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产养殖中诱食剂的作用
水产诱食剂的用途

水产诱食剂的用途一、什么是水产诱食剂水产诱食剂是能将鱼类吸引到饵料周围并引起鱼类食欲促进其完成吞食饵料过程的物质。
这种物质包括鱼类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
鱼类主要是通过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感受诱食剂的效应与作用。
鱼类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的化学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能区别化学物质。
味觉则仅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二、鱼类摄食化学感受器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主要包括嗅觉感受器和味觉感受器。
1.嗅觉感受器鱼类的嗅觉感受器通常是一些嗅觉上皮内陷形成的嗅囊,嗅囊内的嗅觉上皮通过形成褶皱(即初级嗅板),增大表面积,增加其与外界水环境的接触面积,从而强化鱼类的嗅觉功能。
初级嗅板数量的多少与鱼类嗅觉灵敏度有关,嗅板数目多则嗅觉上皮的相对面积也大,鱼类的嗅觉也较灵敏。
嗅板数量较多的鳗鲡,嗅觉检测的结果也同时证明,欧洲鳗能感受浓度为2×10-6摩尔/升的芷香酮和3.5×10-19摩尔/升的苯乙醇,其嗅觉灵敏度与狗相似,超过人类嗅觉能力的1200倍。
因此,不同鱼类嗅觉感受灵敏度不同,其诱食剂的种类和有效浓度也应该有所差异。
2.味觉感受器鱼类的味觉感受器就是味蕾,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鱼类味蕾遍布体内外,口、唇、头、体侧、尾、触须与某些变化的鳍条以及舌、咽、鳃腔、食道均有分布,味蕾依*完善的构造辨别食物的味道。
鱼类的味觉较灵敏,根据对岁鱼的研究表明,其味蕾对糖的敏感性阈值是2×10-5摩尔/升,对盐的敏感性阈值是4×10-5摩尔/升,这比人对糖和盐的阈值分别低512倍和184倍。
鱼类味蕾根据顶端与表皮的距离分为三型,分别为Ⅰ、Ⅱ、Ⅲ型。
前两种类型与胆碱能发生神经突触联系,因此兼有化学与机械感觉功能,而Ⅲ型味蕾仅有化学感受功能。
在对鳜鱼的研究中发现,仔、稚鳜鱼味蕾以Ⅲ型为主,而成鱼则以Ⅰ型、Ⅱ型味蕾为主,表明化学感受在仔、稚鳜鱼摄食中起主要作用,而成鱼则同时需要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
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与研究

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与研究水产诱食剂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产饲料中,能改善饲料适口性,对促进水产动物摄食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不同诱食剂的作用机理、功能特点及应用效果。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促摄食物质严格来讲可以分为两类:诱食剂和刺激剂。
诱食剂是对鱼类嗅觉感受系统起作用的一类物质,也有研究认为这类物质还能作用于鱼类的味觉,以促进鱼类的摄食行为。
刺激剂的作用部位则主要是鱼类的味觉系统,直接决定鱼类对食物的吞吐。
诱食剂和刺激物在鱼类摄食过程中很难区分,一些物质同时具有诱食和刺激两方面的作用,因此相关研究将促摄食物质统称为诱食剂。
诱食剂属于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可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并能促进消化酶的分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与利用等。
1 水产诱食剂的作用机理水产动物的摄食可分为 4 个阶段:(1)开始阶段,即发觉食物刺激并意识到食物的存在;(2)寻觅阶段,即寻找刺激位点并开始觅食;(3)摄食阶段,即摄取食物并判断食物的适口性、可食性,以决定吞入或吐出;(4)持续进食阶段,直至饱食为止。
水产动物的摄食行为除受食物的物理性刺激(颗粒大小、形状、硬度、光泽、颜色等)外,还受到饵料中可溶性化学成分的刺激。
水产动物对诱食剂的感应是通过水产动物的视觉和化学感受器共同实现的。
水产动物的视觉能感受到食物颜色刺激及光的阴暗,嗅觉使鱼类有感觉水体中气味的能力,能区分水体中低浓度化学物质的刺激,从而可寻觅和辨别食物。
鱼类的味蕾遍布全身,同样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从颜色、散发的气味及口味等方面给予鱼类刺激,促进鱼类摄食。
2 水产诱食剂的功能特点2.1 改善饲料适口性,促进新饲料资源的利用随着渔业资源的衰减和鱼粉价格的上涨,新饲料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新型饲料蛋白替代鱼粉时常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但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诱食剂时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水产动物的采食量。
2.2 促进饲料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许多诱食剂可促进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
浅谈诱食剂...

