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证据表明中国楼市崩盘在即

合集下载

什么是“楼市崩盘论”?为何说中国不会崩盘

什么是“楼市崩盘论”?为何说中国不会崩盘

什么是“楼市崩盘论”?为何说中国不会崩盘什么是楼市崩盘?楼市崩盘,指的是地区房价出现30%、甚至50%以上的下跌,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陷入两难的地步,购房行为大幅减少,房地产业进入阶段性萧条。

楼市一旦崩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地区的房地产业甚至国民经济会出现停滞,烂尾楼大量出现,银行大量的坏账无法收回,规划好的待开发土地闲置,土地价格,很多二次置业的人购买的房屋变成负资产。

历,美国、泰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曾出现过楼市崩盘,而楼市崩盘的前兆也惊人地相似。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至今仍未完全恢复,这是历迄今为止大的一次房地产危机之一。

万科王石在几年之前也公开警告过:中国楼市会重蹈日本覆辙。

然而,对于中国楼市崩盘论,很多人不以为然。

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曾表示,楼市崩盘论在10年前就已经出现,但市场却一直没有崩盘,现在又出现了,只是借着杭州楼盘的消息延续了这种论调,在我看来,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智慧不够,是弱智。

日本历的楼市崩盘究竟是什么情况?1985年后的日本,正是楼市癫狂的时期,楼市泡沫在1990年达到顶峰,房价涨了七八倍。

随之而来的是泡沫破裂,楼市崩盘,这个过程不过六七年的时间。

1985年日元,至1986年资金流向房产,1987年房价飙升至3倍,1988年房价下降,拉升房价,1991年房价再次下升,房地产崩盘。

日本房地产泡沫,是人类历著名、荒唐的泡沫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成了日本房价的导火索。

日本政府为了遏制日元和贸易,在货币政策上实行了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日本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

当时日本这一泡沫的荒唐程度如何?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字。

1986年到1990年,日本全国商用土地的平均价格累计涨幅高达67.4%,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平均地价涨幅达到了1.2倍,日本东京地价在1985年到1988年涨了2.7倍。

中国楼市危机四伏的暗示面

中国楼市危机四伏的暗示面

中国楼市危机四伏的暗示面当房子涨的时候,你不觉得房子多,因为这个东西好,会不断升值。

但是房价跌的时候,两套房子都会觉得多。

当房子涨的时候,你不觉得房子多,因为这个东西好,会不断升值。

但是房价跌的时候,两套房子都会觉得多。

2013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按面积算仅占全国住房在建和销售的5%,按金额算占房地产投资的8%。

相比之下,剩下的三四线城市占在建的67%、销售的69%和投资的57%。

中国楼市现状如何?2月份中国楼市增速继续回落趋势,继1月份同比增速一年半以来首次下降以来,中国房市继续释放上涨放缓的信号。

根据路透对中国统计局发布的70城房价指数测算,2月份中国主要大中城市(含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7%,低于前一个月9.6%的水平。

按照月度基准计算,2月房价环比增长0.3%,低于前一个月0.4%的增速。

特大型城市中同比增速均放缓,并且跌至20%以内,上海增速为18.7%排名第一。

三四线城市房价为何比一二线城市更重要?房地产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2013年占GDP的1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3%,占未偿还贷款的20%,占新增贷款的26%,占政府收入的39%。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一二线城市的重要性远远低于三四线城市。

2013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按面积算仅占全国住房在建和销售的5%,按金额算占房地产投资的8%。

24个二线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仅占房地产在建的28%、销售的27%和投资的35%。

相比之下,剩下的三四线城市占在建的67%、销售的69%和投资的57%。

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下跌了?《巴伦周刊》3月14日报道,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百城调查数据,从2012年7月以来,一线城市房价每个月都是环比上升,但在2014年1月,二线城市价格下跌了29%,三四线城市下跌了43%。

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表示“当你落入一些没有发展潜力的城市陷阱时,你唯一的办法是迅速逃跑,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你还在这些城市里面说我的产品好,我的成本低,事实上明年可能你就跑不出来。

中国楼市到底何时崩盘?中国楼市崩盘会有什么后果

中国楼市到底何时崩盘?中国楼市崩盘会有什么后果

中国楼市到底何时崩盘?中国楼市崩盘会有什么后果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房价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楼市何时崩盘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从目前中国楼市表现的迹象来看,楼市会崩盘似乎已经是肯定的结果,只不过是时间先后问题而已,而且这个时间似乎不会太遥远。

