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卡培他滨片

卡培他滨片

卡培他滨片【说明书修订日期】核准日期:2006年10月27日修改日期:【药品名称】卡培他滨片【商品名】希罗达【英文商品名】Xeloda【英文名】Capecitabine Tablets【汉语拼音】Kapeitabin Pian【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卡培他滨化学名称:5’-脱氧-5-氟-N-[(戊氧基)羰基[-胞(嘧啶核)苷。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5H22FN3O6分子量:359.35【性状】0.15g:双凸、长方形、浅桃色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一面有XELODA字样,另一面有150字样;0.5g:双凸、长方形、桃色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一面有XELODA字样,另一面有500字样。

【适应症】结肠直肠癌:当建议转移性结肠直肠癌患者单用氟嘧啶治疗时,卡培他滨可用作一线治疗。

与单用5-FU/LV相比,联合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利。

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没有证明比5-FU/LV延长生存期有利。

用卡培他滨取代联合化疗中的5-FU/LV尚未得到足够研究以确保安全性或维持生存期。

乳腺癌联合治疗:卡培他滨与多西他赛联合用于治疗包括蒽环类抗生素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

乳腺癌单药治疗:卡培他滨亦可单独用于治疗对紫杉醇和一种包括蒽环类抗生素化疗方案均耐药或对紫杉醇耐药同时不能再使用蒽环类抗生素治疗(例如已经接受了累积剂量400mg/m2阿霉素或阿霉素同类物)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耐药定义为治疗期间疾病继续进展,完成含有蒽环类抗生素的辅助治疗方案后有或无初始缓解,或6个月内复发。

【规格】(1)0.15g;(2)0.5g【用法用量】卡培他滨的建议剂量是口服1250mg/m2一天2次(早晚各1次;等于每日总剂量2500mg/m2)治疗2周后停药1周,3周为一个疗程。

卡培他滨片剂应在餐后30分钟内用水吞服。

表1列出了按体表面积计算的每日总剂量和每个剂量需要服用的药片数量。

表1.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的卡培他滨剂量1250mg/m2一天2次的剂量水平每个剂量需要服用的药片数量(早晨和晚上)体表面积(m2)每日总剂量*(mg)150mg500mg≤1.253000031.26-1.373300131.38-1.513600231.52-1.654000041.66-1.774300141.78-1.914600241.92-2.055000052.06-2.17530015≥2.18560025*每日总剂量分为2次以平衡早晨和晚上的剂量剂量调整指南: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毒性反应。

晚期乳腺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致重度手足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晚期乳腺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致重度手足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短篇及个案报告·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癌症发病率中的第1位,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远处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约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20%[1]。

晚期乳腺癌目前虽难以治愈,但可以通过优化治疗模式、研发新药的使用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卡培他滨为氟尿嘧啶类似物,通过在体内代谢为5-氟尿嘧啶(5-FU)发挥抗肿瘤作用,具有口服给药的优势,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2]。

卡培他滨临床应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发生手足综合征后会导致药物减量甚至停药,严重影响疗效并降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会造成病情的迅速进展。

通过调整卡培他滨的给药方式为节拍化疗,可进一步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节拍化疗是采用化疗药物的最小剂量持续高频的给药方式,无停药间歇期,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具有毒副反应小,患者易耐受的优点,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无法耐受的情况下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及选择。

本文通过对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滨出现重度手足综合征后调整治疗方案为节拍化疗进行分析总结,并回顾相关文献及研究,探讨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节拍化疗的作用机制以及是否能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1病例资料4例患者均为晚期乳腺癌患者,联合给药治疗方案,1例多西他赛+卡培他滨,2例多西他赛+卡培他滨+曲妥珠单抗,1例长春瑞滨+卡培他滨+曲妥珠单抗。

4例患者手足末端甲沟炎症状均好转。

见表1。

2讨论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后,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复发转移。

面对这一类患者,在治疗初期基本使用蒽环类序贯或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病情进展后根据患者前期用药情况及前期治疗后患者病情缓解时间,仍会首选紫杉类药物联合卡培他滨作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摘要】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是一种常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副作用,护理上可以采取控制摄入量和频率、适当进食等措施。

