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7 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难忘的泼水节》一、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会写“忘、泼”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和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泼水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景,感受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周总理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和尊重,以及泼水节在民族团结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描写的欢乐氛围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泼水节的热闹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

2、故事讲述法:讲述周总理的故事和泼水节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4、情感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泼水节的欢乐和周总理与人民的情谊。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一段泼水节的视频,展示人们互相泼水、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视频,有什么感受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引导学生说出泼水节的名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泼水节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特别的泼水节,看看为什么它让人难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重点强调“泼、族、度"等字的读音。

-对于字形复杂的字,如“敲”,可以通过拆分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左边是高字,右边是攴字,就像一个人高举着棍子敲打东西。

"3、理解词语意思。

-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凤凰花、象脚鼓、一年一度”等词语。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

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2、指名反馈。

3、出示CAI,师描述图意。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

(自由读)①、你知道了什么?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

(师生律动)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10、(齐读)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①、自由读,指名反馈。

②、CAI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

③、谁收了总理的祝福?(指名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让学生主动的去读,生动的去读,在读中接近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心连心的情感。

2、感受到1961年的泼水节中每一个傣族人民心里的热情。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真想回到1961年,如果我有一对翅膀,我多想飞到美丽的西双百纳。

今天我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我们将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

跟着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高兴吗?一、齐读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在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之前你们得先过了这一关。

1、认读词语敬爱欢呼幸福难忘鲜红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恭喜你们,过关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

2、、你来到傣族和大家玩得开心吗?把你感到难忘的事儿告诉大家好吗?3、交流反馈:A、学习第三节。

(从这一节你们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理解:四面八方赶来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敲起象脚鼓傣族人民听说自己的总理要来和自己共同欢度泼水节,一下子沸腾了。

他们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总理。

傣族人民的心像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兴奋,激动。

谁能把自己兴奋,激动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B、学习第4——6节1、看课件:周总理来了,来到了人群中,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外貌描写: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傣族人民的节日盛装?动作描写:同学们,你站在周总理身边,跟着总理一起敲着象脚鼓,一起跳着舞,你感到怎么样?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4节,指名朗读。

3、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相互祝福的?自己读一读第5、6两节,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表演动作:端、拿、蘸、泼洒指名朗读课文5、6两节,其他同学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

采访:你感到快乐吗?你刚才祝福我们的总理什么?你听到我们的总理在为大家祝福什么呢?(祝福傣族人民五谷丰登、合家欢乐,老人长命百岁,孩子学业进步…….)跟我们的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快乐呀!齐读4——6节。

《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泼水节的相关知识;(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泼水节的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3)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分享与互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泼水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2. 课文阅读: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 知识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4. 文化拓展:介绍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泼水节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3)引导学生尊重和热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2)如何运用汉语描述泼水节的场景和氛围。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泼水节的相关知识;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泼水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意义;3. 课文阅读: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4.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6. 情景教学: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泼水节的场景,感受节日氛围;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汉语描述泼水节的场景和氛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2. 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3. 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5.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

(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2024年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反思

2024年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反思

2024年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反思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场面,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重点)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师在前面加上“难忘的"三个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答案。

(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再次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认读词语。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归类认读生字。

(翘舌音:驶、盛、祝、寿后鼻音:龙、容、康)(3)重点强调多音字“铺、盛”的读音。

(4)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5.学生讨论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文中介绍的是哪个民族的泼水节?(傣族)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1.默读课文,想一想“难忘的泼水节"发生在哪一年。

(1961年)2.思考: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练习说话。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进行体会。

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1【设计理念】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这篇课文有一个占了一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该忽视它。

该课程的教学可以图文结合,善用插图,引导阅读;然后阅读,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⒈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⒉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⒈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

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

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

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⒈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

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凰恩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认为哪些单词最容易识别?向学生学习,全班朗读。

(3)你认为哪些单词最难记?难的单词多读几遍,想想怎么记。

然后和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2、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课,激发兴趣。

1、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或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

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

2。

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到底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出示生字。

各自拼读。

注意: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多音字“铺、盛”。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3)识记生字。

加一加:“泼”、“炮”。

换一换:“席—度”、“空—穿”。

减一减:“响—向”猜谜语:“死了心”是“忘”,“今多一点”就是“令”。

(4)认读长句。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于春华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感受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3.图文对照,能分辨并积累文中描写周总理的句子。

4.学写“炮”“穿”“令”“向”四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
傣族人民非常爱水。

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键康。

你们看,一群水宝宝在热烈欢迎你们呢!
出示词语
民族敲起龙舟驶过笑容象脚鼓一年一度
铺成盛满银碗祝福踩着柏树枝健康长寿
(2)谁来跟它们打打招呼?每个词语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2.切入课题。

每年,当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泼水祝福。

这个节日就是——泼水节(师板书)
师:课文中所描写的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
今天,我们继续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同欢度他们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二、体会“特别”心情
1.默读课文。

傣族的泼水节,一年一度,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就非比寻常呢?请同学们
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

2.体会“特别”高兴
(1)指生说。

(2)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再说一说。

(3)“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放到句中说一说,(非常、十分、好、真)
三、感受盛情欢迎场面
1.自读圈画
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

2.交流点拨。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赶来方了。

①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你读懂什么了?(想要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人特别多,来自四面八方)
②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呢?为什么呢?(“赶来”有急切的意思。

泼水节本来就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更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
指导朗读,读出人民兴奋急切的心情。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撒满了风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抓住“地毯”,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

(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②这是一个比喻,生动形象,从而了解到傣族人民撒花瓣的独特迎客方式,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

(3)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②联系我们最近诵读的《笠翁对韵》,你发现了什么?
(4)句子4: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①从“欢呼”这个词看出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高兴)
②如果你在人群中,会怎样欢呼?(指导学生用高昂的欢呼声表现情感)
3.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
(教师介绍资料: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的事情,工作十分繁忙,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视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时间,不远千里,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
4.指导朗读,读出热烈欢快的场面。

(指名读,齐读)
四、敲鼓跳舞场面
1.聚焦人物
过渡: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从文中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中,突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看看周总理的打扮,你有什么发现?(周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民是一样的)
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因为周总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傣族人民打成一片,入乡随俗)
(2)此刻周总理脸上是什么神情?(笑容满面)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

2.关注动作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他是怎么做的?读四、五两个自然段,用双横线画出周总理动作的语句。

(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从这些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泼水祝福: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男生齐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齐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3.描述场面。

(出示词语及课文插图:象脚鼓风凰花银碗柏树枝)
现在,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的场面你们还能记得吗?结合这些词语,描述一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

(1)在小组内练习。

(2)指生描述。

(3)补充出示: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4.指导有感情地朗四、五自然段。

五,诵读升华,整理内化
1.感情对读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下面咱们一起来朗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采取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对读等形式,读出人们的幸福,难忘和开心,体会句式的整齐。

2.整理内化
课题是“难忘的泼水节”,你认为这还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呢?
出示:这是个()的泼水节,因为()。

3.总结全文,梳理文章记叙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描写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4.齐读全文,感受这份美好。

六、指导写字,巩固识记
1.炮、穿、向、令。

2.仔细观察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每个字的主笔分别是哪一笔?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范写并强调。

炮:火字捺变点,避让有礼貌;“已”第一笔横在横中线,末笔竖弯。

穿:穴宝盖扁宽大,覆盖下面“牙”;“牙”字竖钩写挺拔,末笔撇舒展。

向:撇画起好笔,外框写宽阔,“口”字稍收紧。

依次描红、仿影、临帖。

展示评析。

【板书设计】17难忘的泼水节盛情欢迎
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