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2019秋?萧县期中)403减298的结果大约是.

2.(2018秋?单县期末)620比360多,比450多170的数是.

3.(2018秋?单县期末)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和是,差是.

4.同学们去秋游,男生有180人,女生有160人.每人一瓶矿泉水,一共需要准备瓶矿泉水.5.(2018秋?临洮县期末)一个书桌的价钱是355元,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49元.如果两种都买,大约带元就足够了.

6.(2019?黟县)填空:小民身高110厘米,小民比小红矮29厘米,小红身高厘米.

7.(2019秋?萧县期中)一个篮球248元,比一个足球便宜59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元.8.(2019秋?赣县校级月考)小明在做一道加法算式时不小心将十位上的数字“2”看成了数字“8”,所得结果是425,这个加法算式原来的结果是.

9.(2019秋?海沧区期中)一本百科全书346页,小明看了134页,大约还有页没读.10.(2019秋?祁东县月考)在横线里填上“>”、“<”或“=”.

-7023

-

-7032

+7556

-8566

5522

+5527

-350

-590724338

418432

+450864275

二.判断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2018秋?海珠区期末)( ) 12.(2019春?阳江期中)已知▲+■=●,那么●-▲=■.( ) 13.(2019秋?红河县校级期末)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被减数的2倍.( ) 14.(2018秋?安岳县期末)如果485-☆123

=,那么☆表示的数是362.( ) 15.(2018秋?祁东县月考)一件衣服原价483元,降价后售价394元,这件衣服大约降价100元.( ) 16.(2018秋?隆昌市期末)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一定是三位数.( )三.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7.(2018春?长沙期中)3月12日,新安小学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六年级植树572棵,

五年级比六年级少植树183棵,一共植树多少棵?列式正确的是()

A.572183

-C.572183572

-+

+B.572183

18.(2019秋?东营期中)估一估,得数比500大的算式是()

A.258171

-

+C.619203

+B.438106

19.(2018春?襄阳期末)在减法里,被减数+减数+差100

=,那么被减数等于() A.100B.50C.333

?D.0

20.(2018秋?惠来县期末)两个数相加的和是226,如果其中一个加数增加10,另一个加数减少20,和是()

A.196B.216C.236D.256

21.(2018秋?抚宁区期中)一个数减去329,差是488,这个数是()

A.159B.707C.717D.817

22.3075+△3070

=+☆,比较△与☆的大小是()

A.△<☆B.△>☆C.△=☆D.无法比较

23.(2018春?江津区期中)已知〇+△=□,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〇+□=△B.△+□=〇C.□-△=〇

四.计算题(共38分)

24.(2018秋?黔西南州期中)直接写出得数.(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00129

-=

+=13070

-=7080

470120

-=8024

-=

-=1000600

+=4615

3642

25.(2019?江苏模拟)列竖式计算(带★要验算).(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

+=39775

970580

-=★394189

★900198

+=

-=676314

-=806349

26.列式计算(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比490多90的数是多少?(2)一个加数是278,另一个加数是756,它们的和是多少?

27.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8.(2018秋?新蔡县校级月考)小明家上月底电表读数为765千瓦时,本月底电表读数为824千瓦时,他家本月的用电量是多少千瓦时?

29.(2019秋?淮南月考)地质博物馆上午有游客758人,中午有46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524人.博物馆现在有多少游客?

30.(2018秋?祁东县月考)科技馆举办“我的中国梦”书画展,下午有560人参观,比上午少210人.上午有多少人参观?一天共有多少人参观?

31.(2018秋?卢龙县期末)修路队要修30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639米,第二天修了865米,两天共修了多少米?

32.(2018秋?祁东县月考)李老师家、芳芳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街上,李老师家距学校570米,芳芳家距学校390米.请问芳芳家到李老师家有多远?

答案与解析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2019秋?萧县期中)403减298的结果大约是100.

【分析】根据加减法的估算方法:利用“四舍五入法”,把各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即可.【解答】解:403298

-

≈-

400300

=

100

故答案为:10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整数加减法的估算,利用“四舍五入法”取整百数进行口算.

2.(2018秋?单县期末)620比360多260,比450多170的数是.

【分析】求620比360多多少,用620减去360即可;

求比450多170的数是多少,用450加上170即可.

【解答】解:620360260

-=

+=

450170620

答:620比360多260,比450多170的数是620.

