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_孙毅.pdf

合集下载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第八页,课件共10页
六. 湿地恢复的过程与方法
1.湿地恢复的过程
第九页,课件共10页
七. 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
1. 生态的合理性 2. 社会的合理性 3. 经济的合理性
第十页,课件共10页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 美学原则
第五页,课件共10页
2. 湿地恢复的目标
种群的恢复、生态系统和景观的恢复、生 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湿地的受损程度,湿地的先前特征 湿地恢复过程中的机遇
第六页,课件共10页
五. 湿地恢复的策略
• 湿地恢复的理论基础: • 湿地恢复的策略依不同的湿地类型,不同的
地理位置,不同的恢复目标而不同.
• 恢复的最终目复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退
耕还林还草工程,改善流域和湿地周边地区的生 态状况,减少湿地的泥沙淤积。在三江平原滞洪 区、天津塘沽、衡水湖等地区实施退耕还泽(滩) 工程。在三江源、川西若尔盖高原、新疆艾比湖、 青海湖等地区实施恢复湿地植被工程。对富营养 化程度严重的湖泊湿地,通过湿地植被的重建和 恢复,改善湿地生态。在鄱阳湖、洞庭湖、巴音 布鲁克区域、居延海湿地、黄河中游、三峡水库 和密云水库等区域实施栖息地恢复工程。全面开 展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和在沿海退 化红树林地区实施红树林恢复工程。
第二页,课件共10页
• 湿地恢复是指 • 湿地恢复包括
第三页,课件共10页
三. 湿地恢复的理论
• 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 • 演替理论 • 入侵理论 • 河流理论 • 洪水脉冲理论 • 边缘效应理论和中度干扰理论
第四页,课件共10页
四.湿地恢复的原则和目标
1. 湿地恢复的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然而,近几十年来,人类的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的水质和水文特征,并恢复湿地的功能和生态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技术。

首先,湿地的保护需要控制和减少对湿地的污染。

人类活动带来的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城市污水等都对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建立适当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农业管理措施对湿地的保护至关重要。

其次,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土地管理。

湿地的土地管理包括合理规划和管理湿地的土地用途、控制湿地的开垦和填埋,以及恢复和重建已经破坏的湿地。

采取有效的土地管理政策和措施,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湿地的破坏。

此外,湿地的保护还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和公众。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并增强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意识。

社区的参与和支持对湿地的长期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来恢复已经受到破坏或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可以分为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两类。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湿地植物的引种和湿地植被的恢复。

湿地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稳定湿地的土壤,改善水体质量,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等。

通过引入适宜的湿地植物,可以促进湿地的快速恢复和生态功能的重建。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湿地水体的净化和湿地土壤的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体和土壤通常会受到污染和退化的影响。

通过使用物理修复技术,如人工湿地和湿地滤池,可以有效地净化湿地的水体,并恢复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湿地的水质和水文特征。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还有其他一些创新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发展。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一、引言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保护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失去了其原本的生态功能。

为了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对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恢复被改变或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过程。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分类有很多,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结构修复以及综合修复。

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指对于土地利用方式调整、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工程等,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湿地环境变化,以达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

物理修复工程包括湿地恢复调查、土方工程、植被恢复、生态水利工程、水池修建、出水口设置、防洪防涝工程等。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指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或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入湿地周边环境的有益生物种和其他植物类的组成,以最快速度召唤闲置的湿地地带上的自然修复力,促进湿地可持续性生长、自我修复的过程。

生物修复技术有种间搭配、养殖水生物、湿地植物填筑等。

化学修复:化学修复是指通过人为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调节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以恢复其功能的过程。

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添加植物类肥料、增加有机物、修复污染土壤等。

结构修复:结构修复是指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结构或添加有针对性的环境结构,以促进其修复和恢复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维持生态性的过程。

结构修复技术包括湿地改造、生命周期管理、结构组织、修建人工栖息地等。

综合修复:综合修复是指将物理、生物、化学、结构等多种修复技术有效整合,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综合修复技术包括断流复水、生态示范、生态恢复、生态循环利用等。

三、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应用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应用在许多领域,包括生态旅游、农业、城市规划、环境治理等。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1. 生态旅游在南方水乡、湖泊地区,若出现了大量湿地的修复,那么就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生态旅游区域。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湿地,这一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生态系统,其实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宝藏。

它就像是大地的“肾脏”,默默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和修复湿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湿地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许多湿地就像巨大的海绵,在雨季能够储存大量的雨水,在旱季又能缓慢地释放,维持着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平衡。

这对于保障农业灌溉、居民用水以及维持河流的稳定流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次,湿地是天然的水质净化器。

水流经湿地时,其中的污染物会被湿地中的植物、微生物等吸收和分解,从而有效地改善水质。

它能够过滤掉水中的泥沙、氮、磷等有害物质,让流出湿地的水变得更加清澈和纯净。

再者,湿地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在这里,无数的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丰富的物种使得湿地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链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当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威胁。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湿地被填埋、占用,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和道路。

农业活动中的过度开垦和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此外,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得一些湿地面临干涸的危险,生态功能逐渐丧失。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的一步。

