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抗菌药五大误区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和应用基本原则1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抗生素又称为抗菌药物,它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抗生素的有效运用,对于治疗感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在临床治疗中日益增多,从而导致抗生素耐药性抗菌素问题日益严重。
抗生素临床使用误区几乎无处不在,基本可以分为药物滥用误区和使用循环误区。
1.1药物滥用误区药物滥用是指医生误认为病患有感染时,开药物来治疗,却没有真正物理检查证实或者药物选择不当。
由于不正确的诊断、误以为药物副作用轻微,或者预防感染开药物治疗,都会使抗生素应用错误和滥用。
1.2使用循环误区抗生素的药效较弱,在某些病患身上作用不明显时,有些医生就会认为这种药对这种病没有效果,就会误认为这需要延长用药时间,或重复使用,形成抗生素的循环误区。
2抗生素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早在1960年,英国的Holmes博士就提出了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也即“规律原则”。
起源于Holmes博士的“规律原则”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生物细胞原则,它的思想内涵对抗生素的使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基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2.1规律原则抗生素的使用要按照一定的规律,针对病患身上特定的抗菌病原体,采取正确有效的抗生素,按照单药或复方使用抗生素,把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和减少抗菌药的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2.2精确原则要明确病原体的病理特点,明确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疾病与微生物的特点,明确抗生素清洁性、解毒性及临床给药,根据病人的体质类型改变剂量,来确定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方案。
2.3监督原则临床用药中,要不断对医生及护士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选择合理的抗生素作用范围、剂量协调,在病情及病原体耐药性监测中,重视及解决抗生素的滥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更不浪费,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2.4合理原则抗生素的使用要慎重、根据病情诊疗,不要滥用危害他人、不要过量预防,避免抗生素蔓延,从而避免抗菌药耐药问题出现。
家庭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

家庭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
误区一:随意滥用抗菌药。
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于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再如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因此不能随意使用抗菌药,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制品、鱼虾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等,都可能导致腹泻。
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也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
误区二: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用便随心所欲。
专家指出,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果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因此,一定要按照医嘱或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按时按量服药。
误区三: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
为使疾病早日痊愈,有些人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
专家指出,需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进行治疗的疾病多为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等,如果随意联合使用抗菌药,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误区四:抗菌药越贵越好。
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得对症、合理,便宜药也能药到病除。
药监部门提醒,我国的抗菌药大多为处方药,服用后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功能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菌药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为严重。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因此,建议个人不要自行购买、使用抗菌药物。
警惕 抗菌药物应用的五大「雷区」

警惕抗菌药物应用的五大「雷区」在部分医生眼里,抗菌药物就是万金油,哪里有病用哪里,但是这显然是不对的。
抗感染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抗菌药物固然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只有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其效用,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而实际上,不少医生出现过以下无效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适应证不符抗菌药物是通过杀灭或抑制病原菌起作用,因而仅适用于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以下情况均无用药指征:1. 非感染因素如恶性肿瘤、无菌性组织坏死、变态反应(如药物、溶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可引起发热的情况。
2. 过敏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痛风性关节炎、局部软组织挫伤引起的红肿等无菌性炎症。
3. 无高危因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的清洁手术。
案例分析1. 患者双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右示、中指及左拇指指间关节处可见包块,局部轻压痛,示指间关节背侧部分皮肤缺损,少量白色牙膏状物流出」。
入院后予以头孢唑林钠粉针。
分析:1. 患者无感染的诊断或分析,用药指征不明确。
2. 且在用药前未留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 药敏,与用药相关的检查不完善。
2. 患者右中指压榨伤术后3 个月,行克氏针取出、缝合术,术程约1 h,无任何高危因素。
术前术后予以头孢唑林。
分析:该患者预防感染指征不明确。
药物选用有误药物的选用要根据患者所患疾病、患者的自身综合情况以及药物的特征等综合因素选择最合适患者个体、针对性强的药物。
部分医生在选用药物时忽略了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年龄、特殊生理期及其他疾病史等因素。
案例分析1. 高血压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上感,选用针对G- 菌为主的头孢地嗪抗感染。
分析:该患者选药针对性不强,且实际抗感染效果欠佳。
建议类似情况可考虑改用针对G+ 菌为主的一代头孢或大环内酯类。
2. 患者既往肌萎缩侧索硬化病史,此次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抗菌药物使用十大误区

抗菌药物使用十大误区:误区一:抗菌药物=消炎药抗菌药物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误区二: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害无益。
抗菌药物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三:广谱抗菌药物优于窄谱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菌药物。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四:新的抗菌药物比老的好,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菌药物,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菌药物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菌药物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菌药物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菌药物。
误区五: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常见的抗菌药物用药误区

