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素以“陶都”著称地宜兴,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地域

特色鲜明.为有效保护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保护原则地指导下,进行合理地旅游开发.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需遵循以

人为本、特色性与文化性结合地原则,围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开

发体验性旅游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资源相结合、加强区

域旅游联合开发等措施,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文化、社会、经

济等价值.

关键词: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地第32届会

议上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地宗旨是保

护、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国家必须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

保护及其在现代社会中地作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历史延续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地物质文化遗产,而

且有多样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地杰出创造,

其保护和旅游开发研究,在国内备受关注.宜兴,素以“洞天、竹

海、陶都、茶洲”著称,“中国陶都,生态宜兴”地形象深入人心.

基于宜兴丰富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地方性文化旅游产品,使游

人徜徉于生态优良地自然环境中,感受文化,品味历史,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地传播和传承,对宜兴旅游业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

一. 宜兴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兴是一座“千年崇文”地江南古城.远在新石器时代,宜兴就

有陶器地生产.悠久地制陶史,造就了灿烂辉煌地陶瓷文化,赢得了“中国陶都”地美名.此外,宜兴自古崇文尚教、人才辈出,还流传

着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起舞地动人传说.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工程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7项[1].宜兴主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如下:

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数量众多,涵盖民间工艺、民间

舞蹈、民间音乐、曲艺、民间美术、文学、民俗、杂技与竞技

类、传统医药九个大类.其地域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传统手工技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深广.

二.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地关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理念在世界上已经取得共识.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地意见》中,

明确指出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并确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地指导方针.联合国

官员爱川纪子认为:“传统地文化表达必须适应现代生活才能保

证生存下去,挑战在于找到积极地、具有社会基础地、合作性地方

法来保证无形文化遗产在将来地生存和活力.”[2]所谓“合作性

地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双赢地方法:即既要给当地土著带

来效益,促进当地社会文化地进步和发展,同时又要达到保护传统

文化地目地.而实现这种“双赢”结果地具体思路和办法——就是

对旅游业地开发和借助[3].

有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资源地组成因子,遗产保护

与旅游开发相辅相成.旅游开发有助于遗产保护工作地开展,能够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原生环境、为其保护给予经济支持、为非

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更多受众、有助于民众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地

增强、有助于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地增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合理利用,才会使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当然,旅游开发地负面影响,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商品化、舞台化,使部分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产生了质疑.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发展旅游时,不能以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价,须在保护地前提下,合理并科学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地一种必然

选择.宜兴选择以旅游开发地形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行地,但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时,应尽可能降低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地消极影响,在有效保护地前提下进行有限开发,

以合理旅游开发来促进有效保护,即保护性旅游开发.宜兴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地过程及开发后地综合效用可见下图:三.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地策略

<一)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地原则

1.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一方面,全面普查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种类、数量、分布、保护现状等,进一步认识其文化、经济、社会等价值,逐步形成宜兴

上下全民保护地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发挥政府职能,积极开展相关规划,正确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尽可能避免忽视对非物

质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地现象.

2. 以人为本

这里地“人”,既包括当地居民,也包括旅游者.针对当地居民,应鼓励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活化文化旅游资源.针对旅游者,注重旅游主体地旅游体验,营造情感氛围,设计多元化地旅游产品.

3.特色性与文化性结合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开发特色性旅游产品.强调特色地同时,要突出地方文化内涵,注意特色性和文化性地完美结合,展现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精华以及相关旅游产品地深厚文化内涵.

<二)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地具体措施

1.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宜兴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地主要依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陶器制作技艺为龙头,加大梁祝文化地开发与宣传.

宜兴以“中国陶都”地形象示人,因此打造陶器文化旅游品牌有着一定地市场基础.在陶器文化品牌打造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紧扣制作技艺,充分利用紫砂陶器地工艺表现造型、材质与品质、理趣、良好功能以及陶器与绘画、陶器与文学、陶器与茶文化等地关联,设计陶器文化观光游、主题游和修学游.其中,修学游要带有强烈地探索和研究地性质,以追求深远意味、升华精神意志为目地.宜兴陶器文化旅游地终极目地是“让您地生命更精彩”.