政府应当出台更加严格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责任主体,加大对破坏湿地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也至关重要。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湿地的紧迫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自觉地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

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湿地资源。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时,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功能,避免盲目开发和破坏。

城市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策略探索

城市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策略探索

城市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策略探索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城市湿地退化现状及问题 (3)1.2 城市湿地生态修复重要性 (4)1.3 文档目的及研究思路 (5)2. 城市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6)2.1 湿地类型及修复方法 (8)2.1.1 湖泊湿地修复技术 (10)2.1.2 河口湿地修复技术 (11)2.1.3 流域湿地修复技术 (13)2.2 主要生态修复技术 (14)2.2.1 天然湿地恢复 (15)2.2.2 人造湿地建设 (16)2.2.3 湿地植被恢复技术 (18)2.2.4 水质治理技术 (19)2.2.5 土壤修复技术 (20)2.3 技术优势、劣势及适用范围 (21)3. 城市湿地生态恢复策略 (23)3.1 策略框架构建 (24)3.1.1 湿地功能评价和修复目标设定 (25)3.1.2 生态保护与城市开发协调发展 (26)3.1.3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28)3.2 不同类型城市湿地的修复策略 (29)3.2.1 城市近郊湿地的修复策略 (31)3.2.2 城市中心湿地的修复策略 (32)3.3 关键技术应用和技术组合 (33)3.3.1 再生退化湿地的修复技术 (35)3.3.2 人工湿地的改造提升技术 (36)4. 案例分析与展望 (37)4.1 典型城市湿地生态修复案例分析 (39)4.2 未来发展趋势 (41)4.3 政策建议及建议方向 (42)1. 内容综述城市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策略探索是一门研究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学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扩张和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档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的技术途径、策略选择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回顾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以及湿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手段,如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自然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湿地生态系统在环境净化、水资源保护、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现代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是指对受损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系统修复和重建,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轻湿地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程度,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实践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实践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重建、湿地改造与整合、湿地保护与管理等方面。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生物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等手段,对湿地生态系统污染源进行治理,恢复湿地水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复原能力。

湿地生态系统重建的主要手段是土地再分类、生物措施、水文措施等,通过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

湿地改造与整合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系统整合工程,将分散的湿地整合为整体湿地生态系统,并通过水位调节、水文调节、生物调节等手段,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加强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打击湿地资源的非法破坏和污染行为。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理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理论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科学原理、湿地生态系统复杂性的认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机制等方面。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科学原理是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科学原理和工程学原理,通过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模型和数据模型,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和理论体系。

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指湿地生态系统由不同的生态要素、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系统复杂性和系统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机制是指湿地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扰动影响下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机制,包括水文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生态过程变化等方面,结合此机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效果的评估和预测。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摘要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和退化,急需保护和恢复。

本文围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展开研究,从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破坏原因、保护与恢复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技术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是指土地上或土壤表面常年或季节性积存有水的区域,包括沼泽、沼泽地、湖泊、河流、河口和海湾等多种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是许多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和生态服务提供者。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多样性、稳定性、动态性和耐盐碱性。

湿地中分布着多种植被和动物群落,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丰富。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地提供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等生态服务,具有较强的生态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质循环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对盐碱胁迫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高盐碱环境下生长繁衍。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目前,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1.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湿地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湿地被开发建设为城市、工业园区、农田等,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系统功能丧失。

城市的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也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2. 农业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大面积的农田开垦和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导致湿地的土地退化,还会造成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此外,种植湿地植被的砍伐也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以及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也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4.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生物入侵、盐碱化、过度捕捞等因素也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湿地是一种兼具生态和环境效益的特殊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良活动和自然威胁等因素,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现象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科学家们正在探索一系列保护和恢复技术。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湿地是指土壤饱和或近饱和状态下,广泛的植被和泥沙颗粒覆盖的土地。

其生态和经济价值远远超过其表面积。

贵州省毕节市的岗花湖湿地,是贵州整个地球物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骨干,也是全国重点湿地保护区。

然而,由于过度利用和不当管理,湿地的数量和面积正在快速减少。

根据资料统计,全球湿地减少的面积已经超过了50%以上,其中70%以上的湿地消失发生在过去百年里。

湿地生态系统的减少和破坏直接影响生态平衡,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技术湿地保护技术是为了尽量减少或消除湿地退化的原因并给湿地提供足够的维护和拯救机会的根本措施。

1.建立湿地保护区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和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全球湿地保护比以前更受重视。

建立湿地保护区是一种常见的湿地保护方法。

保护区的设立可以通过政府或自然资源机构的法律手段来实现。

建立湿地保护区可以增加湿地的管理和保护,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推动恢复和保护湿地的进程。

2.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是保护湿地的关键之一。

根据不同地理特点、生态适宜度和开发需求,采用灵活多样,高效利用湿地资源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湿地的生态和经济特点,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是为了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而开发的一系列技术。

