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的英语广告翻译

合集下载

从目的论的视角看广告英语的汉译(模板)

从目的论的视角看广告英语的汉译(模板)

A Study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从目的论视角下看广告英语的汉译(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正是由于隐藏在中英广告语背后的文化及语言差异的存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障碍。

译者首先应深入了解所译广告及广告语言的特点,其次是要注意译入语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等因素,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文化障碍。

本文在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的指导下,将文化等各方面因素考虑在内,力求探索更为恰当的英语广告语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 广告英语;目的论;翻译策略一.广告语言简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蕴藏着该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广告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该民族的文化特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和广告媒介迅猛发展,广告作为其重要的媒介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管是在报纸上还是电视上,不管人们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坐在飞机上,不管人们是在听收音机还是在上网,行行色色的广告总是铺天盖地的冲击着消费者的视线和大脑,琳琅满目的广告令人目不暇接。

由此可以看出,广告已不再是简单的传播信息的媒介,为了达成交易,各大商家和广告人员充分发挥创新才能,赋予无生命的商品生动活泼的形象,使得广告更具感情色彩和感染力。

而广告本身由于受到时间,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最大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和购买欲,最终达成交易。

因此,简单并且具有吸引力是广告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为了达到广告的最佳效益,广告语篇在句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修辞手法,而用词则早已超出了语言本身的约束。

近年来,人们纷纷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广告英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广告英语的语言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广告文本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广告文本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广告文本翻译本文以目的论的“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为指导,以ipad2的广告为例,对英语广告文本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广告翻译中应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以期为国内的广告翻译提供相关借鉴与参考。

标签:目的论ipad2广告广告翻译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越来越紧密地和世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翻译作为中西交流的媒介,作用已不可小觑。

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从不同渠道进入中国,新闻、广播、电视等都将成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

本文将选取电视广告翻译这一方面,以ipad2平板电脑在中国播出的电视广告为例,对广告翻译在中国的现状进行分析。

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告作为营销媒介的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广告翻译的质量,使其更好地为我国观众所理解和接受,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二、目的论“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Vermeer)和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创立。

当时正是等效论及语言学派盛行的时期。

目的论大胆地摆托等效论的束缚,以目的为总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为世界翻译理论界包括中国译学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李长栓,2004:11)从目的论创立之初至今,不乏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和研究。

归结起来,目的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商业广告是商家为了促进商品和服务销售而发出的一种宣传手段。

目的论视角是研究广告的目的和意图,并从中提取信息,进行解读和理解。

下面是一些商业广告的英汉互译例子:1. "Unleash the Potential" (Nike)"释放潜能"2. "It's Better in the Bahamas" (Bahamas Tourism Board)"在巴哈马更美好"9. "Impossible is Nothing" (Adidas)"不可能成为空"10. "Empowering Future Innovators" (Microsoft)"赋予未来的创新者力量"11. "Be Your Best Self" (Dove)"成为最好的自己"13. "Expect More, Pay Less" (Target)"期待更多,付出更少"14. "The Perfect Fit for Every Body" (Lane Bryant)"为每个人提供完美的适配"15. "For All Walks of Life" (Nike)"适用于所有人"这些商业广告通过简洁、有吸引力的口号和短语来传达产品或服务的优势和价值。

目的论视角帮助我们理解广告的目的,从中获取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消费决策。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商业广告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和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

商业广告包含许多类别,包括电视广告、广告牌、网络广告等。

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和喜欢某个品牌或产品,并最终促进销售。

以下是一些常见商业广告中英文翻译:1.破冰活动 - Icebreaking activity2.品牌推广 - Brand promotion3.产品介绍 - Product introduction4.宣传活动 - Promotion activity5.广告宣传 - Ad promotion6.营销方案 - Marketing plan7.营销推广 - Marketing promotion8.销售促进 - Sales promotion9.广告策略 - Advertising strategy10.市场推广 - Market promotion11.品牌战略 - Brand strategy12.媒体广告 - Media advertising13.广告创意 - Advertising creativity14.广告投放 - Advertising placement15.广告效果 - Advertising effect商业广告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很大,因此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此外,英文广告通常会使用一些生动的形象比喻和幽默感去吸引消费者,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找到相应的中文表达方式。