梁祝传说在我国有着1600多年地历史,家喻户晓.因此,梁祝文

化旅游品牌地打造对于宜兴旅游营销有着积极意义.宜兴现有梁祝文化节<即观蝶节)地开展,针对现有节庆,可基于文化情结,明确爱情主题,找准市场定位,突出亮点,形成规模效应.

2. 开发体验性旅游产品

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注重个性化、参与性和创造性.依托男欢女嬉、宜兴丝弦等民间舞蹈和民间音乐,从视觉、听觉角度,使游客获得娱乐和审美体验.依托紫砂陶制作技艺、青瓷制作技艺等,从触觉、运动觉角度,随着触觉深入、新奇感地获得,使游客获得娱乐、审美、教育及超脱现实地体验.依托宜兴乌饭、桥豆腐干制作技艺等,从嗅觉和味觉角度,使游客获得娱乐体验.

3. 选择合理开发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主要有博物馆、文化生态旅游区、主题公园、实景舞台剧等.在宜兴地丁蜀古镇、祝陵村、阳羡茶场,按不同地保护模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丁蜀古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持完整,可利用与当地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地制陶资源,开发文化生态旅游区,进行原真、动态、整体和可持续保护.祝陵村,相传为祝英台诞生地.梁祝传说由通俗文学而戏剧化而艺术化,并以民间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形式传播,成为了中国最具辐射力地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可参照《印象·刘三姐》、横店影视城地开发模式,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和文化产业地运作方式,

把梁祝文化放大,把那些具有表演性、参与性地节目展现出来,展示其历史文脉和地方韵味.阳羡茶曾为朝廷贡茶,早在唐代就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说.在阳羡茶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茶馆,建筑外观设计成茶壶形状,整体风格做到古色古香.茶馆内部装修上,墙面悬挂一些具有宜兴民间特色地手工刻纸、烙画等.在茶馆,可以一边品茶,一边吃高塍猪婆肉、徐舍小酥糖、和桥豆腐干、杨巷葱油饼、官林荤油糕等茶点地同时,还可领略宜兴地民间曲艺.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资源相结合

生态休闲游是宜兴旅游地主要定位,但文化是旅游地灵魂,宜兴生态休闲地主题内容离不开非物质文化.因此,要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精心设计宜兴旅游线路.善卷风景区与梁祝文化、宜兴茶场与阳羡茶制作技艺、宜兴陶瓷制作技艺与中国茶文化相关.旅游开发中,进行联带开发,将相关地文化因素有机、有序组合,围绕共同地主题,调动有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因素,最大限度地营造文化氛围,开发爱情寻根之旅、茶文化之旅.

5. 加强区域旅游联合开发

旅游实践发展中,区域旅游联合开发得到认可,它能够实现区域之间旅游发展优势互补,或者优势共享和优势叠加,从而为参与合作地各个区域提供更大地旅游发展机会,并获得更大地经济效益[4].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地发展思路,走区域联合开发地道路.具体而言,可与

中国瓷都景德镇联合,打造“中国陶瓷文化鉴赏”精品旅游线路,与宁波合作,打好“梁祝文化”旅游品牌,与长三角其他地区交流,共同协商线路组织和联合促销等.

四.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宜兴重要地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行政管理、法律、财政、教育科研等角度,保证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地双赢.

参考文献:

[1]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名录[eb/ol].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8571532.html,/zt/dmjt/fwzwhyc/dbxxmml/gjjml/5492119. shtml.2018-3-01.

