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学习关于地球的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讲授新课: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达标反馈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方法归纳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

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板书设计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认识过程2、真实形状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课件(两个课时,共58张PPT)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课件(两个课时,共58张PPT)

(2)特点:
特征 形状特征 长度特征 方向特征 数量特征 位置特征
经线
纬线
纬线和纬度 (1)概念: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特征 形状特征 半圆
经线
长度特征 等长
方向特征 指示南北方向 数量特征 无数条 位置特征 相交于南极和北极
纬线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并收缩
O
170 W
西

180度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任何一组正相对经 线圈都可以把地球 分成两个半球,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160°E
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 非 洲和欧 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探究:所有的东经度都是东半球吗?所 有的西经度都是西半球吗?我们怎么快 速去判断东西半球呢?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160°E—180°—20°W。
成一点。纬度相同,长度相等 指示东西方向 无数条 相互平行
经纬网 (1)概念: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 相互交
织所构成的网。 (2)作用:利用经纬网
确定地球表面任一 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常见的经纬网图题
横纬竖经
图9
纬线
(一)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位于同一条的纬线的两 点是东西关系
/5、高中低纬的划分和
4、五带的划分和范围范围
小结:
1、 0°纬线也叫赤道,是南北纬的分界,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纬度的变化范围为0°~ 90°。
2、判读:向北越大时北纬,向南越大是南纬。
3、南半球的判断、五带范围、高中低纬度范围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陆地分布比例? 2.各大洲的名称?洲界线? (亚欧、亚非、亚北美、 欧非、南北美、南美南极) 3.赤道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 主要在北半球的大洲?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 4.指读四大洋;最大、最深的大洋? 最小的大洋?呈“S”形大洋? 5.找出世界之最: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 半岛?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的大洋?
第一节 认识地球
6.地球运动:
运动形 式 方向 中 心 周 期 产生现象
自转
公转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地 轴
太 阳
一 天
一 年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不 同区时
四季产生;五带形成;昼夜长短变 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子长短 变化。
7.地球五带:A、B、C、 D、E的名称、划分依据、 范围、太:海拔?相对高度? 2.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类型?各自特点?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海拔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地面起伏小
<200米 >500米
>500米 200-500米

小 边缘陡峻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 坡度和缓
地面崎岖不平
四周高,中间低 中间起伏小,坡度陡
海沟
第四节: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假说内容?提出者?证据? 2.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六大板块ABCDEF名称?板块内部与交界处的特点? 板块两种运动形式?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红海不断扩大? 地中海不断缩小? 喜马拉雅山是成因?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四个阶段?最先证明地球 是球体的事件? 说出几个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三个数据: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3.比较经线和纬线:

地理七年级 2.1 认识地球课件

地理七年级 2.1  认识地球课件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形状
1.“_天__圆__地__方__”→“_天__如__斗__笠__、__地__如__覆__盘__”→_麦__哲__伦__船__队 首次环球航行→__地__球__卫__星__照__片___ 2.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__大__西__洋___、 __太__平__洋___、__印__度__洋___、__大__西__洋___。)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___登__高__望__远____、__海__岸__观__船_____、 ____月__偏__食_____等。
0°、180°、 20°W,160°E
纬线
圆 由赤道向两极缩短
东西 赤道 0-90° N、S N向北变大、S向南变大 南北 赤道
0°、 30°、60°、 90°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北回归 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北极、南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 南极各相差多少度。
②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和 180°经线,算一算这两条经线 相差多少度。
C.地表起伏不平
D.地球卫星图片
2.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是
(D)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纬线
D.0°纬线
3.关于地球表面上两个不同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不同的经度
B.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C.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相同的经度
D.可能有不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经线与经度 经纬网
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
A
a b c d Be f
5.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所代 表的地理名称分别是: A__北__极_____B__南__极_____ a_北__极__圈____b_北__回__归__线__ c__赤__道_____d_南__回__归__线__ e__南__极__圈___f___地__轴_____.

