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介绍

合集下载

吡啶材料介绍

吡啶材料介绍

吡啶及其衍生物是目前杂环类化合物中开发应用范围最多的品种之一,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主要广泛应用在农药、医药、染料、日用化工、香料、饲料添加剂、橡胶助剂等领域。

近几年全世界发展低毒农药迅速,吡啶及其衍生物在高效低毒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方面应用量迅速扩大,在医药和饲料业也有大量需求。

吡啶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纯吡啶和合成产生的低碳烷基取代物3-甲基吡啶、2-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主要用做下述三类衍生物的生产原料:百草枯、杀草快和敌草快等除草剂、烟酸、烟酰胺、农药中间体三氯代吡啶。

纯吡啶是重要的溶剂,可用于制造维生素、中枢神经兴奋剂、抗菌素以及一些高效农药和还原染料,其主要应用有:1)医药:为氟哌酸,维生素A、D2、D3,头孢4号、心脑血管用药、抗动脉硬化剂等40余种常用药的合成原料。

2)农药:用作高效除草剂百草枯、杀草快、敌草快、吡氟禾草灵,高效杀虫剂氯氟脲(定虫隆,兼有杀虫和不育功能,对人体无害)的合成原料。

3)染料:合成可溶性还原紫14R等10个品种及活性翠蓝KN-G、阳离子艳黄10GFF等。

3-甲基吡啶既是合成吡啶类香料的重要中间体,又是制备吡啶类农药的重要中间体,也可用来生产合成吡氟禾草灵(稳杀得)的关键中间体2-氯-5-三氟甲基吡啶。

稳杀得是用来防治稗科杂草的选择性芽后除草剂,适用于大豆、棉花、油菜等大田作物。

美国、日本等国已将它提升为除草剂的骨干品种;3-甲基吡啶还可作溶剂、酒精变性剂、染料和树脂中间体,用来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防水剂和胶片感光剂添加物等。

在医药行业中, 3-甲基吡啶用于合成烟酸、烟酰胺、兰索拉唑、维生素B、尼可拉明和强心药等。

兰索拉唑主要用于食管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短期治疗,与奥美拉唑相比,兰索拉唑具有更好的疗效、较少的副作用和更强的稳定性。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耕地面积近15亿亩,播种面积为23.4亿亩次,根据我国农业发展和农药行业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加快转变农药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为主要任务,着力提高农药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质量和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药行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吡啶废水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介绍

吡啶废水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介绍

吡啶废水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介绍吡啶的化学式为C6H5N,是含有一个氮原子的杂环类化合物,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且能溶解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和某些无机盐类,所以吡啶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溶剂,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关文献表明,杂环类化合物比相应的非杂环类化合物毒性高。

吡啶以其生物难降解性和对人健康危害大受到关注。

一、吡啶废水处理方法吡啶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高级氧化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1、物理法物理法是指利用物理特性,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吡啶废水处理物理法有:吸附法、精馏法和焚烧法。

(1)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为填料吸附水中污染物,吸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特定官能团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吸附水中的污染物。

徐生盼采用三种不同活性炭-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SAC)、煤质柱状炭(EAC)和椰壳颗粒炭(GAC)对吡啶进行了吸附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活性炭吸附的再生和处置是限制该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活性炭的再生及处置成本高,废弃活性炭为固体危险废弃物。

目前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取得一种成本低廉,可再生性能好的活性炭,以及对废弃活性炭安全处置。

(2)精馏法精馏法是目前回收吡啶的一种方法,精馏法回收的吡啶溶液浓度约50%左右。

精馏过程中吡啶废水与水蒸气直接接触,吡啶废水与水蒸气形成共沸物,利用吡啶的沸点与水相近,吡啶组份扩散到气相中,从而分离废水中吡啶。

该方法缺陷是精馏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吡啶浓度较高,需要其他处理设备,导致整体污水处理站处理设备多,投资较高,运行控制要求高。

