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一、背景锦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锦纶清洁生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全面评价锦纶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编制目的1. 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2. 为政府部门提供评价依据,引导和支持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3. 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参考,引导消费者选择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产品。
三、编制方法1. 调研分析:对锦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以及能耗、原料利用率等情况。
2. 参考标准:参考国内外相关清洁生产评价标准和指南,吸取行业先进企业的经验,充分调研分析市场情况和消费者需求。
3. 专家讨论: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组成评价指标编制专家组,进行系统研讨和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 评价指标确定:根据调研分析和专家讨论的结果,确定锦纶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影响、资源利用、产业链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四、评价指标体系1. 环境影响:包括污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指标。
2. 资源利用:包括原料利用率、能源消耗率、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 产业链管理:包括企业内部资源利用闭合循环、供应链和生产链清洁化管理等指标。
4. 企业管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节能减排措施实施情况等指标。
五、实施建议1. 企业应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内部清洁生产评估,制定改进方案,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2. 政府应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评价,对符合要求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激励,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管。
3. 消费者可以根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选择和支持符合要求的产品和企业,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
六、结语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将有助于引导企业向清洁生产方向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聚酯涤纶行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政策与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耗物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三大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合成纤维制造业(维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1目录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3)5 评价方法 (9)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 (10)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不同规格聚乙烯醇高强高模纤维产品实物产量折算系数表 (15)附录B (资料性附录)不同规格聚乙烯醇水溶纤维产品实物产量折算系数表 (16)附录C (资料性附录)各种能源折算成煤的系数 (17)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维纶生产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特制定合成纤维制造业(维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双欣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福建福维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永安市宝华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主要起草人:高申保、杨奕、余徳宝、李艳萍、李贤贵、陈光辉、张青玲、李永福、丁晓峰、张远东、李伯鸣、赵若楠。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维纶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采用乙炔或乙烯为原料生产聚乙烯醇及纤维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DOC 51页)

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DOC 51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前言 (1)1.1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2)2聚酯涤纶行业概况 (2)2.1行业现状 (2)2.2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2)2.4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政策与标准 (5)2.5能耗物耗 (6)3适用范围 (12)4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4.1编制原则 (13)4.2编制方法 (13)4.3技术路线 (14)4.4编制过程 (16)5三大平衡 (16)5.1能源平衡图 (16)5.2物料平衡图 (17)5.3水平衡图: (18)6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21)6.1指标体系框架的确定 (21)6.2基本要求 (21)6.3编制原则 (21)6.4指标的选取 (22)6.5指标的权重 (22)6.6指标的基准值取值原则 (22)6.7定量考核指标框架体系的确定 (22)6.8指标选取 (28)6.9本指标体系的企业试算情况 (38)7指标体系实施的可行性 (39)7.1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39)7.2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可行性 (39)7.3指标体系实施后的可操作性 (40)7.4指标体系实施后节能减排绩效 (40)8、国内外行业清洁节能生产技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42)附表(一)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统计表 (46)附表(二)单位产品取水量及原料消耗指标统计表 (47)附表(三)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统计表 (48)附表(四)污染物产生指标统计表 (50)附录一意见汇总表: (51)1前言1.1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进一步完善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和部门职责分工,要求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3
表 1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 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 号
1 萃取水蒸发技术
指标项
生产工 艺装备 0.20 及技术
2 浓缩液回用、单体回收技术 3 聚合干燥风机 4 纺丝卷绕
5 纺丝螺杆
≤220 ≤200 ≤240 ≤210 ≤3.2
≤260 ≤220 ≤280 ≤235 ≤3.6
4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 号
3 单位产品原料消耗
指标项
锦纶 6(工业用)切片
m3/t
