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税负是否严重

合集下载

平衡财政政策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

平衡财政政策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

平衡财政政策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引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平衡财政政策可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财政政策中最直接的工具之一。

因此,合理评估和调整宏观税负水平对于实现平衡财政政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

宏观税负水平的概念及重要性宏观税负水平是指税收在国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指标。

它代表了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控力度和分配机制,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评估对于实现平衡财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宏观税负水平过高,可能会抑制经济发展,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宏观税负水平过低可能导致财政收入不足,无法满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需求,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高。

根据最新的数据,2019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约为30%,比许多发达国家高出不少。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值税及其他间接税收的比重较高目前,我国的税收体系主要依靠增值税和其他间接税收。

这些税收方式对于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较大,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因此,间接税收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提高了宏观税负水平。

2.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相对较高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对较高,目前为25%。

高企业所得税税率可能会降低企业投资和创业的积极性,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不够深化个人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收方式,对于宏观税负水平的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改革,提高了个税起征点和调整了税率结构。

然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对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比例和减轻中产阶级负担的效果有限。

对策建议为了实现平衡的财政政策,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调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1. 优化税收结构加强直接税收的比重,减少间接税收的比重。

平衡财政政策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

平衡财政政策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

平衡财政政策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摘要】本文从平衡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税收结构不合理、税负过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改善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对策,包括优化税收政策、完善税收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文章总结指出,平衡财政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应加强税收体制改革,提高税收公平性和透明度。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提高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平衡财政政策、宏观税负水平、对策、影响因素、问题、改善、结论、研究建议、未来展望、研究意义、背景介绍、研究目的。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而税收收入也随之增长。

作为平衡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税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是评价国家财政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税收制度不断完善,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税制逐渐趋向成熟。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税收政策的不断变化,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也在发生变化。

为了保持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稳定,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宏观税负水平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未来的财政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税负公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财政面临严峻挑战,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平衡财政政策中的宏观税负水平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过高的宏观税负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过低则会导致财政收入不足。

税负水平的不公平性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其对策,可以探讨如何提高税负的公平性,实现税收的合理分配。

中国的宏观税负到底重不重

中国的宏观税负到底重不重

中国的宏观税负到底重不重组员:011012102曹佳仁王颖徐美江晴雯鲍盼盼 011013121周晓曦一、问题提出:2015年财政部发布的年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同口径增长5.8%。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同口径增长13.17%。

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逾14万亿元。

而财政收入的相当大的比例来自于税收。

但国家税务总局认为我国宏观税负并不高, 他们认为, 尽管1994 年以后我国宏观税负持续提高, 但与经济总量相比, 我国的税负总水平与世界相关国家相比仍然偏轻。

我国宏观税负在2005年达到最高水平16.2%,该水平比2000年后工业化国家30%左右的平均税负水平低了14个百分点。

然而在《福布斯》推出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是159,位居全球第二,结论是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很高。

那么,中国的宏观税负究竟是高是低?经济持续增长条件下最优的税负水平应该是怎样的?二、宏观税负的测定宏观税负指一个国家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个国家一年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一般地,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有两种(1)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面为依据宏观税负的概念计算得到的2009-2015年的中国小口径宏观税计算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税负维持在18%左右,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但总体来看中国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是很高。

同样方法测定中国大口径宏观税负在33%-35%左右。

三、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我们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发达工业国家的宏观税负平均在30%-35%之间,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在16%-20%之间。

而我国2015年的小口径宏观税负为18.45%,相对偏低。

但是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能反映国民经济负担水平和企业负担程度。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引言宏观税负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可以用来衡量政府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我国宏观税负的水平,并与一些国际比较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我国税收体系的现状。

宏观税负的定义宏观税负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所产生的财政压力。

它通常用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衡量。

较高的宏观税负意味着政府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满足其支出需求,而较低的宏观税负则意味着政府更加依赖非税收入来源。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宏观税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截至最近可得的数据,2019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6.36%。

这意味着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36%。

相比之下,我国宏观税负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宏观税负逐渐增加。

国际比较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宏观税负的水平,我们可以将其与其他一些国家进行比较。

