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数与式复习教案
安徽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一章数与式

第一章数与式第一章数与式第1讲实数及其运算~安徽中考命题分析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近似数等的相关概念;有理数的加、减、乘方运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等.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偶尔也有解答题出现,但难度都属于基础题的要求.科学记数法、实数的运算,都是安徽中考的重点考查对象,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年份考察内容题型题号分值有理数的乘法选择题14科学记数法填空题115倒数选择题14科学记数法选择题24有理数的加法选择题14科学记数法填空题11 51.实数的有关概念(1)数轴:规定了__原点__,__正方向__和__单位长度__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上所有的点与全体__实数__一一对应.(2)相反数:只有__符号__不同,而__绝对值__相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a ,b 互为相反数⇔a +b =__0__.(3)倒数:1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所得的__商__,叫做这个数的倒数.a ,b 互为倒数⇔ab =__1__.(4)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对应的点离开原点的__距离__,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a |=⎩⎨⎧ a ,(a >0) 0 ,(a =0) -a ,(a <0)|a |是一个非负数,即|a |__≥0__. (5)科学记数法,近似数:科学记数法就是把一个数表示成__±a ×10n __(1≤a <10,n 是整数)的形式;一个近似数,__四舍五入__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6)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如果x 2=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__x =±a __;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果x 3=a ,那么x 叫做a 的立方根,记作__x =3a __.(7)识记:112=________,122=________,132=________,142=________,152=________,162=________,172=________,182=________,192=________,202=________,212=________,222=__________,232=________,242=________,252=__________.13=________,23=________,33=__________,43=________,53=________,63=__________,73=________,83=________,93=__________,103=________.2.实数的分类按实数的定义分类:实数⎩⎪⎪⎨⎪⎪⎧ 有理数⎩⎪⎨⎪⎧⎭⎪⎬⎪⎫整数⎩⎨⎧ ⎭⎪⎬⎪⎫ 正整数 零 自然数负整数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 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需要,我们也可以按符号进行分类,如:实数⎩⎪⎨⎪⎧正实数零负实数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即__a 0=1(a ≠0)__;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幂,等于这个数p 次幂的倒数,即__a -p =1ap (a ≠0,p 为正整数)__.4.实数的运算实数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乘方和开方__,再算__乘除__,最后算__加减__,如果有括号,先算__小括号__,再算__中括号__,最后算__大括号__,同级运算应__从左到右依次进行__.五种大小比较方法实数的大小比较常用以下五种方法:(1)数轴比较法:将两数表示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2)代数比较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3)差值比较法:设a ,b 是两个任意实数,则: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4)倒数比较法:若1a >1b,a >0,b >0,则a <b .(5)平方比较法:∵由a >b >0,可得a >b ,∴可以把a 与b 的大小问题转化成比较a 和b 的大小问题.1.(·安徽)(-2)×3的结果是( C )A .-5B .1C .-6D .6 2.(·安徽)-2的倒数是( A ) A .-12 B .12C .2D .-23.(·安徽)下面的数中,与-3的和为0的是( A ) A .3 B .-3 C .13 D .-134.(·安徽)据报载,我国将发展固定宽带接入新用户25000000户,其中25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2.5×107__.5.(·安徽)安徽省棉花产量约37800吨,将378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是__3.78×104__.实数的分类【例1】 (·合肥模拟)实数π,15,0,-1中,无理数是( A )A .πB .15C .0D .-1【点评】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无理数,关键就看它能否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初中常见的无理数共分三种类型:(1)化简后含π(圆周率)的式子;(2)含根号且开不尽方的数;(3)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掌握常见无理数类型有助于识别无理数.1.(1)(·安顺)下列各数中,3.14159,-38,0.131131113…,-π,25,-17无理数的个数有( B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安庆模拟)下列各数中,为负数的是( B )A .0B .-2C .1D .12实数的运算【例2】 (·重庆)计算:4+(-3)2-0×|-4|+(16)-1.解:原式=2+9-1×4+6=11-4+6=13【点评】 实数运算要严格按照法则进行,特别是混合运算,注意符号和顺序是非常重要的.2.(·东营)计算:(-1)+(sin 30°)-1+(35-2)0-|3-18|+83×(-0.125)3.解:原式=1+2+1-32+3-1=6-3 2科学记数法与近似值、有效数字【例3】 (1)(·芜湖模拟)餐桌上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酌,实属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A .5×1010千克B .50×109千克C .5×109千克D .0.5×1011千克(2)下列近似数中精确到千位的是( C ) A .90200 B .3.450×102 C .3.4×104 D .3.4×102【点评】 (1)科学记数法一般表示的数较大或很小,所以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确定n 的值时,把大数的总位数减1即为n 的值,较小的数表示时就数第1个有效数字前所有“0”的个数(含小数点前的那个“0”)即为n 的值;(2)科学记数法写出这个数后可还原成原数进行检验;(3)用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在确定其精确度时,要还原成原数后再进行处理判断.3.(1)近似数2.5万精确到__千__位. (2)(·内江)一种微粒的半径是0.00004米,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C )A .4×106B .4×10-6C .4×10-5 D .4×105与实数相关的概念【例4】 (1)(·河北)-2是2的( B )A .倒数B .相反数C .绝对值D .平方根(2)已知|a |=1,|b |=2,|c |=3,且a >b >c ,那么a +b -c =__2或0__.【点评】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3)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分别等于0.4.(1)计算:-(-12)=__12__;|-12|=__12__;(-12)0=__1__;(-12)-1=__-2__. (2)若ab >0,则|a |a +|b |b -|ab |ab的值等于__1或-3__.数轴【例5】 (·呼和浩特)实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D )A .ac >bcB .|a -b|=a -bC .-a <-b <cD .-a -c >-b -c【点评】 数形结合借助数轴找到数的位置,或由数找到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及其相反数的位置,再根据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确定各数的大小或根据大减小为正,小减大为负,以及有理数的加法、乘法法则来确定数的运算后的符号.5.(1)(·蚌埠模拟)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B 与点C 关于点A 对称,A ,B 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3和-1,则点C 所对应的实数是( D )A .1+ 3B .2+ 3C .23-1D .23+1 (2)(·宁夏)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 .a +b =0B .b <aC .ab >0D .|b|<|a|实数的大小比较【例6】 (1)(·绍兴)比较-3,1,-2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 .-3<-2<1 B .-2<-3<1 C .1<-2<-3 D .1<-3<-2(2)(·河北)a ,b 是两个连续整数,若a <7<b ,则a ,b 分别是( A ) A .2,3 B .3,2 C .3,4 D .6,8【点评】 实数的大小比较要依据数值特点来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几种方法来进行.6.