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肌痛
肌筋膜痛综合征.

肌筋膜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关于扳机点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一】“肌筋膜痛” 的术语辨析”➢广义:包括了任何软组织源的、与肌肉压痛有关的区域性疼痛。
不推荐在广义上使用该术语,如有需要可使用“软组织痛”这一名词。
***另一个在汉语语境中被广泛使用的“肌筋膜炎”术语也需要谨慎使用,其可能伴有肌筋膜痛,但作为一个诊断,“肌筋膜炎”实质上是指肌组织的感染或炎症,并不能替代“肌筋膜痛综合征”。
肌筋膜TrP→肌筋膜痛综合征(MPS)➢狭义:➢特指由扳机点(Trigger Point,TrP)引起的疼痛。
➢推荐在狭义上使用该术语,或者干脆使用“肌筋膜TrP”表示由TrP引起的肌筋膜痛综合征。
➢目前研究认为:肌筋膜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会导致脊髓水平的易化改变,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扳机点(Trigger Point,TrP)临床现象●描述:●在一条紧张的肌束上的某个局限性压痛结节,●患者可以识别加压该点所导致的疼痛就是近期体验过的疼痛。
●四个基本特征:●肌肉上的压痛结节或束;●束上高度定位的压痛点;●按压压痛点产生远隔部位疼痛;●按摩或针刺压痛点可缓解疼痛TrP诱因A:从TrP到脊髓的感觉、躯体和运动传入;B:从脊髓到TrP的由TrP激活的传出冲动;C:牵涉痛和压痛(可能不是TrP的对应脊髓节段);D:牵涉痛区喷洒止痛剂的效果;E:间接刺激对TrP的激活效应;F:TrP对内脏功能的影响;G:TrP与脊上中枢的相互作用关注肌筋膜TrP的重要性●骨骼肌➢人体最大的器官(40%体重);➢肌组织是每天活动磨损的主要靶组织;➢每块骨骼肌都会产生TrP,也能将功能障碍牵涉另一个部位。
●肌筋膜TrP:➢发生率高:每个人一生都会发生;➢对个人:虽不致命,但很痛很影响生活;➢对国家:医疗费用支出和工作日的减少;➢对医生:•可能误诊(胸肌TrP被认为是心绞痛)或漏诊(用“软组织损伤”一类的宽泛诊断来代替)。
神经性纤维肌痛症肌肉疼痛的常见症状

神经性纤维肌痛症肌肉疼痛的常见症状神经性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是一种充满谜团的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持续性肌肉疼痛。
患者经常感到身体疲倦、筋疲力尽,对身体活动的耐受力也大幅降低。
这种病症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它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本文将介绍神经性纤维肌痛症常见的症状,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神经性纤维肌痛症的常见症状可以分为两大类:疼痛和其他症状。
其特点在于身体各部位的敏感和疼痛感相对于正常人来说异常集中和过敏。
患者常常报告身体多处肌肉的疼痛和僵硬,有时症状会波及到关节和骨骼。
这些疼痛感可以从轻微到剧烈且会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
疼痛的性质可能为钝痛、刺痛、撕裂感或灼热感,也可能伴有腐蚀感或电击感。
疼痛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有时会波动,而且通常会进一步恶化。
其他症状包括疲劳和体力衰竭,这是神经性纤维肌痛症患者最常见和最突出的体验之一。
患者可能感到疲惫不堪,无论是在体力劳动还是在轻微活动后,都会觉得非常疲惫。
这影响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患者难以参与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动。
睡眠质量差也是该病症的典型表现之一,患者经常易醒,睡眠不深,无法获得足够的休息。
这进一步加剧了疲劳和无力感。
除了疼痛和疲劳,神经性纤维肌痛症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其他的身体和心理症状。
例如,患者可能感觉到头痛或面部疼痛,有时还会伴有颈部僵硬和肩膀疼痛。
消化不良、胃痛、腹痛以及排尿障碍也是常见的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相互交织,共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其他疾病相比,诊断神经性纤维肌痛症并不容易,因为其症状多种多样,并且没有特定的检查方法可以确认该病症的存在。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对疼痛和其他症状的描述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来做出诊断。
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多种检查,例如血液测试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要有效管理神经性纤维肌痛症,综合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的一种疾病。
腰背部广泛疼痛,多位于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慢性劳损,如长时间弯腰工作、久坐、长时间开车等。
腰椎基础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腰背部广泛疼痛,多位于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MRI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药物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针灸等,可帮助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封闭治疗:在疼痛点注射局部麻醉药和激素类药物,可迅速缓解疼痛和消炎。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等。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如进行瑜伽、普拉提等运动。
