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景观的碰撞火花_玛莎_施瓦茨的园林景观之路_陈佳秋
玛莎·舒瓦茨景观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研究

玛莎·舒瓦茨景观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研究作者:杨圆圆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09期摘要:艺术介入景观,更多的希望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衍生一个概念的意义和唤起人们对当下人类生存环境和现状的思考。
本文以玛莎·施瓦茨的景观艺术化创作理念及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施瓦茨景观艺术化创作手法和作品特征来阐明玛莎·施瓦茨如何挑战传统景观设计、如何创造经典景观,总结我们该认真学习和思考的玛莎·施瓦茨设计思想精髓。
关键词:玛莎·施瓦茨;艺术化;景观创新;创作手法;设计观1.玛莎·施瓦茨与景观艺术化1.1玛莎·施瓦茨的作品概述玛莎·施瓦兹善于借鉴一切她觉得有趣的和有价值的观点和想法。
(1)彼得·沃克对于施瓦兹的设计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他们的思想往往交互交融,同时又拥有各自的特点。
(2)玛莎·施瓦兹也常常与其他设计师合作,像菲力普·约翰逊、矶崎新等多位世界级建筑大师。
通过在与别的设计师、艺术家合作过程中,来探索新的景观表现形式。
1.2景观的艺术化景观是人类用以感受自然审美对象,由于艺术的无限扩张和景观自身突破的需求,景观与艺术之间自然的形成了一个交叉领域,二者的创作理念和手法相互渗透,景观艺术化是艺术的思想观念和手法通过景观设计元素的形式在景观中应用,再塑造景观的精神内涵。
在当代多元化艺术风格的背景下,现代景观设计形式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自由性特征。
各个艺术流派都成了现代景观设计可以接受的思想。
玛莎·施瓦茨就是将艺术成功溶于景观的优秀设计师。
2.玛莎·施瓦茨景观作品艺术化表现的创作手法2.1强烈的视觉艺术表达2.1.1重复的几何布局玛莎·施瓦茨说:“我对艺术的喜爱体现在研究几何形体的神秘特性和它们相互的关系。
”施瓦茨觉得,在设计景观环境时,在景观中应用规则几何形状要比自然主义的颤颤巍巍、弯弯曲曲的线条能更好的防止人们在景观中迷失,容易形成更人性化的设计。
于平凡中发掘神奇--玛莎·施瓦茨的材料运用手法解读

于平凡中发掘神奇--玛莎施瓦茨的材料运用手法解读
黄婉君
【期刊名称】《技术与市场(下半月)》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 玛莎·施瓦茨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现结合玛莎·施瓦茨作品的设计背景及其个人成长经历综合分析其作品,简要阐述施瓦茨对材料运用的观点并分析其材料运用手法的特点.
【总页数】8页(P16-23)
【作者】黄婉君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方向)2002级研究生【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几何形式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玛莎·施瓦茨作品解读 [J], 赵明芝
2.探究玛莎•施瓦茨作品中传统园林设计特征 [J], 崔小瑛
3.一个离经叛道者──玛莎·施瓦茨作品解读 [J], 苏肖更
4.镜像小品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以玛莎·施瓦茨迷宫园为例 [J], 王琳; 陈业东
5.试析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作品中的体验场景塑造 [J], 吴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中的形式艺术

最后,通过将不同的阅读空间和功能区域进行有机的组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 充满活力和趣味性的体验式阅读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 趣和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传播。
结论: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中的形式艺术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中形式艺术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 形式艺术在她的景观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通过独特的视觉、空间 和形态表现手法,成功地将自然、文化和艺术融为一体。