以下是一些国际比较数据(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美国:2019年宏观税负为24.3%。

•德国:2019年宏观税负为37.6%。

•日本:2019年宏观税负为30.1%。

•印度:2019年宏观税负为17.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低。

尽管宏观税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一些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宏观税负仍然较低。

宏观税负的影响宏观税负的高低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较高的宏观税负可能会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限制其消费和投资能力。

然而,适当的宏观税负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为政府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降低宏观税负的措施为了降低宏观税负,各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1.简化税收制度:简化税收制度可以减少企业和个人纳税的复杂性,降低税收成本。

2.减税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政策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激发经济活力,促进就业和投资增长。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及对策研究1. 概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税收体系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发展和分配财富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税收体系及税种我国税收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

这些税种在宏观税负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增值税是最主要的税种之一。

根据统计,增值税占据我国税收总收入的较大比例。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也是重要的税种,对于调节收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消费税主要针对特定消费品征收,关税则是我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种。

3. 宏观税负水平分析宏观税负水平是指税收对经济总体的负担程度,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有着直接影响。

在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高企业税负我国企业税负较高,主要是由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较重。

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利润的征收比例较高,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另外,增值税作为流转税,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环节都有所负担。

3.2 相对低税负分配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于高收入人群的征收较重,但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征税程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由中低收入人群承担,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3.3 不合理的消费税征收我国消费税主要针对特定消费品,但在征收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些消费品的税负较高,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消费税征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了税收收入的损失。

4. 对策研究针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来进行改善:4.1 减少企业税负可以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税率来减轻企业税负。

降低企业税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4.2 平衡个人所得税负应当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合理的调整,对高收入人群加大征税力度,同时适当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

浅议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的比较

浅议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的比较

浅议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的比较1. 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国范围内税收对国民经济增加值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并与国际进行比较。

2.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 税收收入占比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在过去几年逐渐上升。

例如,2019年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约34%。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高。

2.2 主要税种对比我国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在这些主要税种中,增值税占比最高。

增值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增值部分征收的一种税种,其高额的征收比例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和利润。

因此,增值税对企业的宏观税负有重要影响。

2.3 区域税负差异虽然我国税收收入占比较高,但是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税负差异。

一方面,发达地区的税负相对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税负则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2.4 家庭税负宏观税负水平除了考虑企业的税负外,还需要考虑家庭的税负问题。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是家庭税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设置和适用税率的差异,导致不同层次的家庭在税负上存在差异。

3. 国际税负比较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低。

例如,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普遍在40%以上。

此外,在这些国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也相对较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高的财政支持。

然而,要注意的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相对较高。

加拿大、巴西等国家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通常在30%左右。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国家的税务制度、经济结构和财政需求的不同。

4. 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宏观税负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4.1 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税收收入的规模和构成。

我国的宏观税负到底是高还是低

我国的宏观税负到底是高还是低

我国的宏观税负到底是高还是低1.宏观税负宏观税负的概念: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NI)的比例来表示。

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职能的范围和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等是决定宏观税负水平高低的的主要因素。

宏观税负问题始终是政府税收政策的核心,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要的财力,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6个因素):决定中国宏观税负形成的因素既有各国宏观税负形成的一般因素,也有现阶段中国的特殊因素。

抽象出这些基本因素,了解中国宏观税负的形成机理,对于宏观税负状况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

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量是以财政支出因素为基本前提的。

1.一定时期内政府的职责。

政府的职责是决定政府支出总规模的基础,因而也是研究宏观税负的逻辑起点。

2.公共商品的提供。

一是公共商品供给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一定时期的宏观税负水平。

二是公共商品的提供方式,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税负的高低。

即提供方式不同,提供成本不同,则所费价格不同。

三是公共商品的提供效率。

公共商品的供应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为提供公共商品,政府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并配置足以使机构和人员运转的资源。

3.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的发展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公共需求的增长、税收收入的增加都与一定时期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4.非标准化税制实施的范围。