腹泻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护理上要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腹泻加重。

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副作用,护理上要及时进行皮肤护理和核对血常规等。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治疗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直肠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护理、患者。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需要接受化疗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或提高生活质量。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

化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常常让患者感到不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合理的护理和支持对于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至关重要。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而言,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反应以及骨髓抑制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不良反应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等。

首先是神经系统毒性,奥沙利铂常导致末梢神经病变和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脚麻木、冰冷感或者刺痛等症状。

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

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

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卡培他滨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作为一种单药化疗方案,卡培他滨在临床上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癌症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首先,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适用于哪些患者呢?一般来说,对于一些晚期癌症患者或者对其他化疗药物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此外,对于一些需要减轻化疗副作用的患者,卡培他滨也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来决定是否采用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

其次,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的疗效如何呢?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在一些癌症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胃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此外,卡培他滨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再者,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如何呢?虽然卡培他滨在临床上显示出了较好的耐受性,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皮肤黏膜损伤等。

因此,在使用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方案作为一种常见的抗癌治疗方案,在临床上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癌症患者。

在使用该方案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癌症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共同应对癌症这一严峻的挑战。

卡培他滨不良反应和耐药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卡培他滨不良反应和耐药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卡培他滨不良反应和耐药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1998年后,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2014年其发病率排所有癌症发病率的第四位。

由于早期筛查普及的不足,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结直肠癌,因而手术加放化疗的治疗手段在中国结直肠癌人群中应用广泛。

卡培他滨(Cap)是结直肠癌化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它的出现显著的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了总体的不良反应,但手足皮肤(发生率31.7%)、消化道(发生率>50%)和心脏(发生率33.8%)的不良反应仍严重地阻碍了其临床应用,临床对症治疗常在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之后,而预防性给药则多缺乏针对性。

Cap体内代谢过程复杂,代谢产物体内暴露个体间差异大,而基于代谢酶多态性分析Cap生物标志物的干扰较大,尚未有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发现。

药物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一个分支,其通过定量分析给药前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代谢状态,将其同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及外部干扰因素相关联,分析机体在给药后的影响及结果。

因此,通过药物代谢组学的方法,可能发现Cap 不良反应生物标志物,预测对Cap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并针对性给予预防措施,最终极大的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经济及身体负担。

肿瘤基质细胞介导的耐药是肿瘤耐药的重要机理之一,肿瘤细胞同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研究发现,激活后的基质细胞可转变为肿瘤相关基质细胞,引发基因表达改变等一系列的变化,并通过过度表达或降低表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蛋白,重构肿瘤细胞胞外基质,进而为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耐药、免疫逃逸等过程提供有利条件。

现已有研究阐明了基质细胞在肿瘤耐药过程中的部分作用,但基质细胞数量是否会影响肿瘤耐药尚未可知,肿瘤激活基质细胞后双方基因表达的改变的过程尚不明确,基质细胞同肿瘤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进而影响肿瘤的耐药也需进一步探索。

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首先建立了Cap及其五种代谢产物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测定方法,该方法仅需100μL血浆样本,采用一步液液萃取的方法提取化合物,本方法的选择性良好,Cap及其五种代谢产物质谱响应高,分析时间为5 min,定量下限约为20 ng/mL,线性范围约为20-5000 ng/mL,范围内Cap及其五种代谢物线性良好,优于已报道的大部分方法,本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稳定性、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残留效应、稀释效应等所有项目均符合药典的要求,方法的实用性也在临床样本上得到验证。

