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资料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资料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资料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

首先说一下美国的发展历程:

(1)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人:华盛顿

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整顿农业

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美国发展历程

独立战争——→诞生

南北战争——→统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经济强国

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

二战后经济发展——→繁荣→危机→持续稳定

冷战——→超级大国

法国发展史:

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其中西法兰克是法国的雏形。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国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法国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结束。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平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英国发展史

时间基本史实发展趋势

15、16世纪民族国家形成:加强王权,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利用优越地理位置,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资本主义兴起

殖民掠夺贩卖黑奴)

17世纪中晚期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发展受到阻碍

过程:1640年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政权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统治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

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

条件:劳动力、资本、能源、资源、市场、技术

过程:第一个工业部门诞生----棉纺织业

(纺丝机、织布机、纺织厂)现代化启动

解决工业动力问题------万能蒸汽机

冶金业发展-----煤炭、钢铁→

交通运输业发展------陆上、海上

19世纪初期工厂法社会立法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

完成手工劳动向大机器生产转变完成现代化,成为强国

确立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三国协约形成:1904年英法成熟发展,国际冲突加剧

1907年英俄

1914——1918年参加一战,打败同盟国赢得战争,输掉优势

一战后初期政治:殖民体系瓦解

经济:缓慢,债权国为债务国霸权地位下降

外交:大陆均势政策(巴黎和会)

20世纪30年代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侵略

二战时期参加战争

不列颠之战、诺曼底登陆霸国地位进一步削弱

二战后初期参与冷战

1946年富尔敦演说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展开冷战

1949年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成立

20世纪50-80年代1973年加入欧共体推动欧洲一体化

发展历程

1、资本积累,开始起步:15、16世纪(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变→圈地运动、殖民掠夺、黑奴贸易)

2、走上发展之路:17世纪中晚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上扫清障碍,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3、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殖民霸国: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

变,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

4、世界霸权地位削弱,沦为二流强国:19世纪晚期——20世纪中期(经济缓慢发展,一战和二战的打击)

5、依附于美国,走上复兴之路:二战后初期,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

6、融入欧洲,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1973年)

发展————————————→衰落————————————→复兴

(最强:世界工厂、最大殖民国家)(二流强国)

①经济缓慢发展:政治经济利益主要与殖民地有关,国内投资相对

减少,科技动力不足

②战争打击

③国际竞争对手实力增强

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

发展特点

1、制度创新,保持领先:民主政治、经济制度

2、和平渐进,保持稳定: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英联邦形成

3、科技进步,重视创新:工业革命

4、殖民扩张,拓展贸易:最大殖民体系和贸易体系

5、把握机遇,趁势而上:新航路开辟、融入欧洲

德国发展史: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

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四国的比较如下: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2)特征: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国王和首相实行集体领导;内阁对议会负责,不

对国王负责,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国王是名义上的国

家元首,“统而不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责任内阁制。

c、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2)作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把政治斗争限定在相对有序的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美国的联邦制

1.1787宪法

2.1787年宪法的内容

(1)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

①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竞技、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

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合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②各州可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影响: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

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人民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③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充

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法国的共和制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

(1)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中央帝国政府控制各邦的军、政、立法等大权,各邦只保留了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也保留了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

(2)皇帝权力:他是国家元首,统帅军队,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

(3)宰相权力:宰相是内阁首脑,他主持政府工作,拥有绝对权力,内阁大臣都服从宰相领导。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4)两院制议会:宪法规定了两院制议会座位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权力巨大,掌握议会实权,联邦议会议长由帝国首相担任;帝国议会权力较小,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2.对德意志立宪制的评价

(1)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和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

