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 宏观经济学 武汉大学 2 国民收入核算答案

习题 宏观经济学  武汉大学  2 国民收入核算答案
习题 宏观经济学  武汉大学  2 国民收入核算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值。

3.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最终产品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的变动既包含了实际产量变动的因素,也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

5.实际GDP:是按不变价格所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仅仅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

6.GDP折算指数(GDP价格指数):它等于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即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CDP×100%,它反映了从基期到计算期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

7.通货膨胀率:即反映两个相邻年份之间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的比率。t年的通货膨胀率:[t年GDP价格指数一(t-1)年GDP价格指数]÷(1一1)年GDP价格指数×100%。

8.国民生产净值(NNP):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反映了新增加的价值。

9.国民收入(NI):是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1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可以由个人实际支配使用的全部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三.简答题

1.答:在计算GDP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衡量的。

(2)必须避免重复计算,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人GDP。

(3)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必须包括经济的全部产出。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必须是当期的产品和劳务。

(5)GDP必须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

(6)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2.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测量一国居民的收入,包括居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也要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同类报酬。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测量值,既不包括从国外获得的报酬,也不减去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报酬。GDP是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的产出计量标准。1991年以前,美国一直用GNP作为产出的主要测量值,从1991年起改用G:DP。现在,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越大,用GDP作为测量指标的科学性也越大,由于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大多都采用GDP。(2)由于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的数据较难获得,而GDP的数据较易获得,因而采用GDP。(3)由于相对GNP而言,GDP更能反映一国经济中的就业潜力,因为国外到东道国投资,.实际解决的s是东道国的就业问题,因此GDP更合理。

3.答:GDP会增加。GDP衡量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下岗工人没有创造任何商品和劳务,这些人原来领取的补助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按支出法计算GDP不应把政府的转移支付计人GDP;而现在下岗工人重新就业,创造了商品和劳务,领取的工资要作为要素收入计入GDP。

4.答:(1)企业为职工配备小轿车,企业的资产存量增加了,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企业给职工发钱买小轿车,职工个人的消费支出增加了,在核算GDP时是作为消费计入GDP的。(2)消费者购买国产轿车,国产轿车属于本国生产的商品,购车款要作为消费支出计人GDP;而若购买进口轿车,进口轿车是国外。生产的商品,不是本国生产的,不能计入本国的GDP,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DP中扣除。

5.答:公司债券的利息可以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属于要素收入,是应当计入GDP的;而政府的公债利息往往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往往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能计入GDP的。所以,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6.答:住宅建筑可以被人长期居住,长期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期限更长,而且出租房屋或者自己居住取得的房租都应当计人GDP。因此购买住宅和购买普通消费品是不同的,在经济学上应当算作投资而不是消费。

7.答:存货对厂商来说,就像机器设备一样,可以提供某种服务,正常的存货也是保证生产、流通的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经济学上把它看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GDP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销售的产品价值,如果不把存货的价值计入GDP中,可能计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所以,企业生产出来而未销售出去的产品也按其市场价值计入GDP 。在经济学上,我们把企业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看作是存货投资,即把它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自己的存货的投资支出来计入GDP的。因此,经济学上把存货的变动当作投资计入GDP。

8.答:用支出法核算GDP,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政府购买和消费支出及投资支出在计入GDP时,都是从支出角度计算的,但是计算方法并不完全相同,政府购买有其自己的特点。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都是根据购买这些物品时所花费的货币金额加以计算的。但是政府购买是政府花钱办事,如开办学校,设立法院,巩固国防,修建道路等等。政府通过雇请公务员,建造公共设施等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但是这些服务不是典型地卖给最终消费者,因此政府购买所提供的服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价格。所以,在计入GDP时,不是像消费和投资一样,根据购买政府提供服务所花费的货币支出来计算的,而是根据政府提供这些服务所花费的成本来计算的。这是政府购买在计人GDP 时不同于其他项目的地方。

