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地球解剖

合集下载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PPT免费课件

《地球的形状与内部结构》PPT免费课件
2022
第3单元 人类的家园——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导入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和发 展。地球又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飘忽变化的白云,波涛汹涌的海洋,雄伟巍 峨的山脉,把地球装点得绚丽多姿。地球的构造是怎样的?是什么力量让沧 海变成了桑田?为什么经常发生火山、地震和泥石流现象?
千米
组成,呈固态
存在软流层,
地壳以下到2900 千米
地壳和地幔的 顶部(软流层以 上的部分)共同
组成了岩石圈
地核
外地核 内地核
2900千米以下至 5000千米处 5000千米到 6371千米
呈液态或熔融 状态
固态
随堂练习
地球的岩石圈( ) A.就是指地壳 B.包括地壳和地慢顶部 C.包括地壳和地慢 D.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5.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巩固练习
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多少天?
4×107米÷(5×104米)=800(天) 3、毛泽东有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要真正 日行八万里,应该坐在地球的( B ) A、北极 B、赤道 C、湖南 D、延安
地球形状的证明



陆地




海洋
古时候的人们,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认识能 力非常有限,且科学技术的落后。
地球形状的证明
A
登 高
A
B

C

B C
通过比较不同表面不同高度处所观察到 的视野范围,你发现了什么?
地球形状的证明 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路线图
西班牙
太平洋
大西洋 南美洲南端
印度洋
太平洋

第一节认识地球介绍ppt课件

第一节认识地球介绍ppt课件

F 0º
3、A在B点的_西_北方,D在C
C
10º
的_东_北_方。 4、A位于_西__半球(东西 ) E
B
20º
D点位于_东_半球(东西)
30º
C点位于_南_半球(南北)。
A点位于_低__纬度地区,
B点位于_低__纬度地区。
45
300 00 300 600
00
40°S,30°W
200
A
(20°S,30°E)

30º
A
D
20º
10º
练习:确定C点位于D点的什么 方向。
西 C
B 东 0º 10º
西南方

20º
42
4、确定点所属的东西半球
方法:根据经度来判断,具体如图:
判断(30ºE,50ºS)位于东半球 还是西半球。 东半球
练习:判断A(30ºE,40ºS), B( 15ºW,20ºN),C(165ºE,70ºN)所
19
经线与经度
20
经线特点
形状 半圆形
长 所有的
赤道
经线一
短 样长


南北

向 21
N W E 60o 45o 30o 15o 0o 15o 30o 45o 60o
本初子午线
S
22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30o 20o 10o 0o
( 西经)
10o 20o 30o
( 东经)
180o
越往西度数越大
00100 200 300
D
D:西经1100
C
(1100W)
31
经纬 网
32
200 00 200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节知识点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节知识点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节知识点地球的结构与地球内部八年级上地理的第一节课程主要讲解了地球的结构与地球内部的构成,这是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知识。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球内部的构成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这三个层次结构各不相同、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地壳位于地球的最上面,是我们生活的空间所在,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地球的主要来源。

地壳的厚度大约在5-70公里之间,地壳对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山川、高原等自然景观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地球的中层结构,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幔主要由矿物质、造岩矿物和岩石组成,呈现为半流体状态的粘度区域,它是地球上大陆漂移的主要动力。

地球最内层则是地核,包括内核和外核,主要由铁、镍、硫磺等元素构成。

地核温度相当高,在2000至7000摄氏度之间,这里的压力达到140至330千巴,因此呈现为高密度和高压的状态。

地核运动可导致地磁现象,是构成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

二、地球内部的构成地球内部的构成与地球的结构紧密相关。

地球内部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矿物质。

地球内部的构成主要由各种不同的矿物质构成,这些矿物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分布在地球内部不同的层次。

2. 岩石。

岩石是由矿物质形成的,构成了地下的各种地质构造和各种岩性的地层。

3. 熔岩。

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环境可以导致岩石发生熔化,形成了熔岩体,漏出地面形成了火山和岩浆岩。

4. 地震。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地壳和岩石的运动导致的,反映了地球内部各种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的特点。

5. 地磁。

地球的地磁现象是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产生的强磁场,自古以来就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八年级上地理的第一节课中,我们对地球的结构和地球内部的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是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表面现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第0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0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产物的含量计算处来。
相对年代:表示地层相对新老关系的时代顺序。
地质时期的时间划分单位:宙、代、纪、世(表1-5)
与上述年代对应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第四节 地质历史及地层时代
一、地质时代的概念
地质时代:一个地层单位的形成时代或年代,包括绝 对年代和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同位素年代,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 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
按动力来源分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 (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引起。
内力地质 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地震作用
2017/11/15
25
地壳(构造)运动:水平和
升降运动。地层沉积间断



6
(二)地球内部圈层——地幔
1、位置: 地壳与地幔之间,或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距离地球表面2900千米以上) 2、组成物质: 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越往下 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3、特殊圈层: 1)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它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块 。 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之一.
第二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 镁、氢等。
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如金
刚石和金)或自然化合物。 岩石: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大多岩石由两种以上的矿 物组成。根据成因,可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
2017/11/15
22
第三节 地质作用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2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2 地球的结构》PPT课件

