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方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导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腹胀、便秘、腹部不适等。
肠易激综合征英文简称为IBS,治疗目的是消除顾虑,改善症状,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是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表现对症下药。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方法多样,有饮食调理法,西药治疗法、中药治疗法、心理治疗法等。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肠易激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1)麻子仁丸加减方[主要成分]火麻仁30g,白芍15g,枳实10g,厚朴杏仁12g,生大黄10g(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积热之实秘。
(2)大黄附子汤加减方[主要成分]大黄9g,附子12g,细辛3g。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主治]阴寒凝滞之实秘。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1)四神丸加味方[主要成分]补骨脂(酒炒)6两,吴茱萸(盐炒)3两,五味子(炒)4两,肉豆蔻(面裹,煨)4两,花椒(微焙)1两,生硫黄6钱,大枣81枚,生姜(切片)6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治]肾阳虚弱腹泻。
藿香生气散加减方[主要成分]藿香4.5克,白芷、川芎、紫苏叶、半夏、苍术各3克,白术、白茯苓、陈皮、厚朴(姜制)各2.4克,甘草0.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腹泻。
*腹胀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方大柴胡汤加减方[主要成分]黄芩、半夏、大黄、枳实、生姜、大枣、柴胡、白芍。
[功效]疏肝解郁、化痰消胀。
[主治]腹胀。
(2)蒿芩清胆汤[主要成分]青蒿、黄芩、枳壳、竹茹、陈皮、半夏、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病例患者因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蕴,进而引发腹痛、腹 泻等症状。
患者长期过量食用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导致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会影响脾胃功能,使患者容易出现腹 痛、腹泻等症状。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为原则 ,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病例四:气滞血瘀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结词
该病例患者因情志不舒或外伤等原因导致气 滞血瘀,进而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 或因外伤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会 影响脾胃功能,使患者容易出现腹痛、腹泻 等症状。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 原则,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
THANKS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 便秘等。腹痛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 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腹胀多伴有排便 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等。部分患者 可有黏液便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VS
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 及发作频率,是否有诱因及加重因素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等 。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根 据症状及检查结果,医生可作出IBS的诊 断。
02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历史沿革与病因病机
历史沿革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便秘等。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历史悠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等。病机则与肝郁脾虚、湿邪内盛、肠道传导失 司等有关。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
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
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
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
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
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
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西医治疗(一)精神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与情绪紧张有密切关系,解除情绪因素对治疗很有帮助,要耐心地开导患者放开胸怀,解除忧郁,平息激动感情;要详细地解释病情,指出起病因和良好的预后,以及适当的医疗方法,以解除患者的顾虑,树立康复信心;要富有同情心,循循善诱,耐心体恤病人,搞好医患之间的关系,能获得更多的有关疾病的情况,便于使患者无保留地接受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一般处理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制度,适当地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
应区别情况进行饮食疗法,如便秘患者和以往喜进“精制”食物之患者,可试用高纤维素食物,尤其便秘患者,多进油脂也可缓解症状;腹泻、肠鸣窜痛的患者,或以往多进“粗食”,者,应改用少渣、易消化的食物试治;其他如饮食的冷热、饮食品种、进量多少等患者多能判断自己的耐受情况,但也可由于患者的观念性错误而造成不当的饮食限制和营养不良,需要医师在充分听取患者的介绍之后,对饮食进行评价和指导。
对于气候敏感的患者要注意适当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等。
(三)西药治疗1.镇静剂(1)安定2.5~5mg,3次/日。
(2)鲁米那15~30mg,2~3次/日,餐前服。
(3)氯丙嗪15~30mg,3次/日。
(4)利眠宁5~10mg,3次/日。
