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2.1椭圆的标准方程(一)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2-1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2.1椭圆的标准方程(一)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2-1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2.1椭圆的标准方程(一)学案新人教B版选修2-1

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

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

思考1 给你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一张纸板,一支铅笔,如何画出一个椭圆?

思考2 在上述画椭圆过程中,笔尖移动需满足哪些条件?如果改变这些条件,笔尖运动时形成的轨迹是否还为椭圆?

梳理(1)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__________(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或集合)叫做________.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________,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______.

(2)椭圆的定义用集合语言叙述为:

P={M||MF1|+|MF2|=2a,2a>|F1F2|}.

(3)2a与|F1F2|的大小关系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如下表:

条件结论

2a>|F1F2|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2a=|F1F2|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2a<|F1F2|动点不存在,因此轨迹不存在

知识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思考1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b>c一定成立吗?

思考2 若两定点A、B间的距离为6,动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10,如何求出点P的轨迹方程?

梳理 (1)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焦点位置 标准方程

焦点

焦距 焦点在x 轴上

x 2a 2+y 2

b 2

=1(a >b >0) F 1(-c ,0),F 2______ 2c

焦点在y 轴上

y 2a 2+x 2

b 2

=1(a >b >0) F 1______, F 2(0,c )

2c

(2)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其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椭圆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标准方程 x 2a 2+y 2

b 2

=1(a >b >0) y 2a 2+x 2

b 2

=1(a >b >0) 焦点坐标

F 1(-c ,0),F 2(c ,0)

F 1(0,-c ),F 2(0,c )

a ,

b ,

c 的关系

b 2=a 2-

c 2

(3)根据方程判断椭圆的焦点位置及求焦点坐标.

判断椭圆焦点在哪个轴上就要判断椭圆标准方程中x 2项和y 2

项的分母哪个更大一些,即“谁大在谁上”.如方程为y 25+x 2

4

=1的椭圆,焦点在y 轴上,而且可求出焦点坐标F 1(0,-1),

F 2(0,1),焦距|F 1F 2|=2.

类型一 椭圆的定义解读

例1 点P (-3,0)是圆C :x 2

+y 2

-6x -55=0内一定点,动圆M 与已知圆相内切且过P 点,判断圆心M 的轨迹.

反思与感悟 椭圆是在平面内定义的,所以“平面内”这一条件不能忽视. 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而不能是变量.

常数(2a )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否则轨迹不是椭圆,这是判断曲线是否为椭圆的限制条件.

跟踪训练1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将所有真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①已知定点F 1(-1,0),F 2(1,0),则满足|PF 1|+|PF 2|=2的点P 的轨迹为椭圆; ②已知定点F 1(-2,0),F 2(2,0),则满足|PF 1|+|PF 2|=4的点P 的轨迹为线段; ③到定点F 1(-3,0),F 2(3,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椭圆.

类型二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命题角度1 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求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两点P (13,13),Q (0,-1

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引申探究

求与椭圆x 225+y 2

9=1有相同焦点,且过点(3,15)的椭圆方程.

反思与感悟 (1)若椭圆的焦点位置不确定,需要分焦点在x 轴上和在y 轴上两种情况讨论,也可设椭圆方程为mx 2

+ny 2

=1(m ≠n ,m >0,n >0).

(2)与椭圆x 2a 2+y 2b 2=1(a >b >0)有公共焦点的椭圆方程为x 2a 2+λ+y 2b 2+λ=1(a >b >0,b 2>-λ),

与椭圆y 2a 2+x 2b 2=1(a >b >0)有公共焦点的椭圆方程为y 2a 2+λ+x 2b 2+λ

=1(a >b >0,b 2

>-λ).

跟踪训练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 1(-4,0),F 2(4,0),椭圆上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

(2)椭圆过点(3,2),(5,1);

(3)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且经过点(2,0)和点(0,1).

命题角度2 用定义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3 已知一动圆M 与圆C 1:(x +3)2

+y 2

=1外切,与圆C 2:(x -3)2

+y 2

=81内切,试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反思与感悟 用定义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思路:先分析已知条件,看所求动点轨迹是否符合

椭圆的定义,若符合椭圆的定义,可以先定位,再确定a ,b 的值.