(3)焚烧法对于成分复杂,处理难度高,热值高的工业废水可用焚烧法处理,利用高温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运行过程中焚烧产生废气,必须集中处理,防止因燃烧不完全,产生空气污染。

2、化学法(高级氧化法)化学法是利用药剂在废水中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方法,一般有化学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

化学氧化法是利用强氧化性物质,将污染物氧化为小分子或无机物。

吡啶与嘧啶结构式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吡啶与嘧啶结构式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吡啶与嘧啶结构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吡啶和嘧啶是两种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都属于氮杂环化合物,拥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对吡啶和嘧啶的结构式、性质及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它们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文章的目的和内容。

接下来是吡啶与嘧啶结构式的介绍,包括吡啶和嘧啶的具体结构式及其区别与联系。

第三部分将详细阐述吡啶与嘧啶的性质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然后,我们将着重探讨吡啶与嘧啶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包括各自的合成路线以及互相之间可能存在的转化反应机制。

最后,在结论中总结了吡啶与嘧啶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领域可能面临的挑战。

1.3 目标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吡啶和嘧啶的结构式、性质及应用,并对它们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该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吡啶和嘧啶这两种重要化合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同时,本文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2. 吡啶与嘧啶结构式2.1 吡啶的结构式吡啶是一种含有氮原子的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5H5N。

吡啶分子由一个六元环和一个氮原子组成,六元环上有五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碳原子上分别连接着一个氢原子。

吡啶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H|H–C=N–C–H|H```2.2 嘧啶的结构式嘧啶也是一种含有氮原子的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4H4N2。

嘧啶分子由一个六元环和两个氮原子组成,六元环上有四个碳原子和两个氮原子。

其中一个氮原子连接着另一个含碳基团。

嘧啶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H H\ /C = N –C|N|H```2.3 吡啶与嘧啶的区别与联系尽管吡啶和嘧啶都属于芳香异族化合物且具有相似的命名后缀“-in”,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 结构差异: 吡啶分子的六元环上只有一个氮原子,而嘧啶分子的六元环上有两个氮原子,并且其中一个氮原子连接着碳基团。

吡啶环上原子杂化类型为

吡啶环上原子杂化类型为

吡啶环上原子杂化类型为吡啶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嗅爆性气味,是许多重要药物和农药的基础结构单元。

吡啶环上原子的杂化类型可以通过量子化学的理论来解释和描述。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详细介绍了吡啶环上原子的杂化类型。

吡啶的化学式为C5H5N,它是一种六元杂环,由五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组成。

吡啶环上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形成共价键与周围原子连接。

吡啶环的拓扑结构使得其中的碳原子杂化类型存在一定的变化。

在吡啶环上,氮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2杂化。

氮原子有三个单电子对,它们分别与三个sp2杂化的轨道形成σ键。

由于氮原子有一个孤对电子,这个孤对电子被认为是一个p轨道,它处于垂直于吡啶平面的位置。

吡啶环上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则分为两种。

一种是sp2杂化,碳原子通过sp2杂化形成σ键和氮原子形成共价键。

在吡啶环的正上方,有一个在平面内的孤对电子。

这个孤对电子使得碳原子处于sp2杂化状态。

另一种是sp3杂化,碳原子通过sp3杂化形成σ键和邻近的碳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这种杂化类型存在于吡啶环上离氮原子较近的位置。

吡啶环上的sp3杂化碳原子通常被称为α-碳。

由于α-碳处于吡啶平面内,它的杂化类型与sp2杂化的碳原子有所不同。

吡啶环上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实验数据来推断和验证:1. 碳原子的化学位移:NMR技术可以测定吡啶环上碳原子的化学位移。

通过对不同位置的化学位移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杂化类型的变化。

2. 结构分析: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等结构分析方法,可以确定吡啶分子的三维结构,进而推断出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3. 能级计算和分子模拟: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DFT)等,可以模拟吡啶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能级分布,从而推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总之,吡啶环上原子的杂化类型是由氮原子的sp2杂化和碳原子的sp2杂化、sp3杂化共同决定的。

