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学案·高中物理 选修3-1 (教师用书)全国教育版e

凤凰新学案·高中物理 选修3-1 (教师用书)全国教育版e
凤凰新学案·高中物理 选修3-1 (教师用书)全国教育版e

第课时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高效课堂

情景创设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人们没有发现对上述两种电荷都排斥或都吸引的电荷,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课,让学生不觉得陌生,同时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互动探究(见学生用书课堂本第页)

. 电荷

() 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 对感应起电现象的分析

问题:如图所示,把带正电荷的物体移近导体、,金属箔有什么变化?再将物体移开,使它远离导体、,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答案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表明导体、两端都带了电;再将物体移开,金属箔又由张开变为闭合,表明导体、又恢复到原来的电中性状态。

问题:怎样证实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呢?

先把、分开,然后移去,金属箔是否会发生变化?再让和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答案先把、分开,然后移去、两端的金属箔仍然张开,但张角变小了。再让、接触,可以看到、两端的金属箔都闭合了。

这既不是接触起电,也不是摩擦起电,表明带电体对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带来了影响,让学生猜想可能的图景是什么样的。

点评因为棒的正电荷吸引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端有多余电子积累而带负电端因失去电子带正电、分离时带负电带正电,并且、两导体所带等量异号电荷。移去棒后,积累在端和端的电荷会在两部分导体中重新分布,原来积累在、两端的电荷有一部分会分散掉,所以金属箔张角会变小。再让、接触,由于它们电荷等量异号,所以电荷中和,金属箔闭合。

从微观结构本质研究物体带电的原因,使学生对导电的机制有清楚的认识。

()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 电荷守恒定律

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问题:电中性物体中有无电荷存在?

答案电中性物体中是有电荷存在的,只是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问题:所谓“电荷的中和”是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

答案电荷的中和是指电荷的种类和数量达到等量、异号,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问题:对于“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中的“电荷的总量”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电荷的总量是指电荷的代数和,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通过理解三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电荷守恒定律的第二种表述。

【例题】如图所示为带正电的小球为原来不带电的导体。把放在附近、之间存在吸引还是排斥?

答案导体中的一部分自由电子受的正电荷吸引会积聚在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对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之间产生吸引力。

. 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或。单位:库仑,符号。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用表示。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或者等于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电荷量的值×。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和电子的质量的比值,即×。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全套同步练习,答案在后面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全套同步练习 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知能准备]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 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 (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 (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而另 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 (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完全 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 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 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 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 ,或者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 称为元电荷.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 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 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 m q .电子的比荷为kg C m e e /1076.111?=. [同步导学] 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 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 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 .物体带电+1.60×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 的整数倍,故A 错,B 、C 、D 正 确. 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 都带电的是 (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应出正电荷, 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则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 正确;如果先 移走带电棒,则甲、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则两球分开后不显电性,故B 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 其中的一球,则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性的电荷,故C 正确.可以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两导体球 图1—1—1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 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专题解说 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中就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学师生来说,真正比较深刻地认识了解司马迁,比较全面地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开始。教学《<史记>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选读《史记》,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与经历。本专题只选了一篇《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篇是同学们在必修五学过的《报任安书》,此处列为“存目”。如果说《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心灵史”,那么《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马迁的“学术史”兼“心灵史”。两文结合起来阅读,便能走近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撰写《史记》的始末,从而比较具体地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教学定位 文本概述 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这是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打开了门。《太史公自序》既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我们这册选修教材的总起,更是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司马迁和了解《史记》的开始。《太史公自序》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文字艰深,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所以教材为它提供了译文。让学生对照译文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这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复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抓住“传”和“序”的特点,先“传”后“序”,寻找出相关语段和相关语句,加以分条理解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则是学习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积累常见却又易混淆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关于《史记》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 2. 阅读全文,理清全文思路;精读语段,理解重点内容。 3. 通过阅读与探讨,比较清楚地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伟大贡献,理解《史记》一书的写作要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学计划(新教材)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3-1) Qyyz 一、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选修3-1,共分为三章,分别是第一章静电场、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三章磁场。静电场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内容之一,它的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全章共9节内容,从电荷、电场的角度来研究电学中的基本知识。恒定电流为第二章内容,其主要研究的内容为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本章的知识须要以静电场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静电场的有关内容。最后一章为磁场,磁场和电场密切联系又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对比,可以对本章内容起到良好的帮助。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二学生基础不是太好,但不能降低要求,除对少部分同学要提高要求以外,对大多数学生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主要目的,此外还应适当掌握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并提高能力。 3.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重知识和重概念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争取少讲、精练、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加强物理综合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