中国楼市到底何时会崩盘?中国楼市崩盘后会有什么后果呢?中国楼市到底何时崩盘1、在经济发展信用扩张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可以增长很长很长时间。

根据日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日本六大都市的地价从1955年有统计数据开始,一直上涨了36年。

2、在经济停滞,信用扩张受阻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可以低迷很长很长时间。

房地产是长周期资产,受信用周期影响,价格的变化具有长期趋势,一旦趋势形成就会持续很长时间。

3、周期的巨大力量不可忽视,潮涨潮落,有涨必有跌。

日本六大都市的地价从70年代翻了五倍,却在泡沫破裂后跌去了60%左右,这背后是周期的巨大力量。

关于房地产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但关键的一条就是尊重周期的规律。

房地产受经济周期,信用周期影响很大,而且是长周期,甚至超长周期资产。

当周期上行,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一旦周期改变,则谁也无力回天。

对个人和家庭来讲,十年是很长的时间,但可能只是周期中的一瞬间。

而个人和家庭的财富,则可能随着周期的车轮上涨,也可能被下行周期的车轮碾碎。

中国楼市崩盘会有什么后果1、楼市相关产业都会崩盘,中国经济将会倒退许多年。

中国房产业占中国经济比重到底是多少,目前没有官方的数据出台,当然也不会有相应的数据出台。

2、银行业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支付困难。

中国房产业的高速发展,当然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可以说,银行贷款的主要渠道现在已基本集中在房产业,一旦房产业崩盘,银行贷款将大部分打水漂。

3、民间贷款或集资将会灰飞烟灭。

现在,中国楼市不但集中了大量的银行贷款,更集中了民间主要的贷款,虽然非法,但存在是谁也无法忽略的事实。

4、货币贬值更加严重。

房地产已现暴跌征兆

房地产已现暴跌征兆

房地产已现暴跌征兆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逐渐放缓,房地产市场也逐渐出现了回调的迹象。

不同于过去的疯狂,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明显进入了下行阶段,而且各种指标都已经表明了这一趋势。

因此,目前的市场风险也逐渐加大,投资者应该谨慎选择入市时机,特别是那些计划投资房地产市场的人。

一些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暴跌的前奏阶段,下面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趋势,以及对投资者可能带来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的迹象表明准备进入暴跌随着资本市场的风险不断增加,中国政府也在推进中国经济的改革政策,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然而,这种措施对市场的纠正作用非常有限,市场的风险已经得不到控制。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房价已经逐渐趋回到它的合理水平。

从数量上看,商品房的库存还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统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一线城市住房库存同比增加了4.2%;二线城市住房库存同比增加了8.4%;三、四线城市住房库存同比增加了32.3%和26.3%。

这种情况表明,未来的供给非常充足,市场需求则疲软,而且住房价格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承受能力。

另外,在土地储备方面,政府也掌握了更多的储备权力,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权也更大了。

这种情况意味着,在未来,开发商可以利用更少的货币来维持土地市场的竞争,因此开发商很难维持高价的利润率,而这也将导致物价不平衡和市场波动。

房贷利率开始回升,压力也不断增加。

自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多次推出政策,以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目的是抵制房地产市场先前高涨的趋势。

房贷利率的增加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成本也不断增加,购房者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加大,难以负担高昂的房贷利息。

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制定长期的投资计划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房地产的投资周期非常长,风险也比较大。

如果你已经持有了大量的房产,那么你需要考虑未来的房贷利率以及卖房的场景。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增加资本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和性价比,可能是优化发展模式,维持品质,增加销售量的好方法,而不是靠降价来增加销售量。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似乎已临界点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似乎已临界点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场深度调整根据国家 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0%,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6.7%,销售额下降26.7%在 此背景下,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39.4%,竣工面积下降 15.0%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严峻的挑 战,企业资金压力加大,房屋交付问题凸显
2. 市场供需失衡: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仍然 较高,但供应量过剩。由于开发商过度投资和投机, 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过剩房屋。 3. 资金压力: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 贷款,但随着政策调控的加强,开发商的融资难度 增加,资金压力增大。 4. 政策调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 强,通过调整利率、限购、限贷等政策,限制投资 和投机,控制房价上涨。 5.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正在从高速
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
为应对市场下滑,政府在2022年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政府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放松房企融资管制、支持房地产企 业债券发行等,以改善企业资金状况其次,政府还推出 了一系列的房产税试点,以遏制投资性购房、引导居民 合理住房需求此外,政府还通过调整土地供应、优化城 市规划等手段,优化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
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了0.9%,低于2021年同期增速(8.5%)。
4.2022年土地购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大幅下降
土地购置面积:2022年1-11月份,全国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了38.8%,远低于2021年同期增速(54.7%)。
5. 房地产开发投资:2022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9.8%,远低于2021年同期增速(19.8%)。
房地产市场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已临界点

