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议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
活动区角材料投放

活动区角材料投放活动区指导一、各年龄班区角设置的数量、内容建议小班:3—5个。
小小炊事员、玩具角、图书角、益智区、娃娃家中班:5—7个。
结构区、表演区、娃娃家、图书角、科学区、语言区、美工角、娱乐角大班:8个。
科学区、语言角、美劳角、娱乐角、结构角、表演角、角色游戏、图书角、二、活动区各区角材料提供建议1、科学角1)摩擦起电实验:塑料棒、玻璃棒、木棒、纸、木、泡沫、绒布、绸布等。
2)通电小实验:电池、电珠、电线、小马达、电筒、电动玩具、各色纸块(供小马达使用)。
(3)磁实验:磁铁、铁片、塑料片、纸、木块、石子、玻璃板、小纸人等。
4)空气实验:玻璃瓶、水、硬纸板、蜡烛、吹气玩具或塑料袋。
5)水实验:①水的三态:烧杯、酒精杯、冰、水。
②沉浮:石子、塑料片、铁片、木块、纸、扣子、棉花等。
③溶解:盐、糖、肥皂。
6)光尝试:三棱镜、放大镜、小圆镜、投影仪、筷子、水、烧杯。
7)色采的变革:颜料、各色透明胶片。
8)声音的实验:自制小电话、大小不相同的玻璃杯若干,盛不一样多的水,小棍、鼓、橡皮筋等。
(9)守恒实验:大小不同的烧杯、试管、水、秤。
2、角色游戏角:1)病院器械:听诊器、输液瓶、注射器、温度计、显微镜(自制)、玻璃块(化验用)、病床。
药品:药瓶若干、药袋、泡沫(做药粒)。
其他物品:病历本、挂号单、化验单。
服饰:帽子、服装等。
2)剃头店:剃头工具:吹风、镜子、梳子、卷筒、热水器、发胶。
洗发用品:洗发香波、毛巾。
墙面:贴奇异、夸大的发型图。
理发基本功训练操作材料,用旧挂历纸剪成条贴在废皮球上用卷发器练卷发。
用布娃娃的头发编结各种发式。
服饰:自制帽子、衣服。
3)小食品自选商场:糕点:蛋糕、饼干、桃片(废旧泡沫自制)饮料:豆奶、果汁、矿泉水、奶粉、百事可乐、易拉罐、乐百氏、哇哈哈等(各种废旧饮料瓶)糖果:糖纸、泡沫(做糖用)小食物:各种小食物、泡沫、锯木沫。
电脑收银台:电脑、泉币4)炊事角:伙食员的衣饰、帽子、围裙。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准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适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
比如,在角角落落区域,我们可以准备一些积木、拼图、穿珠子等益智玩具,这些玩具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角色扮演区域,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服装、道具和玩具厨具,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尽情地发挥想象力。
在美术区域,我们可以准备一些颜料、画笔、彩纸等,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其次,我们还需要注重材料的更新和更新。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更新是很重
要的,因为孩子们的兴趣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我们可以定期更换一些新的玩具和材料,以激发孩子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比如,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来更换一些季节性的玩具,比如在春天可以准备一些花朵、昆虫的玩具,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和季节的变化。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质量和安
全性是关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玩具和材料,确保没有尖锐的边角、没有有毒的颜料等。
同时,我们还要定期检查和清洁这些材料,确保孩子们使用的是干净、整洁、安全的玩具和材料。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
教育质量。
我们需要认真地选择、更新和维护这些材料,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的科学区已经成为了幼儿园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区的设置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幼儿园的科学区材料投放存在一些现状问题,如材料质量不达标、种类单一、安全隐患等,需要加以改进和解决。
本文将就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分析1.材料质量不达标幼儿园科学区中的教学材料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比如材料易碎、易褪色、易变形等。
这些材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使用体验,还可能对幼儿的安全造成威胁。
2.种类单一在一些幼儿园的科学区中,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相同类型的材料,比如纸板、泥土、水杯等。
这种种类单一的情况使得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难以满足他们对多样性的需求。
3.安全隐患一些幼儿园科学区中的材料存在着安全隐患,比如易燃材料、尖锐器具等。
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对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二、对策建议幼儿园在选购科学区材料时,应该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选择经过认证的安全材料,确保材料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对于已经投放的材料,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材料的良好状态。
2.丰富种类资源幼儿园应该注重丰富科学区的材料种类,提供更多多样性的资源,满足幼儿对多样性的需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特点进行分类设置,分别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科学区。
3.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针对科学区材料的安全隐患,幼儿园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每份材料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和防护措施。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等材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幼儿的安全。
4.培训相关教职员工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教育培训,了解各类材料的特点、用途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提升家园合作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他们参与到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和管理中来,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共同创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2024年幼儿园科学区角方案