浅谈诱食剂...展开全文浅谈诱食剂 l )诱食剂的特点鱼虾诱食剂是以鱼虾的摄食生理为理论基础研制的,是指能将鱼虾吸引到食物周围并激起其食欲进而促其摄食的一类物质。
因此,鱼虾诱食剂应包含两方面的物质:一是引诱摄饵物质,二是促进摄饵物质。
研究发现,鱼虾诱食剂的类型与鱼虾食性有关。
一般来说,肉食和杂食性鱼类对碱性和中性物质较敏感,而草食性鱼类则对酸性物质较敏感。
2)诱食剂的作用机理诱食剂主要由具有一定挥发性的天然物质(如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提取的浓缩物)和人工合成香味原料(如醛、酮、醇、酸、酯、醚等化合物)配制而成。
诱食剂是一种色、香、味统一的结合体。
诱食剂的特点是:一般具有鲜艳的色彩,能刺激视觉,引起食欲;散发浓郁的香气,感染周围的环境,通过刺激嗅觉,诱导动物采食;具有良好的适口性,能刺激味觉,促进动物采食。
色、香、味协同作用,构成饲料诱食剂的基本特征。
水产用诱食剂一般都是根据鱼类最喜食的动植物提取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配成人工合成提取物,通过因子除去试验而逐渐确定下来的。
它往往含有二种以上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鱼的摄食刺激有协同作用。
诱食剂通过刺激鱼类的嗅觉、味觉和视觉等使其聚集到饲料周围,加快摄食,提高采食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行为是食物本身性状的信息特征,在水环境中化学信息显得特别重要。
在隔光和有流水的特定试验条件下,发现只有化学溶出物的信息特点和水流刺激对鱼类的趋食行为起作用,而在动物完成吞咽动作时味觉起关键作用。
诱食剂就是根据鱼类的这一特点而研制的。
鱼类的视觉能感受到颜色的刺激及光的明暗,嗅觉使鱼类有感觉气味的能力,能接受和区别水体中较低浓度化学物质的刺激,从而可寻觅和辨别食物;鱼类的味蕾几乎遍布身体的各个部位,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鱼类在水中接近某种饵料物质时,嗅觉和味觉均立即产生效应并相互配合,决定是否接近乃至最后摄取。
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从颜色、散发的气味及口味等方面给鱼类以刺激,促进鱼类摄食。
水产诱食剂的作用与用途

水产诱食剂的作用与用途
曾端;刘万涵
【期刊名称】《湖南饲料》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一、什么是水产诱食剂水产诱食剂就是能将鱼类吸引到饵料周围和引起
鱼类食欲并促进其完成吞食饵料过程的物质。
这种物质包括鱼类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
鱼类主要是通过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感受诱食剂的效应与作用。
鱼类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化学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曾端;刘万涵
【作者单位】北京桑普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735
【相关文献】
1.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及水产诱食剂的开发应用 [J], 曾端;杨春贵
2.水产动物诱食剂的作用 [J], 贺文辉
3.水产诱食剂溴化DMPT对慈鲷的诱食及促生长作用 [J], 宫向红;林洪;张利民;王
际英;刘丽娟
4.水产养殖动物用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 [J], 王玉堂
5.三种水产诱食剂的营养价值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J], 曹小华;黄中业;陈宇飞;谢明胜;郑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诱食剂

