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爬行类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介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介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指根据中国法律对那些濒临灭绝、数量稀少以及具有特殊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动物物种进行特殊保护的动物。
这些动物通常是某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种类非常多样,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以及昆虫等。
例如,中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包括大熊猫、华南虎、朱鹮、东北虎、金丝猴、白头叶猴、长江江豚、中国全鳍梭子蟹等。
这些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担负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对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至关重要。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猎捕、杀害、贩卖、运输、购买、利用以及破坏其生境等活动。
同时,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保护,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保护区面积、加强巡护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推行保护性教育等。
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还在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保护这些动物,可以为人类提供更长远的生态服务和经济利益,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国家和全人类对自然世界和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和义务的体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表一、概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受到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这些动物在生态、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国家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本列表中列出的动物受到法律严格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猎捕、交易和伤害。
二、动物列表1.哺乳动物类:(1)东北虎:中国最大的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森林中。
(2)大熊猫: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3)金丝猴:包括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是中国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
(4)亚洲象:分布在亚洲热带地区的巨大哺乳动物,是象类物种中的旗舰种。
(5)雪豹:生活在高山地区,具有独特黑白相间的皮毛,是中国高山生态系统的重要标志。
(6)穿山甲:鳞甲类动物,是中国南方特有物种,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鸟类:(1)中华白海豚:分布于中国南海的珍稀哺乳类海豚。
(2)金雕:中国最著名的猛禽之一,是空中霸主的旗舰种。
(3)白鹤:中国特有的大型涉禽,是国家重要湿地和湖泊的标志。
(4)大鸨:中国特有的鸟类之一,是濒危物种中的重要代表。
(5)中华鲟: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是长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
(6)朱鹮:被誉为“东方明珠”,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对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爬行动物类:(1)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鱼物种,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标志。
(2)凹甲树蛙:分布于中国南方的珍贵蛙类,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三、保护措施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执法力度、开展宣传教育等。
同时,公众也应当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购买、不交易、不伤害国家保护动物,共同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四、未来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政策的实施,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的变化,一些珍稀动物的生存仍然面临着挑战。
国家野生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国家野生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蜂猴(所有种)、倭蜂猴、台湾猴、豚尾猴、喜马拉雅山长尾叶猴、戴帽乌叶猴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豹、林熊、孔雀、绿喉蜂鸟等。
此外,一些特定种类的鸟类和爬行动物,
如虎头海雕、胡兀鹫、黑鹳、黑颈鹤、中华沙秋鸭、金斑喙凤蝶等也
受到保护。
请注意,上述信息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相关规定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如果您需要最新的信息,建议您查阅相关的法律和规定,或者联
系相关的动物保护组织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单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单
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名单包括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梅花鹿、亚洲象等。
主要包括杂食性陆生动物、水生动物、草食动物等9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类。
1.哺乳动物:大熊猫、蜂猴(所有物种)、熊猴、台湾省猴、卷尾猴、叶猴(所有物种)、马来熊、貂熊、果子狸、金丝猴(所有物种)、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长江江豚、亚洲象和蒙古野驴。
二。
鸟类:朱鹮、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白肩鹰、玉带海鹰、白尾海鹰、虎头海鹰、伪秃鹫、中华秋沙鸭、松鸡、斑尾榛鸡、山鸡、川
三。
爬行动物:四爪陆龟、鼩鼱、鳄蜥、巨蜥和蟒蛇。
四。
鱼类:中华鲟、新疆鳙鱼、史氏鲟、白鲟和比目鱼。
五、腹足类:库祖驰。
6.头足类;鹦鹉螺。
七。
昆虫纲:金凤蝶和中国甲虫。
8.珊瑚类:红珊瑚。
九。
肠鳃:鳞翅目具多鳃孔,黄岛鳞翅目。
国家保护龟类名单

国家保护龟类名单1.缅甸陆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称黄象龟、旱龟、龙爪龟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陆龟科、缅甸陆龟属爬行动物,原产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地,我国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分布,喜栖息在山地、丘陵和灌木丛林中。