故答案为:260;620.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

3.(2018秋?单县期末)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和是1099,差是.

【分析】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据此解答.

【解答】解:9991001099

+=;

-=;

999100899

故答案为:1099,899.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

4.同学们去秋游,男生有180人,女生有160人.每人一瓶矿泉水,一共需要准备340瓶矿泉水.【分析】首先根据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用男生的人数加上女生的人数,求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然后根据每人一瓶矿泉水,判断出一共需要准备多少瓶矿泉水即可.

【解答】解:180160340

+=(人)

因为每人一瓶矿泉水,

所以一共需要准备340瓶矿泉水.

答:一共需要准备340瓶矿泉水.

故答案为:3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5.(2018秋?临洮县期末)一个书桌的价钱是355元,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49元.如果两种都买,大约带600元就足够了.

【分析】根据题意,要求两种都买,大约带多少元就足够了,用355249

+估算求得即可.

【解答】解:355249

+

≈+

350250

=(元);

600

答:大约带600元就足够了.

故答案为:600.

【点评】此题考查整数加法的估算,在估算时,把两个加数都看做和它们相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6.(2019?黟县)填空:小民身高110厘米,小民比小红矮29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由加法的意义可用小民的身高加上29厘米计算小红的身高.

【解答】解:11029139

+=(厘米)

答:小红身高139厘米.

故答案为:139.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加法计算方法的应用.

7.(2019秋?萧县期中)一个篮球248元,比一个足球便宜59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307元.

【分析】用一个篮球的价钱加上一个篮球球比一个足球便宜的钱数求出一个足球的价钱,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24859307

+=(元)

答:一个足球的价钱是307元.

故答案为:307.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数量间的关系,问题即可得解.

8.(2019秋?赣县校级月考)小明在做一道加法算式时不小心将十位上的数字“2”看成了数字“8”,所得结果是425,这个加法算式原来的结果是365.

【分析】把十位上的2看作8,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多算了60,求正确的和应把60减去.这样正确的答案42560

-.

【解答】解:425(8020)

--

42560

=-

=

365

答:这个加法算式原来的结果是365.

故答案为:365.

【点评】此题考查了逆推的方法,以及计算的能力.

9.(2019秋?海沧区期中)一本百科全书346页,小明看了134页,大约还有200页没读.

【分析】根据题意,没看的页数=总页数的页数-小明已经看了的页数,依此计算即可求解.注意根据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解答】解:346134

-

300100

≈-

=(页);

200

答:大约还有200页没读.

故答案为:200.

【点评】考查了整数的减法,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10.(2019秋?祁东县月考)在横线里填上“>”、“<”或“=”.

-7023

-8566

-7032

-

+7556

5522

+<5527

-590724338

-350

418432

+450864275

【分析】(1)根据一个加数相等,另一个加数越大,和越大进行比较;

(2)分别计算出两边的结果,得到755619

-=,左右相等;

-=,856619

(3)根据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进行比较;

(4)估算可得418432800450

+≈>;

(5)先计算出左边的结果,864275589590

-=<;

(6)先计算出左边的结果,724338386350

-=>.

【解答】解:

-=-70237032

->-

+<+75568566

55225527

->

-<724338350

418432450

+>864275590

故答案为:<,=,>,>,<,>.

【点评】解决本题注意根据题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

二.判断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2018秋?海珠区期末)?(判断对错)

【分析】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进1,计算十位上的数相加时,忘了加进位1,所以计算错误.

【解答】解:548365913

+=;

所以原题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及计算能力.

12.(2019春?阳江期中)已知▲+■=●,那么●-▲=■.√(判断对错)

【分析】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关系:加法中的和相当于减法中的被减数,加法中的一个加数相当于减法中的减数(或差),另一个加数相当于减法中的差(或差);据此解答.

【解答】解:已知▲+■=●,那么●-▲=■.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加法和减法的互逆运算关系的运用.

13.(2015秋?红河县校级期末)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被减数的2倍.正确.(判断对错)

【分析】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2

=个被减数,根据这些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解: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2

=个被减数,

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被减数2倍.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了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关键要明确减数+差=被减数.

14.(2018秋?安岳县期末)如果485-☆123

=,那么☆表示的数是362.√(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减数=被减数-差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果485-☆123

=,

那么☆485123362

=-=,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运用.

