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水产动物高效诱食剂的使用技术

水产动物高效诱食剂的使用技术
1.规定使用剂量:使用高效诱食剂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过多使用会对水产动物造成严重的伤害。
2.在适合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下使用:高效诱食剂需要根据水产动物的
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使用,同时要根据水温和光照条件进行使用。
3.选择适合的饵料:高效诱食剂的使用要结合适合的饵料,对于不同
种类的水产动物,需选择适合的饵料进行搭配使用,可以提高诱食效果。
4.配合良好的养殖管理:高效诱食剂的使用只是提高诱食效果的一种
手段,还需要配合良好的养殖管理,如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等。
5.充分拌匀:高效诱食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充分拌匀,使诱食剂均匀
分布,提高诱食效果。
6.使用前充分搅拌:高效诱食剂的使用前需要充分搅拌,避免水产动
物只吃到团块状的诱食剂,影响诱食效果。
7.小批逐步投喂:高效诱食剂的使用过程中,应按照水产动物的饲养
量逐步投喂,避免过量喂食,造成浪费和污染水质。
8.定期检查效果:高效诱食剂的使用效果需要定期检查,根据不同水
产动物的生物学习性作出调整。
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与研究

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与研究水产诱食剂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产饲料中,能改善饲料适口性,对促进水产动物摄食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不同诱食剂的作用机理、功能特点及应用效果。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促摄食物质严格来讲可以分为两类:诱食剂和刺激剂。
诱食剂是对鱼类嗅觉感受系统起作用的一类物质,也有研究认为这类物质还能作用于鱼类的味觉,以促进鱼类的摄食行为。
刺激剂的作用部位则主要是鱼类的味觉系统,直接决定鱼类对食物的吞吐。
诱食剂和刺激物在鱼类摄食过程中很难区分,一些物质同时具有诱食和刺激两方面的作用,因此相关研究将促摄食物质统称为诱食剂。
诱食剂属于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可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并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与利用等。
1 水产诱食剂的作用机理水产动物的摄食可分为 4 个阶段:(1)开始阶段,即发觉食物刺激并意识到食物的存在;(2)寻觅阶段,即寻找刺激位点并开始觅食;(3)摄食阶段,即摄取食物并判断食物的适口性、可食性,以决定吞入或吐出;(4)持续进食阶段,直至饱食为止。
水产动物的摄食行为除受食物的物理性刺激(颗粒大小、形状、硬度、光泽、颜色等)外,还受到饵料中可溶性化学成分的刺激。
水产动物对诱食剂的感应是通过水产动物的视觉和化学感受器共同实现的。
水产动物的视觉能感受到食物颜色刺激及光的阴暗,嗅觉使鱼类有感觉水体中气味的能力,能区分水体中低浓度化学物质的刺激,从而可寻觅和辨别食物。
鱼类的味蕾遍布全身,同样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从颜色、散发的气味及口味等方面给予鱼类刺激,促进鱼类摄食。
2 水产诱食剂的功能特点2.1 改善饲料适口性,促进新饲料资源的利用随着渔业资源的衰减和鱼粉价格的上涨,新饲料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新型饲料蛋白替代鱼粉时常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但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诱食剂时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水产动物的采食量。
2.2 促进饲料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许多诱食剂可促进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
水产动物高效诱食剂的使用技术

水产动物高效诱食剂的使用技术水产动物饲料是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合理使用高效诱食剂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动物高效诱食剂的使用技术,包括选择高效诱食剂、正确使用高效诱食剂、剂量控制和使用条件等方面。
1.选择高效诱食剂选择合适的高效诱食剂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考虑的是水产动物的种类和需求。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高效诱食剂的反应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养殖品种选择合适的诱食剂。
