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物理 5.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以及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3. 摩擦力的实际应用: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鞋底的花纹、自行车的刹车等都是利用摩擦力来实现某种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木块、毛巾、滑轮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如行走时的鞋子、自行车的刹车等。
2.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鞋底有花纹、如何增大摩擦力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影响因素:1.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 压力3. 物体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的一种摩擦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如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片与车轮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从而增大摩擦力,使自行车停止。
2. 简述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精品】沪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摩擦力1、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⑵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的存在。
⑷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对摩擦的利弊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生活中的摩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力之一。
滑动摩擦力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首先展示彩图,指出这些现象都跟摩擦有关,引出摩擦的概念。
然后通过生活中的两个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紧接着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最后又指出,摩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指出在一些生活事例中,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小摩擦,并总结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与传统教材相比,该节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教材先结合生活中的两个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再让学生用手掌在桌面上摩擦,体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提供依据。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两个环节,教材并没把现成的方案和具体的实验步骤详尽地写出来,而是指引思路,通过“金钥匙”教给方法,利用简捷明了的图片提示实验方法步骤,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解决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1年八年级物理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沪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
知识目标: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察点。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通过实验得出滑动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木块、长木块、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学生用)玩具车(老师用)教学过程:
科学探究:摩擦力的实验报告学习目标: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跟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
d20154 4EBA 人P'32125 7D7D 絽K21578 544A 告38460 963C 阼340608 9EA0 麠v22917 5985 妅29615 73AF 环32740 7FE4 翤。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精品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
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
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摩擦力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
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
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平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
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课时 摩擦力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5节科学探究:摩擦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陈阵语第一课时摩擦力【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方向.【过程与方法】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结论的能力.【重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难点】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点滑动摩擦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7,完成以下问题: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合作探究】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答: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答: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如人拉车向前运动,则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后,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人向前走路,脚需要向后蹬,产生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3.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什么地方?答:滑动摩擦力发生在接触面上,所以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但我们常把作用点画在重心上.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在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与乙一起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甲和乙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如何?答:由于甲相对于水平面向右运动,所以甲与水平面间有了摩擦力,水平面对甲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阻碍甲向右运动;而乙和甲一起相对于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所以甲、乙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乙不受甲对它的摩擦力.【教师点拨】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跟进训练】1.公共汽车沿水平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汽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 D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C.受到向前的动力D.不受力的作用2.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表面粗糙的固斜面,请画出物体在上滑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解:滑动摩擦力(1)定义(2)产生的条件(3)方向(4)作用点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八年级物理 5.5 科学探究 摩擦力精品教案 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5.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1.2003年世锦赛双人滑雪,赵宏博比赛录象。
2.上海磁悬浮列车图片
3.《身边的科学》中“气垫船”一部分
学生实验器材:木块、长木板、砝码、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教案设计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进行猜
想,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种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型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获取知识。
另个,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音像资料,充分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好。
物理:5.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2.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并能自主探究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摩擦有所认识,这一节知识更容易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并且,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容易进行。
其次,由于本节实验不难,要重视设计实验的教学。
设计实验用到控制变量法,分析与论证用到比较法,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重视交给学生方法。
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是迷你实验室中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有好处,也应作为正式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以加强对摩擦力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带钩的正方体木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毛巾、小车、钩码、光滑的长木板。
学生准备带盖子的玻璃瓶、肥皂水、油、毛巾、餐巾纸。
教学过程滑动摩擦力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假如没有摩擦力课堂小结:什么叫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1、写一篇小短文: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2、课本P.95:1、2题教学探讨与反思初二的学生物理学习刚刚入门,在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上的能力有所欠缺,较多的学生对方案设计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把丰富多彩的实际情境、亲身经历的操作过程与方案设计结合起来,必定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信心和更多的成功感。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6.5《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第6.5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摩擦力的实验器材,如木块、滑轮、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把铅笔,用于做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推拉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讲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4. 演示实验:进行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推拉门所需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科学探究: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物理 5.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1.xx年世锦赛双人滑雪,赵宏博比赛录象。
2.上海磁悬浮列车图片
3.《身边的科学》中“气垫船”一部分
学生实验器材:木块、长木板、砝码、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教案设计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进行,让
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种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型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获取知识。
另个,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音像资料,充分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好。
21684 54B4 咴23554 5C02 専36418 8E42 蹂834994 88B2 袲,DDg24894 613E 愾32846 804E 聎i422046 561E 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