[2] 爱川纪子.无形文化遗产:新地保护措施[eb/ol].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7b18571532.html,/news_show.asp?newsid=7760

[3] 潘年英.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以贵州从江县地实践为例[j].民族艺术,2005<4):12~17 [4]梁雪松.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以丝绸之路区域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贾鸿雁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 摘 要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其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旅游;遗产保护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长城等6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0年来,迄今世界遗产的数量已增至33项,名列世界第三。#世界遗产?巨大的号召力使遗产旅游迅速蹿红,绝大多数的遗产地成为旅游热点。2001年,中国昆曲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榜首,广大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和接纳世界遗产的新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问题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 大众 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与在中国的大众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可追溯至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Reco mmendatio n o n the Safeg uarding of T raditio nal Cult ur e and Fo lklo re),建议界定了#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1997年教科文组织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确认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O ral and Intan g ible H eritage)的概念,并于2001年宣布了第一批19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 nv en t ion for the Safeguar ding o f t he Intang ible Culture Her it ag e),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概念来代替#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公约?第二条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为: #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社区、各群体为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为应对他们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由此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每两年评选一次,迄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宣布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90项。 2001年,昆曲成功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一系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研究、抢救工程旋即展开。2002年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揭开了中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的序幕;12月在上海召开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诞生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上海宪章?;2003年1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11月,古琴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实施原则和保护措施;4月,文化部宣布中国将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各地涌起挖掘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11月,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联合申报)被宣布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成功,在中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和争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教学提纲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内容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世界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它们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源。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的项目开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化遗产旅游的合理开发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如何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促进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发展,寻求适宜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当代学者面临的重大问题。遗产保护和发展旅游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在现实中如何协调处理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二者能否达成双赢的局面,如何有效合理的开展文化遗产旅游等问题一直是当今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旅游发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文化遗产旅游的适度开发是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问题和旅游发展所需要资源要素的有效方法。但是也应该看到,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种因素,需要对其构成的社会综合开发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而我国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开发体系,在理论研究上多是一些一般的分析和说明,往往限于一般原则和策略的罗列,也没有针对文化遗产旅游的系统分析。我国文化遗产的延续、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旅游学者对文化遗产旅游的关注与重视,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也将拥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它的原生性和真实性。文化遗产的根本特点是它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就是永远失去。任何复制品都不具备原来的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原真性 原真性又可译为原生性、真实性,主要有原始的、原创的、非复制的、非仿造的等方面的意思。保护各种形式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基于遗产的价值,而人们认识这些价值的能力相当一部分要依赖与这些价值有关的信息源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因此就有原真性的要求。信息源各方面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以及其他内在的、外部的因素,用这些信息源来检验文化遗产在科学、历史、艺术及社会等方面的详尽状况。 2 完整性 完整性保护原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范围的完整,文化遗产自身是一个整体,又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有损其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又要保护其依存环境,不能只关注单个的“点”而形成“孤岛”现象。比如我们的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山水文化的浓缩,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管理中要保护这种天人合一的融洽和山水风貌的完整。完整性原则的另一层面是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文化遗产的关联性要求我们不能只保护物质的实体,还要关注相关联的历史文化。比如北京故宫,以其空间组合布局、造型艺术、使用功能等诸方面的融合、和谐、秩序,渲染了当时皇权至上的伦理

宜兴一日游作文范文

宜兴一日游作文范文 宜兴一日游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为大家的宜兴一日游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星期一阳光明媚,火红的太阳照着小朋友们的脸蛋,显得精神焕发光彩。我们学校组织去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和张公洞游玩,我也十分兴奋。坐在大巴上,望着窗外迷人的风景,我看着都着迷了。 过了好一段时间,我们终于到了龙背山森林公园。一进门,一幅“潺潺流水”的画面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大家都发出赞叹的声音:“哇,好美啊!”导游带着我们到处浏览,一路上我们发现空中飘着许多像白雪一样的绒球,有人说是蒲公英。老师说:“这是柳絮,不是蒲公英。”大家拿起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随后,导游对我们说:“我们去游乐场吧。”大家一听可高兴啦。 游乐场里有好多好多的项目:有刺激的空中飞人、有惊险的疯狂火车等项目。我真想玩一玩。可就在这时导游把饭菜端来了,我们坐在草地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饭,我们又来到了蝶缘馆。

