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树莓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7个树莓品种哈尔滨地区生长节律研究

7个树莓品种哈尔滨地区生长节律研究赵利群;王晓冬;王长海【摘要】对7个树莓品种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树莓5月中旬萌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不同品种树莓相继转入生殖生长期。
7、8月份为一次果实成熟期;8、9月份是双季品种的二次果实成熟期。
单品种树莓成果采摘期约为20天.生长期120天左右。
不同品种树莓果实成熟期可从7月中旬持续到9月下旬。
基生枝年平均生长量为136.5cm,生长旺盛期为7—8月份,且单季树莓高于双季品种。
%Seven Rubu3 idaeu3 sprout mid May in Harbin. Different varieties enter the reprodoetive growth stage sequentially from mid June to mid July. The first fruiting period was July and August. Second fruiting period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for double cropping varieties. Fruit picking period was about 20 days. Growth period was about 120 days. There was divergencet on phenology among varieties. Fruiting period of different Rubus idaeus continues from mid July to late September. The average annual increment of basal braehes is 136. 5era. The peak was in July and August. It was less for double eroooing varieties.【期刊名称】《林业科技》【年(卷),期】2012(037)005【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树莓;物候;生长节律【作者】赵利群;王晓冬;王长海【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3.2;S601树莓(Rubus idaeus)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灌木性浆果类植物[1]。
河北省野生红树莓果实品质差异分析及评价

河北省野生红树莓果实品质差异分析及评价张禹;黄洁帆;乔沈启;王亚童;赵雯昊;张明辉;刘炳响【期刊名称】《果树学报》【年(卷),期】2024(41)4【摘要】【目的】探究野生红树莓(Rubus idaeus L.)的果实品质差异,为红树莓高效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河北省冀东区(秦皇岛市)、冀北区(承德市)、冀西北区(张家口市)以及冀西太行山区(保定市)4个野生红树莓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区域的13个县域野生红树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果实外在表型性状和内在营养成分等指标的测定,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野生红树莓的果实特性差异,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野生红树莓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冀北区野生红树莓的果实大小显著大于冀东区、冀西太行山区和冀西北区,纵径与横径分别在9.64~14.41 mm、9.48~16.30 mm之间,且该区的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更高,最高单株产量为306.70 g,各区域果形无显著差异;冀西太行山区的红树莓可溶性蛋白含量(w,后同)高于其他地区,在1.78~1.84 mg·g^(-1)之间;冀西北区的红树莓具有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22.83~29.79 mg·100 g^(-1))和较高的氨基酸含量(12.47~12.96 mg·g^(-1));冀东区的红树莓花青素含量较为突出,在587.82~599.19 mg·kg^(-1)之间;经主成分分析,将18个指标经简化为4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8.530%,综合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地区为宽城、兴隆和围场;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样地的野生红树莓果实分为3类。
【结论】结合河北省分区综合评价果实品质,得出冀北区的野生红树莓产量大、风味佳,适合鲜食生产,而冀西北区、冀西太行山区和冀东区的野生红树莓果实有机物含量突出,适合不同需求的加工生产。