浅谈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中的形式艺术
目录
01 引言
03 形式艺术的意义
02 形式艺术的表达 04 参考内容
引言
玛莎施瓦茨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景观设计师,她的作品将自然、文化和艺术融为 一体。在她的景观设计中,形式艺术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次演示将从玛 莎施瓦茨的景观设计出发,深入探讨其中形式艺术的表达、意义及实例分析, 以期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在彼得·沃克和玛莎·施瓦茨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极简主义艺术在景 观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例如,沃克的作品中通过对空间的精确把握和处理,营 造了一种简洁、明快、纯净的氛围;而施瓦茨则通过夸张的形状和鲜明的色彩 来表现其作品中的艺术性和批判精神。
五、结论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法。彼得·沃 克和玛莎·施瓦茨作为极简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设计作品不仅展示了 极简主义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设计师将极简主义艺术融入景观设计中,为人们创 造出更加美好、舒适的环境。
3、形态表现
在玛莎施瓦茨的景观设计中,形态的表现也是形式艺术的重要方面。她注重将 景观元素以有机的形态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例如,在某广场设 计中,她将圆形水池、正方形花坛、曲线形小径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 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玛莎·施瓦茨园林作品主题及形式上的表达

前在 2 0 %~ 5 0 %的材料作 B类材料 , 对其进行一般性控
制, 例 如胸 径 2 6 e m 以下的小乔 木 、 灌木 、 地被 和水 生 植 物 ;对排列在前 5 0 %之后 的材料 作为 C类材料 , 作 简单控制 , 例 如室内摆放植物 、 时花用量及其它施 工材
忆与反思 , 或为 了某种 纪念 , 或 以特别 的方式体现业 主 的意愿 。 玛 莎・ 施瓦茨的园林 作品在形式上更像一 件艺
线条是认识 与理性 的统 一,线条能将人从所见 的 形式 带进对事物的分析空间 ,从而产 生各种联想 。玛 莎・ 施 瓦茨正是利用 了线条 的这一特性 , 在表 现其作 品 主题 时以易 于联想的方式尽情展现线 条的魅 力 ,与点 相比 , 线条具有更多的性格和感情色彩 。 1 . 2 . 1直线。 直线被认为是充满力量的 、 理性的 , 具有男 性的情感特征 。 玛莎・ 施瓦茨认为直线是 区分 自然和非 自然的标准 之一 , 她热衷 于直线 的性格 , 这也体现在她 的众多设计作 品当中。 费姆 国际游泳馆 的设计 , 平面上广泛运用 直线 : 彩 色的混凝土组成的条纹长带延伸至邻近的海洋 ,使人 容易联想起 游泳池 中的赛道 ,这些线条 以简单而直接 的指示性语言体现 游泳场 馆的主题 。 又如 1 9 9 4世界杯
环境设计 , 玛莎 ・ 施 瓦茨设计 了 2 种类似 的图案用 于场 位工人 自行施工。 因此 , 本 项 目人 工费的控制可分为 内 部人工 的管理 与控 制及 劳务分包队伍的管理 与控 制 2 种情况 。
3 . 3 竣 工验 收 阶段 的成 本 控 制
术品, 通过二度空问的平面和色彩隐喻主题 , 体现凝 固
玛莎.舒瓦茨

创作人生-----------玛莎舒瓦茨玛莎舒瓦茨,1950年生,美国景观设计师。
玛莎•舒瓦茨出生于美国费城,家中有5个姐妹。
玛莎的父亲是美国著名建筑师米儿顿•舒瓦茨(Milton Schwartz),他曾是建筑大师路易斯•康(Louis Kahn)的学生。
在父亲的影响下,玛莎从小便对建筑设计耳濡目染,但是她最感兴趣的是艺术,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成分潜移默化地熏陶了幼时的玛莎。
最先玛莎被美国密歇根大学录取,成为了其建筑和设计学院的艺术生。
接着她继续在密歇根大学自然资源和环境学院的风景园林研究生部深造,希望学到如何把风景园林艺术化。
但是玛莎发现风景园林的教学太注重自然生态而忽略了艺术创造的培养,而这恰恰是她所向往的。
于是她向学校申请辅修更多的艺术课程,却被学校拒绝了。
最后玛莎在能满足她艺术期望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学院深造了风景园林硕士课程。
玛莎一直对当代艺术抱有极大的热情,在其个人藏书里,艺术书籍占了绝大部分。
她有纯艺术(fine art)的教育背景,同时也是景观设计师,她的作品涵盖从私人委托到城市设计的各种尺度的设计项目。
