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子机制

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激素是一种可以影响细胞和组织的分泌物,它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细胞中,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激素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激素的生理作用激素的生理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代谢:激素能够调节细胞和组织的代谢,例如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甲状腺激素则能够调节体内热量的产生和消耗。
2.调节生长和发育: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是由激素调节的,生长激素、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都能影响体内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3.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应激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能够促进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强机体的应变能力。
4.调节生殖功能:性激素是调节人体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能够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生理功能。
激素的分子机制激素产生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细胞表面,然后会与细胞上的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启动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过程。
激素受体一般是跨过细胞膜的转膜蛋白,例如内源性激素受体家族包括酪氨酸激酶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等。
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会触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这些信号最终会导致DNA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调节细胞生理和生化过程。
例如,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能够启动细胞内的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雄激素和雌激素与核受体结合后能够促进DNA的转录和表达,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总结激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过程的重要调节物质,它们通过与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过程,并最终影响DNA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调节生理和生化过程。
对于了解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调节机制,控制和治疗疾病。
激素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激素的种类与作用机制激素是一种体内的化学物质,通常由内分泌器官分泌,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那么,究竟有哪些激素,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本文将一一阐述。
一、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水平。
当人体摄入食物后,胰岛素会被释放到血液中,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同时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合成。
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就容易引发糖尿病。
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分裂和发育。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分泌不足,就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三、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激素,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女性的生殖功能、促进性成熟和维持生殖器官的发育。
此外,它们还具有保护心脏和骨骼、改善视力和皮肤、缓解更年期症状等作用。
如果分泌过多,就会出现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问题;如果分泌不足,就会引起月经失调、不孕等症状。
四、睾酮和睾丸激素睾酮和睾丸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激素,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男性的生殖功能、促进性成熟和发育。
此外,它们还具有维护肌肉和骨骼健康、促进红细胞生成、调节血脂代谢等作用。
如果分泌过多,就会引起男性阳痿、早憩、性腺萎缩等问题;如果分泌不足,就会出现性欲减退、肌肉失去弹性等症状。
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应激、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这些激素在应对抗病毒、细菌、炎症、过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分泌过多,就会引起库欣综合征等问题;如果分泌不足,就会导致肾上腺功能不全。
六、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
生长激素还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增加蛋白质的合成、糖原的储存和钙质的吸收。
如果分泌过多,就容易引发巨人症或肥胖症;如果分泌不足,就会导致矮小症或肥胖症。
七、素蛋白激素素蛋白激素是由肝脏分泌的激素,它主要作用是调节胆固醇代谢、脂肪酸合成和氨基酸代谢。
激素作用机制

激素作用机制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睾丸、卵巢等)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传递到身体各处,调控和控制身体内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
激素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素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来传递信号。
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激素受体,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可以引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