跟踪训练3 已知P 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45

3和

25

3,过点P 作焦点所在的坐标轴的垂线,垂足恰好为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此椭圆的方程.

类型三 椭圆中焦点三角形问题

例4 (1)已知P 是椭圆y 25+x 2

4=1上的一点,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且∠F 1PF 2=30°,

求△F 1PF 2的面积;

(2)已知椭圆x 29+y 2

2=1的焦点为F 1,F 2,点P 在椭圆上.若|PF 1|=4,求∠F 1PF 2的大小.

反思与感悟 在椭圆中,当椭圆上的点不是椭圆与焦点所在轴的交点时,这个点与椭圆的两个焦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就是焦点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中一条边长等于焦距,另两条边长之和等于椭圆定义中的常数.

在处理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问题时,可结合椭圆的定义|MF 1|+|MF 2|=2a 及三角形中的有关定理和公式(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来求解.

跟踪训练4 (1)在椭圆C :x 2a 2+y 2

b

2=1(a >b >0)的焦点三角形PF 1F 2中,∠F 1PF 2=α,点P 的坐

标为(x 0,y 0),求证:△PF 1F 2的面积12PF F S =c |y 0|=b 2

tan α

2

(2)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

3=1,椭圆上有一点P 满足∠PF 1F 2=90°(如图).求△PF 1F 2的

面积.

1.已知A(-5,0),B(5,0).动点C满足|AC|+|BC|=10,则点C的轨迹是( ) A.椭圆B.直线

C.线段D.点

2.若方程3x2+ky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k的可能取值为( )

A.1 B.3 C.0 D.-2

3.已知椭圆C:x2

25+

y2

16

=1内有一点M(2,3),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C

上一点,则|PM|+|PF1|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4.椭圆8x2+3y2=24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5.求经过两点(2,-2),(-1,14

2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椭圆的定义式:|PF1|+|PF2|=2a(2a>|F1F2|).在解题过程中将|PF1|+|PF2|看成一个整体,可简化运算.

2.椭圆的定义中要求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常数,因而在解决问题时,若出现“两定点”、“距离之和”这样的条件或内容,应考虑是否可以利用椭圆的定义来解决.

3.凡涉及椭圆上的点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它应满足椭圆的定义|MF1|+|MF2|=2a(M为椭圆上的点,F1,F2为椭圆的焦点),一般进行整体变换,其次要考虑该点的坐标M(x0,y0)适合椭圆的方程,然后再进行代数运算.

提醒:完成作业第二章 2.2.1(一)

答案精析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思考1 在纸板上固定两个图钉,绳子的两端固定在图钉上,绳长大于两图钉间的距离,笔尖贴近绳子,将绳子拉紧,移动笔尖即可画出椭圆.

思考2 笔尖到两图钉的距离之和不变,等于绳长.绳长大于两图钉间的距离.若在移动过程中绳长发生变化,即到两定点的距离不是定值,则轨迹就不是椭圆.若绳长不大于两图钉间的距离,轨迹也不是椭圆. 梳理 (1)常数 椭圆 焦点 焦距 知识点二

思考1 不一定,只需a >b ,a >c 即可,b ,c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思考2 以两定点的中点为坐标原点,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3,0),

B (-3,0).设P (x ,y ),依题意得|PA |+|PB |=10, 所以

x -3

2

+y 2

x +3

2

+y

2

=10,即点P 的轨迹方程为

x 225+y 2

16

=1.

梳理 (1)(c ,0) (0,-c ) 题型探究

例1 解 方程x 2

+y 2

-6x -55=0化标准形式为(x -3)2

+y 2

=64,圆心为(3,0),半径r =8.因为动圆M 与已知圆相内切且过P 点,所以|MC |+|MP |=r =8,根据椭圆的定义,动点

M 到两定点C ,P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8>6=|CP |,所以动点M 的轨迹是椭圆.

跟踪训练1 ②

例2 解 方法一 ①当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

b

2=1(a >b >0).

依题意有???

??

1

3

2

a

2

+13

2

b 2

=1,

0+

-12

2

b

2

=1,

解得?????

a 2=15

b 2

=1

4.

