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病学绪论和疾病频率指标 王建炳(1)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第五版)绪论 ppt课件

流行病学(第五版)绪论  ppt课件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1850)
全世界第一个流行病学学会
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
第一节 发展简史
1850年 “英国伦敦流行病学学会”成立 标志流行病学学科形成
1848~1854年 英国 John Snow 标点地图法 伦敦霍乱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节 发展简史
Sir Austin B. Hill: The Father of Modern 早期队列研究: Framingham 研究1948 Epidemiology Sir Richard Doll: The Godfather of Epidemiology
一、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
自从有人类文明到18世纪. 这期间,该
学科( 分支) 尚未形成,但已形成雏形.
Hippocrates (460-377 BC)
第一个流行病学家
主要的流行病学著作: 《Epidemic Ⅰ》 《Epidemic Ⅲ》 《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
第一节 发展简史
(三)学科发展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主要特点 传染病 调查分析
疾病和健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三环节两因素 社会行为因素 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应用越来越广
流行病学复兴:现代流行病学的开始 主要特点:
从传染病倒非传染病
时间: 20th世纪中叶
第一个 RCTs: 链霉素与肺结核 1948
第一节 发展简史
威廉.法(William Farr 1807—1883),英格兰和威尔士登记总署的 第一任摘要的编撰人。他阐明了若干条流行法则,定义了发病率和患 病率的关系。他观察到流行似乎发生在不卫生地区,经过一个有规律 的过程,然后下降。由此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一个正在减弱的流行, 其死亡率以一个相对固定的加速度减小,从而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以解 释流行性疾病的自然史。

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流行病学重点笔记

公卫执业医师复习资料——流行病学重点笔记

流行病学(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K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K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K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K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实验课-疾病频率测量(1)

实验课-疾病频率测量(1)
期间患病率= 某观察期间某人群中某 病新旧病例数 =381/1828=20.8%
同期平均人口数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 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该人群暴露人口 数
=57/(1828-324)=3.79%
精品课件
实习1
【课题五】研究者于2006年1月对某社区的老年人群(65-85岁)进行健康体检, 共体检1828人,其中324被确诊糖尿病。2007年1月1日又对该人群进行了健康体 检,其中381人被确诊糖尿病。两次体检间隔内无死亡,糖尿病患者中无痊愈患 者。
用上式计算得:男性发病率304.55/10万 女性发病率174.25/10万
精品课件
实习1
【课题八】 问题2:根据我国2010年普查人口构成,计算全人群及不 同性别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
答:标化发病率 Wi表示第i层的权重,即标准人口分布中第i层的人数与标准人口总数 之比,Ri表示第i层的粗发病率。 如第一层(0-年龄组)W1R1=(75532610/1332774935)×6.22=0.35 (1/10万)。每年龄组求出来后相加即为全人群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 379.02/10万。 男性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计算得481.80/10万,女性恶性肿瘤标化发病 率计算得272.21/10万。详细见表1-5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 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同时期该人群暴露人口 数
=11/(=4.36‰
精品课件
实习1
【课题五】研究者于2006年1月对某社区的老年人群(65-85岁)进行健 康体检,共体检1828人,其中324被确诊糖尿病。2007年1月1日又对该 人群进行了健康体检,其中381人被确诊糖尿病。两次体检间隔内无死 亡,糖尿病患者中无痊愈患者。 问题1:该社区老年人群2006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

流行病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生存率= ———————————×100%
开始随访的病例数
生存率的用途
➢ 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 ➢ 评价某种治疗的远期疗效 ➢ 常用于慢性病
四、残疾失能测量指标
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 概念:X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表示X岁存活者预
期尚能存活的年数 ➢ 应用: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衡
当不是一个固定队列时,要计算每个观察对象的人 时数(person time, PT)。用人时计算的发病率称为发病 密度(incidence density)。
分子的确定
分子是一定观察时间内的某病新发病 人数。若某病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发病次 数超过1次(如流感、腹泻等),可以计算 发病人次。
发病专率、标化率、累积发病率
➢ 发病专率(specific incidence rate):按照病 种、性别、年龄、职业、地区、人群等分别 计算。
➢ 标化率:调整年龄、性别等构成对发病率的 影响
➢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发病率的用途
1. 描述疾病分布 2. 探讨发病因素 3. 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 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 ➢ 探索病因 ➢ 为制定和评价疾病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率、比例和比 1. 率(rate):某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所有观察
单位中实际发生某现象的频率。 2. 比例(proportion)也称为构成比,表示同一事物内
实例
2009年11月27日,赤岗校区10名学生发烧, 怀疑为甲流。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要了解 学生中疾病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流行病学笔记--公卫执业医考试总结

流行病学笔记--公卫执业医考试总结

第一节绪论1.流行病学从人群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不止传染病,包括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学科基本:观察法(主要)、实验法、数理法。

2.学科特点:①群体特征;②对比的特征;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④社会心理的特征;⑤预防为主的特征;⑥发展的特征。