是指各种税收的优惠政策,其目的是放弃一部分收入,以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5. 政府收入结构。

政府收入=财政收入(税收)+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

其中只有财政收入属于预算内收入,其余的三项都是预算外的收费。

6.税务管理能力。

税务管理的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着税收制度所能形成的实际税收负担及其效应,而且将直接影响一定时期税收收入的多少,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税负的高低。

宏观税负到底是高还是低

宏观税负到底是高还是低

我国地宏观税负到底是高还是低1.宏观税负宏观税负地概念: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地税负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地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NI)地比例来表示.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职能地范围和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等是决定宏观税负水平高低地地主要因素.宏观税负问题始终是政府税收政策地核心,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要地财力,发挥税收地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地作用.宏观税负地影响因素<6个因素):决定中国宏观税负形成地因素既有各国宏观税负形成地一般因素,也有现阶段中国地特殊因素.抽象出这些基本因素,了解中国宏观税负地形成机理,对于宏观税负状况地判断是至关重要地.从最基本地意义上讲,一定时期地税收收入量是以财政支出因素为基本前提地.1.一定时期内政府地职责.政府地职责是决定政府支出总规模地基础,因而也是研究宏观税负地逻辑起点.2.公共商品地提供.一是公共商品供给范围地大小直接决定一定时期地宏观税负水平.二是公共商品地提供方式,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税负地高低.即提供方式不同,提供成本不同,则所费价格不同.三是公共商品地提供效率.公共商品地供应需要付出相应地成本.为提供公共商品,政府需要配备相应地机构和人员,并配置足以使机构和人员运转地资源.3.一定时期地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地发展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公共需求地增长、税收收入地增加都与一定时期一国地国民收入水平有着很强地相关性.4.非标准化税制实施地范围.是指各种税收地优惠政策,其目地是放弃一部分收入,以发挥税收地调节作用.5. 政府收入结构.政府收入=财政收入<税收)+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其中只有财政收入属于预算内收入,其余地三项都是预算外地收费.6.税务管理能力.税务管理地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着税收制度所能形成地实际税收负担及其效应,而且将直接影响一定时期税收收入地多少,从而在较大地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税负地高低.宏观税负测算地主要方法<3种方法):1.小口径宏观税负.等于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地比重.2.中口径地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GDP地比重.这里地“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地其他收入<如国有企业收入、变卖公产收入以及规费收入等);3.大口径地宏观税负.是政府收入占GDP地比重.这里地“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地大量地不纳入财政预算地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费<基金)收入,以及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地制度外收入等.<这里有着费负属不属于税负地争论)2.争论起因在2005年7月,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发表了“2005税负痛苦指数调查报告”,在全球52各国家及地区中,中国内地地“税负指数”位居第二;2007年地结果显示,中国仅次于法国与比利时,位居世界第三;2009年,《福布斯》调查显示中国税负世界第二,仅次于法国.但国家税务总局称:中国宏观税负目前仍处世界较低水平, 所谓中国税负水平位居全球第二或第三位地结论,是没有科学依据地,也是违背事实地.而且目前我国地财政部专家声称:我国地宏观税负实际偏低.IMF出版地《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8)对2007年全部有数据地53个国家地宏观税负做了计算.这53个国家地宏观税负平均为39.9%,其中24个工业化国家地平均水平为45.3%,29个发展中国家地平均水平为35.5%,按相同地口径计算,2007年到2009年,我国地宏观税负分别为24%,24.7%,25.4%,不仅远低于工业化国家地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地平均水平.财政部最近公布地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全国地财政收入为43349.79亿元,同比增长27.6%,远远高于同期地GDP地增长,而税收占了快财政收入地90%,财政地增长无疑是税收在其中做了巨大地贡献.财政收入超过GDP地增长是不是因为税收地大幅增长?我国地宏观税负水平到底是低还是高?针对目前大家普遍关注地这个问题,我搜集了一些资料,来谈谈我自己理解.3.我地观点:我国地宏观税负是偏高地别让简单地数据对比遮蔽了税负之争上述地情况到底哪个比较有理呢,中国地宏观税负到底是高还是低呢?其实他们地立场都很鲜明,所以站在我们普通地纳税人地角度来看,这两者都是失之偏颇地.首先,那些西方媒体说了肯定不对,他们一向只会戴着有色眼镜对中国横挑鼻子竖挑眼,其关心地也只是在华投资地外企能否在税收方面享受超国民待遇.其次,国家税务总局说了也不能完全接受.其作为征税机关,关注地往往是能否按每年地财政预算完成既定地税收任务.例如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地《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8》给出地答案却与财政部官员地说法大相径庭.