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区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花园: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雨水花园: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一、雨水花园的意义雨水花园是指以城市雨水资源为主要养殖水源的一种绿地艺术景观设施,是一种集美化城市环境和收集利用雨水的绿色生态系统。
现代都市化进程中,道路、居住区和公园等硬质地面的增加,使得雨水在城市里难以渗透,形成大量的雨水径流,带走了地表的养分和有机物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雨水花园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在城市中设计雨水花园,可以有效的收集、利用和净化雨水,增加城市绿色面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1.节约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雨水花园可以将降雨时的雨水收集起来,通常会设置雨水收集池用来收集雨水,再通过管道输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城市绿地的灌溉需求,还能够减轻城市雨水排放所带来的压力,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2.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雨水花园的设计,通常会融入大量的绿植、湖泊、小溪等自然景观,使得整个花园成为了城市中一处美丽的绿洲。
这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能给城市居民带来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3.提高雨水的自然净化效果。
雨水花园在设计时通常会考虑到水的自然净化过程,比如通过多层的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等进行净化处理,保证雨水在进入城市下水道之前被有效的净化。
三、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雨水花园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人文地理和水利工程等多种因素,在设计理念上充分融合了艺术与技术,营造了一种融入自然、环保高效的绿色生态系统。
1.以自然生态为设计理念。
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以还原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尽可能地模拟自然湿地、森林、山泉等自然景观,通过水泥、河石、湖水和植物来再现大自然的自然美景。
2.注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在雨水花园的设计中会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并将雨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花园内的湖泊或水池中,用于花园内的植物灌溉和景观水体的补充。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雨水花园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用地性质和环境背景,并通过设计合理的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等,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上海世博会区节能和生态技术应用 世博园区节能和生态技术案例介绍

四、世博 轴
世博 轴通 过 6个 巨型 杯 状 玻 璃 幕 墙 结构 从 屋 瑗 贯通 至 地 下 二层 . 利用 自然 采光 。江水 源 热 泵 、 雨 水收 集 系统等 技 术 , 实 现 节约 资 源 、 境 友好 的 环 建 设 目标 。 世博轴的节能 亮点 : 空 调 系统 完 全 采用 江 水 源 / 地 源 热 泵 系 统 。 现 冷 热 源 实 10 0 %可再 生能源的应用 。
辅助加热燃气热水锅炉热效率 >8 % ; / 9 空调机 组的 I L P V值 : 离心泵 57 、 . 螺杆热泵 55 、 8 . 单冷离 5
心 机 60 : .1 风 机 单 位 风 量 耗 功 率 c .2 /( / 、空 调 箱 < .4 / O3 W m3 l h O6 W
{ /) m3 i h 水 泵 系统 的 输 送 能 效 比 ER ̄00 4 。 < 2 1
a … 、lJ[ 『 h 。r 热泵专栏 ■■■ 小T ]
典 型案 例
上海世博会 区节能和生态技术应用
世博 园区节l.l 1 生态技术 案例 介绍  ̄
6 雨 水 收 集 和j 系统 用
层空调及置换邀风、 空调 冷水系统大温差供水 等。
三 、 艺 中心 演
利 用 就 近 的江 水 源 设 置热泵机组.冬季制热 比 般燃 油燃 气 方 式 能效 高 。 约费用 3 %左右 。 节 0 夏季利用江水作为冷