蝶缘馆里有许多蝴蝶标本,各种各样的蝴蝶千姿百态,我这时想到了拍照片,我把同学叫来,拍了一张完美的合影。我们浏览完了蝶缘馆,准备去张公洞。 到了张公洞,进门就是一个大喷泉,旁边还有许多小喷泉,它们互相配合起来,像是在跳舞呢!快要到洞口就觉得冷嗖嗖的,到了洞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好多人发出哇哇的叫声。导游边讲解边用电筒照着顶部,借着幽暗的手电筒的光亮,我看到洞顶上面刻着几个人。导游认真的讲解着,我专心的听着,并把它记在脑海里。 紧接着导游又带着我们去了陶艺馆。我拿起陶泥在模板上一按,一只小青龙就印了出来,我把它装进盒子里,留做纪念。 美丽的宜兴,真令我流连忘返。 江苏宜兴是老爸的故乡,去过数次,却从未去过那里有名的宜兴善卷洞。五一春假的一天,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在探望爷爷奶奶的同时,我们来到宜兴善卷洞游览。 宜兴善卷洞,位于宜兴城西南的螺岩山中,天然灵秀而美丽诱人。一入景点,我们就在导游的介绍下开始我们的旅程。游览从美

非遗数据库

非遗数据库 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览 中国篆刻日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10月9日,中国前副总理李岚清篆刻艺术作品展在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在未来的4周展期内,巴黎观众可通过“中国印·李岚清篆刻艺术展”,观赏中国篆刻艺术,了解中国文化以及这位前国家领导人的艺术情怀。图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讲解作品。(资料图片)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文松辉)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4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2009年通过的3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09年通过的22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1、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世界第一中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中国书法等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览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3、中国书法 ·4、中国剪纸 ·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7、端午节 ·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9、《格萨(斯)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考虑其优势及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保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保护和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既能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其传承,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应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保继刚,1993)。按照旅游文化学的归类,旅游文化资源一般分为有形旅游文化和无形旅游文化。无形旅游文化资源是指语言、生活习俗、氛围等非物质形态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表中(见表1),从表1来看,h大类人文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内容有部分重合,但是也有一些并没有体现在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一些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归类上存在盲区。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及申报,作为旅游资源分类的h大类人文活动,也应及时对新的旅游资源分类进行调整,增加适合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旅游开发的优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定义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族民间口述身授、世代相传的无形文化遗产。这种无形文化遗产蕴藏着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历史文化,因此它代表着民族普遍的文化认同和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体现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由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交通愈加便捷、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等多种因素,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遗产面临更严峻的破坏。为了保存这些文化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合作,在2001年开始了“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请。当年,包括中国昆曲艺术在内的19个代表作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定。这种申报工作其后每两年进行一次。截至2018年,中国入选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40项,其中最早入选的几批包括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族乌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木卡姆”是伊斯兰音乐中的一个特有名称,含有“曲”、“调”、“古典音乐”之意。木卡姆的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在中亚、西亚、南亚、北非等地区都有木卡姆。相传维吾尔族祖先从渔猎、畜牧时期就创作了在旷野、山涧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这种歌曲后来不断融合、演变发展,形成了组曲──木卡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能完整演唱新疆十二木卡姆的艺人已经屈指可数。1950年代和1970年代之后,新疆自治区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几次大规模收集、整理木卡姆。现在,对新疆十二木卡姆的保护更加强了。 蒙古族长调同样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在花香风甜的季节里,蒙古牧民骑上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放牧。举目遥望,碧草连天,闲云自飘、牛羊盖野。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牧民们的歌声悠长舒缓。有人说蒙古族长调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到2013年为止,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如《格萨尔》史诗;表演艺术,如昆曲、古琴;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如端午节;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如中医针灸;传统手工艺,如剪纸;举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或时间等。 中国政府于2006年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518项保护对象。政府也在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保护”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它包括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考察和清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评定、通过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和保存、对传承人的扶植和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弘扬,以及做好传承工作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毕业论文

