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生产工艺及品质控制-谷红军
一种厌氧发酵豆粕的生产方法

一种厌氧发酵豆粕的生产方法
一种厌氧发酵豆粕的生产方法
一种厌氧发酵豆粕的生产方法是基于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以利用多糖、蛋白质和淀粉等成分,在厌氧条件下将豆粕发酵,生成新的价值化合物。
厌氧发酵豆粕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预处理、发酵和后处理。
(1)预处理
首先,将豆粕筛选出含有多量糖、蛋白质和淀粉的优质豆粕,然后将其研磨成粉状,并经过浓缩提取多量淀粉。
之后,对豆粕粉进行加温(50~70℃),使之处于低水分状态,以便进行发酵。
(2)发酵
将经过预处理的豆粕粉加入厌氧发酵罐,并加入足量的厌氧菌种,再加入适当的pH调节剂,将发酵温度调节在30~50℃,控制发酵时间在24~48小时,以保证发酵产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后处理
将发酵后的豆粕粉进行过滤,以去除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细菌,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杀菌剂进行杀菌处理,最后经
过干燥处理,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得到厌氧发酵豆粕产品。
上述就是一种厌氧发酵豆粕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预处理、发酵和后处理三个步骤,它不仅可以利用多糖、蛋白质和淀粉,而且可以保证发酵产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
发酵豆粕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的豆粕产品,其在养殖业中被广泛应用作为饲料添加剂。
下面将介绍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
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处理、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
选择优质的黄豆作为原料,进行清洗、浸泡和去皮处理。
然后将黄豆磨碎成豆浆,获得豆浆原料。
接下来,发酵处理。
将豆浆加热至85-90摄氏度,保持一段时
间进行杀菌。
然后将温度降至35-40摄氏度,接种发酵剂,如
乳酸菌、纤维素酶等,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时间一般为24-48
小时,期间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发酵完成后,进行后处理。
将发酵豆浆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液体部分和固体部分。
固体部分即为发酵豆粕,可以通过脱水、干燥等工艺进行后处理,获得干燥的发酵豆粕。
最后,发酵豆粕经过包装和贮存,可以投放市场销售,作为饲料添加剂。
发酵豆粕相对于传统豆粕,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激活酶类物质,提高蛋白质的可利用性。
同时,发酵还能增加豆粕中的微生物蛋白、维生素和酶类物质的含量,增强其营养价值。
总之,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处理和后处理等步骤。
通过优质原料的选择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发酵豆粕产品,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及品质控制-谷红军

• 粒度过细,粉尘增加,饲料 加工过程中损耗增加。
三、小结:xxx产品的优势
• 1、抗原、寡糖去除相对彻底。 • 2、有益菌代谢物能够抑制病原菌;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等作
用。 • 3、富含乳酸等有机酸,降低酸化剂的添加量,从而节约配方成
本。
【抗原的去除】
• 大豆球蛋白(约占40%)为11S球蛋白; • α-伴球蛋白(约占15 %)为2S球蛋白; • β-伴球蛋白(约占30 %)为7S球蛋白; • γ-伴球蛋白(约占3% )为7S球蛋白。
• 1、产生的乳酸等有机酸能显著降低环境pH值,使肠内处于酸性环境。对于 致病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弯曲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拮抗 作用。
• 2、产生的过氧化氢能够激活牛乳中的过氧化氢酶-硫氰酸系统,抑制和杀灭 革兰氏阴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细菌,如假单孢菌属、大肠杆菌类和沙门氏 菌属等。