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以维持骨骼健康。
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经筋疗法在缓解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介绍经筋疗法的基本概念、治疗方式、效果及安全性,并结合现有研究进行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由肌肉和筋膜的微小损伤或慢性炎症引起。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和活动障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改变,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经筋疗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筋膜调理和疼痛缓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经筋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
研究发现,经筋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经筋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然而,经筋疗法的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疼痛加重等不良反应。
腰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讲稿ppt课件

conditions)。
17
引起肌筋膜触发点的因素:
1、结构性的致病因素
• 运动系统的各种、各部位的急慢性、直接和间接创伤和损伤; • 运动系统结构性改变,如退行性病变,畸型(先天和后天); • 长期的不良姿势改变了机体运动系统生理性和生物力学的平衡; • 工作和运动中保护措施不良和工作动作不当,造成骨骼肌正常张 力状态改变; • 骨骼系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排序和位置改变,以至于骨骼肌的异 常张力,等。
肌电图可见受累肌的自 发电位。
10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中国的骨科、伤科、康复科和运动 医学科临床门诊中所遇到的难治性的非 器质性疼痛大多数都属于此类触发点疼 痛或肌筋膜痛性综合症。而且是许多骨 科疾病和伤科疾病的并发症
11
历史沿革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12
历史沿革(2)
Janet Travell MD(1901-1997)
风湿科医师 + 临床药理学家
13
历史沿革(History )
David Simons MD(1922-)
电生理学家,康复医师
14
历史沿革(History)
•1984 – Hong
–Human research; Animal model
6
名词
肌肉激痛点 肌肉激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 扳机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肌筋膜痛综合征ppt课件

4,有关Trp的组织学研究较少。 Miehlke报道了症状轻微病人的较小的改变,以及进展期 症状严重的病人出现的非特异性萎缩。 因为TrP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表明, TrP可能包括了一个运 动终板附近的功能丧失,所以没有理由相信,普通的组织 学研究会清楚揭示病因。然而,最近在TrP部位肌硬结触 痛点的组织学研究,发现了局部肌肉挛缩的根据. 目前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和纤维肌痛这两个术语几乎解 释了先前诊断为”纤维织炎”的所有病人,因此,”纤维 织炎”已经变成一个过时名词. 现在已经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是纤维肌痛疼 痛敏感性增加的原因.
3检测技术
诊断trp 的技术尚不完善,然而,有三种测量方法已 能客观证实trp 的存在。它们是:细针电极EMG、超 声图象、表面EMG。 细针电极EMG:在1993年,Hubbard和Berkoff在人及 兔子的研究中证实了trp的特殊EMG特征。认为低波 幅“噪音”在trp 中是有高度特征性的,但不是特定
肌筋膜痛综合征(MPS)
肌筋膜痛综合征(MPS),严格意义上讲,为一 种局部疼痛综合症,以存在肌筋膜 TrP (Trigger Point 扳机点)为特征。
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标准
主要标准
1、主诉区域性疼痛 2 、主诉疼痛或肌筋膜触发点牵涉痛预期分布区 区域的 感觉异常
3、易受累肌的触诊绷紧带状感
3)功能障碍
由TrP所致躯体功能障碍,包括局部皮肤的发热,牵涉区皮 肤的变凉和持续性流泪(如果TrP在头颈部的话). TrP所 致本体感觉异常包括平衡失调,眩晕,耳鸣和举物的重力 觉异常. TrP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使患肌功能减弱,协同运 动丧失和工作耐力减退 . 工作耐力的减退和丧失经常为 加强锻炼的指征 , 但是, 如果不使 TrP 失活, 仅采用锻炼的 方法,这不但不会减轻症状,反而会陷入其他肌肉替代,患 肌进一步变弱的怪圈 . 前臂和手的肌肉变弱导致手的握 力降低,握住的物体就容易滑落.