鱼类诱食剂2004年6月24日点击:536次使用鱼类诱食增重剂(苷氨酸三甲丙脂),可以提高鱼的摄食量及增长速度。
苷氨酸三甲丙脂是一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天然生物碱化合物,无毒,易溶于水,原粉有鱼腥味,掺入饲料中不影响维生素效价。
诱食剂诱食增重效果突出,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鱼类增产率一般为30%~50%。
鱼类竞相抢食,沉入水底的残饵大大减少,可节约饲料成本25%左右。
添加诱食剂后,可提高饲料营养水平,1千克诱食剂相当于3.7千克蛋氨酸的营养价值。
诱食剂还可明显提高幼体成活率。
药饵中加入诱食剂,能诱导鱼类摄食药饵,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在大水面中也可作为诱捕剂,以提高捕捞效果。
经试验证实,诱食剂对鱼类诱食增重效果显著。
据在鱼池中进行鲤鱼投喂试验,经38天饲养,添加0.2%诱食剂的比对照组增产17.4%,添加0.3%的比对照组增产21.5%,添加0.1%复合诱食剂的比对照组增产34.6%。
添加诱食剂的鲤鱼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41%~49%,饲料系数降低14%~24%。
用含1%诱食剂的饲料养甲鱼,平均日摄食量比对照组提高2倍,生长相应加快。
诱食剂除广泛用于各类淡水鱼的养殖外,还适应养鳖、鳗、鳝、虾、蟹和蛙的食性驯化。
其使用量随水产动物种类和使用目的有所不同。
原粉 含有效成分97%用于人工养鱼,一般用量为0.2%~0.3%,肉食性鱼类0.3%以上;捕获野生鱼,用量要提高到0.4%~0.5%;用于养甲鱼,最经济有效的用量为1%。
为防止诱食剂在水中流失,最佳使用方法是将拌有诱食剂的饲料加工成颗粒料或膨化料投喂。
鱼类对诱食剂的摄食同样有一个适应过程。
开始投喂水温不宜低于15℃,并停食一天,以造成抢食局面,坚持投喂10天以上,使鱼形成自然食性。
一旦食性形成,鱼会产生依赖性,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更能显示出诱食增重效果。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摄食:诱食剂可以使养殖动物对饲料表现出更高的摄食欲望,从而增加其摄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
这对于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2. 改善饵料口感:有些饲料口感不佳或因为配方中添加了某些成分而产生异味,这样会降低养殖动物的食欲。
诱食剂可以通过改善饵料的口感和味道,增加其吸引力,从而增加养殖动物的食欲。
3. 提高饵料稳定性: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饵料容易分解或溶解,导致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摄食量减少。
诱食剂可以提高饵料的稳定性,延长其在水中的持久性,从而增加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摄食欲望。
4. 防止养殖动物选择性摄食:有些养殖动物存在选择性摄食的行为,即只摄食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饵料成分而忽略其他成分。
诱食剂可以通过增加其他成分的吸引力,促使养殖动物平衡地摄食各种饵料成分,提高其全面营养供给和生长水平。
总而言之,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食欲,增加摄食量,改善饲料口感,提高饵料稳定性,防止养殖动物选择性摄食,从而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发育。
水产养殖动物用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

水产养殖动物用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摘要: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饲料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并且养殖方式正在向集约化养殖慢慢转变,从而使得配合饲料的需求量不断上涨,但配合饲料的适口性不及天然饵料。
而水产动物诱食剂能够改善饲料适口性、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摄食量、促进消化吸收以及降低对养殖水体的污染等作用,因此在配合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水产养殖动物;诱食剂;种类;作用一、诱食剂的定义水产动物饲料诱食剂是一种非营养性添加剂,它是根据水产动物最喜食的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或提取的物质,诱食剂往往由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对水产动物的摄食有协同作用,通过对水产动物的嗅觉、味觉和视觉等产生刺激,使其聚集到饲料周围,加快摄食,提高采食量。
二、诱食剂的作用诱食剂是为了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摄食量及促进饲料消化吸收与利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一类特殊添加物,包括香味剂(风味剂、增香剂)、调味剂(呈味剂)和水产诱食剂。
饲料中添加诱食剂不但具有促进水产动物觅食、改善其对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速度、摄食量和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具有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并且减轻饲料对水质的污染和降低成本等诸多益处。
三、诱食剂的作用机理水产动物的摄食过程一般分为起始阶段(感受到水中饵料的刺激及存在)、寻找阶段(辨别饵料刺激发生的位置,并接近饵料,引起食欲,产生吞咽、咬食等动作)、摄食阶段(判断饵料适口性和可食性,以饵料的摄入为摄食完成标志)。
产生上述反应的生理基础是嗅觉、视觉和味觉等生理反应的综合作用。
视觉在水产动物仔、稚、幼期的摄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是寻找、发现、辩认、选择饵料,以及摄食时调整方向和姿态。
不同水产动物对不同食物产生刺激的反应强弱不同。
味觉器官是水产动物在水环境中感受化学信息传递的重要器官之一,极其灵敏,水体中较小浓度的化学物质即可被感受到。
水产养殖动物用诱食剂的种类与作用

