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新型唑类抗真菌药物

合集下载

抗真菌药治疗真菌感染的西药及用法指导

抗真菌药治疗真菌感染的西药及用法指导

抗真菌药治疗真菌感染的西药及用法指导真菌感染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部位,如皮肤、指甲、呼吸道等。

真菌感染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以及其用法指导。

一、氟康唑(Fluconazole)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和皮肤真菌感染等。

用法指导如下:1. 口腔念珠菌病:成人一般建议起始剂量为200-400毫克,每日一次,用时1-2周。

儿童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2. 阴道念珠菌病:单剂量150毫克口服,一般一次性使用。

3. 皮肤真菌感染:一般每日50-200毫克,用时2-4周。

使用氟康唑时需注意的事项:- 服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处方指导,按时按量服用。

- 药物可随餐或空腹服用,但应与抗酸药物分开服用。

- 部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头痛、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如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反应,应立即咨询医生。

二、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伊曲康唑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皮肤和黏膜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等。

用法指导如下:1. 皮肤和黏膜念珠菌病:一般建议成人每日200-400毫克,用时1-2周。

儿童剂量需根据体重和年龄确定。

2. 阴道念珠菌病:一般建议成人每日200毫克,用时3天。

使用伊曲康唑时需注意的事项:- 忌酒,避免与酒精同时使用。

- 在服药期间应避免暴露于强阳光下,以免引起光敏感。

- 伊曲康唑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请遵循医生的嘱托。

三、酮康唑(Ketoconazole)酮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多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和头部皮肤念珠菌感染。

用法指导如下:1. 皮肤真菌感染:一般建议每日200-400毫克,根据病情需持续用药2-4周。

2. 头部皮肤念珠菌感染(例如头癣):一般建议每日200毫克,用时至症状完全缓解,通常需要数周。

使用酮康唑时需注意的事项:- 药物应与餐同时服用,以提高吸收率。

唑类抗真菌药-特康唑

唑类抗真菌药-特康唑

唑类抗真菌药-特康唑
药名
特康唑 Terconazole
药理作用
本品属三唑类抗真菌药,作用机制同酮康唑,本品体外对念珠菌、许
多表皮癣菌和其他真菌有抗菌作用。

对某些细菌也有抗菌作用。

但对
阴道微生物如乳酸杆菌等无活性。

药代动力
阴道内给药,约有5%~16%的本品被吸收,被吸收的药物经肝脏代谢,由粪便、尿排出体外。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阴道念珠菌病。

用法用量
含本品80mg的阴道栓剂,睡前应用,连续3d,或0.4%的阴道霜剂5g,
睡前应用,连续7d。

不良反应
阴道给药局部有灼烧感和痒感,阴道栓剂量大于80mg后,某些病人可
出现Flu综合征,阴道栓剂中的基质可以与避孕隔膜等其中的胶乳物质
发生反应,故可采用栓剂与霜剂交替使用。

注意事项
禁用于对特康唑、十六烷醇、丙二醇或2(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
过敏者。

规格
阴道栓剂:每粒含本品40mg或80mg。

阴道霜剂:40mg/5g。

4、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抗真菌药物对比

4、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艾沙康唑抗真菌药物对比

艾沙康唑是新型唑类抗真菌药,临床使用的 是硫酸艾沙康唑。 艾沙康唑通过变为前药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 溶解度,避免使用环糊精,无需考虑该赋形 剂在肾损患者中蓄积而导致的肾毒性,同时 也带来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02
药动学特征
02 药动学特征
氟康唑 伊曲康唑
吸收
Oral Bioavailability: >90% IV与po剂量相同; 吸收不受食物影响
《2016 IDSA临床实践指南:曲霉病的诊 断和管理》中指出推荐使用伏立康唑作为 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疗法,替代疗法包括 脂质体两性霉素B、艾沙康唑,或其他脂 质制剂的 AmB
3.3 指南推荐-泊沙康唑
欧洲毛霉病指南(2019)
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明确指出,急性白血病 (包括 MDS)初次 诱导或挽救化疗患者、预期粒细胞缺乏持续>10d、伴有严重 粒细胞缺乏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预防治疗,药物首选泊 沙康唑,其次为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等。 allo-HSCT 及 伴 GVHD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预防治疗,且 药物首选泊沙康唑,其次为米卡芬净、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在毛霉病的初始治疗和挽救治疗中,建议泊沙康唑作为两性 霉素B类抗真菌药物的备选药物。
++
++
++
++
克柔念珠菌
-
+
++
++
葡萄牙念珠菌
++
++
++
++
烟曲霉菌
-
+
++
++
新型隐球菌