其次要考虑的是高效诱食剂的成分和质量。
高质量的诱食剂通常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味道,可以有效地吸引水产动物食用。
2.正确使用高效诱食剂正确使用高效诱食剂可以提高其效果。
首先要确保高效诱食剂的保存和使用条件符合要求,避免其受潮或变质。
其次要正确掌握高效诱食剂的使用方法。
通常可以将高效诱食剂与饲料混合使用,也可以将高效诱食剂直接喷洒在水中,吸引水产动物前来进食。
另外,要注意高效诱食剂的使用频率和时间,根据水产动物的进食习性和需求来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
3.剂量控制高效诱食剂的剂量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
剂量过多可能会造成水质污染和水产动物的过高摄食,而剂量过少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在使用高效诱食剂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剂量,可以通过试验和观察水产动物的反应来确定最佳的剂量。
4.使用条件高效诱食剂的使用条件也会对其效果产生影响。
首先要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避免污染和浑浊,以免影响水产动物对诱食剂的感知和进食。
其次要考虑水温和水质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在不同水温和水质条件下的进食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使用条件。
总之,水产动物高效诱食剂的使用技术包括选择高效诱食剂、正确使用高效诱食剂、剂量控制和使用条件等方面。
合理使用高效诱食剂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控制和使用条件,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水产饵料诱食剂的研究与应用

育 银鲫 、 豚 、 河 真鲷 等 多种鱼 类有诱食 效果 。 大蒜 、 洋葱 、阿魏 中有 含硫 的挥 发性 低分 子有 机物 而具 有特 殊气 味 ,其强烈 的蒜 香对 多数 鱼类 的嗅觉有 刺 激作 用 , 吸 引 其采 食 ; 柏 主要 含 有 黄连 素 , 能 黄 对 鱼 类 有诱 食 作 用 。另外 , 鲜水 果 ( 新 如葡 萄 、 樱 桃 、 瓜 、 子 等) 甜 柿 的提 取 液 对 鱼 类也 有 一 定 的诱 食 作 用 。 藻粉 中富含 的各 种氨基 酸 , 海 而有些 氨基 酸对 水产动 物具 有很 强 的诱 食 作用 。在 鲤鱼饲 料
提 取物 的 味道 。 鱼类 对 甜 的感 觉很灵 敏( 比人 的味 觉 强 5 2倍 )故 一般 而 言 , 、 、 、 、 的食 1 , 苦 涩 辛 酸 咸 物不 宜作 鱼饲料 。
为 除受食 物 的物理刺 激 ( 颗粒 大小 、 如 形状 、 泽 、 光
颜 色 、 度等 ) 硬 而引 起感 应 外 , 会受 到 饲 料 中溶 还
中图分 类号 :9 3 3 ¥ 6. 5 7
在水 产养殖 中 ,很多饵 料投 放后 未被 动 物采 食 就沉入 水底 , 于被完 全摄食 , 不但 引起 了极 难 这
大 的浪费 , 污 染 了水 质 , 高 了生 产 成本 , 还 提 因此 在饵料 中添 加刺激 动物 食欲 的物质— — 诱食 剂就 相 当重 要 。诱 食 物质 不 但可 提 高 采食 量 、 高 饲 提 料利 用 率 、 进 动 物 生 长 , 可提 高 机体 抗 病 能 促 还 力 和 免 疫 力 , 强 甲壳 动 物 生 理 性 蜕 壳 , 少 水 加 减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2)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营养与病害教研室 郭松林 席 峰
!
诱食剂的特点 鱼虾诱食剂是以鱼虾的摄食生理为理论基础
动作时味觉起关键作用。诱食剂就是根据鱼类的 这一特点而研制的。鱼类的视觉能感受到颜色的 刺激及光的明暗, 嗅觉使鱼类有感觉气味的能力, 能接受和区别水体中较低浓度化学物质的刺激, 从而可寻觅和辨别食物; 鱼类的味蕾几乎遍布身 体的各个部位, 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鱼类在 水中接近某种饵料物质时, 嗅觉和味觉均立即产 生效应并相互配合, 决定是否接近乃至最后摄取。 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从颜色、 散发的气味及口味 等方面给鱼类以刺激, 促进鱼类摄食。 # 鱼虾诱食剂的种类及应用 鱼虾诱食剂能改善饲料适口性, 提高摄食量 及饲料利用率, 此外还能减轻水质污染, 从而降低 鱼类的发病率、 死亡率, 增加经济效益。 #$! 氨基酸及其混合物 氨基酸是良好的鱼类 诱食剂, 根据鱼类的食性, 肉食鱼类对碱性和中性 氨基酸敏感, 而草食鱼类对酸性氨基酸敏感。 #$!$! 单一氨基酸 氨基酸对不同鱼类的诱食 活性效果完全不同。 % & 丙氨酸是虹鳟、 大西洋 鲑电 生 理 反 应 的 有 效 刺 激 剂 ( ’()(*, 。 !+,- ) ( !+2- ) 认 为, ./()01 % & 蛋氨酸能刺激鳟鱼苗的 “食物搜索” 活性。 340/1 ( !+2+) 报道, 尽管 % & 胱 氨酸没有活性, 但 % & 蛋氨酸与牛磺酸中的硫原 子可能对 适 口 性 很 重 要。刘 德 芳 ( !++# ) 用浓度 &# &+ 结果 !5 6 !5 74* 8 % 的氨基酸对鱼类进行试验, 表明虹鳟饲料中添加蛋氨酸效果最好, 丙氨酸、 胱 氨酸、 甘氨酸也可促进摄食; 斑点叉尾鱼回饲料中添 加胱氨酸效果最好, 蛋氨酸、 丙氨酸也可增进食 欲; 鲤鱼饲料中添加精氨酸、 谷氨酸效果最好, 添 加蛋氨酸、 丙氨酸也有促进采食作用; 草鱼饲料中 添加胱氨酸效果显著, 添加精氨酸、 蛋氨酸、 丙氨