卡培他滨治疗45例肿瘤的不良反应分析

卡培他滨治疗45例肿瘤的不良反应分析

卡培他滨治疗45例肿瘤的不良反应分析目的:探究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肿瘤患者85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则采用培美曲塞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其累及的系统器官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腹泻以及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的比例较对照组有所减少;观察组产生不良反应所累及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卡培他滨可以减少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系统器官累及相对较轻;在临床上应对抗肿瘤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定期检测报告,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标签:抗肿瘤药物;卡培他滨;不良反应Analysis of antineoplastic drug adverse reaction reportsLIANG YanrongPAN RixingLI JinsongPANG HongxiaMaoming Petrochemical Industry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Maoming 525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anti tumor drugs,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use of the drug. Methods Select 85 cases of cancer patients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In 45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capecitabine treatment,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metrexed,observe organ systems and statistical of 2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nd involving the situation.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hrombocytopenia,diarrhea,dizziness and headache proportion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has an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digestive system,blood system,nervous system and other organs was less than in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proportion of group involvement,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apecitabin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umor patients,the system organ involvement in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small;be against adverse responses induced tumor drug attention in clinical,regular inspection report,to provide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avoid adverse reactions occur.Keywords:Antitumor drugs;Capecitabine;Adverse reaction大多数的抗肿瘤药物都会在杀伤或者抑制肿瘤细胞时,对正常的组织及器官产生不可避免的损害及毒性作用,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甚至死亡[1-2]。

大肠癌术后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体会

大肠癌术后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体会

大肠癌术后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32例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相应护理。

结果:32例患者共完成192周期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多数为Ⅰ度或Ⅱ度,经对症处理及护理后缓解,顺利度过化疗期,生活自理。

结论: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化疗顺利进行。

标签: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化疗;不良反应;护理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奥沙利铂属于新的铂类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为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产生抗肿瘤活性及细胞毒作用[1-2]。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应用,不良反应轻,抗肿瘤作用较强。

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科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32例结大肠癌术后患者,现将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2.5岁;直肠癌根术14例,结肠癌根治术18例;术后2~3周均开始化疗。

化疗前常规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1.2化疗方法化疗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2+5%葡萄糖溶液500ml 静脉滴注3h。

卡培他滨1250mg/m2,2次/d,分别在早餐、晚餐后30min 口服。

连服14d,停药7d,21d为一疗程,每3周化疗1次,共6个疗程。

1.3不良反应评判标准按照WHO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度标准,观察评价毒副反应。

2护理2.1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化疗前按医嘱准时足量给予止吐药,减轻胃肠道反应。

化疗中及化疗后嘱患者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饮食,少食多餐。

温水漱口,更换污染被服,安慰患者,减少不良刺激。

对于腹泻患者尤其注意补充电解质,保持肛周清洁。

本组有2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症状均得到缓解。

1例卡培他滨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

1例卡培他滨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

1例卡培他滨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李然;焦园园;刘颖;马旭;张艳华【摘要】We reported a case of severe adverse effect after capecitabine administration. This patient experienced severe mucous toxicity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 In order to ifgure out the causes of this severe toxicity,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analysis of serum 5-FU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capecitabine exposure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The serum 5-FU level was 181 ng·mL-1 3 weeks after capecitabine discontinuation, which implied the existence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 of capecitabine in this case. Thus, clinical pharmacists suggested using of hemoifltration for eliminating the excess of 5-FU. The toxic symptoms gradually improved after hemoifltration. In this case, clinical pharmacists provided pharmaceutical care on TDM analysis, critical information in determining the causation between drug exposure and toxicity as well as specific treatment regimen. After the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with the improved condition.%1例患者在应用卡培他滨化疗后出现了严重黏膜毒性,诱发多器官功能损伤的严重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培他滨的不良反应
本品的副反应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
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副反应为可逆性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口炎等。

严重的3-4级副反应相对少见。

皮肤:在几乎一半使用本品的病人中发生手足综合征:表现为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麻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水泡或严重的疼痛。