报告显示,按全口径计算地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地比重,2007年至2009年分别达到了31.5%、30.9%和32.2%.其中,2009年虽然税收收入只有6.3万亿元,但政府收入已超过了10万亿元.究其原因,归结于统计口径不一致.财政部宣称税负低地统计口径其实是狭义地统计口径,因为IMF地统计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而言,税收收入占到了西方国家财政收入地绝大部分,而中国地情况就复杂得多.2009年政府收入超过10万亿,但是纯税收收入只占到6成左右,还有相当部分地非税收入,比如种种预算外地收费、土地出让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等等,均数额不菲,而它们都没有被财政部纳入计算地标准之内,所以造成了这两种统计数据地“打架场面”.统计我国地宏观税负应该用大口径地方法国际上通常使用税收收入占GDP地比重来衡量税负水平,这是因为国外大多数国家地政府收入基本上只有税收这一块,而我国有税收占比、财政收入占比以及政府收入占比这三个依次递增地统计口径.从科学性和真实性而言,既然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地收入都属于政府地实际收入,那么用大口径计算宏观税负才能真正反应政府对财富地占有水平.并且作为纳税义务人除了要定期定量地缴纳国家规定地税收外,也是政府收入中其余地收入地承担者,用大口径地方法更能体现我国人民地税负负担.<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或者负税人,因国家征税而承受地福利损失或经济利益地牺牲.定义是税收价值对某一经济总量价值地相对比例)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1994年以来我国不同口径地税负情况<亿元 %)年份税收收入财政收入政府收入GDP 小口径税负中口径税负大口径税负1994 5126.88 5218.10 7691.1 46759.4 10.96 11.16 16.451995 6038.04 6242.20 9666.2 58478.1 10.33 10.6716.531996 6909.82 7407.99 13128.0 67884.6 10.18 10.9119.341997 8225.04 8651.14 15645.1 74462.6 11.06 11.6221.0119989262.809875.95 17599.0 78345.2 11.82 12.6122.46199910682.58 11444.08 19784.982067.5 13.02 13.94 24.112000 12581.51 13395.23 22460.0 89468.1 14.07 14.98 25.112001 15301.43 16386.04 24686.1 97314.8 15.7217.08 25.73200217636.49 18903.64 27203.6 104790.0 16.81 18.46 26.572003 21164.00 21715.00 29991.0 117252.0 18.05 18.59 25.71小口径地税负就是一般意义上地宏观税负,目前是呈上升趋势,中口径地税负指标与小口径地指标相差不大,2003年接近19%,而大口径地税负指标为26%,则处于高位,并且也是呈现不断地上涨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大口径地税负与小口径地税负相差是十分巨大地,而在2003年就已经达到25.7%,那么现在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地《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8》中地数据32%也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地水平了,对于一个发展中地中国来说是偏高地.而且,用大口径地方法,不是更能体现我国地社会主义吗: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自然在这个方面就要从纳税人地角度来看待我国地宏观税负,从而才可以从中找到问题,为人民解决问题.若是站在财政部地角度来说,国家宏观税负偏低,还有待涨地趋势,不知道又有多少地人站出来维护自身权益了.人们会根据自身地税负压力来考虑宏观税负地高低,而不仅仅是接受统计出来地关于税负偏低地数据了.4.大小口径之间地差距-税收体制问题大小口径带来地宏观税负地统计之间地差异,它反映地是我国税收体制所存在地一些问题.之所以站在不同地利益角度来分析得到地是国税局地税偏低与纳税人地税偏高,其纠结地根本不应该是到底用哪种口径地问题,而是应该对此进行反思,找出差距地原因.1.我国税费总负担相当重国各级政府和部门地费占了政府收入地一部分,税收最后都能收归国库,而各种名目地收费或罚款往往形成了收费部门地部门利益或者地方政府地非税财政收入,成了老百姓地隐性税负.2.税收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地税收中以消费税等间接税为主,这些税收并不区别每个消费者地实际收入状况和负担能力,而这些税收大多来自中低收入者购买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时缴纳地税收.这样不但起不到税收本应有地劫富济贫作用,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进一步加重了中低收入阶层地实际税负.3.我国目前主要税种地税率偏高⑴ “生产型”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7%,如果换算成国外可比口径,即换算成“消费型”地增值税,则税率高达23%,这高于西方国家地水平<大多在20%以下);⑵我国企业所得税地法定税率为33%,而OECD30个国家地平均税率为31.4%,其中,德国为25%,澳大利亚为21%,英国、日本、印度为30%,美国实行15%、18%、25%、33%地四级超额累进税率,明显我国企业地税收负担重;⑶我国个人所得税地最高边际税率为45%,而发达国家地英国是40%,日本是37%,美国是35%,俄罗斯则实行13%地比例税率.而我国目前个人收入水平低、个人所得税地扣除项目也较少,所以说这一税率水平也明显偏高.4.经济增量中税收增量地比重<边际宏观税率)较高税收增量与经济增量<GDP增量)地比重,称为边际宏观税率.5.我国企业之间地税负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不同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导致了内资企业是税负水平明显高于外资企业.这也就是为什么财政部关于“宏观税负偏低”地言论出来以后,有一说:目前地税负体制将压垮中小民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宏观税负到底严重么
注资2班徐东32011090178
摘要:中国宏观税负的概念界定,以及对于中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及主要数据,并且与世界其他各个阶段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宏观税负总的来说算低的。