什么是纤维肌痛

什么是纤维肌痛
纤维肌痛是一种肌肉纤维组织中普遍出现疼痛的慢性症状。
多年来,人们给纤维肌痛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例如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心因性风湿病以及张力肌痛。
现在,可能也被叫做纤维肌痛、纤维组织炎、肌筋膜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的症状】
患上这种病之后可能会逐渐增加疼痛、睡眠障碍和疲乏的敏感性。
总的来说,当按压的时候,身体18个特殊部位中至少有11个部位感到疼痛。
此外,全身疼痛持续至少3个月。
虽然症状常常持续存在,或可能致残,但纤维肌痛不是一种发展性疾病,也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
【纤维肌痛的病因】
研究人员认为,纤维肌痛有很多潜在的病因。
有些人说这是大脑内化学变化的结果,特别是某些脑部化学物质调节的更换,这些物质
被称为神经传递素。
两种经常被捉到的神经传递素是血清素(低含量的血清素与抑郁、胃肠紊乱和偏头痛有关)和多巴胺物质(与压力、疼痛、焦虑和抑郁有关)。
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上层脊椎部位的伤害、感染和自律(交感神经)神经系统的异常,调节身体功能的系统没有被自觉地控制。
因为患纤维肌痛的人常常缺少一种被称为生长调节素的激素,通过这种激素,身体可自行修复,在睡觉期间它也发挥着作用,人们推测它也与纤维肌痛和睡眠障碍有关。
另外,对于女性,特别是那些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女性,和男性相比,患纤维肌痛的危险性更高。
越来越多的危险也与睡眠模式混乱或该病的家族病史有关。
【疼痛康复必备】《全身激痛点手册》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图文全解

【疼痛康复必备】《全⾝激痛点⼿册》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图⽂全解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的⼀种不愉快的反应,是⼀种复杂的⽣理⼼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
⼈们出现疼痛后不是暂时忍着就是不管疼痛的原因先⽌痛,这些都是不合适的。
疼痛理论机制研究的每⼀进展,均给疼痛的防治实践带来新的策略和措施。
任何减弱细纤维传⼊和(或)加强粗纤维传⼊的措施均有助于治疗或缓解疼痛。
除⽤传统局⿇药封闭或阻断传⼊通路的细纤维活动外,推拿、按摩、热疗、电疗等物理疗法也可缓解疼痛。
针灸和轻度电刺激神经等疗法,在疼痛特别是慢性痛治疗上已被⼴泛应⽤。
激痛点针刺疗法是?激痛点针刺疗法以激痛点为刺激点,主要治疗肌筋膜炎疼痛综合症。
国外流⾏病学研究表明,93%的门诊疼痛病⼈的原因与激痛点有关,75%的门诊疼痛病⼈的唯⼀病因是激痛点。
因此,激痛点针刺疗法⼏乎可⽤于所有疼痛为主的疾病的治疗。
全⾝有多少个激痛点?根据《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中⽂即《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激痛点⼿册》,它描述了147块肌⾁中的255个激痛点。
不过,这⼀数字还在增加当中。
不同的学者,在临床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激痛点,就象传统针灸中的新⽳、奇⽳⼀样。
激痛点与传统⽳位在解剖位置、针刺感传、功能主治等⽅⾯均有很⼤的相似性。
激痛点的介绍激痛点针刺疗法疗效如何?⼀般来说,激痛点针刺疗法只须针刺1-3次即可完全或⼤部分消除症状,解除痛苦。
但如果病情太长,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治疗。
显然,较之传统针灸,激痛点针刺法更能做到有的放⽮,因此,见效快,疗效好。
激痛点针刺疗法有副作⽤吗?我们不应⽤任何中西药物,只是单纯⽤⼀次性⽤的针灸针,刺⼊激痛点,因此,只要具备必要的解剖与⽣理知识,⼀般不会发⽣意外,肯定不会有中西药物带来的任何毒副作⽤。
如何学习激痛点针刺疗法?激痛点理论是建⽴在现代软组织损伤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学习激痛点针刺疗法,就必须了解激痛点产⽣原因,⼤体位置,疼痛及⾮疼痛性症状的临床表现,疼痛的具体感传路线,检查⽅法、鉴别及其具体治疗⽅法等。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临床研究概况

肌筋膜疼 痛综 合 征 ( yf ea pi ydo , P ) m oa i a snrme M S 是引 s l n