锦纶 6 长丝(民用)
m3/t
锦纶 6 工业丝
m3/t
有光
t/t
锦纶 6(民用)切片 半消光 t/t
全消光 t/t
锦纶 6(工业用)切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 6 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 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 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指标体系。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标
1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 废丝、废料综合利用率
%
0.60
≥95
%
0.40
≥98
污染物 0.20 1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
锦纶 6(民用)切片
m3/t
0.10
≤0.4
5
Ⅱ级基准值 ≤3.1 ≤2.5 ≤2.6
【生产管理】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DOC 32页)

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DOC 32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业(粘胶法)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业(粘胶法)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前言 (1)1.1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2 粘胶纤维行业发展概况 (2)2.1 粘胶纤维生产工艺 (4)2.2 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6)2.3 粘胶纤维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10)3 适用范围 (11)4 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11)5 指标体系的编制 (12)5.1 编制原则 (12)5.2 编制方法 (12)5.3 技术路线 (13)5.4 编制过程 (14)6 制定本指标体系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15)6.1 指标体系的依据 (15)6.2 参考文献 (15)7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6)7.1指标选取 (16)7.2 权重值的确定 (16)7.3 分权重值的确定 (16)7.4 定量、定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6)附件一某粘胶短纤维生产企业主要化工料、水平衡图 (19)附件二某粘胶长丝生产企业主要化工料、水平衡图 (23)附件三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业(粘胶法)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29)1前言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编制“粘胶纤维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指导粘胶纤维行业清洁生产,促进粘胶纤维行业的发展。
201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
2014年5月,完成了协会标准《粘胶纤维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合成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合成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是一种重要的纺织行业,它生产出的聚酯涤纶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和工业领域。
然而,这一行业的生产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合成纤维制造业的环境影响和持续性。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耗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和效率。
这包括原材料的能源消耗,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产品的能源使用效率。
低能耗是一个环保指标,可以降低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并减少碳排放。
2.排放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情况。
这些排放物可能包含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通过控制和减少这些排放物的产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对资源的消耗。
3.循环利用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率。
循环利用废弃物和副产品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因此,衡量循环利用率是评估合成纤维制造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之一4.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对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包括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原材料的利用率以及能源的利用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产品质量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的产品质量和性能。
优质产品不仅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还能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浪费。
产品质量指标可以通过检测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来评估。
6.社会责任指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这包括对员工的关怀和安全、对供应商的公平交易和合作、对顾客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等。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可以提升其声誉和品牌形象。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评估体系,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评估合成纤维制造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政策,促进合成纤维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2)5 评价方法 (8)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 (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海安化纤业总商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细则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598-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导则GB/T 16157-1996 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603 锦纶牵伸丝GB/T 21534-2008 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HJ 536-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电位电解法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93-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FZ/T 51004 纤维级聚己内酰胺切片FZ/T 54007 锦纶6弹力丝FZ/T 54044 锦纶6工业长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号公告)3 术语和定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锦纶6由己内酰胺水解开环聚合而成,是一类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的热塑性树脂,学名为聚己内酰胺或聚酰胺6切片,商品名为尼龙6切片,英文缩写PA6,国内通称锦纶6切片。