使用的节能和能源利用技术蒋 : 使用可再生能源( 阳能和地热 】 太 作为供冷、 供暖和 电力的额外能源; 中 央 空 调换 气 装 置 ; 屋顶空中花园; 集雨水的储水池 、 水洗手 闻、 无 无 水厕所和最新型的节水装置。
却 水 . 由于水 温 一般 低 2 3 制冷效率提 高 7 ~ ℃. % 左右。 由 于 它 是 天 然 可 利 用能源 .同时 其制冷 、 热 效率较 高 。 以减少 C 可 O 的排放。
世博文化中心屋面雨水收集利用介绍

世博文化中心屋面雨水收集利用介绍谭 奕 蒋 旻 田钢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摘要 介绍了世博文化中心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的设计计算过程,就屋面雨水的收集面积确定、雨水存储池的容积计算及雨水处理工艺作了阐述。
根据实际杂用水水量确定收集雨水所需的屋面面积,并通过雨水集蓄效率分析确定合理的储水池容积,采用安全合理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使设计达到节水、经济、合理的目的。
关键词 世博文化中心 雨水存储池 降雨厚度 非传统水源利用 上海世博会世博文化中心是上海世博园区内的永久性场馆之一。
文化中心形似飞碟, 飞碟主体上、下两片水平向伸展的弧形曲面构成轻盈飘逸的建筑形态。
屋面材料为铝合金面板,其弧形屋面为屋面雨水收集提供了良好条件。
采用安全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并根据实际使用的杂用水水量确定合理经济的雨水处理系统是文化中心雨水回收利用的目标。
1 雨水回收利用设计计算关键点1.1 降雨重现期的确定由于文化中心的屋面为弧形,雨水不会在屋面长时间聚集,可直接通过屋面泄流,因此计算屋面雨水系统时降雨重现期不需取高值,重现期按10年考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08dz0581602)。
1.2 用于回收雨水的屋面面积的确定本工程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后作为非传统水源主要回用于绿化灌溉、地面冲洗、道路浇洒,同时作为备用的过渡季节空调冷却塔补水水源。
根据需水量计算结果仅需收集约一半的屋面雨水即能满足要求(具体详见计算过程)。
同时考虑屋面跨度很大,横向跨度约为203m,竖向跨度约为165m,若将所有屋面雨水回收并汇集到地下2层北侧雨水泵房内的雨水水箱,会增加管道的敷设长度及相应的管材数量、费用,同时也增加了现场管道的敷设难度。
因此用于回收的屋面面积取一半的屋面面积,见图1。
世博文化中心的屋面面积为21840m2,取一半面积为10920m2。
1.3 存储池设计和降雨厚度确定降雨厚度是雨水存储池有效储存容积计算的重支架点焊固定在桁架上,南、北两面约11m大跨度桁架上的水管则另加一根钢索从桁架上将其斜拉住。
还大自然一个礼物

城市雨洪利用技 术
海世博会浦东场 馆区的市政 用水系统采
用屋 面雨水和黄 浦江双水 源。世博园 内 年在 中关村科技 园区 昌平园诞生 。泰 宁 其 专 注于 雨水资 源综 合 利用领 域 , 主攻三 随 着 水 源 危机 和 雨 洪 危 害 日益 严 建 设 了大面 积 的屋面 雨水 利 用系统 , 演艺 中心 、 主 项 业 务 : 吸屋 面 雨 水排 水 收 集技 术 、 虹 重, 一个创新 的解决方案— —城 市雨洪利 核 心区域的公共 活动 中心 、
事。一 方 面 , 年 年 初西 南 地 区 今
大找水 源抗旱的报道牵 动着全国人 民的
足 并超过 回收用水的水质要 求。雨水综
合利用系 统中还使用 了先进 的紫外线消 对处理 后 的雨水 进行 消毒处 理 20 年 , 09 北京 泰 宁科创 科技 有限 公 毒技术 ,
增加 了用水安全性。 心 , 多地 区在 经济发 展 中遭遇 地下水 司 完成 了包 括 上海 虹 桥 机 场改 扩 建 工 净化 , 很
奎鐾2 曼 窖 螽 雷 量
中甍村
 ̄ P c - ak
按 《 博会地 区市政 用水规划 》上海世博 会浦东场馆 区的市政用水 系统 采用屋面雨水和黄 浦江双水 世 , 源, 体现 了珍惜水资源、 综合利用水资源 的环保意识 。
还大 自然 一个礼物
文/彭志刚
五 天都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水的 世博园里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故
制雨水 径流 污染 、 善城 市生态 环境 等 储水 池 由环保型 P 改 P模块骨架 组合 而成 , 会 评为 “ 中国建 设科 技 自主 创新优 势企
广泛 的意义 。因此 , 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 整个雨 水处理 系统充分利 用雨 水的静压 业 ”20 年被 北京 市科委评 为 “ 技奥 ,07 科 多 目标 、 综合性的控制技术。
人工湿地案例

人工湿地案例
首先,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该公园建设了一个面积达到5000平方
米的人工湿地,用于雨水的收集和净化。
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人工湿地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发挥了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功能。