2024年幼儿园科学区角方案一、背景介绍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敏感期,在科学教育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科学区角作为幼儿园的特色区域之一,应该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目标设定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其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和实验设备,为幼儿提供探索科学的机会和场所。
4.通过科学区角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
5.搭建幼儿家庭与幼儿园的桥梁,加强家园合作。
三、活动设计1.主题布置根据不同的科学主题,设置相应的布置,如太空、自然、生物等。
使用明亮的色彩和夸张的道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布置含有科学元素的角落,如宇航员服饰、昆虫标本、显微镜、植物标本等。
2.科学实验区设立一个简单的实验区域,提供一些适合幼儿的简单实验,如水的冰、水的蒸发、纸的变化等。
配备必要的实验工具和安全措施,确保幼儿的安全。
3.观察区域设置一个观察区域,用于展示一些有趣的实物和生物,如昆虫、植物、石头等。
提供放大镜和放大镜,让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和探索。
4.材料搜集角在科学区角设置一个材料搜集角,提供一些常见的科学材料和工具,如磁铁、镜子、金属、绳子等。
鼓励幼儿自主搜集和使用这些材料,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索。
5.探索角在科学区角设置一个探索角,鼓励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供一些问题提示卡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到答案。
同时,通过和其他幼儿的合作和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科学故事角在科学区角设置一个科学故事角,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和图片。
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7.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科学区角的活动,可以邀请家长来分享自己的科学知识或经验,或者组织一些家庭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
幼儿园小班美工、建构、科学区材料投放与教学指引(附详表)

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使用积木了解积木的不同(形状、大小等)。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适当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如小车,让幼儿探索坡度等。教师可建议幼儿利用辅助材料充实到他们的建筑物中,如:通过增加一些小型动物让他们建造动物房屋、农场、动物园等。 教师可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二个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区域材料
语 言
科 学
数 学
艺 术
社 会
角色区:成品材料:角色扮演所需的小柜子或小家具、各种小娃娃、公仔、各类厨具、各种面包、点心等。收集材料:和情景相适应的各种用具:如商店的货物、小货架、收银机等、医院的制服、针筒、吊瓶、体温计、药瓶、月饼盒、药盒、电话、锅、碗、勺子、微波炉、自制各类点心等。书写工具:贴纸、练习本、信封、笔等。自制材料: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手偶、头饰、与角色匹配的道具、其他辅助材料等。
教师可与幼儿谈论收集到的树叶、蝴蝶等,帮助他们感受自然的美。 教师可让幼儿用绘画或制作的形式再现他们的发现。 教师可引导幼儿探索可发声的物品。
教师可在同样的瓶子里装不同量的水,敲击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可通过使用一些位置词,如车子下坡,我们站在**后面等引导幼儿学习空间和地理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引导幼儿合作解决某些问题、遵守某些规则、安全使用材料,了解人们如何生活。 教师可带幼儿参观或介绍不同的职业和专用的工具。
教师可鼓励幼儿在用积木建构的场景中进行表演。同时提供一些道具,如帽子、空盒子、可让幼儿的表演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可以让幼儿将他们的建构作品画下来以利于保存。或用相机拍摄下来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幼儿园科学区材料投放清单

植物
各种花草、树木等,让幼儿观察 植物的生长过程。
动物
昆虫、小动物等,让幼儿观察动 物的习性,了解生命现象。
科学实验器材类
简单机械
滑轮、杠杆、斜面等,让幼儿了解机械的基本原 理。
光学仪器
放大镜、平面镜、望远镜等,让幼儿观察光的反 射、折射等现象。
电磁仪器
电池、灯泡、电机等,让幼儿了解电和磁的基本 原理。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发现
提供开放式材料
投放开放式材料,鼓励幼儿自由组合、拼装,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 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尝试与失败
鼓励幼儿在尝试和失败中不断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 和自信心。
教师引导与支持相结合
避免尖锐边角
确保材料边角圆润,避免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考虑年龄段
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和认知 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材 料,确保安全性和适宜性 。
适宜性原则
符合教育目标
材料应符合幼儿园教育目 标和课程要求,能够支持 幼儿的科学探索和学习。
符合幼儿兴趣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望。
定期清洗和消毒
对材料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定期检查与更新材料
01
定期检查材料完好性
对投放的材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材料完好无损,能够正常使用。
02
及时更新材料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及时更新材料,保持材料的多样性和新鲜感。
03
鼓励幼儿参与材料更新
引导幼儿参与材料的更新和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难度适宜
材料的难度要适宜,既能 够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又不会过于简单或困难。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计划方案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计划方案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计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其中,幼儿园区域的材料投放是整个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学习和游戏的重要载体。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计划方案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二、方案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计划,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学习和游戏的支撑作用,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方案内容3.1 区域划分首先,需要对幼儿园内的区域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幼儿园地面面积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区域:游戏区、阅读区、工艺区、科学探究区、自然环境区等。