• 3、产生类似细菌素的细小蛋白质或肽类。
/ / 2.11 4.77
-
4 51.98 46.89 +++ / / 1.85 5.28 ++++
+++
5 45.48 43.91
+
/
/ 0.23 6.40 ++++
6 50.44 39.82 ++
/ / 3.28 4.69
-
九
体外消 化率 (%,CP)
/ / / /
/
/
十 十一
水分 %
灰分 %
4.29 6.28 2.82 6.22 5.26 6.02 7.90 6.59
一、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
优质豆粕
接种菌种
厌氧发酵
干燥
粉碎
称重包装
益生肽生产流程图(实物图片)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目录目录 (2)发酵豆粕生产手册 (3)产品指标 (4)混合及发酵设备 (5)发酵车间设计 (6)发酵豆粕湿料应用 (7)发酵料储存时间 (9)附件(部分检测方法): (13)发酵豆粕生产手册原料:豆粕、酵源、水、糖蜜(非必选)原料配比:酵源5kg +水500Kg+豆粕1000Kg(+糖蜜20Kg,非必选)工艺:上述原料混匀,转入发酵桶、盖严、室温48~120 小时。
检测pH 值≤5.5 即为合格。
发酵容器可选内膜袋、呼吸膜袋、发酵桶、发酵箱等,以能密闭不进气为好。
添加顺序:酵源+水充分混匀,再加入豆粕中.酵源与水混匀时间不小于2分钟,混合液添加至豆粕时间不超过2分钟,混合液与豆粕搅拌混合不超过2分钟。
温度需求:水温30~40°C最宜,不能高于40°C,低于15°C考虑用热水;环境温度20~40°C,低于15°C考虑保温或延长发酵时间.水质要求:普通自来水及以上级别均可。
加工设备:材质要求不锈钢(防腐蚀).原料称量:确定电子秤准确后按配方要求顺序称取各种原料,最大误差:大宗原料保持在0。
5Kg 以内、小料保持在100g 以内。
原料混合:非连续生产时,混合前后清理搅拌机,保证原料的混合均匀度。
严禁出现结块,半干半湿现象。
产品指标以46%蛋白豆粕计算,干料以60°C烘干计算混合及发酵设备混合设备:建议采用带投料斗垂直提升绞龙卧式混合机接种混合系统在整个设计中比较关键,因此必须要满足一下几个条件:1.对于水分较高的料具有较高的混合均匀度,不会出现成团或成球;2.效率高,占地面面积小,运行费用低;3.发酵前要尽量避免带入杂菌,因此菌种混合系统要易于清理。
发酵设备:建议采用呼吸袋或者厚一点普通密封塑料袋子,可以重复利用.混合完后装袋发酵,保证袋口密封,杜绝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影响产品质量。
根据每个饲料厂的情况选择合理发酵方式,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发酵模式有:槽式发酵,堆式发酵,箱式发酵,塔式发酵,罐式发酵,袋式发酵.由于我们这个方案是针对终端,发酵规模相对较小,操作需简单,投入小等特点,所以我们建议用袋式发酵,易于控制温度,夏天把袋子铺开来发酵,可以较好的散热,冬天把袋子堆起来发酵,可以较好提升发酵的保温,易于使用,每个袋子的发酵料都定量,用的时候不用称量,易于控制产品的质量,每个袋子都是独立的单元,互不影响,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二次发酵,没有用完的成品需密封储存,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发酵豆粕饲用品质的评定指标及其应用

发酵豆粕饲用品质的评定指标及其应用摘要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用品质的评定指标主要有感官指标、常规理化指标、非常规理化指标与尝试检测指标等,本方就这些指标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要正确认识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的饲用品质,必须从感观、抗营养因子去除程度、小分子蛋白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及有益菌、乳酸含量等方面对其饲用品质进行综合的整体评定。
关键词植物肽蛋白发酵豆粕饲用品质评定指标应用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的饲用品质评定指标主要有感官指标、常规理化指标、非常规理化指标与尝试检测指标等。
1.感官指标及其在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饲用品质评定上的应用1.1正常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的色、香、味与粘度色: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皆为棕黄色,这是由于豆粕经过发酵干燥颜色变深所致。
如果颜色较浅且不均匀,或与豆粕一致,有可能发酵程度不够或掺入生豆粕或其它浅色蛋白原料。
此外,同一批产品颜色应一致,不同批的产品颜色也应一致或接近一致。
香:淡淡的酸香味,无异味与霉味。
加适量的水煮开后有很强且愉快的发酵酸香气,无氨臭。
掺入了载机酸的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酸味较刺激且不均匀。
