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的生物学特性

合集下载

树莓知识早知道

树莓知识早知道

树莓知识早知道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第43期中国树莓产业发展联盟树莓的生物学特征树莓是多年生小灌木,茎分地上茎与地下茎两部分,而地下茎是树茎的主干。

茎在地上部分的干型因品种不同有差异,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和匍匐型等。

干皮和成熟枝颜色一般为灰褐色或紫褐色,嫩枝多为绿色。

干、枝及叶柄有具刺和无刺两种类型。

树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夏果型和秋果型。

夏果型树莓的初生茎第一年为营养茎而不能结果,到第二年才能成为花茎结果,同时萌发新的营养茎。

而秋果型树莓是初生茎结果,在当年生茎的顶部于夏末秋初开花结果,故又把秋果型树莓称为连续结果型。

秋果型树莓同一茎上每年结果1 次,在第二年结果后老茎自然衰老枯萎。

定植第二年,大多数品种每一平方米可萌发20 - 30 株幼苗,少数品种如爱米特每平方米能萌发出40 - 50 株苗。

秋果比夏果硬度大,减轻了储运损耗,同时延长了货架期。

树莓叶片一般扁平,互生,形成较大的光合和蒸腾面积,多为单数羽状或三出羽状副叶,顶端渐尖,基部心型,叶柄长6 - 9 厘米,叶片长7 - 13 厘米,宽8 -15 厘米。

叶片颜色多为深绿,泛紫红。

叶的功能大小取决于叶片的质量和寿命。

沙壤质中性土壤,水肥充足,栽培管理好的树莓生长繁茂,叶片宽大,叶色深绿,寿命长,果实大,品质好,丰产。

树莓的根系为多年生,除了起着支持、固着、吸收、合成、贮藏与输导等一般功能外,根又是无性繁殖的主要器官。

树莓根系以纤维形网状根生长在土壤的上层。

在土壤上层0 - 25厘米的剖面层上的根量约占根总量的70%,在25 厘米以下的土壤层中的根量只占根总量的20%,少数根径大于6 毫米的根偶尔也能扎入土层90 - 180 厘米的深处。

根系的水平伸展范围不广,在植株周围30 -50 厘米范围根系密度最大,50 厘米以外,根系逐渐稀少。

根系的水平生长幅度因品种和土壤质地不同而变化。

树莓的花序是有限花序,但由于形状为圆锥形,故称为圆锥状花序。

临沂市树莓生物学特性及有机丰产栽植技术

临沂市树莓生物学特性及有机丰产栽植技术

临沂市树莓生物学特性及有机丰产栽植技术作者:陈香艳张谦王晓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24期摘要:树莓又名山莓,果实色泽宜人、风味独特,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其根、茎、叶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酒等。

正是由于具有以上特点,树莓成为继苹果、樱桃等第一代和第二代水果之后的第三代水果的代表。

树莓生长快、繁殖快,结果早,适应性强,抗逆行强,不用上化肥、打农药,是生产绿色食品的首选树种。

近年来,因用途广泛为临沂市种植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本文根据树莓的生长条件,从生产环境、栽培生产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出树莓有机丰产栽植管理技术。

旨在为树莓的丰产丰收提供科学依据。

關键词:树莓;特性;栽培技术;管理技术树莓(Rubus idaeus L.)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 spp)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是一种高效、高营养的经济作物。

鲜果晶莹剔透,味道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当今风靡欧美、深受人们欢迎和青睐的高营养新兴绿色水果。

树莓除做食用外,还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酒等,均为上乘食品,并且根、茎、叶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可美化环境,保持水土等。

正是因为具有以上特点,因而树莓成为继苹果、樱桃等第一代和第二代水果之后的第三代水果的代表,以其用途广泛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目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极高的小灌木果树品种。

目前已成为临沂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已被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课题组成员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根据树莓的生长习性,从种苗、选地整地、施肥、栽植、搭架管理、水肥管理、中耕除草、冻害防护、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出树莓有机丰产栽植管理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1.1 生长结果习性3月上旬萌芽,抽出新梢后立即进入花芽分化期,4~5月为开花期,花期长达1个月,5月底至7月底果实陆续成熟。

采收后新梢继续生长,长的达1~2米,至10月中旬落叶。

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常规树莓管理粗放,但要生产有机树莓产品对产地环境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要求土壤符合GB 15618中相关规定,灌溉水符合GB 5084中相关规定,环境空气符合GB 3095中相关规定。