(2)积极意义:它冲破了封建束缚,适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比较

英国与法国的比较

英国和法国哪个更好?为什么? 最佳答案 不考虑经济因素,应该去英国好些。 1. 英语国家,英语的用处更大 2. 英国大学的认可度比法国大学的高些。 3. 英国大学的专业很全。选专业不是问题。 4. 对法国感兴趣,可以二外选修法语,甚至可以去法国做交换生。 英国与法国的政治体制的区别 推荐答案 就是政体地区别:英国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是民主制共和制。 具体的说,英国的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君主(国王/女王),法国的则是选举产生的总统 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体:1、君主立宪制(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b二元制君主立宪制)2、共和制(a、议会制民主共和制b、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英国 英国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一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英国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国土面积24.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万。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 简述

简称:英国[the United Kingdom,UK] 中文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名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法语全称:Le Royaume-Uni de Grande-Bretagne et Iirlande du Nord国家代码:GBR 其它名称:日不落英帝国,John Bull 由于历史和民族等原因,由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四国组成联合王国,首都仍在英格兰首都伦敦,主体还是英格兰,所以习惯上称英国(本来英国专指英格兰England)。英伦三岛是指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由于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直布罗陀等众多岛屿面积过小,所以不包括在内。时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UTC+0。夏时制为英国夏令时(BST)。UTC+1。面积:244,820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79名]。其中水域面积占1.34%。 首都 伦敦(London)。英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人口751.24万,面积1,577.3平方公里。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作为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伦敦是英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众多国际组织和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伦敦的主要景点有: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海德公园、格林尼治天文台、福尔摩斯博物馆、大本钟、伦敦塔桥、伦敦眼、特拉法尔加广场。 气候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君主制 君主制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政府体制。自从1952年就位以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的元首,她也是埃格伯特国王的直系后裔。在其执政期间,埃格伯特国王于公元829年统一了英国。在议会制诞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经在英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仅仅中断过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当时英国采用了共和国的体制。数百年以来,君主的绝对权力遭到不断的侵蚀和削弱,尽管如此,作为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征意义。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1、工业革命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 2、德国、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过程、特点也各不相同。 2.1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2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

第四框题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第四框题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一、【课程标准】: 2.5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新课教学】: 英国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要强于法国。法国议会虽然有对政府的弹劾和倒阁权,但受到种种限制,实行起来非常困难。1959~1979年二十年间,法国国民议会先后提出38次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只有一次获得通过。 相关链接: 一谈到两党制,许多人就想到了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实际上,两党制的发源地是英国。英国最早出现的两大党是托利党和辉格党,其来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70年代。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保守党和工党已成为英国两党制的主角。所以英国既是现代西方议会制度的发源地,也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既是“议会之母”,也是“政党之母”。 相关链接: 英法国家权力重心不同。英国的权力重心在首相,法国的权力重心在总统。从内阁稳定的角度看,英国首相可以以党的领袖名义要求全体阁员服从自己的领导,以维护执政党地位,因而政府比较稳定。在法国,当政府内部发生意见分歧时,总理有时无法掌控局面,导致政府危机。总理受到议会和总统权力的种种制约,地位显然不能与英国首相相比。 (二)、政体相异的缘由——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阶级力量对比、历史背景和政治传统 1、阶级力量对比:

(1)、英国: ①革命方式——革命加改良 ②原因——资产阶级力量没有占绝对优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形成比封建势力更强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贵族在革命后走妥协的道路,因而英国最终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2)、法国 ①革命方式——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原因——资产阶级力量没有占绝对优势 大革命前的法国总体上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封建势力特别强大,王权高度集中。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和农民采用高压政策,资产阶级、广大民众几乎无法与他们达成妥协,只能采取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权。经过同封建势力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较量,法国资产阶级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形成了与英国不同的政体。 2、历史背景与政治传统: (1)、英国——保守、妥协 (2)、法国——激进、不妥协 综观英国社会政治历史的发展进程,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比较保守,善于妥协,政体变革往往采用渐进方式,这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英国不同,法国大革命前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展开了猛烈批判。他们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舆论准备和理论武器,形成了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对法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链接: 法国大革命前,资产阶级思想家已经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主张民主,反对封建的君主专制;呼唤自由,反对封建的人身依附;要求平等,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崇尚科学,反对封建的蒙昧主义。这些思想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当时深受压迫的人们反抗封建专制政权的斗志。 (三)、异中有同,殊途同归 1、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看——国体决定政体 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来看,英法两国的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两国的政权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执政的根本目标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法国虽然是共和政体,议会、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从表面上看,似乎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加民主,、但其资产阶级政权的本质与英国并无根本不同。 2、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看——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英法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执政党的阶级性质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英法两国右翼政党始终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号称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左翼政党,如法国的社会党和英国的工党,也已经公开充当资本主义制度的捍卫者,与右翼政党没有本质区别。 专家点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法国共产党曾一度参加联合政府。对此,法国资产阶级深感