味:品尝正常无异物感,略带酸涩味。
粘度: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按1:1~2加水调和后可感觉其粘度。
水泡评定:将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放置到透明烧杯中用水泡,如果溶液及固体植物颜色金黄或灰黄且均匀,又无发黑杂志和黒(硬颗粒则为未发酵或发酵不彻底的豆粕),表明烘干时加热均匀,没有烘干过度,对营养成分保存较好。
闻之有酸香味但无刺鼻感。
上浮的杂质中无赖皮及其它植物杂质,手捏揉觉柔软但无明显颗粒感。
用水不断轻柔冲洗发现水溶物质较多,最后剩下较少渣滓,则质量较好。
这样的豆粕发酵程度较深,经发酵的其高分子蛋白(﹥66.2ku)、中分子蛋白(25~66.2ku)减少,小分子蛋白(﹤25ku)提高,还有更小的物质如肽、氨基酸等,水解度提高,故手捏无硬物颗粒感。
1.2凭感官指标对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饮用品质评定的局限性常见的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掺假是往豆粕中掺入其它非豆粕蛋白原料,常见的有玉米蛋白、大米蛋白、棉粕、菜粕与花生粕等植物源蛋白,或肉骨粉、氨基酸菌体蛋白、水解羽毛粉、水解皮革粉与劣质蛋白胨等以提高蛋白含量,但却降低了植物肽蛋白饮料发酵豆粕的饲用品质。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三篇.doc

发酵豆粕生产工艺三篇第1条发酵豆粕发酵豆粕原料生产工艺原料豆粕、发酵源、水、糖蜜(可选)原料比发酵源5千克水500千克豆粕1000千克(糖蜜20千克,可选)工艺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并转移至发酵桶、盖严、室温48120小时。
检测酸碱度≤5.5为合格。
发酵容器可选择为内膜袋、呼吸膜袋、发酵桶、发酵罐等。
最好能在没有进气口的情况下密封。
加入连续发酵水源水,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到豆粕中。
酵母源与水的混合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向豆粕中添加混合液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混合液与豆粕的混合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
温度需求水温3040℃是最合适的,不高于40℃,热水被认为低于15℃;环境温度2040℃,低于15℃,考虑保温或延长发酵时间。
水质要求正常自来水及以上。
加工设备的材料需要不锈钢(防腐蚀)。
原料称量确定电子秤准确后,按配方要求的顺序称量各种原料,散装原料的最大误差保持在0 .5Kg 、100g以内当原料混合用于不连续生产时,应在混合前和混合后清洗搅拌机,以确保原料混合均匀。
严禁结块,干燥和潮湿。
产品指标按46蛋白豆粕计算,干料在60℃干燥,计算指标为干料水分()≤10≤42粗蛋白()≥49≥32pH≤5.2≤5.2小肽(占粗蛋白、)≥10≥11KOH蛋白溶解度()≥70≥70总酸()≥2.5≥3.0L-乳酸()≥2.0≥2.5水苏糖()≤0.5≤0.5棉子糖()≤0.3≤0.3抗原蛋白消除()≥80≥80乳酸菌(CFU/克)0-106106-108酵母(CFU/克)00-108 因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对于高含水量的材料,不会有结块或成球;2.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3.尽量避免在发酵前引入杂菌,因此细菌混合系统应易于清洁。
发酵设备推荐使用呼吸袋或厚的普通密封塑料袋,可重复使用。
混合后装袋发酵,保证袋口密封,防止空气中的外来细菌进入影响产品质量。
根据各饲料厂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发酵方式。
目前,较常用的发酵方式有罐发酵、堆发酵、箱式发酵、塔式发酵、罐发酵和袋式发酵。
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及优点

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及优点杨建英;李元晓【摘要】针对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及优点、发展前景和现存问题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2(000)018【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发酵豆粕;生产工艺;优点;存在问题【作者】杨建英;李元晓【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14豆粕作为生产大豆油的副产品因其营养丰富是畜禽饲料的主要原料。