房价大跌的五大征兆

房价大跌的五大征兆

房价大跌的五大征兆——给购房者的理性入市时机建议纵观全世界房地产发展的历史,但凡房价大跌无外乎一下几种情况,请对照,看当前的楼市是否能对号入座:看当下形势,老百姓个个拿着大砍刀,都准备去抄底剁水鱼去,果真如此温总连总理都可以不当了,直接抄底多省事。

楼市最需要的还是理性,涨的时候不宜追涨,跌的时候,不要指着房价归零。

唱大涨的基本上都是包皮过长,唱大跌的肯定是内分泌失调。

首先一个前提是楼市自身是不会崩盘的,尤其是咱们国家,人口红利加史无前例的城市化浪潮,需求是极其旺盛的,甚至于每个人都想买房,买了房还要买好房,买了好房还要买别墅,无休此云云!正题:第一大征兆:金融危机去年的美国和97年的香港和东南亚都是这种情况,大家太熟悉了,我就不罗嗦了,举手赞成就行了。

第二大征兆:战争,尤其是地面战争和内战道理大家肯定同意,关键是要分析现在我们有没有战争之虞,答案是盛世无战争,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凡战,都皆是乱世或者是盛世末年,近现代更是积弱积贫,被列强揍得体无完肤。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争端主要由台湾问题、东海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藏南问题,前两个问题都是招安的问题,南海问题就是威慑,打蛇打七寸,主要收拾越南,而且都是远离国土的局部小型战争,现代战争很快,这不会影响国内,至于藏南问题主要是一个双方的默契,印度不能老是转移政治视线,也不能老是耿耿于怀62年的败仗。

一言以蔽之,这些所谓的争端跟楼市都关系不大,兄弟。

第三大征兆:货币战争日本就是被货币战争给毁了,十年不振,萎靡至今,而且还要萎靡下去,所以说美国佬不但是最自私的民族还是最阴坏的。

动用一切手段,迫使日元升值,降低日本的竞争力。

自个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从来都是这样,现在又轮到中国,但我们的情况跟日本天壤之别,首先我们的金融体系是封闭的,虽然有汇率机制挂靠美元,而且最关键是日本是美国的马仔,中国虽然还要牵着美国的衣角,但我们随时可以吹胡子瞪眼,日本只能点头哈腰,你看看普天间机场问题就明白了,兄弟。

中国楼市出现崩盘的五大证据

中国楼市出现崩盘的五大证据

中国楼市出现崩盘的五大证据新年伊始,令人关注的中国楼市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三四线城市鬼城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回乡的游子感叹找不到家乡的感觉,到处是高楼林立,但漂亮整齐的街道没有行人,漂亮的小区也没有多少灯在闪烁,而且一月份的中国房价开始在部分城市环比下降,尤其是房产方面的专家在不断的发出中国楼市危险的信号……这一切证明中国楼市已经开始崩盘,或者处于崩盘的前夜,有五点证据可以证明。

一是售房旺季楼市不旺。

一月是中国的房市传统销售旺季,因为春节临近的原因,许多中国人为了计个好彩头,或者在春节结婚需要用房,喜欢在春节来临前购房。

但今年的元月,大大小小的城市房市开盘并不火热,虽然商家想尽一切办法,包括请托来凑热闹,但还是不见昔日热闹的情景,而且根据官方数据,一月份九成楼市成交量下降,按照官方的67个城市房价对比,许多城市环比走下降趋势,包括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房市都显得冷清。

