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大食物观森林食品开发探索思考——以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地区为例
大兴安岭林区:探索国有林区改革先行先试的新路子

大兴安岭林区:探索国有林区改革先行先试的新路子作者:董晓斌韩艳萍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第10期文/ 董晓斌韩艳萍2015 年2 月,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对我国国有林区改革作出的全面系统的部署。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勇于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主动作为,自加压力,率先闯出一条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为国有林区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国有林区一直是全国森林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是全国林业建设的重点,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对林业及生态建设重视不够,国有林区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可采资源枯竭、生态功能退化、经济发展滞后、职工收入过低,发展陷于困境。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60 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生态建设还是林区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很多困难与问题,推进改革是加快林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与创新。
一、当前林区改革面临的问题(一)“企业办社会”体制严重制约了林区发展。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之初是先有企业,后有政府。
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管理体制,产生和积累了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森工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生态效益,两种利益难以兼顾。
长期以来,内蒙古森工企业集森林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处置四权于一身,既是森林资源的所有者、经营者, 又是森林资源的管护者。
由于木材大幅减产,林区产业单一,企业经营步履维艰。
特别是在缺少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企业负担日益加重,很难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另一方面,森工企业社会负担重,效益低,职工收入少。
内蒙古森工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如供热、供水、环卫和公共设施建设等。
由于企业规模大、效益低、人数多、负担重,林区职工长期以来收入较少,生活困难。
大兴安岭生态好 绿色食品等你来

大兴安岭生态好绿色食品等你来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第5期曹伟郭苏民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冰雪、大氧吧,位于中国最北部的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令人心驰神往,更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区和中国绿色食品叫得响的地方。
中国的野生蓝莓之乡野生蓝莓是享誉世界的超级水果,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脑功能等作用明显。
大兴安岭野生蓝莓储量占到全国的90%、世界的30%,“中国蓝莓之乡”称号当之无愧。
多年来,黑龙江大兴安岭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大蓝莓产业发展力度,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目前,建有蓝莓生产加工企业21 家,形成了从生产销售蓝莓原果、果汁等初级产品,到蓝莓果酒、果干、果酱、果脯、饮料、罐头及花青素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研发出花青素泡腾片、软胶囊、口服液等十大类160 多种产品,涌现出塔河超越、阿木尔北极冰、加区百盛蓝莓、新林依莓等一批建设规模较大、产品附加值较高、企业效益较好的加工企业。
全区蓝莓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达2万吨,蓝莓深加工总产值达3.8 亿元。
阿木尔北极冰以高档酒为主、超越以中档酒、果干、果酱、口服液为主、百盛公司以饮料、果糕为主、新林依莓公司以女士酒、白兰地为主……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各大企业产品特色鲜明,既避免了产品种类交叉,又达到统一布局的效果。
立足野生蓝莓集约化经营,黑龙江大兴安岭在新林、阿木尔、塔河、十八站等地建设多个人工蓝莓种植基地、种苗繁育基地。
2013 年以来,林区累计完成人工蓝莓种苗繁育890 万株,人工蓝莓种植2.6 万亩,野生蓝莓抚育经营22.5 万亩。
2009 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成为我国唯一的“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
2010 年,大兴安岭地区被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评定为“中国蓝莓之乡”。
大兴安岭林格贝寒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蓝莓花青素、熊果甙、荨麻提取物等主流产品,形成蓝莓功能保健食品、寒带生物药品制造、寒带植物提取物等三大品系30 余个品种,于2015年3 月成为我国最北部地区首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
国有林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维视角——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

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与优势自然资源优势 大兴安岭林区拥有较为完整的森林、湿地、草地、野生动植物、水资源等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资源极为丰富。
有林地面积683.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86%,森林生态系统年产生态效益高达1 163亿元。
各类湿地总面积153.08万公顷,林木、林地、湿地的存量价值为4 977.04亿元。
天然草地面积108万公顷,大小河流500多条。
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8种。
