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法指导
读后感指导及范文

读后感指导及范文
读后感是对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部影视作品的观点和感受的总结和表达。
在写读后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内容概要,简要介绍所阅读的文章、书籍或观看的影视作品的内容,包括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等。
2. 个人感受,谈谈自己在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包括对故事情节的喜爱或厌恶、对人物的认同或反感等。
3. 思想启发,谈谈阅读或观看后对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是否有所启发和改变,是否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4. 表达观点,对所阅读或观看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可以客观分析作品的优缺点,也可以主观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建议。
以下是一篇关于《活着》的读后感范文:
《活着》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福贵的遭遇,展现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在读完这
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有了很多感悟。
福贵作为主人公,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困苦,但他始终
坚韧地生存下来,这让我深受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
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活出自己的精彩。
同时,小说中对于人性的描绘也让我深感震撼。
在生活的压力
和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显露出自私、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然而,小说中也有一些人物,他们在困苦中仍然保持着善良和同情心,这让我更加坚信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
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希望每个人
都能够读一读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读后感的写法指导课件

回声的启示 上海考生
面对人生,如果我们付出“努力”,便能收获“成功”;如果付出“享乐”,便只能得到“哀叹”。伟大文学家鲁迅一生的努力可谓光照史册,他不厌其烦地做着“一木一石”的工作,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即便在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之后,他仍一刻不停地在努力。当我们翻阅《鲁迅全集》的鸿篇巨制,仰望先人的成就时,常常流连于先生的“回声”,却忘了看一看先生当初那一声声顽强、坚毅的奋斗的呐喊。有的人在临终之际,哀叹自己今生一事无成,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他们却忘了这“平庸”的回声正是对他们青壮年时沉溺享乐,不思进去的最公正的回应。 回声是公正的。因此,它最“无情”,却又最“有情”:捧出“奋进”,便收获“成就”的回声;捧出“拼搏”,便收获“胜利”的回声;捧出“自信”,便收获“坚强”的回声,捧出“勇敢”便收获“坚毅”的回声。相反,若你付出的是自私、懦弱、沉沦……你便决计只能得到孤独、悲伤和失败的回声。 让我们记住那位母亲的话,捧出爱,捧出心,收获一曲“真、善、美”的回声。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
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回 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 “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5篇-学习总结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一):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从结构上看,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资料组成: 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资料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资料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即一是说明的部分, 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 三是有感而发, 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 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认真的读书, 弄懂难点疑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 透彻的掌握文章的资料和要点, 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 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 才能真有所感。
所以, 要写读后感, 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 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 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 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 避免脱离原作, 东拉西扯, 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 写读后感就务必要边读边思考, 结合历史的经验, 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 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 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 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 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 反对些什么, 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 并把它条理化, 系统化, 理论化。
总之, 想的深入, 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 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 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 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
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 不是书评, 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 要认真地选取对现实生活有必须好处的、有针对性的感想, 就能够避免泛泛而谈, 文章散乱, 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 自然会受到感动, 产生许多感想, 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 有些是模糊的, 一闪而失。
要写读后感, 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 反复想, 反复作比较, 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 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 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
读后感的基本写法-读后感模板

读后感的基本写法-读后感模板
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们通常会有一些感悟和体会,这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内容的思考和感受的总结和表达,是对书中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评价和思考。
下面是一个读后感的基本写法模板,供大家参考:
1. 书籍信息。
在这一部分,简要介绍一下所读书籍的基本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时间等。
2. 读书心情。
在这一部分,可以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比如是否引起了共鸣,是否有新的认识,是否有所启发等。
3. 内容概要。
在这一部分,可以简要概括一下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突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
4. 主题思想。
在这一部分,可以谈谈书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以及自己对
这些主题和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5. 人物评价。
在这一部分,可以对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价,包括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评价。
6. 个人评价。
在这一部分,可以对整本书进行总体评价,谈谈自己对这本书
的喜好程度以及对作者的评价。
7. 参考价值。
在这一部分,可以谈谈这本书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以及对自
己的人生、学习等方面的帮助和启示。
通过以上模板,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所读书籍的感受和
体会,让读后感更加有条理和丰富。
希望大家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能够参考这个模板,写出更加精彩的读后感。
读后感的标准格式

读后感的标准格式读后感的标准格式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标准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xxx读后感》,也可以用《读xxx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五、以“感”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
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读好原文。
精选-读后感的写法(总结5篇)范文