对于每个区域的投放材料也要有所区分。
3.2 游戏区游戏区是幼儿园非常重要的区域,其中的材料投放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游戏和学习。
针对游戏区的投放,建议可根据季节、节日、活动等因素进行调整。
常规游戏区的投放材料主要包括椅子、桌子、积木、拼图、室内运动器材、磁性玩具等。
3.3 阅读区在幼儿园中,阅读区同样非常重要。
通过丰富的图书和环境布置,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有益的阅读环境。
针对阅读区的投放,建议可根据季节、主题、作者等因素进行分类;同时还可以挑选一些音响读物设备,为幼儿提供全方位阅读体验。
3.4 工艺区工艺区是培养幼儿创意和想象力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绘画、手工制作、攀爬等活动。
针对工艺区的投放,建议可根据每个班级幼儿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
常规投放材料包括彩笔、色彩纸、胶水、剪刀、各种手工工具等。
3.5 科学探究区科学探究区是让幼儿探索和学习自然规律的重要区域。
针对科学探究区的投放,建议结合季节、气候、教材内容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择。
常规投放材料包括显微镜、望远镜、尺子、磁铁等。
3.6 自然环境区自然环境区是保持环境自然生态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自然环境区需要设立人工花坛、可爱的动物塑料玩具、带有自然元素的图画、水池/喷泉等。
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

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在幼儿园的科学区,材料投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区是孩子们进行实验、观察、探索的重要场所,而材料投放则是构建科学区的基础。
本文将从材料投放的角度,为大班的科学区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材料的选择。
科学区的材料需要与大班儿童的认知发展相适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观察类材料。
观察类材料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认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的材料。
比如,显微镜、放大镜、手镯、磁铁、放大镜、透镜等。
2. 实验类材料。
实验类材料是让孩子们进行实验、探究、发现、验证、总结等方式,认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的材料。
比如,烧杯、试管、滴管、烧瓶、漏斗、草酸钙、小石子、小木棍等。
3. 制作类材料。
制作类材料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制作、组装、拼接等方式,认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的材料。
比如,乐高积木、拼图、橡皮泥、纸板、彩纸、颜料、笔等。
以上三类材料都是科学区必备的材料,可以根据大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适当增减材料种类和数量。
二、材料的摆放。
材料的摆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摆放位置。
科学区的材料应该摆放在孩子们能够自由接触、使用的地方,比如,低桌、地垫、架子、柜子等。
科学区的材料应该尽量避免放在高处,以免孩子们无法接触和使用。
2. 摆放方式。
材料的摆放方式应该简单清晰,易于孩子们理解和使用。
同一类材料应该放在一起,比如,观察类材料放在一起,实验类材料放在一起,制作类材料放在一起。
每一类材料都应该有明显的标识,比如,标签、图片、图表等。
3. 摆放数量。
材料的数量应该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过多的材料会让孩子们感到无从下手,过少的材料则会限制孩子们的探究和发现。
材料的数量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
三、材料的维护。
科学区的材料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材料的完好和安全。
具体维护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材料。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被污染和磨损,需要定期清洁。
比如,烧杯、试管、滴管等实验类材料需要用肥皂水清洗,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类材料需要用干净的布擦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议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
作者:施燕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时间:2013-01-28点击:355次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一种幼儿个别化的、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间接指导,而幼儿则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进行个别化的、操作性的学习。
这其中,材料设置质量的高低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投放材料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丰富与否,新颖与否。
然而材料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只是评价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部分标准,而不是全部标准。
针对目前教师较为困惑的一些问题,本文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材料的加工程度——尽可能自然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帮助幼儿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科学教育本身的内容决定了在设置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应让幼儿尽量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探究。
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根据其加工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成品材料。
一些现成的玩具、教具等,如可拆卸的人体模型。
(2)半成品材料。
根据教育目标进行部分加工的材料,或现成的加工程度不高的材料。
如将厚纸片剪成圆形,穿上几个小洞,以供幼儿用扭扭棒做成“毛毛虫”。
(3)自然材料。
如小动物、种子与果实、石块、碎布等。
笔者认为,科学区角活动的材料,只要没有危险,应尽量选用实物而不是替代品。
教师要引导幼儿并和幼儿一起随时收集身边易得、卫生、安全的可利用材料,供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时选用。
“尽可能自然”也符合经济、环保的理念。
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物质条件,因地制宜、综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材料。