香港地质公园(弯曲岩层)
岩层在地壳运 动作用下,因受力 而发生波状弯曲。
地壳
地幔(上、下)
外核 内核
地核
地核
地幔
地壳
地球内部结构各圈层建模数据表
结构名称 平均厚度
地壳
地幔
地核
原始数据
17(km) 2865(km) 3400(km)
等比例缩小后的数据
非常薄
0.8(cm) 1(cm)
建构模型——模拟实验
认识地球内部结 构,制作地球结 构模型。
用小刀轻轻划开橡皮泥 地球,观察其内部构造可分 为三层,中心红色最厚的一 层为地核层,中间黄色较厚 的为地幔层,最外面蓝色薄 薄的一层为地壳层。
03 研 讨
哪些现象或 证据说明地球内 部是运动的?
04 拓 展
塑料小盒(裁成两半) 泥土
保鲜膜
地球的结构
五年级 科学
1
2 目录
TENTS
3
4
聚焦 探索 研讨 拓展
01 聚 焦
弯曲的岩层
敦煌雅丹地貌
推测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地球表面的 样子与地球的内 部构造有关。地 球的内部结构是 什么样的呢?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长白山天池
02 探 索
地壳
地幔(上、下)
外核 内核
地核
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 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 分为几大类?
阅读教科书24 页 至 25 页 , 了 解 地壳的组成。
玄武岩
浮石
花岗岩
砾岩
砂岩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岩浆岩

认识地球(完善)课件

认识地球(完善)课件
认识地球(完善)课件
目录
• 地球的基本信息 • 地球的结构与组成 •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 • 地球的环境与生态系统 •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01
地球的基本信息
Chapter
地球的物理性质
01
02
03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 天体,其赤道略微膨出, 两极稍扁。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 075公里。
运动
外核的运动主要受到地球磁场的影 响,外核的流动会产生电流,电流 的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磁场,形成了 地球的磁场。
内核
定义
地球的最中心是内核,主 要由固态铁和镍构成,由 于极高的压力和温度,内 核呈现固态。
组成
内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 元素构成,这些金属元素 在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下呈 现固态。
运动
内核的运动主要受到外核 的影响,外核的流动会对 内核产生压力,导致内核 发生形变。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 发展。
科技创新
发展环保科技,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地球的未来提供更多可持 续的解决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集合,生态系统则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体系。
详细描述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态系统则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 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体系,具有自我调节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对 地球的稳定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05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04
地球的环境与生态系统
Chapter
气候系统
总结词

认识地球ppt课件

认识地球ppt课件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周长约为40,101公里,赤道 半径约为6,378公里,地球的质量约 为5.97×10²⁴kg。
地球的构成
01
02
03
04
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由 岩石构成,包括陆地和海底。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地球 的大部分质量,主要由硅、镁 、氧等元素构成的岩石构成。
外核
外核是地球的液态部分,主要 由铁和镍构成,地球的磁场就 是由外核中的电流产生的。
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 间,因此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
,确保资源的可持续性。
水资源
水资源量
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38亿立方 公里,但可用于人类的水资源量有限 。
分布不均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的 水资源较为丰富,但一些地区却极度 缺乏。
质量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水污染 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可用于人类的水 资源质量下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森林 砍伐、过度捕捞、城市化等,这些行为破坏了生 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环 境的恶化。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认识地球ppt课件
目录
• 地球的概述 • 地球的地质结构 • 地球的气候与环境 • 地球资源 •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地球的未来
01
地球的概述
地球的物理特性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近似于椭球体,但并非完美的球体, 赤道略微膨出,两极稍扁。
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称为自转 ,周期为24小时;同时地球绕太阳旋 转,称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理教案: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地理教案: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地理教案: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一、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它的内部究竟是怎样的呢?通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1. 地壳地壳是我们感知到的最外层岩石薄层。

它分为两种类型:大陆壳和洋壳。

大陆壳位于大陆上,厚度约为30至50公里;而洋壳则覆盖着海底,平均厚度约为5至10公里。

这两种类型的岩石在化学成分和密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2. 地幔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并占据着相当大比例的岩石体积。

它由硅氧化物和铁镁等元素组成。

与外部形成鲜明对比,地幔表现出高温高压状态,因此其中的岩石处于流动状态,被称为“塑流”层。

3. 地核地核是一个体积相对较小但密度非常高的区域。

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因此具有很高的磁性。

地核内部存在着流动的外核和固态的内核。

外核的流动导致地球产生了磁场。

二、板块运动及其影响在了解完地球的内部结构后,我们接下来将介绍一个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是指地壳上存在多个大大小小且相对独立的岩石片(称为“板块”)在地幔塑流层上移动的现象。

这种运动是由于地壳被包裹在流动状态的地幔上而产生。

1. 板块边界板块运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边界相互远离(即构造边界)、边界相互靠近(即聚合边界)以及边界平行滑移(即转换边界)。