但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豆粕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通过发酵可以将豆粕中的抗营并因子去除,能提高其营养价值。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发酵豆粕的研究作一综述。
1 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目前我国豆粕生物降解生产工艺,主要有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两种,其中微生物发酵豆粕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固态发酵技术和液态发酵技术。
基于环保和经济方面的综合考虑,对于低质的豆粕发酵,目前多采用的是固体发酵,而液体发酵虽然能够保证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稳定性,但是设备造价高,发酵过程中的废液排放易造成环境污染,处理成本高,不易被采用。
生产的工艺条件对发酵豆粕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对原料的状态(如含水量、pH值、底物组成、料水比等)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菌种的组成和接种量、温度、通气量等)进行优化。
高爱琴和贾仙(2009)研究认为,较佳的发酵工艺是固体密闭无氧静止发酵,基质为豆粕,料水比为3∶2,起始温度为40℃,起始pH自然,接种量发酵菌株1为0.005%,发酵菌株2为0.5%,发酵周期为5 d;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的豆粕水解度达5%以上,鲜发酵物的酸度在4.5以上。
莫重文和黄岗(2007)研究发现,发酵温度为28℃,发酵料组成为100∶6(豆粕∶麸皮),接种菌配比为1∶3(米曲霉∶酵母),接种量6%,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豆粕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49.10%,比原料中增加12.1%。
发酵豆粕标准

发酵豆粕标准豆粕是一种常见的饲料原料,由于其中包含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直接用作饲料容易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发酵豆粕的方法,通过发酵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
为了确保发酵豆粕的质量和效果,制定相应的标准势在必行。
一、发酵豆粕的定义与分类发酵豆粕是指将豆粕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得到的产物。
根据豆粕原料的不同,发酵豆粕可以分为大豆发酵豆粕和豌豆发酵豆粕。
二、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通过发酵处理,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得到有效分解和去除,同样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此外,发酵豆粕中还含有较多的益生菌和酵素,对动物的消化吸收有促进作用。
实验证明,与普通豆粕相比,发酵豆粕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疾病抵抗力均有显著提高的效果。
三、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1. 原料选择:选择新鲜、干净、无霉变的豆粕作为发酵豆粕的原料。
2. 发酵剂选用:常用的发酵剂包括优质酵母、乳酸菌、酵母菌等。
根据豆粕的特性和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发酵剂。
3. 发酵条件控制:发酵温度一般在35-40摄氏度之间,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同时,控制好氧化还是厌氧发酵,以获得最佳的发酵效果。
4. 发酵后处理:发酵豆粕需要进行干燥、粉碎等处理,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四、发酵豆粕的质量控制指标1.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影响发酵豆粕保存期限的重要因素,一般要求水分含量低于12%。
2. 总酸含量:表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的含量,一般要求不超过5%。
3. 益生菌和酵素含量:通过发酵的过程中能生成大量的益生菌和酵素,含量越高,对动物的促进作用越大。
一般要求益生菌含量不低于10^7 cfu/g,酵素活性不低于1500 U/g。