新型高效水产饲料诱食剂——蚯蚓粉

新型高效水产饲料诱食剂——蚯蚓粉新型高效水产饲料诱食剂——蚯蚓粉在水产饲料中添加高效、经济、实用的诱食剂可以提高淡水鱼和虾、蟹的摄食量,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性能,缩短其养殖周期。
同时也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及人工配合饵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在水中的溶失浪费,避免未采食或浪费的饲料导致的水质污染,利于保护水体环境。
而且还可以在配合饲料中增加价格低廉、适口性差的饲料原料的添加比例,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
因此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蚯蚓粉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饲料诱食剂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1蚯蚓粉的加工制备 1.1蚯蚓的培养方法择温暖潮湿土地挖一条深0.5 m、宽1.5 m左右的长沟,沟长根据具体地形而定,一般以10 m长为宜。
沟底要求平坦、拍紧,如果是沙质土壤,须打三合土底板。
如果打三合土后完全不能渗水,则要在低处开排水沟或埋排水管,要求不能积存雨水,又不能渗透过快。
从沟底向上分层加入20cm厚的肥沃菜园土,30 cm 厚的腐熟牛粪和半腐烂的树叶、杂草混合物,放人蚯蚓 5 000~10 000条·m-2,上面覆盖黑塑料布或稻草帘子遮阴,湿度保持在60%左右,pH以6~7.5为宜。
当蚓床湿度太大,pH过高时,会使蚯蚓体水肿膨大、滞食而死。
温度应保持在20~30℃,2个月后即可从沟的一头挖蚯蚓,15 d为一个周期,一般每666.7 m2可年产蚯蚓2~3 t,每6 kg鲜蚯蚓可加工成l kg蚯蚓粉蚓种选择目前以从日本引进的大平2号、北星2号最好,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年繁殖司达2 000-3 000倍,每666.7 m2产鲜蚓可达7 t。
在天敌防御方面以鸟、鼠为主,防御的方法以加厚覆盖物较为有效。
养成蚯蚓的收集方法主要采用光照下驱法,还可用甜食诱捕法、红光夜捕法等其他方法采收。
1.2蚯蚓粉的加工制备把收获的成蚓分散在干净水泥地面上曝晒,使其快速脱水成蚯蚓干。
蚯蚓在适温、适水条件下有尸解现象,因此必须快速晒干,以严格控制“尸解酶”的活性,否则会减少重量造成损失。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摄食:诱食剂可以使养殖动物对饲料表现出更高的摄食欲望,从而增加其摄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
这对于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2. 改善饵料口感:有些饲料口感不佳或因为配方中添加了某些成分而产生异味,这样会降低养殖动物的食欲。
诱食剂可以通过改善饵料的口感和味道,增加其吸引力,从而增加养殖动物的食欲。
3. 提高饵料稳定性: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饵料容易分解或溶解,导致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摄食量减少。
诱食剂可以提高饵料的稳定性,延长其在水中的持久性,从而增加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摄食欲望。
4. 防止养殖动物选择性摄食:有些养殖动物存在选择性摄食的行为,即只摄食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饵料成分而忽略其他成分。
诱食剂可以通过增加其他成分的吸引力,促使养殖动物平衡地摄食各种饵料成分,提高其全面营养供给和生长水平。
总而言之,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食欲,增加摄食量,改善饲料口感,提高饵料稳定性,防止养殖动物选择性摄食,从而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发育。
水产养殖动物用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

水产养殖动物用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摘要: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饲料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并且养殖方式正在向集约化养殖慢慢转变,从而使得配合饲料的需求量不断上涨,但配合饲料的适口性不及天然饵料。
而水产动物诱食剂能够改善饲料适口性、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摄食量、促进消化吸收以及降低对养殖水体的污染等作用,因此在配合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水产养殖动物;诱食剂;种类;作用一、诱食剂的定义水产动物饲料诱食剂是一种非营养性添加剂,它是根据水产动物最喜食的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或提取的物质,诱食剂往往由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对水产动物的摄食有协同作用,通过对水产动物的嗅觉、味觉和视觉等产生刺激,使其聚集到饲料周围,加快摄食,提高采食量。
