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第七章《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监管》

• 简单的算术 借款:50亿英镑 兑换成德国马克合:50亿×2.79 = 139.5亿(德国马克) 英镑9月15日:50亿×2.79-50亿×2.7782 = 0.6亿(德 国马克) 英镑9月16日贬值数不详。 英镑9月17日比上一日贬值16%: 50亿×16% =8亿英镑 (实际数应远大于此) 五亿美元英国股票应该会大幅升值;购入的德、法两 国债券会升值。 然后,用美元和马克兑换相当的英镑还债,剩下的就 是他的“利润”。 在对英格兰银行的阻击战中他赢了10亿美元,加上里 拉和其他地方的投机,一共赚了20亿美元。1992年,索罗 斯的个人收入是6.5亿美元,成为了当年华尔街赚钱最多的 人,同时他还赢得了“令英格兰银行破产的人”
2013-7-27 16
经验和教训:
• 西欧金融九月风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共体主 要工业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不协调。当时德国在其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马克坚挺的情形下,还偏执于 本国利益,不顾英意两国经济一直不景气,而为了 他们本国经济发展要降低利率的要求,不仅拒绝了 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提高利率。 在芬兰马克被迫与德国马克脱钩的情况下,还意识 不到维持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迫切性,甚至公 然宣布其绝不会降低利息率。等到外汇市场风暴骤 起,才宣布将其贴现率降低半个百分点,但这只能 给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以这样的预期,即他们认为 德国过去提高利率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现在降低 利率仅仅是对通货膨胀的让步。
2013-7-27 19
• 但这项政策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由于墨美两国 通货膨胀率差异依然很大(美国该时期通货膨胀率 一直在3%左右),比索兑美元的汇率长时间没有调 整,致使币值高估,抑制出口,墨西哥便出现了长 期信贷经常项目逆差。为了平衡经常项目逆差,墨 西哥不得不大举借债,一方面以政府名义发行了大 量债券,尤其是以美元计值的短期债券,另一方面 大力发展国内股市,吸引国外投资者。 • 可以说墨西哥在1994年之前的经济良性增长,是建 立在过分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的基础之上的。为控 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比索汇率被高估并与美元挂钩 浮动。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 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良时金融事业部:杨小强文章摘要:进入 1990 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 1990 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
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一次、1990 年到 1992 年经济衰退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
1990 年 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海湾战争发生在 1991 年 1 月 17 日-2 月 28 日,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美国的表现:本次美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历程应该从 1987 年 10 月 19 日的黑色星期一算起。
1987 年,格林斯潘接任美国联储局局长一职后,美国逐渐结束低利率时代,开始步入加息周期。
随着加息进程的推进,美国股市便因银行收紧信贷受到影响。
1987 年 10 月 19 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大幅下跌,一天之内急跌 508、32 点,下跌幅度达 22、6%,下跌的点数与幅度都在这之前的最高记录,超过了 1929 年 10 月 28 日美国经济大危机前夕创下的一天之内下跌 12、8%的记录。
其实在这次危机爆发前几个星期,股市已开始下滑,1987 年最高点就是在 8 月 25 日的 2722、42点,到 10 月 19 日大爆发前下滑了 17、5%。
这次股灾在其她国家也产生了连锁反应,伦敦《金融时报》100 种股票价格指数19 日下跌 183、70 点,跌幅为 10、1%,创下了一天内的最大跌幅;瑞士信贷银行股票指数的跌幅为 11、3%;联邦德国 DAX 股票指数下跌 3、7%;法国 CAC 股票价格指数下跌 6、1%。
亚洲日本东京日经 225 种股票价格指数在 19 日跌 620 点之后,20 日再跌 3800 点,跌幅分别为 2、35%与 14、76%。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良时金融事业部:杨小强 文章摘要:时间主要股市表现第一次 90至92年道琼斯:经历二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1987年8月至10月,指数由最高的2722点跌至最低的1616点,跌幅38.98%。
第二次:1990年8月至10月,指数由2934.65下探到2365.1,跌幅17.4%。
日经:持续时间较长,跌幅较大从1990年开年的最高的38915点跌至1992年8月18日的14309点,跌幅63.23%。
此后日经长期维持在22000与14000之间走箱体运动,直到1997年第二次 97年6月至98年底恒生指数:从1997年8月的最高16820点,到1998年8月6544点,下跌过程维持一年,跌幅达到61.1%。
日经指数:从1997年6月的20879点至1998年10月的12788点,跌幅38.75%。
第三次 2000至2002年道琼斯指数:从2000年1月的11749.9跌倒2002年10月的7197点,跌幅达到38.74%。
日经指数2000年4月从最高20327点开始,到2002年6月的7604点,跌幅62.59%恒生指数在2000年3月摸高18397点后,4月出现大跌,到03年4月份最低到达8338点,跌幅54.68%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
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一次、1990年到1992年经济衰退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海湾战争发生在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美国的表现:本次美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历程应该从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算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
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
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
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
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