(1)(·阜阳模拟)比较大小:-2__>__-3. (2)比较2.5,-3,7的大小,正确的是( A ) A .-3<2.5<7 B .2.5<-3<7 C .-3<7<2.5 D .7<2.5<-3第2讲整式及其运算~安徽中考命题分析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求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分类,整式加、减、乘、除运算,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整数指数幂的简单计算,这里要重点指出的是用字母表示数中渗透合情推理思想,它是安徽中考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要求复习时重点突破.年份考察内容题型题号分值乘方运算选择题 2 4整式加减解答题15 8整式运算选择题 4 4乘方运算选择题 3 4代数式的表示选择题 5 4整式加减解答题15 81.单项式:由__数与字母__或__字母与字母__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__单项式的次数__,数字因数叫做__单项式的系数__.单独的数、字母也是单项式.2.多项式:由几个__单项式相加__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__多项式的次数__,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常数项__.3.整式:__单项式和多项式__统称为整式.4.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__字母__相同并且__相同字母的指数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5.幂的运算法则:(1)同底数幂相乘:__a m·a n=a m+n(m,n都是整数,a≠0)__;(2)幂的乘方:__(a m)n=a mn(m,n都是整数,a≠0)__;(3)积的乘方:__(ab)n=a n·b n(n是整数,a≠0,b≠0)__;(4)同底数幂相除:__a m÷a n=a m-n(m,n都是整数,a≠0)__.6.整式乘法: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多项式:m(a+b)=__ma+mb__;多项式乘多项式:(a+b)(c+d)=__ac+ad+bc+bd__.7.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__(a+b)(a-b)=a2-b2__;(2)完全平方公式:__(a±b)2=a2±2ab+b2__.8.整式除法: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然后把所得的商相加.一座“桥梁”用字母表示数是从算术过渡到代数的桥梁,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地表示出事物的规律及本质特征.只有借助字母,才能把一些数量规律及数量更简洁、准确地表示出来.用字母表示数:(1)注意字母的确定性;(2)注意字母的任意性;(3)注意字母的限制性.二种思维方法法则公式既可正向运用,也可逆向运用.逆向运用和灵活变式运用既可简化计算,又能进行较复杂的代数式的大小比较.当直接计算有较大困难时,考虑逆向运用,可起到化难为易的功效.1.(·安徽)x2·x4=( B )A.x5B.x6C.x8D.x92.(·安徽)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B )A .2x +3y =5xyB .5m 2·m 3=5m 5C .(a -b)2=a 2-b 2D .m 2·m 3=m 6 3.(·安徽)计算(-2x 2)3的结果是( B ) A .-2x 5 B .-8x 6 C .-2x 6 D .-8x 5 4.(·安徽)某企业今年3月份产值为a 万元,4月份比3月份减少了10%,5月份比4月份增加了15%,则5月份的产值是( B )A .(a -10%)(a +15%)万元B .a(1-10%)(1+15%)万元C .(a -10%-15%)万元D .a(1-10%-15%)万元5.(·枣庄)如图,在边长为2a 的正方形剪去一边长为(a +2)的小正方形(a >2),将剩余部分剪开密铺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C )A .a 2+4B .2a 2+4aC .3a 2-4a -4D .4a 2-a -2整式的加减运算【例1】 (1)(·邵阳)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A .2x -x =x B .a 3·a 2=a 6 C .(a -b)2=a 2-b 2 D .(a +b)(a -b)=a 2+b 2 (2)(·威海)已知x 2-2=y ,则x(x -3y)+y(3x -1)-2的值是( B ) A .-2 B .0 C .2 D .4【点评】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有括号的,先去括号,只要算式中没有同类项,就是最后的结果.1.(1)(·威海)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C ) A .2x 2÷x 2=2x B .(-12a 2b)3=-16a 6b 3C .3x 2+2x 2=5x 2D .(x -3)3=x 3-9(2)(·厦门)先化简下式,再求值:(-x 2+3-7x)+(5x -7+2x 2),其中x =2+1.解:原式=x 2-2x -4=(x -1)2-5,把x =2+1代入原式,原式=(2+1-1)2-5=-3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例2】 若-4x a y +x 2y b =-3x 2y ,则a +b =__3__.【点评】 (1)判断同类项时,看字母和相应字母的指数,与系数无关,也与字母的相关位置无关,两个只含数字的单项式也是同类项;(2)只有同类项才可以合并.2.(·淮南模拟)已知12x n -2m y 4与-x 3y 2n 是同类项,则(mn)的值为( C )A .B .-C .1D .-1幂的运算【例3】 (1)(·济南)下列运算中,结果是a 5的是( A ) A .a 3·a 2 B .a 10÷a 2 C .(a 2)3 D .(-a)5(2)(·芜湖模拟)计算(a 2)3÷(a 2)2的结果是( B ) A .a B .a 2 C .a 3 D .a 4【点评】 (1)幂的运算法则是进行整式乘除法的基础,要熟练掌握,解题时要明确运算的类型,正确运用法则;(2)在运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指数、系数和符号的处理.3.(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D ) A .a 2+2a 3=3a 5 B .(a 2)3=a 5 C .a 6÷a 2=a 3 D .a ·a 2=a 3(2)(·随州)计算(-12xy 2)3,结果正确的是( B )A .14x 2y 4B .-18x 3y 6C .18x 3y 6D .-18x 3y 5 整式的混合运算及求值【例4】 (·绍兴)先化简,再求值:a(a -3b)+(a +b)2-a(a -b),其中a =1,b =-12.解:原式=a 2-3ab +a 2+2ab +b 2-a 2+ab =a 2+b 2=1+14=54【点评】 注意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中要做到不重不漏,应用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计算,另外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最后把所得式子化简,即合并同类项,再代值计算.4.(·合肥模拟)化简2[(m -1)m +m(m +1)][(m -1)m -m(m +1)],若m 是任意整数,请观察化简后的结果,你发现原式表示一个什么数?解:2[(m -1)m +m(m +1)][(m -1)m -m(m +1)]=2(m 2-m +m 2+m)(m 2-m -m 2-m)=-8m 3.原式=(-2m)3,表示3个-2m 相乘,或者说是一个立方数,8的倍数等乘法公式【例5】 (·芜湖模拟)如图①,从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再沿着线段AB 剪开,把剪成的两张纸片拼成如图②的等腰梯形.(1)设图①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 1,图②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 2,请直接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S 1和S 2;(2)请写出上述过程所揭示的乘法公式.(1)S 1=a 2-b 2;S 2=12(2b +2a)(a -b)=(a +b)(a -b)(2)(a +b)(a -b)=a 2-b 2【点评】 (1)在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值时,通常用到以下几种变形: ①a 2+b 2=(a +b)2-2ab ; ②a 2+b 2=(a -b)2+2ab ;③(a+b)2=(a-b)2+4ab;④(a-b)2=(a+b)2-4ab.注意公式的变式及整体代入的思想.(2)算式中的局部直接使用乘法公式、简化运算,任何时候都要遵循先化简,再求值的原则.5.(1)整式A与m2-2mn+n2的和是(m+n)2,则A=__4mn__.(2)(·广州)已知多项式A=(x+2)2+(1-x)(2+x)-3.①化简多项式A;②若(x+1)2=6,求A的值.解:①A=(x+2)2+(1-x)(2+x)-3=x2+4x+4+2-2x+x-x2-3=3x+3②(x+1)2=6,则x+1=±6,∴A=3x+3=3(x+1)=±3 6第3讲因式分解~安徽中考命题分析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等.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偶尔也有解答题出现,但难度都属于基础题的要求.年份考察内容题型题号分值因式分解选择题 4 4因式分解填空题12 5因式分解选择题 4 4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__整式__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与__整式乘法__是互逆运算.2.基本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ma+mb-mc=__m(a+b-c)__.(2)公式法:运用平方差公式:a2-b2=__(a+b)(a-b)__;运用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__(a±b)2__.