2.凹甲陆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称麒麟陆龟,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陆龟科、凹甲陆龟属爬行动物,原产于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地,我国海南、云南、湖南、广西等地也有分布,喜栖息在热带及亚热带的高山地区。
3.四爪陆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称旱龟、塔斯帕哈、草原龟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陆龟科、陆龟属爬行动物,原产于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地,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区,喜栖息在海拔600~1100米的黄土丘陵地区。
4.蠵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称红蠵龟、灵蠵、赤蠵龟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海龟科、蠵龟属爬行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海域和印度洋,我国南海、东海均有分布,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也进入海湾、河口、咸水湖等地。
5.玳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称十三鳞、文甲、鹰嘴海龟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海龟科、玳瑁属爬行动物,分布范围遍及全世界的热带及温带海域,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常栖息在沿海的珊瑚礁、海湾、河口和清澈的泻湖中。
6.绿海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称海龟、黑龟、石龟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海龟科、海龟属爬行动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域,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尤以南海最常见,除了上岸产卵外,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渡过。
7.丽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称榄蠵龟、太平洋丽龟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海龟科、丽龟属爬行动物,分布范围遍及全世界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我国南海、东海均有分布,偶尔也会出现在温带海域,栖息深度80~110米。
8.棱皮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称革龟、七棱皮龟、舢板龟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棱皮龟科、棱皮龟属爬行动物,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域,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喜栖息在热带海域中上层,偶尔见于近海和港湾地带。
我国数量最少的十大濒危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数量最少的十大濒危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2007 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斑鳖又名斯氏鳖。
背盘长36-57 厘米,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几近圆形。
躯体扁平,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泽,暗橄榄绿色(或黑绿色),具多数黄色点斑,其间更有无数黄色细点,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
斑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 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 只、越南还剑湖1 只、长沙动西伯利亚虎,又称东北虎,是虎的亚种之一。
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其中雄性全长可达3米左右,体重最大可达325 千克。
野生西伯利亚虎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
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 条靠近呈柳叶状。
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
至2015 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野生西伯利亚虎仅500 头之内。
华南虎,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
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
截至2010 年10 月,全世界人工饲养华南虎数量共有110 只左右。
如今,野生华南虎存在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很多专家都认为,华南虎已于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熊猫亚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截止2011 年10 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 只。
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目前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共有209个物种,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这些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
哺乳动物方面,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包括中华秃鼠、熊猫、金丝猴、金钱豹、雪豹、虎、豹、野猪、马鹿、黑麂等等。
这些物种都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熊猫更是成为我国的国宝。
鸟类方面,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有很多,包括丹顶鹤、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金钩雕、白尾海雕、鹤鸵、画眉等等。
这些鸟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保护水源、湿地等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丹顶鹤和东方白鹳是我国两种重要的候鸟,其独特的迁徙现象是研究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的重要途径。
爬行动物方面,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包括孟加拉眼镜蛇、华南腹斑蛇、华南龙蟒、黑枸葛蛇、华南角蝰等等。
这些物种是我国爬行动物中数量较少、分布范围较窄的物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两栖动物方面,一级保护动物包括了麻蛙、中华大鲵、黑斑蛙、青蛙、浙江蝾螈等等。
这些物种对维护水域生态平衡、食物链稳定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鱼类方面,一级保护动物包括了太湖大鳊鱼、四川大头鲢、淡水鲟、鲟鱼等等。
这些物种对维护水中生态和维护水系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昆虫方面,一级保护动物包括了喜马拉雅麻蝗、中华草蜢、云南省新粘虫等等。
这些物种的珍贵性和独特性是保护价值的重要依据。
总之,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有力保障。
我们应该积极加强对这些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让它们的生存环境更好,我们的地球家园也将更为美丽和希望。
