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性阅读贻害无穷
别让功利化阅读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

别让功利化阅读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作者:吴梦娇来源:《家长》2024年第01期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不应将阅读视为一种提高孩子语文成绩的手段,而应将其作为一种陪伴孩子终身的习惯进行培养。
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发挥原本的意义,真正实现“开卷有益”的目的。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阅读的重要性进一步得以凸显,语文学科的考核也加入了对阅读量的考查,无论是老师还是教育专家,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一时间,“读书热”在家长群体中风头正盛。
家长们重视孩子的阅读是好事,可是如果方法不得当,只能让开卷有益变成“开卷有害”。
越来越多的家长向我反映:“为什么我越强调阅读,孩子对课外书就越抵触?”这是因为很多家长在强调阅读时,过分强调阅读的功利性,恨不得通过阅读尽快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
实际上,阅读并不是“万能钥匙”,阅读的成效并不是显性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不应将阅读视为一种提高孩子语文成绩的手段,而应将其作为一种陪伴孩子终身的習惯进行培养。
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发挥原本的意义,真正实现“开卷有益”。
名著“快餐化”是重灾区曾经有一位家长得意洋洋地跟我说,自己的孩子目前已经读完了中国的四大名著。
听完这话,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担忧。
担忧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陷入了盲目与浮躁的情绪中,只重结果,不在乎过程。
于是,我问这位家长:“四大名著字数多、思想深刻,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极高,别说是孩子,就是有些成年人也难以读一遍就深刻领悟,为什么要给孩子推荐这些书呢?”这位家长是这么回答的:“都说读书好,那么读名著肯定更好,我就想让孩子省时间省精力,读最好的书,一次到位。
”听完这位家长的话,我只能苦笑连连。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一上来就是四大名著,难道这些家长真的不了解其中的阅读难度吗?其实他们并不是不了解,而是希望孩子能够读最少的书,收获最大的阅读效果,从而减少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与精力。
去除阅读的功利性

去除阅读的功利性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家长看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够时,就想到让孩子去阅读,希望通过阅读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如果家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让孩子去阅读,很有可能会失望。
我一直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是在潜移默化中点亮我们的心灵。
如果不带功利性去阅读,会让孩子更有兴趣。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细心观察,会发现一旦你要求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或者要求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必须写一篇读后感出来,或者要求孩子读完几本书后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那么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会减弱。
虽然我们都知道读与思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如果我们太过看重孩子的思,就有可能会降低孩子读的兴趣。
我想如果一本书,触动了你的心灵,自然就会有感悟,再加上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所以对待书本的感悟也不同。
因此,我更喜欢让孩子随心而读,因为我相信,只要孩子喜欢读,她一定能够从书本中收获很多,虽然这些收获可能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太多帮助,但是一定会让她的人生更精彩。
去除阅读的功利性,还在于要鼓励孩子去读闲书。
所谓的闲书就是与课本无关的书。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书对提高孩子成绩没有用,但实际上这些书才真正能够丰富孩子的心灵,提升孩子的智慧。
【参考文档】《功利性读书》阅读附答案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功利性读书》阅读附答案阅读《功利性读书》,完成问题。
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实在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
它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
反过来,炫耀自己读书破万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读书人。
商务印书馆元老王云五先生仅仅将读书视为一种好玩的事情,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
读书就是一桩好玩的事情,一次轻松的自我放逐。
无聊才读书,这话未必是错。
因为正是读书,驱赶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获得了一层温润的苞衣。
月长似岁,闲情难忍,如何是好?友人凹凸便在随笔中答曰:“就依自家所好,想办法‘消闲’:可与同道饮黄酒,或串门子道短长,或网开一面与人对弈,或入歌厅卡拉OK……但诸多妙法均有局限,须有物质,须有党朋,须有这方面的技艺和兴味。
若首无物质,次无党朋,又无技艺兴味,居家枯坐,便只有向书乞援。
不管是什么书。
只要读下去了,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
”至于读书与人的精神竟界究竟有着怎样的干系,这个不敢说。
因为许多大字不识一筐的普通劳动者,内心亦温暖如秋阳下的田野;而有些肚肠冷于冰雪的大奸大佞,倒是饱读过诗书的。
话虽如此,读书总还不失为一件好事。
好书总是引人向善的罢——但愿如此。
但是引人向善也罢,丰富智慧也罢,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饭食使我们长大,而使我们长大的,却很难说的哪一天的饭食。
故而,读书的兴味,源于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
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
或许正是出于爱书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我和林语堂先生一样,讲求性情,反对功利。
12月8日——暂时尚无法搞清是哪一年的12月8日——林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题目是《论读书》,讲得痛快:“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
世界读书日:阅读过于“功利化”的隐忧_2000字