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物理将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习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做到知识点与习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习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习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习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习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生平,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物理选修3-1:第1章第1节时同步训练及解析

高中物理选修3-1 同步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引起的 B.一个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不带电物体,两个物体有可能带上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做功而使物体产生了电荷 D.摩擦起电是质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解析:选A.三种起电方式都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接触起电时,两物体带同性电荷,故B、C、D错误,A正确. 2.对于一个已经带电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上一定有多余的电子 B.物体上一定缺少电子 C.物体的带电量一定是e=1.6×10-19C的整数倍 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的一个值 解析:选C.带电物体若带正电则物体上缺少电子,若带负电则物体上有多余的电子,A、B 项错误;物体的带电量一定等于元电荷或者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项正确,D项错误.3. 图1-1-4 (2012·江苏启东中学高二月考)如图1-1-4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 解析:选AB.验电器的金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箔带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箔张角减小,选项B正确,同时否定选项C.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靠近B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负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由于负电荷离验电器较近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箔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同时否定选项D. 4.

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第1节时同步训练及解析

高中物理选修3-1 同步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电流 B .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 C .电流强度是一个标量,其方向是没有意义的 D .对于导体,只要其两端电势差不为零,电流必定不为零 解析:选BD.电流产生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自由电荷;二是有电势差.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因此只需其两端具有电势差即可产生电流,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 2.关于电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将导体置于电场中,导体内就有持续的电流 B .电源的作用是可以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 C .导体内没有电流,说明导体内部的电荷没有移动 D .恒定电流是由恒定电场产生的 解析:选BD.电流在形成时有瞬时电流和恒定电流,瞬时电流是电荷的瞬时定向移动形成的,而恒定电流是导体两端有稳定的电压形成的,电源的作用就是在导体两端加上稳定的电压,从而在导体内部形成恒定电场而产生恒定电流.故选项B 、D 正确. 3.电路中,每分钟有60亿万个自由电子通过横截面积为0.64×10- 6 m 2的导线,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 ) A .0.016 mA B .1.6 mA C .0.16 μA D .16 μA 解析:选C.I =q t =en t =1.6×10-19 ×60×101260 A =0.16×10- 6 A =0.16 μA. 4.(2012·山东任城第一中学高二月考)铜的原子量为m ,密度为ρ,每摩尔铜原子有n 个自由电子,今有一根横截面积为S 的铜导线,当通过的电流为I 时,电子平均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 A .光速c B.I neS C.ρI neSm D.Im neSρ 解析:选D.自由电子体密度N =n m /ρ=ρn m ,代入I =nqS v ,得v =Im neSρ ,D 正确. 5.某品牌手机在待机工作状态时,通过的电流是4微安,则该手机一天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是多少?通过的自由电子个数是多少? 解析:通过的电荷量为: q =It =4×10- 6×24×3600 C ≈0.35 C. 通过的电子个数为: N =q e =0.35 C 1.6×10-19 C =2.16×1018个. 答案:0.35 C 2.16×1018个 一、选择题 1.关于电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导线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等于电流的传导速率 B .导体内自由电子的运动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C .电流是矢量,其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属于基本单位 解析:选D.此题要特别注意B 选项,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越大,电流才越大.