常见的抗菌药物用药误区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特别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
抗生素常常是药箱中必备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通常被老百姓认定为“万能”的“消炎药”而广泛使用。
其实,抗菌药物并非“万能”,应用不当反而导致病情延误,影响治疗。
感冒、发烧、腹泻必须消炎。
很多老百姓认为感冒、发烧、咽炎、腹泻都是炎症,此时应用“消炎药”正是对症治疗。
其实,这是个严重的误区。
很多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菌药物对病毒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滥用抗生素不仅不会治病,还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可能导致今后“无药可用”的局面。
所以,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确为细菌感染才能应用抗菌药物。
随意自行调整药量。
很多人在应用抗菌药物时不能做到按时、按量、按疗程。
在病情较重时,患者能够严格遵从医嘱正确服药。
一旦病情得到控制,便随意减量或减少给药次数,甚至自行停药。
减少给药剂量或减少给药次数通常导致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不足,使得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诱导耐药菌的出现,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随意停药还可能导致细菌卷土重来,使得治疗失败。
另外,还有些病人认为自己感染严重,便自行增加剂量,服药剂量超过医生医嘱剂量,认为这让病情好转更快。
实则不然。
大剂量用药可以导致毒副作用增加,对于肾功能不好的病人、老年人、儿童有时还需要减量用药。
所以,只有遵从医嘱,选择最恰当的剂量,才能平衡利弊,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病不好是因为用药时间不够。
还有些病人和家属认为抗生素用药时间应“足够”长。
“足够”指的应该是疗程恰当,一般感染控制完全后2-3天就可以停药。
但很多人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上也存在着误区,认为抗菌药物治疗时间越长越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不但可能加重毒副作用,还可能导致耐药菌的出现,甚至导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如真菌感染、伪膜性肠炎等。
多用几种药好得快。
那么,是不是同时应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就能万无一失了呢?很多病人和家属都存在着这样的误解,为了使感染迅速控制,他们通常选择几种抗菌药物同时应用。
使用抗生素须避免5误区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医嘱
总之,正确使用抗生素是 保护个人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 应该做到:了解抗生素的作用和 使用方法,明确抗生素只对细菌 有效,同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 药说明使用,不要自行随意更改 用药方式,也不要将抗生素作为 预防药物使用。应该按照医生的 建议足疗程使用抗生素,不要因 为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也不要 因为副作用发生就随意减量或停 药。
4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种不行马上换 某些情况 下,抗生素可能需要坚持服用一 段时间才会起效。因此,如果 疗效不明显,应先考虑用药时 间是否足够。此外,抗生素效 果还受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等因 素影响,患者只要遵医嘱加以 调整,一般都会提高疗效。反 之,患者自行频繁更换药物会 影响疗效,引起不良反应,更 容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
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道
使用抗生素 须避免5误区
□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 高子颖
细菌感染曾是人类第一死因,是抗生素的诞生结束了那 个漫长的黑暗时代,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然而近年来,随 着抗生素品种的增加,加之人们普遍对其存在认知误区,导 致抗生素的使用量日益加大,甚至存在滥用的情况,使得原 来用来救命的药变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药。所以我们有必要 正确认识和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危害极大
滥用抗生素并非药不对 症、治不好病这么简单,其会 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伤害身体健康 滥用抗生 素可能导致药物过敏的情况, 包括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甚 至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中枢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等严重后果。抗生素不仅会对 有益的细菌产生影响,还会对 肝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一定的损 害,长期滥用还会导致药物性 肝炎、肾损伤等疾病。滥用抗 生素还会导致机体菌群失调, 使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抗菌药物常见使用误区

【误区一】把抗菌药物当感冒药或消炎药
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90%的感冒系病毒所致,无需使用抗菌药物,而服用解热镇痛药多可奏效。
抗菌药物可以治疗细菌感染所致炎症,但对日常生活中如局部软组织淤血、烫伤引起的水泡、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等无菌性炎症无效。
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误区二】新药、贵药一定疗效好
不少患者认为越是新的、贵的抗菌药物疗效越好,时常点名要求使用。
殊不知,药品是特殊商品,不能用“一分钱、一分货”来评价药品。
抗菌药物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对致病菌的活性强弱,与品种新老、价格贵廉无直接关系。
抗菌药物品种繁多,由于原材料、生产工艺不同,生产厂家众多,价格千差万别。
而新药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风险尚不被人熟知。
其实应由医生选用对致病菌作用强、在感染部位浓度高的抗菌药物,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误区三】感染就要打点滴
患者往往认为静脉输注比口服给药作用快、效果好,习惯性地要求医生静脉给药。
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作用迅速而有效,但较口服等其他给药途径的安全性低,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对于一般的门诊感
染患者,口服抗菌药物完全可以满足治疗需求,且服药方便。
【误区四】症状消失就停药
患者在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是来源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关于抗菌药物的认识误区