英国与法国行政审判组织比较分析(一)

英国与法国行政审判组织比较分析(一) 英国和法国分别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二者的法律体系和法院体制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在行政法和行政审判组织上,为了深刻的分析和比较两国的行政审判组织,本文从历史和现状这两个层面进行阐述,进而分析其内在的形成因素,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类型的行政审判组织的合理性会起到一些作用,也会对我国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行政审判组织有一些作用。 一、英国、法国行政审判组织的概况及其区别 英国的行政审判组织是以普通法院为主导的,包括隶属于普通法院的行政裁判所。英国的普通法院大致可以分为中央法院和地方法院。中央法院分为最高法院、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和上议院;地方法院分为治安法院和郡法院。其中最高法院由高等法院(内设有王座分院、大法官分院、家事分院),上诉法院和皇家法院组成。1] 如果从审理案件的程序来划分普通法院,可以把其分为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两个体系。英国普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一般的民事程序,即行政案件是由民事系统的法院管辖的。民事系统的法院按审级可以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和上议院四个审级,但并非每个审级的法院对行政案件都享有管辖权,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如果对王座分院的判决不服,可以向上诉法院民事庭提出上诉;如果对上诉法院民事庭的判决不服,还可以上诉到上议院。至于英国的行政裁判所,是其普通法院相对低效率的代替物。2]根据英国的实践,可以分析出行政裁判所的性质是由议会设立的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机关,是普通法院的补充,而不是行政组织。 法国的行政审判组织与英国有着明显的不同,是与普通法院平行的行政法院。行政法院对绝大多数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其判决是终审判决,不能再向普通法院提起上诉。但是,行政法院也不是审理一切行政案件,有些与行政有关的诉讼,如涉及个人自由、私人财产等某些方面,是由普通法院管辖的。 法国行政法院按其管辖的不同,可以分为专门行政法院和普通行政法院。前者只对特定的行政事项有管辖权,如审计法院、财政法院等。后者的管辖范围广泛,凡是不由专门的行政法院管辖的争议,都由其管辖。 普通行政法院有最高行政法院、上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法庭和行政争议庭四种。最高行政法院在法国的行政制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央政府最高的咨询机关,又是最高行政审判机关,是全部行政法院共同的最高法院。上诉行政法院是根据1987年的《行政诉讼改革法》而设立的,旨在减轻最高行政法院的负担,分担最高行政法院大部分上诉审的管辖权。3]地方行政法庭是法国本土和海外省的地方行政诉讼机构,而行政争议庭是在没有建省的海外领地的行政诉讼机构,二者都是普通行政法院。行政法庭的判决根据性质的不同,分别上诉到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英国的行政审判组织,不管是普通法院,还是行政裁判所,都属于司法机关。而作为法国行政审判组织的行政法院,是与普通法院并列的,二者互不隶属,行政法院自成一个独立的法院系统,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所以,法国存在两大系统的审判机关,前者是普通法院,后者是行政法院,二者有着不同的审判管辖权。 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比较享有行政审判权的英国的普通法院和法国行政法院,有必要考察它们的形成过程。 二、英国、法国行政审判组织的形成 英国行政审判组织产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普通法取得和控制行政审判权的过程,也就是说普通法院享有对行政案件的司法审查权。这是来源于英国的普通法和法治原则的要求,同时又是历史经验的产物,而非理论的产物。4] 在英国历史上,在地方起各种行政管理作用的治安法官,受到巡回法院的法官的监督。巡回