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必须先提取公因式;(2)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尽可能尝试用公式法来分解;(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每个因式的内部不再有括号,且同类项合并完毕,若有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这样才算分解彻底;(4)注意因式分解中的范围,如x4-4=(x2+2)(x2-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4-4=(x2+2)(x+2)(x-2),题目不作说明的,表明是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思考步骤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许多方法,但对于一个具体的多项式,有些方法是根本不适用的.因此,拿到一道题目,先试试这个方法,再试试那个办法.解题时思考过程建议如下:(1)提取公因式;(2)看有几项;(3)分解彻底.在分解出的每个因式化简整理后,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多项式,再重复以上过程进行思考,试探分解的可能性,直至不可能分解为止.变形技巧当n为奇数时,(a-b)n=-(b-a)n;当n为偶数时,(a-b)n=(b-a)n.1.(·安徽)下列四个多项式中,能因式分解的是( B)A.a2+1B.a2-6a+9C.x2+5y D.x2-5y2.(·毕节)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A.2x2-2=2(x+1)(x-1)B.x2+2x-1=(x-1)2C.x2+1=(x+1)2D.x2-x+2=x(x-1)+23.(·安徽)因式分解:x2y-y=__y(x+1)(x-1)__.4.(·安徽)下面的多项式中,能因式分解的是( D)A.m2-n B.m2-m-1C.m2+n D.m2-2m+15.(·哈尔滨)把多项式3m2-6mn+3n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3(m-n)2__.因式分解的意义【例1】(·泉州)分解因式x2y-y3结果正确的是( D )A.y(x+y)2B.y(x-y)2C.y(x2-y2) D.y(x+y)(x-y)【点评】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的恒等变形,若结果不是积的形式,则不是因式分解,还要注意分解要彻底.1.(·玉林)下面的多项式在实数范围内能因式分解的是( D )A.x2+y2B.x2-yC.x2+x+1 D.x2-2x+1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例2】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取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an+bn)=m(a+b)+n(a+b)=(a+b)(m+n);(2)x2-y2-2y-1=x2-(y2+2y+1)=x2-(y+1)2=(x+y+1)(x-y-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2+2ab+ac+bc+b2=__(a+b)(a+b+c)__.【点评】(1)首项系数为负数时,一般公因式的系数取负数,使括号内首项系数为正;(2)当某项正好是公因式时,提取公因式后,该项应为1,不可漏掉;(3)公因式也可以是多项式.2.(1)多项式ax2-4a与多项式x2-4x+4的公因式是__x-2__.(2)把多项式(m+1)(m-1)+(m-1)提取公因式(m-1)后,余下的部分是( D )A.m+1 B.2mC.2 D.m+2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例3】(1)(·东营)3x2y-27y=__3y(x+3)(x-3)__;(2)(·邵阳)将多项式m2n-2mn+n因式分解的结果是__n(m-1)2__.【点评】(1)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其关键是将多项式转化为a2-b2的形式,需注意对所给多项式要善于观察,并作适当变形,使之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公式中的“a”“b”也可以是多项式,可将这个多项式看作一个整体,分解后注意合并同类项;(2)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时,其关键是掌握公式的特征.3.分解因式:(1)9x2-1;(2)25(x+y)2-9(x-y)2;(3)(·淮北模拟)a-6ab+9ab2;(4)(·湖州)mx2-my2.解:(1)9x2-1=(3x+1)(3x-1)(2)25(x+y)2-9(x-y)2=[5(x+y)+3(x-y)][5(x+y)-3(x-y)]=(8x+2y)(2x+8y)=4(4x+y)(x+4y)(3)a-6ab+9ab2=a(1-6b+9b2)=a(1-3b)2(4)mx2-my2=m(x2-y2)=m(x+y)(x-y)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分解因式【例4】给出三个多项式:12x2+x-1,12x2+3x+1,12x2-x,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分解因式.解:(12x 2+x -1)+(12x 2+3x +1)=x 2+4x =x(x +4);(12x 2+x -1)+(12x 2-x)=x 2-1=(x+1)(x -1);(12x 2+3x +1)+(12x 2-x)=x 2+2x +1=(x +1)2【点评】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分解因式,其一般顺序是: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考虑用公式,最后结果一定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4.(1)(·武汉)分解因式:a 3-a =__a(a +1)(a -1)__; (2)(·黔东南州)分解因式:x 3-5x 2+6x =__x(x -3)(x -2)__;因式分解的应用 【例5】 (1)(·河北)计算:852-152=( D )A .70B .700C .4900D .7000 (2)已知a 2+b 2+6a -10b +34=0,求a +b 的值.解:∵a 2+b 2+6a -10b +34=0,∴a 2+6a +9+b 2-10b +25=0,即(a +3)2+(b -5)2=0,∴a +3=0且b -5=0,∴a =-3,b =5,∴a +b =-3+5=2【点评】 (1)利用因式分解,将多项式分解之后整体代入求值;(2)一个问题有两个未知数,只有一个条件,根据已知式右边等于0,若将左边转化成两个完全平方式的和,而它们都是非负数,要使和为0,则每个完全平方式都等于0,从而使问题得以求解.5.(1)(·马鞍山模拟)若ab =2,a -b =-1,则代数式a 2b -ab 2的值等于__-2__.(2)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a 3+ab 2+bc 2=b 3+a 2b +ac 2,则△ABC 的形状是( C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3)(·北京)已知x -y =3,求代数式(x +1)2-2x +y(y -2x)的值.解:原式=x 2-2xy +y 2+1=(x -y)2+1,把x -y =3代入,原式=3+1=4第4讲 分式及其运算~安徽中考命题分析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但难度都属于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要求.这里要重点指出的是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它一直是安徽中考的一个重点,这是因为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代数式的基本运算,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年份 考察内容 题型 题号 分值 分式方程的计算 填空题 13 5 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题 20(2) 8 分式计算选择题 6 41.分式的基本概念(1)形如__AB(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__的式子叫分式;(2)当__B ≠0__时,分式A B 有意义;当__B =0__时,分式AB 无意义;当__A =0且B ≠0__时,分式AB的值为零.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__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__,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__A B =A ×M B ×M ,A B =A÷MB÷M(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__.3.分式的运算法则(1)符号法则: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a b =-a -b =-a -b =--a b ;-a b =a-b =-a b .(2)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加减法:__a c ±b c =a±bc __;异分母加减法:__b a ±d c =bc±adac __.(3)分式的乘除法: a b ·c d =__acbd __; a b ÷c d =__adbc __. (4)分式的乘方:(a b )n =__a nbn (n 为正整数)__. 4.最简分式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那么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5.分式的约分、通分把分式中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做约分,约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为与原分式的值相等的同分母分式,这种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通分的根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6.分式的混合运算在分式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乘方,再将除法化为乘法,进行约分化简,最后进行加减运算.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灵活运用运算律,运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整式.7.解分式方程,其思路是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要特别注意验根.使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是增根,需舍去.