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六课PPT

合集下载

文化第六课中华文化

文化第六课中华文化

促进统 诸子 一的民 独 蜂起、 族文化 尊 从中可 百家 发展 儒 以看出中 术 争鸣
国家 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 公元前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 烟消云散 巴比伦王国灭亡 比伦 3500年 古印度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 公元前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 雅利安化 3000年 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我国的史书典籍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春秋》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 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见证之一——汉字:
作用: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 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 代 (c)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 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 要标志
你能例举一些我国有代表 性的史书典籍吗? 我国的史书典籍有何特点? 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特点? 它的意义是什么?
AB
17世纪西方的“中国潮”
启蒙时代西方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普遍出现一种泛中国
崇拜的思潮,人称“中国潮”。 “中国潮”的发起人
主要是商人和传教士。商人们贩运回来中国的丝绸、 瓷器、茶叶、漆器等;传教士贩运回来孔子哲学与中 国的道德社学等,这影响了西方的很多方面。在欧洲 社会面前,中国形象为他们展示了“梦寐以求的幸福
(一)、从(内容)独特性看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时间 公元前6公元1-400年 公元401-1000年 公元1001公元前1世纪 1500年 时代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东晋 南北朝到北宋初 北宋到明中朝 比例 50% 62% 71% 58%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28张) PPT课件 图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28张) PPT课件 图文

强学会
国闻报
南学会 实务学堂
时务报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 时期学会、 学堂、报 馆分布示 意图
问题思考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
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严复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 什么影响?
观点: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影响: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 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 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 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 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垫。
学以致用
4.强学会属于:
C
A.地主阶级政治团体
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D.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组织 5.维新派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D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
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D 这
(维新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顽 固 派 代 表 维 新 派
n 参与变法的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 杨深秀以及康广仁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 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的自觉行动。P75三
(2)对广大青年的要求: ①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②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③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 正确抉择。
④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P75相关链接
课堂小结
价值 与 价值 观
人的价值
哲学上的价值 人的价值原理及方法论
价值观
正确的 价值观
做出正确的 人生选择
对社会做出贡献
错误的 价值观
做出错误的 人生选择
人生误入 歧途
(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 是非曲直的标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
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总结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地位 居于主导地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居于从属地位
联 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才
系 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注意:(1)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不是对等的,贡献是首要的、第一位的。
(2)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认个人利益。
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 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主观的)
婚姻观、就业观、家庭观、学业观、饮食观,等等,都属价值观。
注意
1.人人都有价值观,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的价值观有差异。(主体差异性)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
关;
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自觉培 创造与实现是本课高频考点,
2.解析价值观差异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
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观。
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多以体
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 断和行为选择;
3.理解价值观对人 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 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社会历史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 会 与 价
寻觅社会的 真谛
社会历史观
本质
社会历史的 发展
社会历史的 主体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值 选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哲学上的价值;人的价值)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2024·广东、2024·湖北
2024·山东、2023·山东
2023·天津、2023·浙江
2024·浙江、2023·浙江、2023·北京、2023·江苏、2023·湖北、2023·湖 南、2023·辽宁、2023·广东、2022·全国
2023·北京、2023·河北、2022·北京、2022·湖北
2023·海南
价值的创
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会中实现
造与实现
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怎么实现
在砥砺自我中创 增长个人才干,全面提高素质
造和实现价值 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指引
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
【瞄准方向】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备考建议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第一框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课件(2023秋)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6课第一框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课件(2023秋)

新课讲解
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图
新课讲解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②人口素质偏低
新课讲解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跌至半世纪以来新低
思考:上图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新特点是什么?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
新课讲解
时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新课讲解
探究与分享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看出我国近年来劳动力人口状况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 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新课讲解
2.结合生活事例,说一说劳动力人口状况的变化对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少将引发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问题,造成劳动力 资源短缺,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 少会倒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企 业从依靠大量人力投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来。③可能引发养老、医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安定、和 谐。(具体事例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陈述即可)
新课讲解
2.自然资源的作用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 质基础。
新课讲解
讨论探究:表格反映我国怎样的资源形势?原因?危害?
资源名称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占世界总量排名 第三 第三 第四 第六
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例 1/3 3/5 1/3 1/4
新课讲解
思考:面对我国人口现状,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危害?
人口过多直 接影响我国 经济的发展 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家乡文化生活》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 《家乡文化生活》PPT课件