这种杂化类型的特殊性使得吡啶具有一系列重要的化学和生物活性。

通过对吡啶杂化类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吡啶的结构和性质,进一步应用于药物研发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吡啶红外测试方法

吡啶红外测试方法

吡啶红外测试方法吡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常用于有机合成和分析化学中。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吡啶样品的结构和纯度。

本文将介绍吡啶红外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和测试步骤,以及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1.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利用样品吸收特定波长光源后产生的振动和转动效应而得到的。

红外光谱仪通过记录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强度,可以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可以提供有关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团的信息。

吡啶是一种含有芳香环和氮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主要包含以下特征峰:- 芳香环吸收峰:在1450~1600 cm-1范围内,由芳香环的C=C振动引起。

- 氮的拉伸振动峰:在3100~3500 cm-1范围内,由N-H键的伸缩振动引起。

- 芳香环氢化物吸收峰:在3000~3100 cm-1范围内,由芳香环连接到氢原子产生的振动引起。

2.仪器设备进行吡啶红外测试需要使用红外光谱仪。

一般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光源:红外光谱仪通常使用红外灯作为光源,产生波长范围在2.5~25µm之间的红外辐射。

-分光仪:分光仪用于分离出红外辐射,使其只照射到样品上。

-探测器:探测器用于测量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强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用于采集、处理和分析红外光谱数据,生成红外光谱图。

3.样品制备和测试步骤-样品制备:将吡啶样品取少量放入KBr研钵中,加入适量的KBr颗粒,将其混合均匀。

-测试步骤:1)将样品放入红外透明盒子中,将其放入红外光谱仪中。

2)打开红外光谱仪,选择红外光源和波长范围。

3)点击开始测试按钮,红外光谱仪将开始记录吡啶样品的红外光谱。

4)测量时间通常为1~2分钟,待红外光谱仪完成测量后,保存红外光谱数据。

4.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将保存的红外光谱数据导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 确认吡啶的存在:观察红外光谱图中是否存在1450~1600 cm-1范围内的一些吸收峰,表示有芳香环的存在。

吡啶材料介绍范文

吡啶材料介绍范文

吡啶材料介绍范文吡啶是一种含氮的芳香化合物,分子式为C5H5N,结构上类似于苯环,其中一个碳原子被一个氮原子取代。

吡啶具有无色,可挥发的液体,具有强烈的杂味的性质,广泛用于药物、农药、染料、橡胶、塑料、染料、香料等领域。

1.性质介绍:吡啶是一种亲电性基团,可活化芳香环上的其他基团,有着很强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它是一种不含氧的芳香氢促进剂,在有机合成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吡啶是一种中等强度的碱,可形成吡啶盐。

2.应用领域:(1)药物:吡啶在医药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合成抗生素、镇静剂、止痛剂、抗癌药物等。

例如,磺胺类药物中常使用吡啶作为催化剂合成。

(2)农药:吡啶类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农药的活性成分,其防治范围广,包括杀虫剂、杀菌剂等。

(3)染料:吡啶及其衍生物在染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染料的合成和改性。

(4)橡胶和塑料:吡啶可以作为橡胶和塑料的防老化剂,可有效延长橡胶和塑料的使用寿命。

(5)染料:吡啶及其衍生物可以用于纺织品和皮革染料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稳定性。