15.(2018秋?祁东县月考)一件衣服原价483元,降价后售价394元,这件衣服大约降价100元.√(判断对错)

【分析】降价=原价-降价后售价,依此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483394500400100

-≈-=(元)

答:这件衣服大约降价100元.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关键是熟练掌握降价、原价和降价后售价之间的关系,注意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16.(2018秋?隆昌市期末)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一定是三位数.?.(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三位数分别是400和60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三位数分别是400和600;

+=;

4006001000

1000是四位数;

所以,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一定也是三位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三.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7.(2018春?长沙期中)3月12日,新安小学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六年级植树572棵,五年级比六年级少植树183棵,一共植树多少棵?列式正确的是()

A.572183

-+

-C.572183572

+B.572183

【分析】解答本题时只要依据等量关系式先求出五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数是572183

-,然后将五年级植树棵数加上六年级植树棵数即可

【解答】解:572183572

-+

=+

389572

=(棵)

961

答:一共植树961棵.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先求出五年级植树棵数,用六年级植树的棵数572减去183,然后进一步求出一共植树的棵数.

18.(2019秋?东营期中)估一估,得数比500大的算式是()

A.258171

-

+B.438106

+C.619203

【分析】运用估算的方法对各个算式计算,找出得数大于500的即可.

【解答】解:258171260170430500

+≈+=<

+≈+=>

438106440100540500

-≈-=<

619203600200400500

故选:B.

【点评】这类题目估算时要把各数看成最接近它们的整十数来计算.

19.(2018春?襄阳期末)在减法里,被减数+减数+差100

=,那么被减数等于() A.100B.50C.333

?D.0

【分析】由于在减法算式里,差+减数=被减数,所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00,也就是2个被减数的和是100,100除以2即可求得被减数的数值.

【解答】解:因为被减数+减数+差100

=,而被减数=差+减数

所以被减数2100

?=

所以被减数100250

=÷=

答:被减数等于50.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加法和减法关系的灵活运用,用到的关系式为:差+减数=被减数.

20.(2018秋?惠来县期末)两个数相加的和是226,如果其中一个加数增加10,另一个加数减少20,和是()

A.196B.216C.236D.256

【分析】原来两个数的和为226,一个加数增加10,和变成22610

+,另一个加数减少20,这时和是+-,解决问题.

2261020

【解答】解:2261020216

+-=

答:和是216.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加法中和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加数+加数=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1.(2018秋?抚宁区期中)一个数减去329,差是488,这个数是()

A.159B.707C.717D.817

【分析】一个数减去329,差是488,根据减法的意义可知,这个数是488329

+.

【解答】解:488329817

+=.

故选:D.

【点评】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差+减数=被减数.

22.3075+△3070

=+☆,比较△与☆的大小是()

A.△<☆B.△>☆C.△=☆D.无法比较

【分析】根据和一定,一个加数较大,则另一个加数较小,依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因为30753070

=+☆,

>,3075+△3070

所以△<☆.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关键是熟悉和一定,两个加数之间的关系.

23.(2018春?江津区期中)已知〇+△=□,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〇+□=△B.△+□=〇C.□-△=〇

【分析】〇+△=□,可知:〇是加数,△是加数,□是和,根据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关系,写出可以变化出的算式,在选项中选出即可.

【解答】解:〇+△=□,可得以下算式:

△+〇=□,□-〇=△,□-△=〇;

只有选项C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四.计算题(共38分)

24.(2018秋?黔西南州期中)直接写出得数.(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470120

-=

+=200129

+=13070

-=7080

-=

-=8024

3642

-=1000600

+=4615

【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

470120590

-=

+=20012971

+=1307060

-=7080150

-=

-=802456

364278

-=1000600400

+=461531

【点评】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25.(2019?江苏模拟)列竖式计算(带★要验算).(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970580-= ★394189+= 39775+= ★900198-=

806349-=

676314+=

【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970580390-=;

(2)394189583+=;

(3)39775814+=;

(4)900198702-=;

(5)806349457-=;

(6)676314990+=.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及计算能力,注意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6.列式计算(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比490多90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278,另一个加数是756,它们的和是多少?

【分析】(1)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2)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列式计算.

【解答】解:(1)49090580

+=

答:比490多90的数是580.

(2)756278478

-=

答:它们的和是478.