我们不能一边苦叹科学区角材料不足,一边却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材料视而不见。
我们也不提倡教师制作各种仿制品或一次性材料供幼儿开展所谓的科学学习。
例如,一些幼儿园将各种塑料袋放在区角中,供幼儿制作所谓的“环保服装”,这其实是一种“伪环保”,因为真正的环保行为应是反复使用、甚至不使用塑料袋。
但是,材料“尽可能自然”并不代表不能使用一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注意:(1)材料缺乏科学性,部分器材,特别是一些成品科学器材更注重色彩、形象、童趣,而忽略所要体现的科学内容以及精准的要求。
例如天平“不平”、放大镜模糊等。
(2)科学器材存在“小学化”倾向,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可能是幼儿园科学材料相对匮乏以及对科学材料把握不准带来的结果。
它们的操作难度往往高于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所揭示的科学知识也往往高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的已比较偏向于专门的实验,有的则远离幼儿生活。
这些“小学化”倾向都需要加以纠正。
二、材料的组合结构——关注核心经验
“结构”一词指的是相互关联的方式。
科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在被使用时能揭示的现象间的某些关系。
例如,磁铁、铁块、镍块和铜块集合到一起就有了一种结构,
磁铁和铁、镍能发生相互作用,和铜却不能发生相互作用。
人们在操作这些材料时发现的这一现象,就是磁铁的特性。
科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结构特指内在的关系——一种和自然现象相关联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幼儿科学学习中的概念是“前概念”,是指简单水平层次上的抽象,我们也称之为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论,我们在选择科学区角活动材料以期达到学习目标时,就需要考虑:这些材料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这些材料能揭示什么重要的科学概念?材料必须组
成和概念有关的结构,且具有吸引力,才能让幼儿积极参与,与材料相互作用。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从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出发,选择相应的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特定范围内的材料来尝试解决问题,以达到形成这个科学经验的目的。
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有很多,例如,“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核心经验中就包括了“事物与现象”“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
例如,在以“植物”为主题的科学区角活动中涉及的科学经验就包括:植物有多种多样的外部特征(事物与现象);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营养才能存活和生长(事物之间的关系);植物的变化贯穿于整个生长周期,它们是不断生长和繁殖的(事物的变化)。
根据这些经验,我们在区角中可以投放以下各类材料:不同种类的植物,其中至少有一种正在开花;泥土、肥料;种植的容器;人造植物(可以用来与真实的植物比较);各种植物的种子;浇水用的容器或洒水壶;用来密封的塑料袋;其他辅助材料,如广口瓶、捆绑带等;记录用的各种材料。
三、材料的探究特征——让幼儿亲历科学发展的过程
曾经在某个幼儿园看到科学区角放置了三球仪,打听后得知,教师的意图是让幼儿借此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教师将指导幼儿操作和观察。
很明显,这虽是一个个别化、操作性的学习活动,但并不符合科学区角活动的特性。
因为科学区角活动必须符合科学探究的一些特征:(1)幼儿依靠直接经验进行科学探究。
幼儿要通过观察实物来发现问题,探索过程需依赖直接经验,看到事实的结果就是得出结论的时候。
(2)幼儿的科学探究具有简约性、试误性。
幼儿的探究大致会经历“发现问题一假设一探索一得出结论一表达与交流”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当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原因不明显或较复杂,幼儿不能得出结论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某些关系直观化、明显化,但并不直接告诉幼儿结论。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幼儿探究的试误性会降低,探究的目的性会增强。
(3)幼儿运用多种表征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幼儿可运用的表征方式主要包括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构、泥工、剪贴、角色表演等。
而幼儿运用各种方式表征时能够对具体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复验,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经验。
在持续运用不同表征方式的过程中,幼儿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会更加全面、深刻。
很显然,幼儿操作三球仪时,只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记住知识,并没有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更令人担忧的是,幼儿可能因活动枯燥而丧失对科学的热情。
不同的材料能促使幼
儿以不同的探究经历来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激发好奇心、探究的积极性等,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因此,科学区角活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活动的方向和目标。
幼儿不仅能够“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防止另一种情况的产生,那就是,教师仅从“高兴”“成功”两个维度去评价幼儿的科学区角活动。
例如,教师常常使用这样的评价性语言:“你成功了吗?”“你成功了,祝贺你。
”也许,这类教师潜意识中仍认为结果和兴趣最重要,科学区角活动只要幼儿高兴、完成操作即可。
因此,为了让幼儿高兴,教师会不断变换材料,看到幼儿不玩了,就马上投放新的材料,很少思考材料本身的结构、层次方面的问题。
而这恰恰是错误理解了兴趣在幼儿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违背了科学探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兰本达,布莱克伍德,布兰德维恩.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一研讨”教学法[M].陈德璋,张泰金,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戴维·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伊丽莎白·A·舍伍德,等.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刘占兰,易凌云,曾盼盼,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2-10--20]http://
注:原文题目为《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设置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