(5)安泰乐25mg,3次/日。
(6)谷维素10~20mg,3次/日。
2.抗拟郁药(1)阿米脱林(amitriptyline)25~50mg,2~4次/日。
(2)盐酸丙脒嗪(tofranil,imipramine,HCI)25~50mg,2~4次/日。
3.止泻药系对症治疗,多使用具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的药物;在使用的同时应进行病因性治疗及调整周身病理生理。
(1)苯乙哌啶(diphenoxylate):2.5~5mg,3次/日,国内多用其与阿托品联合制成的复方苯乙哌啶1~2片,每日3次,其收敛及延缓肠蠕动作用明显。
(2)盐酸咯哌丁胺(loperamidiHCI):该药具有钙通道阻滞及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作用。
中医怎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徐桂蓉

中医怎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徐桂蓉发布时间:2021-09-15T03:39:08.25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作者:徐桂蓉[导读] 从中医角度分析,将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按照病症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寒型,不同的病症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下面咱们就来跟随文章内容一一了解吧!广元市青川县竹园镇第一卫生院四川广元 628165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肠易激综合征,看一看该病该如何用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但是,在患者排便后,腹痛、腹部不适的症状会有很大的改善。
该疾病患者并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在大便的时候,大便的形状却发生改变,并且该疾病的病程比较长,需要长时间治疗。
引发肠易激综合征的因素比较多,患者精神不佳、饮食不当等均能够引起肠易激综合征,因此在患者患病后需要及时治疗。
从中医角度分析,将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按照病症分为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寒型,不同的病症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下面咱们就来跟随文章内容一一了解吧!一、肝气乘脾型肝气乘脾型的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源于患者肝气偏旺盛,使得患者常常容易焦虑、恼怒、精神紧张而出现的症状,因肝火旺盛的人容易动怒,所以患者经常出现情绪冲动的情况。
当患者发病的时候,主要以腹痛、腹泻为主,而在患者排便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却减少。
针对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采用逍遥丸治疗,因逍遥丸属于中成药,中药配方为柴胡、薄荷、炒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炙甘草等,因逍遥丸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作用,所以当患者肝气旺盛的情况下,可以服用。
柴胡:用于肝郁气滞、胸肋胀痛等症状中;而白芍能柔肝缓急,当归能够调理气血,白术、茯苓、甘草则均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而薄荷则能够疏散郁遏之气,并透达肝经郁热,从整体来看,让患者服用逍遥丸,能够让患者的肝郁之气得到疏解。
患者每次服用6-9g,每日服用2-3次,服用之后,患者的病症可以缓解改善。
肠易激综合征偏方1

肠易激综合征偏方文章目录*一、肠易激综合征偏方*二、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三、肠易激综合征的食疗方法肠易激综合征偏方1、肠易激综合征偏方1.1、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主要材料有9克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陈皮、4.5克半夏,用法为上为细末,作一服,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
1.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肢倦乏力,食少便溏,气短咳嗽,主要材料有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用法为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1.3、乌梅丸乌梅丸具有温脏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或脾胃虚引起之胃脘痛,肢体瘦弱,主要材料有乌梅肉、黄连、附子(制)、花椒(去椒目)、细辛、黄柏、干姜、桂枝、人参、当归,用法为口服,每日6g,每次1~3次。
1.4、麻子仁丸麻子仁丸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的功效,用于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主要材料有500克火麻仁、250克芍药、250克枳实、500克大黄、250克厚朴、250克杏仁,用法每次9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2、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
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
3、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3.1、胃肠道动力紊乱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异常,周期明显缩短,空肠出现较多离散的丛集收缩波,且腹痛发作者中多数与之有关,这些变化在应激和睡眠中更为明显。
中医怎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怎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下腹痛,且伴有腹泻(粪便稀薄或有黏液)或便秘(痛性便秘)、腹胀、排气等,而且在腹泻或排气后,其腹痛的症状会很快缓解。
有些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在腹痛缓解后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全身症状,如焦虑、紧张、失眠、神经过敏等:部分该病患者还可出现体质欠佳的状况。
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人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不良精神状态或饮食失调等因素有关。
西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时大多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
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主要分为肝气乘脾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和脾胃虚寒型四种类型,并依据患者的腹痛或腹泻(痢疾除外)症状来辨证施治。