这个人工湿地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能够有效地净化雨水,保护周边的水体不受污染。
其次,以上海世博园为例。
在上海世博园的建设过程中,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
于园区内的雨水处理和景观建设。
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园区内的雨水得到了有效的收集和净化,同时,人工湿地也成为了园区内的一处美丽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再次,以广州番禺南村为例。
在这个农村改造项目中,人工湿地被用于农田排
水和水质净化。
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农田的排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同时,人工湿地也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保护了周边的水资源。
最后,以湿地公园为例。
在城市中,湿地公园通常是由人工湿地构建而成,它
不仅可以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提供给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发挥了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功能,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
综上所述,人工湿地在城市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湿地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为改善水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景观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信随着人工湿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它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上海世博园排污工程的三个显著特点

上海世博园排水工程的三个显著特点 上海世博会场馆地下各类排水系统及配套设施显现了目前业界最高水准。
暴雨天不怕积水、污水不入黄浦江、雨水收集再利用等新工艺有机溶合在整个园区建设的大环境中。
其显著特点有三:一、建造特殊排水装置园区内大量采用透水地面,减少外排至城市雨水管网的径流量和径流污染。
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四大永久场馆和世博轴,都建有屋面雨水利用系统,以收集屋面的雨水用于园区。
雨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可达到100%,仅此一项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
其中,城市未来馆的生活用水和雨水回收项目,规模为120吨/天,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合金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年处理量将达4万多吨,处理后的中水全部用于冲厕和绿化。
浦东场馆区中心区的后滩公园内,采用先进的湿地处理技术,处理黄浦江水用于绿化和冷却用水。
二、排水系统能抵暴雨 。
由排水设施及新建排水管道组成的完整系统,分布于世博会浦西及浦东两大场馆区内。
4个排水系统服务总面积达6.46平方公里。
世博会场馆区的排水系统全面提高了雨水排水标准和排水系统标准。
其中,雨水排水标准设计暴雨重现期为3年一遇标准,排水系统标准能达到抵御5年一遇的暴雨侵袭能力。
上述有效措施,保障了除特殊情况以外的暴雨天气里,世博园区不积水。
三、雨污分流保证水质。
降雨最初1-2小时内的雨水,由于携带着地面灰尘、垃圾等进入下水道,污染度非常高。
世博园区在几个区域建造有相对独立的景观式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泵站,将这些雨污水收集起来,直接排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了黄浦江的水质。
(图为世博园的雨水收集系统一角)。
世博轴膜屋面雨水综合利用研究

t a n t r I i a s s p o t h r p e e a i e t ms o c u lz s c e su l . he r i wae . t s lo u p r t e e r s nttv i e t a t a ie u c s f ly K e wo ds: y r EXPO xs me a i; mbr n t cu e c ii g dee to a k r i wae ahe ; an t r te t n ; an tr a e sr t r eln ; t n in t n an t rg t r r i wae r ame tr iwae u
1 工 程 概 况
面雨 水 的收集 利用 方便 , 雨水 直 接 利用 的 主要 对 是 象。 将屋 面雨 水收 集起 来 , 为 日常 非饮用 水 使用 , 作
11 工 程 规 模 及 功 能 .