译文示例:英文:Break the mold with our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中文:我们创新的产品设计打破常规。

英文:Get the ultimate home theater experience with our state-of-the-art sound system.中文:使用我们最先进的音响系统,享受终极家庭影院体验。

基于目的论的广告翻译

基于目的论的广告翻译

基于目的论的广告翻译作者:郭林如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论认为翻译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具有极强的目的性。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从广告的语言特征,中西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因此基于目的论的广告翻译成为了目前最为合理的翻译理论。

关键词:广告翻译目的论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010-01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抓住商机,吸引顾客,如何做出适应不同市场的广告成了商家思虑的主要问题。

广告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让大众消费为目的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与其他文体有很大的差异。

其他文体在全球传播就是对等翻译,表达原文意思就可以。

但是广告翻译一味的追求对等,使用直译和意译就可能起不到广告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目的。

为了能够适应中西国家的大众,就需要充分了解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和风俗,这是广告翻译的前提。

在广告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广告自身特点,广告内容,也要根据中西方风俗习惯和语言的不同,恰当的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达到吸引顾客眼球,进而消费的目的。

1 功能目的论功能目的论最早起源于德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米尔等人开创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

目的论就是为了让接受者能够很好的理解翻译内容。

接受者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

所以目的论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的第一原则,即翻译是以目的为基础的。

广告翻译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行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忠于原文意思,达到目的。

目的不是对等,在广告翻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被目的语国家大众接受,成功吸引目的语国家大众的眼球,可以运用多种翻译手段进行翻译,比如直译,改译等,达到预期目的。

2 目的论下的广告翻译2.1 忠于原文创意,体现广告特有文体广告是商家为了提高产品认知度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广告涵盖了产品的用途、优点、个性等。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商业广告是各个企业宣传自己产品或服务的主要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推广自己的品牌和形象。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广告的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

在英语广告中,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

同时,广告还会使用各种形式的宣传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来传达信息。

下面是几个经典的英语广告:1. Just do it. (Nike)这个广告语简明扼要地表达出了品牌的主旨: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做,就去做吧。

这个广告语的核心在于激励人们积极参与并展现勇气和毅力。

这种精神符合Nike品牌的定位,给人以信心和勇气,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 I’m lovin’ it. (McDonald’s)“我爱它”这个简单的口号,表达了消费者对麦当劳食品的喜爱和忠诚。

这个广告语鼓励消费者在麦当劳享受美好的生活体验,同时也强调了品牌形象和情感共鸣。

这个口号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广告语之一,为麦当劳打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3. Think different. (Apple)这个广告语鼓励人们开创自己的创新之路,并让人们珍惜自己的独特性。

苹果公司以其先进的科技和独特的设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梦想品牌之一。

这个广告语强调了苹果公司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独特的品牌形象。

4. Because you’re worth it. (L’Oréal)这个广告语强调了品牌的价值和重要性,鼓励消费者在追求美丽的同时,珍惜自己并提升自我价值。

L’Oréal是世界著名的彩妆和护肤品牌,该广告语突出了品牌在美容领域中的领导地位。

总结来说,广告不仅是企业宣传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品牌形象和加强与消费者情感沟通的重要途径。

通过识别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广告的主旨和目的,提高自己的英语广告理解能力和翻译水平。

