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魏晋以来频繁的战乱B.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C.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D.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解析】材料信息“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说明当时郡县数量过多,并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国家分裂战乱,政局比较动荡造成的,A项正确;导致郡县数量过多的原因是国家分裂战乱,不是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排除D项。
故选:A。
2.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裁减郡县数目,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
这些措施的实行( )A.实现了国家统一B.维护了长治久安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打击了豪强大族【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隋文帝“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因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C;实现国家统一、维护长治久安、打击了豪强大族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 项。
故选:C。
3.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非常相似的朝代。
下列不是他们相似之处的是( )A.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B.都创立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C.都修建了重大的工程D.都是在历史上统治了很长时期【解析】据所学知,秦朝和隋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都创立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都修建了重大的工程,ABC三项是他们的相似之处,不符合题意。
D 项不是他们的相似之处,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
故选:D。
4.据《新唐书》所载:武举产生于_____执政时期,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武力才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A.东汉 B.秦朝 C.北魏 D.元朝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就其历史地位而言,隋朝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4.隋朝对中国历史有重要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A.创立了科举制 B.重新统一了中国 C.开通了大运河 D.发展了生产5.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6.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A. 洛阳、涿郡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余杭、涿郡7.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
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
”你知道这首词称赞的是谁吗(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隋文帝 D.隋炀帝8.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汉武帝 B.隋文帝C.唐太宗 D.唐玄宗9.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诗中“平陈业”指的是( )A.灭掉陈朝B.创立科举制C.统一度量衡D.开通大运河2.“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
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
”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
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道,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以下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B.从谏如流C.轻徭薄赋D.戒奢从简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唐史臣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
”以上材料可以佐证(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C.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7.唐代广泛流行“胡装”“胡食”“胡乐”,统治者还在不同场合宣扬“四海一家”“混一戎夏”的思想。
这表明唐朝( )A.民族政策开明B.中央集权强化C.社会风气保守D.文学艺术多彩8.文物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下列图片呈现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的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陕西秘色瓷B.骑驼乐舞俑C.越窑青瓷D.邢窑白瓷9.“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综合检测卷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1.“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
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
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外重内轻局面形成C.外戚宦官专权乱政D.边疆地区经济发展2.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让人赞美又让人惋惜的朝代,因为它()①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②开通了大运河③创立了科举制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有幸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C.和太宗皇帝一起讨论发展农业生产的事宜D.见证了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的“开元盛世”4.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日本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孙悟空5.下列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的是()A.唐太宗用人唯贤 B.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C.唐太宗营建东都 D.唐太宗开创科举制6.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7.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创立殿试制度8.“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对这句话解读最正确的是()A.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B.明经科主要测试对儒家经典记诵的能力C.科举考试中人们普遍推重明经科D.进士科比明经科难度大,不易考取9.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10.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 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事件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A.隋文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D.隋朝开通大运河2.当你看到“及第”“进士”“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3.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的重用。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A.轻徭薄赋B.减省刑罚C.选贤任能D.恩威并施4.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杜甫的诗句“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描述的工具是()A BC D5.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B.文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D.社会风气的开放6.在我国历史上,把在某一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称为“圣人”。
下列人物与其称号对应正确的是()A.华佗—“医圣”B.顾恺之—“画圣”C.颜真卿—“书圣”D.杜甫—“诗圣”7.唐太宗、唐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
材料反映的是()A.百家争鸣B.大运河的开通C.中外交流频繁D.都市生活繁华8.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9.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10.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测试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1题)1、我国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开始于( )A.西汉B. 三国C. 隋朝D. 唐朝2、位于淮水与黄河之间的一段河叫()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3、下列不属于隋朝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重新统一中国B.开凿大运河C.开元盛世局面D.开创察举制4、古代的长安被称“六朝古都”,许多统治者曾定都于此。
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秦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5、“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A.通济渠 B.永济渠 C.会通渠 D.邗沟6、隋朝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这样做的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 B.防止宰相权重难制 C.扩大民主权力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7、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②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8、.扬州是惟一与中国古代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
近年来,扬州多次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致力于运河遗产的保护、运河名城间的交流和合作。
古代大运河开凿始于( )A.吴王夫差 B.隋炀帝 C.元世祖 D.乾隆帝9、淮北市博物馆陈列了许多近年发掘出来的大运河文物。