既减 少 了饮 用水 的使用 量 ,有 利 于水 资源 的保护 ,
缓 解 市政供 水 的压力 ; 又减 少 了屋 面雨 水 排入 市政 管 网的水量 . 助于 缓解 城市 排水 的压 力 。 有 在收集 屋 面径 流 的建 筑 中 . 型公 共 建筑 是 重 大
ut i ain i z t0 l
屋 面雨水 由于径 流流 速快 , 污染 物更 容 易被 冲
雨水收集利用在景观水体中的应用(新)

雨水收集系统与景观水体复合工艺介绍、前言: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住建部昨天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促进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根治城市内涝顽疾。
统计显示,过去3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造成伤亡的严重内涝。
但与此同时,全国有1100座城市严重缺水。
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的缺乏,让这些城市紧缺的资源成为了灾害发生的诱因。
参与制定此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说,城市对雨水追求“一排了之”,正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像北京城区一年流走的雨水径流总量能超过三个亿(立方),整个(北京)行政区划全部流失的雨水一年超过十个亿(立方),这是严重的浪费。
再一个,雨水冲刷(地表)污染汇入到水体,也会造成潜在的污染。
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改变多年城市建设中的原有理念。
转而建立“渗,蓄,滞,用,排”五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雨水处理系统,把80%左右的雨水留住,以便涵养水源,改善城市生态效益。
住建部城建司副巡视员章林伟表示,今后,这些理念将被应用于桥区改造,住宅区规划甚至每一条道路设计之中,帮助我国城市形成更为完善合理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打个比方,北京的降雨量接近每年600毫米,这里面的80%是必须要截留下来,不能流走。
所以这就需要在北京这些桥区做一些调蓄池,小雨就直接被留在这个调蓄池了。
如果说全部都这么设计,雨水应用设施都合起来,就可以留下这每年480毫米的雨水。
章林伟表示,在《指南》发布之后,下一步住建部将扩大试点范围,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的探索完善海绵型城市建设思路雨水收集利用在景观水体中的应用现代雨水收集系统的概念雨水收集系统就是收集自然降雨并善加运用的过程,一般来说雨水收集系统有2个基本组成部分:(1)前端——雨水收集区,雨水集水面及雨水收集设备安装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博园区雨水收集利用来源:世博科技网更新时间:4-30 16:49一、蓄渗、缓排、利用等已成为国际雨水管理重点传统城市雨水收集式是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通过地面下渗补充地下水,不能下渗或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通过地面收集后汇流进入雨水口,再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河道或通过泵提升进入河道,即传统城市雨水管理以雨水尽快汇集至收集系统、经收集输送后快速排除为目标。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高强度人类活动改变城市地表环境的结构与功能,使得相当比例的软性透水性下垫面变为不透水表面(路面、屋面、地面)所覆盖,改变地表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影响雨水截留、下渗和蒸发等环节,导致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变化,加剧了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因此,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表现出城市洪灾风险加大、雨水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主要问题。
国际上雨水资源处理、处置和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雨水蓄渗、缓排、利用等已成为雨水管理的重要内容。
德国、美国和日本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开展较早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较为系统全面的法律法规,利用经济、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发了多种多样的雨水利用技术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雨水资源利用管理框架和技术体系。
二、上海世博对国际先进雨水资源管理理念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年均降雨量约1160mm,年均最大月降雨量为169.6mm。
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正是上海每年6月至9月的汛期,常年雨量达到580毫米以上,单场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降雨可达4-8次以上。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创造一个生态和谐、尺度宜人、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结合世博园区建设,探索以国际先进雨水资源管理理念对城市雨水径流资源进行管理和合理的利用,如对屋面雨水进行收集、经过简单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和道路洒水以节约优质水资源。