效果不断提高 。BynO Y u g ra — on 等 认 为 , 由肌筋 膜触发点 引
起神经肌 肉骨骼性疼 痛最 常见 的 原 因之 一 , 肌筋 膜疼 痛触 起的肌筋膜综合征 与许 多疾 病 的临床 表现 有极 为相似 之处 , 而 发 点是 引发 肌筋 膜疼 痛综合 征 的 因素 , 现将 该研 究状 况综 述 因而经常未被 识别 , 被误 诊 和 错误 治疗 , 或 导致 不必 要 的疼
③肌 紧张带 ( n adT ) 由一组紧张的肌纤维组成 , t i b ,B : ocn 触 致 一系列 的肌筋膜 痛性综 合征 。提 出这 一观 点 以后 , 17 痛 ; 自 96 诊时很敏感而且持续 性 发硬 , 发点 或压 痛点 代表 了肌紧 张 触 年以来 欧美等 国的医生逐渐 地对肌 筋膜组 织源 性疼痛 的病症 带 中最敏感 的压力 敏感 区; 肌 肉痉 短 缩 (n e ps , ④ I l 8at s n e a 归类于肌筋膜触发 点 ( o si a i e o t, rs 或肌筋 myf e tg r i s Mr ) a l rg p n P
微创 医学 2 1 第5卷 第5期 00年
J u a o nm l n aieM dc e 2 1 , ( ) o r l f i a yIv s e i n ,0 0 5 5 n Mi l v i
・
・
4 7 ・ 8
综
述 ・
肌 筋 膜 疼 痛 触 发 点 的 临 床 研 究 概 况▲
即所 谓的牵涉痛 区 ; ② 于肌筋膜痛 性触 发点所 造成 的, 种触 发 点是 由某 种原 因引 在受压或针刺时引起较远 区域 的疼痛 , 这 t e o,S : n s 诱发 局部疼痛 而没有牵涉 起 骨骼 肌肉张力带 的形成 , 造成 肌 肉长期 的肌力不平 衡 , 而导 压痛点(e dr ptT ) 与之相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痛点所诱发出来的症状---疼痛不是唯一,还包括麻木、感觉 异常,血管收缩变苍白、发冷、发汗、立毛反应、眼睑下垂、 以及过渡分泌都可以理解为有潜在性激痛点被活化后而诱发的 症状,其他还有由激痛点引起的相关的本体感受性失调,包括 不平衡,眩晕,耳鸣和举起物体时重量感知的紊乱,异常的出 汗,持续的流泪、持续性的卡他性鼻炎、过渡的流涎,睡眠失 调。
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點
深圳残疾人康复中心 毛振中
关于筋膜
筋膜:是两种特殊类型的结缔组织,即疏松结缔组 织(浅筋膜)---皮肤下面表层的筋膜,致密结缔 组织(深筋膜)---包绕单个肌纤维、纤维束和整 块肌肉的筋膜,以及将肌肉连接到骨的肌腱和将骨 连接在一起的韧带。
肌筋膜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紧张 MYERS(2001)和BARNES(1997)年二人都提出,
在可触摸的紧绷肌带的结节上有圆周状的点 状压痛,并且患者对于施加压力在压痛点上 所诱发出来的疼痛指认是他所熟悉的症状
分析:当我们在需要进行按摩的肌肉上发现粗大的 条索状阳性反应物的时候,其中将有一个最核心的治 疗区如上描述,在该点上按压能够诱发出引起患者特 异性反应,而对该店的静态持续按压超过90秒时间 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或相关症状。
三、引传痛: 由激发点所引起的疼痛,但是感觉却在
远处,通常完全远离它的根源处,引传痛的 再生与它的原发部位有关,激痛点引传痛的 分布区域很少与周边神经或者皮结区分布区 域完全一致。
引传性自助现象: 在激发点所在之处以外的区域,产生因为 该激痛点所引起的一 些现象,包括:血管收缩变苍白、发冷、发汗、立毛反应、眼 睑下垂、以及腺体过渡分泌、这种现象一般会出现在与该激痛 点之引传疼痛区域相同的地方。
压电现象
一种物质在受到挤压时可以导电,在液态晶 体中,一种微弱的电流导致分子的顺序重新 排列,压电现象发生时的一种体征是患者软 组织似乎变得更长、更加敏感、而且手下感 觉更加柔软易于变化。
触变现象:
触变现象阐明的是一种材料物质有时候能够 变得更加稠厚、更加坚硬、有时候能够变得 更加柔软的性质,只要我们在某个位置保持 较长的时间后,结缔组织就会变得僵硬,并 且相当明显
肌筋膜激痛点 特点及产生原因
肌筋膜激痛点:
一个骨这个点被压迫后会疼痛,并产生特征性的引传痛,引传压痛, 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现象,肌筋膜激痛点的形式包括:活动性的、关 联性的、附着性的、中央性的、主要的、潜伏性的、原发性的以及卫 星型激痛点。任何一个区域肌筋膜激痛点必须分出是表皮型的、韧带 的、骨膜的或其他非肌肉性的激痛点。 分析:这段话与中医传统辨证名病在皮不伤肉,在肉不伤筋,在筋不 伤骨,病在何处治在何处有异曲同工之秒,只有明确需要治疗的激痛 点或者我们传统所说的阳性反应点在什么层次区域,才能有针对性的 给与合理的刺激消除,并避免对非病理性区域的损伤,典型的是急性 扭伤,有经验的医生只有进行浅层的轻柔的按摩有效,而重力的按压 反而会造成新的出血和肌纤维的撕裂就是明证。
激痛点是如何被激活的?