由a >b >0知不合题意,故舍去.

②当椭圆焦点在y 轴上时,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

b

2=1(a >b >0).

依题意有?

??

??

1

3

2

a 2

13

2

b 2

=1,

-12

2

a 2

+0=1,

解得?????

a 2=14,

b 2

=1

5.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14+x 2

15

=1.

方法二 设椭圆的方程为mx 2

+ny 2

=1(m >0,n >0,m ≠n ). 则?????

19m +1

9n =1,14n =1,

解得?

??

??

m =5,

n =4.

所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5x 2+4y 2

=1,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14+x 2

15=1.

引申探究

解 据题意可设其方程为x 2

25+λ+y 2

9+λ

=1(λ>-9),

又椭圆过点(3,15),将此点代入椭圆方程,得λ=11(λ=-21舍去),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x 236+y 2

20=1.

跟踪训练2 解 (1)设其标准方程为

x 2a 2+y 2

b 2

=1(a >b >0). 则2a =10,c =4,故b 2

=a 2

-c 2

=9,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

9

=1.

(2)设椭圆的一般方程为Ax 2

+By 2

=1 (A >0,B >0,A ≠B ),

则?????

9A +4B =1,25A +B =1,

解得?????

A =3

91,B =16

91.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913+y 2

9116

=1. (3)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

b

2=1(a >b >0).

则?????

4a 2=1,1b 2

=1,

解得?

????

a 2

=4,

b 2

=1,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

4+y 2

=1. 例3 解 依题意得C 1(-3,0),r 1=1,

C 2(3,0),r 2=9,

设M (x ,y ),动圆半径为R , 则|MC 1|=1+R ,|MC 2|=9-R , 故|MC 1|+|MC 2|=10>6=|C 1C 2|,

据椭圆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一个以C 1,C 2为焦点的椭圆,且a =5,c =3, 故b 2

=a 2

-c 2

=16.

故所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 x 225+y 2

16

=1. 跟踪训练3 解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 不妨取|PF 1|=453,|PF 2|=25

3,

由椭圆的定义,

知2a =|PF 1|+|PF 2|=2 5.即a = 5.

由|PF 1|>|PF 2|知,PF 2垂直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 在Rt△PF 2F 1中, 4c 2=|PF 1|2-|PF 2|2

=609,

∴c 2=53,∴b 2=a 2-c 2

=103

.

又所求的椭圆的焦点可以在x 轴上,也可以在y 轴上,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x 25+3y 2

10=1或3x 210+y

2

5

=1. 例4 解 (1)由椭圆的标准方程, 知a =5,b =2,

∴c =a 2

-b 2

=1,∴|F 1F 2|=2.

又由椭圆的定义,知|PF 1|+|PF 2|=2a =2 5.

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F 1F 2|2

=|PF 1|2

+|PF 2|2

-2|PF 1|·|PF 2|· cos∠F 1PF 2,

即4=(|PF 1|+|PF 2|)2

-2|PF 1|·|PF 2|-2|PF 1|·|PF 2|cos 30°, 即4=20-(2+3)|PF 1|·|PF 2|, ∴|PF 1|·|PF 2|=16(2-3).

1212121

·sin 2

F PF S PF PF F PF ?∴∠=

=12×16(2-3)×1

2=8-4 3. (2)由x 29+y 2

2=1,知a =3,b =2,

∴c =7,∴|PF 2|=2a -|PF 1|=2, ∴cos∠F 1PF 2

=|PF 1|2

+|PF 2|2

-|F 1F 2|2

2|PF 1|·|PF 2|=-12,

又∵0°<∠F 1PF 2<180°, ∴∠F 1PF 2=120°.

跟踪训练4 (1)证明 12PF F S ?

=1

2|F 1F 2||y 0|=c |y 0|. 在△PF 1F 2中,根据椭圆定义, 得|PF 1|+|PF 2|=2a . 两边平方,得

|PF 1|2

+|PF 2|2

+2|PF 1||PF 2|=4a 2

.

根据余弦定理,得

|PF 1|2

+|PF 2|2

-2|PF 1||PF 2|cos α=4c 2

.