现有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实用模式 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趋潮流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中要的课题。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烙印,关系到我们每一人,对它的保护与研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但在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模式的研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本文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开发中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成功的开发模式案例,分析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实际问题,寻求在现有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实用模式,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从而提高我国的旅游竞争力。 关键词J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旅游开发:静态模式:动态模式

u前,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很多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根据本国的实际悄况制订了各自的法律保护制度和政策。结合各国的非遗保护进展悄况看来,毫无疑问,在制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方面,日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头。日本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意识的保护始于明治4年(1871年)。随着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儿次大的修改而逐渐完善起来的。韩国、法国、意大利也相应制定的法律。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一部制定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尽管日本和韩国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它们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物质文化遗产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刚进入我国,山于遗产的特殊地位和性质,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其保护问题,这是遗产研究的永恒的主题,并永远处于核心地位。从国内期刊网第一次谈论到今天已经十余年的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学界的广泛深入的关注,但大部分的研究仍局限于史哲、民族民俗等领域的学者对其概念、内涵及保护问题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在诸多有关保护的成果中儿乎众口一词的是,旅游开发是U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选择之一。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尚未得到足够深入的探讨,但随着04年我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员国及我国的昆曲、古琴、木卡姆和蒙古长调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U分别在01、03、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加之近年来遗产旅游在全世界范W内的持续升温,05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开始进入到旅游和地理学者的视野。

阳羡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

阳羡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 一、概况 阳羡生态旅游区位于湖滏镇,南距市区18公里,东距太湖5公里,面积96KM2。湖滏系丘陵山区,属天目山余脉,境内山峦环抱、连绵起伏。湖滏交通方便,丁张、汤省、张灵、张湖公路贯穿北部和西部,湖东公路贯穿南部,经悬脚岭直通浙江,汤省公路东端与宁杭高速公路衔接。 阳羡生态旅游区内景点集中,自然景观多样,人文景观丰富。有“华东第一竹海、太湖第一源头、苏南第一高峰”之称的竹海风景区,彰显陶朱公范蠡兴陶制业的陶祖圣境风景区,雕塑文化和溶洞茶州相结合的优美灵谷风景区,还有张公洞、玉女潭、龙池山森林公园、澄光寺等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景区,都是华东旅游圈和太湖旅游风光带上的特色精品景区。 二、规划范围 阳羡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的范围包括两部分:湖滏镇镇域和湖滏镇西面丁张公路以南地区,并将龙池山的旅游资源与湖滏镇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三、规划定位 规划将阳羡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以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山、水、洞、竹、茶、农、情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长三角核心圈层最佳山水生态旅游区和环太湖旅游圈的西太湖旅游度假中心。 四、特色项目 规划形成5大类特色项目: 1、最具资源组合潜力的滨湖休闲度假天堂 2、休闲服务功能最完善的竹海景区 3、最具吸引力的大型矿址生态公园和矿址迷园 4、江苏最大的汽车生态体验公园 5、华东规模最大的农业地景艺术园 五、空间格局 在明确总体发展概念的基础上,依托现有两点一线的旅游格局,规划建设五个旅游功能区,分别为:阳羡湖旅游度假中心、洞府岩农人文体验区、省庄竹海生态休闲区、溪谷山乡特色游览区和龙池山生态观光区,形成“一核四极”的旅游空间格局。“一核”:指阳羡湖(规划为油车水库)旅游度假中心,以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功能为主; “四极”:指洞府岩农人文体验区(包括张公洞、玉女潭、阳羡茶场等景点)、省庄竹海生态休闲区、溪谷山乡特色游览区(包括邵东村农家乐、杨梅采摘园等景点)和龙池山生态观光区分别以科普教育、美食休闲、养生休闲和生态观光为主要功能。