右图中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安徽省境内的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10、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兵部隶属于下列哪个机构管辖( )A、中书省B、门下省C、内史省D、尚书省11、隋朝重新统一南北是在( )A.581年 B.605年 C.601年 D.589年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请回答:(1)从材料一,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是什么?(3分)(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测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1.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A.大运河上漕运繁忙B.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C.社会经济发展迅速D.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减轻2.历史上称隋文帝统治时期为“开皇之治”其主要表现有()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③人口有大幅度增长④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4.“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
”这表明()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5.“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上述材料信息反映了隋朝()A.加强中央集权B.疆域广大辽阔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人口数量增加6.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句话用于隋朝的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A.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B.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C.隋文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强盛D.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7.“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这段话评论的是下面哪一制度?()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度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单元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03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2.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难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是依托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而建,请问这条沟通南北的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A.春秋时期B.秦朝C.隋朝D.元朝3.图中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4.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于是,隋炀帝()A.南下灭陈B.营建东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5.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6.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官宫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7.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8.读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9.唐太宗武则天和塘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璟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10.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2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隋朝大运河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
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材料中的他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B.武则天时期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
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B.《封神榜》C.《石头记》D.《三隧平妖传》
7、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雕版、活版之分。
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
右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你知道它是以下哪一部?
A.隋印《金刚经》B.唐印《金刚经》C.唐印诗集D.《梦溪笔谈》
9、“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的影响
10、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
A.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衰落1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
12、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13、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A.金城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太平公主
14、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您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5、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B.回纥C.南诏D.逻些
16、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
A.直白如话B.沉郁悲怆C.豪迈奔放D.委婉清新
17、“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
的歌词。
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冲之B.贾思勰C.僧一行D.李春
18、曾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
A.唐僧B.玄奘C.戒贤D.鉴真
19、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
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
20、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
A.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B.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C.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D.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二、非选择题(20分)
22、请仔细观察以下一组图片,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图片名称(10分)
( ) ( ) ( )
( )(
23、问答题(10分)
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
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4(13分)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旧唐书·玄宗下》
请回答: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
(2)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
25.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
请举例说明“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6.我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⑴结合唐朝时中日交流的事实,你能举出几个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⑵唐朝高僧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曾六次东渡日本,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那些精神?
27.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尽,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
材料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3.⑴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时期)(2分)、开元之治。
(2分)
⑵任用贤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注意节约(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品),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
(4分)
5.表现:①盛世局面的出现。
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②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
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
③对外的友好交往关系。
如玄奘到天竺取经等。
④辉煌的隋唐文化。
如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在时代。
(注:以上几条各举一例说明即可,所举实例不限于上述参考答案,只要符合史实即可)(8分)
原因:①统治者英明决策,善于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
(2分)
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分)
6.(1)文字: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制度: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服饰、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上至今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6分)
(2)为实现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精神等。
(3分)
.
二.21.(1)唐玄宗、开元盛世(每个1分,共2分。
)
(1)真实、愿意。
(1分)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
(3分)
(2)不真实、不愿意(1分)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3分)
22.赵州桥唐太宗《金刚经》玄奘武则天(10分)
23.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这些促使唐朝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0分)
24.图说历史(可以任选一个回答,10分。
)
图(1)唐朝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流。
(2分)
鉴真唐朝著名的高僧,(2分)唐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拂法。
(2分)鉴真六次东渡终于成功,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4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
图(2)唐朝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流。
(2分)
玄奘,又称三藏法师。
(2分)为了求取佛经经义,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佛教圣地。
(2分)到达天竺后,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声誉。
(2分)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2分)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