世界读书日:阅读过于“功利化”的隐忧_2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4月23日是又一个“世界读书日”。
近年来,每到这一天,中国各地都会组织较大规模的读书活动,诸多媒体亦高度关注。
然而一派热闹景象背后,“阅读过于功利化”等让专家忧心的现象却依然存在。
阅读窘境下的“读书日”:只是个“提醒”据报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
有鉴于此,近几年的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提议设立国家阅读日或读书节;2006年,中宣部等11部委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新闻出版总署也推出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开展校园阅读工程等活动。
几年下来,国民阅读率开始回升,过往的尴尬局面有了不小的改观。
尽管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国民阅读率有了一定改观,但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
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
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曾经表示,中国人今天的阅读状态,令人堪忧,我们的国民年平均读书的数量,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阅读在很多人心目中不是一件要紧的事,在一些人看来,读书和游戏享乐、赚钱升官没有关系,何必浪费时间?为何在民众有读书诉求,政府推动的情况下,国民阅读整体情况仍不是十分乐观?《中国文化报》报道指出,有人说,“读书日”年年办,阅读问题年年提,中国如今的人均阅读量相比很多国家仍然不甚乐观,那些宣传活动及概念的引进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读书日”的到来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节日,热闹一阵就偃旗息鼓。
对此,中国社科院一位文学研究专家表示:“知不知道某个具体的读书日其实并不重要。
读书日只是一个提醒。
”实际上,“世界读书日”等有关阅读的宣传、推广活动在推动民众读书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要让其迅速而彻底地改变社会的阅读现状也不太现实。
超越功利,成就阅读的价值

超越功利,成就阅读的价值作者:余耀清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02期一、功利性的阅读有弊端第一,阅读的目的偏重于考试。
打开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的书页,徜徉于油墨清香之中,读书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可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很少能领受到,因为他们的课本上写满了“考试”这两个字。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常常带有过多的非文本本身的动机,学生须面对与考试有关的许多问题,提取与考试有关的许多信息,迫使自己在阅读中去做自己并不情愿的分析、推敲。
基于“考试”这个目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不到文章的本来面目,失去了对文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久而久之,内心情感、审美观点压在“考试”这个指挥棒下而得不到渲泄,捧起书本,未曾翻页就已有了三分恐惧。
如此的心态,读书肯定索然无味。
第二,阅读的自由度受束于考试。
语文阅读的功利性就像一个魔咒,不仅掌控着学生读书的方向,也左右着阅读的方法和内容。
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往往是缺少自由的,对文本,无论他们是否喜欢,是否有心理需求,都必须按照教师的设计步调一致、方法统一地进行阅读。
为了适应考试的深度和广度,有的教师根据考试的要求设计程式化的问题,再按一定的、固化的规则去限制学生的阅读,还美其名曰“导读”。
这其实是在泯杀学生自然化阅读的心境啊!这种严肃的氛围,这么深奥的问题,这么繁杂的程序,学生的阅读心境早已崩溃了。
这样的阅读还有什么效果?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体悟视而不见,想见的只是考试的结果,这其实是在剥夺学生的“读权”!当读者的主体地位被剥夺,阅读个性遭压抑时,学生就成了阅读的奴隶,有了这种限制和压力,学生的阅读就会失去平时阅读中应有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和轻松,失去自由联想和创造。
这样的阅读,只会使学生停驻在对文章的浅层理解上,无法达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二、怎样成就阅读的价值第一,阅读的目的要生活化。
“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
”这句话道出了语文的真谛。
语文阅读的目的是多样性的:有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有的是为了体验情感,有的是为了追求实用……而过分地追求实用,把阅读当成追求名利的敲门砖,就失去了语文的原味。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重点中学2024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重点中学2024学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往往是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容易成为比较研究关注的热点和切入口。
表面上的相似,并不一定具有多高的比较研究价值,而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有时却存在着内在的可比性。
单纯着眼于相似性,或者停留在相似点的罗列,比较研究就会流于肤浅,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A.因为但是而且B.尽管虽然但是C.因而但是所以D.因而而且所以2.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谮.(jiàn)害崩俎.(cú)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B.灵柩.(jiù)诓.骗(kuāng)阔绰.(chuò)郭然无累.(lěi)C.狡黠.(xié)佯.惊(yáng)亵.(xiè)渎克.尽职守(kè)D.恁.地(nèn)煞.(shà)白解.(jiè)元一抔.黄土(póu)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执拗.(niù)锡箔.(bó)家酪.(bèi)鸡毛掸.子(dǎn)B.女佣.(yōng)扶掖.(yè)鄙.夷(bǐ)周道如砥.(dī)C.脊.梁(jǐ)拆.散(cāi)诘.责(jié)踌躇.满志(chá)D.逻辑.(jí)蠕.动(rú)蓦.然(mò)囊.萤映雪(náng)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求甚解》选自马南邨的《燕山夜话》。
云南省保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保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春日朱熹①胜日寻芳泗水②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②泗水,水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春秋时孔子曾在此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对这首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首句,点明了天气是“胜日”,地点是“泗水滨”,事情是“寻芳”。
后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B.这是一首哲理诗,说明春天之所以很容易辨认,是因为春天具有焕然一新的面容和万紫千红的特征的道理。
C.细究朱熹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见诗中的“泗水”应暗指孔门,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和美好景致的春风。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B.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三月撄花节期间,磁湖南岸,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
D.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3.对下列各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守岛英雄王继才历时十余载,战胜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家国重托。
修改:将“战胜”和“克服”位置对调。
B.为了防止贫困生辍学,教育部门作出了免除贫困生学杂费、书本费,并补助生活费。
修改:在“辍学”前添加“不”。
C.由于我国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使留学人员迎来了回国有用武之地的大好局面。
修改:删去“由于”或“使”。
D.60年来,作为国家电视事业排头兵的中央电视台谱写了新闻事业。
修改:在“新闻事业”后面添加“的壮丽篇章”。
功利性阅读的缺陷