两个技巧(1)分式运算中的常用技巧分式运算题型多,方法活,要根据特点灵活求解.如:①分组通分;②分步通分;③先“分”后“通”;④重新排序;⑤整体通分;⑥化积为差,裂项相消.(2)分式求值中的常用技巧分式求值可根据所给条件和求值式的特征进行适当的变形、转化.主要有以下技巧:①整体代入法;②参数法;③平方法;④代入法;⑤倒数法.1.(·温州)要使分式x +1x -2有意义,则x 的取值应满足( A )A .x ≠2B .x ≠-1C .x =2D .x =-1 2.(·广州)计算:x 2-4x -2,结果是( B )A .x -2B .x +2C .x -42D .x +2x3.(·安徽)化简x 2x -1+x1-x 的结果是( D )A .x +1B .x -1C .-xD .x 4.(·济南)化简m -1m ÷m -1m 2的结果是( A )A .mB .1mC .m -1D .1m -15.(·安徽)方程4x -12x -2=3的解是x =__6__.分式的概念,求字母的取值范围【例1】 (1)(·贺州)分式2x -1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A .x ≠1B .x =1C .x ≠-1D .x =-1 (2)(·毕节)若分式x 2-1x -1的值为零,则x 的值为( C )A .0B .1C .-1D .±1【点评】 (1)分式有意义就是使分母不为0,解不等式即可求出,有时还要考虑二次根式有意义;(2)首先求出使分子为0的字母的值,再检验这个字母的值是否使分母的值为0,当它使分母的值不为0时,这就是所要求的字母的值.1.(1)(·铜陵模拟)若代数式xx -1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D )A .x ≠1B .x ≥0C .x >0D .x ≥0且x ≠1(2)当x =__-3__时,分式|x|-3x -3的值为0.分式的性质【例2】 (1)(·贺州)先化简,再求值:(a 2b +ab)÷a 2+2a +1a +1,其中a =3+1,b =3-1.解:原式=ab(a +1)·a +1(a +1)2=ab ,当a =3+1,b =3-1时,原式=3-1=2(2)(·济宁)已知x +y =xy ,求代数式1x +1y-(1-x)(1-y)的值.解:∵x +y =xy ,∴1x +1y -(1-x)(1-y)=y +x xy -(1-x -y +xy)=x +y xy -1+x +y -xy=1-1+0=0【点评】 (1)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所有分式变形都不得与此相违背,否则分式的值改变;(2)将分式化简,即约分,要先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分母是多项式,要先将它们分别分解因式,然后再约分,约分应彻底;(3)巧用分式的性质,可以解决某些较复杂的计算题,可应用逆向思维,把要求的算式和已知条件由两头向中间凑的方式来求代数式的值.2.(1)(·安庆模拟)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 A .0.2a +b 0.7a -b =2a +b 7a -b B .x 3y 2x 2y 3=x yC .a -b b -a=-1 D .1c +2c =3c(2)(·广安)化简(1-1x -1)÷x -2x 2-2x +1的结果是__x -1__.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例3】 (·深圳)先化简,再求值:(3x x -2-x x +2)÷xx 2-4,在-2,0,1,2四个数中选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解:原式=3x (x +2)-x (x -2)(x +2)(x -2)·(x +2)(x -2)x =2x +8,当x =1时,原式=2+8=10【点评】 准确、灵活、简便地运用法则进行化简,注意在取x 的值时,要考虑分式有意义,不能取使分式无意义的0与±2.3.(1)(·十堰)已知a 2-3a +1=0,则a +1a-2的值为( B )A .5+1B .1C .-1D .-5(2)(·黄山模拟)先化简x 2-4x 2-9÷(1-1x -3),再从不等式2x -3<7的正整数解中选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数代入求值.解:原式=(x +2)(x -2)(x +3)(x -3)÷x -3-1x -3=(x +2)(x -2)(x +3)(x -3)·x -3x -4=(x +2)(x -2)(x +3)(x -4),不等式2x -3<7,解得x <5,其正整数解为1,2,3,4,当x =1时,原式=14分式方程的解法【例4】 (·舟山)解方程:x x +1-4x 2-1=1.解:去分母,得x(x -1)-4=x 2-1,去括号,得x 2-x -4=x 2-1,解得x =-3,经检验x =-3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 (1)按照基本步骤解分式方程,其关键是确定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若分母为多项式时,应首先进行分解因式.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乘最简公分母时,应乘原分式方程的每一项,不要漏乘常数项;(2)检验是否产生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整式方程的某个根,但因为它使分式方程的某些分母为零,故应是原方程的增根,需舍去.4.(1)(·阜阳模拟)若分式方程x x -1-m1-x =2有增根,则这个增根是__x =1__;(2)(·)解分式方程:3x 2-9+xx -3=1.解:方程两边都乘(x +3)(x -3),得3+x(x +3)=x 2-9,3+x 2+3x =x 2-9,解得x =-4,检验:把x =-4代入(x +3)(x -3)≠0,∴x =-4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第5讲 二次根式及其运算~安徽中考命题分析 安徽中考命题预测预测安徽省中考仍将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仍将是安徽中考的主要考察点.尤其是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是安徽中考的一个重点.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居多.无论什么形式,计算的难度都不会太大,难度均属于基础题.年份 考察内容 题型题号 分值 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选择题6 4 二次根式有意义 填空题 11 5 - ---1.二次根式的概念式子__a(a ≥0)__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__a(a ≥0)__.(2)a 2=|a|=⎩⎪⎨⎪⎧ a (a >0) ; 0(a =0) ; -a (a <0) W.3.二次根式的运算(1)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质是合并同类根式;(2)二次根式的乘法:a·b =__ab(a ≥0,b ≥0)__; (3)二次根式乘法的反用:ab =a·b(a ≥0,b ≥0); (4)二次根式的除法:ab=__ab(a ≥0,b >0)__;(5)二次根式除法的反用:a b =__ab(a ≥0,b >0)__. 4.最简二次根式运算结果中的二次根式,一般都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需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双重非负性”算术平方根a 具有双重非负性,一是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即a ≥0;二是算术平方根a 的值是非负数,即a ≥0.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主要用于两方面:(1)某些二次根式的题目中隐含着“a ≥0”这个条件,做题时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巧妙求解;(2)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每一个非负数都等于零. 求值问题“五招”(1)巧用平方;(2)巧用乘法公式;(3)巧用配方;(4)巧用换元;(5)巧用倒数.1.(·安徽)设n 为正整数,且n <65<n +1,则n 的值为( D ) A .5 B .6 C .7 D .82.(·安徽)若1-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x ≤13__.3.(·徐州)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A ) A .2+3= 5 B .2×3= 6 C .8÷2=2 D .(-3)2=34.(·福州)若(m -1)2+n +2=0,则m +n 的值是( A ) A .-1 B .0 C .1 D .25.(·内江)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n 值为2,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 C )A .14B .16C .8+5 2D .14+ 2二次根式概念与性质【例1】 (1)等式2k -1k -3=2k -1k -3成立,则实数k 的范围是( D ) A .k >3或k <12 B .0<k <3C .k ≥12D .k >3(2)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试化简:(a +b +c )2+(a -b -c )2+(b -c -a )2+(c -a -b )2.解:原式=|a +b +c|+|a -b -c|+|b -c -a|+|c -a -b|=(a +b +c)+(b +c -a)+(c +a -b)+(a +b -c)=2a +2b +2c【点评】 (1)对于二次根式,它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2)注意二次根式性质(a)2=a(a ≥0),a 2=|a|的区别,判断出各式的正负性,再化简.1.(1)(·达州)二次根式-2x +4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D ) A .x ≥-2 B .x >-2 C .x <2 D .x ≤2(2)如果(2a -1)2=1-2a ,则( B ) A .a <12 B .a ≤12C .a >12D .a ≥12二次根式的运算【例2】 (1)(·济宁)如果ab >0,a +b <0,那么下面各式:①a b =ab;②a b ·ba=1;③ab÷ab=-b.其中正确的是( B ) A .①② 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 (2)计算:24-32+23-216. 解:原式=26-126+136-136=326【点评】(1)二次根式化简,依据ab=a·b(a≥0,b≥0),ab=ab(a≥0,b>0),前者将被开方数分解,后者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适当的数使分母变成一个完全平方数,即可将其移到根号外;(2)二次根式加减,即化简之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1)(·黄山模拟)若20n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__5__.(2)(·抚州)计算:27-3=__23__.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例3】计算:(10-3)·(10+3).解:原式=(10-3)×(10+3)×(10+3)=[(10-3)(10+3)]×(10+3)=1×(10+3)=10+3【点评】(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把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计算时要认真仔细;(2)可以运用运算律或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3.(1)(·荆门)计算:24×13-4×18×(1-2)0;解:原式=26×33-4×24×1=22-2= 2(2)已知10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求a2-b2的值.解:∵3<10<4,∴10的整数部分a=3,小数部分b=10-3.∴a2-b2=32-(10-3)2=9-(10-610+9)=-10+610。