(6)香料:吡啶具有浓重的异味,常用于香水和香精中作为添加剂。

3.吡啶的制备方法:(1)从吡啶衍生物合成吡啶:根据异氰酸酯与1,3-二胺的反应,通过碳氢键活化,氨气解除的方式合成吡啶。

这种方法对于不能通过底物直接制备吡啶的情况非常有用。

(2)Onodera法:原料为醋酸丁酯、苯、碳酸钾、浓盐酸和硫代硝基苯,经过碱催化得到吡啶。

(3)Bönnemann-Hill法:通过碳酸钾与γ-酮缩酮酸酯在甲醇中反应,经过脱水生成吡啶。

(4)德国数学家克劳修斯发现,吡啶可以通过海因斯反应制备。

先将醋酸丁酯与甲酮经过海因斯溴化反应得到吡啶盐,再通过碱处理得到吡啶。

4.安全注意事项:吡啶具有刺激性的气味,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其气体。

吡啶具有潜在的毒性,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其环境中。

在储存和搬运吡啶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性。

吡啶生产工艺及市场研究报告

吡啶生产工艺及市场研究报告

吡啶生产工艺及市场研究报告吡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橡胶、塑料等领域。

本报告将介绍吡啶的生产工艺及市场研究。

一、吡啶的生产工艺吡啶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1、煤焦化气的合成法;2、氨气和丙烯腈的合成法;3、吡啶酮的还原法。

1、煤焦化气的合成法该法是吡啶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其主要原料是煤焦化气,经过氢化、脱氢、脱氮等反应,生成吡啶。

该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但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2、氨气和丙烯腈的合成法该法是一种新型的吡啶生产工艺,其主要原料是氨气和丙烯腈,经过氢化、脱氢、脱氮等反应,生成吡啶。

该法具有原料来源便利、环保、能耗低等优点,但存在工艺复杂、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3、吡啶酮的还原法该法是一种间接合成吡啶的方法,其主要原料是吡啶酮,经过还原反应,生成吡啶。

该法具有原料来源便利、工艺简单等优点,但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产量低等问题。

二、吡啶市场研究吡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医药、农药、染料、橡胶、塑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目前,全球吡啶市场规模约为30万吨/年,其中亚洲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据了全球市场的60%以上。

1、医药领域吡啶在医药领域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合成抗生素、抗癌药物、镇痛药物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药领域对吡啶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2、农药领域吡啶在农药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合成杀虫剂、杀菌剂等。

随着全球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药领域对吡啶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3、其他领域吡啶在染料、橡胶、塑料等领域也有应用,主要用于合成染料、橡胶助剂、塑料助剂等。

随着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吡啶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三、结论吡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生产工艺主要有煤焦化气的合成法、氨气和丙烯腈的合成法、吡啶酮的还原法。

吡啶在医药、农药、染料、橡胶、塑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吡啶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吡啶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吡啶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吡啶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吡啶是一种具有芳香味且具有碱性的有机物,化学式为C5H5N。

它可从煤焦油中提取得到,也可由γ-氨基丁酸经氢化、环化得到。

吡啶具有一系列的理化性质和质量指标,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理化性质:1. 外观和性状:吡啶为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它的密度为0.982 g/cm³,沸点为115-116℃,熔点为-41℃。

吡啶可溶于水、乙醇、醚等有机溶剂,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能够与不同物质发生反应。

2.水溶性:吡啶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但溶解度较小。

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吡啶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

在20℃时,吡啶的溶解度为56.7g/L。

3.导电性:吡啶是一种较软的碱,在水中能与H+离子结合形成离子性化合物,使水溶液导电。

吡啶的电离常数(pKa)为5.28,在弱酸性条件下,吡啶能够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氧化性:吡啶在氧气或氧化剂的存在下易氧化成吡啶N-氧化物。

吡啶N-氧化物是吡啶的一个有趣衍生物,其结构与吡啶相似,但有一个氧原子连接到吡啶环上。

吡啶N-氧化物可用作催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

5.腐蚀性:吡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可以与金属发生反应并产生腐蚀作用。

在酸性介质中,吡啶可与铁、铜等金属发生反应生成金属吡啶盐,从而引起金属的腐蚀。

二、质量指标:1.含量:吡啶的含量是指吡啶在化合物或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含量是判断吡啶纯度的重要指标,一般使用色谱法或滴定法进行测定。

2.水分:水分是指吡啶中溶剂或水的含量。

水分的含量对吡啶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使用干燥管法或卡尔费伯法进行测定。

3.溶解度:吡啶的溶解度是指吡啶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会受到温度、压力和溶剂种类的影响,可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4.酸度:吡啶的酸度是指吡啶分子中氮原子与酸发生反应形成离子的能力。