抗真菌药物种类太多,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怎么选?

抗真菌药物种类太多,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怎么选?

抗真菌药物种类太多,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怎么选?
市面上抗真菌药物种类很多,对于患者而言眼花缭乱,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抗真菌药物?今天我们针对常见的伏立康唑、氟康唑以及伊曲康唑做简单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福丽康欣)是临床上常用到的抗真菌感染药物,主要用于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以及放线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此外,也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中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真菌感染。

二、氟康唑
氟康唑(康锐)是属于咪唑类的抗真菌药一种,主要用于真菌感染所导致的相关疾病,比如呼吸道相关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以及外阴阴道炎等疾病。

氟康唑主要是可以高度选择性的干扰真菌细胞的P450酶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起到抗真菌的作用。

三、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美扶)也是比较常见的抗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用于皮肤出现真菌性感染、花斑癣、真菌性角膜炎、口腔念珠菌病、甲真菌病等。

伊曲康唑可结合真菌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抑制麦角甾醇合成。

虽说三“唑”都是抗真菌药物,而伏立康唑比伊曲康唑抗菌谱更广,不管患者选择哪个“唑”,都要针对自身情况而定,遵医嘱服用抗真菌药物,切勿盲目服用。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唑类抗真菌药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

广谱抗真菌药,对白色念珠菌属、着色真菌属、球孢子菌属、组织胞质菌属、孢子丝菌属和新型隐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曲霉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对毛霉菌无效。

咪唑类有克霉唑、咪康唑和酮康唑等,主要为局部用药;三唑类有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广谱、高效、低毒。

其中氟康唑用作治疗深部真菌药。

咪康唑又称双氯苯咪唑、达克宁。

为广谱抗真菌药。

静脉给药治疗多种深部真菌病。

可作为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无效或不能耐受时的替代药,而且必须住院治疗。

局部用药治疗皮肤粘膜真菌感染,疗效优于制霉菌素。

本药毒性较大,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紊乱、恶心、呕吐,并已有因肝毒性而致死的报道,也可见血液及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毒性。

注射过程可发生寒战、高热、过敏反应、心律不齐。

静脉给药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酮康唑酮康唑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

对各种浅部和深部真菌均有抗菌活性。

对白色念珠菌和表浅癣菌作用较强。

用于治疗多种浅部真菌感染,疗效比灰黄霉素和两性霉素B稍强或相似。

但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不如两性霉素B。

氟康唑氟康唑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体内抗菌活性比酮康唑强10-20倍,但体外抗菌作用不如酮康唑。

本药既可口服,也可静脉给药。

口服易吸收,体内分布广,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及脑实质,脑脊液中浓度为血浓度的60%。

主要从肾排泄,t1/2约达25-30h。

本药对皮肤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均有效,主要用于各种念珠菌、隐球菌及各种真菌引起的脑膜炎,艾滋病患者口腔、消化道念珠菌病等。

不良反应少,有轻度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头痛、头晕、失眠等,可出现一过性血尿素氮、肌酐及转氨酶升高。

本药可使苯妥英钠、环孢素、齐多夫定、华法林和磺酰脲类的血药浓度增加。

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属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对浅部、深部真菌感染均有抗菌作用,抗真菌作用比酮康唑强。