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汇编讲解

【基础练习一】 1、C(ān/yīn,hún/hùn,chà/shā。A.chàng/chāng,kuì,hè/xià;B.hé/hài,yè/yì,zhàn;D.gōng,zhuó,bó/pō) 2、B(一挥而就:形容一动笔就写成,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A.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C.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入。D.林林总总:形容繁多。以上三项符合语境) 3、D(解析:A.语序不当,把“几个”移到“周边城市”之前。B.语序不当,“每年”应放在“10%”以前。 C.语序不当:“国家的整体形象”与“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对调) 4、⑴泠然善也⑵乘骐骥以驰骋兮⑶星汉灿烂⑷屋舍俨然 ⑸可以知兴替⑹去来江口守空船⑺佛狸祠下⑻独立之精神 专题一:压缩语段 【牛刀小试】 1、吸碳、略施魔法、光合作用。 2、藤球运动是两队使用藤制小球隔网竞赛的运动,它禁止球员用手触球;它流行于东南亚,北京亚运会上首次正式成为亚运比赛项目。 3、“延时评判”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影响其他同学的思维而有意暂缓对发言同学的回答做出评判的一种评价方式。 4、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 5、狱官李离执法守法,以身作则。 6、感悟:不要一味地埋怨环境带给人的诸多不便,其实环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谁处于那个位置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聪明的人会努力去改造罢了。当然同学们可以有其它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于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8、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9、“红段子”有望在中国手机短信中流行。(关键词:红段子、有望、流行) 10、“高纯度”饮用水缺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将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洗出,危害健康。 【更上层楼】 1、2009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普遍缩水,中国富翁人数仍居第四。 2、通货膨胀名义价值实际购买力 3、复旦(大学)(宣布)向全国征集曹姓男子(的)Y染色体,(以期)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墓真伪。 4、甲型H1N1流感是人感染猪A型流感病毒后产生的发热、咳嗽、喉咙痛、继发性肺炎及呼吸衰竭甚至是 死亡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5、语文教给学生真善美 【基础练习二】 1、B(shàn、chǎn、dàn、zhān、dān。 A.jī、chái、jì、jǐ、jì;C.zhì、chì、shì、zhì、shí;D.huó、hé、huò、hé、hè) 2、B(判若云泥:比喻差别悬殊就像云彩和泥土的距离那样大。合乎语境,使用恰当。A.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事,不加重视。不合语境。C.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感情色彩不当。D.“芸芸众生”与“所有”重复)

【苏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选修2-1新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滚动训练(一) 一、填空题 1.“△ABC中,若∠C=90°,则∠A,∠B全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种命题的概念 题点按要求写命题 答案△ABC中,若∠C≠90°,则∠A,∠B不全是锐角 解析若∠C≠90°,则∠A,∠B不全是锐角,此处“全”的否定是“不全”. 2.已知命题“若x=5,则x2-8x+15=0”,那么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这三个命题中,真命题有________个. 答案 1 解析原命题“若x=5,则x2-8x+15=0”为真命题. 当x2-8x+15=0时,x=3或x=5. 故其逆命题:“若x2-8x+15=0,则x=5”为假命题. 又由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知该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否命题为假命题. 3.有下列命题:①m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②函数y=ax2+2x-1的图象与x轴至少有一个交点;③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④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 2 解析①当m=0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②方程ax2+2x-1=0(a≠0)的判别式Δ=4+4a,其值不一定大于或等于0,有可能小于0,所以与x轴至少有一个交点不能确定;③④正确. 4.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x2+2x-3≠0,则x≠1”为假命题; ②若p∧q为假命题,则p,q均为假命题; ③命题p:?x∈R,2x>0,则綈p:?x∈R,2x≤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 考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 题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真假判断

答案 1 解析①命题“若x=1,则x2+2x-3=0”,是真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亦为真命题,因此①不正确.②不正确.③根据含量词的命题否定方式,可知命题③正确. 5.不等式(a+x)(1+x)<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22. 6.已知命题p:?x∈R,mx2+1≤0,命题q:?x∈R,x2+mx+1>0.若p∧q为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考点“p∧q”形式命题真假性的判断 题点由“p∧q”形式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2,0) 解析由题意可知,若p∧q为真命题,则命题p和命题q均为真命题.命题p为真命题,则m<0.命题q为真命题,则m2-4<0,即-2<m<2.所以命题p和命题q均为真命题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2,0). 7.命题“?x∈[0,+∞),x3+x≥0”的否定是________. 考点全称量词的否定 题点全称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答案?x∈[0,+∞),x3+x<0 解析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 全称命题:?x∈[0,+∞),x3+x≥0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x∈[0,+∞),x3+x<0. 8.已知p:x2+2x-3>0;q:1 3-x >1.若“(綈q)∧p”为真命题,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简单逻辑联结词的综合应用 题点由含量词的复合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答案(-∞,-3)∪(1,2]∪[3,+∞)