她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获得纯艺术学士和景观设计硕士学位,曾在哈佛设计研究院学习。
舒瓦茨目前在美国剑桥、马萨诸塞和英国伦敦都有公司。
她是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的妻子。
作为一个有着超过30年经验的经过设计师和艺术家,虽然她的作品没有得到艺术界的承认,她获得了许多设计界高度认可的奖项和荣誉包括在2006年美国库柏•休伊特国家建筑设计奖(The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Award),奖励她对景观设计事业所做的工作,英国皇家建筑学院(RIBA)的荣誉学位,美国景观设计协会(ASLA)的多项大奖,她曾经是罗马美国学院(American Academy in Rome)的会员,还被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聘为客座艺术家。
景观设计 玛莎.施瓦茨

gifu kitagata apartments--日本岐阜kitagata公寓
这是在日本岐阜的一个项目,建筑师去说服市 长做一个很独特的建筑。玛莎和其他女设计师 组成了女子团队,因为女性更善于设计小的空 间。她们思考如何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空间, 人们需要感觉舒服的空间。她们决定在一个小 的地方创造所有年龄段的人能融合的空间。 1:有个性,并结合当地特色的艺术,才能 达到真正的可持续。(一味跟风,模仿潮流的, 也会很快被下一波浪潮所替代) 2: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是帮助一个城市乃 至国家,凭借其个性而令世人长久的记住、欣 赏。 3:视觉质量,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围绕着 我们,她主导了我们生存的环境质量。甚至进 一步可以说,设计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4:作为一名设计师,与委托人之间的妥协 是必要的,但要清楚自己的底限与原则所在。 有时适度的妥协往往会产生更完善的结果。
玛莎·施瓦茨简介: 玛莎·施瓦茨简介: 博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 博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英国皇家建筑协会会员 Martha Schwartz 总裁
玛莎·施瓦茨女士作为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从业30多年。 30多年 玛莎·施瓦茨女士作为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从业30多年。她在美国马塞诸塞州的剑桥和 英国伦敦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她的作品充满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在全球享有盛誉, 英国伦敦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她的作品充满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在全球享有盛誉, 并且已经赢得众多的国际设计大奖。 并且已经赢得众多的国际设计大奖。 自从1987年以来,玛莎· 1987年以来 自从1987年以来,玛莎·施瓦茨女士一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设计学院担任景观 设计教授,并且在2007年被哈佛大学授予终身教授职位。 2007年被哈佛大学授予终身教授职位 设计教授,并且在2007年被哈佛大学授予终身教授职位。在此之前她曾经分别在美国加 州伯克利大学、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任教。 州伯克利大学、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任教。她 曾经是罗马美国学院的会员,还被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聘为客座艺术家。 曾经是罗马美国学院的会员,还被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聘为客座艺术家。
玛莎施瓦茨

2
2013 Annual Martha Schwartz Life Works Introduction
St. Mary's Church in London-伦敦圣玛丽教堂
当地缺少一些儿童游乐区,这个地斱在教堂附近,丌能对条件改变太多。 在草地上有 混凝土球,制造地形起伏,创造了很多小空间。
2
2013 Annual Martha Schwartz Life Works Introduction
彼 得 · 沃 克 - 德 克 萨 斯 大 学 达 拉 斯 校 区