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加速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深远,不仅会对各国的经济和金融系统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起因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起因分析1. 全球化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种资本流动的频率和规模急剧增加,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因为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流动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之间迅速转移,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经济下滑或者金融风险,就会立即扩散到其他市场。
2. 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金融市场的监管是确保金融市场公正、透明、有效运作的基础。
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不同,金融市场存在监管漏洞和监管缺陷,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监管机制也无法完全规范金融交易活动,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3. 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融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但是也为金融风险的增加埋下了隐患。
例如,一些投资者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对投资组合进行对冲,而这些衍生工具存在着极高的风险,一旦价格波动过大,就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影响分析1. 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就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世界贸易和投资造成冲击。
在金融危机期间,股市下跌,大量外资撤出,货币供应量急剧减少,企业经营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和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成本上升,使人民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 资本市场动荡金融危机可能会导致股市暴跌、交易量减少、市场流动性严重下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引发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投资的恐慌情绪,也会导致各类金融机构发生问题,甚至导致金融系统瘫痪。
此外,金融危机还可能导致许多公司破产,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
3. 各国政府策略调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会采取各种策略进行调整和应对,例如审慎地放宽货币政策、增加财政支出等。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发生严重失序,导致金融系统运行失灵,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一系列事件。
以下将分析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危机。
1.1929年经济大萧条:这次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股市经历了一段繁荣期。
然而,股市的繁荣是建立在高度杠杆化的基础上,许多投资者借钱进行投资。
最终,当股市开始下跌时,大量的投资者因负债累累而破产。
这导致了银行的资金流失和关门,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2.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股市的过度繁荣和市场的投机行为。
20世纪80年代,一些金融创新(如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投资者难以理解和控制风险,这导致了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当股市遇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后,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盘。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东亚国家的经济结构问题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东亚国家如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高度借贷和外贸依赖的基础上的。
当国际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条件表示怀疑时,投资资金开始撤离,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利率飙升和企业倒闭。
4.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科技股的繁荣和科技公司的过度估值。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科技股的热潮,许多投资者涌入科技股市场,使得科技公司的估值飞涨。
然而,大部分科技公司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盈利,这导致了投资者对科技股的失望和抛售,最终引发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5.2024年次贷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次贷市场的暴露。
20世纪初,美国推动一项房屋拥有政策,使许多低收入家庭可以贷款购房。
然而,银行对贷款者的信用记录和偿债能力没有进行充分审查,导致了很多次贷无法偿还。
当次贷市场出现问题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恐慌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
20世纪90年代末3次金融危机讲解

20世纪末三个金融危机案比较分析及思考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
从历史进程来看,三次危机都是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本文将从盯住固定硬币的汇率制度角度分析比较三次危机,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有所启示。
三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一)危机的背景和成因的比较分析1、危机的本质不同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危机。
在危机爆发前,欧共体内部僵化的汇率机制使各国在经济和财政状况上的差异并没有在其货币的汇率上体现出来,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货币政策自主权,不能根据国内经济条件随意调整利率和汇率,中央银行的干预能力有限,更主要的是缺乏政策的合作性,核心国德国的货币政策主导了整个欧洲的货币政策,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
政策上的非协调一致导致一些国家的货币如马克趋于坚挺,另一些国家的货币如英镑则呈弱势。
德国政府由于东西德统一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并担心引发通货膨胀,便提升了贴现率。