这些信号转导过程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内的第二信使浓度,如环腺苷酸、钙离子等,来调控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这种作用机制主要适用于蛋白质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第二,激素可以通过进入细胞内直接影响基因表达。
部分脂溶性激素,如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睾丸激素、皮质醇等)和甲状腺激素,通过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核内的核受体结合。
在细胞核内,激素-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到DNA上的特定区域,调控特定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改变基因表达。
这种作用机制主要适用于脂溶性激素。
第三,激素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其他过程来发挥作用。
例如,胰岛素通过激活细胞内的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另外,一些激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的自噬和凋亡过程来影响细胞生长和存活。
这种作用机制是激素通过调整细胞内的代谢和能量平衡来发挥作用。
最后,激素还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来调节自身的分泌和作用。
当体内激素水平过高或过低时,正常的生理反应是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程度。
例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则胰岛素的分泌减少,避免过度降低血糖水平。
总之,激素通过与细胞受体结合、影响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和通过负反馈机制来发挥作用。
这些作用机制相互作用,共同调控和控制着身体内的各个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
激素作用机制及调节途径

激素作用机制及调节途径激素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控制和调整生理过程的作用。
它们通过特定的信号传递机制,与机体内的靶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和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探讨激素的作用机制以及调节激素产生和释放的途径。
一、激素作用机制激素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两种:膜受体介导的作用机制和细胞核受体介导的作用机制。
1. 膜受体介导的作用机制膜受体介导的作用机制是指激素通过与受体蛋白结合,进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过程。
这类受体主要分为上位受体和离体受体。
上位受体包括酪氨酸激酶受体和GPCR(G蛋白偶联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通常由一个跨膜结构的受体蛋白和一个细胞外的激素结合位点组成,激素结合后受体激活,内源性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进而磷酸化特定靶蛋白。
GPCR受体则通过与G蛋白结合,使其活性增强,进而调节腺苷酸水平、离子通道开闭以及细胞内二次信使的生成。
离体受体则又分为离体核受体和离体胞质受体。
离体核受体包括甲状腺激素受体、类固醇激素受体等,它们在核内结合DNA,进而调节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离体胞质受体则通过与胞质内的蛋白结合,影响细胞的酶活性或代谢通路。
2. 细胞核受体介导的作用机制细胞核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能够结合激素并直接与细胞核内的DNA结合。
它们包括甲状腺激素受体、类固醇激素受体等。
激素进入细胞后,与细胞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能够结合到某些特定的区域上,在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上增强或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调节细胞内的相应蛋白的合成。
二、激素调节途径激素的产生和释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调节途径。
1. 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指机体内某些细胞群或器官的活动状态通过一种信号途径反馈到激素产生的细胞或器官,从而影响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受到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当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时,下丘脑释放甲状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
激素的调节机制及其作用

激素的调节机制及其作用激素是一类分泌于内分泌腺体的物质,它们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对于机体的正常运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激素可以分为蛋白质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种。
在机体内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生理、神经和环境因素。
本文将从激素分泌调节机制、激素的类型及其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素的分泌调节机制1.反馈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机制中最为普遍的方法是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指的是机体对于某种激素的分泌量进行控制的机制。
例如,甲状腺素的分泌就受到血中的TSH (促甲状腺激素)的控制。
当血中甲状腺素含量过低时,垂体前叶会分泌TSH,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
一旦甲状腺素的含量升高到一定水平,它会抑制TSH 的分泌,从而达到一种平衡,保持机体内甲状腺素的平稳水平。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指的是神经系统对于激素分泌的调节。
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主要受到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
当身体处于紧急状态,交感神经会向肾上腺发出信号,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使身体处于“战斗或逃跑”的状态。
而当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则交感神经系统会减弱对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刺激作用。
3.环境因素调节环境因素调节也是激素分泌的一个重要调节机制。
例如,葡萄糖水平的升高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帮助维持血糖的稳定。
而当葡萄糖水平下降时,胰岛素的分泌也相应减少。