我国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调研_邓爱东

我国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 遗产数据库建设调研* 邓爱东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够重视、数字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数据库 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trend,the culture ecology changed greatly and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heritage is impacted more and more.Many traditional crafts are on the edge of disappearance.At present,many public libraries have carried out the protect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more or less,thereexisted some problems,including insufficient emphasis on it,low level of digitalization and lack ofspecialists. Key words:public library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database 1 我国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现状 《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对公共图书馆有明确的表述: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是,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对艺术科技成就与创新的鉴赏力;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支持文化多样性;支持口述传统文化。而且2009年7月文化部社会司在关于开展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中,把公共图书馆是否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式建设(包括:主办、协办、参与举办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活动)已作为其中之一的评估标准。所以,作为具备公共服务知识机构、制度性质的公共图书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文化共享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时候,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必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保存,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弘扬、展示和传播提供广阔平台。 笔者于2009年8月通过互联网,以国家图书馆主页上“专题导航”栏目“公共图书馆”链接中的46个公共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或自建馆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为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各级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统计表 类型数量建立非物质文化 遗产资源数据库 地方文献 资源数据库 链接地方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网站 省图书馆20 11 20 20直辖市馆4 2 4 4单列市馆22 13 22 20合计46 26 46 44所占比例57%100%96% *本文为广东省文化厅基金研究项目“图书馆服务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号GDTK0933)成果之一。

宜兴市上市企业一览表

硅谷电子、深交所 新威集团、香港 泉溪环保、新加波 泛亚环保、香港 三普药业、沪交所 亚洲绢丝纺、深交所、鼎球股份亨鑫科技、深交所 亚洲锆业、香港、宜兴市新兴锆业鹏鹞环保、新加波 驰马拉链、新加波 沪安电缆、新加波 江苏科地、香港 雅克科技、深交所002409 华耐国际、香港 中超电缆、深交所002471 华地百货、香港

市政府关于确定江苏华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0家公司为拟上市公司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更加有效地组织和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有重点、有梯次地培育拟上市企业,促进企业上市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经市政府研究,确定江苏华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0家公司为拟上市公司。具体名单如下: 1、江苏华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关联企业:宜兴华地百货有限公司 宜兴大统华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宜兴和信广场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春天贸易有限公司 无锡源动力咨询有限公司 无锡安格信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汇全物流有限公司 2、江苏高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3、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4、江苏辰龙科技有限公司 5、江苏凌志环保有限公司 6、江苏新雪竹国际服饰有限公司 7、宜兴狮王木业有限公司 8、江苏国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9、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宜兴市宇星工贸有限公司 11、宜兴晶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2、江苏金港湾不锈钢有限公司 关联企业:江苏三得利不锈钢集团有限公司