【点评】考查了整数的加减法,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7.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分析】(1)个位相加满十,应向十位进“1”,十位上应加上近上来的“1”;

(2)十位同百位相加了,个位同十位相加了;

(3)十位从百位借来“1”当“10”又借给给为后应是92

-;

-,百位借走“1”后应是42

然后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解答】解: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根据各自的计算方法解答即可.

五.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8.(2018秋?新蔡县校级月考)小明家上月底电表读数为765千瓦时,本月底电表读数为824千瓦时,他家本月的用电量是多少千瓦时?

【分析】用每个月底的电表读数减去上个月底的读数就是就是这个月的用电量,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82476559

-=(千瓦时);

答:他家本月的用电量是59千瓦时.

【点评】电表、水表、燃气表等,用每月月底的读数减去上月月底的读数就是该月的实际用量.29.(2019秋?淮南月考)地质博物馆上午有游客758人,中午有46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524人.博物馆现在有多少游客?

【分析】根据加法与减法的意义,用上午的人数减去中午离去的人数,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即是现在园内有多少人.

【解答】解:758465524

-+

=+

293524

=(人);

817

答:博物馆现在有817人游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完成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应用题的能力.

30.(2018秋?祁东县月考)科技馆举办“我的中国梦”书画展,下午有560人参观,比上午少210人.上午有多少人参观?一天共有多少人参观?

【分析】依据加法的意义,用下午的人数加上210,即可求得上午有多少人参观;再将上午和下午的人数加在一起即可得解.

【解答】解:560210770

+=(人)

+=(人)

7705601330

答:上午有770人参观,一天共有1330人参观.

【点评】此题主要依据整数加法的意义解决问题.

31.(2018秋?卢龙县期末)修路队要修30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639米,第二天修了865米,两天共修了多少米?

【分析】第一天修了639米,第二天修了865米,求两天共修了多少米,就把两天修的长度相加即可.

【解答】解:6398651504

+=(米)

答:两天共修了1504米.

【点评】解决本题根据加法的意义直接求解即可,注意给出的全长3000千米是多余条件,不要被迷惑.32.(2018秋?祁东县月考)李老师家、芳芳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街上,李老师家距学校570米,芳芳家距学校390米.请问芳芳家到李老师家有多远?

【分析】李老师家、芳芳家可能在学校的同一侧,也可能在学校的两侧,当在同一侧时,用李老师家到学校的距离减去芳芳家到学校的距离,如果在学校两侧,则用加法计算.

【解答】解:李老师家、芳芳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可能在同侧和两侧这2种关系.

在同一侧时有:

-=(米)

570390180

在两侧时有:

570390960

+=(米)

答:芳芳家到李老师家有180米,也可能有960米.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分清楚两种不同的情况,找出两家的位置与学校位置的关系,进而求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全册知识点大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全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 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

第1单元跟踪检测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8分) 1.在体育运动中,秒表用来记录以()为单位的时间。 2.秒针走1圈,就是走60小格,也就是()秒,这时分针走()小格,也就是()分,所以()分=()秒。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4.如下图,小明朗读四首诗大约要()秒,合()分钟。 5.如上图,小红做完一道数学题的时间,分针要走()大格,秒针要走()圈。 6.如上图,小亮踢一场足球的时间约是()分钟。 7.3分=()秒1分-45秒=()秒4时=()分2分10秒=()秒

8.在里填上“>”“<”或“=”。 606分180秒3时1时20分 8分530分1分35秒 9.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1小时。() 2.钟面上走得最快的是时针,走得最慢的是秒针。() 3.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多于1分钟。() 4.读一篇200字的文章大约要用1小时。() 5.分针走1大格,秒针走1圈。()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钟面上()走得最快。 A.时针B.分针C.秒针 2.明明吃一顿饭约用()分钟。 A.2 B.15 C.150 3.小学生1分钟能跑()米。 A.3 B.30 C.300

4.一架客机本应该10:25到达,现在晚点15分钟,()能到达。 A.10:10 B.10:40 C.11:40 5.100米游泳比赛中,你认为()游得最快。 A.小刚B.小林C.小超 四、按要求解决。(共30分) 1.连一连。(8分) 2.下面是体育课上三名同学单脚站立的时间,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6分) 3.看图写时间。(每空2分,共16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 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 8、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全集