并且抗菌谱较酮康唑更广。

可用于许多浅部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阴道炎,口腔、皮肤真菌感染,如体癣、股癣、花斑癣等,尤其适合治疗甲真菌病,治愈率高而复发率低。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摘要】近年来由于真菌感染机率增加,感染程度加深,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发展迫在眉睫,唑类抗真菌药物作为临床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的研究开发并加以利用。

本文综述了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发展历程、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以及新型唑类cyp5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便对唑类抗真菌药物有更为直观系统的了解。

1 前言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过度使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化疗,器官移植手术,近几年aids的发病率增高,使得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

这些原因都使得真菌感染在临床治疗中引起广泛重视。

抗真菌药物作为治疗真菌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5]2 唑类药物的研究进展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物是唑类药物,约占临床抗真菌药物治疗的70%。

麦角甾醇作为构成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以及立体结构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唑类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是在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抑制14α-去甲基化酶的活性,阻断2,4-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的脱甲基化反应,使得羊毛甾醇聚集,细胞中毒死亡而达到杀菌作用[9]。

该类药物起初以咪唑为主,如:酮康唑、咪康唑等,但因其对哺乳动物的p450酶系统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产生较大的肝肾毒性和抗男性生育等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不被广泛使用。

而三唑类药物则因哺乳动物p450酶系统中的其他敏感异构酶对其更敏感,从而对cyt-p450具有保护作用,降低其毒副作用,成为唑类治疗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等。

[6,7]第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和伊曲康唑1990年氟康唑的问世,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氟康唑是治疗新隐球菌、全身性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口服治疗粗球孢子菌引起的脑膜炎及艾滋病患者口腔、消化道念珠菌病等[8]。

具有口服易吸收、分布广、体内代谢少、生物利用度低,不良反应低等优点,但是近年来,临床出现的耐氟康唑的念珠菌株逐渐增多,耐氟康唑的隐球菌和曲霉菌也相继出现。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

克霉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此药口服吸收良好,对皮肤癣菌有较好疗效,主要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制剂有口服和外用两种,适用于各种脚气。

有肝病、白细胞降低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慎用。

2咪康唑广谱高效抗真菌药物,对大多数致病真菌、腐生性真菌及革兰氏阳性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对皮肤癣菌和皮肤念珠菌所致的各种类型足癣及足真菌病均有良好疗效。

本药口服难以吸收,静脉注射及外用治疗疗效较好。

它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合成而使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细胞内容物的渗漏,最后使细胞死亡。

3益康唑广谱抗真菌药物,对表皮癣菌、酵母菌、酵母样菌及一些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

外用于正常皮肤后,甚少全身吸收,大部分外用药物保留在皮肤表面,主要在角质层,其中浓度可超过对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在整个表皮层及真皮中部均可测到抑菌浓度的药物。

本药也可口服,它可以干扰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及破坏真菌的细胞膜系统,使其通透性增加,最后整个细胞溶解。

适于皮肤癣菌引起的各种癣病和念珠菌引起的皮肤念珠菌病。

4酮康唑商品名里素劳,广谱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主要靠抑制真菌的麦角固醇合成,从而使得真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大增,内容物溢出,最后真菌细胞变性死亡。