激痛点可以由急性的过渡负荷,过渡工作的疲乏、直接撞击性 的伤害,和神经根病变而被直接地激活化,激痛点的活化经常 会和肌肉某种程度的持续性滥用有所关联,形式可以是急性的, 持续性的,与反复性的肌肉过渡负荷,让肌肉保持在短缩的位 置上,可以把潜伏性的激痛点转化为活动性的激痛点,而且这 样的过程会被大大地加强,如果肌肉在短缩的状态下收缩的话, 会导致可辨认的神经病变肌电图变化的神经压迫程度,和活动 性激痛点数目增加会有关联,这些激痛点可能会被链接在神经 元与终板之间的微管收到扰乱而被激活化。 只有活化性的激痛点才能引发出症状,而潜伏性的激痛点会特 征性的造成肌肉张力的或许增加,以及被动牵拉的限制。
身体中只有一块肌肉,它被包绕在600或等多筋肌 膜袋中。
两个基本原理
疾病损伤表现在软组织上,可以理解为两种 变化的N种组合
肌纤维的初始长度长于正常,表现在灵活性 强而稳定性弱;
肌纤维的初始长度短于正常,表现在稳定性 强而灵活性弱,这种强—弱的整体的组合又 构成了人体的整体的平衡,但在日常生活中, 随着运动、饮食、生活模式、情绪的变化, 这种强弱是可以转化的。。。
分析:局部的痉挛造成神经、血管的营养失衡是造 成的根本,而消除痉挛是一种驱邪或者说是解决局 部矛盾的关键。
肌筋膜激痛点的特征就是他们是藉由急性过渡负荷,或是反复 性的过度使用所引起的,为了要维持住某种姿势,将肌肉置于 需要特定肌肉群持续性收缩的某个姿势,是过渡使用最常见的 例子。 KELLGREN实验性的发现,将一公斤的6%食盐注射到臀中肌 的肌筋膜外膜会往远处引传出好几公分的疼痛,同样在胫骨前 肌的肌腱上的压痛点做类似的食盐同样会诱发脚踝内侧与脚背 部的疼痛。
激痛点的紧绷带很可能是由受侵犯的肌肉纤维所增 加的张力而引起,这可以是因为收缩的肌节内最大 的缩短的肌小结所产生的张力,也是因为其余所有 的延长的肌小结增加的张力所致,当神经在紧绷肌 带间穿过 肌肉,或者在这样的肌带与骨骼之间受 到压迫时,由于肌筋膜激痛点有关之紧绷肌肉纤维 的可触摸肌带所引起的压力,便可以引起神经的崁 顿,并造成神经失用证。
状态:由激痛点所引起的运动性机能失调,包括其他肌肉的痉 挛,受侵犯肌肉功能的无力,相关肌肉之间协调性的丧失,以 及受侵犯肌肉之工作耐受度的降低
激痛点的特点:
一、剧痛性收缩: 当拥有活动性激痛点的肌肉对着固定的阻抗力做强 力的收缩时,此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种效应在肌 肉处于短缩状态下尝试着要收缩的时候最为显著, 因此通过特定的抗阻可以确定活动性激痛点所在的 位置,结合触诊检查将更加明确其位置, 二、无力,肌电图研究表明,具有活动性激痛点的 肌肉在疲乏状态下开始作用,会比一般正常的肌肉 更快出现疲乏的现象,会更早产生耗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