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同步习题

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习题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同步检测] 1、一切静电现象都是由于物体上的 引起的,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带上电,梳头 时会带上电,脱外衣时也会带上电等等,这些几乎都是由 引起的.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 )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 3.如图1—1—2所示,在带电+Q 的带电体附近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 和B ,均放 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 移走,再把A 、B 分开,则A 电,B 电;若先将A 、 B 分开,再移走+Q ,则A 电,B 电.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斥力作用下,同种电荷有尽量 的趋势,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而且在引力作用下有尽量 的趋势. 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1—1—3所示, 当一个金属球A 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 时,验电 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 .金属球A 可能不带电 B .金属球A 一定带正电 C .金属球A 可能带负电 D .金属球A 一定带负电 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 判断( ) A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 B .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 C .验电器一定带正电 D .验电器一定带负电 7.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8.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 ,和一个能拆分的导体B ,没有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 能使导体B 带上正电? 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 2.4×10-19C B.-6.4×10-19C C.-1.6×10-18C D.4.0×10-17C 10.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其中小球A 带有2.0×10-5C 的正电荷,小球B 、 C 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 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 , qB= ,qC= . 图1—1—2 图1—1—3

凤凰新学案件 高中语文 史记选读(教师用书)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列传 预读文本 预读要求 指导学生对照文本下注释自主阅读原文,先知其大意,明其主要事件;然后完成“感知文本”与“预读积累”练习,并记下自己的疑问。 感知文本 1.课文共有8段,请你阅读后概括每一段的大意。(见学生用书第110页“感知文本”第1题) 【分析】第1段: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 第2段:详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经过。 第3段: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的过程。 第4段:交代秦围邯郸,魏王虽派救兵但持观望态度;平原君责怪信陵君,信陵君数请救赵而魏王不听。 第5段: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 第6段:写朱亥与信陵君俱行。 第7段:写朱亥椎杀晋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侯生北乡自刭。 第8段:写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2.根据上面各段内容大意,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划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大意。(见学生用书第111页“感知文本”第2题) 【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信陵君的身份、为人和他在当时的威望。突出他“仁而下士”的品质。 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写信陵君亲近侯生和数请朱亥,表现他如何“仁而下士”。详写信陵君与侯嬴的交往过程,略写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第4—8段):叙述侯嬴献计及信陵君窃符救赵,表现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这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3.全文三部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见学生用书第111页“感知文本”第3题) 【分析】窃符救赵的过程,是全文的主体。课文的前两部分是第三部分“窃符救赵”的铺垫。第三部分写窃符救赵成功,正是上文所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结交侯嬴”的结果。从人物看,前两部分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第三部分写他“仁而下士”的品德所获取的回报;前两部分侧重写侯嬴的忠诚,第三部分侧重写侯嬴的智慧;前两部分写朱亥的骨气,第三部分写朱亥的义勇。信陵君“下士”是为国家作长远打算的,而他所得的“士”也能不负国家的长远打算。可见,信陵君“下士”的规律:下士(为国求贤)→得士→士为国用。前两部分和第三部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紧密衔接的。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1电场知识点总结 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QQkF?(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r注意1.定律成立条件:真空、点电荷 2.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库仑扭秤) 3.计算库仑力时,电荷只代入绝对值 4.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5.两个电荷间的库仑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它所带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场强F?E NC / 度,简称场强。国际单位:q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即如果Q是正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如果Q是负电荷,E的方向就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离+Q而去,向-Q而来”)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反映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性质,其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点的位置决定,与检验电荷无关。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 1V/m=1N/C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FQ?kE?2qr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电场线的特征 1)、电场线密的地方场强强,电场线疏的地方场强弱 2)、静电场的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孤立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场线止无穷远处点3)、电场线不会相交,也不会相切 4)、电场线是假想的,实际电场中并不存在 5)、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且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1)正、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特点:a 、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b 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不同。 、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2)特点:a、沿点电荷的连线,场强先变小后 变大 b、两点电荷连线中垂面(中垂线)上,场强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面(中垂线)垂直等距离c、在中垂面(中垂线)上,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0 各点场强相等。