【总页数】13页(P712-724)【作者】张禹;黄洁帆;乔沈启;王亚童;赵雯昊;张明辉;刘炳响【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3.2【相关文献】1.西藏几种野生树莓的果实性状评价2.河北省野生酸枣果实主要经济学性状分析评价3.‘玉露香’ב香红梨’F1代果实品质分析、优系筛选及品质评价方法4.不同产地“瑞香红”苹果果实品质差异分析5.^(60)Co-γ辐射诱变李新品种福红的差异性状及果实品质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树莓和黑莓开花结实规律的初步观察

PENG h h b n S a 。 i g, GUO u 。 h n, CHEN T e s a J nza i - h n, W ANG i l g L -i , F a - n n EIZh o x e, HE Yi g n
的营养元素 , 维生素和钾含量丰富, 具有改善人体新 陈代 谢 及增 强 免疫 能力 的药 用价 值 。 实 除鲜食外 , 果 大 部 分制 成 速冻 果 实和 制 作 果酱 、 浆、 点 、 类 糖 糕 酒
等L] ] 。树 莓 和 黑 莓 在原 产 地 栽培 已有 上百 年的 历
史, 在我 国东 北和 华 北地 区早 已有 引入 和 栽 培 的报
( oee C  ̄ a F s y, W c— c i,o r a dF盯l Y h ig h a x .7 2 0 C ia  ̄et N S i hUnv fAg . n r Te ' a・ n S a n i 1 10 hn )
Ab t c :I o k 1 s a t t t o 5~ 2 a s f o 0 d y r m u p e r n e ( .2 c ) t l s o b d a p aa c 0 m o b o s m o u mi 。 frS m t Tu a e n a d lm e n W i a e t .Du i g t e ed y h r s ag o h p a p e r ta o tt it e t a .Th i a v s l m te l r h s a s t e e wa r wt e k a p a s a b u h r e n h d y n e ma n h r e t
12个树莓品种在新疆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12个树莓品种在新疆的引种适应性研究[目的]:树莓(Rubus spp)是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类落叶果树,被誉为第三代小浆果,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发展,但目前在多数地区尚未进行大面积栽培,形成种植规模主要在东北地区,且树莓果大部分出口国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各种果品间的市场供求极大的不平衡,以桃子、梨、苹果等为代表的大宗果品历经长时间的研究利用,发展迅猛,产业链已非常成熟。
小浆果发展起步晚,尤其是树莓的发展远不及草莓、蓝莓等其他小浆果的发展速度,开发利用滞后,有很大的市场缺口。
具有优良特性的树莓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新疆因其所处的地理纬度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树莓的主要适生区,沿天山北坡伊犁河谷一带,均有野生树莓分布。
但到目前为止,大规模、标准化的栽培还很少,当地的主栽品种多为野生驯化品种,存在产量不高、不耐储运、成熟期较为集中等问题,因此在乌鲁木齐开展树莓新优品种引种试验,观察其在本区的生态适应性,筛选适合新疆乃至我国西北地区栽植的优良品种,以期能够丰富本生态区的优质树莓栽培种资源,并根据本区的气候条件和消费需求,为不同品种不同模式的搭配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乌鲁木齐市北郊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小浆果基地开展,采取田间生物学及生态学调查手段,并结合室内测试分析法,对引进的12个树莓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系统地调查分析各个品种的抗逆性、物候期、枝条生长特性、果实品质、结实能力及产量、储藏性状等指标,以了解引进品种在本生态区的生态反应及生长发育状况,评价其生态适应性。
[结果]:(1)12个树莓品种均可在本区正常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顺利完成整个生育期,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在生长季加强水肥管理及修剪措施,均可不覆土自然越冬。
基生枝、结果枝枝条的增粗生长和加长生长趋势一致,且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期集中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到花期生长基本停止。
五个树莓品种引种研究

氍 莓 量 静 乳 冲 研 究
孙 丽 , 虎海 防 。 刘凤兰 。 张 东升
新 疆林业科 学院经济 林研 究所 , 乌鲁木 齐 2 . 新 疆 林业科 学院 , 乌鲁木 齐
8 3 0 0 6 3 :
8 3 0 0 6 3 )
3 . 苗木 栽植 和 田 问管理