基于目的论的广告翻译美学效果研究

基于目的论的广告翻译美学效果研究
科技信息
。本刊重稿O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L OG Y I N F O R MA T I ON
2 0 1 3年
第1 9期
基于 目的论的广告翻译美学效果研究
李 新 张 育菡 刘 永丽 何媛 媛 ( 曲阜师 范大 学 东 方语 言与翻 译 学院 , 山东 日照 2 7 6 8 2 6 )
【 关键词 】 广告翻译 ; 目的论 ; 美学效果
来的文化和美学 的集 中体 现 . 不 仅具有深厚 的文化 意蕴 . 更具有鲜 明 的美学属性。 这样美学理论便 为广告 翻译提供 了全新 的理论视角和研 广告一词源于拉丁文 a d v e r t e r e . 意思是 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 究方法 。 知别人某件事 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 因此有很强的 目的性 , 即传递信 息 , 争取消费者 . 吸引他们 的眼球 . 从而促成购买活动 。 一 则成功 的广告语 3 基 于 目的 论 的 广告 翻译 效 果 案例 分 析 是企业智慧的结 晶, 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随着 国际化 的不断加深 , 广告 广告翻译 有着内在的法 则 . 而美学和 目的论对广告 翻译则有着很 翻译也越来越 受重视 . 译者需要 以消费者为 中心 . 尽可 能的了解产 品 强的支持性 . 两者也是互 相统一的。 目的论 帮助 明确 翻译 的最终价值 的各方面信息 以及所在 国家 的文化 背景 . 消 费者的心理 . 从而达到 源 与 目的 : 而美学则帮助如何 实现这一 目的及价值 因此将其两者结合 语与 目的语功能上的对等 而一 则成功 的广告 翻译往往也给人 以美 的 对研究广告翻译是很 有意义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案例进行分析 : 享受。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 人们已经 成为审美 活动 的主体 . 广告也趋 例1 : T r y o u r s w e e t c o r n . Y o u wi l l s mi l e f r o m e a r t o e a r . 于多样化 , 其美学功能就在 于通 过影响受众 的价值心理 , 诱导刺激受 译文: 请尝甜玉米, 包您穗穗开怀 。 众的购买欲望 基于此 . 本文从 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来研究 这 则广告 的译文是 目的论 和翻译美学 的巧妙结合 短语 f r o m e 广告翻译 t o e a r 在此一 语三关 : ~是 , 固定 习语, 指笑得开心 的样子 ; 二是 . e a r 为 1 目的论对广告翻译的启 发 玉米的量词 ; 三是 , e r为 y a e a r 的谐音词 。译 者利用穗与岁谐音 , 再利 用中国文化中碎碎( 岁岁) 平安 的双关熟语, 将平安偷换成 开怀, 便 天 目的论( S k o p o s ) 于2 0 世纪 7 0 年代由德国的汉斯・ 费米尔( H a n s V e r me e r ) 衣无缝 地将三重意义统一起来 , 依然是一语三关 提 出, 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它强调翻译要以读者和读者文 例 2 : T h e mo s t u n f o r g e t t a b l e w o me n i n t h e w o r l d w e a r R e v l o n . 化为中心 . 强凋译文功能在 目的语中的体现 费米尔确定 了翻译应遵 译 文: 世 界上最令人难 忘的女人都用露华浓 循的三大原则 , 即 目的法则 . 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其 中 目的法则是首 此 广告充分利用 了女 士的爱美心理 、 时 尚心理及炫耀 心理 . 广告 要法则 . 其余两个从属于 目的法则 翻译意味着 “ 在特定环境里 由于特 语 中生成 了美好 的意境 , 让人 向往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而做个令人难 定的 目的为特定的接受者进行翻译” 。 译者要 了解受众 的文化背景 , 在 忘的女人更是亿 万女性 的愿望 。 而译文也忠实地再现了原文 的美好 内 翻译时不是简单的语言对等 . 更重要的是实现译 文与原文在语言功能 涵。 “ 露华浓” 出 自李 白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春 风拂槛露华浓 ” . 上的对等 。 更 符合 中国消 费者 而广告正是一种具有特定 目的交 际行为 无论是商业广告还是公 例 3 : Wh e r e t h e r e i s a w i l 1 . t h e r e i s a w a y ; Wh e r e t h e r e i s a w a y . 益广告都以引起公众注意力为 目的 . 而商业 广告更 是利 用广告来吸引 t h e r e i s T o y o t a . 消费者眼球诱发其购买能力。 在广告翻译 中也要实现原文广告 的预期 译文 : 车 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就有 丰田车。 。 目的 . 在译语文化 环境中再现原语 广告劝诱功能 . 诱发消 费者 的购买 从 目的论 看原文用一句谚语引 出广告 的主 旨, 汉译 成家喻户晓的 行为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 目的论 理论 思想为广告翻 俗语 , 这种仿拟( p a o r d y ) 的手法在 广告 文体 中较 为常见。而译文的成 译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 运用 目的论进行 广告 翻译研究具有 功之处也在于 以同样 的手段达到 了原文审美意韵的 目的。 富有文学色 较强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由于读者在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方面 的不同背 彩 的同时还能做到对偶 , 并沿袭 了原广告的鱼咬尾特点 , 此为形式美 景, 为 了投其 所好 、 避其 所忌 , 符合 本民族 的文化 特色 , 在 翻译 中要采 例4 : N o t a l l he t c a r c r e a t e d e q u a l (  ̄ 菱 汽车 ) . 取多种翻译策略 译文 : 古有千里马 . 今有三菱车 “ N t o l a l t h e c a r c r e a t e d e q u a l ” 来源于著名 的《 独 立宣言》 中的“ N o t 2 广告 翻译 的美学解读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商业广告是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向公众传播商业信息、促进消费行为的一种宣传手段。