凤凰新学案 输入 必修2

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g/(g0)为 ( ) A.1 B.1/9 C.1/4 D.1/16 4.有两颗质量相同的人造卫星 A、B,其轨道半径分别为 RA、RB,RA∶RB =1∶4,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 A.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 TA∶TB=1∶4 B.它们的运行线速度之比 vA∶vB=4∶1 C.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之比 FA∶FB =4∶1 D.它们的运行角速度之比ωA∶ωB=8∶1 5.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由5颗地球同步卫星和30颗非同步卫星组成。已知有两颗同步轨道卫星A、B分别定点于赤道上东经80°和140°的上空,轨道半径为r。则关于A、B两颗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卫星内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B.两卫星运动的线速度相同 C.这两颗卫星的信号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 D.两卫星的间距是固定的,大小为r 6.“嫦娥二号”已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其环月飞行的高度距离月球表面100km,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比环月飞行高度为200km的“嫦娥一号”更加翔实.若两颗卫星环月的运行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则() A.“嫦娥二号”环月运行的周期比“嫦娥一号”更小 B.“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的线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小 C.“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的角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小 D.“嫦娥二号”环月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比“嫦娥一号”更小 7. 2012年2月25日我国成功地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 预定轨道—地球静止轨道,使之成为地球同步卫星。关于该卫星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静止,离地面高度为在R~4R(R为地球半径)之间的任意值 B.运行速度大于7.9km/s C.角速度大于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物体的角速度 D.向心加速度大于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 8.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在地球上发射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为7.9km/s,周期为84min,那么在月球上发射一颗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多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 B、“能量”这个最抽象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概念 C、“力”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 D、“能量”是牛顿没有留给我们的少数力学概念之一

高中物理选修3-1-第1章电场-全套同步练习-带答案

第1章静电场第0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同步检测] 1、一切静电现象都是由于物体上的引起的,人在地毯上行走时会带上电,梳头时会带上电,脱外衣时也会带上电等等,这些几乎都是由引起的.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 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 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 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可能不是带电体 3.如图1—1—2所示,在带电+Q的带电体附近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Q移走,再把A、B分开,则A 电,B 电;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Q,则A 电,B 电. 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斥力作用下,同种电荷有尽量的趋势,异 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且在引力作用下有尽量 的趋势. 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1—1—3当一个金属球A 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图1—1—2 图1—1—3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已带电的验电器时,发现它的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由此可判断() 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被中和 B.验电器所带电荷量部分跑掉了 C.验电器一定带正电 D.验电器一定带负电 7.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绝缘体,而感应起电的物体必定是导体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8.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电荷A,和一个能拆分的导体B,没有其他的导体可供利用,你如何能使导体B带上正电? 9.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 2.4×10-19C B.-6.4×10-19C C.-1.6×10-18C D.4.0×10-17C 10.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 ,q B= ,q C= . [综合评价]