英国与法国行政审判组织比较分析

英国与法国行政审判组织比较分析 英国和法国分别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二者的法律体系和法院体制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在行政法和行政审判组织上,为了深刻的分析和比较两国的行政审判组织,本文从历史和现状这两个层面进行阐述,进而分析其内在的形成因素,这对于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类型的行政审判组织的合理性会起到一些作用,也会对我国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行政审判组织有一些作用。一、英国、法国行政审判组织的概况及其区别 英国的行政审判组织是以普通法院为主导的,包括隶属于普通法院的行政裁判所。英国的普通法院大致可以分为中央法院和地方法院。中央法院分为最高法院、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和上议院;地方法院分为治安法院和郡法院。其中最高法院由高等法院(内设有王座分院、大法官分院、家事分院),上诉法院和皇家法院组成。[1] 如果从审理案件的程序来划分普通法院,可以把其分为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两个体系。英国普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一般的民事程序,即行政案件是由民事系统的法院管辖的。民事系统的法院按审级可以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和上议院四个审级,但并非每个审级的法院对行政案件都享有管辖权,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如果对王座分院的判决不服,可以向上诉法院民事庭提出上诉;如果对上诉法院民事庭的判决不服,还可以上诉到上议院。至于英国的行政裁判所,是其普通法院相对低效率的代替物。[2]根据英国的实践,可以分析出行政裁判所的性质是由议会设立的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机关,

是普通法院的补充,而不是行政组织。 法国的行政审判组织与英国有着明显的不同,是与普通法院平行的行政法院。行政法院对绝大多数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其判决是终审判决,不能再向普通法院提起上诉。但是,行政法院也不是审理一切行政案件,有些与行政有关的诉讼,如涉及个人自由、私人财产等某些方面,是由普通法院管辖的。 法国行政法院按其管辖的不同,可以分为专门行政法院和普通行政法院。前者只对特定的行政事项有管辖权,如审计法院、财政法院等。后者的管辖范围广泛,凡是不由专门的行政法院管辖的争议,都由其管辖。 普通行政法院有最高行政法院、上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法庭和行政争议庭四种。最高行政法院在法国的行政制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央政府最高的咨询机关,又是最高行政审判机关,是全部行政法院共同的最高法院。上诉行政法院是根据1987年的《行政诉讼改革法》而设立的,旨在减轻最高行政法院的负担,分担最高行政法院大部分上诉审的管辖权。[3]地方行政法庭是法国本土和海外省的地方行政诉讼机构,而行政争议庭是在没有建省的海外领地的行政诉讼机构,二者都是普通行政法院。行政法庭的判决根据性质的不同,分别上诉到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英国的行政审判组织,不管是普通法院,还是行政裁判所,都属于司法机关。而作为法国行政审判组织的行政法院,是与普通法院并列的,二者互不隶属,行政法院自成一个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 首先说一下美国的发展历程: (1)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人:华盛顿 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整顿农业 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美国发展历程 独立战争——→诞生 南北战争——→统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经济强国 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 二战后经济发展——→繁荣→危机→持续稳定 冷战——→超级大国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政体的比较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2)特征: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国王和首相实行集体领导;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国王是名义上的国 家元首,“统而不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责任内阁制。 2.责任内阁制: 组阁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 特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脑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首相权力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决策的决策权等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2)作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把政治斗争限定在相对有序的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美国的联邦制1.1787宪法 制定美国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有识之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共和制国家;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 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中央集权的原则和民主原则 评价①进步性: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西欧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保障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87年宪法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既加强了中央权力,又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力的发挥。 ②局限性:没有反应人民权益的《权利法案》,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承认了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压迫和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1787年宪法的内容 (1)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 ①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竞技、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 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合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②各州可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影响: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 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人民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③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充 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1、工业革命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 2、德国、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过程、特点也各不相同。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