4. 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发酵豆粕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普通豆粕,并且氨基酸组成也更加完善。
五、发酵豆粕的应用发酵豆粕可以作为畜禽的高质量饲料原料,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
其营养价值高、消化吸收好的特点,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质的品质,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菌种特性: 1、专业化的微生态生产企业
【二】菌种特性: 2、从菌株的选育 到工业化生产,由自己企业完成。
菌种筛选
摇瓶试验
小试
包装(微生态产品、 发酵用菌种)
工业化试验及生产
中试
【二】菌种特性: 3、菌种的优势
• 菌种自产: • 1、菌株经过特殊驯化,强化原性。 • 2、菌株优化组合,“专菌专用”。 • 3、没有运距、保存条件好,保持良好活性。 • 发酵豆粕的菌种选择:优化筛选乳酸菌、酵母菌各2株,4
PH
6.49 6.40 4.69 4.55 4.52 4.54 4.53 4.55 4.54 4.58
挥发性盐基氮 (mg/100g)
26.9655 17.9243 36.0647 38.9552 26.6130 41.2900 27.0401 35.9715 41.8487 45.0205
【四】过程控制:干燥
一、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
优质豆粕
接种菌种
厌氧发酵
干燥
粉碎
称重包装
益生肽生产流程图(实物图片)
二、影响产品质量的四大因素
• 【一】豆粕质量 • 【二】菌种特性 • 【三】发酵方式 • 【四】过程控制
【一】豆粕质量:豆粕的控制
• 1、利用优质的高蛋白豆粕。 • 2、严把原料质量关,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三、检测结果: SDS-PAGE抗原蛋白图
TLC寡糖分析图
序 号
一
二
三
四 五六 七
八
粗蛋白 真蛋白
%
%
抗原蛋白
小分子 小肽 乳酸
蛋白% %
%
PH 值
不良 寡糖
%
1 49.36 43.64 +++ / / / 4.78
-
2 47.98 39.59 +++ / / / 4.53
-
3 48.60 43.00 ++
11.26
灰分%
6.85
6.66
样品不够 样品不足
酸度%
3.58
2.28
2.69
样品不足
肽氮%
13.12
3.02
9.7
样品不足
无机铵盐%
0.0936
0.0491
0.041
0.228
VBN
29.88
23.14
304.48
104.17
7S mg/g
30.95
25.57
0
21.69
11S mg/g
38.94
【有益菌代谢物】
• 酵母培养物营养丰富,富含“未知生长因子”及多种免疫因子,可调节胃肠 道微生物区系平衡,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耐药性,是一种优 质的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
• 1、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螯合物、甘露寡糖、葡聚糖、有机酸、酯类、 醇类、酶类,此外还含有许多为我们所不熟悉但已证明对畜禽生长有益的 “未知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饲料添加剂。
• 我们特别关注挥发性盐基氮的指标。
• 挥发性盐基氮是一种有毒物质,是由于酶和细菌的作 用,在腐败过程中,使蛋白质分解而产生氨以及胺类 等碱性含氮物质。此类物质具有挥发性。
• TVBN值:指100 g样品中所含挥发性盐基氮物质的毫克 数。该值不但反映发酵过程控制的严格程度和是否污 染有害菌,还反映了发酵产品的新鲜度程度。
株菌按比例组合。
【三】发酵方式:厌氧固体发酵
• 目标明确,工艺简单。
• 目标:尽最大可能的去除抗原、寡糖;增加乳酸。
• 过程容易控制,杂菌不易混入。 • 发酵成本经济实惠,为客户省钱。 • 乳酸菌产乳酸,为客户带来价值。
发酵豆粕乳酸含量不低于2.5%, 1T饲料,5%添加发酵豆粕 50Kg ×2.5%=1.25Kg 乳酸 霉菌发酵、酶解豆粕所不具有的!
外观;消化吸收率也受影响。
• 粒度过细,粉尘增加,饲料 加工过程中损耗增加。
三、小结:xxx产品的优势
• 1、抗原、寡糖去除相对彻底。 • 2、有益菌代谢物能够抑制病原菌;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等作
用。 • 3、富含乳酸等有机酸,降低酸化剂的添加量,从而节约配方成
本。
【抗原的去除】
• 大豆球蛋白(约占40%)为11S球蛋白; • α-伴球蛋白(约占15 %)为2S球蛋白; • β-伴球蛋白(约占30 %)为7S球蛋白; • γ-伴球蛋白(约占3% )为7S球蛋白。
• 经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反复试验,我们发现:当乳酸含量从2.5% 再往上提时,发酵进程很慢,大量的乳酸菌出现死亡。