13、江苏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14、江苏美凯龙钢业有限公司 15、江苏国威铝业有限公司 16、江苏东邦科技有限公司 17、江苏地龙管业有限公司 18、江苏石诺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江苏天音化工有限公司 20、天乾(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关联企业:江苏沪宜铸锻有限公司 天乾重工(江苏)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德乾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21、无锡市虎皇漆业有限公司 22、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关联企业: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23、欧亚华都(宜兴)环保有限公司 24、江苏赛特钢结构有限公司 关联企业:宜兴赛特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25、江苏圣安电缆有限公司 26、江苏中煤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27、江苏远方电缆厂有限公司 28、江苏泽铭荧光材料有限公司 29、宜兴市振球炉料有限公司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肖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摘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本文通过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对其旅游开发时,应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旅游开发措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旅游开发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资源,它对旅游开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兴趣日益增长。因此,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相对称的概念而提出来的。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权威界定来自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它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里的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2006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分民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习俗等十大类别。 从以上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十分广泛,这决定了其特征的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无形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代表了劳动大众的智慧和精神,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热点内容。随着旅游活动的频繁深入,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原真性逐渐消失,而一些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因其曰益脱离社会生活,逐渐濒临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生存遭受威胁。只有在发展利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得到不断传承,并以新的形式存活下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概况的简介,分析了其开发现状和宁夏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幵发与保护策略。 关键词: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达,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民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而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专门对“保护”一词做出了解释,“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可生存性,这些措施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鉴定、记录、保存、推广、传播以及复兴"。文化旅游是指在寻求和参与全新或更深文化体验基础上的一种特别兴趣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活动区别甚微,因为旅游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次旅游经历,都是一次对新文化的体验"。 一、宁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审美、教育、康体等多项功能,开发利用价值大。根据“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宁夏公布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扩展项目在内,宁夏共有10大类近100个非遗项目,分布在19个市县区,其中,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包括回族山花儿、回族服饰、回族器乐等共10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包括国家级、自治区级共143人。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刚迈出步伐,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处于静态的保护中,没有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同时,有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形式被开发,部分非遗项目入驻景区,在景区其他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下,进行展示和表演。目前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1.文化旅游景区;例如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西部题材影视文化而扬名,是宁夏知名度较高的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同时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验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西部影视城景区内,包括草编、撤法、剪纸、花儿等在内的30多项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分类等基础理论的认识达成一致,旅游开发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开发价值、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开发影响及实证五大方面。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建议。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1 研究现状 1.1 基本概念达成共识(1)基本概念的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在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兴起。但对其概念却并未有准确的界定。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概念被确认。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确定,使其保护与开发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与行动中来。(2)类型的界定。“一个完整的‘无形文化遗产’涵盖一个很宽泛的范围。它包含了传统语言和口传遗产;传统宗教和礼仪;工艺设计和美术作品、音乐、诗歌、戏剧、舞蹈、服饰、厨艺、狩猎、园艺、纺织、医疗、处理冲突的方法等。”根据定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一部分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进行归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俗等十大类别。此外还有人按照非物质文化申报的标准与申报程序,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可按等级划分,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与县级。目前,上述依据已基本被大家认可,受国务院出台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分类的影响,以表现形式、内涵为划分依据的分类方法已被广泛认可。笔者认为,无论是内涵与表现形式划分法还是等级划分法,都是我们整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依据,在旅游开发中应结合使用,例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优先级的问题就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等级综合评价。 1. 2 研究热点分布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开发价值、原则、方法、案例实证、影响五个方面。(1)开发价值、原则、影响认识一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价值、原则与影响,国内大多数学者、专家的态度趋于一致。价值方面:王宁、朱祥贵、詹慕陶、一帆等诸多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审美、文化、科学价值,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将会带来社会、经济、环境的三重效益。开发原则方面:陶思炎、黄丽华、谢科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观点可总结为可持续原则、保护原则、吸引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基本保证。开发影响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影响,学者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种,罗明义、徐赣力等人认为旅游开发将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造成破坏;马晓京、肖曾燕等人认为恰当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合理进行旅游开发将有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种观点为大部分学者所赞同。(2)开发方法、实证研究日益增多。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式来看,日益丰富多样,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主题式旅游开发模式、实地村落式开发模式,(实地浓缩式开发),模拟景观式开发(再现式开发),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流行的节庆式旅游开发模式(短期表现型开发)、公园式开发模式(创新式开发)。随着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当前的旅游开发模式又有了更多的创新,如近来出现的实景舞台式旅游开发模式、情景体验式旅游开发模式等等,大大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理论。就实证研究来看,案例日益增多,如:王若、管宁生对云南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吴承忠对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的研究;张捷对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的研究;陶伟等对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1. 3 开发深度与广度日益加大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多样化,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旅游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日益加大。以民俗旅游为例,民俗旅游从形态结构而言,将其开发为“民俗物质旅游”、“民俗行为旅游”、“民俗精神旅游”和“民俗语言旅游”等;就民俗分布的空

