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六课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4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2024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3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盔.甲(kuī)俨.然(yǎn)虎视眈.眈(dān)B.偃.月刀(yǎn)击磬.(qìnɡ )沧海一粟.(sù)C.鏖.战(áo)陨.石(yǔn)叱咤.风云(zhà)D.金箍.棒(kū)抽屉.(tì)弄巧成拙.(zhuó)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观测氧气疙瘩威风凛凛B.抵御颓然沮丧技高一筹C.干躁考察斑点大步留星D.倾角起源跺脚暴露无遗3.下列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故宫博物院不可能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B.故宫博物院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C.故宫博物院的确是世界文化遗产。

D.难道故宫博物院不是世界文化遗产吗?4.填入下面句子中最恰当的一个成语是( )(2分)这个电视广告的制作的确( ),十分引人注目。

A.走马观花B.应接不暇C.别出心裁D.挖空心思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大家都注意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B.我带了课本、笔、纸等文具,按时到校。

C.在公共场所,我们应当保持清洁。

D.我一定认真改正并听取大家的意见。

6.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4分)A.列数字B.举例子C.作比较D.打比方(1)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 )(2)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

A.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文化生活》第六课射阳中学顾建龙一、课程标准学习要求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文字:(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史书典籍: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1)内涵:(2)意义: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1)文学艺术:A、文学艺术的独特作用:B、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2)科学技术:A、科学技术的地位:B、科学技术的特点:2、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特性。

B、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文化。

C、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感和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三、知识结构图解:1(1(2)从内涵上看: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方面看出。

2、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虽历经磨难,却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中的积极成份。

包容性的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同时,这种包容性,这种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五、典型题解题分析:考点1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与其他的古老文明相比,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故选①。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测试卷-带含有答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测试卷-带含有答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测试卷-带含有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当前,中国面临着人口基数大、人口群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分布不均等问题。

这些问题( )①对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②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④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我国为应对总人口增速放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老龄化加剧等人口特点逐渐显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有()①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②逐步延长退休年龄③全面实施二孩政策④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21原创〗据统计,我国总人口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但生育率已经接近国际公认的“低生育陷阱”。

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问题不断凸显出来,为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该政策( )①是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为依据的②表明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已弱化③意味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取消④旨在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十四五”规划纲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充盈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

“盼环保”“求生态”的依据是()①我国把保护环境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②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③绿色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我国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如图漫画认识正确的是()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②我们应停止对资源的开发利用③环境问题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④人类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在某学校9年级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自制宣传牌,倡导节约粮食、远离浪费,他们说:“就是有钱了也不能任性”。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集成块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

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六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六周上课时间第七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重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难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纵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点,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本课来探究神奇的中华文化。

教学过程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63页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上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海南旧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九年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二次月考(第五、六、七课测试题)(含答案)

海南旧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九年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二次月考(第五、六、七课测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旧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次月考(第五、六、七课测试题)(时间:65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其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把它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1.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明涵养了泱泱中华。

这说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一花独放、天下独尊C.一脉相承、亘古不变D.中西合璧、不分彼此2、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是()A.芭蕾舞B.算盘C.京剧脸谱D.十二生肖3、著名艺术家杨丽萍编导的《云南映象》,以其精湛的原生态舞蹈艺术的形式,向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观众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劳动与生活、文化与艺术、智慧与创造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貌,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这反映出:( )A.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B.教育科学技术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C.发展先进文化,吸收一切传统文化,创造新的民族文化D.发展先进文化,吸收一切传统文化,创造新的民族文化4、发扬工匠精神,提高中国产品质量,迈向中高端。

“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相一致的方面是( )①勤劳勇敢②爱好和平③团结统一④自强不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中华民族曾经历无数考验:近代史上西方列强曾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自然灾害更是不胜枚举。

天灾人祸,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这是因为:( )A.中国人太多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中国地盘太大了!东方不亮西边亮C.西方列强钩心斗角不团结D.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励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6、“爷爷的偶像是江姐,爸爸的偶像是雷锋,我的偶像是屠呦呦。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第6课《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第6课《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教学设计
课件展示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1)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 (2)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3)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4)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 献。 师:正是由于文化竞争力如此重要,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步伐。 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必须提升文化竞争力。 师:文化竞争力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提升文化竞争力呢? 师:请大家继续对照大屏幕或书本第 23~24 页,阅读材料五、六、七,探究、思考讨 论以下问题: 问题情景 3 材料五:2002 年 12 月 3 日,在蒙特卡洛世界博览会申办现场,俄罗斯、墨西哥、波兰、 韩国和中国分别就本国及申办城市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进行了精彩的宣传。最后登场的中国代 表团作了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陈述,中间插播了极富特色的申博宣传片。宣传 片以古朴的江南古镇、浦江两岸流光溢彩的夜景、大剧院辉煌的交响乐演奏和街头青年人的 劲舞等精彩内容,伴随着 10 次响起的中国民乐《茉莉花》旋律,赢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 也迎来了“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的好消息。 材料六:“为中国喝彩”大型音乐歌舞系列演出已先后在美国好莱坞碗形剧场、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和英国伦敦的千禧宫成功举办,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中国文化走向 世界的精品系列。 “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开幕式于 2004 年 7 月 13 日在南非首都比勒 陀利亚国家剧院隆重举行。开幕式上精彩的武术、杂技等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 国乐器展览,展示了中国乐器文化的独特风貌。锦绣中华图片展览通过中国当代摄影家的 60 幅精美作品,多侧面、宽领域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成果与当代生活风貌交相辉映的立 体画卷。 材料七:2004 年是美国纽约市政府把中国农历新年纳入法定公共假日的第三年。春节 来临,曼哈顿的唐人街和布鲁克林的第八大道举办了盛大游行,帝国大厦顶部 1 327 盏灯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6单元·一、选择题(共15分)1.(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