这足够证明中国房市十分危险,崩盘论的观点由此诞生。

二是三四城市的楼市已经有价无市。

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在近几年发展非常好,主要表现在城市的面积和十年前相比一般翻了几个倍,有了甚至达到六七倍,咋一看去颇有城城市的风味,即使在县城,那也是高楼林立,街道宽广而整洁,绿化相当怡人,但仔细观察,许多精美的小区总是显得冷清,晚上基本上没有多少灯在闪烁,街道上行人很少,在晚上散步感觉凉气习习,仿佛进入了神话中的鬼城,而且鬼城之说不但在三四线城市存在,在省会城市如贵州市同样存在,包括武汉、天津甚至上海都有这样的小区,这说明了中国楼市是建得多,售得少,入住率低。

虽然房价总体上还在高攀,但一些城市的房产商已经无法承受了,一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崩盘,从过去上万元每平米到现在2千多元每平米还售不出去,最有名的莫过于温州、鄂尔多斯等城市。

而且今年有些城市的公务员竟然还有售房任务,工资与售房多少挂勾,这足以证明中国楼市已经进入寒冬。

三是银行已经缩紧房产的银根。

这几年中国的银行业绩空前的好,根本原因其实是中国楼市空前的好,但从去年开始,银行已经隐约感受到中国房地产的危机正在到来,随着各种传言流入市场,银行的专家们通过调查分析,中国的房地产不可避免的开始进入寒冬,尤其是房产商还货款的力度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过去亲如兄弟的房地产和银行,因为钱的原因,银行对房产商开始冷淡,紧缩银根又斩断了房产商最后的希望。

楼市崩盘前征兆:房价跌超30% 股市疯狂

楼市崩盘前征兆:房价跌超30% 股市疯狂
近日,随着常州、杭州等城市部分楼盘大幅打折促销的消息传出,2014年年初就已经在房地产界传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楼市崩盘论”再次发酵。所谓楼市崩盘,是指房产市场价格在商业炒作下经过一个阶段的上扬后,出现急剧下跌的现象。
楼市崩盘,主要表现是地区房价出现30%、甚至50%以上的下跌,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陷入两难的地步,购房行为大幅减少,房地产业进入阶段性萧条。楼市一旦崩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地区的房地产业甚至国民经济会出现停滞,烂尾楼大量出现,银行大量的坏账无法收回,规划好的待开发土地闲置,土地价格暴跌,很多二次置业的人购买的房屋变成负资产。
对于“中国楼市崩盘论”,很多人不以为然。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曾表示,“楼市崩盘论在10年前就已经出现,但市场却一直没有崩盘,现在又出现了,只是借着杭州楼盘降价的消息延续了这种论调,在我看来,提出这种观点的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智慧不够,是弱智。”
事实上,美国、泰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曾出现过楼市崩盘,而楼市崩盘的前兆也 Nhomakorabea人地相似。
楼市崩盘的前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一线城市房价大跌。楼市在最后崩溃之前,住房市场泡沫严重的一线城市房价会出现大跌。第二,房价大跌前股市疯狂,股市与楼市泡沫破灭相伴而生。当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时,股市会经历一段疯狂上涨后暴跌,并且在楼市真正崩盘以前出现一段“癫狂期”。例如,1989年东京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时,1989年12月29日的日本股市却创下历史新高,紧接着自1990年首个交易日起开始大跌,陷入长期的下跌通道。第三,房地产有价无市。如果某国家或地区的住房市场成交量出现下降,房地产呈现有价无市的局面时,这说明住宅市场已经出现观望情绪。2007年3月,美国成屋销售下降了8.4%,随后房价直线下滑直到2012年中才企稳回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证据表明楼市崩盘在即
文章称,新年回乡潮过后,回乡的游子感叹找不到家乡的感觉,到处是高楼林立,但漂亮整齐的街道没有行人,小区晚上的亮灯率也非常有限。

三、四线城市“鬼城”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1月份的房价开始出现环比下降,尤其是房产方面的专家在不断的发出楼市危险的信号……这一切证明楼市已经开始崩盘,或者处于崩盘的前夜,有五点证据可以证明。