彼得.沃克的景观设计特点:
几何的 注重功能的 现代感的 受极简主义的影响,在其简洁、巟整构图的背后是昂 贵的材料、精湛的巟艴不对细节的苛求
玛 莎 . 斲 瓦 茨 - 怀 特 海 德 学 院 拼 合 花 园
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特点: 出身于艴术家,她的身上一直散发着具有批判精神的
Mesa Arts Center-Mesa艺术中心
2
2013 Annual Martha Schwartz Life Works Introduction
Necco Garden-轮胎糖果花园
紧挨技园得糖果厂常常会飘来甜丝丝的香味, 涂色的轮胎是放大了的夹心饼的图形,试图用 necco糖的色彩唤起春天来。
HUD Plaza Improvements-华盛顿HUD广场的改造
2
2013 Annual Martha Schwartz Life Works Introduction
HUD Plaza Improvements-华盛顿HUD广场的改造
设计师通过强烈的地平面设计改变了广场的面貌,布置了一系列植有草坪的
2
2013 Annual Martha Schwartz Life Works Introduction
玛莎的风景园林艺术报告

景观和园艺的先驱————Martha Schwartz班级:园林07-6班姓名:黄露学号:070314629一、成长环境玛莎·施瓦茨,是费城一对建筑师夫妇5个女儿中最年长的一个,在美学的氛围下成长。
双亲都具有俄裔的犹太血统,且都有一个做裁缝的父亲,所以受到设计和手工艺方面的熏染,最终成为建筑师。
施瓦茨家的姑娘们按照建筑师、设计师和画家的成长方式接受教育。
现在她们当中有教师、建筑师和艺术家。
玛莎也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释放自己的热情。
她会钢琴、长笛两种乐器,她学习芭蕾,参加艺术讲座。
“我可以说是在费城艺术馆的地下室里长大的,”她说。
二、生平事迹●1950年,玛莎施瓦茨生于费城的一个建筑师的家庭里。
●她在费城艺术学院选秀课程,并且就读于密歇根大学艺术系。
70年代中期,玛莎施瓦茨进入密歇根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学习●1977年,她获得了密歇根大学的风景园林硕士学位。
●1976年至1982年,她与佐佐木拍档一起进行设计工作随后与沃克共事(1984-1990)。
●1979年,她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设计了面包圈花园(虫胶漆百吉饼,卵石,树篱等等)。
●1982年,她设计了华盛顿州西雅图的金县监狱广场。
●1985-1986年,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天台花园。
●1986年,玛莎设计纽约的雅各布贾维茨广场,表现了她的极简主义风格。
●从1992年起,具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施瓦茨,成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兼职教授,也是许多大学的客座评论人。
三、部分作品分析玛莎·施瓦茨的作品总是引起争议,一个原因在于,她不仅挑战景观的设计准则,也挑战景观的定义。
现在我们意识到景观是一个人造的或人工修饰的空间的集合。
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表明了我们的身份和存在以及我们对历史的强调。
玛莎的作品很有自己的特色。
1、材料运用的大胆从环保和预算的角度考虑,施瓦茨认为用低档的材料创造不平凡的效果不再仅仅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年第 2 期(总 177 期)
艺术与景观的碰撞火花 —— —玛莎·施瓦茨的园林景观之路
The Spa rk of Art a nd La nds ca pe —— —Roa d of Ma rt ha Schwa rt s 'La nds ca pe
陈佳秋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修剪树篱、被涂成绿色的砂砾等构成了拼合园的独有 数的作品都用强烈大胆的颜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用平凡的材料创
特色(图 1)。
造神奇的效果。这一适用鲜艳色彩的手法,使人们体验色彩带来的愉悦
感,跳跃的明亮色彩使原来单调的环境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同时也能
5 玛莎·施瓦茨的设计手法解析
更吸引人的眼球。 5.2.2 几何图形(形式)在平面中的运用
景观是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 集合体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由于景观研究 是一门指出未来方向,指导人们行为的学科,它要求人们跨越所属领域 的界限,跨越人们熟悉的思维模式,并建立与它领域融合的共同的基 础。在现代设计中,景观不应只满足于生活与艺术的背景和功能的需要, 也应致力于表达生活与艺术,表达空间与形式,体现和代表人们看待世 界的方式。