(推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教材分析 第一节简谐运动 【教学重点】 掌握简谐运动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易错点】 学生易将振动图象中一质点的振动情况和下一章将要学习的波动图象中不同质点的振动情况相混淆 【解决方法】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弹簧振子,研究弹簧振子在理想条件下的振动。 第二节简谐运动的描述 【教学重点】 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 【易错点】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运动学中的位移概念容易混淆。 【解决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科学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教学重点】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教学难点】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分析和能量分析。 【易错点】 回复力是效果力,与合力不同。如振动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是零,合力不一定是零【解决方法】 简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相互转化情况,对学生进行物质世界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观点的渗透; 振动有多种不同类型说明各种运动形式都是普遍性下的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第四节单摆 【教学重点】 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教学难点】 单摆回复力的分析。 【易错点】 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和振幅无关,只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解决方法】 概括出影响周期的因素,培养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第五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教学重点】 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难点】 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易错点】 1.物体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的关系,与驱动力大小无关. 2.当f驱=f固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实际例子,得到什么是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教学,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 第十二章《机械波》 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 【重点和难点】 1、对机械波的形成、横波、纵波反映了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 2、机械波是从单一质点的振动到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振动,这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 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波的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 【易错点】 1、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不随波的传播而发生迁移,学生会从感性认识中认为参与传播的介质 会随波发生迁移 2、机械波的生成图。如作业3将单个质点的振动与波的传播有机结合,通过单个质点在不同 时刻的位置,确定波在不同时刻的波形,是学生学习是的难点和疑点所在。 【解决方法】 1、利用演示实验:用长绳演示波的形成——直观、具体,通过观察能看到振动在介质传播,但 参与振动的质点不发生迁移,联系生活实际简单易行。 2、通过教材中的单位圆的应用,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的培养,分析在不同时刻的不同位 置,提高学生较为严密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波的图象 【重点难点】 1、从波的形成过程来看,对于学生的理解既需要空间想象,又需要抽象思维,所以是一个教学难 点; 2、从实际的波抽象为波的图象,让学生认识波的图象是波的一种数学表示,从而理解简谐波及其 图 象这一关于波的理想模型,并且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3、波的图象于质点的振动图象间的区别。 4、所有质点的波动图象与单个质点振动图象之间的转换引导学生观察t时刻及t+Δt时刻 (Δt→0)的波形微移,在波的图象上认识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逐步让学生认识波的传播方向、某时刻的波形与该时刻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波的成因法、上下坡法或微平移法在已知两个因素的情况下判断第三个因素。 【易错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全解

第一章静电场 (6)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6) 要点精讲 (6) 1. 静电的产生 (6) 2. 电荷守恒定律 (7) 3. 电量、元电荷 (7) 4. 验电器检验电荷的原理和方法 (7) 5. 点电荷 (7) 第2节库仑定律 (11) 要点精讲 (11) 1. 库仑定律 (11) 2. 库仑定律与力学综合 (11) 典型例题 (12) 即时体验 (13) 针对训练 (15) 第3节电场强度 (17) 要点精讲 (17) 1. 电场和电场的基本性质 (17) 2. 电场强度 (17) 3. 电场力 (17) 4. 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17) 5. 场强的叠加 (18) 6. 电场线的定义 (18) 7. 电场线的性质 (18) 8. 匀强电场 (18) 9. 电场强度的求解方法 (19) 10. 常见的几种电场的电场线的特点与画法 (19) 11. 等效法处理叠加场 (20) 12. 力学知识综合问题 (20) 典型例题 (21) 即时体验 (23) 针对训练 (26) 第4节电势能和电势 (29) 要点精讲 (29) 1.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29) 2. 电势能 (29) 3. 电势——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度 (30) 4. 等势面 (30) 5. 比较电荷在电场中某两点电势能大小的方法 (31) 典型例题 (31) 即时体验 (33) 针对训练 (35) 第5节电势差 (37) 要点精讲 (37)