9.答:政府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部分人手中,这期间并没有相应的商品或劳务创造出来和发生交换,所以政府转移支付不能直接计人GDP。而事实上,在消费支出当中,已经包括了由政府转移支付形成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应的消费支出部分,就不能再把转移支付单独作为一项计人GDP了。而同样属于政府支出的政府购买则不同,在政府购买发生时,有实在的商品、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购买应当计入GDP,而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

10.答:计算GDP时,应当计人200美元加上100美元总共300美元,而不是仅仅计入100美元。因为GDP核算的是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张某和李某共生产的劳务是300美元,都应计入GDP,至于双方抵消了多少,与GDP的计量无关。应当把全部发生的劳务报酬都计入GDP,否则,就会犯少计算GDP的错误。

11.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企业和个人为得到社会保障而预先支付的保险金,它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它的增加并不会影响GDP、NDP和NI,只会影响PI,也会间接影响DPI。

12.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GDP总和会增加(假定原来的产出不变)。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时,双方的贸易往来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而不会影响两国的GDP总和。例如:甲国向乙国出口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万美元,甲国计入GDP的只有净出口2万美元,乙国计入GDP的也只有净出口一2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值为零。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甲向乙销售10万美元,

甲收入增加l0万美元,乙支出增加10万美元;同样,乙向甲销售8万美元,乙收入增加8万美元,甲支出增加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角度还是支出角度看,计入GDP都是18万美元。所以,两国合并后,GDP总和增加了。(注意: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思考为什么)13.答:由于GD['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它等于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因此,一国GDP的变动往往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变动;二是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化,当然,二者也常常同时变动。为了弄清GDP变动究竟是由产量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必须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计算各年的GDP时都按同一年的价格即不变价格计算,就排除了价格变化对衡量总产出的干扰,从而使实际GDP 真实地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化,也使不同年份总产出比较的准确程度大为提高。

四.论述题

1.答:总产出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的生产(仅指最终产品和劳务),也就是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指各个经济部门所创造的产品价值的总和,像我们长期以来所说的工农业总产值。总出产一定等于总收入。如果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那么新创造的价值可以看作是所有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家才能)共同创造的,因此要分别支付给这些生产要素作为报酬,形成总收入,即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这里我们把利润看成是商品卖价扣除成本之后的余额。因此,总产出总等于总收入。

总产出一定等于总支出。从整个社会来看,总产出总是等于社会各个方面购买这些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比如,一辆汽车卖10万元,消费者购买时要支付10万元,恰好等于相关生产要素创造出的新价值,即产出。所有的社会最终产品都是如此,因而就全社来看,总产出一定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2.答: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投资储蓄恒等式又被称为宏观统计恒等式,它是指从事后核算的角度看,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投资和储蓄在总量上是相等的。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我们对投资和储蓄所做的定义。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从总需求角度可以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可以分别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来代表,即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Y=c+I,这里,我们把投资定义为总产出中未被消费的产品,企业生产出来而未销售出去的产品,作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国民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可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Y=c+S,这里,我们把储蓄定义为总收人中未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就是所购买的或所销售的总产量,总供给就是所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两者是恒等的。这样就有恒等式:c+S=Y:c+I,化简为S=I。这一恒等式的意义为:根据国民收入的定义,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储蓄),等于未归于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投资)。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按照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储蓄和投资的统计结果一定相等,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但是,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还应当注意,恒等式中所讲的投资等于储蓄,是从整个经济体系核算而言的,不是针对个人、企业或某个部门来说的。

在三部门经济中,这一恒等式可以表示为:I=S+(T-G),其中,(T-G)可以看成政府的储蓄(它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它的意义是,私人储蓄与政府储蓄之和恒等于投资。

在四部门经济中,这一恒等式可以表示为:I=S+(T-G)+(M-x),其中,(M-x)可以看成是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它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它的意义是,四部门经济中的总储蓄(包括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及国外的储蓄)与投资相等。

五.计算题

1.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一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