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 第一单元:时、分、秒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时间单位: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1、开始时刻+时间=结束时刻 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 3、结束时刻—时间=开始时刻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 )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一圈是(12时),走两圈是(24时),正好是(一日)。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 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小时)。 4、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笔算多位数加法法则: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多位数减法法则: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加法的验算方法:加数+加数=和 (1)和-加数=另一个加数(2)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减法的验算方法:被减数-减数=差 (1)差+减数=被减数(2)被减数-差=减数 0加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 第三单元:测量 (一)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17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 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 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 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后时间- 前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 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 1吨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 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2.减数=被减数—差3.被减数=差+减数加法:1.加数+加数=和2.加数=和—加数 万以内加减法:加数+加数=和和-1个加数=另1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三位数笔算加减法:相同数位对整齐,从个位算起。 加法的验算: 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 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四边形的特点: 1.四条直的边 2.四个角 3.封闭图形 平行四边形特点: 1对边相等2.对角相等3.容易变形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公式: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总比除数小 有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无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时分秒:1世纪=100年1年=12月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366天,四年一次闰年。 0乘任何数都得0因数×因数=积积÷1个因数=另1个因数 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 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 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0、简单经过时间计算: (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 (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钟。 ★分针走1小格是()分钟,走1大格是()分钟,走一圈是()分钟,也就是()小时。 1、填一填。 180秒=()分 240分=()小时 2小时=()分

2、在○里填上“>”“<”或“=”。 90秒○2分钟 6小时○600分钟 100秒○1分钟 180分钟○3小时 3、填写合适的单位。 ①一节课是40()。②运动会上,赵伟用13()跑完50米。 ③脉搏跳8下用了6()。④兰兰做30道口算题用了3()。 4、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要坐45分钟的车,他们8:30分准时到达,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 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 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科第二单元练习学校班级姓名评价 一、直接写出得数(14分) 46+34=51-26=45+17=68-19=100-84= 61-40=54-49=24+68=73-28=130-40= 36÷9=798-103≈652-148≈500+8×5= 二、笔算下面各题。(18分) 540+230=700-470=710-220= 500-360=680+240=820-690= 三、括号里最大能填几。(6分) 32+()<8265-()>33()-36<28 四.在○里填上“>”“<”或“=”。12分 240+400240+40560+7070+560650-200650-250 180+50200710-90600210+110300 3、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6分) 0242 -53—4+7 1403490 4、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4分) 490+500750-10050+760720-310 ()>()>()>() 二、填表:(12分)图书借阅登记表

四、检验下面各题,把 做错的改过来。(12分) 270800720 +480-380-180 650410640 ()()() 七、解决问题:(16分) 1.希望小学图书馆有连环画540本,比科技书多16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2、一堆货物重72吨,已经运走了45吨,剩下的分成9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3、 (1)三(6)班为灾区捐款多少元?(2)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4、手机的价钱是592元热水瓶的价钱是194元 妈妈带了800元,估一估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儿童文学 420 240 少年文艺 920 810 名人故事 520 160 加数 720 620 加数 180 270 和 710 450 我们三(5)班为灾区捐款280元 我们三(6)班捐的比三(5)班多140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加、减法》 一、填空。 1、5837这个数,5在()位,表示();7在()位,表示()。 2、3个千,6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3、有一个四位数,千位和个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是0,这个数是()。 4、用笔算加法,哪一位的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5、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十位上的“5”看成了“3”,结果是784。正确的答案应是()。 二、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93-486 249+318 605-378 600-395 588+468 804-276 三、检验下面各题,把错的改正过来。 1008 709 404 239 — 17 + 321 - 186 + 571 91 1020 318 800 四、解决问题。 1、我们一班收集了135节废电池,二班比一班多收集69节。二班收集了多少节? 2、民间故事书有185本、童话书有210本、儿童小说有335本。儿

童小说比童话书多多少本。 3、水果店运来410千克水果,上午卖出139千克,下午卖出183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4、动物园上午有游客552人,中午有272人离去。下午又来了308人,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5、把245,255,265,275这四个数填入□中,使等式成立。 + -= 6、红红家、莉莉家、美美家在同一条路上。红红家到美美家有424米,莉莉家到美美家有385米。红红家到莉莉家有多远?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3、四边形 一、玩一玩,吹泡泡。 二、找一找,涂一涂。(给平行四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亲爱的小朋友,欢迎你来到数学园地!相信你一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填空。19分(4+2+6+2+2+3) 1、一年有()个月,今年2月份有()天,第三季度的月份是(),共有()天。 2、一天有()小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圈。 3、在○里填上“>”、“<”、“=”。 30×3○20×3 1kg○900g 600kg○6t 600÷9○360÷6 800+2○800×2 90+0○90-0 5 4 2 4、右面的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向()号区域。指向单 二、判断。4分(对的打“√”,错的打“×”) 1、17个百是 170。() 2、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4、40×5的积末尾有一个 零。()