酮康唑吸收依赖足够的胃液,应该在饭后立即服用,注意不要与抑制胃酸分泌和降低胃酸浓度的药同时服用,一般应该间隔两个小时以上,不要与利福平同服。

内服酮康唑治疗脚气每日一次性服用200毫克,连服用4~8周。

5伊曲康唑又称斯皮仁诺,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为达效果,应该在饭后立即服用。

此药有高度嗜脂性及嗜角质的特性,在皮肤内的浓度甚高。

该药物可经皮脂腺排出,再经汗腺渗入角质层。

停止服药后,皮肤内的伊曲康唑浓度仍能够维持几周。

伊曲康唑可在皮肤角质层及黏膜内长期滞留并保持较高浓度。

伊曲康唑通过响真菌细胞膜的功能,使其通透性增高,从而最终导致真菌死亡。

6氟康唑商品名大扶康,为新型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可口服亦可静滴。

抗真菌类药物tdm及临床应用

抗真菌类药物tdm及临床应用

03
临床试验与疗效评 估
新型抗真菌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 示出较好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 评估。
未来抗真菌药物的发展趋势
联合治疗
未来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可 能会采用联合治疗策略, 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耐 药性的产生。
靶向治疗
针对真菌特定的生物学特 性或致病机制,开发靶向 药物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 向。
免疫治疗
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主要通过抑制 真菌核酸合成,干扰真菌的繁殖和生 长。
干扰真菌细胞膜功能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细 胞膜的通透性,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导致真菌死亡。
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历程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的发现和应用,开启 了抗真菌药物研发的历程。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可以进一步评估抗真菌药物TDM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效益,为TDM的推 广应用提供更为充分的证据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1 2 3
深部真菌感染
对于一些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如败血症、脑膜 炎等,需要使用强效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缺陷患者的真菌感染
对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如艾滋病、器 官移植受者等,需要特别关注并采取积极的治疗 措施。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真菌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感染,需要 密切监测并及时治疗。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如氟康唑 、伊曲康唑等,为临床治疗深部和浅部真 菌感染提供了有效手段。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如特 比萘芬,为治疗皮肤癣菌等浅部真菌感染 提供了新的选择。
嘧啶类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如氟胞 嘧啶,进一步丰富了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手 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
been
the medieal market abroad and
shown notable e伍cacy w/th
obvious toea/sid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如ng鲥jnfeetion
are
including dermatophytosis.Two triazoles including pramiconazole and ravuconazole although they have pmved
和特比萘芬低,说明该药具有较强效的抗马拉色菌
作用。
Uchida等㈤给予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治疗后
多次行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而阴性对照组均为
拉诺康唑短期外用3 d治疗豚鼠足癣后发现, 1%拉诺康唑的疗效与1%特比萘芬相当(菌学清除
率均为20%),外用7天则可获得更高的真菌清除
阳性。提示卢立康唑外用治疗足癣具有明显的抗菌