在目的论视角下,商业广告的目的是通过传播信息、引起公众注意、塑造品牌形象、促进销售等方式,达到推销产品或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商业广告的英汉互译:1. "Sale! Buy one get one free!"(打折!买一送一!)2. "Limited time offer! Don't miss out!"(限时优惠!别错过!)3. "Get the latest fashion trends at our store!"(到我们的店铺来获取最新的时尚潮流!)4. "Stay hydrated with our refreshing beverages!"(用我们清爽的饮料来保持水分!)5. "Experience the ultimate relaxation at our spa!"(在我们的水疗中心体验终极放松!)6. "Upgrade your phone and enjoy faster speeds!"(升级你的手机,享受更快的速度!)7. "Book now and save big on your next vacation!"(立即预订,在下一次度假中节省大笔钱!)8. "Join our loyalty program and earn exclusive rewards!"(加入我们的忠诚计划,赚取独家回报!)9. "Protect your family with our reliable insurance plans!"(用我们可靠的保险计划保护家人!)10. "Taste the difference with our gourmet coffee!"(品尝我们的美味咖啡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目的论的英语广告翻译摘要近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伴随这一趋势翻译行为也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翻译理论也不能充分解释日渐复杂的翻译活动,对于广告这种特殊文体,传统翻译“信、达、雅”三原则也已经不能够适应。

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明确指出翻译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基于目的论的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原则,弥补了“信、达、雅”原则的不足,进而确立了广告翻译的新原则,达到了广告自身所要求的宣传力度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目的论广告翻译忠实目的性原则1. 引言广告,源于拉丁语advertere,意思是吸引大众,诱导它们聚焦于某一主题的手段,也就是说,广告是利用媒介向一定范围内对象进行信息传播,实现商家推销商品、服务,传输其观念的目的,且建立于付费基础之上。

当今社会,空前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已经深入家家户户,同时,它作为商家促销商品的一种重要媒介,重要性日渐显著,伴随而来的广告翻译也显得相当重要。

广告翻译,是翻译领域的一个分支,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地位是不能被忽视的。

“信、达、雅”原则,是衡量译文优劣的最高标准。

“‘信、达、雅’原则,信,就是忠实,它是评测译文好坏的第一标准,除此之外,译文在忠实原文形式和内容的前提下,要求做到语言流畅优美,也就是严复所提出的‘达’和‘雅’”(张景华,2003)。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翻译实践中,“信、达、雅”原则难道就能完全适应?尤其在广告这一特殊文体的翻译中。