---------------本文为精心收集的范文、公文、模板、和其他精品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收藏,希望能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幸福安康!读后感的写法(总结5篇)读后感的写法(一):一、要选择自我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我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我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我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能够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能够抓住文中自我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我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仅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资料,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仅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我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所以,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我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读后感要怎么写

读后感要怎么写读后感要怎么写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有关读后感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读后感要怎么写1第一段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xxx读后感》,也可以用《读xxx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
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读后感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形式,其写作思路和观后感一样,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边引用,边点评,边联系生活,边发表正能量的感想。
读后感写法三步走

读后感写法三步走
在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撰写读后感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内容、加深印象并且分享思想的重要过程。
然而,如何写出一篇有深度、有观点的读后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简单的三步走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读后感的撰写质量。
步骤一:理解内容
在阅读之后,首先要对所读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
这包括对主题、观点、结构等方面的把握。
我们可以通过回顾书中的重点内容、思考作者的意图以及寻找主要论述线索来帮助我们理解书中的核心思想。
步骤二:把握要点
接着,我们可以对书中的要点进行梳理。
这包括总结书中的主要论点、观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只有在对内容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后,我们才能够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步骤三:表达观点
最后一步是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写出来。
在写读后感时,我们不仅要简单地对内容进行摘要,更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可以就书中的某个观点展开讨论,或者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谈谈对书中主题的感悟。
这样读后感才会更富有深度和个性化。
通过这三步走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撰写出具有观点和深度的读后感。
阅读是一种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而写读后感则是对自己理解和思考的总结和表达。
希望大家在每一次阅读之后,都能够用心去写好每一篇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写法指导
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
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 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 ;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 “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 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 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 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 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 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 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章,并不能够算是完 整意义上的“读后感”。
读后感写法指导
回声的启示 上海考生
对着小山尖声喊叫,便得到尖锐刺耳的回声;而对它和和气气,便得到柔和 温婉的回声。得到什么样的回声,全取决于我们在小此。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 世事便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这便是回声的启示。
面对他人,如果我们捧出“真诚”,就能收获“友情”;如果付出“猜妒” ,便只能品尝“孤独”。《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其心计可谓举世无双,但过多 的心眼纵然让她在贾母前落下个好名声,却终究摆脱不了寂寞无伴的悲哀。即使 对贴身丫环平儿,她也一概以猜忌相对,这当然不能以心换心了。连曹雪芹也不 由发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慨叹,其原因便在于她没有付出应有的“真”, 便当然得不到“真”的回声。
读后感写法指导
写作分析:
综观全文,本文能很好地把握《回声》这篇材料的内涵,抓住回声的性质和 “母亲”的话,准确定位感点: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世事便会以什 么样的方式来回报我们;在论证方面,也多种角度、多种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深 入论证中心论点;文章也体现了作者相当的文化底蕴,平时没有对名著、对鲁迅 有一定的了解,开卷论题是不可能信手拈来如此贴切的例子的。
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引”就 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 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 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梦》的故事 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 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 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 一个规则。
读后感的写法指导
读后感写法指导
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之后,我们往往会产 生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写成文章,便是我们常说的 读后感.我们的同学中有很多人还没有养成这个好习 惯,或者还不清楚该怎样写规范的读后感,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内容.
常见错误: 1、读后抄——大量摘录引用材料中的原话。 2、脱离材料——没有“读”的内容或者不能恰
当引用材料作为“感”的佐证。 3、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文章过于肤浅,感不
能深入。 4、不能紧密联系实际,不能由现象到本质,由
个别到一般。
读后感写法指导
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 。
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
读后感写法指导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
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 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 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 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 ,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召。但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 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回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如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 道: “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 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 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 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
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 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 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 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 ,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读后感写法指导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
读后感写法指导
面对人生,如果我们付出“努力”,便能收获“成功”;如果付出“享乐”, 便只能得到“哀叹”。伟大文学家鲁迅一生的努力可谓光照史册,他不厌其烦地做 着“一木一石”的工作,又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即便在知道自己 “来日无多”之后,他仍一刻不停地在努力。当我们翻阅《鲁迅全集》的鸿篇巨制 ,仰望先人的成就时,常常流连于先生的“回声”,却忘了看一看先生当初那一声 声顽强、坚毅的奋斗的呐喊。有的人在临终之际,哀叹自己今生一事无成,抱怨命 运的不公,但他们却忘了这“平庸”的回声正是对他们青壮年时沉溺享乐,不思进 去的最公正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