(2)从GNP=C+I+G+NX中可Nx=GNP-C-I-G,因此,净出El Nx:4800-3000-800-960=40: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

2.解:(1)用S代表储蓄,用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GNP-Y。=4100-3800=300。

(2)用I代表投资,用S,、S。、s,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T-G=BS=一200,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Sf=100,因此:I=S。+s。+Sf=300+(一200)+100:200。

(3)从GN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4800-3000-800一(一100)=1100。

3.解:(1)根据奥肯定律,实际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GNP低于潜在GNP3%,现在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2%,而该国潜在GNP每年又以2%的速度增长,因此,要想使该国在两年内实现充分就业,该国经济每年应增长5%。.

(2)若该国实际GNP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则需要3年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4.解:(1)按收入法计算GNP:

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100+10+30+20+10=170

(2)按支出法计算GNP:

GN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一进口):90+60+30+(60一70)=170

(3)政府预算赤字=政府支出一税收

其中,税收=所得税+(间接税一津贴)一转移支付=30+10一5=35,所以,政府支出-税收=30-35=5

(4)家庭将收入分配为消费、储蓄或税收,例如:

储蓄=收入一消费一税收=170一90-35=45

或因为(投资一储蓄)+(政府支出一税收)+(出口一进口)=0

所以储蓄=(政府支出一税收)+(出口一进口)+投资=5+(60-70)+60=45

(5)进出口盈亏=出口一进口=60-70=-10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9章 一、选择题 1.政府预算赤字增加()。 A.提高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B.降低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C.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也不会挤出投资,因为外国人购买有赤字国家的资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真实利率()。 A.增加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B.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C.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国外投资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欧洲人对美国生产的福特汽车的偏好提高,引起美元()。 A.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B.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C.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D.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E.升值,但美国净出口总额保持不变 4.“孪生赤字”这个词是指()。 A.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政府预算赤字 B.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资本净流出赤字 C.一国的储蓄赤字和它的投资赤字的相等 D.如果一国有贸易赤字,其贸易伙伴必定也有贸易赤字 5.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B.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6.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升值 B.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贬值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美元供给增加,且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且美元升值 C.美元需求增加,且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且美元贬值 8.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净出口的表述是正确的?()。 A.净出口将增加 B.净出口将减少 C.净出口将保持不变 D.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题 1.资本净流出是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减国内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2.一国的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其净出口(NX)。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计算答案

1.(1)若投资函数I=100(美元)-5R 找出利率R 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40(美元)+0.25Y,找出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求IS 曲线方程。 解:(1)投资函数I=100-5R(美元) 当R=4%时,I=100-5×4=80 当R=5%时,I=100-5×5=75 同理R=6%,I=70;R=7%,I=65 (2)储蓄S=-40(美元)-0.25Y,根据I=S, 当I=80 时,-40+0.25Y=80 得Y=480; 当I=75 时,Y=460;当I=70 时,Y=440 当I=65 时,Y=420。 (3)储蓄函数:S=-40+0.25y,投资函数:I=100-5R, 根据I=S,联立方程得:R=28-0.05y。 2.假定: A.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5R; B.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10R; C.消费函数为C=50+0.75Y,投资函数为I=100 -10R。 回答: (1)求A、B、C的IS 曲线; (2)比较A和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 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B和C,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 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1)IS 曲线为r=(a+e)/d-(1-b)y/d,由A的已知条件可得c=50+0.8y 和I =100-5r 可得A的IS曲线为 r=(100+50)/5-(1-0.8)y/5 即r=30-y/25 同理,由已知条件可得B的IS 曲线为r=15-y/50 C的IS 曲线为r=15-y/40 (2)由A和B的投资函数比较可知B的投资行为对利率更为敏感,而由A和B的IS 曲线比较可知B的IS 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A的IS 曲线斜率,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对利率越敏感,IS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3)由B和C的消费函数比较可知B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而B和C的IS 曲线方程比较可知B 的IS 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C的IS 曲线斜率,亦说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时,IS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3.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 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愿意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 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1)均衡收入=(100+50)/(1-0.8)=750,消费=100+0.8×750=700, 储蓄=750-700=50。 (2)非愿意存货积累=800-750=50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曼昆)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作业 1 1.经济学得创始人就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就是建立得。 2.亚当斯密在年出版了《》。 3。凯恩斯在年出版了《》. 4。当代经济学最主要流派有、与 . 5.名词解释: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简述宏观经济学得内容。 作业 2 1.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平减指数、中间产品 2。GDP与GNP得差别? P109 2、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得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得贡献大.因为GDP就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得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得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得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得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 轿车得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得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得市场价值,因而生 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得贡献更大。 3、农民以2美元得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美元得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GDP得贡献就是多少呢? 答:对GDP得贡献就是3美元。GDP只包括最终物品得价值,因为中间物品得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得价格中了。 4、许多年以前,佩吉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得物 品卖了100美元。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只包括现期生产得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得东西得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P110 1.下列每一种交易会影响GDP得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得话)?试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得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得支出 计算在消费得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得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 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得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得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得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得存货投资就是负得,因而减少了当期得GDP. D.您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得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得支出计算在消费 得非耐用品类中。 E.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得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就是政府得 行为。 F。您得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得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得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就是进口 食品,它得购买增加了美国得进口. G.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得工厂。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最新整理)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重点)