广告翻译是人类跨文化交际行为,更是译者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广告翻译本身的目的性和复杂性,译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译,因此,传统翻译忠实第一和便值得商榷”(黄梨,贾和平,2009)。

由此可知,广告翻译在目的论指导下更能体现出其的本质,且基于目的论的基本原则,提出最佳的翻译方法。

2. 翻译目的论2.1 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指出文本功可以作为译文的评判标准”(于卫,2014)。

换言之,译文好坏除了包括原语特征的分析结果,还必须将译文在功能上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基于这一因素,“汉斯•弗米尔(1978)第一次提出翻译目的论,也就是我们所熟悉功能学派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人类行为都是有明确目的的,所以翻译是目的性活动”(VERMEER,HANS)。

“贾斯塔•赫兹•曼塔利认为翻译是“为达到相应目的而进行的相应活动,并把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读者的角色和翻译发生的时间、地点、传播途径列为重点分析的因素”(刘浥泓,2013)。

诺德提出了“功能+忠诚”原则。

功能指的是译文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否,忠诚则指符合原文意义。

2.2 目的论的基本内容目的论涵盖三方面内容:目的性、连贯和忠实原则。

其中,目的是最基本原则,一切翻译活动都由它的目的决定;忠实原则,指译文符合原文意思;连贯原则则指译文流畅,琅琅上口。

目的论三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忠实原则是连贯原则的,而这两者又共同构成了于目的性原则之基础。

目的论的提出,翻译活动不再是简单追求等值,因而是大大增强了译者的主动性,译者拥有更多的选择。

目的论将译者从原文的束缚中解放,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3. 英语广告翻译的本质和特殊性英语广告翻译的论文数不胜数,但基本没有学者以系统的理论为指导,深入挖掘广告翻译的实质。

广告文体大大有别语其他文体,它是一种受到营销、商业和文化的限制的商业活动。

因此,英语广告翻译行为须与广告的目的相结合。

广告,一种特殊文体,其特点主要是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同时伴随着强大的说服力,所以它能够激发人们购买的欲望。

例如,一则冬装销售广告With the winter coming in, it is time to buy warm clothes被译为“冬天到了,该买秋裤了”,由于文化差异,warm clothes 被译为秋裤,并不直译为保暖服。

英语广告翻译不仅限于语言转换,它是商业活动,目的是追求市场效益和最大化的商业利润,广告目的在于此,英语广告翻译的目的同在于此。

诺德(1989)提出的“功能+忠诚”原则,并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了译者、译文使用者、译文接受者三个角色。

在广告翻译的中,译者的文化间的知识储备决定着译文的好坏,而译文的好坏又直接决定到消费者购买欲是否被激发。

英语广告翻译中,译文使用者就是获取利润的主体。

译文接受者指读者对象,他在翻译过程的最终环节,也就是最终接受广告信息的人,他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对译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英语广告翻译活动的中心是译文接受者。

译者是纽带,他在联系广告原文与译文接受者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告翻译作品核查之后,译文使用者就运用各种媒介传播译文,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

4. 英语广告翻译的目的论方法翻译家纽马克(1981)在《翻译方法》(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说明,文本分为信息文本,表达文本和呼唤性文本(vocativetext)。

广告属于其中一种文本——呼唤性,其特点是超语言效果,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适当改变原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可以的,这便于完成跨文化交际。

“英语广告翻译是一门艺术,是集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翻译行为,因此,就决定了英语广告翻译没有一种固定的方式可以遵循,这就决定了英语广告翻译要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就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吕建英,2008)。

根据目的论原则,实际翻译中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套译,四字结构法,创译等翻译策略。

4.1 直译所谓直译, 就是视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遵循原文内容和形式。

基于目的论的翻译方法中的直译,就是以翻译发起者的目的为目的,视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遵循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就弥补了英语广告翻译的缺陷与不足。

例如,No problem too large, No business too small 被译为为“没有问题太大,没有生意太小”。

所述广告无疑是成功的,IBM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就是它的典型证明。

之所以成功,在于它以翻译发起者的目的为目的,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上都保留了原语广告的特点,而且语言短小精悍,符合国人习惯,因此,受到国人欢迎,此外这一则广告翻译符合“信、达、雅”原则。