二、激素的类型及其作用1.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是一类由胆固醇合成的激素,在机体内部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常见的类固醇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它们可以参与到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中,例如性腺发育、生殖功能、钙质代谢、代谢调节等。
2.蛋白质激素蛋白质激素也是分泌于内分泌腺体的激素。
与类固醇激素不同的是,蛋白质激素分子体积较大,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而是与细胞外的膜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细胞内的信号通路。
激素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激素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植物激素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激素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腺苷酸、激动素等,这些激素有着不同的生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在农业中,激素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环境等。
本文将介绍激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激素的作用机制1、生长素:生长素是一种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化的植物激素。
生长素可以通过控制细胞壁松弛和水分的流动来影响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生长素还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伸长和侧根的分化。
此外,生长素还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传导作用等。
2、赤霉素:赤霉素是一种使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张的植物激素。
赤霉素可以影响植物生长的方向和速度,促进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
赤霉素还可以调节植物的开花和抽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脱落酸:脱落酸是一种调节植物落叶的植物激素。
当植物需要进入休眠状态或面临不良环境时,脱落酸的合成会增加,促使植物叶子脱落。
脱落酸还可以促进植物的果实成熟和种子萌发。
4、乙烯:乙烯是一种在植物发育和防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植物激素。
乙烯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开花、结实和蚜虫和细菌的感染反应。
二、激素在农业中的应用1、生长素在植物长势方面的应用。
通过在葡萄藤、西红柿等作物上使用生长素,可以促进这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得产量有所提高。
2、赤霉素在作物抗逆性上的应用。
喷洒赤霉素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使得作物在干旱、低温和盐胁迫等环境中也能够生长繁殖,取得更好的收成。
3、乙烯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
乙烯可以促进果蔬的成熟和腐烂,因此在果蔬保鲜过程中可以利用乙烯来控制果蔬的成熟和保存期限。
4、脱落酸在果树农业中的应用。
喷洒脱落酸可以使果树的叶子脱落,从而减少叶子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使得果实能够更快更好地成熟。
5、激素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通过激素的应用,可以改善土壤水分和氮磷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还可以降低作物对化肥的需求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学中的激素作用机制

生物学中的激素作用机制激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它们能够影响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生长、代谢、生殖、免疫等。
本文将讨论激素作用机制的几个方面。
一、激素的分类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体分泌出的,可以分为蛋白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
蛋白激素包括生长激素、促卵泡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介导信号传递,激活多种酶和蛋白质,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代谢活动。
类固醇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它们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内,结合核受体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从而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理活动。
二、激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激素受体是细胞表面或内部特异性受体分子,能够特异地结合激素并介导其信号传递。
蛋白激素受体主要是膜上G蛋白偶联受体,分为Gq、Gs和Gi等三大类型。
当激素结合到G蛋白偶联受体时,它会激活不同的G蛋白下游效应器,如腺苷酸酰化酶、磷脂酰肌醇酰转移酶等,最终导致离子通道开闭或代谢途径激活,从而引起生物效应。
类固醇激素受体是一种转录因子,结合激素后在细胞质内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结合特定DNA序列,促进或抑制基因转录。
三、激素的生理效应激素能够影响多种生理过程,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例如,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肌肉发育和糖代谢;促甲状腺激素可以刺激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促进能量代谢和体温升高;雄激素可以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和二次性征的发育,维持正常的精子生产和性欲;雌激素则能够促进女性性器官和二次性征的发育,调节生殖周期和妊娠过程。
四、激素失调的疾病激素在体内的水平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导致生理过程失调,引起疾病。
例如,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引起儿童巨人症、成人肢端肥大症;促甲状腺激素过高则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心悸、手抖等症状;雄激素过高则可导致前列腺增生症、乳腺癌等男性相关疾病;雌激素过高则可导致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女性相关疾病。
总之,激素是影响生物机体多种生理过程的重要分子,它们通过特异受体介导多种信号传递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调节体内的多种代谢和生理活动。