• 对断奶仔猪、犊牛来说,引起过敏的主要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 蛋白。造成的免疫损害主要在肠道,包括上皮淋巴细胞、隐窝细 胞有丝分裂速度大大加快,血浆蛋白质漏入肠腔,杯状细胞粘液 渗出,粘膜二糖酶数量和活性下降以及肠绒毛结构变化。
【抗原的去除】
1:09年8.28豆粕原料 2:8.29豆粕原料 3:9.05粗益生肽 4:9.08粗益生肽 5:9.10粗益生肽 6:9.13粗益生肽 7:9.14粗益生肽 8:9.14细益生肽 9:9.10-9.12细益生肽综
【一】豆粕质量:豆粕的控制
• 附:
09.10.28:CP:45.15%;水分:12.35%;灰分:6.04%;纤维:5.05% 09.10.30:CP:45.25%;水分:12.17%;灰分:6.08%;纤维:4.88% 09.11.01:CP:44.95%;水分:12.25%;灰分:6.35%;纤维:5.35% 09.11.04:CP:45.64%;水分:11.95%;灰分:5.88%;纤维:4.85% 09.11.05:CP:45.45%;水分:12.08%;灰分:5.95%;纤维:5.06%
合样品
10:9.01豆粕原料
【抗原的去除】
• 1:09年8.29豆粕原料 • 2:9.1豆粕原料 • 3:北京样品 • 4:北京样品 • 5:9.6益生肽(细) • 6:9.14益生肽(粗) • 7:9.27益生肽(粗) • 8:9.14益生肽(细)
【抗原的去除】
• 1.2豆粕原料 • 3.4北京样品 • 5.6山东样品 • 7.8益生肽样品
粗蛋白 (%) 46.71 46.99 49.05 48.14 48.29 48.80 49.546 49.005 50.093 49.708
水分 (%) 11.29 11.90 11.40 12.05 12.90 12.22 10.30 12.90 11.60 11.52
灰分 (%) 5.64 5.77 5.94 5.75 5.81 5.80 5.90 5.78 5.80 5.78
【有益菌代谢物】
• 酵母产品大体可分为两类: • 1、一类是酵母菌(包括活性干酵母)加载体型,这类产品由活酵母
添加不同的载体物质混合均匀后制成,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 经过任何的发酵环节,产品中不含代谢产物成分。事实上,这类 产品不属于酵母培养物的范畴,不是真正的酵母培养物产品。 • 2、另一类是利用酵母菌在给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后所产生的 终端产品,其中含有代谢产物成分,是真正酵母培养物产品。
47.61
11.42
43.45
注:样品C用单扩检测不出7S的沉降圈,可以认为检测不到7S抗原。
【有益菌代谢物】
• 【豆粕发酵结束时,湿料中乳酸菌菌数70-100×108CFU/g,酵母菌数5070×108CFU/g。】
• 乳酸菌体及代谢产物,提高动物免疫能力,防治腹泻、下痢、肠炎、便秘和 由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多种疾病炎症:
关注指标:
1、抗原 2、VBN 3、PH
关注指标:
1、粉碎粒度 2、寡糖(抽检) 3、乳酸
关注指标:
1、粗蛋白 2、水份 3、粗纤维 4、粗灰分 5、霉菌检测6、小肽推测
【四】过程控制:指标关注—— “挥发性盐基氮”
• 谈到原料发酵,自然联想到有毒物质。因为如果在发 酵过程中控制不严格,就不可避免地生长一些有害微 生物,它们以蛋白为养分,滋生繁殖,产生出大量的 挥发性盐基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 1、产生的乳酸等有机酸能显著降低环境pH值,使肠内处于酸性环境。对于 致病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弯曲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拮抗 作用。
• 2、产生的过氧化氢能够激活牛乳中的过氧化氢酶-硫氰酸系统,抑制和杀灭 革兰氏阴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细菌,如假单孢菌属、大肠杆菌类和沙门氏 菌属等。
• 3、产生类似细菌素的细小蛋白质或肽类。
• 因动物体内不存在a-半乳糖苷酶,通常不能被动物所消化。 • 食用后经常发生的肠胃胀气就是由棉籽糖、水苏糖、阿拉伯糖等
引起的。
【寡糖的去除】
• 在发酵过程中,有5-6% 的物质损耗,损耗的是 什么呢?是不是寡糖?
• 主要是棉籽糖和水苏糖, 这两种糖成为了益生菌 的生成底物。
综合指标盲评(上海,2008.11.4)
● 蒸汽烘干的一级鱼粉或进口鱼粉,挥发性盐基氮/TVBN: 120mg/g 。
指标
豆粕原料(09年8.26) 豆粕原料(08.28) 粗益生肽(09.04) 粗益生肽(09.05) 粗益生肽(09.06) 粗益生肽(09.06) 0.6细益生肽(09.06) 粗益生肽(09.07) 粗益生肽(09.07) 粗益生肽(09.08)
12.56 6.20
9.98 6.78
另一样个品检验盲报告测结果(武汉,2009.07.09)
样品名称
盲测
样品批号
委托单位 送样日期
华中农业大学 2009.7.09
送样人
检验结果
样品编号
A
B
C
D
检验日期
2009.7.21
蛋白%
50.21
47.61
49.64
50.94
水分%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