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世更是倒行逆施,妄图全面恢复封建制度,工业革命愈发举步惟艰。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建起资产阶级的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情况才有明显好转。七月王朝以大革命的继承者自居,工业革命的环境由此而大为改善,于是开始起飞。到40年代末,蒸汽机数量从625台增加到5212台,而且平均马力由16降到。蒸汽机马力的降低说明,蒸汽机已开始小型化,使用得更普遍了。以往蒸汽机主要是用于采矿时从矿坑中抽水,需要大马力。这时已可安装到轻纺工业中作为动力装置。法国的纺纱机已有了万台。 作为工业发展重要标志的铁路,修筑速度相当缓慢。整体看来,法国工业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使用机器的大工业为数不是很多,工业革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大革命以来政治局势长期动荡不宁,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虽然安定了一些,但是复辟王朝是靠反法联军刺刀的保护重建统治的,前景如何难以测知。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不愿甘冒风险去投资工业,宁肯将资金投放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第二,自16世纪以来,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就是金融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以包债、放国债而起家发财,几个世纪来形成了传统。在他们看来,以食利而致富,既得利快又少担风险,还可利用手中的资金影响操纵有价证券市场。因此,他们更热衷于放债和股市交易,而不愿大量直接投资于工业。七月王朝正是由金融资产阶级操纵的政权,自然以金融贵族的意志为转移去施政,这就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种矛盾在开始之时还不明显,到工业资产阶级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之后,就日益尖锐起来了。这说明,法国工业革命真正起飞后不久,又因统治者的政策而受阻。法国工业革命尽管起步很早,但是进进退退、走走停停,多次受

英国、美国、法国政治制度比较(中英文对照版)

一、英国政治体制的模式及特点 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至上”、以内阁为权力核心、君主虚位、政党组织严密。 首先,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行政权和司法权实际是立法权的派生,三者互有重叠。 其次,实行内阁制,作为“议会至上”原则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上的制度体现。即国家的权力体系以内阁为核心,内阁拥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 再次,英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职位,并无真正的实权。 最后,英国政党的组织体系相对比较严密。 可见,英国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议会至上”,司法权和立法权都出于立法权,民主政治的实质部分居于虚位君主之下。 这种政治制度的优点是,无论是体制形成还是实际运作都相对民主、公正,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周全。但缺点是,体制或制度容易模式化,导致官僚主义,影响执政效率。 二、美国政治体制的模式及特点 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总统制的国家,在其早期的权力构架中,并没有政党的因素,只是在后来政治角逐中,政党不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 1、总统候选人由政党推荐产生,总统在全国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间接选举产生,当选总统并不一定是得到绝对选票多者,而是为获得选举人票更多者。总统还是行政首脑,直接控制着行政机构,并且还是三军总司令。 2、美国的政党体制相当松散,政党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作为各类选举的工具,选举之后,政党作为一种组织体系作用相当微弱,所以它是一种典型的“选举党”。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但它不同于西欧国家的两党制,它不是以意识形态划分的,而是按照区域和利益集团来划分,两党从本质上讲都是代表不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3、美国的国会即众议院、参议院议员一般由政党推荐参选,由全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 4、美国的总统尽管名义上是所在党的领袖,但当选后更多的是以“全民总统”的面目出现。 现在的美国奉行的是“否决政治”(vetocracy)。 美国的政治制度在总统和拥有两院的国会之间分割权力,并把权力下放给各州和地方政府;允许法庭以宪法为由推翻法律。除了宪法授予的制衡机制以外,美国国会还给了议员们其它许多机会,让他们可以使用否决权来要挟政府, 这一政治体制模式的优点是:美国总统的权力较大,总统受政党的约束小,独立性较大,有利于较快地作出政治决断,提高执政效能。 其弱点是:美国三大权力体系的相互制约与牵制明显,造成一些体制消耗。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只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同样的,国会可以弹劾总统,使用否决权来否决总统。