2024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第3课时代数式及整式教案

九年级数学科目_复习_课型第__章第__课时,总第___课时月日周用数字、字母和符号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时注意书写规范,如乘号“×”用“2、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即把它们的 相加作为新的系数,而字母和字母的 不变。
考点五:整式的加减运算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加减法实质上是 。
三、典例剖析例1:某企业今年3月份产值为a 万元,4月份比3月份减少了10%,5月份比4 月 份增加了15%,则5月份的产值是( )A 、(10%)(15%)a a ⨯-+万元B 、(110%)(115%)a ⨯-+万元C 、(10%15%)a -+万元D 、(110%15%)a ⨯-+万元例2:用一根长为a (单位:cm )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一个正方形,要将它按图的方式向外等距扩1cm 得到新的正方形,则这根铁丝需增加( )A 、4cmB 、8cmC 、(a+4) cmD 、(a+8) cm例3:已知4a+3b=1,则整式8a+6b3的值为( )A 、3B 、2C 、1D 、2例4:如果12a x y +与21b x y -是同类项,那么a b的值是( ) A 、12B 、13C 、1D 、3 例5、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 的值为3时,则输出的数值为 .四、巩固提升1、(1)用代数式表示“a 、b 两数的平方和”,结果为 ;(2)“比a 的2倍大15的数”用代数式表示是 。
2、化简2a+3a 的结果是( )A .aB .aC .5aD .5a3、计算2x 2+3x 2的结果为( )A .5x 2B .5x 2C .x 2D .x 24、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 的值为3时,则输出的数值为 .5、如果整式x n25x+2是关于x的三次三项式,那么n等于()A.3 B.4 C.5 D.66、多项式1+2xy3xy2的次数及最高次项的系数分别是()A.3,3 B.2,3 C.5,3 D.2,37、定义运算a⊕b=a(1b),下面给出了这种运算的四个结论:①2⊕(2)=6;②若a+b=0,则(a⊕a)+(b⊕b)=2ab;③a⊕b=b⊕a;④若a⊕b=0,则a=0或b=1.其中结论正确的有()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如果x=1时,代数式2ax3+3bx+4的值是5,那么x=1时,代数式2ax3+3bx+4的值是.8、甲、乙、丙三家超市为了促销一种定价相同的商品,甲超市先降价20%,后又降价10%;乙超市连续两次降价15%;丙超市一次降价30%.那么顾客到哪家超市购买这种商品更合算()A.甲B.乙C.丙D.一样五、学后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存在哪些疑惑呢?六、课后达标:“剑指中考”1、必作:P30-32面,A组第1、2、9、10、12题;B组第2、3题。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数与式-教案

九年级第一轮复习----- 数与式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的考查要求一、实数1..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实数及其运算的意义。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相反数与绝对值。
4..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
会求某些数(非负数)的平方根与某些数的立方根。
5..会估算一个无理数的范围。
6..能运用实数及其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代数式1..会根据实际问题列代数式,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理解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并会进行运算。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
4..根据数量关系或图形关系寻找规律,分析,归纳,总结两变量间的关系。
5..整式加减在运算时要注意同类项的识别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在整式的乘除运算中要注意理解和区分幂的运算性质,记住乘法公式,理解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6..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并加强对基本类型的练习。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7..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第二部分考点分析9 8 4 数与式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中考着重对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题型以选择、填空及简单的解答题为主。
题量一般在 3 个左右。
分值在 17 分左右,所占比例为 14%(指河南省)。
近几年,出现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探究规律的开放型问题、估算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等热点题目,强化了实数的应用和规律探索问题,并注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应 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分式的化简求值常常在河南中招试卷中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以探索 规律,写出公式是方式考查学生思维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题目越来越成为热点。
第三部分 典型例题第一节 实数典例 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作者:牛保中 高玉平22-1 π- -3 ,21.3,-1,1.234,-,0, sin 60 , - , -3, -, ,782( 2 - 3 ) 0 , 3-2,1.2121121112 …中无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 非负数集合{ }点拨: 实数分类不能只看表面形式,应先化简再根据结果去判断。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复习 数与式 教学设计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复习数与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能够正确使用数与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数与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数与式的例题分析与解答;•学生练习与作业。
4. 教学过程第一节: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3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数与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变量与常数的概念等。
2.教师结合例题,讲解数的四则运算和数的公式运算规则,强调加减乘除法的优先级和运算顺序。
3.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数的运算规则。
第二节:数与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将问题中的信息转化为数与式的形式。
2.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问题,教师逐组点评并给予指导。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数与式解答实际问题,并在课下完成。
5. 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数与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评分和个别讨论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和提升。
6. 教学资源•PowerPoint课件:包含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的示意图和例题;•作业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与式解答。
7. 拓展资源•在线数学学习网站:如Mathway、Khan Academy等,供学生继续巩固数与式的学习,并扩展数学知识。