二、诱食剂的作用诱食剂是为了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摄食量及促进饲料消化吸收与利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一类特殊添加物,包括香味剂(风味剂、增香剂)、调味剂(呈味剂)和水产诱食剂。
饲料中添加诱食剂不但具有促进水产动物觅食、改善其对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速度、摄食量和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具有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并且减轻饲料对水质的污染和降低成本等诸多益处。
三、诱食剂的作用机理水产动物的摄食过程一般分为起始阶段(感受到水中饵料的刺激及存在)、寻找阶段(辨别饵料刺激发生的位置,并接近饵料,引起食欲,产生吞咽、咬食等动作)、摄食阶段(判断饵料适口性和可食性,以饵料的摄入为摄食完成标志)。
产生上述反应的生理基础是嗅觉、视觉和味觉等生理反应的综合作用。
视觉在水产动物仔、稚、幼期的摄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是寻找、发现、辩认、选择饵料,以及摄食时调整方向和姿态。
不同水产动物对不同食物产生刺激的反应强弱不同。
味觉器官是水产动物在水环境中感受化学信息传递的重要器官之一,极其灵敏,水体中较小浓度的化学物质即可被感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3期江西饲料诱食剂又称引诱剂、食欲增进剂,是一类以水产动物摄食生理为理论基础研制的,能将水产动物吸引到饲料周围并引起其食欲增加,促进饲料摄食过程完成的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包括水产动物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
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介绍其作用、种类和应用情况,谨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诱食剂的作用1.1加快水产动物的摄食速度,减轻水质污染添加诱食剂能有效增进水产动物的食欲,从而加快其摄食速度,降低饲料损耗,减轻养殖水体的污染。
研究发现,用添加了含硫有机物,如1mmol/L的DMPT的饲料饲喂鲤鱼,可使鲤鱼的摄食频率提高30%~60%,鲤鱼的饱食时间较空白对照组缩短12~21min;甜菜碱能提高幼鱼的适应性和成活率,使其摄食时间减少25%~50%;用添加了贻贝粉的饲料饲喂对虾,饱胃时间可由对照组的60min以上降到20~30min。
1.2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量试验表明,在鳖饲料中分别添加2mg/L和4mg/L的苯二氮卓化合物,摄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8%和16%,增重提高26.1%和30%,饲料系数下降9.8%和12%。
添加贻贝粉(ASL粉)作诱食剂,能使异育银鲫的摄食量比对照组提高22.34%,增重提高33%。
1.3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许多诱食剂可以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强鱼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解涵等(1997)用诱食促生长剂2号饲喂罗氏沼虾,结果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促进了生理性脱壳,使体长相对增长率提高11.67%,相对增重率提高33.5%,成活率提高10%,饲料系数降低22.69%。
1.4提高水产动物对植物性饲料的利用,广辟饲料资源添加诱食剂可使水产动物更好地利用植物性蛋白质,从而减少动物性蛋白的使用量,缓解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紧缺,提高养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有报道,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使鲤鱼饲料中动植物蛋白的比例由1∶3增加到1∶6而不影响鲤鱼的生长效果。
2水产饲料诱食剂的种类及应用2.1氨基酸类诱食剂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兽医局王秀山东省无棣县房管局孙富君摘要: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种类及其在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进水产动物的食欲,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减轻水质的污染等方面的作用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诱食剂;水产饲料;应用中图分类号:S816.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137(2011)03-0026-0326--2011年第3期江西饲料L-氨基酸已被认为是引诱鱼类、甲壳类及其他水产动物最有效的化合物之一。
