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合集下载

01第一课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01第一课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有比较才有鉴别
作者 背景 风格 流派 语言 发展 文化
第一课 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课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外行看热闹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内行看门道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27
第一课 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课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艺 术 形 象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一课 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课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 单热击爱此祖处国编优辑秀母传统版艺文术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青云中学 章建生
1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课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2
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活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课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 选二级取一件自己喜欢的美术名
• •
第第作三四级级,搜集资料第 并做出总结,
• 第谈五级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2
美术的起源于生活
美术的范围广泛,应用很广, 学一些美术史,懂一些美术理论 知识,对我们提升自己的审美修 养有很大的裨益.
第一课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3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课学一些美术鉴赏知识

美术鉴赏大一知识点

美术鉴赏大一知识点

美术鉴赏大一知识点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鉴赏在大一阶段尤为重要。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培养艺术品味、提升审美能力,并且了解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学生应该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点。

1. 西方艺术史概述了解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轨迹对于美术鉴赏至关重要。

大一学生应该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的特点,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重要艺术风格。

同时,对于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也值得进行研究。

2. 绘画绘画是美术鉴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要素分析和解读绘画作品。

此外,对于著名画家如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的作品也应有所了解。

3. 雕塑雕塑是立体艺术形式的代表,大一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和品味雕塑作品。

了解大师级雕塑家如米开朗基罗、罗丹等的作品,并能够分析雕塑的形式、材料以及表现主题的方式是必要的。

4. 建筑建筑艺术是美的空间构成的重要方面。

大一学生应该了解古代希腊罗马建筑的特点,以及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等时期的建筑风格。

同时,也需要研究现代建筑师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托马斯·赫瑟威克等的作品。

5. 艺术与社会艺术作品往往受到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大一学生应该学会分析和解读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家的创作动机。

研究不同时期的艺术流派和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6. 艺术评论与批评艺术评论和批评是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

大一学生应该学会阅读艺术评论文章,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个人观点表达。

同时,也可以参加艺术展览、画廊等活动,亲身感受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总结起来,美术鉴赏的大一知识点包括西方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与社会以及艺术评论与批评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且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一、导入二、教学过程提问:对“美术”的认知。

在自己心目中对美术的概念及美术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一、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提问:对“欣赏”和“鉴赏”的认知和区别?(一)、美术的门类【合作探究一】看图片思考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美术的范围有多大?老师总结并板书:提问,思考让大胆说出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整合讨论成果,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引出课题。

通过合作《墨梅图》上题《咏梅诗》一首:“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咏梅诗》第一、二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第三、四“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学生仔细观察、结合历史、文学、积极思考、大胆回答。

3、《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4、《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传世名作,同时也是联合国会议大厅里永久陈列的一幅画,作品完成于1937年。

《格尔尼卡》很有名,大到美术史,小到中小学的美术课本都有专门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梵高(荷兰)《星月夜》
表现手法之 抽象绘画
吴冠中(当代) 《春如线》
康定斯基(俄国)《即兴之作》
中国画中的写意画与工笔画
1.写意画:生宣、水墨交融 2.工笔画:熟宣、工整精细 3.兼工带写
图 》梁
楷 ( 南 宋 ) 《 泼 墨 仙 人
之何 二家 》英
( 当 代 ) 《 四 季 美 人 图
欣赏作品,试着说出其内涵。
《墨梅图》上题《咏梅诗》一首: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 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 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 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 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 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 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 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画布、 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 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 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思考:什么是“鉴赏”?
欣赏 ——使人赏心悦目 鉴赏 ——鉴别和欣赏
鉴赏的内涵大于欣赏
思考:什么是“鉴赏”?
“鉴赏”和“欣赏”虽只一字之差,其意义却
大不相同。
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
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而
是通过对
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从定义
来看,很明显欣赏和鉴赏是在两个层次上,如
果将美术的赏析看成一片海,那欣赏就是浅海,
而鉴赏就是深海。用比较文学的语言来说,鉴
《格尔尼卡》1937年 毕加索(西班牙) 立体 派