试 验地 土壤类 型属 于灰棕 漠土 。 栽植 前 , 翻地 2 0 树莓 是蔷 薇科 悬钩 子属 多年 生 小灌 木类 落 叶果 厘米 , 掺 人 适 量腐 熟 的有 机肥 料 , 浇 足底 水 , 按 株 行 距 1 5厘 米 ̄ 1 5厘米 栽植 , 栽 后 浇透水 。 乌鲁 木齐 4 月 中旬 ~ 5月 上 中旬 常 有 晚 霜 , 为防止霜害 , 栽 植 后 需监 测 气 温 , 做好 防寒 准 备 , 低 温 时 用 土覆 盖 , 避 免 树 莓 幼苗 受冻 死亡 。进 入 5月下 旬树 莓 幼苗 开 花并 生长匍 匐茎 , 过 密的可进 行 间苗 。8月 以后 果实 陆续
天. 而 菲尔 都德 果实 发育 期最 长 , 达9 4天 。试验 点 9
月 份 以后 气 温开 始下 降 , 影 响植 株 生长 , 不 利 于树 莓
果 实 成熟 以及 产量 的提 高 。因此 , 成熟 期较 晚会 造成
菲尔 都德 , 最 晚 的是 中林 3 2号 . 相差 6天 , 不 过 各个 树莓 品种 都是 在 4月下 旬前 后 1周 内开 始 发芽 哈
尔 太兹 、 中林 3 2号 、 萨尼 、 中林 5 8号都 是 在 5月 下
方 向 的冠径 的净 生长 量 以及样 株保 存 率 ,通过 测 定
1 . 试 验 地 概 况
试 验地 设 在新疆 林业 科 学 院树 木 园 ,位 于 乌鲁
四川攀西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红树莓果实品质的研究

园艺博 览
《 现代 农业科 技 ̄ 0 7年 第 2 20 4期
四川攀西地 区不 同立地条件下红树莓果实品质 的研究
王 立新 杨 淘 谢 以萍
(西 昌学 院 园 艺 系 , 川西 昌 65 1 西 昌市 林 业 局 ) 四 10 3;
摘要 通过 对四 川攀 西地 区干 热河谷 不 同立地 条件 和 不 同红 树莓 品种 试验 , 果表 明 : 海拔 1 0  ̄ 0 m 范 围 内 , 着海拔 升 高 , 结 在 02 0 5 4 随 单 果重 、 可溶性 固形 物含 量 、 糖量 和 出汁 率有 增加 ; 含 红树莓 果 实的 糖 、 、 白质 、 酸 蛋 氨基 酸 、 维生 素 c含 量在 品种 间差异 显 著 ; 凯和威 廉 梅
红树 莓 生产 和 品质 评价 。 目前未 见 有 关四 川攀 西 地 区不 同
海拔 下 不 同红 树莓 品 种 的果 实性 状及 品质 的研 究 报道 。 本
有很 好 的保健 和医 疗功效 , 国 外誉 为第 3代水 果 f1近 些 被 1。 ' 2 年, 结合 长江 上游 退耕 还林及 地 方经 济建 设 , 国外成 功 引 从 种 红树 莓 , 并取 得 了巨 大 的经 济效 益 和 生态效 益 圈 关 于红 。 树莓 在攀 西 地 区 引种 后 . 同立地 条件 是 否对 其 品 质 和经 不
/ m /c
厚
西 昌市 马 坪坝 1 4 E2。 紫 色 土 0S 2 5 8 O 普 格 县 螺 吉 山 1 5 E 0 山 地 黄壤 8 0S 3。 8 5 盐源 县 枚 雨 2 4 1。 山地 棕 壤 9 0NW 2 2 O
3.0 7 3_6 3 3.4 8
业 栽培 提供 科学 依据和 参考 。
红树莓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红树莓及其丰产栽培技术发布时间:2006-8-16 17:11:14来源:广西农业网红树莓是蔷蔽科悬钩子属植物,多年生半灌木性果树,俗称红马林。
果实营养丰富,甜而微酸,风味独特,除生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酒、果酱、果糖、果冻、果汁、饮料等。
红树莓是我国北方地区树莓的主栽品种,由于人工栽培历史较短,栽培技术滞后,产量增长缓慢,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为此,我们对红树莓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供作参考。
1、红树莓主要性状1·1 果实经济性状红树莓果实为聚合果、圆头形,成熟时深红色。
平均果重3.89,最大果重5.69,果内有许多细小可食的种子,可食率100%。
果实甜而微酸,香味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糖6.47%、酸1.08%、蛋白1.13%、维生素C29.27mg/100g 鲜果,还富含维生素E、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
果实7月上旬成熟,发育期约50天,果实成熟期15-20天。
一般每667m亩产果500-750kg,丰产栽培可达到1300kg。
1·2 植物学特征红树莓为蔓生半直立小灌木。
当年生枝条绿色,被有蜡粉,节间长4-5cm,基部有少量细嫩的软刺。
叶色浓绿,叶背银白色,嫩叶紫红色,多为三出羽状复叶,叶柄长7-8cm,叶面皱摺较浅,叶缘锯齿细,叶尖向下。
花乳白色,两性花,为顶生长圆锥花序,开放时一般由上而下依次开放。
自花结实。
1·3 生物学特性红树莓喜肥水,喜光,不耐涝,最适宜PH值5.5-7.0、有机质含量3%以上、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
在我国北方4月初至下旬萌动,5月中下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中旬果实开始成熟,10月初落叶。
植株进入结果期早,栽后2年结果,5年丰产,经济寿命15年左右。
2、丰产栽培技术2·1 园地选择选园时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3%左右、PH值5.5-7.0、光照和水源充足、湿润而又不积水的地块。