蔷薇科:树莓Rubusidaeus

蔷薇科:树莓Rubusidaeus

蔷薇科:树莓Rubusidaeus
树莓
学名:Rubus idaeus
别名:木莓、悬钩子、覆盆莓、乌藨子、小托盘、科属:蔷薇科悬钩子属
形态特征:
树莓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高2-3m。

幼枝绿色,有白粉,枝条丛生,无主干。

有少数倒刺。

单叶互生;叶柄长3-4.5cm;托叶线状披
针形;叶片近圆形,直径5-9cm,掌状5深裂,中裂片菱状卵形,基部近心形,边缘有重锯齿,两面脉上有白色短柔毛;基生五出脉。

花两性;单生于短枝的顶端,花萼5,宿存,卵状长圆形,萼裂片两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圆钝;直径2.5-3.5cm;花梗长2-3.5cm;雄蕊多数,花丝宽扁;花药丁字着生,2室;雌蕊多数,具柔毛,着生在凸起的花托上。

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下垂;小核果密生灰白色柔毛。

花期3-4月,果期5-8月。

覆盆子,药名。

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是一种水果,果实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干上长有倒钩刺。

覆盆子有很多别名,例如:悬钩子、覆盆、覆盆莓、树梅、树莓、野莓、木莓、乌藨子。

覆盆子的果实是一种聚合果,有红色,金色和黑色,在欧美作为水果,在中国大量分布但少为人知,仅在东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市场上比较少见。

覆盆子植物可入药,有多种药物价值,其果实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覆盆子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腺分泌苛尔蒙。

树莓多年生落叶灌木,为我国新兴开发的第三代水果。

树莓资料

树莓资料

红树莓栽培技术•第一节红树莓栽培历史及现状•树莓,俗称马林或托盘,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是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灌木树种。

国际上称为“第三代水果”。

所谓的第三代水果是风味、口感俱佳,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水果。

(第一代水果有梨、苹果、桔子、桃、李、杏葡萄等;第二代水果有猕猴桃、草莓、山楂等;第三代水果有树莓、蓝莓、唐棣、沙棘等)树莓在欧美国家早已广泛栽培,并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

我国栽培树莓的年代难以考察,但进入黑龙江省的年代却有记载。

中东铁路修建并于1903年建成通车,树莓便随俄罗斯侨民一同进入中东铁路沿线的哈尔滨、帽儿山、一面坡、石头河子、横道河子等地。

当时栽培面积较少,果实只用于鲜食和制作少量果酱。

目前,黑龙江省仍至全国树莓栽培面积以我们尚志为最多。

2005年树莓面积已达到15000亩,年产量5000吨。

主要分布要石头河子、尚志、亮河、一面坡、长寿、马延等乡镇。

第二节树莓的营养价值及食疗保健作用•一、树莓的营养价值:树莓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食物营养中占有重要地位。

果实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有促进物质吸收和消化(酶的作用),改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国外研究表明(美、日等),树莓食品,特别是鲜果,是目前最好的减肥食品,被称为“红宝石”。

据分析每100克红树莓鲜果中含水分83—88克,蛋白质0、8—3克,糖类5、3—6、8克,纤维素2—4克,有机酸0、8—3克,果胶0、3—1、6克,钠21毫克,钾208—281毫克,钙30—36毫克,镁21—29毫克,磷32—114毫克,铁4毫克。

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B5、维生素P、维生素E、维生素C等,其中尤其是维生素P和维生素C含量最多,每100克果实中含维生素P526—7500毫克,维生素C16—62毫克。

二、树莓的药用保健价值及其他作用树莓中含有多种药用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鞣化酸:红树莓浆果每100克含鞣化酸1、5—2毫克,鞣化酸是一种带苯环的酚类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抵抗杀灭致癌物质,低含量的鞣化酸可以减慢癌细胞的生长,高含量则可杀死癌细胞。

红树莓栽培技术

红树莓栽培技术

红树莓栽培技术作者:刘念明来源:《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14年第2期刘念明红树莓(R.idaeus L),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落叶半灌性果树,国际上称之为“第三代水果”(第一代水果有梨、苹果、橘子、桃、李、杏、葡萄等,第二代水果有猕猴桃、草莓、山楂等;第三代水果有树莓、蓝莓、唐棣、沙棘等)。