3.2 锦纶6长丝用锦纶6纺制的合成纤维,学名聚己内酰胺纤维,中国俗称锦纶6长丝;根据用途分工业用长丝和民用长丝。
3.3 FDY、HOY、DTY指锦纶6民用长丝的主要产品,FDY是全牵伸丝,HOY是高取向丝,DTY是弹力丝。
4 评价指标体系4.1 指标选取说明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指标选取。
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
定量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排”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指标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4.2 指标基准值及其说明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
在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基准值分为Ⅰ级基准值、Ⅱ级基准值和Ⅲ级基准值三个等级。
其中Ⅰ级基准值代表国际领先水平值,Ⅱ级基准值代表国内先进水平值,Ⅲ级基准值代表国内基本水平。
4.3 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见表表1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3456(2)锦纶6民用长丝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指标按纤维标准纤度77.8dtex计算,其余纤度的品种按折算系数折算。
(3)功能性锦纶6及功能性锦纶6纤维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及原料消耗按相同规格品种的本白产品的1.2倍计算。
75 评价方法 5.1 指标无量纲化不同清洁生产指标由于量纲不同,不能直接比较,需要建立原始指标的隶属函数。
⎪⎩⎪⎨⎧∉∈=k ijkij ij g g x g x x k ,0,001)(Y (5-1)式中,ij x 表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k g 表示二级指标基准值,其中1g 为Ⅰ级水平,2g 为Ⅱ级水平,3g 为Ⅲ级水平;)(Y ij g x k 为二级指标ij x 对于级别k g 的隶属函数。
如公式(5.1)所示,若指标ij x 属于级别k g ,则隶属函数的值为100,否则为0。
5.2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通过加权平均、逐层收敛可得到评价对象在不同级别k g 的得分k g Y ,如公式(5.2)所示。
∑∑===ik k n j ij g ij m i i g x Y w 11))((Y ω (5-2)式中,i w 为第i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ij ω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其中1m1=∑=i iw,11=∑=in j ij ω,m 为一级指标的个数;i n 为第i 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
另外,1Y g 等同于ⅠY ,2Y g 等同于ⅡY ,3Y g 等同于ⅢY 。
当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某类一级指标项下某些二级指标不适用于该企业时,需对该类一级指标项下二级指标权重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二级指标权重值计算公式为:∑=ijijij ωωω'(5-3)式中,'ij ω为调整后的二级指标权重,∑ijω表示参与考核的指标权重之和。
5.2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步骤第一步:将新建企业或新建项目、现有企业相关指标与Ⅰ级限定性指标进行对比,全部符合要求后,再将企业相关指标与Ⅰ级基准值进行逐项对比,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得分(ⅠY ),当综合指数得分(ⅠY )≥85分时,可与表2对比判定其所达到清洁生产水平级别。
当企业相关指标不满足Ⅰ级限定性指标要求或综合指数得分(ⅠY )<85分时,则进入第2步计算。
第二步:将新建企业或新建项目、现有企业相关指标与Ⅱ级限定性指标进行对比,全部符合要求后,再将企业相关指标与Ⅱ级基准值进行逐项对比,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得分(ⅡY ),当综合指数得分(ⅡY )≥85分时,可与表2对比判定其所达到清洁生产水平级别。
当企业相关指标不满足Ⅱ级限定性指标要求或综合指数得分(ⅡY )<85分时,则进入第3步计算。
新建企业或新建项目必须达到或高于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不再参与第3步计算。
第三步:将现有企业相关指标与Ⅲ级限定性指标基准值进行对比,全部符合要求后,再将企业相关指标与Ⅲ级基准值进行逐项对比,计算综合指数得分(ⅢY ),当综合指数得分(ⅢY )≥85分时,可与表2对比判定其所达到清洁生产水平级别。
当企业相关指标不满足Ⅲ级限定性指标要求或综合指数得分(ⅢY )<85分时,表明企业未达到清洁生产要求。
5.3 锦纶6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定对新建锦纶6企业或项目、现有锦纶6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是以其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为依据,对达到一定综合评价指数的企业,分别评定为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根据我国目前锦纶6企业实际情况,不同等级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判定值规定见表2。
表2 锦纶6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判定表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 6.1 指标核算 6.1.1单位产品取水量∑∑=iWV V i式中:V ——生产吨原料或锦纶6新鲜水消耗量,t/t ;Vi ——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及生产辅助环节所取新鲜水量,t ; Wi ——同一统计期内,企业相应锦6纶合格品总量,t 。
6.1.2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iWE E i式中:E ——吨产品综合能耗。
指企业生产每吨相应产品所消耗的标煤量,企业综合能耗统计参照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tce/t ;Ei ——统计期内,各相应产品生产环节消耗的能源折成标煤量,tce ; Wi ——同一统计期内,企业相应锦纶6合格品总量,t 。
6.1.3 废水产生量∑∑=iiW Q Q 产生 (6-3)式中:Q 产生——生产每吨产品的废水产生量,t/t ; Qi ——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环节废水产生量,t ; Wi ——同一统计期内,企业锦纶6合格品总量,t 。
6.1.4 COD 产生量)1000()(产生⨯⨯=∑∑i CODi CODi W Q C COD式中:COD 产生——生产每吨产品的COD 产生量。
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末端治理设施前废水中COD 总量与各类产品总产量之比值,kg/t ;C CODi ——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环节排放口排放COD 浓度平均值,g/m3; Q CODi ——同一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环节排放口排水量平均值,m3; Wi ——同一统计期内,企业相应锦纶6合格品总量,t 。
COD 浓度监测方法,采用重铬酸盐法(GB/T 11914)。
6.1.5VOC 产生量)10()(6产生⨯⨯=∑∑iVOCi VOCi M Q C VOC式中:VOC 产生——生产每吨产品的VOC 产生量。
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末端治理设施前的VOC 总量与各类产品总产量之比值,kg/t ;C VOCi ——统计期内,相应产品各工艺废气排气口(整瓶、瓶片车间加工车间排气口、纺丝空调排风口、组件清洗排风口、松弛热定型机车间排风口等)VOC 浓度平均值,mg/m3;Q VOCi ——同一统计期内,相应产品各工艺废气排气口排气量平均值,m3; Mi ——同一统计期内,企业相应锦纶6合格品总量,t ; VOC 浓度监测方法,采用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