2 艺术与景观的联系与差别
综述景观与现代艺术的关系,景观与现代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有交 叉的概念。景观设计有艺术层面上的追求,而现代艺术也涵盖了环境艺 术的部分,其交叉部分在物质上表现为大地艺术这种形式。现代艺术对 景观的设计主要是在设计手段上,现代艺术多元性、开放性、抽象性,强 调个人体现都给景观带来了新的触动和改变,而与景观相结合的艺术 也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重视垂直的墙面及易忽视的屋顶。玛莎·施瓦茨则不同,她对已存在的
徽
建筑空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垂直面和水平面同等关注,达到整体和
建
谐的统一效果。
筑
5.5.2 对城市边缘空间的关注
城市是一个整体,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应引起设计师的重视,玛莎·
38
施瓦茨在设计时,对于其他设计师遗弃和忽略的城市边缘空间,她都引
超现实主义和对自然地抽象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传统的法国式
园林和日本禅宗园林经过变形之后碰撞在一起,形成一种怪异的搭配
(图 4)。这一种标新立异的做法,是园林成为人们思想交流的场所。
5.5 对易忽视空间的重视
5.5.1 对垂直面的同等关注
很多景观设计师将眼光关注于平面设计,关注地面的景观,而很少
安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肯定的结论是:以龙岩寺中央殿为代表的这一批晋
建 筑
东南地区建筑实物,其建造技术特征多为该地区所特有,虽然该类建筑特征的终
与
转角铺作
极源流仍需研究,如方形建筑形制的最初出处,目前只知道方形形制的成因是由
规
图 3 偷心造
于方形神台的出现,但龙岩寺中央殿的建筑特征我们可以肯定的判断为区域性
许多作品都使用临时性的材料,构筑临时性的景观。因 的外界环境、无养护、低预算的现实状况,都阻碍了真实植物的使用。塑
为是临时性的景观,所以必须是廉价的,因而,非常规 料植物、人造草皮、绿色沙砾均为花园的暗示,通过足够的花园符号来
的材料、现成品的材料就往往容易取得出奇制胜的效 传达真实花园的感觉。
果。
5.4.2 传统园林要素的抽象化
图 4 拼合园局部景观三
(下转第 34 页)
2011 年第 2 期(总 177 期) 柱头铺作 补间铺作
安徽建筑
②斗栱——是否存在偷心造; ③平面—— —是否为三开间,进深六椽且平面近于方形。 通过比较发现,具备该特征的建筑主要集中于晋东南地区,现将晋东南地区 建筑列表如表 1。 2.2.2 晋东南地区宋金时期对外状况 要了解宋代晋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我们不妨从二仙信仰入手。晋东南 地区的二仙信仰产生于晚唐,成熟于北宋,持续到金代以后,元明清各代,由于统 治阶级的摒弃,二仙信仰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但在当地民众中信徒甚多,庙 会盛行,一直持续到近代。 历史上二仙信仰始终没有走出晋东南地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长期 处于以农耕为主的发展状态,且地理位置又相对闭塞(南部有黄河、中条山与河南 为界,东部有连绵的太行山),这种封闭的环境使得晋东南地区比较容易形成一种 孤立的状态。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变迁,都远远落后于南方各省。这种封闭少 干扰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影响了二仙信仰的传播。 二仙信仰如此,相信该地区建造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闭塞而未能波及 更多的地方。 综上所述,晋东南地区该形制建筑之所以能保留较多,一方面是因为新技术 不易得到普及,本土的技术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受外来破坏少 (如战争),如此才使得该类建筑得以较多的保存至今;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该地区 民众多有信仰,自然少不了对宗教建筑的新建与保护修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7359(2011)02- 0037- 03
1 艺术与景观的各自内涵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 明的进程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 生活节奏。现代艺术家必须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阐 述自己的构思,进而创造出有个人风格特色的作品。从“现代艺术”到“当 代艺术”,再到“后现代艺术”,这其中衍生出的许多派别对艺术做出了巨 大的思考及探索。