另外,通过屋顶绿化、低洼绿地、渗透性辅面等措施强化雨水的储蓄和下渗以减少雨水泾流,通过景观水体的调蓄削减外排雨水量,通过地下雨水调蓄池以减少雨水污染等措施。
通过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施,展现将雨水资源资源利用、预防洪涝、城市景观、环境改善等功能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符合“生态世博”的理念,也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实际需求。
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图1、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屋面雨水水质情况随城市化程度、屋面下垫面类型、交通量、人口密度、空气污染程度、降雨量及降雨历时等因素变化,一般来说,相对于其它道路等下垫面的雨水,屋面雨水水质相对较好,有关试验表明,雨水中的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悬浮固体、好氧物质、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降雨污染物集中在初期的几毫米雨量中。
考虑到雨水降雨的不均匀性,需要设置雨水贮存池,雨水储存调蓄池根据建造位置不同可分为地下封闭式、地上封闭式、地上敞开式等。
储存池的大小根据雨水降雨量特征、贮水池的形式及雨水回用的效益等综合确定,一般而言,贮存池越大,可收集的雨水量较大,雨水的集蓄效率越高,但储存池投资大;相反,贮存池小,降雨量超过设计调蓄容积多,储存池投资小,但可收集的雨水量也小。
根据上海市的降雨特性曲线,采用采用混凝土地下式贮存池作为调蓄池时,计算表明,储存池按降雨量10-20mm储存,此时的集蓄效率约为45-60%,雨水回用工程可以实现效益大于费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程度高,在雨水利用时,对初期雨水的控制主要采用弃流处理和调蓄处理。
将这部分雨水弃流,排入污水管网,大大减少雨降低后续雨水处理的难度,提高雨水回用水的水质,可大大提高工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雨水回用用途主要用于构造城市水景观、人工水面、灌溉绿地、补给地下水、冲洗厕所、改善生态环境等。
雨水处理程度与雨水的水质、回用用途等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回用要求,可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MR系统(水洼-渗透渠组合系统)等生态处理技术。
在建筑密度高、土地昂贵的城区,一般采用成套水处理装置,通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措施可达到杂用水水质要求,对于要求较高的水,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活性炭处理和膜技术等处理措施。
世博会核心区域的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四大永久场馆和世博轴,都对屋面雨水加以收集利用。
(1)演艺中心雨水的收集利用世博演艺中心位于世博浦东园区北端,紧临黄浦江,世博轴以东。
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在建筑设计上,世博演艺中心采用了光电幕墙系统、江水源冷却系统、气动垃圾回收系统、空调凝结水与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程控绿地节水灌溉系统等多项环保节能技术,注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其目标是成为一座”绿色生态建筑”。
演艺中心采用设计了完善的雨水利用系统,将空调凝结水与屋面雨水收、处理,用作道路冲洗和绿化浇灌用水,采用程控型绿地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演艺中心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2)“阳光谷”的雨水收集系统世博轴上6个喇叭状阳光谷,是以阳光和雨水“为食”的“杂食建筑”。
地下空间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昏暗与沉闷,然而阳光谷的喇叭造型让阳光自然泻入地下,并保持空气流通,让绿色植物在地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喇叭口”还是下水口和蓄水池,大量雨水将通过阳光谷,被储存在世博轴的地下室,经过过滤,不仅可以自用,还可用于周围其他场馆的灌溉与清洁。
阳光谷巧借“天赐之水”(3)世博中心的雨水收集系统世博中心是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场馆之一,“绿色、节能、环保”是世博中心绿色建筑设计的宗旨。
通过朴素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能源、水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使世博中心成为一座充满智慧的绿色建筑。
世博中心屋面的雨水将被收集起来用于道路冲洗和绿化灌溉。
世博中心屋面可以收集大量的雨水(4)国家馆和上海企业联合馆的雨水收集系统在中国馆的景观设计中,加入了先进的“循环自洁”功能。
中国国家馆的屋顶上,设计有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利用收集下来的天然雨水,进行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
在地区馆南侧的大台阶水景观和其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雨水配合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在城市中心创造出一片生态湿地。