大兴安岭大部分区域至今仍未开发,保持着原始的风貌,独有的地势、地貌、动物与植被,形成了大兴安岭林区层次丰富、色彩鲜明、递次转换的独有特色,极大地增强了大兴安岭林区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文化资源优势 大兴安岭地区拥有种类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具有全国独有的特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
拥有神州北极、神秘源头、神奇天象、神秘民族民俗等不可复制的垄断性资源。
神州北极文化旅游品牌享誉国内外;历史文化方面,拥有古老的鲜卑文化、采金文化、古驿站文化、雅克萨战场遗址,新时期铁道文化、知青文化等;生态文化方面,遍布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湿地等特色资源,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5处,以及中国唯一寒温带动植物基因库——大兴安岭寒温带植物园;红色文化,东北抗联三支队在此痛击日本侵略者,独特的开发历程形成了以“突破高寒禁区”为核心的大兴安岭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鄂伦春族赞达仁、桦树皮制作工艺、兴安森林号等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鄂伦春的萨满舞、吕日格仁舞、狩猎习俗、兽皮制作技艺、刺绣、祭祀、剪纸、“斜仁柱”、萨满服饰等被列入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地理资源优势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祖国最北端,北为黑龙江上游水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南与黑河市、嫩江县接壤;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为界;中俄边境线长达791.5千米,有19个村屯与俄方相对应,有漠河、呼玛2个国家一类口岸。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探讨

大 兴 安 岭 林 区 是 1 4年 开 发 建 设 的 重 点 国 有林 区 , 四 9 6
1 发展绿 色食 品产 业的意义
接替产业 的选 择一般 根据其 资源状 况 、区位条 件 、生 产要素配置 、市场拓展 度等优 势以及地 区的发展 战略 来确
十余年来 ,为国民经济发 展提供 了大量 的资源 性工业 产 品
te d v lp n cu l n r be f re o d i d s y t usfr a d te c u tr a u e n g e t n f e h e eo me ta t ai a d p o l y t mso e n fo u t ,i p t w r o n eme s rs a d s g si s o — g n r o h u o d
Da i g’ n ig d src ,p i t u h tg' o d id sr st eman s c e d n n u tyo i itit xn a l itit onso tta l n t fo n u ty i h i u c e i gi d sr ft sdsrc .Af ra ay i g  ̄n h t n lzn e
3 结 束 语
总之 ,可持 续发展的提 出指 明了社 会发 展 的道路 ,并 提出了科学的理论依 据和指 导思 想。可持 续林 业 的发展 为 森林经营提供 了科学 的理论 和方 法 。森 林经 营模 式 的转变
国有重点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探索——以最大的国有林区大兴安岭为例

国有重点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探索——以最大的国有林区大兴安岭为例孙金峰;梅子侠【摘要】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汇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也在多个场合对世界承诺要减少碳排放的决心。
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我国就明确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开创绿色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障区的国有重点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具有发展林业碳汇的迫切需求和生态基础,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开发林业碳汇发展的新时代,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和生态发展,把林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要通过对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的有利条件、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存在的不利因素、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的思考与建议等几个方面,对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发展碳汇经济的实现模式,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期刊名称】《知与行》【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139-142)【关键词】林业碳汇实现途径【作者】孙金峰;梅子侠【作者单位】[1]呼玛县人民政府,黑龙江呼玛165000 [2]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1]呼玛县人民政府,黑龙江呼玛165000 [2]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作为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具有发展林业碳汇的天然优势、巨大潜能和迫切需求。
1.森林覆盖率高,碳汇储藏丰富。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据统计,陆地上的森林平均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大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并释放约1.62吨的氧气。
重点国有林区的大兴安岭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和草地资源,是我们国家重点的生态功能示范区和重点的生态功能保障区,林区碳汇经济的发展基础条件十分雄厚,拥有十分广泛的发展碳汇经济的空间。
对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自然景观旅游
生态旅游
利用大兴安岭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开发自然风光旅游。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开发生态旅 游项目。
民俗文化旅游
挖掘林区民俗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 游相结合。
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
1 2
招商引资
吸引外部资本进入大兴安岭林区,推动经济发展 。
合作项目
与外部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林区资源,实现共赢 。
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林区经济的萎缩,就业机会 减少,加上劳动力外流,导致本 地居民就业压力增大,难以实现 稳定就业和增收。