1第1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1第1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排要合理美观) ❖ 传移模(摹)写—即—临摹
小结
❖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美术的定义、范围; 2.结合美术的定义欣赏作品; 3.学习了中国古代评价美术的标准和原则。
作品欣赏
帛 画
《人物御龙帛画》帛画正中 绘一有胡须的男子,峨冠博
《 带,上遮华盖,侧身驭龙。
人 物 御
龙身前下方有一大鱼开道, 龙尾立一白鸟护卫,显示主 人的华贵。全图人物形象富 有神采,尤其是配长剑,执
龙 缰绳的姿态,颇有大丈夫气
帛 画
概。线条有轻重刚柔之变, 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 潇洒自如。可以说,我国绘
美术的种类
❖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 (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版画、壁画。)
❖ b、雕塑:又称雕刻(圆雕、浮雕、透雕),指用各种可塑 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 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 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 想的艺术。(如石膏像、木雕等。)
❖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 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作品欣赏
《放牧》 ❖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
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 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 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 作为日常用品。 ❖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 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 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 愿望,这就是岩画。 ❖ 年代:古代 ❖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 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 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是艺术 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 杂技等。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课后拓展
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 作品,尝试用鉴赏方式对该作 品进行分析研究,写一篇作品 赏析。
人物 中国画 油 画
工笔
写意 壁 画 漆 画
山水
花鸟
种类
水彩画 版 画 水粉画
样教雕塑 陵墓雕塑
圆雕
泥雕 铜雕
功能
纪念碑雕塑 装饰性雕塑 园林雕塑
形式
材料
石雕 陶雕
架上雕塑 等
战国《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作品鉴赏:
1、生活背景 2、表情
3、动态
《蒙娜丽莎》 达 · 芬奇
《父亲》 罗中立
这幅帛画是迄今为止保留的 最完整的,也是所见最早的绘画 作品。它是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 一种绘画方式,也说明了当时战 国时期楚国人的一种借画寄托感 情的方式。
请问:他们想表达怎样的寄托呢? 战国《人物驭龙帛画》
三、美术鉴赏的步骤
作者情况
作品创作的年代
文化环境
作品的主题
表现技巧特点
作 品 欣 赏
《放牧图》新疆昆仑山
新疆岩画不仅数量多而且样式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阿 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以及三山环抱的准葛尔盆地。岩画 主要反映了人们的生产和社会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 器是继西周后的又一个 鼎盛时期。
其生动逼 真的表现形式 再现了不同时 间的场景,也 让我们更了解 当时的人民安 居乐业,一片 繁华景象。
四。影响欣赏活动的因素
1。感觉 2。知识 3。情感与想象 4。思想与观念 5。评述
同学们在艺术欣 赏活动中的两点注意 事项: 一、尊重自己的 感受。不要根据名声 和金钱去评判一件艺 术品的优劣。 二、艺术欣赏能力 化的过程。不能急 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 功近利。

高中美术教案6篇

高中美术教案6篇

高中美术教案6篇高中美术教案篇一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

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导入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

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2、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3、了解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奔 马
( 徐 悲 鸿 )

( 徐 悲 鸿 )
历史悠久的美术文 化
《帕特农神庙》(公元前447—前432年 雅典卫城)
罗马大角斗场
︽ 巴 黎 圣 母 院 ︾
故宫
兵 马 俑
东 汉
《 击 鼓 说 唱 佣 》彩 陶 人 面 鱼 纹 盆
彩 陶 舞 蹈 纹 盆
司 母 戊 鼎
立 鹤 方 壶 春 秋
鉴赏==欣赏?
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 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欣赏:主要是以欣赏者为中心.欣赏就 是指欣赏者对某事物进行在审 美上的观察 鉴赏:主要以其他人为中心.鉴赏主要 是指鉴赏者通过对事物在某方 面的审美评价和介绍来表现事物的价值,目的是引导其他人欣赏这 个事物.
美术的范畴
美术
建筑
雕塑
绘画
工艺美术 (艺术设计)
书法
篆刻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两幅作品存在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请按照以下的 几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 1.时代背景 2.主题内容 3.绘画手法 4.材料
捣练图(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 波士顿博物馆藏) 张萱(唐) 《捣练图》描绘的是盛唐时期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全画共分 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 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 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 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 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 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目的1、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2、从城市大型雕塑的兴起,了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3、通过对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大型雕塑与架上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2、结合实际,对当地公共性雕塑作品的主题、表现特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组织讨论,以加深对大型雕塑特点的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仪征有哪些雕塑?你在哪见到有雕塑?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二、新课1、初步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原因:传统雕塑发展的断裂,西方雕塑观念和表现技法的引入。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3、鉴赏:大型泥塑《收租院》播放图片投影,引导讨论,为什么说《收租院》是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成功试验?小结: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

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迫使他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历史事实。

在这组作品中,写实风格和泥土材料的运用颇为恰当,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4、架上雕塑你最喜欢那个雕塑?它有什么雕塑语言特点及吸引你的地方?了解王合内(1912年—2000年)(女),原籍法国。