果实为聚合浆果,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酸甜芳香,口感极佳,鲜果或加工饮品具有食药两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鲜果年需求量在500万t左右,但供应量不足200万t。

1 生物学特性1.1 植物学特性红树莓是孽根性灌木,处于灌木与半灌木之间,由地下部分的根和地上部分的茎、叶、芽和花序、果实组成。

1)根。

根系大多数分布在5~40 cm土层内,由生在新茎上的不定根(也称孽根)和侧根组成。

侧根分布在15~40 cm土层内,生长年限较长(一般可达10年左右),粗度1~2 cm,开始呈浅褐色,逐渐变成深褐色。

须根主要着生在新茎产生的不定根上,侧根上须根较少。

2)叶。

羽状复叶,由3~5个小叶组成。

叶形有卵形、披针形,顶部小叶片呈宽卵形。

叶缘锯齿状,叶面绿色,叶背灰白色,有白色茸毛。

叶柄5~10 cm长,带有小皮刺。

3)花果。

红树莓的花芽为混合芽,着生在当年新茎叶腋里。

8月下旬分化,下年长出较长的结果枝。

花序为总状花序。

花属两性花,结果率较高,初花期在6月中旬,可持续10~15天。

果实着生在突起的花托上,柔软多汁,不耐贮运。

1.2 生育期分防寒解除期、萌芽期、基生枝生长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休眠期共6个时期。

1.3 对环境的要求1)水分。

春季解除防寒后需充足的水分,土壤含水量达到70%以上为宜。

花期水分过多会降低地温,影响正常授粉。

果实膨大至成熟采收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达到80%以上。

果实采收后是基生枝旺盛生长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以上,以促进枝条成熟和花芽分化。

2)光照。

对光照非常敏感,光照充足时生长旺盛,叶片厚、色深,花芽发育好,果实含糖量高,品质优良。

树莓的生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树莓的生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树莓的生物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杜凯丽李明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6期【摘要】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树莓的果实,是中药覆盆子家族的一员,作为中药材已有数千年的用药历史。

树莓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具有涩精益肾助阳明目、醒酒止渴、化痰解毒之功效,主治肾虚、遗精、醉酒、丹毒等症。

叶性微苦,解毒、消肿、敛疮等、咽喉肿痛、多发性脓肿、乳腺炎等症。

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树莓;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树莓(RubuscorchorifoliusL.f.),又名覆盆子,因叶裂如掌也称掌叶树莓,在古书中多有记载。

据《本草纲目》记载:树莓其补益与桑椹同功。

《本草经疏》记载:树莓,其主益气者,言益精气也。

肾藏精、肾纳气,精气充足,则身自轻,发不白也。

苏恭主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

树莓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花青素等抗衰老物质,同时富含大量抗癌物质鞣化酸。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减肥、治疗泌尿道感染、天然“阿斯匹林”、皮肤增白及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由于树莓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 树莓的生物活性成分1.1 维生素E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并被科学家比作神话中的“青春之泉”,是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能阻止脂质的过氧化作用;也是最好的抗氧化剂,对延缓衰老和保持健康状态起到显著效果。

医学专家指出:维生素E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及并发症、运动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等方面疾病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红树莓中含有的维生素E含量达99.6μg/g,几乎是当前已知所有水果中含量最高的,比沙棘(33μg/g)高出3倍以上。

[1]1.2 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亦可改善机体内环境,起到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效果[2]。

树莓的营养及活性成分的研究

树莓的营养及活性成分的研究

树莓的营养及活性成分的研究【摘要】树莓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本文对树莓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以及花青素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功效的活性成分。

树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还可能具有抗癌、降血压等其他功效。

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对树莓的价值和功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树莓的营养与活性成分的信息,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树莓的潜力和开发更多的应用。

【关键词】树莓、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健康、益处、功效、研究进展、意义、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树莓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不仅口感酸甜可口,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

树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花青素、原花青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树莓的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

树莓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保健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着显著的益处。

树莓还可能具有调节血糖、减肥、改善心血管健康等其他潜在功效,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树莓的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为开发树莓相关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对树莓的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未来的健康保健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树莓的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以及潜在的其他功效。