04
发展策略与建议
拓展森林资源利用方式
01
02
03
多元化利用
除了传统的木材生产,还 可以拓展森林资源在其他 领域的利用,如开发药用 植物、野生浆果等。
科学利用
加强科学研究,掌握森林 资源的分布、种类和特点 ,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 利用。
大兴安岭林区以木材采伐和销售为主导产业,但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木材采伐量逐渐减少,销售渠道也更加多元化
。
03
林下经济
为了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兴安岭林区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如林下种
植、养殖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替代产业
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兴安岭林区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通过 开发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态环境造成破坏。
社会福利改善
随着林区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状况将 得到改善。政府应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对策建议与展望
0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计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能真正落地。
目前,南京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轨道交通资源经营的发展必须与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工程设计相统筹、相衔接,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前置,与建设运营同步,促使资源的有序开发、节约利用和集约经营,才能实现南京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城市功能发展和乘客的多元化需求。
结语
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资源经营一体化设计是为了实现对于轨道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具体的规划与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城市的发展方向到地铁资源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入手,确保设计的科学与合理,促使资源的有序开发、节约利用和集约经营,实现轨。
关于对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开发与保护的探讨

Jl. 0 6 uy 2 0
文 章 编 号 :0 6 6 9 ( 0 6 O — 06 一 O 1o— 9320)3 07 3
关于对大 兴安岭林 区绿 色食品开发 与保护的探讨
金宏伟
( 北 林 业 大 学 国家 林 业 局 大 兴 安岭 林 业 规 划 院 . 龙 江 省 加 格 达 奇 1 5 0 ) 东 黑 60 0
之源 , 独特 的生 态优 势与 资源优 势 , 为发 展绿 色食 品 提供 了广 阔的发展空 间 和发展 前景 。 1 绿 色食 品的基本 内涵 1 1 绿 色食 品的概念 . 绿 色食 品 , 不是指 “ 颜 色的 食品 ” 根据 中国国 绿 。 家 有关 权 威机 构对 绿 色 食 品 的解 释 , 色食 品 的内 绿
摘 要 : 文章通过对绿色食品基本内涵的介绍. 阐明了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绿色食品的生态优势与资源优势及其
生 产 特 点 . 提 出发 展对 策 与 保 护 措 施 。 并
关键词 : 绿色食品; 生态环境; 跨越式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1 4 5 F 2 . 文献 标识 码 : B
2 世 纪 被 人 们称 为“ 色世 纪” 崇 尚 自然 、 1 绿 , 回 归 自然 已成 为 人 们生 活 的 主旋 律 , 求 安 全 、 追 优质 、 营养 食 品正成 为全球 发展 的 主流 。而绿 色食 品是 一 类 真正来 自于 自然 的富 营养 、 品质 、 全 的环保 食 高 安
的畜 牧 产品 、 蛋和渔 业 产品及 其加 工食 品 ; 然矿 禽 天
收稿 日期 : 0 6 5 1 2 0 —0 — 0
均保 持着 良好 的 自然形 态 , 境无 任何 工业 污染 , 全 是
目前 世界 上少 有 的 一块 全 环 境无 污 染 的人 间净 土 , 是 生 产绿色 食品 的最 佳 区域 。经 国家和 黑龙江 省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行大食物观森林食品开发探索思考—
—以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地区为例
2.加格达奇区财政局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
化食物供给体系”,作为我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全面
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资源保护和生态发展的双重考验。
因此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大食物观”,更好地推动林区经济社会生态转型就显得
非常迫切而重要,
关键词:践行;大食物观;林区;森林食品
0引言
什么是大食物观?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
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让百姓从“吃得饱”转向吃得更好、更营养、更健康,确保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1.大食物观的内涵
(一)大食物观以新的理念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开发耕地、江河
湖海、森林、草原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
(二)大食物观以新的思维统筹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大食物观需要深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复合多元的食物生产体系,推动现代农业生产结构
和区域布局结构性重塑。
(三)大食物观以新的路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
当前,
我国人均原粮消费量大幅下降,非主粮包括肉蛋奶、食用油、蔬菜、水果等需求
量快速增长。
大食物观要求多元化开辟食物资源,让食物来源更加多样、种类不
断丰富、营养更加全面、品质持续优化,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
需求。
(四)大食物观以新的视野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在提高我国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基础上,树立大食物观有利于推进森林、草原、江河湖海食物资源的