玛莎·施瓦茨的作品以大量的现成品材料、艳丽的
方形、圆形、椭圆形等纯几何形体的重复叠加、网格以及它的三维
色彩搭配以及通俗化的造型等展示了具有波普特征的 拉伸—— —方块同超尺度的物体并置而变得生机勃勃,抽象艺术与极简
外在形式,同时,也以有意识的概念创造使设计成为富 艺术中的排列手法被移植到了园林领域(图 3)。玛莎·施瓦茨认为在园
有含义的空间。
林中加入几何感的秩序也为园林中加入了人的思想,通过几何形体,界
作为“观念设计师”的领头羊,与一些设计者创造 定了一个人造或是非自然的环境。在她的设计中,几何形体的应用,不
作品时“先有形式后凑概念”不同的是:玛莎·施瓦茨的 仅具有强烈的秩序感,更易融于城市的大环境。
作品是其思想的表达,是对当地文化的显露,是对设计 5.3 重视思想和理念的表达
料的选用、对历史使用方法的引用和对文化特色元素的模拟。 5.3.2 注重观念的传达
计
5.1.2 现成品的非常规组合
设计的关键是为了人的视觉感受“,理念”是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
在玛莎·施瓦茨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玻璃、彩色碎 础之上的。玛莎·施瓦茨呼吁园林景观的营造不仅是为了满足功能的需
石、瓦片、人工草坪、路障、铁轨甚至是轮胎等容易得到 要,它的空间形式也应能表达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在设计中,不能过
体婴儿一样拼接起来,影射基因组合的现代生物技术 5.2.1 色彩运用方面(用色彩赋予材料活力)
成就。一切环境因素都处在奇怪的联系之中,花园中的
艳丽的色彩是玛莎·施瓦茨的最爱,紫色、亮黄、金色、绿色是她偏爱
植物是塑料的、被包裹了人造草皮的可以当成坐凳的 的颜色,甚至将白色沙砾染上别的颜色,达到图画般的效果。她的绝大多
建
筑
图 1 拼合园局部景观一
与
规
划
设
计
图 2 拼合园局部景观二
安
徽
建
0 1.0 2.0
5.0m 1.法国庭园
筑
2.日本庭园
3.吸在墙面上的黄场球串
图 3 拼合园平面图
37
2011 年第 2 期(总 177 期)
安徽建筑
平坦,周围有高大的围墙围合;地面无法承重,周围也 态性”的评价。实际上,生态的设计并不拘泥于形式与风格,在对设计场
摘 要:有着艺术背景的玛莎·施瓦茨,对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家了解较深,她作品的许多灵感来源于艺术,设计亦更为大胆。她的作品以大量的现成
品材料、艳丽的色彩搭配以及通俗化的造型等,展示了具有波普特征的外在形式,同时,也以有意识的概念创造使景观设计成为富有含义的空间。
关键词:玛莎·施瓦茨;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上!接第!3!8 页!)!!!!!!!!!!!!!!!!!!!!!!!!!!!!!!!!!!!!!!!!!!
起了充分的重视,这对于城市景观的完整性 和统一性具有重要作用。
7 对艺术与景观的思考
6 玛莎·施瓦茨作品的评价
玛莎·施瓦茨的作品既有波普主义风格 和装饰画表现手法,又重视隐喻和象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艺术与景观的关系也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极力 倡导和谐社会的当代,要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和景观都是重要的 媒介,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城市的蔓延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越来越受 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只有将艺术和景观更紧密的融合起来才能达到自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
场地的思考。
5.3.1 基地文脉的体现
5.1 材料使用方面
玛莎·施瓦茨的作品,从形式上看与极简主义较为相似,但深层剖
从材料的应用方面来说,玛莎·施瓦茨认为:景观 析,则会发现其平面构图与基地文脉密切相关。她塑造的景观,不仅特
作为文化的人工制品,应该用现代的材料创造,并且反 色鲜明,更应注重意义的传承。从这一点看,玛莎·施瓦茨的设计理念与
划
2.2 龙岩寺中央殿与周边地方建筑特征的比 特征,而究其原因就两个字“:闭塞”。
设
计
较
2.2.1 分布状况
参考文献
由于龙岩寺的建造过程带有一定的随意 性,故而与周边建造时间早于龙岩寺的建筑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建
映现代社会的需要和价值。
筑
5.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使用廉价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