通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揭示树莓在营养学和药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讨树莓在食品、保健品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有望揭示树莓中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人们认识和利用树莓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为树莓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树莓的应用和推广,助力人们更好地享受树莓所带来的健康益处。

树莓栽培技术培训资料

树莓栽培技术培训资料

树莓在我国栽培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最初 在黑龙江零星栽培,后来吉林、辽宁等地也 相继引种栽培,但开发利用很不够。除东北 地区外,江苏、江西、陕西、山东、北京等 省市也开始较大面积栽培。目前全国树莓栽 培面积约2万亩,主要栽培地区为黑龙江、辽 宁、吉林、山东、北京、新疆(伊犁山区、北疆山区逆 温带)等。
3.2 双季树莓 别名双季马林、托盘。 当年生枝绿色,枝上 密生紫色小刺。复叶, 小叶5枚,果实圆球 形、鲜红色、品质好。 在夏秋两季不短产果, 产量高,供应市场时 间长。
3.3 黑树莓 又名黑马林。 枝条呈紫黑色,被有白蜡 质,茎上有硬刺。枝条弓 状下垂,顶芽触到地面时 易生根,并发出新植株, 浆果矩圆头形,紫黑色, 有光泽,单果重1.99g, 每100g鲜果含VC30mg,适 于加工。
据外贸部门提供的信息表明,我国生产的红树 莓果实速冻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非常畅销,2005 年每吨出口价1800.2200美元(折合7.9元/ 斤),且历年相当稳定。树莓是一种待开发的保 健果品和药品资源,目前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由于国际市场的大量吃进,也大大刺激了我国 树莓产业的发展。
新疆栽培的树莓品种大部分是从东北引进的, 主要有红树莓, 大红树莓,双季树莓,丰满红 。 新疆的伊犁、昌吉、乌鲁木齐等地区有少量 栽培。树莓喜欢冷凉,具有一定的抗寒力。在 北疆地区栽培,需简易防寒越冬。土壤封冻前 ,将1年生枝顺行向。放倒,盖少许土,在雪下 可安全过冬。树莓当年挂果,三年进入盛果期 ,寿命20年。
3.6 澳洲红 树势偏弱,平均单果重3.08g,最 大单果重6.2g,每100g鲜果含VC44.7mg,出汁率 70%。抗寒、抗病力强。
3.7 红宝石 基生枝 长2m,通常每果枝着生 7~12个花序,果实红色 ,单果重2.9g,品质上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莓的生物学特性树莓与一般灌木不同的地方是,它没有2年生以上的地上树。

树莓与半灌木也有不同,半灌木的茎在当年冬天几乎全部衰亡或地上部只留下很短部分,而树莓1年生茎可以越冬,只在第2年结果后才干枯衰亡。

然后,又萌发出新茎,年年周而复始生长。

(一)根的特性树莓的根系为多年生,根的一般功能是支持、固着、吸收、合成、贮藏与输导,同时树莓根又是无性繁殖的主要器官。

树莓根系是以纤维网状根生长在土壤的上层。

在土壤层0~25厘米的剖面层上约占根总量的70%;在于25厘米以下的土壤层中只占根总量的20%;少数的根径粗大于6毫米,根偶尔也能扎入土层90~180厘米的深处。

(二)茎的特性树莓茎分为地上茎与地下茎两部分,而地上部分的茎则是树莓茎的“主干”。

初生茎:初生茎就是第1年生出的茎。

新的初生茎来自越冬后的茎地面以下的主芽。

秋果型红树莓,在当年生茎的1/2处就可结果,此茎越冬后,在第2年初夏又可在茎的下部1/2处结果,故又可称其为双季莓。

花茎:花茎是指初生茎生长到第2年才开花结果,也就是第1年为营养生长,到第2年才开花结果,这种生长到第2年的茎称之为花茎或者称结果茎。

通常依树莓的结果习性分为两种类型,即夏果型品种和秋果型品种。

(三)叶的特性树莓叶片一般扁平,互生,形成较大的光合和蒸腾面积。

多为单数羽状或三出羽状复叶,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叶柄长6~9厘米,叶片长7~13厘米,宽8~15厘米。

叶片颜色多为深绿,泛紫红。

叶片寿命长短随品种类型而不同。

夏果型初生茎年生长周期中叶片寿命呈现节奏性的变化,茎下部的叶片长50~60天即衰老枯黄;中上部叶片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寿命长达150~180天;结果枝上的叶片随果实成熟即衰老枯萎,一般在40~50天。