第二节疾病的分布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①发病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内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新病例数/暴露人口数;多次发病可累计;意义: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

②罹患率: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意义:描述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强度,如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③续发率(SAR,二代发病率):在一个家庭、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1个病例发生后,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比例。

注: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分母中去除。

意义:反映传染病的传染力强弱,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二)患病频率:①患病率(现患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分为:时点患病率(时间不超过1个月)和期间患病率。

意义: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的情况。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发病率与病程相对稳定)患病率升高的因素:发病率增高;治疗水平提高,病程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②感染率:受检者中感染人数/受检人数。

意义: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评价防治工作的效果,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

(三)死亡和生存频率:①死亡率:一定时间内某人群总死亡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单位:年)意义:反映人群中疾病的发生风险,即发病率的高低:病死率高的疾病;病程或存活时间短的疾病。

②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某病的病人数*100% 意义: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第三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疾病的人群表现、人群现象,也即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中发生的分布现象。

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就是描述这种分布,分析这种分布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这种分布。

第一节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重点)一、比,构成比和率★Ratio-两者的相对水平分子不必包含在分母里可以比较不同属性的事件或状态★Proportion-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分子必须包含在分母里比较的必须是同一属性的事件或状态★动范围只能是0〜1百分比二构成比X%★Rate-描述特定时间里某事件发生的速度分子-特定时间里观察的新发事件数分母-事件发生的人群基数(危险人口,populationatrisk)二、发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率(incidencerate)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公式: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同期内暴露人口数xk,k=100%,1000%3,10000/万或105/10万意义:是衡量某时期某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危险性大小,对疾病发生过程进行描述的一种指标。

理解:(1)发病时间:以新发病例来计算,必须了解发病时间。

急性发病的疾病:如流感、胃肠炎、心肌梗塞等容易确定。

慢性发病的疾病:如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很难确定。

(2)观察时间:发病率计算必须以特定观察时间为准。

一般以“年”为单位。

也可以很短,一如罹患率。

(3)分子、分母的界定:分子:新发病例。

注意发病的诊断。

分母:同期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必须符合①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

②必须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以年平均人口计算。

应用:一些急性疾病,死亡率较低的疾病分布的描述。

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效果。

发病率的准确性受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性影响。

【流行病学】实习一 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实习一 疾病的分布

• 7、甲乙两人群中几种特殊部位癌症报告新病例的相对数如 下
癌肿部位 肺 乳腺
子宫颈
甲人群(%) 10.0 30.0 25.0
乙人群(%) 6.7 20.0 16.7
其他
35.0
56.6
合计
100.0
100.0
• 据此推论甲人群较乙人群更易患肺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 你的意见及理由。
• 8、根据某医院20年来肺癌住院病人500例分析,吸烟者占80%, 不吸烟者仅占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肿瘤 。
2011-3-2
疾病分布习题
表 2 某地 1866、1876、1886 年出生队列男性不同年龄肺癌死亡率(1/1000)
年龄
1866
1876
1886
20-
40-
60-
80-
2011-3-2
疾病分布习题
• 17、坐飞机和坐汽车出行哪一个更危险? • 查找有关数据,提出你认为可信的论据以及结论,并作解释。
选择题
•1.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 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情况: •A.该病患病率减少 B.该病患病率增加 •C.该病发病率增加 D.该病发病率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减少
2011-3-2
疾病分布习题
2、
3、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项目 2012年7月1日该地区人口数 1月1日登记某病病例 2012年共发生某病病例 2012年因该病死亡数
人数 10000000 800 200 40
问题:计算各指标 1)2012年该病的发病率(1/10万) 2)2012年1月1日该病的时点患病率(1/10万) 3)2012年该病期间患病率(1/10万) 4) 2012年该病的死亡率(1/10万)

流行病学讲义--0201

流行病学讲义--0201

第二节疾病的分布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1.发病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发病率高说明对人群健康危害大。

观察时间:一般为一年。

分子:新发病例数。

重复发病可累计,按首次确诊时间作为发病时间。

分母:该地可能发生该疾病人群总数。

可用年初加年底人口数除以2。

发病专率:按不同的特征进行计算的发病率。

发病率的比较:应采用标准化率。

2.罹患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该指标适用于描述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强度,如传染病、食物中毒等暴发流行情况。

3.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地区第1个病例发生后,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比例。

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分析流行因素,评价防疫措施效果。

(二)患病频率1.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又可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患病率的变化可随人群发病情况及疾病结局的变化而变动,所有影响人群中新发病例和现患病例数量增减的因素均可影响患病率。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2.感染率是指在某时间内被检人群中某病原体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感染率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评价防治工作的效果,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常用。

发病率:描述流行强度,可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罹患率:适用于疾病暴发流行的情况。