如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地块建园,耕翻时应多施有机肥。
树莓育种研究进展_王友升

收稿日期:2000-07-02树莓育种研究进展王友升 徐玉秀 王贵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摘要 本文就树莓的种质资源,遗传结构,现代生物技术在树莓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树莓育种进展进行了述评;对国内外主栽品种及新育成的品种特性作了介绍,并对今后我国树莓的育种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树莓 育种 品种树莓是蔷薇科(Rasaceae)悬钩子属(Rubus.L)半灌木性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小浆果类果树,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
大约在16世纪,英国最先将欧洲红树莓(R.idaeus.L)进行人工栽培。
20世纪初,树莓的种植业迅速发展,在波兰、南斯拉夫、苏格兰、美国和加拿大等都有大面积的经济栽培。
但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苗圃原种质量差,病虫害严重以及手工摘果成本过高等方面的原因,树莓的栽培逐渐衰退。
近几十年来,树莓在遗传改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树莓的研究与生产。
在国内,对树莓的育种也逐渐展开,目前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的调查和引种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1 种质资源分布及分类全世界悬钩子属植物750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寒带,少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南半球。
在美国国家无性系种质资源库公布的悬钩子目录中,目前有利用价值的有143个种,1000多个无性系,来自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树莓17个种,336个无性系。
我国悬钩子属已报道的有194个种,其中特有种138个,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西南地区分布最为集中,但大都以野生状态存在。
悬钩子属植物种类繁多,各种间性状差异很大,根据外部形态分类比较困难,目前对该属的植物学分类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中国植物志》中将该属植物分为8个组,即空心莓组、常绿莓组、悬钩子组、木莓组、刺毛莓组、矮生莓组、匍匐莓组、单性莓组,其中前5组为灌木或半灌木,后3组为草本。
俞德浚将该属分为刺毛莓亚属、软枝莓亚属、大花莓亚属、空心莓亚属、实心莓亚属等5个亚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树莓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摘要:以夏果型树莓品种费尔杜德(RubusidaeusL.cv.FertodZamatos)和秋果型树莓品种哈瑞太兹(R.idaeuscv.Heritage)为试材,分别于坐果后7、14、21、28、30、32d测定果实的鲜重、体积、纵径、横径,分析其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
结果表明,费尔杜德生长曲线表现为双“S”曲线,在坐果后14~21d和28~32d2次速长期之间有一个缓慢增长期,且第二次生长速度大于第一次生长速度;哈瑞太兹生长曲线表现为单“S”曲线,在坐果后21~28d生长速度最快。
关键词:树莓;夏果型;秋果型;果实;生长发育
树莓(RubusidaeusL.)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L.)小浆果果树,又称托盘、马林等。
目前在中国的栽培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和辽宁等省,栽培的类型有二年生枝条结果的夏果型和一年生枝条结果的秋果型。
秋果型树莓和夏果型相比,最大优点就是越冬不用埋土,特别适合于寒地的种植,因而近年在生产上发展较快。
国外对树莓的报道较多,且主要集中在对大果、丰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主要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1-5]。
而国内关于树莓的组织培养、主要功能成分的分析与提取、悬钩子属植物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较多[6-9],关于树莓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仅见代汉萍等[10]和刘彤[11]的报道。