法国和英国的政治

英国的政治 英国是一个统一的民主治理的框架内的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和英国首相是政府的最高首脑。由女王陛下政府行使行政权力,代表君主的同意,以及政府的苏格兰和威尔士,北爱尔兰和执行官。立法权由英国议会两院,下议院和上议院,以及在苏格兰议会,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议会。司法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关。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法院的王国。 英国政治体制是一个多党制。自1920年代以来,最大的两个政治参与是保守党和工党。工党在英国政治上升之前,自由党是另一个主要政党保守党。虽然联盟和少数政府议会政治的偶尔的特性,用于大选的最高票者当选的选举制度倾向于维持这两个政党的统治地位,尽管每个人都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依赖第三方等自由民主党提供一个工作在议会的多数。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举行的办公室从2010年到2015年,自1945年以来第一个联合政府。联盟结束于5月7日的议会选举后,2015年的保守党赢得了绝对多数在下议院330个席位,而其联盟伙伴失去了所有,但8个席位。 分区的爱尔兰,北爱尔兰自治在1920年,虽然内乱意味着直接统治在1972年恢复。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民族主义政党的支持导致了权力下放的建议在1970年代虽然权力下放在1990年代才真正发生。今天,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有立法机构和行政,权力下放在北爱尔兰是条件参与某些整个爱尔兰的机构。英国仍然是负责非移交事宜,在北爱尔兰,除了与爱尔兰共和国。 这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是否增加自主和权力下放行政和立法权力的增加导致了支持独立。主要的民进党,苏格兰国家党在2007年成为一个少数派政府,然后继续赢得绝对多数议员在2011年苏格兰议会选举和苏格兰政府管理形式。2014年公投独立导致拒绝这一提议,但有45%的投票脱离。最大的职业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协议方,新芬党,不仅主张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的统一,但也能从他们的选举席位在威斯敏斯特的英国政府,因为这将需要采取英国君主的效忠誓言。 英国的宪法是uncodified,由宪法惯例,法规和其他元素,如欧盟法律。这个系统的政府,即威斯敏斯特体系,已被其他国家采纳,特别是那些过去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 英国还负责一些依赖项,分为两类:皇冠依赖性,附近的英国,英国海外领地,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历史 主要文章:英国政治、战后的英国,英国的历史§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和历史(1945 -现在) 皇冠 主要文章:英国的君主政体 目前英国的君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尽管她没有直接参与政府,国王仍然最终在政府行政权力的源泉所在。这些权力被称为皇家特权,可用于大量的东西,如问题或撤回护照、解雇的总理甚至宣战。君主的权力委托个人在皇冠的名称,并且可以交给各个部长,或其他军官的王冠,故意绕开议会的同意。 女王陛下政府的负责人,总理还与主权每周例会,在那里她可以表达她的感情,警告或建议总理政府工作中。 根据uncodified英国宪法,君主有下列职权: 国内的权利

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The war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The war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The war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The war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battles raged in almost every corner of europe, as well as in the middle east, south africa ,the west indies, and latin america. in reality, however, there was only one major war during this time, the war between britain and france. all other battles were ancillary to this larger conflict, and were often at least partially related to its antagonist' goals and strategies. france sought total domination of europe . this goal was obstructed by british independence and britain's efforts throughout the continent to thwart napoleon; through treaties. britain built coalitions (not dissimilar in concept to today's nato) guaranteeing british participation in all major european conflicts. these two antagonists were poorly matched, insofar as they had very unequal strengths; france was predominant on land, britain at sea. the french knew that, short of defeating the british navy,