al
novel histone milestone(H3-TlI).GelI Cycle。2008,7(11): Maciel R,da Costa RF,de Oliveira FM,et a1.Protein
sites
[9] Aide,on Gk Joenje H,Varon R.et a1.Seckel syndrome exhibits
(MIC≤0.031~0.13斗咖1),其抗菌能力高于特比
萘芬、利拉萘酯及联苯苄唑等药物。另外,该药对马拉 色菌也有较强作用,其MIC为0.004—0.16斗g,“, 不弱于酮康唑。Uchida等…也在体外药敏实验中发 现,卢立康唑抗马拉色菌的能力优于联苯苄唑和特 比萘芬。在须癣毛癣菌感染足部皮肤的豚鼠模型上,
leads
to
age.
stem
cell
1065.Cell Stem Cell,2007.1
claspin-dependent but ATR/ATM—and RBdl7.independent checkpoint response in HeLa cells.Cancer Res.
MH.Rosen JM.Chkl vemu¥Cde25:chking
170
国匠皮肤丝痘堂基盍垫!!生5旦筮31鲞筮3趣丛』堕墅g趔!塑£塑!,丛型垫!!:一!Q!:32:奠Q:3
visualized by glycerol spray/low voltage microscopy.J Biol Chera. 2002,277(18):15233.15236. B56delta phosphatase control
过度型足癣患者,结果显示,单用拉诺康唑的临床改
善率为70%,治疗后4周和12周的真菌清除率分 别为5%和70%。而合用10%尿素软膏患者的临床 改善率和12周时的真菌清除率均为95.7%,提示合
得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5%和91.7%,菌学 阴性率分别为76.1%和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眯唑类;三唑类;研究;治疗应用
nVe novel
azole柚鲕lllgaI agen缸WH/vc k,L彤Wei一如Institute
and Peking Union
of Dermatology,Chinese
Academy
of Med&d,Sciences
Medwd cD如伊,Nanjing 210042.China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莺大等项(2009zx09303—005) 作者单位: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 研究所 通信作者:刘维达,Email:liumyeo@hotmail.cos 本文主要缩写:M1C: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50%的抑菌浓
现,需要不断研制新型抗真菌药,其中唑类便是一大
man80ni
GCN5.
[10]
Yan S.MichacI WM.TopBPI and DNA polymerase-alpha direct. 1y recruit the 9.1.1 complex
to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8,370(1):53.56.
stalled DNA replication forks.J
uses
【Key words】Imidazoles;Triazoles;Research;Therapeutic
在抗真菌药物中,唑类药物是一个大家族。自
DOI:10.3760/cma.j.issn.1673_4173.201 I.03.016
从20世纪60年代末咪康唑问世以来,唑类药物便 成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随着耐药的出
[7] Pa而lla—Castellar ER.Arlander SL
L嘶a/9-I.t for
DNA
[15]
TaLI【ai
damage"the Rad9.Husl.Radl(9-1-1)clamp complex.DNA Re- pair(Amst),2004,3(8.9):1009.1014.
checkpoint
而发挥抗菌作用。 将14C标记的拉诺康唑乳膏外用大鼠后背光滑 皮肤,24 h后仍可以在角质层中测得83%总放射 量,甚至在96 h后仍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另外在24 或48 h后还测得提取的放射性物质中有超过94% 是以原形成分存在,而不是代谢物。说明该药具有较 好的渗透及滞留作用【6】。 Ghannoum等[7]选取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 絮状表皮癣菌作为研究对象,测得拉诺康唑最低 50%的抑菌浓度(MIC50)值为0.002—0.004斗g/ml,最 低90%的抑菌浓度(MIC帅)值为(O.002—0.004斗加Ill, 均比特比萘芬低。Uchida等【2】发现拉诺康唑对糠秕 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MIC的 几何均值分别为1.3、0.1和0.9 mCL,比联苯苄唑
研究热点。
1卢立康唑(1uliconazole) 卢立康唑是日本Nihon Nohyaku公司于1995年
度。Mlcm:最低90%的抑菌浓度
万方数据
国医座瓞性痘堂盘盘放!!堡5月筮≥2鲞筮3期堕Lj旦£丝g趔!£鳇盟国,M塑垫!!:y丛:32:理Q:≥
171
研制的一种咪唑类抗真菌新药,2005年在日本上 市。卢立康唑通过抑制麦角固醇合成途径中14一甲
Shiotani B,Kobayeshi M。Watanabe M,et a1.Involvement of the
Genes
[19]
Dev,2008.22(3):297.302.
A。et
ATR—and ATM-dependent checkpoint responses in cell cycle at- rest evoked by pierisin—1.Mol Cancer Res,2006,4(2):125.133. [12] Bedrlguez—Bravo V,Guaita-Esteruelas S,norensa R.et a1.Chkl.
Karnitz
in
regulating 14-3—3 release from Cde25
to
mitosis.Cell,2006,127(4):759.773.
H,Tominaga k Motoyama N.el a1.Aberrant eell cycle funetion and early embryonic death in CIlkl(4-)
deep
fun#infections.They
structure.Three
new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v.,e
imidazoles
ehemieal
imidazoles
including luliconazole.1anoconazole and flutrimazole have
[18]
Toledo LI,Murga M,Gufie口ez—Martinez P.et a1.ATR signaling
Cell Biol,2009.184(6):793.804.
can drive cells
into
senescence
in
the absence of DNA breaks.
[11]
cellular features demonstrating defects
in
1555.1559.
the ATR.signalling
[17】
de
Moraes
pathway.Ham MoI Genet。2004,13(24):3127—3318.
acetylation
mediated
by
Schistosoma
to
still in clinical trials. deep fungal
be
as
safe
new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and
infection,
and
have shown some potential
antffungal agents.
treatment choice for superficial and and triazoles,according
to
on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Wei-da,Email:liumyco@hotmail.com
【Abstract】Azoles
can
are

prima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