1. 电势差定义 2. 对电势差的三点理解 (37) 典型例题 (37) 即时体验 (38) 针对训练 (40) 第6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42) 要点精讲 (42) 1.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 (42) 2. 等分法计算匀强电场中的电势 (43) 3. 电场强度的三个公式的区别 (43) 4. 等势面的两个特例 (43) 5. 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44) 典型例题 (45) 即时体验 (46) 针对训练 (48) 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51) 要点精讲 (51) 典型例题 (53) 即时体验 (54) 针对训练 (55)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 (57) 要点精讲 (57) 典型例题 (58) 即时体验 (64) 针对训练 (65) 第9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68) 要点精讲 (68) 1. 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两种方法 (68) 2. 带电粒子的重力的问题 (68) 3. 带电粒子的加速 (68) 4.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68) 5. 示波管的原理 (69) 6. 带电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条件的求解方法 (70) 7. 对于复杂运动,通常将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的简单运动来求解 (71) 8. 图像法处理矩形波电压问题 (71) 9. 用能量的观点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72) 典型例题 (73) 即时体验 (75) 针对训练 (79) 本章总结 (83) 专项突破 (83) 真题演练 (86) 单元测试 (89) 第二章恒定电流 (92)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案: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含答案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田塍.( ) ②手谕.( ) ③猛鸷. ( ) ④竹篁.( ) ⑤琅.琅( ) ⑥鳜. 鱼( ) ⑦赌骰.( ) ⑧水碓.( ) ⑨竹篠. ( ) ⑩信笺.( ) ?棒杵.( ) ?强悍. ( ) ?薪饷.( ) ?攫.住( ) ?缝罅. ( ) ?狼嗥.( ) ?幡.旗( ) ?缮. 写( ) ?臃.肿( ) ?雉.媒( ) ○21晒谷簟. ( ) ○22傀儡.. ( ) (2)多音字 ①帖????? 临帖. ( )请帖.( )服帖. ( ) ②数????? 数.学( )数.落( )频数.( ) ③薄????? 厚薄. ( )薄.板( )薄.荷(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鳜( )獗( ) 蹶( ) (2)????? 腾( )滕( )塍( )

(3)????? 砺( )粝( ) (4)????? 槽( )糟( )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 (1)千篇一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鱼得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步维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模大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惠而不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孙俊峰一再强调自己并非所谓的“成功者”,认为社会不应该千篇一律.... ,没有人说北大毕业就一定要去当公务员或者去大企业工作。( ) (2)太平洋国际交易所如同一把大伞,为投资者遮风挡雨,投资者们依托于这把大伞开始了一场如鱼得水....的投资盛宴。( ) (3)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经营艰难而“尴尬”的,远不止“地一大道”一家,其北段西侧的“富力广场(熊猫城)”同样举步维艰.... 。( ) (4)六一儿童节那天,济南某小学的猴宝宝们表演了一场《猴年猴宝乐翻天》的节目,看着孩子们大模大样....的表演,家长们脸上乐开了花。( ) (5)加拿大留学生可以以相对较低的留学费用享受到一流水平的教育,实在是惠而不费.... 。( ) 辨词填空 (1)鼓励·鼓舞 “鼓励”指激发,勉励。“鼓舞”指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例句:①管理者一个________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份真诚的谢意,一句关切的询问,都体现了对职工的信任与肯定。 ②在这个寒冬里,文艺以其传递信心的特有优势,必将在________民心士气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2)抱残守缺·敝帚自珍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例句:①这件简单的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哲理:与其________,不如果断放弃。 ②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________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3)耳目一新·焕然一新 “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例句:①综艺节目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水土不服”现象让人十分担忧,而热播的《中国好声音》让人________,颇值得思考。 ②由于没有一套新剧能突围而出,故主角们便在形象上寻求突破,利用________的造型来替日见低迷的日剧争取多一点收视率。 三、名言警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 全章概述 本章主要研究静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场强和电势是分别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两个物理量。正确理解场强和电势的物理意义,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本章的其他内容,如导体在电场中的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问题,实质上是电场中力的性质研究的继续;电势差、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等是电场的能的性质讨论的延伸;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则是电场中上述两性质的综合运用。本章的内容是电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准备知识。 新课标要求 1.掌握库仑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2.了解电场、电场强度及电场线,能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特别是在匀强电场中的计算。 3.掌握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理解电势,能画出等势面。 4.根据做功原理,能够计算两点间的电势差。 5.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计算。 6,了解电容器的构成及常用的电容器,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性质。 7.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及偏转,并会对其进行计算。 新课程学习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认识元电荷,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实理解概念及定律,化抽象为具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电荷的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电荷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静电感应演示器、玻璃棒、丝绸,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 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教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教师用多媒体模拟,验证学生回答) 过渡:在复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1.电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 (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 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使之带正电。将C移近A,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分别靠近A、B。(如图所示) [现象]线绸靠近B,而远离A. [学生得出]B带正电,A带负电。 [问题]如将A、B分开,再移走C,A、B带电情况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