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间相互摩擦会产生一系列地质活动。

2. 影响与现象板块运动带来了许多重要地理现象。

首先,它是造成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

当两个板块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可能会被另一个俯冲进地幔中,造成强烈的地震。

此外,板块运动还产生了大量的山脉、断层和海沟。

另一个与板块运动有关的现象是地壳演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板块在地球表面上不断移动,导致了陆地的分离和聚合。

例如,印度亚欧板块碰撞造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板块运动还牵涉到气候变化。

当大规模板块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海流和风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 30°S 数


60°S
90°S


60°N


30°N 数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北极圈
90°N
高纬度
中纬度
北回归线
低纬度

低纬度
30°S 60°S
中纬度
高纬度
90°S
60°N 30°N 0°
南回归线 南极圈
要素
纬线
定义 形状特征
长度
指示方向方 向
经纬度划分
在地球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都是圆圈(除极点)
半圆;相交于极点; 长度都相等;指示南 北方向。
3、经度
(1)概念:人们为 了区别各条经线,分别 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2)经度的标定: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 0°,从这条经线向东 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东经和西经最大度数为 180°。
(3)认识本初子午线
1884年国际经度 会议决定,以通过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 台旧址的经线,作 为经度的起始线, 即0°经线,或称 本初子午线。
经线都是半圆弧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0
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 为西经
东经或西经
定义 形状特征
长度
指示方向方 向
经纬度划分
在地球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 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是圆圈(除极点)
纬线长度有长有短,最长的是赤 道,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
后成一点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 两级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都是半圆弧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向南、向北各分90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 1800
度数的变化 规律
相邻纬度数向南增大为南纬, 相相邻邻经经度度数数向向东西增增大大为为东西经经,
相邻纬度数向南增大为南纬,
北极
一、地轴和两极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 面的两个交点。北极 是地球的最北端,南 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南极
二、纬线与纬度
1、什么纬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与
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 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征:
圆;相互平行;长 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缩短;指示东西方向。
3、认识赤道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地球卫星照片
认识地球的形成过程:
盖 天 说
浑 天 说
麦 哲 伦
环 球 航 行
现 代 探 测 技 术
你还能例举出生活中能解释地球不
是平面是球体的例子吗?
登 高
再来 见船 船先
月 食 现

身见


。桅


月食现象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 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 制成的地球模型。
地球的形状 认识地球的形成过程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
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盖的 盘,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
天地的关系犹如 蛋壳包着蛋黄
二、证实“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真实面貌
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格林尼治天 文台旧址
英国首都伦敦东南的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有一座子午宫,一条宽 10多厘米、长10多米的 铜质子午线镶嵌在地面 上,笔直地从宫中伸出 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 “本初子午线”。
(4)经度的变化规律
180° 120°
60°
150°
90°
30°W

30°E
60°
120° 180°
90°
观察地球仪上的 经纬网,结合前面 所学知识,说说经 纬网中的经线和纬 线各有什么特征。
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① 利用标注的度数,
读出经度和纬度的度
数。
B

② 利用经度和纬度 的变化规律,判断其 是东经还是西经,南 纬还是北纬。
A:20°S,40°W
●A
B:40°N,60°E
3、经纬网的其他形状
地球的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
黄道 平面
地轴空间指向始终不变,一直指向北极
1)、一天当中,早晚和中午什么时候气温高? 你认为与什么有关?
纬线长度有长有短,最长的是赤道,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向南、向北各分900
度数的变化 规律
相同度数的 区分
相邻纬度数向南增大为南纬,
相邻纬度数向南增大为南纬,
南纬(S)或北纬(N)
三、经线与经度
1、什么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
接南、北极并垂直于 纬线的弧线。 2、经线的特征:
相同度数的 区分
相互 关系
南纬(S)或北纬(N)
东经或西经
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构成网状。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 极圈、南极圈、北极、南 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 南极各相差多少度。
②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 线和180°经线,算一算 这两条经线相差多少度。
四、经纬网
1、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20°W
160°E
180o 120o 60o 0o
60o 120o 180o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把下列经度和所属的东、西半球连接起来。 15°W 17°E 34°W 150°E 170°E 175°W
东半球
西半球
要素
定义 形状特征
长度 指示方向方向 经纬度划分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级并垂直于纬线的弧 线。
基多的赤道纪念碑
4、纬度
(1)概念:人们为了 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 们标度的度数。
(2)纬度的标定: 赤道的纬度为0°,赤 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 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 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 北纬90°(写作90°N) 和南纬90°(写作90°S)
(3)纬度的变化规律:
90°N
越 0°

150°
西经度向西递增 ←
→ 东经度向东递增
两条相对的经线构 成一个经线圈。
构成一个经线圈的 两条经线的经度有何 关系?
相加等于180;一个 在东经,另一个在西 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 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一、“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南北极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
昼夜交替现象
晨昏线
白 天
黑 夜
教材P27“活动”
(1)观察昼半球 和夜半球。
(2)观察昼夜更 替。
(3)指出“坐地 日行八万里”的纬 线。
地球自转
1.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2.自转周期 一天 3.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