(完整)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重点) (完整)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重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 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 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 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重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 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 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 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 以下为(完整)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重点)的全部内 容。

1。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d y c 8.0100+=,投资50=i ,政府购买性支出200=g ,政府转移支付5.62=r t ,税收250=t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2分) (2)试求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分)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 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6分) 解:(1)方程组 c=100+0.8y d y d =y -t +t r y=c +i +g 可解得y=100 + 0.8 (y – t+t r )+ i+ g =100 + 0。8 (y – 250 + 62.5) + 50 +200 = 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也可以根据公式求得)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 政府购买乘数k g = 1 / (1 - b )=1 / (1 – 0.8) = 5 税收乘数k t = - b (1 - b)= — 0.8 (1 – 0。8 ) = - 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 b = k g + k t = 1 (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 200=?y 。 1) 增加政府购买g ?= g k y ?= 200 / 5 = 40 2)减少税收t k y t ?= ?=200 / 4 = 50 3)由题意: ()[]g g i t t t r ?++++?+-+=12008.01001200,由g t ?=? 解得g t ?=?=200 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2.(1)如果投资函数为r i 5100-=,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单位为亿美元)(2分) (2)若储蓄函数为 y s 25.040+-=,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单位为亿美元)(2分) (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3分) (4)若此时LM 曲线为 r y 10200+=,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3分) 2。解:(1) 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 ,则当r=4%时,i=100–5×4 =80亿美元 当r=5%时,i=100 —5×5 =75亿美元;当r = 6%时,i=100–5×6 =70亿美元;当r=7%时,i=100 – 5×7 =65亿美元。 (2)若储蓄为S= - 40亿美元+ 0。25y ,根据均衡条件i=s,即100–5r = — 40 + 0。25y,解得y=560–20r ,根据(1) 的答案计算y ,当r=4时,y=480亿美元;当r=5时,y=460亿美元;当r=6时,y=440亿美元;当r=7时,y=420亿美元. (3)求得IS 曲线为 r y 20560-=,如图 (4)联立IS 、LM 求解的: r=0。12 y=320 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资料: 单位:亿美元 个人储蓄.(本题 共10分) 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 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3)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 –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 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 d =NNP –T = 4300–990 = 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 d –C= 3310–3000 = 310亿美元 4。 假定:货币需求为L =0。20y-10r ,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消费C=60+0.8y d ,税收t=100亿美元,投资i=150亿美元,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求: (1) IS 和LM 方程?(各1分,共2分)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1分,共3分) (3)当政府指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 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各1分,共3分)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1分)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含答案