七上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课件完整版

七上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课件完整版
• 什么是地球仪? • 地球仪的用途?
北极圈 认识: 地轴、北极、南极、纬线圈、 赤道、南半球、北半球,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认识: 纬度、北纬表示法、南纬表示法、低中高纬度划分
N 0°20°40° 60°
S
600 450 300
150
00
150
300 450 600
南北极 纬线 赤道 南北回归线
S
S
经纬网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确定地球表面任一个地点的位置
• 经纬网的应用
1、思考:有一艘海上航行的A海轮触上了海底暗礁,情况
十分紧急危险,船长立即发出求救信号……. 140° 150° 如果你是船长,信号的内容如何写呢?
参考答案:(报告准确的经纬度位置)
A
20°
A海轮触礁遇难,位置东经140°南纬20°,
三、地球的运动: 自转和公转
1、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不停转动,周期为一天,形成昼夜 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公转:地球按一定轨道绕太阳自西向东不停运动,周期为一年, 形成四季冷116600°°WE
西半球
东半球
180°
20°W
本初子午线
经纬度综合图
90° N 北 纬 北半球
180°W 西经 西半球
0° 20° W 东半球
南 纬 南半球 90° S
东经
180°E
160° E
西半球
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络
N
N
0°20°40° 60°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1节 认识地球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 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 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 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 分布、变化规律 ; 4. 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 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 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 知点。

2.1认识地球_

2.1认识地球_

90° 105°120° 145° 160° 180° 160° 145° 120°105° 90°
西经
180°W 150°W 120°W
N
本 初 子 午 线
90°W60°W 30°W 0°
越往西越大
S
东经
本 初 子 午 线
N

30°E
60°E
90°E 120°E
150°W
180°E
越往东越大
三、读图1.1-14,回答:
(l)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 B D , E ,F 。 (2)写出C、D、E三点所在的半球:C D ;E 。
C


讨论
暑假期间一中国小朋友,写 信邀请来自澳大利亚、巴西、美 国的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0、经度 1600的地方一同度假。他们能聚会 在一起吗?可能发生什么差错呢? 不能聚会在一起的
子午线(或称 0°经线)的地面
标志。
1 以本初子午 线为起点,向15°
东增东经
0° 本 初 子 午 线
15° 15° 30° 45° 60°90°
90° 60° 45° 30°
0 °经线以西 称西经,用“W” 表示
0 °经线以东 称东经,用“E” 表示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西经20度,东经160度
南北半球
赤道(0度纬线)
纬度
经度 本初子午线 (0º 经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º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度数最大值
赤道 (0 º 纬线) 向南向北各分 作90º
南纬(S) 北纬(N) 90º
东经(E) 西经(W) 180º
经 纬 网
1、向北读数越大,为北纬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 西班牙 大西洋南美洲(麦哲伦海峡) 太平洋 菲律宾群岛 印度洋 非洲好望角 西班牙 (一路向西,一洋一陆3、地球的基本数据:(1)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3)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度数变化规律及半球划分示意图S~66.5°S ),北寒带(66.5°N~90°)南寒带(66.5°S~90°)8、各温度带之间的界线:热带与北(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南)回归线;北(南)温带与北(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南)极圈。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是杨利伟。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1)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2)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3)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亚洲、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非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4)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6)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4、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太平洋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3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3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第三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2、知道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过程与方法:
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
2、师生互动1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3、用经纬网定位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完成25页活动题。

3、练习、讲解地理填充图册P12面内容。

4、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地球的运动。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经纬线定位
二、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史实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准确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并能够说出地球的真实形状;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能正确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认识特殊的纬线;会利用经纬网写出各点的经纬度,判断所在的半球,充分感受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并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知经纬度以及半球的识别与划分
对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认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某点的位置
能够识别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产生的现象
【评价设计】
任务:
1.能够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2.能够准确的在地图上判断某点的经纬度以及半球位置
3.能够区别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产生的现象
6、请你标出几条特殊纬线名称及度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当堂训练。

1、某地向东是西半球,向西是东半球,向南是高纬度,向北是中
D点
、关于地球表面上两个不同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纬度经度东西半球
A
B
C
附:【板书设计】
地球的真实形状及基本数据
经纬线的认知以及判断
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