8.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正确运用数与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做题和实践,进一步提升数与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等资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初三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数与式》培训讲学

初三总复习教案第一章《数与式》A、332元B、316元或332元C、288元D、288元或316元考点7 利用计算器进行估值或探求规律例9.(05广州)用计算器计算22-12-1,32-13-1,42-14-1,52-15-1,……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判断P=n2-1n-1,与Q=(n2-1)-1(n-1)-1,(n为大于1的整数)的值的大小关系为()A、P<QB、P=QC、P>QD、与n的取值有关【相应习题】1.用计算器比较大小:317 - 6 ____0(填“>”“=”“<”)考点8 定义新运算例10.(05海淀区)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 b=a和a b=b,例如32=3,32=2。
则(20062005) (20042003)=_________。
【分析】由新运算定义知:20062005=2006,20042003=2003,而20062003=2006。
【相应习题】1.(06无锡)在实数的原有运算法则中我们补充定义新运算“○+”如下:当a≥b时,a○+b=b2;当a<b时,a○+b=a。
则当x=2时,(1○+x)·x-(3○+x)的值为____(“·”和“-”仍为实数运算中的乘号和减号)。
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探究P6 13-16题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第2节实数的运算第3课时共3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2.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运算.3.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4.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5.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6.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重点1、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2、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1.先化简,再求值:(3x+2)(3x-2)-5x(x-1)-(2x-1)2,其中x=-13 .2.(05福州)如图6,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把剩下的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公式_____。
中考数学数与式复习教案

中考数学数与式复习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第一篇 数与式专题一 实数一、中考要求:1.在经历数系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中,发展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数感和估算能力.3.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4.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中考热点:本章多考查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另外还有一类新情境下的探索性、开放性问题也是本章的热点考题. 三、考点扫描 1、实数的分类:实数0⎧⎧⎪⎨⎨⎩⎪⎩正实数有理数或无理数负实数2、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1-=ab (a 、b ≠0)4、绝对值: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0()0(0)0(||a a a a a a5、近似数和有效数字;6、科学记数法;7、整指数幂的运算:()()mm m mn nm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 (a ≠0)负整指数幂的性质:pp pa a a⎪⎭⎫ ⎝⎛==-11零整指数幂的性质:10=a (a ≠0)8、实数的开方运算:()aa a a a =≥=22;0)(9、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0、无理数的错误认识:⑴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如1.414141···(41 无限循环);(2)带根号的数是3)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理数,但它们的积却是有理数;(4)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无法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这种说法错误,每一个无理数在数轴上都有一个唯一位把它找出来,其他的无理数也是如此. *11、实数的大小比较: (1).数形结合法(2).作差法比较 (3).作商法比较 (4).倒数法: 如6756--与(5).平方法 四、考点训练1、(2005、杭州,3分)有下列说法:①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对应;②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③负数没有立方根;④-17 是17的平方根,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2那么x 取值范围是()A 、x ≤2 B. x <2 C. x ≥2 D. x >23、-8的立方根与16的平方根的和为()A.2 B.0 C.2或一4 D.0或-44、若2m -4与3m-1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则m为()A.-3 B.1 C.-3或1 D.-15、若实数a和 b满足 b=a+5 +-a-5 ,则ab的值等于_______6、在 3 - 2 的相反数是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7、81 的平方根是()A.9 B.9 C.±9 D.±38、若实数满足|x|+x=0, 则x是()A.零或负数 B.非负数 C.非零实数D.负数五、例题剖析1、设a= 3 - 2 ,b=2- 3 ,c= 5 -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 B、a>c>bC.c>b>a D.b>c>a2、若化简|1-x|-2x-8x+162x-5的结果是,则x的取值范围是()A.X为任意实数 B.1≤X≤4C.x≥1 D.x<43、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回答问题:小明和小芳解答题目:“先化简下式,再求值:a+21-2a+a其中a=9时”,得出了不同的答案,小明的解答:原式=a+21-2a+a= a+(1-a)=1,小芳的解答:原式= a+(a-1)=2a-1=2×9-1=17⑴___________是错误的;⑵错误的解答错在未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________4、计算:20012002(2-3)(2+3)5、我国1990年的人口出生数为23784659人。
专题一 数与式教案
课题:数与式一、 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与整式的概念;2、 熟练掌握实数与整式的运算;3、 掌握乘法公式的运用及变形。
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数与整式的运算难点:乘法公式的变形三、 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15—20分钟)T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简单的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董,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课下我们可以随意开玩笑,但是课上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规规矩矩、认真听讲,因为我们接下来面临着中考。
既然说到中考我们就来聊一聊,中考还剩多少天? S :32天T :数学具体考试时间?S :6月15日上午8:30—10:30T :先了解一下大家平时数学的学习情况,失分点或难点在哪里?S :函数,圆……T:针对中考数学点题班,我做了一个PPT ,是关于中考数学试卷分析、中考数学一般考什么?和点题班课程设计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按照PPT 讲解,主要分析中考题型和考试内容)T :我们第一讲的内容是数与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实数与整式在中考当中的题型及考察点: 一般情况下,选择题2—4道(考察实数的运算,比较大小、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科学计数法、整式的运算)填空题1—3道(考察实数或整式运算,科学计数法)一道计算题(考察实数的运算或整式的运算)2、 做课前检测试卷(20—30分钟)(1)做课前检测试卷(2)请第一位做好的同学在白板上书写最后一题大题解题步骤(3)按照出错率由高到低依次讲解(老师讲解)3、复习重难点:(60分钟)(1)实数的运算牢记3个公式:①01(0)a a =≠ ②1(0,)p p a a p a -=≠是正整数 ③()()(0)()m m m a m a a a m ⎧⎪-=≠⎨-⎪⎩为偶数为奇数(奇负偶正)(2)整式的运算幂的运算:①同底数幂相乘(,)m n m n a a am n +•=都是整数 ②幂的乘方()(,)n m mn a a m n =都是整数③积的乘方()()n n n ab a b n =•为整数④同底数幂相除(,)m n m n a a am n -÷=都为整数乘法公式: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②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③常用恒等变形()()()()222222224a b a b ab a b ab a b a b ab ⎧+=+-=-+⎪⎨-=+-⎪⎩4、做课堂达标试卷(20—30分钟)(1)做课堂达标试卷(2)请第一位做好的同学在白板上书写最后一题大题解题步骤(3)按照出错率由高到低依次讲解(学生讲解,老师补充)四、 反思与总结:本讲优点:内容的选取和重难点的提炼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开了一个好头。