精品文档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一国的国民收入资料如下4800万美元:GDP 800万美元总投资:300万美元净投资:3000万美元消费:960万美元政府购买:2)分;②净出口试计算:①国内生产净值(万美元500 解:①折旧=总投资-净投资=800-300=4800-500=4300万美元GDPNDP=-折旧==C+I+G+X-M GDP②万美元-960=40-X-M=4800-3000800 万亿0.90.2,潜在产出是1万亿美元,而实际产出是 2、假如某经济社会的边际储蓄倾向是美元,请计算政府应该增加(或减少)多少投资才能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水平?倍=5 解:支出乘数=1/0.2 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1000亿美元1000/5=200亿美元G政府应增加的投资额= ,,投资函数为i=150-6r0.8yc3、设某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100+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150。试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①IS曲线方程;②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解:①由y=c+i=100+0.8y+150-6r 得y=1250-30r……………………IS方程 ②当P=1时,150=0.2y-4r 即y=750+20r …………LM方程 解由IS和LM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得r=10, y=950 4、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 计算:①个人储蓄;②投资;③政府购买支出 解:①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万美元 ②政府储蓄=-200万美元 投资I=300-200+100=200万美元 ③G=5000-3800-200-(-100)=1100万美元 5、假如某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现政府增加购买支出100亿美元,厂商增加投资100亿美元,社会增加进口50亿美元,则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解:支出乘数=1/(1-0.8)=5 △y=5×(100+100-50)=75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净出口为100。 求:①均衡国民收入;②当i增加100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 解;①y=c+i+g+(x-m) y=2250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整理打印)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万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4800 总投资:800 净投资:300 消费:3000 政府购买:960 政府预算盈余:30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NDP= GDP-折旧=4800-(800-300)=4300 (2)NX= GDP-I-C-G=4800-800-3000-960=40 (3)T-TR=G+BS=960+30=990 (4)DPI=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3310-3000=310 2.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万元),试计算: (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1)S=DPI-C=4100-3800=300 (2)I=S+(T-G)+(M-X)=300-200+100=200 (3)G=GDP-C-I-NX=5000-3800-200-(-100)= 1100 3.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 ,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 ,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1)货币供给M=1000+( 400/0.12 )=4333.33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 0.2 ,则存款变为4000/0.2 =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ΔM=10×(1/0.12)=83.3 亿美元 4.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c=100+0.8y d, i=50, g=200, tr=62.5,(单位都是10亿美元) t=0.25(边际税率)。(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6)用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解:(1)y=c + i + g=100+0.8×(y—0.25y+62.5)+50+200 解得:y=1000 (2)BS= ty – tr —g=0.25×1000—62.5—200= —12.5 (3)投资增加100时,y=c + i + 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 ty – tr —g=0.25×1125—62.5—200= 18.75 由于投资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税收增加,所以预算盈余改善。 (4)投资为50时,BS*=t(y*—y)十BS=0.25×(1 200—1 000)—12.5=37.5 投资为100时,BS*=t(y*—y)十BS=0.25×(1 200—1125)+18.5=37.5 (5)投资为50,政府购买为250时, y=c + i + g=100+0.8×(y—0.25y+62.5)+50+250 解得均衡收入:y=1125 BS= ty – tr —g=0.25×1125—62.5—250= —31.25 BS*=t(y*—y)十BS=0.25×(1 200—1125)—31.25= —12.5 (6)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是因为:把收入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N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C ) A.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4.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 B. 实际GNP小于名义GNP; 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NP大于名义GNP。 5.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6.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B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7、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C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8、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C )。 A、1.6; B、2.5; C、5; D、4 9、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宏观经济学公式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 T S C M X G I C ++=-+++)(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 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 APC = 边际消费倾向:Y C MPC ??= =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⑵储蓄函数:)(Y S S =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 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Y S C Y ++=+=βα ∵0I I S == (I 0为自主投资) 于是 0I Y Y ++=βα ? β α-+= 10I Y ——(Ⅰ)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 ∴Y Y Y C Y S )1()(βαβα-+-=+-=-= Y C βα+=)] ([Y C C =即S I =S I Y +=