那么,中医对上述四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如何进行治疗呢?1、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该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偏盛、横逆犯脾而发病,常在抑郁、恼怒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腹痛或腹泻的症状,其腹泻来势急迫,泻后痛减,并伴有舌淡红、脉弦的表现。
治疗此型的肠易澈综合征应坚持抑肝扶脾的原则,可选用如下方药:①加味痛泻要方,其方药组成为:炒白芍20克,炒白术12克。
炒陈皮、制香附、防风各10克,炙甘草5克。
将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3次服下。
②逍遥丸(中成药),其方药组成为:柴胡、薄荷、自芍、当归、炒白术、茯苓和炙甘草。
该类患者可每次口服逍遥丸6~9克,每日服2~3次。
2、肝郁气滞型肠易激综合征:该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而发病,常有腹痛胀闷,或两胁窜痛,或频繁排气的症状,并伴有腹痛欲泻、排便先难后易、大便常呈团块状、舌红、脉弦的表现。
治疗此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采取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原则,可选用如下方药:①柴胡疏肝散,其方药组成为:柴胡12克,制香附、炒枳壳、陈皮、川芎各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
将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取汁。
每日一剂,分3次服下。
当患者兼有胃肠湿热的症状,如大便色黄夹有黏液、小便黄、口苦、舌红、苔黄时,可在该方的基础上加黄芩12克,车前子10克。
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引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
其中,便秘型IBS最为常见,患者通常有便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便秘型IBS主要是由于肝郁脾虚导致,而四逆三仁汤是常用中药方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郁脾虚等相关病症。
本文通过对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IBS(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探讨其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便秘型IBS患者。
根据中医病机病理学理论,参照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予以四逆三仁汤治疗,对照组20例予以常规中药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
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效果相对较差。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3.4周,对照组为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四逆三仁汤是根据肝郁脾虚证病机而设计的中药方剂,其中包含桂枝、白芍、甘草等药物。
桂枝能疏肝解郁,芍药能调和血气,甘草则有舒筋活血的作用。
这些成分能够通过调和肝气,养护脾胃,促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型IBS的症状。
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IBS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其机制和安全性。
同时,由于本研究没有采用安慰剂对照组,因此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性。
后续研究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对照组,加强研究设计,进一步验证四逆三仁汤在便秘型IBS治疗中的疗效。
结论:本次临床研究表明,四逆三仁汤治疗便秘型IBS(肝郁脾虚证)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方
*导读:肠易激综合征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由情绪抑郁、胃肠功能紊乱、黏液分泌增多所致的功能性疾病。
临床症状有腹胀、腹泻、腹痛、便秘。
出现症状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
治疗时,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药治疗法还是西药治疗法。
下面,编辑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些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方。
……
肠易激综合征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的由情绪抑郁、胃肠功能紊乱、黏液分泌增多所致的功能性疾病。
临床症状有腹胀、腹泻、腹痛、便秘。
出现症状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
治疗时,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药治疗法还是西药治疗法。
下面,编辑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些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方。
方1:药物:吴茱萸8克,党参、丹参、薏米各30克,茯苓、白芍、白术、五味子各15克,干姜、川弓、制香附、延胡索各12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天1剂,4周为1个疗程。
主治病症:腹痛、便溏、困倦乏力、舌淡或淡红苔白腻。
方2:细辛1克、制附子6克、干姜、川椒各3克,姜黄连、盐黄柏各4克,乌梅15克,当归9克,党参10克,陈醋10毫
升,白蜜糖30毫升。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
连服观察2个疗程,症状消失即表明疾病痊愈。
主治病症:腹痛不适、腹泻不止、恶心呕吐、腹胀肠鸣、舌质淡红苔薄白。
方3:炙甘草6克,川弓、白术、半夏、黄岑各10克,李根皮、葛根各15克,白芍24克,干姜3克,当归12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日1剂。
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泻天数超过3天,舌质淡太白者。
方4:炙甘草、秦皮、陈皮各9克,木香、乌梅、防风、炮姜各10克,炒白术12克,白芍、赤芍、党参各15克,黄连6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入锅中煎煮,每日1剂。
主治病症:腹痛、腹泻、有水样便、便带粘液、舌质淡苔红。
以上都是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方,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