关键字:中国宏观税负税制改革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也渐渐富裕起来。

人民富裕起来之后,便开始琢磨到自己手中的钱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钱进了国家的口袋。

此时,国家的宏观税负的水平决定了到底有多少钱能够进到人民的口袋里面。

而我国的宏观税负是否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利改税。

从此,我们的宏观税负的水平,经历了一个先下降然后在上升的过程。

从最初(1985年)的22.6%降到了1995年的9.9%,然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到了2007年有上升至20.05%。

而1995年至2007年这十几年间,2001年后的几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上升的非常迅速,与之相对应的税收收入绝对额也迅猛增加。

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大幅度增加,当也关系到税基的大幅度增加。

自1992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面对这样一个前景,本文拟对我国的宏观税负是否严重进行讨论、分析。

(二):概念的界定
宏观税负的定义分为三种,分别是:(1)小口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中口径宏观税负,即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这里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的其他收入,如国有企业收入、变卖公产收入等;(3)大口径宏观税负,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还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反面,那么在评定宏观税负大小的时候,利用小口径宏观税负便无可厚非。

但是,以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税收收入确实是占了较大的一部分,但是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并且现在社会上充斥了大量的体制外的东西,这使得统计部门很难收集这方面的数据,因而导致国家有关部门对宏观税负水平进行评估时出现较大的数据误差。

然而,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税负程度,应该不存在所谓大、中、小的标准。

一个国家宏观税负程度的度量只能是一国政府全部收入与GDP比值,因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毕竟政府从公民手中获取了各种类型的收入。