又∵)(0I I S == ∴0)1(I Y =-+-βα β α-+= ?10I Y ——(Ⅱ) 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 0, T=T 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 d =Y=T 0,于是有: )(0T Y Y C d -+=+=βαβα 于是:0 00)(G I T Y Y G I C Y ++-+=++=βα β βα-++-= 10 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 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 β -= 11 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于是由于投资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 ?=?111I I Y ⑵政府购买乘数:对G 求导 β -= 11 dG dY ,即为政府购买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购买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 -? ?=?111G G Y ⑶税收乘数:对T 求导 β β--=1dT dY ,即为税收乘数。 于是由于政府税收变化量导致的收入变化量β ββ β -?- =-- ??=?11T T Y ⑷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支出同时变动。即,把⑵和⑶中乘数相加: 1)1(11=--+-β ββ,也就是说,平衡预算乘数为 1。于是,政府支出及税收同时变动ΔG (或ΔT )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为: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1、“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2、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将各生产要素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C.将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D.把购买最终产品所支出货币价值加总 3.、为了生产方便面,某企业购进10吨面粉,这些面粉属于() A.最终产品 B.中间产品 C.一半是最终产品,一半是中间产品 D.不确定 4、如果当期价格水平低于基期价格水平,那么 (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与名义GDP 相同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5、以下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 ) A、投资 = 储蓄 B、投资 = 消费 C、储蓄 = 消费 D、总支出 - 投资 = 总收入 - 储蓄 6、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 7、以下 ( ) 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A、企业的库存 B、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安徽民工在江苏打工所得收入应该计入到当年 ( ) A、安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B、安徽的国民收入 (NI) C、江苏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D、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9、通货膨胀时,GDP价格矫正指数 ( ) A、大于1 B、小于1 C、大于0 D、小于0 10、宏观经济学中所讨论的两部门指的是() A. 工业和农业 B.家庭和企业 C. 企业和政府 D.工业和第三产业 11、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12、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中?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4.、统计一年内由本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15、下列哪项计入当年的GDP ()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 1. 宏观经济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 新古典学派主要由哪些学派构成?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参考答案 1.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有两个主要的源头:一是罗斯福新政,它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二是凯思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它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答:新古典学派主要由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三个学派构成。 货币学派认为,“滞胀”的基本原因是政府频繁使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所致。实际财政政策基本上是不会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起作用的,它只对经济的名义变量起作用,所以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自发的运行机制,导致市场信息扭曲。加上政府频繁交替使用紧缩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他们主张政府其本上放弃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让市场机制藏发起作用,中央银行只要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上,通货膨胀就会被控制住,而经济增长率将会在市场机制自动作用下达到一个自然的增长率,失业也会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在预期上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当人们正确地预期到政策的结果时,政策就合失效,只有预期不到的政策才会起作用,而政府是不能长期蒙蔽公众的,人们会很快熟悉新政策,并对自己的预期作出调整。所以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即使在短期内起作用,其效果也不可靠,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要比政府政策可靠得多。理性预期学派并没有提出政策上的建设性意见,只是它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避免那些可能破坏市场机制的干预性措施。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是针对“滞胀”的,他们的基本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了税率变动与税收总额变动关系的著名拉弗曲线。供给方面的政策实际上是从长期方面来考虑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这为后来各国普遍实行的长期性的税收调节计划和其他旨在长期对经济起作用的经济讨划,在理论上铺平了道路。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 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 A.物品与劳务 B.生产要素 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 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3.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 ) A. 社会保险基金 B. 公债利息 C. 公司收入税 D. 公司未分配利润 1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 国民生产净值 B. 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15.下列哪一项应记入GDP(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D.购买40股股票 C. 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交付 D.转移支付 17.所谓净出口是( )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