酸度通常通过pKa值进行表示,pKa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

5.密度:吡啶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吡啶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啶产品简介一、用途:主要用作医药工业的原料,用作溶剂和酒精变性剂,也用于生产橡胶、油漆、树脂和缓蚀剂等2-氯吡啶2,6-二氯吡啶2-氨基吡啶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吡啶三唑酮硫双灭多威百草枯还原灰M 可溶性还原蓝IBC 盐酸洛美沙星恶丙嗪维生素D2 甲睾酮醋酸氢化可的松氟他胺危险。

二、理化性质中文别称:一氮三烯六环、氮杂苯、氮环、杂氮苯:英文名Pyridine英文别名Pyridine anhydrous; Azabenzene; Pyridin; Pyr分子式C5H5N分子量79.10CAS号110-86-1凝固点:一42℃沸点:115.3℃液体密度(26℃):978kg/m闪点:-20℃自燃点:482.2℃折射率(20℃): 1. 5092爆炸极限:1.8%~12.4%(体积)外观无色微黄色液体,有恶臭含量99.99%熔点115.3℃~116℃在常温常压下吡啶为具有使人恶心的恶臭的无色或微黄色易燃有毒液体。

能溶于水、醇、醚及其它有机溶剂。

其水溶液呈微威性。

遇火种、高温、氧化剂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反应剧烈,有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三、生产方法吡啶可以从炼焦气和焦油内提炼。

汉奇吡啶合成法:这是用两分子的β-羰基化合物,如乙酰乙酸乙酯与一分子乙醛缩合,产物再与一分子的乙酰乙酸乙酯和氨缩合形成二氢吡啶化合物,然后用氧化剂(如亚硝酸)脱氢,再水解失羧即得吡啶衍生物。

主要原料:37%甲醛,乙醛,液氨、丙酮等。

但合成技术上很难突破,被美国等跨国公司垄断全球半个多世纪,我国曾组织专家历经五个五年计划攻关未果。

目前,吡啶国内市场需求很大,目前主要依赖于进口,其吡啶项目生产工艺极其复杂,约有100多道工序。

唐教授:在目前的工业化生产中,催化合成的工艺主要是以甲醛、乙醛和氨气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实现的。

可通过改变原料中醛的种类或反应物的比例来调整产物的种类和产物的量。

常用的催化剂主要是ZSM-5沸石分子筛。

针对以甲醛、乙醛和氨气为原料合成吡啶及其衍生物的技术路线,本课题组于2005年开始进行催化剂及工艺条件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以下主要研究内容:(1)选用贵金属Pd改性的ZSM-5沸石分子筛作为醛氨缩合合成反应的催化剂,以甲..吡啶也可用乙炔、氨和甲醇在500℃通过催化剂制备。

四、国内外生产情况全球吡啶类化合物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约占全球吡啶类化合物总产量的86.75%以上。

目前国内有南通醋酸厂与Reilly合资的设计能力1.1万吨装置,达产6000~7000T/a,80%外销,南京红太阳吡啶研发本身就花了6 年多时间,后来试车生产调试也花了2 年多,生产工艺从开始的固定床到最终的流化床,最终完成了对吡啶的突破。

红太阳集团吡啶产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南京生化的1.2 万吨装置,另一个为安徽生化的2.5 万吨装置。

其中南京生化吡啶装置,从2006 年开车后,一直到2007 年底,生产情况并不稳定,产品纯度稍差,产出吡啶基本上自用生产百草枯或少量外卖,而3-甲基吡啶则全部协议外销。

由于2007 年前装置稳定性较差,公司为了保证百草枯的生产,还会有部分外购,2007 年一年外购吡啶约为2000 吨左右。

公司介绍,进入2008 年后,由于雪灾和奥运会禁运等特殊原因,造成公司吡啶装置有 5 个月无法正常生产,不过从去年开始公司基本上不再外购原料生产百草枯,而是仅依靠南京生化和安徽生化的吡啶来满足9000 吨百草枯产能的需求。