中考总复习数与式教案
中考总复习数与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与式的关系,熟练运用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相应的数与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数与式的运算。
3.数与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数与式的运算。
四、教学难点1.数与式的应用问题转化。
2.数与式的运算规则。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0分钟)1.定义数和式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并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发现数与式的特点和区别。
3.分析并讨论数和式的性质,强调数与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算规则。
第二节:数与式的运算(40分钟)1.讲解数与式的加减运算规则,引导学生通过例题掌握运算方法。
2.讲解数与式的乘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通过例题掌握运算方法。
3.讲解数与式的除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通过例题掌握运算方法。
4.综合练习,巩固运算技巧。
第三节:数与式的应用(50分钟)1.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抽象成相应的数与式。
2.通过实际问题解答,引导学生运用数与式的知识思考解决办法。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老师进行讲评。
六、课堂练习1.抽取一些简单的数与式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提供一些应用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和思考。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数与式的运算方法,并能将数与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中。
八、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的题目。
2.准备模拟考试试题,以检测自己对数与式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与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运算方法也能够应用到简单的题目中。
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解法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与引导,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下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更复杂的运算题目和应用题目,提高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考数学复习第一单元数与式第2课时代数式与整式课件95
【解析】由已知可得:根据第一列的奇数行的数的规律是 第几行就是那个数的平方,第一行的偶数列的数的规律, 与奇数行规律相同,∵45×45=2025,2025在第45行,向 右依次减小,故2017所在的位置是第45行,第9列,即2017 对应的有序数对为(45,9).
练习3
一列数a1,a2,a3,…满足条件:a1=
__a_m_-__n _(a≠0)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14__a_m_n _ 积的乘方,先给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 的幂相乘,(ab)n= 15 _a_n_b_n
乘法 运算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 相乘,其余字母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 式,如:ma2·ab2=16 __m_a_3_b2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如:m(a+b+c)= 17 _m_a_+__m__b_+__m_c__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 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如:(m+n)(a+b)= 18 _m_a_+__m__b_+__n_a_+__n_b
∵原式要化为三次二项式,
∴令2a-b=0,2a-1=0,
解得a=
1 2
,b=1,
即当a=
1 2
,b=1时,整式x3+2a(x2+xy)-bx2-xy+y2能
化简成一个三次二项式.
二 、数式规律探索
例 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第一行 1
4
5
16
17 …
第二行 2
练习2 是否存在实数a、b,使得整式 x3+2a(x2+xy)-bx2 _xy+y2能化简成一个三次二项式,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数与式》
Day1 数与式说明:由于电脑输入问题,下文出现的“√”为根号一、实数1、科学计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ⁿ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1≤|a|<10,n 是整数)方法:把小数点拉到第一个数a的右边,再数经过了多少个数即为n 2、绝对值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注意:“距离”一定是正数3、相反数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4、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5、无理数、有理数无理数:①开方开不尽的方根②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整数、分数6、实数的比较大小①定义法:正数>0>负数记忆方法:两个都是负数的情况下,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②数轴法: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大③作差法:a-b>0则a>b;a-b<0则a<b;a-b=0则a=b7、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8、近似数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与原始数据相差不大的一个数9、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平方根:如果x²=a,则称x为a的平方根,其中a≥0,a的平方根也写成±√a(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注意:根号里面的东西一定是≥0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满足x²=a,则称这个正数x为a的算术平方根。
a的算术平方根写作√a(0的算术平方根是0)★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平方根的x可以是正数、负数、0;算术平方根里面的x只能是正数或者0而不能是负数,并且√a没有负号的情况立方根:如果x³=a,则称x为a的立方根,a的立方根也写成±³√a(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记忆:所谓立方,就是三次方的意思。
其实也是用了“负负得正、正负得负”的原理,之所以“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是因为三个正数相乘是正数,而三个负数相乘则是负数。
10、实数的运算(1)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乘除-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一、考点扫描 1、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整式
4、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① 2x -x =x
-2 -1 3 2
) ③ (-x)6 ÷ (-x)3=x3 (C)②③ ④ (D)
② x •(x ) =x
3
5 2
13
(0.1) •10 =10 (A)①② ②③④ 5、若 x2+2(m-3)x+16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m 的值是( ) 1 1 xy2 x+y 6、 代数式 a2-1, 0, ,x+ , - , m, , 2 –3b 3a y 4 2 中单项式是 分式是 三、例题剖析 a2+b2 1、设a-b=-2,求 -ab的值。 2 , 多项式是 。 , (B)②④
5、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6、科学记数法; 7、整指数幂的运算:
2、如果 (x-2)2 =2-x 那么 x 取值范围是() A、x ≤2 A.2 (
n
B. x <2 B.0
C. x ≥2
D. x>2 ) D.0 或-4
3、-8 的立方根与 16 的平方根的和为( C.2 或一 4
4、若 2m-4 与 3m-1 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则 m 为 ) B.1 C.-3 或 1 D.-1
画出一个腰长为无理数的等腰三角形. 4、如图 1-2-4 所示,在△ABC 中,∠B=90 从点 B 开始沿 BA 边向点 A 以
○
,点 P
1 厘米/秒的宽
8、若实数满足|x|+x=0, 则 x 是( A.零或负数 五、例题剖析
度移动;同时,点 Q 也从点 B 开始沿 BC 边向点 C 以 2 厘米/秒的速度移动,问几秒后,△PBQ 的面积 为 36 平方厘米?