研究表明,多种氨基酸对鱼类的嗅觉和味觉都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
鱼类的嗅觉、味觉及其趋化性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不同氨基酸在分子结构上的差异,是造成鱼类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对其敏感性和识别性不同的内在原因,对鱼类有引诱作用的氨基酸多为中性氨基酸。
研究表明,在鲤鱼饲料中添加精氨酸、谷氨酸效果最好,添加丙氨酸、蛋氨酸对摄食也有促进作用;在草鱼饲料中添加胱氨酸效果显著,添加精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也有效果。
L-脯氨酸在大西洋鲑、鳟鱼的味觉和嗅觉试验中,效果很好。
谷氨酸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诱食作用,L-缬氨酸对加州鲈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但对鲤鱼无引诱作用;含硫氨基酸中,L-蛋氨酸能够刺激褐鳟鱼苗摄食。
复合氨基酸对水产动物可起到协同诱食作用。
过世东(1996)在饲料中添加复合氨基酸,使白仔鳗的摄食量增加10.8%,生长率提高81.8%。
2.2甜菜碱甜菜碱是从甜菜加工副产品中提取的甘氨酸甲基内酯,它作为甲基的供体,可部分取代蛋氨酸和胆碱;能够促进脂肪代谢,抑制肝脂肪沉积,缓和应激,调节渗透压;可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同时它还具有甜味和鱼虾对之敏感的鲜味,对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很强的诱食效果,可以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饲料系数。
研究表明,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甜菜碱0.1%~0.2%,罗非鱼摄食后其肠道内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上升;对虾、罗氏沼虾采食含一定量甜菜碱的饲料时,其摄食时间可缩短1/4~1/2(宋强华,1993);虹蹲的增重速度及饲料转化率可提高10%~30%。
2.3含硫化合物类诱食剂此类诱食剂主要有DMPT(二甲基-β-丙酸噻亭)、二甲亚砜(DM)和大蒜素等。
据报道,DMPT(1mmol/L)可使鲤、鲫的摄食频率提高0.3~0.6倍;用添加了DMPT(5mmol/L)的饲料喂养18d后,试验组真鲷的体重是对照组的2.5倍;DMPT可增强金鱼、鲤等的咬食行为,对各种海淡水鱼类和长臂虾的生长、摄食和抗逆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能改善养殖品种的肉质,使淡水品种呈现海产风味,从而提高淡水品种的经济价值。
大蒜素不仅具有诱食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鱼类的细菌性疾病。
曾虹等(1996)报道,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合成大蒜素50mg/kg,日增重和成活率均提高2%~3%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11%。
2.4脂肪类诱食剂研究表明,脂肪酸也有一定的诱食作用。
陈昌福等(1989)报道,用水溶性低级脂肪酸对日本鳗鲡等进行味觉刺激,发现鳗鲡有一定的嗅觉反应和强烈的味觉反应,而且随着脂肪酸分子量的增加,诱食作用增强。
来源于动植物油脂的磷脂,除能在动物体内提供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和肌醇等成分外,还可促进饲料中脂类的吸收。
此外,磷脂具有强烈的化学诱食作用,并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对水产动物的摄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刘梅珍等(1992)在饲料中添加2%及5%的脂肪培育团头鲂鱼种,结果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10%和8.33%。
2.5小肽类诱食剂小肽(Peptides)是由二个以上的氨基酸彼此以肽键相互连接的化合物。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肽类物质可引诱水产动物摄食,促进氨基酸的吸收,提高蛋白质的利用与合成;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成活率;促进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减少畸形率;提高水产动物的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
李秀琴(2003)在甲鱼饲料中添加肽大素(剂量为350mg/kg饲料),结果使甲鱼增产0.1156kg/m2,增收4.40元/m2,经济效益显著。
汪碧莲(2001)在鳗鲡饲料中加入2%的小肽制品,结果试验组的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8.6%、13.5%和8.1%。