关于抗菌药物的认识误区抗菌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治愈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但随着广泛的应用,人们逐渐发现当前有效的抗菌药物已经不能够控制感染了,这个现象和人们对抗菌药的滥用有着密切关系。
抗菌药物有很多种类,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特定种类的药物,这是非常严谨的情况,但对于一般的患者而言,他们很难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由于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导致了各种疾病发生,更是增加了细菌耐药率,最严重的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那么抗菌药的使用有哪些常见误区呢?我们来下文找找答案吧。
误区一:抗菌药就是消炎药,有了炎症用抗菌药物万事大吉在一般的老百姓用药的认识中,他们所认为抗菌药就是消炎药。
在这样的认识下,对抗菌药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增加。
抗菌药它是不能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发炎症的微生物起作用,消炎药才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消炎药物有阿司匹林等药物。
大部分人认为抗菌药可以治疗一切炎症,但在实际应用中,抗菌药对由于病毒所引起的炎症它是无效的,如果在对病毒引发的炎症中,患者由于错误的将抗菌药和消炎药划等号,服用大量的抗菌药物,会让人体内有益的菌群被抗菌药物所消灭,引发人体内部的菌群失调,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局部的软组织淤血红肿以及过敏性的皮炎和病毒性引起的炎症都不能用抗菌药物来治疗,这样不仅不会让治疗取得效果,反而陷入越治疗越严重的境地里。
在这样的认识下,大部分人将抗菌药当作是万能药,身体出现了炎症,无论是牙龈肿痛,扁桃体发炎,还是头疼脑热都去使用抗菌药物。
但是抗菌药物只是对于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能发挥作用,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致病主要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而其中有90%以上的情况都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因此此时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万事大吉,反而会给人体增加负担。
误区二:频繁更换抗菌药物,要用最新的,最贵的认为贵的就是好的,新的就是好的。
在利用抗菌药物治疗炎症时,当发热情况不好转,就马上认定药无效,更换其他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点评抗菌药五大误区
很多人治病的时候都用过抗菌药,但其实很多人对抗菌药的使用认识存在误区,专家指出,这样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也不利于细菌耐药的控制。
对此,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对常见的抗菌药的五大误区进行了点评。
误区1:抗菌药跟消炎药是一回事
很多人生病的时候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类似于被细菌感染后的炎症症状。
因此,很多人便以为抗菌药既然能够治疗细菌感染,就能治疗炎症,常常把其等同于消炎药。
实际上,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两类药。
该院呼吸科李芳主任医师介绍,抗菌药主要是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药物,老百姓常说的抗生素是抗菌药的一种,其实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抗
生素两大类。
值得注意的是,抗菌药不是直接消除炎症的,是通过杀灭引起炎症的细菌等起效。
消炎药是直接作用于炎症的,临床所说消炎药一般常指消炎止痛药。
有炎症不一定就有细菌,若用抗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会抑制和杀灭体内有益的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该院风湿病门诊张永文副主任中医师介绍,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等,都不宜用抗菌药治疗。
误区2:感觉效果不好就立刻换另一种
有的患者一开始使用抗菌药的时候感觉效果不明显就想立刻换药,这其实是比较盲目的。
该院急诊科杨润华主任医师介绍,如果刚开始使用抗菌药的时候患者感觉疗效不明显,不应该着急换药,需要考虑用药时间是否足够,俗话说:“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临床用药常有“疗程”的说法,很多疾病不是说吃一两天药就能完全治愈的。
此外,抗菌药使用的效果跟患者本身的身体条件也有关,所以,同一症状的患者,病情相同的前提下,服用同一种抗菌药,身体素质好的可能效果就好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康复的时间就慢一些。
如果频繁更换药物,会引发不良反应,不利于规范治疗。
误区3:越高级越贵的抗菌药效果越好
一般来说,很多人的印象中越高级的东西往往越好,以至于不少患者也认为抗菌药越高级治疗效果会越好,这也是一种误区。
该院药学部刘振志主任介绍,抗菌药中的每一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既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
所谓“高级”不是对治疗效果来说的,是对抗生素的“新”与“旧”或者是价格而言的。
选用抗生素,需要做到“三因制宜”,即因病、因人、因症下药。
相对较新、价格较高的三代头孢菌素,也有自身的劣势,比如对敏感细菌来说,其抗菌活性常不及青霉素。
而且,盲目用“高级”抗生素,易引起耐药,如果以后出现更严重的细菌感染,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奏效。
误区4:1+1>2种类越多越有效
有些患者认为既然每一种抗菌药的优势不一样,那么,多用几种抗菌药效果会更好。
对此,杨润华介绍,使用抗菌药的药物种类越多,未必效果就越好,反倒是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会越大。
因此,患者应严格按医嘱用药,自行增加其他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临床上,医生对抗菌药的联合使用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确定的。
如联合用药不合理,不仅疗效不升反降,还会增加不良反应或增加细菌耐药性。
此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应避免联合使用毒性相同的抗菌药。
误区5:抗菌药用了见好就停
很多患者在服用医生开的抗菌药之后没几天,会感觉症状就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这时就自以为疾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于是自行减量甚至停止服药。
李芳介绍,治疗不同细菌感染的疾病,所用抗生素种类和疗程都可能不一样。
比如症状比较轻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一般7~10天基本就能治愈,但是如果是军团菌感染,疗程常为10~
21天。
症状好转不代表致病细菌彻底清除,随意停药会使细菌消灭不完全,不但治不好病,还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因为这个过程增加了细菌对药物的适应时间,产生耐药性,再次复发的治疗时间会更长。
因此,患者遵医嘱服抗菌药时,一定要按医嘱吃够疗程,如果停药最好先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