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湿地变得更加健康,也可以促进湿地的发展和效益。

1.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将已经破坏的湿地通过人工方法重新建立。

该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重建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要素,修复湿地的环境功能,提高水质和生态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3期内蒙古林业科技Vol.33No.32007 年 9月JournalofInnerMongolia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 Sept.2007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孙毅1,郭建斌1,党普兴2,刘艳辉1(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100083;2.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陕西西安710048)摘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恢复为主题,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主导生态因子水文特征的变化、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影响。

从湿地生境、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途径,同时为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提出了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中图分类号:P931.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66(2007)03-33-03ResearchonEvergladeWetlandRemediationSUNYi1, GUOJian-bin1, DANGPu-xing2, LIUYan-hui1(1.Colleg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China;2.InventoryandPlanningInstitute, 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 Xian710048, China)Abstract:Evergladeisoneofthemostproductivitybiogeocenose, whichhasitsownenvironmentalfunctionand wetlandbenefit.Forthereasonitisoneoftheobjectsemphasizedlyprotectedbyhuman.Thispaperresearchesthe evergladebiogeocenosemodifiedwithwetlandremediationandguidedbybionomics, analysesthemainquestionsa-boutwetlandandenvironment.Theapproachofevergladewetlandremediationisanalyzed, andthemanagemode ofthebalanceabouteconomyandwetlandisbroughtforward.Keywords:everglade;wetland;ecosystem;remediation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05BA517A05)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

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国湿地面积约 2.5×107hm2,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

主要表现为城市①收稿日期:2007-07-13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湿地盲目开垦、滥捕滥捞、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结果造成河流断流、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己经成为全球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功能机理的关键。

当前,国内外湿地生态过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化学过程侧重研究各类湿地C、N、S、P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g等重金属循环,沉积物、枯落物的积累和降解及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②生物过程研究更加注意长期定位和模拟实验研究。

同时开展了物种迁移与基因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③物理过程仍是侧重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将系统热力学、信息论及控制论等新兴理论应用于湿地能量流动研究。

通过对湿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相应研究,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

作者简介:孙毅(1981-),男,河北辛集人,北京林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环境工程。

内蒙古林业科技第33卷1湿地生态系统特点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1脆弱性水是建立和维持湿地及其过程特有类型的最重要决定因子,水文流动是营养物质进入湿地的主要渠道,是湿地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湿地对水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由于水文状况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干扰,所以湿地生态系统也极易受到破坏,且受破坏后难以恢复,表现出很强的脆弱性。

1.2过渡性湿地同时具有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表现出水陆相兼的过渡性分布规律。

1.3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性湿地一般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构成。

湿地水陆交界的边缘效应使湿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特征,为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1.4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的物质,净化水体。

因此,湿地具有较强的自净和自我恢复能力。

2湿地生态恢复理论2.1湿地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湿地恢复,一方面指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另一方面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改善水由栖息地;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增强调蓄功能;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恢复泛溢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以及户外娱乐区,同时也有助于水质恢复。

湿地的生态恢复取决于湿地生态特征的变化。

湿地生态特征变化是指湿地生态过程及功能的削弱或失衡,包括湿地面积变化、湿地水文条件改变、湿地水质改变、外来物种入侵、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减弱等。

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地带性规律、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选择适宜的先锋植物种,构造种群和生态系统,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同步分级恢复,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

湿地水文条件是湿地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物质的输入输出,而且也是最终选择湿地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没有水也就不存在湿地。

因此在对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时,应重点考虑水文条件的恢复。

2.2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2.2.1地域性原则我国湿地分布广,涵盖了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各种类型的湿地。

因此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湿地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湿地生态恢复策略、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

2.2.2生态学原则生态学原则主要包括生态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位原则等。

生态学原则要求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恢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使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处于最大利用和最优循环状态,达到水文、土壤、植被、生物同步和谐演进。

2.2.3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退化湿地系统的生态恢复是一项技术复杂、时间漫长、耗资巨大的工作。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部运行机制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恢复的后果以及最终生态演替方向进行准确的估计和把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这就要求对被恢复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论证,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应尽力做到在最小风险、最小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益。

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2.3湿地生态恢复的目标湿地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

但对于不同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其侧重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如下:(1)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

地表基底是生态系统发育和存在的载体,基底不稳定就不可能保证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

这一点应引起足34第3期孙毅,等: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及技术够重视,因为中国湿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大都属于改变系统基底类型的,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湿地的不可逆演替。

(2)恢复湿地良好的水状况, 一是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二是通过污染控制,改善湿地的水环境质量。

(3)恢复植被和土壤, 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

(4)增加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5)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 ,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

(6)恢复湿地景观 ,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7)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要求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相平衡。

因此,对生态恢复工程除考虑其生态学的合理性外,还应考虑公众的要求和政策的合理性。

3湿地生态修复技术3.1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根据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

相应地,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也可以划分为3大类: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物恢复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技术。

3.1.1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境恢复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

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

(1)湿地的基底恢复:通过采取工程措施, 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

基底恢复技术包括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湿地基底改造技术等。

(2)湿地水状况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水文条件的恢复通常是通过筑坝(抬高水位)、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来实现;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等。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水文过程的连续性,必须加强河流上游的生态建设,严格控制湿地水源的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