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为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三大类,其中包
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和地方共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国
家水生和淡水野生动物保护项目。
爬行类动物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鳄、长江鳄、东北虎、云南白腹锦
鸡龟、中华蟒蛇、大灰鳅、赤壁鳄、云南棱背龟、南方鳄、短尾蛇、金头
蜥蜴、黑鳍草龟、台湾甲蜥、四川蜥蜴、细壳蜥蜴、马陆蜥蜴、马来美洲龟、台湾真龟、石龙子等。
鸟类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头鹤、黑鹳、丹顶鹤、藏鸡、灰雁、苍鹭、
华鹤、红鹳、黑颈鹤、台湾鹤、江苏鹤、台湾燕鸥、珠颈斑鸠、红尾鹦鹉、紫头鹦鹉、巴布亚鹦鹉、金头凤头鹦鹉、黑喉燕鸥、湖北小鹤鹮等。
哺乳类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颊野猪、赤足野猪、东北虎、喜马拉雅羊、野牛、野驴、大熊猫、虎、狮子、豹子等。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非物种的生态环境,也是
一级保护的对象,其中包括湿地、古老森林、草原、山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鼋图片
别名蓝团鱼、银鱼,属于龟鳖目鳖科,拉丁学名Pelochelys bibroni,英文名Bibron's soft-shelled turtle 。
鼋是鳖科动物中最大的一种,背甲长33~47厘米,宽30~41厘米。
背盘圆形,背甲外包有柔软的革质皮肤,呈灰色,平坦,裙边不发达。
头小,吻突较短,鼻孔在吻突前端。
四肢具发达的蹼,内侧三趾具爪。
尾短,不露出裙边。
头、颈可完全缩入壳内,四肢不能缩入。
头部为灰褐色,具浅色不规则斑纹,颌黄白色,腹面白色。
瞳孔椭圆形。
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
以水生动物为食。
中国古代即开始饲养,常在庭院放养一两只。
由于鼋的背甲骨板可以入药,且肉味鲜美,曾遭到大量捕杀,现在野外数量已经不多。
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
58.鳄蜥
别名懒蛇、睡蛇、雷公蛇、瑶山鳄蜥,属于蜥蜴目鳄蜥科,拉丁学名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英文名Chinese xenosaurs 。
全长3~3.6厘米,尾长超过体长。
身体类似蜥蜴,呈圆柱形,尾则侧扁,类似鳄,故得名。
吻低钝,头高略呈方形,两侧具明显的棱,一直延伸至尾部。
体表粗糙,背面为深棕色,体侧为土棕色,杂有黑纹。
腹面浅黄有短黑斑纹。
尾部有黑与棕色相间的横纹。
四肢短小,指、趾端具尖锐而弯曲的爪。
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晨昏活动,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
每年6~8月份繁殖,卵胎生,11月至次年3月冬眠。
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蝌蚪、蛙、小鱼、蠕虫。
产于广西大瑶山,为中国特有种。
瑶山鳄蜥在分类上为独科、独属、独种,除具有一般蜥蜴的特征外,还有一些原始性,如头骨为古腭形、具顶眼孔等,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需加强保护。
59.蟒图片
别名南蛇、蚺蛇、琴蛇,属于蜥蜴目蟒科,拉丁学名Python molurus,英文名Indian python。
蟒是中国最大的蛇类,体长6~7米,头颈分区明显。
肛孔两侧有后肢残余,呈爪状。
身体背面为灰棕色至黄色,中央有一列棕红色、镶有黑边、略呈方形的大斑块,两侧又各有一列较小的斑块镶嵌排列。
头顶背面的斑块呈矛形。
腹面为黄白色,具少数黑褐色斑。
眼小,瞳孔直立,呈椭圆形。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丛林中,善攀援,亦可栖于水中,夜间活动。
以各种脊推动物为食,有时可吞食几十千克重的小牛。
捕食较大的猎物时,通常是把猎物缠紧,待窒息后吞食。
每年4~6月份产卵,每窝数10~100枚,雌蟒盘伏于卵上孵育。
产于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目前野外的数量已经很少。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60.扬子鳄图片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鳄目鼍科,拉丁学名Alligator sinensis,英文名Chinese alligator。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
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
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
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
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
尾侧扁。
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
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
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
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中国已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61.巨蜥图片
别名四脚蛇、圆鼻巨蜥,属于蜥蜴目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salvator,英文名Asian water monitor。
巨蜥是中国蜥蜴中最大的一种,全长近2米,尾长约占五分之三。
全身密被细小鳞片,头窄长,吻较长,尾侧扁如带,四肢粗壮。
鼻孔在近吻端处。
舌较长,前端分叉较深。
尾背鳞片
突起形成两列嵴。
背面为黑色,杂有黄色斑纹。
腹面为淡黄色或灰色,散有少数黑色斑纹。
尾部则为黑黄相间的环纹。
生活于山区的溪流附近,常到水中游泳,亦能攀附矮树。
以小型哺乳动物、鱼类和蛙类为食。
6~7月份产卵,每窝15~30枚,产于岸边洞穴或树洞中。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62.四爪陆龟图片
别名草原陆龟,属于龟鳖目陆龟科,拉丁学名Testudo horsfieldi,英文名Horsfield'storties。
四爪陆龟是生活在内陆草原地区的龟类。
背甲长12~16厘米,宽10~14厘米。
头部与四肢均具黄色。
头小,顶部有对称的大鳞。
盾片中央棕黑色,边缘黄色,并有同心环纹。
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间无蹼。
前臂与胫部有坚硬大鳞,股后有一丛锥形大鳞。
生活在海拔700~1000米的黄土丘陵地,常在蒿草丰富、土质湿润、螺壳较多的阴坡凹地栖息。
阴天或夜晚躲藏在洞穴中。
喜食植物的花果及肉质叶片,好饮水。
4~5月份交配,产卵2~4枚,卵白色椭圆形,孵化期60天左右。
幼龟出壳后仍在土里,翌年春季才爬出来活动。
7月下旬入洞穴夏眠,休眠洞较深,常在阳坡栖居。
在中国仅产于新疆霍城县。
106.中国大蝾螈
中国大蝾螈
(Andrias davidianus davidianus)
蝾螈,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
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
中国大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1.5米。
蝾螈出世以后,一般都要经过幼体时期,这个时期可能是几天,也可能是几年。
幼体长有外鳃和牙齿,没有眼睑。
这些特征可能会保留到性成熟。
栖息在北美洲东部的一种泥蝾螈和墨西哥中部的蝾螈都有这个特性。
蝾螈主要食昆虫,蠕虫、蜗牛和一些小动物,包括它们的同类。
像其他两栖动物一样,它们养靠皮肤来吸收不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
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它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大多数成年的蝾螈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觅食。
有些则在繁殖季节才从地底下出来,或者是到温度和湿度适合于它们生存的时候中,才会露面。
有些种类的蝾螈,特别是性于无肺螈科的蝾螈完全是陆栖动物,它们远离河流和池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