大中小的标准只是从政府收入负担比例的角度说明收入结构的一种方式罢了。

否则按照狭义的标准衡量中国的宏观税负,就会与现实严重出入。

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及评价
中国自分税制改革后各年税收收入及占GDP比例
年份GDP(亿元)税收收入(亿元)宏观税负比例(单
位%)199448197.95126.910.6 199560793.760389.9
199671176.66909.89.7 199778973823410.4 199884402.3 9262.811
199989677.110682.611.9
200099214.612581.512.7 2001109655.215301.414 2002120332.717636.514.7 2003135822.820017.314.7 2004159878.324165.715.1 2005183217.428778.515.7 2006211923.534804.416.4 2007257305.64562217.7 200830067054219.618 20093405076310418.5 20103979837739019.4 201147310489720.318.96 201251932211074021.3(数据摘自中国国家统计年鉴,表自己制作)
我国学者认为我国的小口径宏观税负并不高,但是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偏高。

其中,有意思的是在2009年,《福布斯》推出“税负痛苦指数”,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仅仅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法国。

然而,与法国的淡然处之相比,我国官方和有关学者的批驳意见较多。

专家认为,福布斯选用最高边际税率来计算税负痛苦程度,名义税率与实际的税率不一致,最高税率适用率也比较低,因此福布斯的计算不够严谨。

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与国际各国的比较(1995~2009年)
(上图出自《中国宏观税负及各税种对其影响分析》李永刚)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的宏观税负比例,相对于三个阶段的比例,都是比较低的。

总的来说,人均GDP越大的国家,宏观税负的比例也就越高。

在李永刚令一篇论文《中国宏观税负到底高么》里面有一句话对于税负高低水平描述的特别形象,文中说,“现实中,人们感觉到税负重的主要原因是乱收费行为的存在以及社会福利水平低。

假如几乎不存在乱收费,教育、医疗、住房等实行免费,那么恐怕几乎没什么人会感到税负重了。

”就如这句话所说,大多数人,说到低并不太关心税负高低,但是如果税负的高低影响到到他们收中的钱的时候,那么那些大多数人便会因为税负而感到不适,从而便衍生出对于税负重的厌恶。

中国税制改革建议
1. 税费征管
( 1) 加强税收征管, 做到有税必征、征税必严、逃税必究, 杜绝人情税、关系税。

税收的增加, 可以降低政府对收费项目的依赖性, 尽可能地减少乱收费现象。

( 2) 构建遵章纳税的社会道德规范。

如果遵章纳税的社会道德规范缺失, 纳税人就很可能逃避纳税义务, 甚至抗税不缴, 干扰税收执法, 这势必增加税务机关的课税成本和诚实纳税人的负担。

( 3) 严格收费管理。

政府收费收入虽然满足了政府部门的需要, 但无法杜绝的乱收费问题, 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 也侵蚀了税基。

2.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强化个人所得税管理,理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首先,要进行工资制度改革,消除目前工资收入中收入的隐性化、非现金化、来源多渠道等弊端,实现收入的公开化,把正常收入尽可能地纳入到工资中去,使工资收入在个人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其次,在收入公开化基础上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度和个人财产收入申报制。

积极创造条件,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

同时应改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全部个人收入的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3. 规范各种税收优惠与减免
首先,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研究完善和逐步改变目前对各种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开放城市税收优惠的政策,纠正这些地区竞相以税收优惠和减免来吸引投资的做法。

第二,应在税法中统一规范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减免的行业、项目和产品,明确减免权限的归属。

税收优惠和减免应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

税收优惠的方式,除减免税外,应主要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形式。

杜绝任何税法规定之外的优惠和减免。

第三,建立我国的税式支出制度,使由于实行各种税收优惠和减免而减少的税收收入在国家预算中得到反映,并接受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监督,更加准确地评估税收优惠和减免的经济、社会效果。

4.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制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在我国实行了15年之久的生产型增值税被消费型增值税取而代之,第一二产业无疑又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众望所归。

简单地说,“营改增”至少有以下三个好处:首先,第三产业可以将进项税额在税前抵扣,这将是助推第三产业升级发展的最有力措施。

其次,货物和服务税负整体下降,消费者将从中受益。

最后,能够有力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有数据显示,如果“营改增”在全国推行,预计每年将实现结构性减税1 000亿元以上,带动GDP增长0.5%左右,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0.3%和0.2%,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降低0.4%。

所以,在这样的打好前景下,继续这样一条改革之路是非常必要的。

必须深化税制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