(3)二十年前主要的出行工具( )
A.步行
B.自行车
C.摩托车或电动车
D.公交车
E.私家车
F.其他____
(4)现今主要的出行工具( A.步行 C.摩托车或电动车 E.私家车
) B.自行车 D.公交车 F.其他____
(5)您认为我们家乡的建筑有无变化( ) A.新增不少楼房,变化很大 B.没有新增但有许多旧房改造 C.与之前没有什么变化
【反馈评估】
1.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谈道:“现在人们看待乡村就像围城,外面的人 恨不得马上进去开发,里面的人却想出来,因为生活条件太差。”请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谈谈你的看法。
2.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或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大面积拆迁,建起整齐划一 的住宅楼区,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农民搬上楼后,离自己的 土地远了,家具没处放了;乡村特色没有了。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如何在 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的情况下,保护、弘扬家乡文化?
(6)家乡现今主要的道路设施为( )
A.泥土路
B.水泥路
C.柏油路
D____
(7)您及身边的人现在的衣着样式如何( ) A.像以前那样单调 B.比以前丰富多了 C.没有太大的变化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现在的饮食状况如何( ) A.仍以解决温饱为主 B.饮食有巨大改善 C.讲究科学饮食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两种声音,你怎么看?
4.通过这次访谈,你对家乡的变化肯定有很多感慨,对家乡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会产 生一些想法,请以调查报告为基础,写一个“为家乡留一段记忆”的访谈报告或规划书 ,800字左右,在班级内交流。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第6课《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第6课《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教学设计
课件展示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1)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 (2)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3)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4)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 献。 师:正是由于文化竞争力如此重要,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步伐。 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必须提升文化竞争力。 师:文化竞争力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提升文化竞争力呢? 师:请大家继续对照大屏幕或书本第 23~24 页,阅读材料五、六、七,探究、思考讨 论以下问题: 问题情景 3 材料五:2002 年 12 月 3 日,在蒙特卡洛世界博览会申办现场,俄罗斯、墨西哥、波兰、 韩国和中国分别就本国及申办城市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进行了精彩的宣传。最后登场的中国代 表团作了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陈述,中间插播了极富特色的申博宣传片。宣传 片以古朴的江南古镇、浦江两岸流光溢彩的夜景、大剧院辉煌的交响乐演奏和街头青年人的 劲舞等精彩内容,伴随着 10 次响起的中国民乐《茉莉花》旋律,赢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 也迎来了“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的好消息。 材料六:“为中国喝彩”大型音乐歌舞系列演出已先后在美国好莱坞碗形剧场、俄罗斯 克里姆林宫和英国伦敦的千禧宫成功举办,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中国文化走向 世界的精品系列。 “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开幕式于 2004 年 7 月 13 日在南非首都比勒 陀利亚国家剧院隆重举行。开幕式上精彩的武术、杂技等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 国乐器展览,展示了中国乐器文化的独特风貌。锦绣中华图片展览通过中国当代摄影家的 60 幅精美作品,多侧面、宽领域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成果与当代生活风貌交相辉映的立 体画卷。 材料七:2004 年是美国纽约市政府把中国农历新年纳入法定公共假日的第三年。春节 来临,曼哈顿的唐人街和布鲁克林的第八大道举办了盛大游行,帝国大厦顶部 1 327 盏灯也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展示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意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是汉字标志着人 类进入文明时代,①不选;我们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不应认为自身的文化具有优越性,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不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正确;汉字具有 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D。
长的特征,深刻理解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 2.素养提升: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
字和史书典籍。
长的基本特征和强大生命力,增强
3. 了 解 中 华 文 化 衰 微 的 原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实现中
因,深入思考如何再创中华 华文化的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
文化新的辉煌。
党的领导。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谈谈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样的 作用? (2)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史官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史 书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3)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①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②要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③要立足社会实践,着 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提问: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二、社会实践是文化源泉和动力 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附: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 2、基本途径 3克服错误倾向 4、发挥人民群众作用 5、其他创新
2
对应训练: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①源泉②根本途径③动力④标准
⑤目的
A 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
2、漫画是中国人从西方学来的, 现在 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 明
A文化交流要海纳百川,以我为主
B继承和解签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对外来文化要全盘吸收4Fra bibliotek情景导入: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 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出土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 钟,共65枚,被称为我国古代的“编钟之王”。 曾侯乙编钟每个钟体都刻有错金篆体铭文,记录 了许多音乐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确 的程度,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水平,表 明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使用十二平均律了。 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源远流长
8
复习提问: 1、如何促进文化传播? 2、中华文化的特点
9
2、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 的辉煌历程
殷周 春秋战 秦朝 汉朝 隋唐 宋元 清


产 中华 具有 独 全 宋 面临
生 文化 划时 尊 盛 明 工业
深 思想 代的 儒 时 理 文明
刻 的雏 意义 术 代 学 冲击,
影形
23
对应训练:
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
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
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24
2、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 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
A文字 D绘画
B汉字 C史书典籍
25
3、“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 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方块字” 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的说法 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中华文 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 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11
4、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 变的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 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 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说明了中华文化 的——特点。
12
13
5、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 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你知道哪些史书典籍?
清朝

走向
衰微 10
3、材料一:“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
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
根。”
—— 台
湾材诗料人二余:光中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
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
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
传后世的。
第一部著名特的戏点曲:作规品—模关之汉大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存体游留记之—丰徐宏,祖为的世《徐界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所讽刺仅小有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16
5、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 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你认为 这些史书有何用处?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①口头传统和表述; ②表演艺术; 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1
不要让文化遗产“空前绝后”
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以及现代化传播 手段和文化载体的多样化,一些非遗逐渐失去 依存的土壤,比如像山歌、皮影、插秧号子、 乡村吹打等,由于老年人相继去世,年轻人不 愿问津而后继乏人……与此同时,非遗濒危, 还有部分原因是受到原材料限制,比如“紫檀 雕刻”,由于紫檀木材料日益紧缺,价格昂贵, 已经难于寻觅。而上海有名的顾绣,则因为对 绣工的刺绣技艺、艺术品位要求较高,训练周 期长而从业人员稀少,一样难于得到很好传承。
22
目前,有的地方开始探索非遗校 园传承保护模式,即非遗文化通过校园传 承,从娃娃抓起,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扎 根。还有的地方,开展“生产性保护”, 将一些具备转化条件的项目,通过艺人生 产的方式传承,以产业运作扩大生产规模 和销售市场,使这些项目通过市场化来激 活生命力,以此得到更为广泛的弘扬和传 播,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5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6
自主探究: 1、导言: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4、文字与汉字的区别
7
对应训练:
1、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 折; 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 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而起源于黄河、 长江奔腾不息的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 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什么 特点?
19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 值的文物,包括:
①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 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 筑等不可移动文物;
②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 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
③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 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街区、村镇)。
(1)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 要见证。
17
6、P65中华文化为什么经历了衰微的 过程?说明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7、P65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55
18
复习默写: 1、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物 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14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15
第一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