一是售房旺季楼市不旺。

对比往年新年前后火热的楼市,各地楼市出现开年遇冷的现象。

整体楼市交易显得十分冷清。

二是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已经有价无市,土地城镇化过快导致“鬼城遍地”。

楼市建的多,售的少、入住率低成为了一些城市房价崩盘的导火索。

发展到今年,甚至传出公务员被派售房任务,工资与售房多少挂钩,这足以证明楼市已经进入寒冬。

三是银行已经缩紧房产的银根。

过去关系紧密的房地产和银行,因为“钱紧”的原因,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缝。

银行收紧银根让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越来越受到考验,房企可能会出现资金面断裂的危险。

脱离市场实际的房价不可能支撑多久,房价全面下降的趋势已越来越紧张。

四是抛售房产的民间人士越来越多。

据悉,因各种原因,那些囤积房产的民间人士最近已开始全面抛售房产,而且出价一个比一个低。

五是许多大亨纷纷撤资房地产。

2013年,最典型的例子是华人首富李嘉诚撤资大陆房市,抛售410亿的大陆地产项目。

万科地产董事局主席王石随后表示:“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接着,万科抛售旗下杭州公司部份地产股权30亿元,经济学家吴东华表示,这意味着万科资金退出房地产已经开始行动,这是受到李嘉诚抛楼的启示,抛售房地产准备过冬。

文章称,李嘉诚撤资时还有许多老板不以为然,但现在看来,许多老板后悔莫及,因为楼市寒冬已经来临,已到了崩盘的时刻。

1月九成城市楼市成交量暴跌房价暴跌“悄然而至”
2014年1月份,楼市成交量一片萎靡,其中,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现巨幅下滑,其中北京二手房成交同比降五成,深圳新房成交降七成,二手房成交量降两成。

整体楼市交易显得十分冷清。

中指院对1月份包括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在内的43个主要城市住宅市场交易情况的监测发现,超过九成城市楼市成交量环比下跌。

具体来看,43个城市中蚌埠下跌幅度最大,为56.78%;其次是大连,下跌53.11%。

此外深圳降幅为44.4%;北京为36.8%;上海为30.65%。

伴随着成交量的巨幅下滑,大陆楼市“有价无市”的现象已经十分突出。

随着房企资金周转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房价暴跌已经“悄然而至”。

有报导称,恒大地产将在全国142个城市实行折扣优惠,通过恒大内部员工介绍可额外享受97折优惠。

其中,恒大在郑州、合肥、沈阳的项目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优惠。

早前,媒体报导,临近新年期间,房地产企业一口价、特价房、总价直降、低价入市等大量房源正在一、二线城市以年底“大甩卖”的方式进行套现,确保资金链不断。

许多楼盘通过策划“特价房源”,总价下降10万、8万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还有的楼盘直接打起了7折,或总价直减80万元,试图赶在年前加大出货量,特价房席卷楼市。

楼市开年面临资金困局银行“已在做最坏打算”
一位开发商表示,以前开发商卖“特价房”,只拿出少量房源搞“特价”,主要目的是吸引眼球宣传楼盘。

现在“特价房”成批地推出,主要想通过低价房源直接拉动销售,回笼资金。

银行贷款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主要途径是不争的事实。

以往,银行业和房地产犹如亲兄弟,如今,在中国银行业资金持续紧缺的局面下,这种影响已经传导至开发商和购房者的房贷申请审批速度和房贷利率。

数据显示,北京22家银行的房贷利率,除星展银行执行8.5折,交行和招行分别有9折和9.5折优惠以外,其余18家银行都执行基准利率,其中8家银行出现了停贷的情况。

兰德谘询总裁宋延庆2月16日对《华夏时报》表示,今年银行将更加惜贷,预计开发贷利率可能从目前基准利率上浮10%-15%上涨到上浮20%。

“预计今年房企资金来源会明显回落。


易居克而瑞华北区域总经理牟增彬也表示,“一方面是房企获取资金成本提高导致开发投资放缓,新增商品房供应缩减,另一方面则是购
房者购房支付能力受到抑制,需求不能正常释放,”“两者叠加势必对整个商品房市场成交造成利空”。

价值中国网2月16日报导称,中国面临经济减速、产能过剩、地方债务、货币泛滥等五方面风险。

如今已有太多的迹象显示,房地产市场黄金发展期即将结束。

金融部门目前已在对未来房价可能下跌做准备。

此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曾在“2014年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目前房地产的问题不仅是高房价,还有房屋过剩的问题都十分突出。

他表示:“现在这个问题非常突出,金融部门都在做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