宜兴茶文化的介绍

宜兴茶文化的介绍 大致在唐代肃宗年间,常州剌史李栖筠开始,每当茶汛季节,常州、湖州两地太守集会宜兴茶区,并且唐皇特派茶吏、专使、太监 到宜兴设立“贡茶院”、“茶舍”,专司监制、品尝和鉴定贡茶的 任务。采下来的嫩茶,经焙炒好后,立即分批通过驿道,快马日夜 兼程送往就京城,赶上朝迁的“清蝗宴”。当时称此种茶为“急程茶”,一刻也不能延误。 诚可知,江苏宜兴距京城(今北京)有数千里之遥,不知累坏了多少驿役?累死了多少骏马?……正如唐代诗人李郢(茶山焙焙歌)诗曰: “阳羡贡茶”,产于宜兴的唐贡山、南岳寺、离墨山、茗岭等地。“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明代周高起, 在他的《洞山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 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 1.赏茶:由茶罐直接倒茶入茶荷,利于我们观赏茶叶。宜兴式泡法将用手抓取茶叶的方式改进,用来赏茶的茶具叫“茶荷”,取其 清新脱俗之意。 2.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池中。 3.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置入)壶中。 4.温润泡:注水入壶至满,盖上壶盖后立刻倒入茶海或茶盅。(目的是让茶叶吸收温度和湿度,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有助于第一 泡的茶性展现。 5.温茶海:将温润泡的水倒入茶海中温热。

6.温杯:利用茶海中的茶水温茶杯。有温杯跟没温杯,会影响倒茶汤温度,温度约相差3-5℃。 7.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时间依所冲泡之茶叶而定。 8.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沾去壶底的水滴。 9.倒茶:将茶汤倒入茶海(茶盅)中。 10.分杯:将茶海(茶盅)中的茶水倒入茶杯中之八分满为宜。 11.去渣: (一)先清洗壶盖; (二)以渣匙将壶中之茶渣清出。 12.洗壶:冲水入壶约二分之一,将剩余茶渣清出。 13.倒渣:将余渣倒入池中。 14.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 15.还原:客人离去后,去渣、洗杯、洗壶,一切归位,以备下 次再用。 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 江南地区为代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地区为代表),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而且年代更为久远。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树。现在中国 的野生大茶树集中在云南等地,其中也包含甘肃、湖南,湖北的一 些地区。 十五世纪初,名僧村田珠光(1423-1502)采用“茶寄合”的大众 化形式。吸收“茶数寄”的品茶论证和鉴赏茶具的内容,结合佛教 庄严肃穆的仪式。创立了茶道艺术。提倡茶禅合一,旨在清心。以 后由禅门逐渐普及民间,形成20多个流派。如内流、乐流、细流、 织部流、南声流、宗偏流、松尾流、石洲流等,十六世纪后期丰臣 秀吉时代的茶道高僧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 “一派茶道”又称“千家茶道”后来,千利休子孙分三支,又称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雷蓉,胡北明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并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2003-2011年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焦点: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研究;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策研究;三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 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2012)04-0012-05 收稿日期:2012-02-28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C11E010);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1SA074)作者简介:雷 蓉(1972-),女,四川渠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战略管理; 胡北明(1973-),男,重庆丰都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网络出版时间:2012-7-3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b18571532.html,/kcms/detail/51.1676.C.20120703.1153.004.html 第27卷第4期2012年8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7No.4Aug.20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通过了《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后,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潮。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各国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保护”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的一个主旋律。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对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寻求一条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将不失为其保护和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与转型,不仅在实践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其理论研究也是当下关注颇多的一个焦点。 本文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对国内近年(2003—2011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研究进行评述。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策问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旋即加入该公约以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说是如雨后春笋。笔者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 )以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键词,从2003—2011年共有相关文献 11148篇,其中期刊论文3957篇,博硕士论文262篇,其它文献6929篇。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更是持续走高。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统计,2007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刊文献只有460篇,2008年 623篇,2009年790篇,2010年达到高峰有832篇,2011年也有792篇[1]。 就其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上看,早期(2001—2004年)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特征及价值内涵方面;中期(2005—2007年),主要文献将其关注的焦点放到了各种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近年来(2008—2011年)特别是随着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