①-②,得(1+cos α)|PF 1||PF 2|=2b 2

所以|PF 1||PF 2|=2b

2

1+cos α.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12121

sin 2

PF F S PF PF α?=

=12·2b 2

1+cos α·sin α=b 2·sin α1+cos α. 又因为sin α

1+cos α=2sin α2cos

α

22cos

2

α2

=sin

α

2cos

α2=tan α2,

所以S △PF 1F 2=b 2

tan α

2.

(2)解 由已知得a =2,b =3, 所以c =a 2

-b 2=4-3=1. 从而|F 1F 2|=2c =2.

在△PF 1F 2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PF 2|2

=|PF 1|2

+|F 1F 2|2

, 即|PF 2|2

=|PF 1|2

+4.

又由椭圆定义知|PF 1|+|PF 2|=2×2=4, 所以|PF 2|=4-|PF 1|.

从而有(4-|PF 1|)2

=|PF 1|2

+4. 解得|PF 1|=3

2.

所以△PF 1F 2的面积

S =12

|PF 1|·|F 1F 2|

=12×32×2=32, 即△PF 1F 2的面积是32.

当堂训练

1.C 2.A 3.10+10 10-10 4.(0,-5),(0,5)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篇一 篇二 篇三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π/2*k ±α(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奇变偶不变),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

高级中学数学公式定理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结论大全 1. ,. 2.. 3. 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 (3)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4切线式:。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6.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7.方程在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或。 8.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则; ,,. (2)当a<0时,若,则, 若,则,. 9.一元二次方程=0的实根分布 1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2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或; 3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 10.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形如,,不同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的有解充要条件是 。 (4)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 对于参数及函数.若恒成立,则;若恒成立,则;若有解,则 ;若 有解,则 ;若 有解,则 . 若函数无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可以仿此推出相应结论 11.真值表 12.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个 至多有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成立 存在某,不成立 或 且 对任何,不成立 存在某,成立 且 或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2018年高中数学会考题

2018年高中数学会考题

2018届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模拟考试(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籍号、科考号、试卷科目等项目填写或涂在答题卡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试题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试卷满分为12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 3.第Ⅰ卷的选择题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选择题答案写试卷上无效。 4.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第1-10每小题3分,第11-15 每小题4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0,2},{|02}M N x x ==≤<,则M ∩N 等于 ( ) A .{0,1,2} B .{0,1} C .{0,2} D .{0}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若 ac>bc , 则 a>b B .若a 2>b 2,则a>b C .若a>b,c<0,则 a+c

C .65π D .32π 4.已知奇函数()f x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 最小值为5,那么函数()f x 在区间 [-7,-3]上( ) A .是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B .是减 函数且最大值为-5 C .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D .是增 函数且最大值为-5 5. 函数2 ()1log f x x =-的零点是( ) A. 1 B. (1,1) C. 2 D. (2,0) 6.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3 2 a =,则12345 a a a a a = ( ) A. 8 B. 16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高 中 数 学 公 式 大 全(简化版)

目录 1 集合与简易逻辑 (01) 2 函数 (03) 3 导数及其应用 (09) 4 三角函数 (11) 5 平面向量 (13) 6 数列 (14) 7 不等式 (15) 8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7) 9 直线与圆 (20) 10圆锥曲线 (23) 11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25) 12统计与概率 (26) 13复数与推理证明 (29)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集合运算 全集U :如U=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 B A B B A B A A B A ??=??=Y I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数轴 4.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 真值表 7.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8. 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真假相同 否命题与逆命题真假相同 9. 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高三数学必背公式总结