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

1929年入法国尼斯国立学校专攻雕塑,1933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

1937年在巴黎与中国留学生王临乙结婚后来华定居,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于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

抗战胜利后定居北平,任教于北师大,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擅长动物雕塑,作品有首都机场广场雕塑《中国人民欢迎您》、《小鹿》、《小马》、《猫》等。

5、城市雕塑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兴起、意义、成就与问题。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三、小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大型泥塑《收租院》对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试验。

四、布置课外思考: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4、唐代章怀太子等墓壁画对当时政治生活的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2、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相互参照、比较。

3、中国现代壁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方法上有很大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照。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课教师提问:什么是壁画?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2、汉代墓室壁画:(1)分布:(2)内容:(3)欣赏代表性墓室壁画。

3、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1)概述:(2)具体赏析墓壁画。

(3)学生讨论比较墓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4、鉴赏区别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

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

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内容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1、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2、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

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3、墓主生活。

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

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

⑤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

⑥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

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艺术风格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

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

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

画像砖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

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

题材与内容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

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时代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教师归纳总结。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

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

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

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

四、学生观看课件,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欣赏古代壁画有何感受和体会?六、课堂小结: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七、布置课外思考:墓壁画怎么表现当时政治生活的?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二、新课1、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有的只用一两种色傅染,有的还只是单色的线描,用笔虽少,并不影响充分表现物象的效果。

画家善于描写出各种动物的真实情态,使它们活跃地出现在壁上。

画家还在外来佛教题材里,渗入了本土的神话与传说;在外来的样式里,渐渐换上了自己所塑造的符合于群众审美观点的形象;在题材的处理上,也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汲取了外来的强调表现对象体积感的晕染方法,而把这种方法紧密地与传统的能明确生动地表现对象形态的线条结合起来,加强了绘画的表现力。

同时,画家适应群众爱好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了壁画的题材、创造了新的形式。

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降生为净饭王子后的一生事迹)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

早期的本生故事采取单幅构图,表现故事中的一两个场面,佛本生故事画都是以慷慨牺牲,舍己救人为主题。

除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种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那些画总称为经变。

在魏隋之际就出现了少数的法华变与维摩变,到唐代巨大构图的经变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这时不过只是大幅经变的附属部分了。

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

净土变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忱。

这想象的极乐世界是以现实作借鉴的,以当时人间认为美的东西组成幻觉中的净土。

这里不但有楼台伎乐,水树花鸟,琉璃钵饭,百味馨香,而且这冬夏不分、有飞天散花的世界被描述成:“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辨朝昏。

”“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箫韶半在天。

”因此净土变中除了佛、菩萨,画面表现了极其壮丽的楼台亭榭,在画面上部有飞天散花,前有杂鸟莲池以及奏乐跳舞的仙女。

这些净土变相,运用来自生活的想象创造了欢乐的景象,透过那些美丽物象的表现,曲折地反映了对于现实物质生活的赞美与愿望。

2、赏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李松)1952年在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的发现,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其建筑、壁画、雕塑,作为设计构思的统一体,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全真教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正统地位,以此来巩固已在元代社会成为显贵的全真教派后期掌教人的社会地位。

朝元图规模宏伟,气象庄严,将近三百身超过真人身高的群像组合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是交响乐、颂诗性质的巨构,特别能够体现传统壁画艺术吴道子传派“以气胜”的特色。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朝元图》中的八位主像,有更多的超凡入圣的理想化成分,不仅仅是表现于面相和华贵无比的服饰、坐具、华盖、供具上,更重要的是在群像组合间形成的众星捧月氛围中所突出的一派王者气象。

三清殿《朝元图》是一个整体布局完整的宏伟巨构,但各壁的绘画技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西部诸天众。

八个主像之中也以绘于北壁西部的勾陈最为成功。

八主像皆能表现出帝王之尊,而勾陈一像微微下视的眼神中更流露出帝王之威。

其部众的组合,有内在的呼应顾盼关系,在程式化手法中注意到人物一定的性格表现,包括手的男女老少形态差别和动作表情。

勾陈前方的传经法师一组和后边的南斗六星等眼神都向勾陈方向凝注,表现出对奏事者和勾陈反应的注意。

勾陈左右的玉女和金母身侧的玉女都是《朝元图》中最美的女性形象。

三、小结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和艺术特色。

四、布置课外思考: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20世纪人物画部分代表性画家和作品。

重点和难点:1、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2、20世纪初期人物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

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运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