,陈根妨古路,醉竹掩能津。
树里明渔浦,烟中辨虎邻,蹛人京国梦,辜负一间身。
辛卯秋夜,书孟津、王铎。
王铎《行草书长椿寺旧作立轴》广州美术馆藏【释文】:枕瓢何所事,相对自无违。
老大惟宜拙,云山倘共归。
香边闻木籁,梦里愧朝衣。
若遂龙蛇宿,空林会隐微。
辛卯夏夜,长椿寺旧作,孟津、王铎。
王铎《临王献之草书轴》昆仑堂藏【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
来月(十左右)便当发。
奉兄(无)复日。
芝老先生词宗。
丙子二月,王铎。
王铎《自作五律行草诗轴》四川省博物馆藏【释文】:自到长安内,诗怀憬隐阿。
恐人嫌道曲,为子仿陵歌。
星宿沙尘满,岩川豺虎多。
玉洼拚醉去,寂圃较如何。
辉老年亲翁,俚言奉答求正,王铎。
王铎《汤阴岳王行书轴》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湯陰岳王祠作,地老天荒日,孤臣一死時。
金戈方逐虜,鐵騎竟班師。
涕淚中原墮,江山左衽危。
靈旗怳欲指,杜宇數聲悲。
王覺斯具草。
王铎《行书忏诗之三轴》深圳博物馆藏【释文】:巾车经复岭,野饭在空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铎书法欣赏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
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
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
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
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的靳浩和关
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
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
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
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
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近世对日本国书风有极大影响。
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
《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
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
纵21厘米,横16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
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
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
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
被人给予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