秋果型叶片的寿命较长,果实成熟采收后,叶片仍具活力,起着以叶养根的作用。

(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对树莓有多种影响,春季和初夏低温霜害可以造成夏果型树莓花或新梢受害;秋季过早出现霜害或冻害,致使秋果型树莓果实停止发育,初生茎停止生长及焦梢;冬季温度波动可造成寒害。

树莓休眠大约需要4.4°C的平均低温,800~1600个小时才能完成休眠。

所以北方雪少而严寒的地区通常采用埋土防寒。

如冬季有雪覆盖,树莓某些品种枝条可忍受-36°C左右的低温。

树莓是落叶性果树,必须经过落叶后低温阶段的休眠期,次年才能正常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

树莓通常在通过休眠期后,芽在7.2°C时就开始萌芽。

不经过低温阶段的芽可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萌芽,最长可达1年之久。

树莓栽培地区,适宜的年降水量应在500~1000毫米之间,而且分布要均匀。

年降水量低于500毫米的地区,在干旱季节必须灌溉,否则树莓生长不良、产量不高。

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必须考虑到排水措施,且栽植不宜过密,要适当称植,有利于通风透光。

特别是在结果期间,降水过多,会造成果实发霉、落果而减产。

同时,降水多,湿度大,容易感染病害。

树莓是喜水小浆果树,对水分状况很敏感,既不抗干旱也不耐涝。

土壤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要么根系不能进行政党的呼吸作用而死亡;栽在低洼处的红树莓,土壤积水24小时就可使树莓萎蔫;栽在土壤黏重渍水处的树莓成活率很低。

土壤水分不足,对树莓初生茎生长及果实发育都不利。

特别是果实成熟期,每周需要60毫米左右的水。

可以使用覆盖物或采用滴灌,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提供稳定的土壤水分。

特别是在缺水地区使用滴灌既经济又能提高树莓的产量和质量。

生态习性山莓系荒地的一种先锋植物,耐贫瘠,适应性强,属阳性植物,在林缘、山谷阳坡生长,有阳叶、阴叶之分,是湖南省植被的一个广布种叶的解剖结构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二面叶,由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叶柄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影响树莓生长和结果有很多环境因素,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树莓不同品种特性和某一时期树莓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所以,各种环境因素必须综合考虑。

一.温度温度对树莓有多种影响,春季和初夏低温霜害可以造成丰果型树莓花或新梢受害;秋季过早出现霜害或冻害,至使秋果型树莓果实停止发育,初生茎停止发育及焦梢;冬季温度波动可赞成寒害。

树莓休眠大约需要4.4度的平均低温,800~1600小时才能完成休眠。

黑莓需要经过7度的平均低温300~600小时。

所以北京方雪少而严寒的地区通常采用埋土防寒。

如果冬季有雪覆盖,树莓某些品种枝条可忍受-36度左右低温。

温度对树莓有较大的影响,有的年份北方树莓花期会受到晚霜低温危害,造成减产。

过早霜冻对双季树莓的秋果也会造成危害,使部分果实不能完全成熟。

在南方高温环境下也会给果实造成灼伤,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树莓根系在地温达到5℃左右开始萌动,9℃—10℃是萌芽适宜温度。

树莓生育期110天左右,需积温2100℃—2500℃。

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冬季寒冷而又少雪,早春土壤水分低,使健在较浅的树莓根系不能或极少吸收水分,而此时正是天气干旱多风,枝条水分蒸腾强度大,到使根系吸水与枝条失水严重失调。