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及各自的优缺点

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及各自的优缺点 班级:14403 学号:1404524028 姓名:刘璐当代国家结构形式由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基本类型。英法两国都实行单一制, 英法两国的单一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两国在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两国在不同的方面呈现各自的特色。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1640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推翻了封建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发生宫廷政变,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所谓的“光荣革命”。1689年,国会通过并颁布了《权利法案》。1701年,国会通过并颁布了《王位继承法》,这些是“光荣革命”与英国宪政制度确立的大致过程。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领土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部分组成。英国是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资产阶级和贵族相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世袭君主成为国家“虚任元首”。英国的议会由英王、下议院、上议院三个部分组成,权力主要在下议院。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地方政府根据法律实行“自治”。英国的政党制度是两党制,由保守党和工党两大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 法兰西共和国,简称“法兰西”或“法国”,位于欧洲西部。16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开始在封建社会内萌芽,到18世纪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封建势力的高压统治,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大革命,由此揭开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序幕。同年8月,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人权宣言》诞生,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法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在其历史上曾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非常复杂和多样。法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内容涉及1789年以前法国的政治制度、1789—1870年法国的政治制度、1871年巴黎公社的政治制度、1870年以后法国的政治制度等方面。法国资产阶级在近现代为实现其专政所的政治制度属半总统制共和政体,国家结构属单一制,政党政治属多党制。 英法两国虽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他们却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不相同点。首先,从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来看,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在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中,英王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作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作为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作为英国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后备武器;作为调节各政党之间关系的“缓冲器”;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作用;保证宪法的一些惯例得到贯彻。英国是首创议会制的国家。英国议会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代议机构。而法国是半总统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英法两国虽然都是单一制国家,但英国是地方分权型的国家,法国却是中央集权型。其次,从两国的议会在各自国家中的重要程度来比较,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而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其地位和作用都不能和英国议会相提并论。再次,两国的国家元首在各国所尽职责也不同。因为君主立宪制,英国女王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

对比英法两国,从地理的角度看法国经济发展

对比英法两国,从地理的角度看法国经济发展 英国、法国和德国都位于欧洲西部,是欧盟重要的成员国。三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互临近,经济水平也不相上下,但近来大家对于英法德三国的综合实力争论颇多。本篇文章将以辩证的观点,从地理的角度,剖析法国的经济发展,并对比英德两国,找出法国发展的优劣势。 一.农业分析 1.自然地理背景 1.1地理位置:法国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大陆西部,领土呈对称的六边形, 三边临海。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是欧洲重要的海陆兼备的国家。 1.2地形地势:法国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向英吉利海峡倾斜,全国有4/5的领土是 平原和丘陵。山地大部分偏于东南和南部边缘地区,中部是中央高原,西部是丘陵、平原,北部是肥沃的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西南部是加龙平原。总之,法国具有平原盆地占优势的地形,平原盆地面积广阔。 1.3气候:法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再加上北大西洋暖 流的作用,冬季气温比较温和,降水年纪分配也比较均匀。但是由于法国面积较大,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明显:西部为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受海洋影响小、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地地区属高山气候。 1.4水文:法国水系丰富而完整,大部分发源于中央高原,向西北或东南两个海域入海, 形成辐射状水系。同时,在其众多的河流间有运河相通,形成便利的内河运输系统,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极大便利。 2.农业发展状况 总的来说,法国的农业发展条件在欧洲三国中是最优的:平原盆地面积辽阔,大部地区降水充足,法国平原地区土壤多为河流冲击而成、土层厚而肥沃,宜农作。 相对在法国的西部地区,盛行温带海洋性气候,晴天少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 而在中东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发展种植业;在南部地中海 沿岸地区,光照充足,宜于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和花卉等园艺作物。 2.1农业的巨大发展 二战之前,法国农产品极度匮乏,甚至依赖于殖民地进口。长期以来,个体农场是法国农业最为基本的经营组织形式。这种个体农场制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首先,它把广大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造成工业缺乏劳动力;其次,随着农业人口的增长, 一家一户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贫困,并大都是自给自足的生产,造成国内市场狭 小,不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第三,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买不起机器, 有机器在小块土地上也不宜使用,使农业生产发展不适应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战后,法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良种化和化肥化,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地区专业化,再加上法国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农业发展迅速。法 国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特别是欧洲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国, 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2.2农业结构与布局 从农业结构上看,法国畜牧业与种植业并重发展,主要集中在地形平坦地区:巴黎盆地是全国小麦、甜菜生产的专业化地区;布列塔尼和诺曼底地区是全国集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