高三数学必背公式总结 高三数学必背公式总结汇总 一、对数函数 log.a(MN)=logaM+logN loga(M/N)=logaM-logaN logaM^n=nlogaM(n=R) logbN=logaN/logab(a>0,b>0,N>0 a、b均不等于1) 二、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 S直棱柱侧=c*h(底面周长乘以高) S正棱椎侧=1/2*c*h′(底面的周长和斜高的一半) 设正棱台上、下底面的周长分别为c′,c,斜高为h′,S=1/2*(c+c′)*h S圆柱侧=c*l S圆台侧=1/2*(c+c′)*l=兀*(r+r′)*l S圆锥侧=1/2*c*l=兀*r*l S球=4*兀*R^3 V柱体=S*h V锥体=(1/3)*S*h V球=(4/3)*兀*R^3 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2-x1| (2) 平面上两点A(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 |AB|=sqr[(x2-x1)^2+(y2-y1)^2] (3)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 d=|Ax0+By0+C|/sqr (A^2+B^2) (4) 两平行直线l1:=Ax+By+C=0,l2=Ax+By+C2=0之间的距离d=|C1- C2|/sqr(A^2+B^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sin(2*k*兀+a)=sin(a)

tan(2*兀+a)=tana sin(-a)=-sina,cos(-a)=cosa,tan(-a)=-tana sin(2*兀-a)=-sina,cos(2*兀-a)=cosa,tan(2*兀-a)=-tana sin(兀+a)=-sina sin(兀-a)=sina cos(兀+a)=-cosa cos(兀-a)=-cosa tan(兀+a)=tana 四、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使用 1、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tan2a=(2*tana)/[1-(tana)^2] 2、二倍角公式的变形 (cosa)^2=(1+cos2a)/2 (sina)^2=(1-cos2a)/2 tan(a/2)=sina/(1+cosa)=(1-cosa)/sina 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 cosA=(b^2+c^2-a^2)/2bc cosB=(a^2+c^2-b^2)/2ac cosC=(a^2+b^2-c^2)/2ab tan(兀-a)=-tana sin(兀/2+a)=cosa sin(兀/2-a)=cosa

最新初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018年吉林省高中会考(数学)模拟考试题

2018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科考号、试卷科目等项目填写或涂 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试题分两卷.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试卷满分为 12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 3.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4.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参考公式: 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V= 31S 底·h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V=s.h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S= 2 4R π V=3 43 R π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V 为体积 .R 为球的半径 第1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第1-10小题每 小题3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1.设集合M={- 2.0.2}.N={0}.则( ). A .N 为空集 B. N∈M C. N M D. M N 2.已知向量(3,1)=a .(2,5)=-b .那么2+a b 等于( ) A (1,11)- B (4,7) C (1,6) D (5,4)- 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L

3.函数2log (1)y x =+的定义域是( ) A (0,)+∞ B (1,)-+∞ C (1,)+∞ D [1,)-+∞ 4.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可以看做是把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1 2 倍而得到的.那么ω的值为( ) A 14 B 1 2 C 4 D 2 5.在函数3y x =.2x y =.2log y x = .y =中.奇函数是( ) A 3y x = B 2x y = C 2log y x = D y = 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3π B 8π C 12π D 14π 7.11sin 6 π的值为( ) A 12- B 2- C 1 2 D 2 8.不等式2320x x -+<的解集为( ) A {}2x x > B {}1x x > C {}12x x << D {}12x x x <>或 9.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a =.24a =.那么5a 等于( ) A .6 B .8 C .10 D .16 俯视图 左(侧)视图 主(正)视图2 2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C U ABR 2 .集合 { a 1, a 2 , ,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 2 个 . 3.充要条件 ( 1)充分条件:若 ( 2)必要条件:若 ( 3)充要条件:若 p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q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p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 4.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 x 1 x 2 a,b , x 1 x 2 那么 (x 1 x 2 ) f ( x 1 ) f ( x 2 ) f ( x 1 ) f ( x 2 ) 0 f (x)在 a,b 上是增函数; x 2 x 1 (x x ) f ( x ) f ( x ) f ( x 1 ) f ( x 2 )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 . 1 2 1 2 x 1 x 2 (2) 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x) 0 ,则 f (x) 为增函数;如果 f ( x) 0 ,则 f ( x) 为减函 数 . f ( x) 和 g( x) 都是减函数 , , 和函数 f ( x) g( x) 也是减函数 ; 5. 如果函数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如果函数 y f (u) 和 u g (x)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 则复合函数 y f [ g( x)] 是增函数 .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 , 则函数 f (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a b x ; 两个函 a b 2 数 y f (x a) 与 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对称 . 2 8. 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 ( 约定 a>0) ( 1) f (x) f (x a) ,则 f (x) 的周期 T=a ; ( 2), f ( x a) 1 ( f ( x) 0) ,或 f (x a) 1 f ( x) ( f (x) 0) , 则 f ( x) 的周期 T=2a ; f (x) 9. 分数指数幂 m 1 m 1 (1) a n ( a 0, m, n N ,且 n 1 ) .(2) a n 0, m, n N ,且 n 1) . n a m m ( a a n 10.根式的性质 ( ) ( n a )n a . ( 2)当 n 为奇数时, n n 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 a | a, a 0 . 1 a a, a 0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 s a r s ( a 0, r , s Q ) .(2) (a r ) s a rs (a 0, r , s Q) .(3) (ab)r a r b r (a 0, b 0, r Q) . 12.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a N b a b N (a 0, a 1, N 0)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 .1 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 0 ,③ .底的对数等于 1: log a a 1 , ④ .积的对数: 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商的对数: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N n log a b 幂的对数: log a M n nlog a M ; log a m b n m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由于高中数学公式很多,同学们复习的时候不方便查阅,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必背数学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必背数学公式1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高考必背数学公式2 和差化积