在安徽生化顺利投产后,进而也带动南京生化仪器的改进和完善,目前南京生化吡啶纯度已经达到99.9%的标准。

安徽生化的吡啶装置是南京生化的升级版,红太阳经过多年摸索后,总结成功经验完成了对第二套吡啶装置的设计和工艺改造。

该装置在08 年4 月试车,5 月份就已经达产,真正从开车到达产时间都远远小于第一套装置的 6 个月时间,截止到08 年10 月共生产吡啶碱6700 吨(期间奥运会影响产能利用率),11 月份生产2200 吨,而8 月份和12 月初由于电力和安置房等客观原因停车两次,导致去年全年生产吡啶仅9000多吨,不过目前已经顺利重新开车,公司吡啶纯度也已经达到3 个9。

五、下游产品:百草枯:目前为草甘膦后第二大除草剂,具有杀草不杀根的特点,对保持水土有很好的效果,并且由于工艺成熟,价格便宜(42%的水剂价格为20000 元/吨左右),为草原草坪更新,免耕栽培除草,玉米、大豆、棉花行间除草等场所所用。

由于红太阳百草枯工艺经过多年调整和完善,先后经历了金属钠法和氰化物法等二条路线,相对成熟,公司也计划利用吡啶自身的成本优势在该领域进行拓展。

吡啶约有80%是作为百草枯的生产原料,由于红太阳是唯一一个既生产吡啶又生产百草枯的厂家,因此具有成本的绝对优势。

国内大多数百草枯生产厂家吡啶采购基本上都来自印度久比兰特、日本广荣、美国瑞利等国外公司,红太阳目前的战略是与国内其他百草枯生产厂家战略联合,充分发挥吡啶效用并掌握百草枯市场。

毒死蜱:是一种高效、安全和广谱的含氮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用于水稻、麦类、玉米、大豆、花卉等众多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上,作为杀虫剂的代表产品,在5 种高毒有机磷农药退出市场的情况下,必然会占据更多的市场分额。

目前红太阳毒死蜱产能基本集中在股份公司,产能达到15000 吨/年,采用两种工艺路线,包括吡啶氯化路线和传统的三氯乙酰氯路线,装置可以根据吡啶和三氯乙酰氯的市场价格变化来进行调整。

公司毒死蜱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三氯乙酰氯路线收率已经达到73%,高于市场65%的平均水平;另外,相比较而言,如果吡啶价格在2.8 万/吨-3.5 万/吨时则可以采用吡啶路线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3-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是最重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吡啶衍生物产品。

分析国内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3-甲基吡啶消费热点正在开始转移,原来的主要消费领域烟酸/烟酰胺对其需求量正在萎缩,取而代之的将是蓬勃发展的吡啶类农药。

3-甲基吡啶主要应用于农药、医药、饲料添加剂、香料等领域。

近年来,国内吡啶类农药发展迅速,对3-甲基吡啶需求前景十分看好。

目前,国内3-甲基吡啶主要生产装置有两套:一套是2000年由美国瑞利公司与南通醋酸化工厂合作建设的1.1万t/a吡啶系列产品生产装置,其中3-甲基吡啶产能 3 000t/a;另一套是南京红太阳集团的8 000t/a吡啶及下游系列产品生产装置,其中3-甲基吡啶产能为1 000~2 000t/a。