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以低浓度在体内传递信息,调节和控制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功能。
这些激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它们的生物学效应。
激素作用的机制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分泌: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其他特定组织合成,并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输到目标细胞或组织。
内分泌腺受到体内外一系列信号的刺激,如神经刺激、生物节律的调控、负反馈等,来决定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
2. 结合:激素在血液中以游离或结合蛋白的形式运载。
它们可以结合到目标细胞表面的受体上,也可以进入细胞内后再和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
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每一种受体只能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激素。
3. 激活:一旦激素与受体结合,它们就会激活受体,并引发一系列下游信号转导。
这些信号转导路径可以包括细胞内第二信使(如环磷酸腺苷、鸟苷酸环化物)的产生和释放,细胞内的酶活性的改变,以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改变等。
4. 响应:激活的信号转导路径最终会导致目标细胞或组织的生理和行为上的响应。
这些响应可以是短暂和即时的,也可以是长期和持续的,具体表现为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细胞分泌物的合成和释放,以及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等。
激素的作用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和调节。
一方面,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受到反馈系统的调控,如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是指当激素浓度升高时,会通过抑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来减少其浓度。
正反馈是指当激素浓度升高时,会通过促进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来进一步增加其浓度。
另一方面,激素的作用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营养状况、生物节律、情绪和应激等。
总之,激素作用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个层面的调控和交互作用。
激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它们的生物学效应。
这一过程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调控和调节,以维持机体的稳态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对激素的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机体调节和适应机制的理解,还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伯特·莱夫科维茨1943年在美国出生, 196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现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杜克大学 医学中心医学和生物化学教授。
莱夫科维茨及其同事的获奖研究始于1968年, 针对生物细胞“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试 图解密肾上腺素之类激素物质促生血压升高 和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的机理。这以前,科 学界推测,细胞表面包含某种激素“受体”。
布赖恩·科比尔卡1955年在美国出生,1981 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 大学医学院医学以及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
科比尔卡二十世纪80年代加入莱夫科维茨 的研究小组,接受一项挑战,即在人类染色体 基因组中确定为β肾上腺素受体“编码”的特 定基因。科比尔卡以创新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
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
髓质 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源自NE ★三十九肽 糖蛋白 糖蛋白 糖蛋白 十八肽 蛋白质 蛋白质
胺类 胺类 三十二肽 蛋白质 蛋白质 类固醇 类固醇 胺类
胺类
睾丸:间质细胞 支持细胞
卵巢、胎盘
消化道、脑
心房 松果体 胸腺 各种组织 肾
睾酮 抑制素(卵巢也可产生) 雌二醇
雌三醇 孕酮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促胃液素(胃泌素) 缩胆囊素 促胰液素 (胰泌素) 心房钠尿肽
后续研究中,借助对与β肾上腺素受体相 关基因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受体与促使 眼睛具备捕捉光线能力的受体相似。他们意识 到,存在一整类受体,不仅形似,发挥作用的 机理相同。这类受体如今名为G蛋白偶联受体
诺奖评审委员会在向媒体发布的新闻稿中介 绍,大约1000种基因为G蛋白偶联受体“编 码”,与人体对光线、味觉和气味的感知以 及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物质 相关。
二、激素的特性
6. 作用的“快反应”和“慢反应”
一些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潜伏才产生生 理效应,这种现象称"慢反应"。这种"慢反应"产生的生理效应 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通过中间介 质作用于染色体,参与染色体的某些基因表达调控过程而产生 效应。有些激素既产生"快反应",又产生"慢反应",如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作用的机理即涉及到"快反应"也涉及" 慢反应"。
(一) 细胞膜受体 第二信使学说
second messenger theory
激素 + 细胞膜受体 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 细胞发生生物学效应
激活膜内效应器酶 激活PK 底物磷酸化
第二信使: 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学物质。 ①环核苷酸类:如cAMP和cGMP; ②脂类衍生物:如甘油二酯(DAG),神经酰胺,
脂溶性和水溶性激素的性质
特征
脂溶性激素(如甾体类激素) 水溶性激素(如蛋白质肽类激素)
合成后贮存
除甲状激素外其他很少见
贮存
与蛋白结合
总是
少见
半衰期
长(数小时或数天)
短(几分钟或数分钟)
结合受体的位置 细胞质或细胞核
细胞膜
作用机制
直接作用于细胞核
通过第二信使等
激素作用机制
蛋白质多肽类
氨基酸衍生物类
二、激素的特性
7. 脱敏作用
激素长时间作用于靶细胞时,靶细胞会产生一 种降低其应答强度的倾向,这种现象称激素的脱敏 作用。
三、激素的化学本质和分类
(一)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分 1、氨基酸衍生物类 2、蛋白质多肽类 (含氮激素) 3、甾体类 4、脂肪酸衍生物类
(二) 根据激素的溶解性质分 1、水溶性激素 2、脂溶性激素
二、激素的特性
3. 作用的微量性