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大幅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这些弱币便受到重大冲击,最后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实行贬值。
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各国均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国际投资基金冲击下,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没有根本利益联系,同时也希望能够亚洲快速发展,因此也不会出手援助,故而引起东南亚国家本币大幅度贬值,房市、股市严重动荡,这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流动性危机。
由于墨西哥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富裕的邻国,引进外资但被外资抽取了大量利润,存在着长期的外贸逆差, 墨西哥政府用投机性强、流动性大的短期外国资本弥补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当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迅速外逃时, 引发比索大幅贬值, 墨西哥政府拿不出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其比索汇率,从而引起股市和借贷市场行情的大幅下跌,进而波及全球经济, 最终酿成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摘)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
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
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
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
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 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日本仅为美 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 万平方公里 国的零头,37万平方公里 相差25倍 1990年 万平方公里, 国的零头,37万平方公里,相差25倍;1990年 日本的土地总值达到15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日本的土地总值达到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 资产总值多4 资产总值多4倍。 • 日本天皇皇宫的土地(4平方公里)按当时的 日本天皇皇宫的土地( 平方公里) 市价折算比整个加利福尼亚州都值钱。 市价折算比整个加利福尼亚州都值钱。 • 1985年日经指数为12000点,到1989年飙升到 1985年日经指数为 年日经指数为12000点 1989年飙升到 39000点 四年内翻了两倍多。 39000点,四年内翻了两倍多。
13
1880-1997: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每年%)
14 12 10 8 6 4 2 0
1880-1913
1919-1939
1945-1971
1973-1997(21 国)
1973-1997 (56国)
银行危机
货币危机
双重危机
所有危机
14
对银行危机造成的产出损失的估计
样本期 IMF(1998) 全部危机 单纯银行危机 银行、货币双 重危机 发达国家 新兴市场国家 Aziz等(2000) 银行、货币双 重危机 45 9
4
• 资本市场危机 –指某些国家的资本市场 ( 主要是股票市场 ) 由于国内 指某些国家的资本市场( 指某些国家的资本市场 主要是股票市场) 外原因,导致价格在短期内大幅度下降。 外原因,导致价格在短期内大幅度下降。 –资本市场危机与货币市场危机具有联动作用 , 资本市 资本市场危机与货币市场危机具有联动作用, 资本市场危机与货币市场危机具有联动作用 场危机可以导致货币市场危机, 而货币市场危机同样 场危机可以导致货币市场危机 , 可以导致资本市场危机。 可以导致资本市场危机。
11
国际金融体系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着危机: 国际金融体系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着危机:
► ► ► ► ► ► ► ► 金本位制崩溃(1920s) 金本位制崩溃(1920s) 华尔街危机和经济大萧条(1929-39) 华尔街危机和经济大萧条(1929-39) 美元违约(1971)和全球通胀(1970s) 美元违约(1971)和全球通胀(1970s) 拉美债务危机(1980s) 拉美债务危机(1980s) 全球股市危机(1987) 全球股市危机(1987) 日本金融危机(1991-2003) 日本金融危机(1991-2003) 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2-93) 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2-93) 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95) 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95)
6
• 系统性金融危机 –这类危机源于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影响深远 这类危机源于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类危机源于系统性金融风险 且带有明显的全局性特征, 且带有明显的全局性特征,如果处理不当将 危及一国金融体系乃至世界金融体系的安全 与稳定, 与稳定,前面提到的综合金融危机就是系统 性金融危机。 性金融危机。 –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外债风险、制度性风 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 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 外债风险、 国家金融风险、泡沫型风险等。 险、国家金融风险、泡沫型风险等。
1
它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绝大部分的金融指标急 剧恶化,股市暴跌, 资本外逃,信用遭到破坏, 剧恶化 , 股市暴跌 , 资本外逃 , 信用遭到破坏 , 银 根奇紧,利率上升, 银行发生挤兑, 根奇紧 , 利率上升 , 银行发生挤兑 , 金融机构大量 破产倒闭, 官方储备大量减少,无力偿还到期的债 破产倒闭, 官方储备大量减少 , 务本息,货币的对内对外大幅度贬值等。 务本息,货币的对内对外大幅度贬值等。 所谓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所谓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国际金融领域所发生的剧 烈动荡和混乱通过支付和金融操作, 烈动荡和混乱通过支付和金融操作,或通过金融恐 慌心理迅速传导到相关的国家或地区, 慌心理迅速传导到相关的国家或地区,而使有关国 家或地区的金融领域出现剧烈动荡和混乱。 家或地区的金融领域出现剧烈动荡和混乱。
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一、国际金融危机概述 金融危机( Crisis)是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是货币危机、信 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 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证券市场和金 融衍生产品市场危机等的总称, 融衍生产品市场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是指一个 国家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剧烈动荡和混乱, 国家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剧烈动荡和混乱,对实 物经济的运行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物经济的运行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3