因此本研究采用夏果型和秋果型2种不同类型的树莓,通过测定果实发育期间鲜重、体积、纵径、横径的变化,了解树莓果实生长发育的规律,以期为制订生产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树莓品种费尔杜德和哈瑞太兹的果实从开始坐果到成熟期果实的单果重动态变化情况见图1,果实的单果体积动态变化情况见图2,果实的纵径、横径动态变化情况分别见图3和图4,果实发育期间生长速率的动态变化分别见图5和图6。
3讨论
树莓的果实为典型的聚合小核果。
代汉萍等[10]以夏、秋两种结果类型的树莓品种为试材,对其果实横径进行了测量。
结果表明,坐果后一周果实横径增加迅速,然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成熟前一周果实横径再次快速增加。
刘彤[11]对夏果型树莓品种奥瑞斯(R.idaeuscv.Orus)果实的鲜重、纵横径进行了测定,发现其经过前期15d左右的缓慢生长后进入第一次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1周左右,之后出现了持续约4d的缓慢生长期,然后进入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一直到果实成熟。
本研究表明夏果型品种费尔杜德
和奥瑞斯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在2次速长期之间有1个缓慢生长期,表现为“双S”曲线。
而秋果型品种哈瑞太兹在坐果后21d前表现为缓慢生长,之后到果实成熟一直表现为快速生长,呈现出“单S”曲线变化特点,说明这两类不同类型的树莓品种其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尽管费尔杜德和哈瑞太兹品种的果实生长曲线表现不同,但根据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可将果实发育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为从坐果开始到坐果后21d,此期果实不断膨大,果肉不与花托分离,颜色从绿色变为黄白色;第二时期为坐果后21~28d,此期最主要的特点是果实从黄白色开始着红;第三时期为坐果后28~32d,此期果实继续膨大,达到本品种固有的形态大小,果肉迅速变软,并且和花托分离,颜色从少量的红色达到全红,进入可采成熟期。
树莓果实发育期短,一般在30d左右。
在发育期间,果实一直在膨大生长,尤其在成熟前一周,果实的硬度、色泽和风味等变化很快。
生产上为了改善树莓果实品质并且提高产量,不仅要重视秋施基肥,还要注意在开花后到幼果形成期追肥,而成熟前一周要适当控水,以促进果实的着色。
参考文献:
[1]PERALSA,SABITYA.Developmentsinraspberrybreeding[J].ResearchJournalofAgricultureandBiologicalSeiences,2006,2(4):171-177.
[2]WADAS,REEDBM.Optimizeds carificationprotocolsimprovegerminationofdiverseRubusgermplasm[J].ScientiaHorticulturae,2011,130(3):660-664.
[3]ORHANE,ESITKENA,ERCISLIS,etal.Effectsof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onyield,growthandnutrientcontentsinorganicallygrowingraspberry[J].ScientiaHorticulturae,2006,111(1):38-43.
[4]KHMELIA,SOROKINATA,LEMANOVANB,etal.BiologicalcontrolofcrowngallingrapevineandraspberrybytwoPseudomonasspp.withawidespectrumofantagonisticactivity[J].BiocontrolScienceandTechnology,1998,8(1):45-57.
[5]QUITO-AVILADF,MARTINRR.Rea-timeRT-PCRfordetectionofRaspberrybushydwarfvirus,raspberryleafmottlevirusandcharacterizingsynergisticinteractionsinmixedinfections[J].JournalofVirologicalMethods,2012,179(1):38-44.
[6]徐娥,李岩.树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1):64-65.
[7]韩加,新华·纳比,阿里木·帕塔尔,等.新疆树莓果实营养成分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性研究[J].营养学报,2008,30(4):410-413.
[8]王文芝.树莓果实营养成分初报[J].西北园艺,2001(2):13-14.
[9]李玲,汤浩茹,段娟,等.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鉴定与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13-1516,1570.
[10]代汉萍,林莉娜,郭修武,等.树莓不同结果型品种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特性的研究[J].果树学报,2008,25(3):343-347.
[11]刘彤.树莓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