1、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3、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4、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5、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d(1) 2、前n项和公式为: 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数函(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 ,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3、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2018-2019年山东高二水平数学会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年山东高二水平数学会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条件,条件,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四种条件的判定. 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 ) A.B.C.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又,所以,那么.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下列函数中,在x=0处的导数不等于零的是() A.B.C.y=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所以,在x=0处的导数为1, 故选A。

考点:导数计算。 点评:简单题,利用导数公式加以验证。 4.设,若,则等于() A.e2B.e C.D.ln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所以,解得 考点: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计算. 点评:导数计算主要依据是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其中乘法和除法运算比较麻烦,要套准公式,仔细计算. 5.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A.B.C.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为 考点:极坐标方程 点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为 6.是虚数单位,复数( ) A.B.C.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复数运算 点评:复数运算中 7.关于直线与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且,则; ②若且,则; ③若且,则;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

高中数学必背公式、常用结论 一.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 1.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x b b 4a c b 2 ,顶点坐标是 2a , 。 2a 4a 2.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的解: ①若 b 2 4ac 0, 则 x 1,2 b b 2 4a c ; 2a ②若 b 2 4ac 0, 则 x 1 x 2 b ; 2a ③ 若 b 2 4a c 0,它在实数集 R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 C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x b(b 2 4ac)i (b 2 4ac 0) . 2a 3. 一元二次不等式 ax 2 bx c 0(a 0) 解的讨论 :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 ( a 0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 ax 2 bx c 0 x 1, x 2 ( x 1 x 2 ) x 1 x 2 b 无实根 a 0 的根 2a ax 2 bx c 0 x x 1 x 2 x x b (a 的解集 x 或x 2a R 0) ax 2 bx c 0 x x 1 x x 2 (a 0)的解集 二、指数、对数函数 1.运算公式 m n m m 1 ⑴分数指数幂: a n ; a n (以上 a 0, m,n N ,且 n 1 ) . a m a n ⑵ . 指数计算公式: a m a n a m n ; (a m )n a mn ;( a b)m a m b m ⑶对数公式:① a b N log a N b ; ② 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 ③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④ log a m b n n log a b . N m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超全)

》 初中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超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1,,那么等于 A.B.C.D.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交集定义直接求解. 【详解】 集合,1,,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交集的概念与运算,属于基础题. 2.平面向量,满足,如果,那么等于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数乘向量运算法则直接求解. 【详解】 平面向量,满足,,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求法,考查数乘向量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3.如果直线与直线平行,那么实数k的值为 A.B.C.D.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可得出. 【详解】 直线与直线平行, ,经过验证满足两条直线平行.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充要条件,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如图,给出了奇函数的局部图象,那么等于 A.B.C.2 D.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由函数的图象可得f(﹣1)的值,结合函数的奇偶性可得f(1)的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由函数的图象可得, 又由函数为奇函数,则,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5.如果函数,且的图象经过点,那么实数a等于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代入点的坐标,即可求出a的值. 【详解】 指数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 解得,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定义,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6.某中学现有学生1800人,其中初中学生1200人,高中学生600人为了解学生在“阅读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校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80的样本,那么应从高中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 A.60 B.90 C.100 D.11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和题意知,抽样比例是,根据样本的人数求出应抽取的人数【详解】 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和题意,则高中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人. 故选:A. 【点睛】 本题的考点是分层抽样方法,根据样本结构和总体结构保持一致,求出抽样比,再求出在所求的层中抽取的个体数目. 7.已知直线l经过点,且与直线垂直,那么直线l的方程是