二、诱食剂的种类与应用
(一)氨基酸类及其混合物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氨基酸可分为L型(左旋)和D 型(右旋)两大类。L型氨基酸已被公认是引诱鱼类、甲壳 类和其它水生动物采食的最有效化合物之一。L型氨基酸及 其盐类具有一定的口感,其中L-组氨酸、L-精氨酸、L-苯 丙氨酸表现为苦味;L-丙氨酸、L-脯氨酸、L-苏氨酸表现 为甜味;L-天门冬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表现为酸味;L-谷氨 酸盐具有淡味;L-缬氨酸、L-亮氨酸和L-异亮氨酸等支链 氨基酸具有巧克力味;而蛋氨酸及其衍生物具有鲜肉味。 不同鱼类喜欢不同的风味,对风味具有定向性。
(四)诱食剂的作用
一是加快动物的摄食速度,提高采食量。添加诱食剂 能刺激水产动物的嗅觉、味觉和视觉等,使其聚集到饲料 周围,加快摄食,提高采食量。二是促进水产动物的消化 吸收,降低饲料系数。许多诱食剂可以起到促进消化酶的 分泌,增强鱼体消化吸收的功能,促进生长,提高饲料的 利用率。三是改善饲料适口性。Nakalima等的研究结果表 明,饲料中添加5mmol/L的DMPT(二甲基-β-丙酸噻亭) 可使真鲷和牙鲆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5倍和1.3倍。 四是提高水产动物对植物性饲料的利用。最近的研究表 明,添加诱食剂可使水产动物更好地利用植物性蛋白质, 从而减少动物性蛋白质的使用量,缓解蛋白质饲料资源的 紧缺,提高养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甜菜碱
甜菜碱又称甘氨酸三甲胺内盐,是一种季铵型生物 碱。甜菜碱具有强化鱼类新陈代谢的功效,各国学者的 研究均证实甜菜碱对鲤、龙虾、罗氏沼虾、大西洋鲑、 虹鳟、鳗等许多水产动物具有良好的味觉刺激和诱食效 果。刘忠贤报道添加甜菜碱的组与未添加组相比,可节 约饲料约30%。胡寿乐等的试验表明,在鱼饲料中拌入 0.1%~0.3%的甜菜碱,对所有的鱼类及虾类等甲壳动物的 嗅觉和味觉都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日本学者的试验研究还 表明,甜菜碱的诱食作用还表现在能增强其它氨基酸对鱼 类的味觉感受,增强氨基酸的诱食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产养殖中诱食剂的作用
诱食剂又称引诱剂、食欲增进剂,是一类以满足水产动物摄食生理为理论基础研制的,能将水产动物吸引到饲料周围并引起其食欲增加,促进饲料摄食过程完成的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包括水产动物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
在水产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诱食剂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进水产动物的食欲。
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并减轻水质的污染。
一、诱食剂的作用
1.加快水产动物的摄食速度,减轻水质污染
添加诱食剂能有效增进水产动物的食欲。
从而加快其摄食速度,降低饲料损耗,减轻养殖水体的污染。
比如,用添加了含硫有机物,如1mmol/L的DMPT 的饲料饲喂鲤鱼,可使鲤鱼的摄食频率提高30%~60%,鲤鱼的饱食时间较空白对照组缩短12~21min。
甜菜碱能提高幼鱼的适应性和成活率,使其摄食时间减少25%~50%。
用添加了贻贝粉的饲料饲喂对虾.饱胃时间可由对照组的60min以上降到20~30min。
2.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量
在鳖饲料中分别添加2mg/L和4mg/L的苯二氮卓化合物,摄食量分别提高13.8%和16%,增重提高26.1%和30%,饲料系数下降9.8%和12%。
添加贻贝粉(ASL粉)作诱食剂。
能使异育银鲫的摄食量提高22.34%,增重提高33%。
3.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
许多诱食剂可以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强鱼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如用诱食促生长剂2号饲喂罗氏沼虾,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促进了生理性脱壳,使体长相对增长率提高11.67%,相对增重率提高33.5%,成活率提高10%,饲料系数降低22.69%。
4.提高水产动物对植物性饲料的利用,广辟饲料资源
添加诱食剂可使水产动物更好地利用植物性蛋白质,从而减少动物性蛋白的使用量,缓解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紧缺,提高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使鲤鱼饲料中动植物蛋白的比例由1:3增加到1:6而不影响鲤鱼的生长效果。
二、使用诱食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不同的水产动物,其首选的诱食剂不同,养殖者应根据所饲养水产动物的品种选择最适宜的诱食剂。
2. 在水产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养殖条件下,诱食剂的适宜添加量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添加量。
3. 针对水产动物的不同化学感受器,水产饲料的诱食剂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引诱物质混合组成。
以达到功能协同增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