一般来说,使靶细胞产生生理效应所需激素的 量很少,一方面是激素作用的特异性,另一方面是 激素与其结合的受体的亲和力极高,再则激素引发 的生理效应过程中,其信息通过一种级联放大的机 制而扩增信息强度。
二、激素的特性
4.激素分泌的可调控性
由于激素作用的微量性,必然要求机体产生 这些激素的特定组织或细胞,在向其它组织、细 胞释放时有分泌的严谨性。这种激素分泌的严谨 性是一种或一类激素的分泌受到机体、生理状态、 机体内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改变的调控,此外有 些激素的分泌也受到另一种或一类激素的调控。
二、激素的特性
5. 需要中间介质参与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并不直接引发生理效应,而 是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及相关分子的介导来实 现生理效应,通过这一系列中间介质的参与来完 成信息流的级联放大的过程。
二、激素的特性
6. 作用的“快反应”和“慢反应”
一些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较短时间内其生理效应就显 现出来,这种现象称"快反应"。这种"快反应"的生理效应强 度往往与激素的浓度是呈正比关系,且产生的生理效应持续 时间通常不长,这种现象一般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通过 中间介质直接影响靶细胞浆中的相关一系列酶活性的改变, 参与靶细胞内的代谢调控而产生效应。
分 类 ( P193)
(一)激素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 类固醇衍生物类(如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脂肪酸衍生物类(如前列腺素) 蛋白质和肽类(如胰岛素等)
(二)神经递质
有机胺类: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等 氨基酸类:γ-氨基丁酸、谷氨酸等 神经肽类: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
受体的概念:
受体是细胞组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 能够识别并特异性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 信号物质结合,从而引发细胞一系列生物 化学反应,最终导致该细胞产生特定的生 物效应。
掌握
受体的化学本质 主要是蛋白质,特别是糖蛋白,也有糖脂。
受体的功能 1. 识别并结合自己特异的信号物质 2. 把信号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
腺垂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
促甲状腺激素
TSH
★
促卵泡激素
FSH
★
黄体生成素
LH
★
促黑(素细胞)激素
β─MSH ★
催乳素
PRL
生长素
GH
甲状腺
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 T4
★
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
甲状腺C细胞 降钙素
CT ★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PTH
胰岛
胰岛素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
二、激素的特性
4.激素分泌的可调控性
如脑垂体分泌一类促某种腺体激素,这类激素的 作用就是促进这种腺体合成并分泌这种特定激素,具 体实例是促甲状腺素,它是由垂体分泌,促进甲状腺 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再细胞如下 丘脑分泌一类某种激素释放因子或释放抑制因子,这 类激素(因子)顾名思义就是促进或抑制特定激素的 分泌,具体实例是促甲状腺素释放(抑制)因子,它 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进(抑制)脑垂体分泌促甲状 腺素。
2012年10月11日 16:27 来源:羊城晚报
北京时间10月10日17时45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在瑞典 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美国人罗伯特·J·莱夫科 维茨和布赖恩·K·科比尔卡,因为对蛋白受体的研究而获得 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 两名获奖者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所获成果具有“奠基意 义”,揭示了这一类重要受体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
评审委员会说,现有所有药物中,大约
半数借助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效用。
2011年,科比尔卡实现一项新突破:他主持 的研究小组捕捉到β肾上腺素受体的画面,恰 逢它由某一种激素激化、向细胞发出“信号” 的瞬间。徐勇(新华社特稿)
第三节
激素作用机制与受体
问题:机体如何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
外界环境变化时 单细胞生物 —— 直接作出反应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 GHRIH
生长素释放激素
GH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
MRF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MIF
催乳素释放因子
PRF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PIF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VP (ADH)
催产素
OXT
三肽 十肽 十四肽 四十四肽 四十一肽 肽 肽 肽 多巴胺(?) 九肽 九肽
(水溶性激素)
1
类固醇类激素 甲状腺激素
2
视黄酸
(脂溶性激素)
(三) 根据激素的作用距离分
3.自分泌
1.内分泌
血管
2.旁分泌
分泌细胞
靶细胞
第二节
主要激素的化学 与生理生化功能(自学)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
主要激素及其化性质
主要来源 激素
英文缩写 化学性质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分间相互联系的作用。
激素的作用:
调节代谢
分泌细胞
激素
储存细胞
作用细胞 (靶细胞)
受体
二、激素的特性
1.合成的可调控性 2.作用的特异性 3.作用的微量性 4.分泌的可调性 5. 需要中间介质参与 6. 作用的“快反应”和“慢反 应” 7. 脱敏作用
二、激素的特性
1. 合成的可调控性
激素是机体内一类非营养化合物,也是一类非 结构性化合物,它们在机体内的合成速度及合成量 是受机体生理状态、机体内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改 变而调控。激素是在机体内的特定组织、特定细胞 合成的,合成后贮存于特定部位,而不是直接就释 放到机体周围或体液中,而且一种或一类激素的合 成是可以受到另一种或一类激素的调控。
二、激素的特性
2. 作用的特异性
一种激素只专一性地使一类或一种细胞产生特定的 生理效应。激素作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细胞,并 使其产生特有的生理效应,这些组织、器官、细胞称 激素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作用的这 种特异性是因靶细胞存在有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激素 的受体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只有这种组织、器官、细 胞存在能识别结合特定激素的受体,才能对这一激素 产生应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