皮炎和脱发较常见,但严重者很少见。

全身不良反应:常有疲乏但严重者极少见。

其他常见的副反应为粘膜炎、发热、虚弱、嗜睡等,但均不严重。

神经系统:头痛、感觉异常、味觉障碍、眩晕、失眠等较常见,但严重者少见。

心血管系统:下肢水肿较轻且不常见。

尚未见其他心血管系统副作用。

血液系统:少见中性粒细胞减少,极少见贫血,但都不严重。

其他:常见厌食及脱水,但重者极少见。

卡培他滨的禁忌症
曾经出现本品严重副反应或对氟嘧啶卡培他滨的代谢产物有过敏史者禁用。

卡培他滨的注意事项
需限制剂量的毒性包括
:腹泻、腹痛、恶心、胃炎及手足综合征。

近半数接受本品治疗者会诱发腹泻,对发生脱水的严重腹泻者应严密监测并给予补液治疗。

每日腹泻4-6次或有夜间腹泻者为2级腹泻,每日腹泻7-9次或大便失禁和吸收障碍者为3级腹泻,每日腹泻10次以上或者有肉眼血便和需静脉补液者为4级腹泻。

如发生2、3或4级腹泻,则应停用本品,直到腹泻停止或腹泻次数减少到1级时再恢复使用。

3级或4级腹泻后再使用本品时应减少用量。

几乎近一半使用本品的病人发生手足综合征,但多为1-2级,3级综合征者不多见。

多数副反应可以消失,但需要暂时停止用药或减少用量,无须长期停止治疗。

卡培他滨的药物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本品与大量药物,如抗组胺药、非甾体抗炎药、吗啡、扑热息痛、阿斯匹林、止吐药、H2受体拮抗剂等合用,未见具有临床意义的副作用。

卡培他滨的药代动力学
通过以502-3514 mg/m2/天的剂量范围对卡培他滨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用药
第1天和第14天时,卡培他滨,5’-脱氧-5-氟胞苷和5‘-脱氧-5-氟尿苷的药代动力学
参数相同。

第14天时,5-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比第一天高30%,但在第22天时其浓度无
继续增加。

使用治疗剂量时,除5-氟尿嘧啶外,卡培他滨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剂量比例相称。

吸收:口服后卡培他滨以完整的分子穿过肠粘膜而完全迅速的被人体吸收,进而完
全转化为5‘ -脱氧-5-氟胞苷及5’ -脱氧-5-氟尿苷。

饭中服用卡培他滨会影响其吸收率,但对5’ -脱氧-5-氟尿苷及其次级代谢产物5-氟尿嘧啶的曲线下面积的影响甚小。

分布:对人类血清的体外研究表明,卡培他滨,5‘-脱氧-5-氟胞苷,5’-脱氧-5氟
尿苷与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比率分别为54%、10%和62%。

代谢:卡培他滨主要在肝脏和肿瘤组织内首先通过羧酸脂酶转化为5‘ -脱氧-5-氟
胞苷然后再通过胞苷脱氨酶转化为5’ -脱氧-5-氟尿苷,在肿瘤细胞内的肿瘤相关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5-氟尿嘧啶,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5-氟尿嘧啶对正
常组织的损害。

使用所推荐的剂量时,卡培他滨,5’ -脱氧-5-氟胞苷,5‘
-脱氧-5-氟尿苷和5-氟尿嘧啶的平均血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40 mg·hr/mL、
5.21 mg·hr/mL、21.7 mg·hr/mL和1.63 mg·hr/mL。

5-氟尿嘧啶的血清曲线下面积大
约比静脉注射剂量为600 mg/m2后低10倍。

尚未发现有别于5-氟尿嘧啶的其他细胞毒性,用药2小时后,卡培他滨,5‘ -脱氧-5-氟胞苷,5’
-脱氧-5-氟尿苷的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然后以半衰期为0.7-1.14小时的指数逐渐
降低。

用药3小时后,5-氟尿嘧啶的分解产物α-氟-β-丙氨酸达到峰值,其半衰期为3-
4小时。

清除:卡培他滨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除,71%在尿中恢复原形,α-氟-β-丙氨
酸为其主要代谢产物52%。

蛋白结合:卡培他滨与血清蛋白结合率较低64%,通过置换能与蛋白紧密结合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尚无法预测。

与细胞色素P450酶间的相互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未发现卡培他滨对人类肝微粒体
P450酶产生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