冯健等(2004)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添加2%的虾肽,结果能明显改善植物蛋白的适口性,提高大豆蛋白的消化吸收率,起到与鱼粉相同的养殖效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6中草药诱食剂作为诱食剂,中草药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低、不产生耐药性、资源丰富以及性能多样等优点。
研究表明,中草药不但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油脂、矿物质、维生素和植物色素等营养素,还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挥发油、苷27--2011年第3期江西饲料类、有机酸、鞣质、多糖及多种具有免疫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和一些未知的促生长活性物质,这些成分可以提高饲料的诱食性,促进机体的代谢和蛋白质及酶的合成,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Hidaka和Katsuhiko等认为有机酸对鲍可产生诱食作用。
这与童圣英等(1998)报道山楂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对皱纹盘鲍具有明显诱食性的试验结果相一致;试验证明,黄柏、绣球等对平均体长为8.0cm的泥鳅有诱食作用;饲料中含0.25%的陈皮对草鱼的诱食效率最高,草鱼的咬饵次数和啄咬力分别为对照组的7.25倍和2.1倍。
Harada等(1990)报道,多香果、香芹、小豆蔻、白胡椒、大蒜、洋葱、香味薄荷、枯草等对泥鳅和鲫鱼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而且与质量分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大蒜、洋葱因拥有含硫的挥发性低分子有机物而具有特殊气味,其强烈的蒜香对多数鱼类的嗅觉有刺激作用,能吸引其采食,垂钓时在钓饵中添加0.5%~3%的大蒜粉,鱼的上钩率可提高70%~80%。
韩妍妍等(2003)研究了中草药对鲫鱼的诱食作用,结果表明,分别由黄芪等,山药等,山楂、枸杞等和陈皮等中草药组成的各种配方均具有诱食作用,而且持续时间长。
同时,由于中草药具有抗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可有效地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促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促进生长发育,减少水质污染,提高养殖效果。
2.7核苷酸诱食剂核苷酸由核酸降解产生,通常与氨基酸、甜菜碱或三甲胺合用,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鱼虾的采食量,并可降低病死率。
国外有实验证明,许多种核苷酸都对鱼类具有诱食活性。
王军萍等(1994)报道,对于鱼师鱼和真鲷,肌苷酸、腺苷二磷酸和腺苷三磷酸都有效,而且肌苷对幼鱼师鱼有促进摄饵的活性,且因氨基酸和脯氨酸的存在而显著增强。
苗玉涛等(2004)研究了核苷酸对苏氏黄鲶的诱食作用,结果表明,腺苷酸对黄鲶无显著的引诱作用;质量分数为10-3和10-4mol/L的鸟苷酸对黄鲶的引诱效果显著;质量分数为10-4mol/L的尿苷酸具有显著的引诱功能。
但另据报道,核甘酸对红鳍东方鲀的摄食具有抑制作用。
2.8动植物及其提取液一些动植物及其提取液也可对水产动物产生诱食作用。
如用蚯蚓作为诱食剂可有效提高鱼虾的摄食量、采食率和增重率。
常青等(2001)利用菲律宾蛤仔提取液、乌贼内脏液、石莼提取液对红鳍东方鲀进行了诱食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提取物的诱食效果最显著;乌贼内脏液对红鳍东方鲀有很明显的诱食作用;石莼提取液对红鳍东方鲀也具有诱食作用。
此外,蚯蚓、蚕蛹、牡蛎、枝角类、鲻鱼肉、摇蚊幼虫、鲹鱼肉、玉筋鱼、三疣梭子蟹等动物的提取物亦有较好的诱食作用。
在鲤鱼饲料中添加4%的海带粉,可提高对鲤鱼的诱食效率,鲤鱼的咬饵次数和啄咬力分别为对照组的4.25倍和2.2倍。
用螺旋藻作诱食剂,对鲑、鳟、真鲷、鲤、鲫、罗非鱼、罗氏沼虾等鱼虾均有不同程度的诱食作用。
在鳗鱼饲料中添加3%的螺旋藻粉,可提高对鳗的诱食率,而且胃内蛋白质消化酶的活性可提高2倍,血液中游离氨基酸和血糖值低,这说明海藻不仅活跃了鳗鱼的摄食行动,而且增强了其消化和吸收机能。
2.9合成香料诱食剂一些化学合成香料已被证实对鱼类有诱食作用。
有报道,乙基麦芽酚、香豆素、香兰素对鲫鱼有诱食作用,其中以乙基麦芽酚效果最好。
另有报道,乳酸乙酯也有较好的诱食功效。
此外,由于复合诱食剂具有互补和协同增强的作用,使用效果通常比单一的诱食剂要好。
陈建(2004)分别用复合诱食剂1号(添加量为0.5%)、有机酸(0.3%)、甜菜碱(0.5%)、谷氨酸(0.3%)、复合氨基酸(0.5%)等作诱食剂对杂交条纹鲈进行了摄食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诱食剂均有作用,其中复合诱食剂1号效果最好。
3使用诱食剂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同的水产动物,其首选的诱食剂不同,养殖者应根据所饲养水产动物的品种选择最适宜的诱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