世博上海企业联合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智能建筑,在建材上采取环保材料,利用全球最新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实现了能源利用新突破。
同时,馆场地范围内的雨水将得到回收,经过沉淀、过滤和储存等技术处理之后,可作场馆内的日常用水之用。
世博上海企业联合馆效果图2、雨水蓄渗利用雨水蓄渗是一种雨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近年来,各国相继开发出新的雨水排放系统,如德国开发出“洼地-渗渠系统”,日本提出“雨水的碎石空隙储存渗透系统”等,其核心理念是以“就地”处理雨水的措施取代传统的快速排除雨水排放系统。
雨水就地蓄渗处理有着诸多的生态环境效应,在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及削减洪峰水量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来源广泛、复杂,但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的主要载体是雨水及其所形成的径流,其水动力因素主要是降雨的冲刷作用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无机物质和一些有机物质(主要是挥发性化合物),同时还存在少量的重金属(如铜、铬、铅、锌等),如果将这些雨水直接排入河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雨水中污染物的控制是控制面源污染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利用城市渗滤来降解雨水径流中污染物质是一种自然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
雨水径流经过植被和土壤时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许多污染物质通过吸附降解、沉积、离子交换、氧化还原及其他反应在土壤表层被去除。
由于粘土的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比表面能大,有些细小颗粒甚至接近于胶体颗粒,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力。
它们通过对有机物质的物理、化学作用的截留吸附,一些污染物被固定于绿地渗滤系统的滤层中。
使流出绿地土壤的径流污染物浓度降低,污染物去除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径流流经土壤时,土壤颗粒截留其中的营养物质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和能量来源,促进微生物的繁殖,不断增加的微生物进一步降解被截留的污染物。
有资料表明:在各种不同降雨条件下,对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可达40¬50%左右,表明绿地渗滤系统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显著。
促进雨水下渗的技术措施很多,如增加绿地面积、采用透水性路面、下凹式绿地和增加水体面积等方法。
雨水蓄渗技术有植草洼地、低势绿地以及渗透性路面、渗透井、渗透塘、渗透管沟等。
其中,绿地作为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它具有透水性好、节约投资、便于雨水引入等优点。
(1)“低绿地+下排水系统”措施目前,采用低势绿地是常用的雨水蓄渗方法之一,该方法通常建造在低于路面的景观隔离带内或采用低势绿地,与路面雨水口一起构成蓄渗排放系统,具体过程是结合原有的绿化布局,对土壤应进行改造,通过填加石英砂、煤灰等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同时在地下增设排水管,穿孔管周围用石子或其他多孔隙材料填充,具有较大的蓄水空间,将屋面、道路等各种铺装表面形成的雨水径流汇集入绿地中进行蓄渗,以增大雨水入渗量,多余的径流雨水从设在绿地中的雨水溢流口或道路排走,这种蓄渗设施有效地提高了道路景观隔离带的调蓄与下渗能力,同时可确保景观植物生长条件与景观效果,人行道外侧的绿化带也可进行类似设置。
低绿地+下排水系统雨水蓄渗措施(2)透水性路面、广场采用透水性路面也是降低雨水径流量的措施之一,透水性路面是降低地表径流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因地制宜地设置透性路面,具有一定的削峰减排作用,主要方法在行车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人工地面,尽量采用多孔沥青或混凝土、草皮砖、连锁砖铺面等透水性铺面。
渗透性路面的典型结构排水性沥青路面采用高空隙率的磨耗层,雨水可渗入路面之中,由路面中的连通空隙向路面边缘排水,导致雨天路面表面不会形成较厚水膜,避免了水飘与水膜反光的产生,同时不会出现溅水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行车的安全,降低了噪声。
多年来,发达国家不断进行这一技术的开发研究,发展迅速。
密实路面与排水性沥青路面对比经研究表明,上海市城市绿地土壤入渗率的变异非常大,但属于慢和较慢的稳定入渗率比例达50%。
因此,上海市属于高地下水、高绿地景观标准,低土壤入渗速率地区,这对该区域内促进绿地雨水下渗的应用带来不利影响。
考虑上海地区土壤入渗性能较差,当土壤的渗透系数小于10-6m/s时,渗透速度过慢、渗透时间过长,雨水在短时内很难渗净,可采取扩大入渗面积和蓄水空间等措施来强化雨水入渗,浅层地下雨水蓄渗是结合城区的功能规划要求,在人行道、广场的辅装层或绿化种植土以下,在地下水位以上用多孔空隙材料堆彻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形成可供短暂储存的雨水连通空间,在多空隙材料底部用渗水材料以提高下渗速率,当暴雨来临时,屋面等相对干净的雨水通过初期弃流和简单预处理后,通过管道或沟渠方式导流进入高孔隙材料空间内短暂储蓄,暴雨过后雨水继续下渗,超过储蓄容量的雨水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