不知道该怎么处理?2.(本题3分)选出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传统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是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重在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是以古人之精神,开自己之生面,是在传统与当代对接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流淌继承除旧布新创建性B.流淌传承推陈出新创造性C.流动传承推陈出新创建性D.流动继承除旧布新创造性3.(本题3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智取生辰纲》表现了杨志既聪明能干,又粗鲁蛮横的特征,也表现了晁盖等人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

B.《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辅佐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刘备求贤若渴、真心诚意招纳人才的精神品质的赞颂。

C.《范进中举》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刘姥姥进大观园,投了贾母、风姐等人的缘,她们邀请刘姥姥一起进餐、游园,拿她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个实打实的丑角,作者对她是鄙视的。

4.(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朴刀/朴实嗔怒/谨言慎行茅塞顿开/艰深晦涩B.撮弄/戳穿带挈/锲而不舍屏气吞声/银屏金屋C.报帖/妥帖拙病/咄咄逼人羽扇纶巾/面如冠玉D.筵席/宴饮星宿/风餐露宿怅然若失/为虎作伥5.(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恼打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014·衡水检测)“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多谢长 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使很 多人动容。下列对古诗词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B.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C.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D.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解析 本题是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艺术性体现的理 解。D项属于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史书典籍的理解。《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 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 甚广,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①②说法正确。史书典籍并不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③说法错误。我们透过史 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但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④ 说法错误。
解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②③④。① 不是原因而是表现,故选D。
8.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苍穹、 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旖旎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 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这主要体现了( )。 ①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②注重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荣是中华文化生态观的重要理念 ③文化多样性就是指地域 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文化多样性不仅指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实践是文化创造的 源泉,故③④错误,应选B。
答案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见证。可以看出,作为文化基本载 体的汉字,它历史悠久,在发展中 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4.(2014·泉州质检)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 市,宋元时期的刺桐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最早放眼看世界的 城市。同时,泉州还是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从泉州的建筑可窥见一 斑。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净寺、天主教与基督教建筑风格的花巷、 中山街基督教南教堂、佛教建筑九日山建造寺、后城巷的中式民居、 近代南洋风格建筑、摩尼教风格建筑草庵、道教风格建筑老君岩等 在此交相辉映,见证着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 (1)泉州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10.在澳门回归祖国11周年大型展览上,具有浓郁澳门特色的妈祖 文化及弘扬澳门人爱国爱澳的中国传统艺术活动展示了澳门回归的 巨大成就,深深吸引了参观群众。材料体现了澳门文化( )。 ①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②具有自己的特色 ③是独立于中华文化 之外的文化 ④具有自己的区域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区域文化的理解。闽南文化是中原汉民迁入 闽南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②③说法正确。① 中“决定”说法错误。闽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④说 法错误。
7.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 的原因是( )。 ①中华文化没有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 ②汉 字的演变与使用 ③史书典籍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3.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暑期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 育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节目从2013年8月2日至10月25日,邀请 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将轮番担任读词考 官,从32支参赛代表队中,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中央电视 台科教频道金越总监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 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 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为什么活动主宣传语定位为“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汉字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作用。汉字既是中 华文化的书写工具,又是中华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透过 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汉字在中 华文明中的地位、作用。
解析 澳门文化既有自己的区域性特征,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表述错误,故选B。
11.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 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 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 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 )。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D.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你是如何理解这些特点的?
(2)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 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 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 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解析 A项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项错误, 我国还有少数民族的记录文字。D项错误,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 但不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工具。
12.(2014·郑州质检)660年前,黄公望老先生在富春江畔欣赏美景 画出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六百六十年后,凤凰卫视促成《富 春山居图》合璧一事。传世名画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 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材料表明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的地位及作用。①②分别从汉字的作用和地位 角度说明了推出该节目的原因,均符合题意。③指的是文学艺术, 排除。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排除。 答案 A
2.《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 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 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 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闽南文化是生活在闽南地区的 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一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体现了①。 闽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体现 了②。③错在“包容一切”上,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追溯历史,闽南文化是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后,中原文化与当地 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这体现了 ( )。 ①地理环境决定了闽南文化的包容性 ②人口迁徙会促进不同文化 间的融合 ③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 ④闽南文化与中 原文化特性完全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算盘是中国古 代发明的计算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观点太绝对。③说法错误。
4.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2013年5月向市民进行体验性 开放。展园中的蒙古包、伊斯兰建筑、藏式民居、旗袍等各具特色 的民族元素让观众耳目一新,使人们在观赏园林景观的同时领略了 我国多彩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风情 ( )。 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见证了中 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多彩的民族风情显示了民 族文化的丰富多彩,见证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③④说 法正确。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 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说法错误。
3.中国珠算,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宋代已经开 始应用,明代先后传到日本、朝鲜等地,近年在美洲也逐渐流行。 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所以至今仍盛行不衰。小小算盘折射出 ( )。 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很注重实际应用 ②科技与教育结合才具有强 大生命力 ③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才能走向世界 ④中华民族具有 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我们的中华文化
1.定位为“文化中国、文化卫视”的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别出心 裁地推出一档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意在为青少年打造一 个展示自己所掌握汉字的水平和个性的舞台。此举是基于汉字 ( )。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重 要文明标志 ③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 ④是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色 ②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 同感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岸 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合璧展出传世名画,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应选;“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 求”,这说明②④可选。①与题意无关。
闽南人创造了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生活在闽南地区的闽南人共 同创造并一代一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 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回答5~6 题。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闽南文化 ( )。 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风格独特、博大精深 ③传承创新,包 容一切 ④兼收并蓄,底蕴厚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