此外,国内也有一些小规模装置,产量很低,产品质量也不佳。

目前,南京红太阳集团准备建设3万t/a吡啶及下游农药项目,产品主要包括吡啶、3-甲基吡啶等5个品种。

据了解,南通瑞利公司的3-甲基吡啶主要用于出口,很少在国内销售;而南京红太阳集团的3-甲基吡啶装置主要为下游农药及中间体装置配套,商品量较少。

因此,国内下游用户不得不靠进口3-甲基吡啶来维持生产。

目前,国内3-甲基吡啶年表观消费量为4 000~4 500t,其中烟酸/烟酰胺领域年消费2 000~2 500t,农药领域年消费1 500t。

2-甲基吡啶:2-甲基吡啶可用于合成除草剂、兽药、氮肥增效剂、橡胶助剂、染料中间体、胶片感光材料、医药朴尔敏、长效磺胺、局部麻醉药和泻药等。

最近国外开发出以2-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重要农药中间体2-羟基-3,5,6-三氯吡啶、2-三氟甲基-6-氯吡啶、4-氨基-3,4,5-三氯吡啶-2-羧酸等很有开发前景的产品。

4-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在医药行业用于合成异烟肼、解毒药双复磷和双解磷,另外在杀虫剂、染料、橡胶助剂、合成树脂等领域也有应用。

特别是由4-甲基吡啶合成的4-乙烯基吡啶,可以与苯乙烯、丙烯腈或丙烯酸酯等进行共聚得到聚乙烯基吡啶,作为纸张增强剂和改性剂,另外聚乙烯基吡啶可与溴甲烷进行烷基化反应得到重要的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

4-甲基吡啶还可用于合成结核病防治药物异烟肼,由于近十年来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作为抗结核的高效药物异烟肼,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氯吡啶和2,6-二氯吡啶:2-氯吡啶的衍生物吡啶硫铜锌在日化领域主要用于防治头皮屑的药物的合成;医药工业中,以2-氯吡啶为原料可以合成组胺拮抗药物非尼拉敏、抗组胺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抗心律失常药双异丙吡胺;中枢神经兴奋药醋哌甲酯;镇咳止痰药吡哌乙胺等。

农药工业中,由吡啶合成的吡啶硫酮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菌防霉剂,广泛应用于化工、涂料、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其钠盐是名称为万亩定的高效杀菌剂,用于多种农作物,并且是优良的蚕用杀菌剂;2-氯吡啶衍生物2-氯-4-氨基吡啶是新型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关键单体;由2-氯吡啶还可以合成多种高效农药。

2,6-二氯吡啶是一种重要的专用精细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特定的医药和农药的合成,2,6-二氯吡啶本身就可作杀菌剂,将其用氢氧化钠水解,然后氯化得到3,5,6-三氯-2-吡啶酚,该品用于合成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高效、广谱、低残毒杀螨剂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磷酸酯;另外还可合成重要的香料麝香吡啶等产品。

六、前景:目前前价格水平:3.2—3.8万元/吨。

不清楚现在的成本。

吡啶消费稳定增长,未来要看下游拓展情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世界吡啶类化合物的市场消费量约为11.5 万吨,2003-2008 年期间,吡啶类化合物消费量平均增长率2.2%,其中50%以上是用于农用化学品(百草枯占90%),医药占40%(烟酰胺占60%),2007 年国内吡啶类化合物消费量在3.3万吨,大部分依靠进口。

未来吡啶需求主要看农用化学品的拓展情况,如大吨位品种毒死蜱,如果该产品以吡啶合成路线,将会带动吡啶类化合物的巨大需求,另外就是医药产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根据目前我国吡啶类化合物的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将吡啶类化合物的消费领域归纳为4个方面,即医药及中间体、农药及中间体、化工中间体、染料。

多年来我国对吡啶系列产品一直依赖进口,进出口贸易比较活跃。

2004年进口达9 200t。

我国吡啶类化合物的进口量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包括我国除草剂(百草枯、敌草快、毒莠定和绿草定)和杀虫剂(吡虫啉、啶虫眯和吡嗪酮)生产企业增长较快;农药产品出口量连年持续增长;医药中间体和日化中间体的科研开发有较大进展;饲料添加剂(烟酸胺)生产企业增长和出口量持续增加。

我国吡啶类化合物的用途不断扩大。

近年,国内化工界又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吡啶杂环系列产品的衍生物上,目前精细化工的前沿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吡啶杂环类作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