患病率:可用来表示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现患或流行情况。

感染率:可用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

续发率:可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防疫措施的效果。

(三)死亡与生存频率1.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子:为具有某阳性特征如症状、体征、死亡、残疾、
实验室异常等事件数。该阳性特征必须有明确评价标准;
(2)分母:为阳性特征的人所在人群总数(即所有可能发生
该阳性特征的例数),包括具有与不具有阳性特征的例数;
(3)规定观察时间,通常以年为时间单位。
精品课件
23
比:表示分子与分母间两种情况(如两个绝对数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 Epidemiology
王建炳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精品课件
1
绪论
一、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概念
• Epidemiology, 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 分布状况以及影响分布的因素,探索病因,制定疾 病防治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的科学。
• 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将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 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医疗决策及临床医学 研究等若干方面的方法学。
主要贡献: 流行病学观察 环境在疾病发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精品课件
5
古代中国: “疫”,“时疫”,“疫疠” “疫者,民皆病也”;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
五疫:木火土金水疫
精品课件
6
意大利威尼斯-最早的检疫
14世纪 外来船只必须在港外停留检疫40天 quadraginta (拉丁语,意思为40) → quarantine
明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即部分在整体中占的比重, 通常以100为比例基数,故常称为百分比 。
比例
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100%
构成比只能说明某一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大 小,而不能说明该事件发生频率的高低。
精品课件
25
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
精品课件
2
临床流行病学中的DME: ➢ 设计(Design) ➢ 测量(Measurement) ➢ 评价(Evaluation)
精品课件
绪论
3
二、发展概况
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精品课件
4
Hippocrates (460-377 BC) 第一个流行病学家
主要的流行病学著作: 《Epidemic Ⅰ》 《Epidemic Ⅲ》 《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
精品课件
19
流行病学方法发展,流行病学应用领域 进一步扩大
多变量分析;logistic模型 偏倚的识别与控制;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安慰剂和盲法;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精品课件
20
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标
精品课件
21
疾病的定量研究: 绝对数与相对数
绝对数:分类变量资料整理后所得到的数据。发 病例数、死亡人数
精品课件
14
第二次流行病学革命(现代流行病学)
-非传染性疾病 Richard Doll & Austin Bradford Hill
吸烟-肺癌
开创了生活方式的研究领域 开辟了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新天地
精品课件
15
Framingham Heart Study
精品课件
16
Cornfield (1912–1979) 相对危险度、比值比(1951年)
Louis Pasteur (18221895)
微生物理论 (germ theory) 主张改革临床实践,减少微生物相 关疾病的传播 开发了鸡霍乱、炭疽、猪丹毒疫苗 减毒的微生物可以用作免疫 提出狂犬病是由一种显微镜看不到 的物质传播的(即病毒),并开发 疫苗治疗和预防狂犬病 巴斯德杀菌法
精品课件 12
(1796) 接种牛痘 预防天花
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精品课件
9
Ignaz Semmelweis (18181865)
医务人员在临床操作前用漂 白粉洗手—预防产褥热 (1847)
精品课件
10
John Snow (18131858)
伦敦宽街-霍乱爆发 标点地图法 霍乱是介水传播 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精品课件 分析与控制的经典实例 11
1423年成立了首家传染病隔离医院
精品课件
中国:隋朝开设 “疠人坊”以隔
离麻风病人
7
James Lind (1716-1794)
VitC缺乏 – 坏血病病因假说 (1747) 将12名患病船员分为6组进行不同
饮食干预的对比试验
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
精品课件
8
Edward Jenner (1749-1823)
相对数分类: 率(rate) 比 (ratio) 比例(proportio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品课件
22
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
发生该现象总例数之比,用来说明该现象发生的
频度。

某现象实际发生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
K
K为比例基数,常为100% 、1000‰、100000/10万。
作为疾病率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Robert Koch (1843-1910)
确定了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确定了水净化在疾病预防过程中的重要性
确定微生物为致病因子时,Henle-Koch提 出4条原则: 1. 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是能检出该病病原体(必
要病因)
2. 在其他疾病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效应特 异性)
精品课件
17
分层分析法,1959
Nathan Mantel
William Haenszel
精品课件
18
Jonas Edward Salk
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场试验(1954)
现场:美国+加拿大+芬兰 研究对象:1-3年级儿童
观察对照设计:近100万人 安慰剂对照设计:40余万人 结果:保护率 60%~90%
值或两个相对数)的关系
比 发生的甲事件数 发生的乙事件数
可以有单位的,如每千人口的医院床位数; 也可以是无单位的,是一种比(或率)除以另一种比(或 率),如比数(值)比(odds ratio, OR)、相对危险 度(relative risk, RR)、人口性别比、标准化死亡比
精品课件
24
比例:表示某事物或现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重。说
3. 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过 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充 分病因)
4. 能从患该病的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精品课件 13
Joseph Goldberger (1914-1930)
糙皮病-饮食缺乏(烟酸缺乏),而非传染病
饮水加氟预防龋齿(1930s-) 水中高氟氟斑牙不易得龋齿 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 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