• 货币市场危机 –又称货币危机, 是指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 又称货币危机, 又称货币危机 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 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 , 由于其国内经济变 化没有配合相应的汇率调整, 化没有配合相应的汇率调整 , 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 通常表现为本币价值高估, 节 , 通常表现为本币价值高估 , 由此引发的投机冲击 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 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 , 其结果是外汇市场上 本币大幅度贬值,或者该国金融当局为捍卫本币币值 本币大幅度贬值, 而动用大量的国际储备干预市场或大幅度提高国内利 率。
17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 (一)日本金融危机
1956-1973年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9.3%, 1956-1973年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9.3%,是同期世 年间 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73年以后 年以后, 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73年以后,虽然受石油危机的 影响,但很快就复苏并且在1989年达到高峰 年达到高峰, 影响,但很快就复苏并且在1989年达到高峰,日本人在纽约 购买了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 购买了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在洛杉矶买下了好莱坞的许多 房地产; 80年代后期 世界10大银行中几乎全部是日本的 年代后期, 房地产;在80年代后期,世界10大银行中几乎全部是日本的 银行,日元升值和高储蓄率形成过剩的资金,开始大量流向 银行,日元升值和高储蓄率形成过剩的资金, 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 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引发了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暴 涨。
19
20
危机原因
• 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转变,银行面临生存危机 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转变, – 国债市场的形成和国债利率市场化 – 债券融资成为大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 持续的金融扩张政策导致泡沫滋生 – 日元持续升值与金融扩张政策 – 地价和股价急剧上涨 • 危机对策欠妥当,经济长期低迷徘徊 危机对策欠妥当, – 银行不良资产久拖未决 – 金融行政能力削弱,管理出现真空 金融行政能力削弱, – 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配合失误
2
金融危机的分类 –1.以金融危机的影响地域来划分 1 1)国内金融危机 1)国内金融危机 2)区域金融危机 2)区域金融危机 3)世界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 世界金融危机( 3)世界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 –2.以金融危机的性质、内容来划分 2 以金融危机的性质、 1)货币市场危机 1)货币市场危机 2)资本市场危机 2)资本市场危机 3)金融机构危机 银行业危机) 金融机构危机( 3)金融机构危机(银行业危机) 4)综合金融危机 综合金融危机: 4)综合金融危机:表现为上述几种危机的混合体 –3.以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来划分 3 1)系统性金融危机 1)系统性金融危机 2)非系统性金融危机 2)非系统性金融危机
12
► 亚洲金融危机(1997-99?) 亚洲金融危机(1997-99?) ►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 ► 巴西货币危机(1999) 巴西货币危机(1999) ► 阿根廷危机(2001) 阿根廷危机(2001) ► 越南危机 (2007) 2007) ► 美国次贷危机(2007-) 美国次贷危机(2007►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2009-) 2009-
7
– 外债风险是一个国家因无力偿还外债所产生的风险。 外债风险是一个国家因无力偿还外债所产生的风险。 – 制度性金融风险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因实行不合 适的金融制度、汇率制度或货币政策而产生的风险。 适的金融制度、汇率制度或货币政策而产生的风险。 – 泡沫型风险指因股票、债券或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 泡沫型风险指因股票、 波动形成的风险。 波动形成的风险。 – 国家金融风险是指外国机构投资者有组织地在本国掀 起大规模的金融投机风潮所造成的风险。 起大规模的金融投机风潮所造成的风险。
15
危机数目
平均累计产出 损失(占GDP 百分比)
1975-1997 54 22 32 12 42 11.6 7.5 14.4 10.2 12.1
Bordo等(2001) 单纯银行危机 1973-1997 (56个国家) 1973-1997 1945-1971 1919-1939 1880-1913 (21个国家) 银行、货币双重 危机 1973-1997 (56个国家) 1973-1997 1945-1971 1919-1939 1880-1913 (21个国家) 27 11 1 15 9 18.6 15.7 1.7 15.8 14.5
8
• 非系统性金融危机 –这类危机源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影响往 这类危机源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类危机源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往局限于某一特定金融机构、 往局限于某一特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或金 融领域, 融领域,一般不会对他国的金融体系产生直 接的威胁。 接的威胁。 –不排除非系统性金融危机由于处理不当在一 不排除非系统性金融危机由于处理不当在一 定条件下转化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定条件下转化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5
• 金融机构危机 –又称银行业危机,指某些商业银行或非银行 又称银行业危机, 又称银行业危机 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 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出现大量不 良债权或巨额亏损, 良债权或巨额亏损,导致破产倒闭或支付困 难。 –其影响极易扩散,引发社会对各类金融机构 其影响极易扩散, 其影响极易扩散 的挤提风潮,从而严重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 的挤提风潮, 稳定。 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