树莓对高温的忍耐力较弱,当温度增加果实成熟也快。

特别是阳光直接照射的果实易遭日灼伤害,成熟果实汁少,果实表面乳白色并有水浸状。

当蒸腾量或都通过叶面散发的水分超过根部对水分的吸收量时,会发生叶片萎蔫,这是炎热和土壤水分缺乏所赞成。

总之,温度是树莓种植的最大限制性生态因子二.水分树莓栽培地区,适宜的年降水时应在500~1000毫米之间,而且健在要均匀。

年降水量低于500的地区,在干旱季节必须灌溉,否则生长不良、产量不高。

年降水量超过1000的要排水。

树莓适合海洋气候条件下种植,距海洋30~100千米范围内建立树莓园最为理想。

树莓是喜水小浆果,对水份状况很敏感,既不抗旱也不抗涝。

所以要做好旱灌涝排准备三.光照光是植物体的能源,与茎的生长、果实的产量、质量有关。

可用修剪和搭架来解决光照不足问题,同是栽植树莓要选择没有遮荫的地方。

树莓对光照非常敏感。

光照充足,树莓生长旺盛,叶片厚、色深、花芽发育好、果实含糖量高、果质优良、产量增加。

反之会造成开花晚、果实小、品质下降、枝条木质化差等树莓生长一般需要120-150天的无霜期,无霜期低于100天的高寒地区,树莓枝条不能完全木质化,导致产量明显下降,双季品种的秋果更是不能完全采收。

单季树莓果实成熟一般在7-8月份,当温度达到34度以上时,果实受到太阳直射后,部分果实会受到灼伤,降低果实的品质四.土壤在树莓生产中,土壤是最重要的,树莓是浅根性植物,约有90%的根系是在土壤上层50厘米处,也就是在这个范围吸收水分和养分。

树莓应种植在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排水浪好的壤土、沙壤土上。

树莓在黏土上生长很困难,但是某些轻黏土通过改良增加排水是可以,好多根腐病都是由于排水不良千百万的,一般土壤含水量应为田间水量的60~80%为宜。

最佳土壤PH值是5.5~7之间.五.风树莓特别是紫莓和黑莓,对风特别敏感。

大风可造成树莓断茎,可以搭架解决此问题。

1)选种树莓果品有红、黑、黄、蓝4种颜色的品种,按照适地适种原则,可以优先筛选以黑莓为主的3个夏果型树莓品种:①黑莓三冠王Triple.crown。

该品种果大、味佳、半直立、无刺。

生长势强,高产,果品风味好。

②阿甜Arapho。

该品种茎直立无刺,树势中等强壮,果中等大小,早熟味佳,是优良鲜食品种。

③那好Navaho。

茎直立,无刺,植株低而强壮,抗性较强,高产,果实中等大小,果籽少,风味佳。

(2)栽植方式与密度采用棚架矮化栽培,行距200~250厘米,株距80~120厘米,三角形定植。

每亩约栽植500~600株。

进入结果期,每亩结果株数可发展到1800~2000株。

(3)栽植时间春季和秋季皆可,但春植比秋植的成活率高,春植在3月上旬,秋植在10月上旬前后。

(4)整地树莓园最好采用全面机械整地,深度为25~30厘米,整地时间宜在栽植前半年进行。

整地结合施底肥,宜施厩肥、堆肥、油饼、泥炭等固体有机肥料。

栽前施用氮、磷、钾三要素的复合肥料,有利于幼树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5)水分管理树莓根系很浅,不易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因此,除须选择持水能力强的土壤种植外,栽植后还要及时浇灌定根水。

树莓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非常敏感,故须经常保持表层土壤湿润,当树莓萌发并开始放叶时,应根据土壤含水量,合理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数量,到树莓开花结果时,耗水量增大,要灌一次生长水,到了入冬落叶之后,在树苗越冬埋土防寒之前,要灌一次封冻水,以提高树体越冬能力。

(6)修剪与搭架修剪主要是疏剪部分初生茎、花茎,以改善群体营养空间。

搭棚架可以减少初生茎的相互干扰,以改善光照条件,增加产量。

(7)果实采收①分品种采收。

为确保树莓果实质量,应分品种采收,分品种保存和销售。

②适时分批采收。

宜采充分成熟的浆果,使之具有品种独具的风味、香气和色泽;采收晚了,浆果变色,很容易霉烂变质;采收过早,果皮硬,酸味重,香味、口感差。

树莓的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批采收,通常第1次采收以后的7~8天,浆果大量成熟,要每隔1~2天采收1次。

尽可能在早晨采收,此时香味最浓。

雨天采收易霉烂,要尽量避免。

果实集中成熟时,应将采收人员分成两组,一组专门采收过熟果、受伤害果,另一组专门采收优质果,以避免好坏不分,降低商品性。

(8)果实保鲜树莓果实的果皮柔嫩,不能承受碰撞与叠压。

树莓果实较难保鲜,在常温条件下货架期只有1~2天。

因此要根据市场和订单进行分装,并采用低温、冲气、速冻等法进行保鲜处理,力求延长保鲜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