高中数学必修2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当[) 90,0∈α时,0≥k ; 当() 180,90∈α时,0

初中数学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

一.初中你可以刷题,运气好你可以刷到和中考很像的题,过程方法老师都帮你总结好了一套模板你就用吧,错不到哪去 高中你还想刷到高考的题?基本上没什么可能,固定过程模板套路是没有的,每道题都有区别,方法你得自己总结,它也是因人而异的。必须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你才能在高中活下去 二、知识的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高中数学知识广,难度大,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例如函数,将会陆续学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甚至抽象函数等;例如几何,将由初中的平面几何推广到立体几何。 1.抽象与具体的差异——高中知识抽象程度完爆初中!高中学生普遍感到数学公式枯燥难记忆、数学符号抽象难想象、数学习题晦涩难理解,以函数的概念为例,初中的“变量说”是以生活中的事例为依托通过文字的叙述给出的,抽象程度较低,而高中教材采用了抽象程度更高的“函数映射说”通过引进函数符号f(x),使得函数的众多性质可以通过形式化加以定义和证明。初高中课本的函数定义的对比:初中的定义:高中的定义:你觉得这样的定义抽象么?而且数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还有逐层递进的特点,如果不能理解抽象程度较低的知识,学习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就会有困难。有一个问题没听懂,后面不懂的就越来越多,致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激情,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恶性循环。 2.动态与静态的差异——变才是唯一不变的!在初中阶段往往习惯于“静态”思维,而高中数学无论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感知高初中数学的区别,我们先复习圆的以下五个定理.从运动的观点看P点,如果我们允许P点可以在一条弦上自由运动,当P点运动到使圆中两弦垂直,且其中一条为直径时,其线段间的关系为定理(1),若P点运动到圆外,则两弦变成割线,即为定理(3),若其中一条割线变成切线的位置,即为定理(4) ,若另一条割线也变成切线,则成定理(5)了.尽管它们表述的容不一,但都有△APC∽△DPB这一统一关系式.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在解高中的有关问题时,要学会运用运动思想,善于处理动与静之间的关系. 三、知识学习过程的差异新教材高中数学体现了“螺旋式上升过程”的理念,将同一模块的知识分成片,每一片知识安排在的不同的学时或学年,例如函数,在必修1、必修4、选修2-2,分别是在高一和高二学年学习。这样的学习,要求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讲授某一知识的进阶容时,学生经常忘记之前的学习的容,这就要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次的学习时,一定要及时解决问题,不遗留问题,要不断的进行巩固。知识网络较初中知识更加复杂,需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在联系。 四、学习方式的差异 1.学习时间上的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同学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门课,这样分配到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而高中数学难度广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能多挤出时间学习数学,你就可以比他人获得更高的成绩。 2.解题方式的区别:初中学生更多是模仿式的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或者甚至是机械的记忆,而到了高中,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考察(尤其是全国卷),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和机械的训练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反对创造精神。高中的试题,往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初中更多,要求对高中数学知识网络之间有着整体的把握,要求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才能产生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节点。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①可以自学么?初中的容比较简单直观,看书一般就能够理解,基本上可以自学。但高中的数学知识,过于抽象,难度提升,需要老师的必要的讲解与指导。②是否需要自学?大部分初中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老师会不断的进行整理归纳,学生也进行反复大量的训练,学生基本上不需自学,甚至一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饭来口的习惯,只要掌握好老师归纳总结的,基本成绩都不会太差。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要全部要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课后还需要通过自学归纳对课堂上的容进行整理。高中生学习数学时差异程度大,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练习。学好数学,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本身的自觉学习。 五、对思维习惯提出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举几何的例子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