2、若
x
2
px 8 x 2 3x q
的积中不含有 x
2
和
a ba b a 2 b 2
(a b)2 a 2 2ab b2 ,
x 3 项,求 p、q 的植。
(2).完全平方公式: 5、因式分解
(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 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 分解为止. (2).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 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 二、考点训练 1、- л ab 的系数是 12
(1)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 的式子. (2)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①化简求值,②整体代人 2、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 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多项式的降幂排列与升幂排列 (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 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顷. 3、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 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整式加减的一般 步骤是: (2)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括号前是 “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 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 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3)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所得的结果作为 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 m a n a m n , a m
(a≠0)
a mn , ab a m b m
m
A.-3
5、若实数 a 和 b 满足 b= a+5 + -a-5 ,则 ab 的值等 于_______
6、 在 3 - 2 的相反数是________, 绝对值是______. 7、 81 的平方根是( A.9 B. 9 ) C.±9 ) D.±3
B.非负数 C.非零实数 D.负数
1、设 a= 3 - 2 ,b=2- 3 ,c= 5 -1,则 a、b、 c 的大小关系是() A.a>b>c C.c>b>a 2、若化简|1-x|- 的取值范围是() A.X 为任意实数 C.x≥1 B.1≤X≤4 D.x<4 表一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 a、b、c 的值分别为 B、a>c>b D.b>c>a
义;当 x=______时,分式的值为 0. 2、若将分式
专题三
一、考点扫描
分式
A 的形式, B
分别扩大为原来的 2 倍,则分式的值为( A.扩大为原来的 2 倍 C.不变 3、分式 x= 4、计算 -3 ,当 x x-2 B.缩小为原来的
1.分式:整式 A 除以整式 B,可以表示成 如果除式 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
2 B. (a-b) =a2-2ab+b2
2、多项式 3x -1-6x -4x 是 高次项是
7x y+7
D.a2+ab=a(a+b)
,常数项是
2-4y 2x
,三次项系数是 ,y=
按 x 的降幂排列 3、如果 3m n 和-4m 两个单项式的积是__。
n 是同类项,则 x=
甲骨粒 甲骨粒
3、右边是一个有规律排列的数表,请用含 n 的代数式 (n•为正整数) ,表示数表中第 n 行第 n 列的数: ______________.
二、考点训练 1、已知分式
x 5 , 当 x≠______时,分式有意 x2 4 x 5
a+b (a、b 均为正数)中的字母 a、b 的值 ab ) 1 2
无理数 正实数 负实数
零整指数幂的性质: a
0
1
( 8、 实数的开方运算:
a ) 2 aa 0; a 2 a
9、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0 、无理数的错误认识:⑴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如 1.414141· · ·(41 无限循环) ; (2)带根号的数是 无理数如 4 , 9 ; (3)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 商也还是无理数,如 3+ 2 ,3- 2 都是无理数, 但它们的积却是有理数; (4)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 小数, 所以无法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这种说法错误, 每一个无理数在数轴上都有一个唯一位置, 如 2, 我们可以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在数轴上把它找出来, 其他的无理数也是如此. *11、实数的大小比较: (1).数形结合法 (2).作差法比较 (3).作商法比较 (4).倒数法: 如 6 5与 7 6 (5).平方法 四、考点训练 1、 (2005、杭州,3 分)有下列说法:①有理数和数轴 上的点—一对应; ②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③ 负数没有立方根;④- 17 是 17 的平方根,其中正 确的有( A.0 个 ) B.1 个 C.2 个 D.3 个
。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 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团式约去,这 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 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 5.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 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6.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 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 再与被除式相乘. 7.通分注意事项: (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应为 各分母系救的最小公倍数与所有相同因式的最高次 幂的积; (2)易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成了去分 母,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8.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 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9.对于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 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2 5 3 2 3
3、从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 b 的小正方 形(如图 1) ,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 图 2) ,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 A. a -b = (a+b) (a-b) C.(a+b)2=a2+2ab+b2
2 2
,是 次
次单项式; 项式,其中最 , ;这 2 15 a 表二
2 4 6 8 „
3 6 9 12 „
4 8 12 16 „
„ „ „ „ „ 18
20 25
24 b
c 32 表四
( 2+ 3)2002
表三
A.20、29、30 C.18、20、26
B.18、30、26 D.18、30、28
5、我国 1990 年的人口出生数为 23784659 人。保留三 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是 六、综合应用 1、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a、b、c, 且 a、b、c 满足 a -6a+9+ b 4 | c 5 | 0 ,试判断△ABC
A.
1 x 1
2
5、若 x 6、若
3xy 4 y 2 0 ,则 x 2 y =
2x y
1 1 2 x 3xy 2 y =___ 3, 则分式 x y x 2xy y
三、例题剖析 1、求值:
(
a2 a 1 a4 2 ) ,其中a满足a 2 +2a-1=0 2 a 2a a 4a 4 a 2
A 为分式. B
1 D.缩小为原来的 4 时分式值为正;当整数
A A 注: (1)若 B≠0,则 有意义; (2)若 B=0,则 无 B B 意义; (2)若 A=0 且 B≠0,则 A =0 B
时分式值为整数。
x 1 1 ( x ) 所得正确结果为( ) x x B.1 C. 1 x 1 D. 1
x 2 -8x+16的结果是2x-5 ,则 x
5、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表四分别是从
3、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回答问题:小明和小芳解答题 目: “先化简下式,再求值:a+ 1-2a+a 其中 a=9 时” ,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小明的解答:原式 = a+ 1-2a+a 2 = a+(1-a)=1, 小芳的解答: 原式= a+(a -1)=2a-1=2×9-1=17 ⑴___________是错误的; ⑵错误的解答错在未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________ 4、计算: (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