个 人 在 人 生 历 程 中总 会 遇 到 各 种
各 样 的 处 境 .或 大 顺 大 喜 .或 大 逆 大
等 .就 很 难 再 静 下 心 来 阅 读 邪 些 人 文书籍 待其 大学 毕业 .也不 过是 找
个 养 家 糊 口 的 工 作 而 已 . 即 使 薪 水
悲 要 真 正做 到 “ 辱 不 惊 ” 宠 .恐 怕
来 看 .读 书 倾 向 十 分 明 显 ,即 “ 利 功
性 阅读 ”—— 或为 了考试 .或 为了消
遣。 “ 利 性 阅 读 ” 的 缺 陷 所 导 致 的 功 后 果 现 在 越 来 越 明 显 . 它 直 接 导 致 了 当 今 学 生 的 文 化 底 蕴 不 足 、人 文 深 的 了 解 和 感 知 . 想 使 自 己 的 外 的 因 素 全 国 人 大 代 表 、广 两 艺 术 学 院 院 长 黄 格 胜 教 授 在 接 受 记 者 采 访 时 曾 恳 切 地 说 : “ 生 时 代 读 书 不 能 学
不 是 靠 什 么 “ 试 秘 岌 ” 或 网 络 游 戏 应
办了 一场 《 物理 学与美 》 的讲 座 ,他
用 中 国传 统 的 水 墨 画 作 背 景 .以 中
国 古 代 诗 词 作 提 示 . 显 示 出 丰 厚 的
所能 做得 到的 .而是 要靠他 的人 生境
丰厚 .也很 难 在将 来 有 大 作 为 和 大 贡献 事实 上 .目前大学 生 阅读价 值 取向 的功利性 较 之中学 生更加 明显
语 水 平 达 到 一 个 相 当高 的程 度 .是 非 常 困 难 的 事 情 历 史 上 那 些 作 出 伟 大 贡 献 的 人 物 .大 都 从 小 十 分 注 重对 能 够 充 分 代 表 母 语 文 化 书籍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利性阅读贻害无穷
书是心灵鸡汤,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从远古世纪至现代社会,从青铜器到竹简再到纸张,书从未远离人类的生活。
然而,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书”这个字代表的仅仅是课本。
《功利性阅读贻害无穷》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阅读”已经成为学生的任务而不是兴趣,调查显示,中国儿童的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功利性阅读,正败坏着中国孩子的阅读品味合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阅读的怨恨。
大部分老师让学生阅读仅仅是为了做好试卷上的阅读题,提高分数。
读书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学生的负担。
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之外自愿阅读的书又多是漫画书、恐怖小说等等一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书籍,就拿我们班孩子来说,下课期间,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同学手里拿的是《笑话与漫画》、《恐龙世界》《查理九世》这些书,一个个看到津津有味,不能自拔。
这些书,真的能让孩子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步拾级而上?
而且随着网络的盛行,纸质书籍的阅读也大大减少了,学生已经感受不到“书香”“墨香”的魅力了。
而如何改变这个情况呢?我认为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读一些语言优美、感情真实的文章,让他们感受文字的美丽。
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每周介绍一位“最喜爱的作家”,让更多的学生自觉进入阅读的海洋,找寻自己喜欢的故事,并和大家分享,让孩子知道读书可以很快乐。
拒绝“功利性阅读”,让阅读成为“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