合理开发,统筹食物生产力与生态系统资源承载力,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践行大食物观森林食品开发的时代意义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于新时代确保国家粮食
安全、民生福祉和生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蕴含着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
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现有
林地42.6亿亩,森林33亿亩。
目前,已知被利用的森林食物达500多种。
这些
树种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了淀粉、油脂、蛋白等必要的物质资源。
因此,森林本
身就是是一座天然粮库,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我国森林中仅木本植物就有8000
多种,被作为食品我们所开发利用的只是极少部分,许多“养在深闺”的资源尚
待发掘利用。
广袤的森林为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业、林下食用菌、林下畜禽等
产品提供了优质广阔的生态空间。
二是新时代增进百姓民生福祉的需要。
森林还丰富了食品的多样性,包括森
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香料等12大类,多样化的食品供给极大地丰富了人们
的饮食结构,也更好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拓展生物资
源开发利用也意义重大。
三是新时代维护我国生态安的需要。
挖掘森林“粮库”潜力,发展森林食品
产业,不仅是做大“粮库”的需要,也是发挥森林“钱库”效益的需要。
它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优势,通过合理配置林木发展林下经济作物,能
够缓解耕地紧张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森林资源还是山区、林区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对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确保国家生态和食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作为边疆地区的我国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资源保护和生态发展的双重考验。
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大食物观”,大力发展生态接续产业,深入挖掘森林食品,更好地推动林区经济社会生态转型,已成为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3.国有重点林区大兴安岭践行大食物观森林食品开发的思考探索
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和“国家级限制开发区”的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
真正做到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大食物观”,还是要不断发展生态接续产业,深入挖掘和培育各种森林食品,从而更好地推动林区经济社会生态转型。
大兴安岭林区在森林食品产业开发中还需坚持做到“六要”:
一要坚守底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林区人在向森林要食物时,要牢固绿色发展思想,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因地制宜发展种苗花卉、林下经济、林草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和系列化林产品,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要提高站位,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的理念。
将“大食物观”融入林区发展战略,实施良种、良法和良技,重点推进现代化木本粮油产业经济体系建设,延伸森林食品绿色供应链;完善森林食品溯源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综合销售平台,加快培育森林食物市场;有序发展林下种养殖,促进林禽、林药、林果等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面提升优质森林食品供给能力。
三要摸清家底,提前做好各项任务的规划。
林区要建立森林食品普查制度,为制定林区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提供决策基础;开展森林食品发展规划并制定完备的政策体系,有效推进产业发展。
四要推动创新,坚持优化森林产品的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
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林区要根据人民群众食物需求变化趋势,不断优化森林
产品结构,保障各类食物的供求平衡。
五要加快探索,积极开展森林生物的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生物技
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
高点,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绝不能落后”,林区要积极推动森林食品技术开
发及其全过程应用创新;开展森林食品基地及产品认定,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
森林食品领域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
六要加强监管,坚决保证森林食品的安全。
林区要加大从森林到餐桌全过程
安全有效的监控, 确保森林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大森食品的制度建设,加大
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大对森林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的投入
力度。
4.结语
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
粮食安全是基础,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生态安全
是底线,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食物资源开发和生产绿色
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是红线,食物来源更加多元,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
要求新挑战,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以不断加强战略布
局和突出重点环节,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
综合保障体系。
(备注:本文系2023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践行大食
物观森林食品开发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3146,课题负责人:梅子侠,课题组成员:常春艳、柴星男、商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