在翻译效果方面,坦率的告诉我们:只要是问题,就能相处解决办法,只要是上衣,哪怕只挣一分钱,我们也干。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教育人们,一个人想要成功,不仅需要持之以恒毅力,更需要卓尔不群的大气,从小买卖做起,解决大问题。

这一译例是翻译目的论下直译的典例,由此可见,翻译目的论在于弥补传统翻译的缺陷与不足,最主要在于,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4.2 意译意译是在充分表现原文意图之后,对原文形式和内容稍加修改。

因此,没必要直译的文本,意译是首选,理解上下文,挖掘词汇的含义,准确表达广告文本的语义。

A Mars a day keeps(hel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一天一块巧克力,任何事都不知疲惫。

这是玛氏公司的巧克力广告,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德芙,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它的中文译文为“一天一块巧克力,帮助你工作、休息和玩乐。

“玛氏”巧克力中的keeps/helps既宣传了商品品牌,又起到劝诫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

若采用直译,就只译出一半的涵义,原文的另一层意思荡然无存。

英语广告翻译的目的不在于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商品信息,关键是是要为译语读者营造一种购买的氛围、并对消费者进行煽动。

在意译时,我们可以对照直译,它想表达的真实含义并不是帮助你去做任何事情。

而是让你忘记工作的疲倦,专心致志于工作,在工作中收获快乐。

这种传达广告真实含义的方法在广告制作中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在读者读这则广告时,他们潜意识的会认为这种巧克力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可是当读者搜索自己的知识库,结合已有的百科知识,通过推理发现,这里的帮助不是巧克力帮助我们工作,巧克力只会给在精神上帮助,从而让我们更有精力去工作。

所以,广告商采用意译的方法去翻译这则广告,一定会在读者和消费者当中打下良好的口碑,实现自己的真实意图。

在其它意译例子:I’m more satisfied. Ask for more.摩尔香烟,再来一支。

Marlboro Country“Come to Marlboro country”(曹炜,2009).光临风韵之地,万宝路世界。

4.3 套译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Toyota.这则广告源于一家汽车公司,是套译的经典范例。

这则广告模仿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will.(有志者,事竟成)。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很难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连贯的写出这样一则广告,但通过自己的思维意识活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就译成了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will.这则谚语作为参照对象,翻译出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Toyota,这样,在句法结构上,对仗工整,且忠实于原文,及连贯,又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

广告作为一种宣传的主要途径,无非是让消费者去购买产品,作为汽车公司广告,它的主要目的是说服顾客去了解自己公司的丰田汽车,由于大多数人对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will 这句话并不陌生,甚至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

所以当有些读者看见广告商的这则广告时,会有意识的联想起自己的座右铭,这在一定程度上页有利于广告的宣传活动。

4.4 四字结构法现代翻译学认为,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不是在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内涵、功能上的对等,即译者在翻译是应该从原文的深层涵义出发。

四字结构,除了成语,还有非成语。

内容上,言简意赅;形式上,匀称整齐;从语音上讲,琅琅上口。

除此之外,四字结构符合国人的表达习惯。

英语广告翻译采用四字结构的方法,能够让消费者印象深刻,激发消购买欲望。

英语单词译为汉语,可进行创译,如:bargain,原意是交易,契约,在此我们翻译为讨价还价,ingratitude翻译为忘恩负义等等。

虽说直译也能够贴切表达原文的含义,但是会失去原句应有的韵味和气势,平淡无奇,甚至枯燥乏味。

例如:Poetry in motion, dancing close to me.(丰田汽车)动态的诗,向我舞近。

The Global brings you the world in a single copy.(环球地理)一册在手,纵览全球。

由此,我们知道,译文有没有简洁明了的传递商品信息,优美适合译语读者的审美情趣和语言习惯,直接影响消费行为的促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