5、要检查两个数相除的商(没有余数)是否正确, 不可以用除数÷商来验算。() 三、选择。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6个苹果大约重()。 ① 1千克② 1克③ 50克④100千克 2、下面年份是闰年的有()。 ① 1949年② 1996年③ 2003年④ 2008年 3、下面各题商最接近140的算式是()。 ① 846÷6 ② 480÷4 ③ 417÷3 ④ 580÷5 四、按要求计算。35分(16+19) 1、直接写得数。16分 700×4 = 103×3 = 500÷5 = 17 + 18 = 300×5 = 840÷4 = 420×1 = 96÷3 = 88÷2 = 5600÷7 = 480÷6 = 380×0×25= 240÷6 = 18×3 = 300 + 400 = 100-60÷6 = 2、计算。19分(5×3+4 ) 306×5= 576÷8= 814÷4= 验 算 (60+80)÷7 894-60×3 6×29×5 五、按要求作答。11分(3+5+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

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每页100道

200+180= 56+125= 400-70= 71+28= 6×8= 36-18= 35÷5= 90+150= 78÷9= 45-27= 720-180= 9×9= 910-90= 38÷7= 220+150= 6×9= 6×7=40÷8= 290-40= 770-160= 600+270= 620+150= 3×7= 7×7= 37÷6= 56÷9= 760+100= 750+125= 4×6= 19÷8= 200+50= 430+27= 720-70= 820-128= 33-17= 71-43= 81÷9= 72÷8= 71-24= 250-60= 28÷7= 33÷6= 66÷8= 5×5= 15+43= 58-36= 6×6= 60+350= 840+90= 5×9= 43÷7= 460-72= 34+23= 34+56= 13÷6= 9×4= 30+540= 620-57= 11÷5= 67-53= 52+81= 9×9= 83÷9=

330-172= 38+52= 5×6= 8×6= 62+52= 41÷5= 75+75= 70+18= 5×4= 36÷6= 70-18= 900-80= 70+450= 58+14= 78-23= 36÷7= 44÷6= 94-46= 7×8= 8×7= 52÷7= 6×4= 500+700= 30+38= 84-12= 4×4= 2×2= 2300-500= 44+23= 7×2= 520-30= 980-400= 6×3= 750+60= 8×1= 8×2= 17÷5= 8×3= 26÷6= 300+70= 760-500= 38÷7= 700-300= 270-80= 7×3= 22÷7= 100-45= 8×4= 2×6= 9×6= 33÷6= 370-230= 69+30= 32÷4= 1×10= 120-30= 5×4= 26+36= 19+47= 67÷8= 64÷8=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卡 全套

班级:座号:姓名:评价: 看谁算的又快又好;有余数的要把余数写出来;有括号的,请在括号中填上最大的数。 25×2=25×4=25×6=25×8=25×3=25×5=25×7=25×9=35×7=35×9=125×2=125×4=125×6=125×8=125×3=125×5=125×7=125×9=49÷9= 35÷4 = 29÷9 = 29÷4 = 2×()< 8 ()×5 = 35 42÷6 = 30÷8= 15÷2 = 17÷6 = 32÷5 = 3×()< 18 ()×3 > 24 12÷6 = 40÷8= 33÷9 = 46÷8 = 17÷7 = 9×()> 45 ()×9 < 54 32÷4 = 54÷6= 25÷4 = 23÷3 = 23÷9 = 6×()> 72 ()×8 = 24 16÷2 = 19÷2= 43÷5 = 67÷9 = 9 ÷4 = 900÷9= 400÷5= 27÷9= 123+25= 80-17= 10+20= 120-25= 248+89= 85-18= 11+22= 125-26= 456+45= 90-19= 12+24= 130-27= 879+54= 95-20= 60-13= 146-23= 457+456= 100-21= 65-14= 546-457= 7+14= 105-22= 70-15= 896-546= 8+16= 110-23= 75-16=

班级:座号:姓名:评价: 看谁算的又快又好;有余数的要把余数写出来;有括号的,请在括号中填上最大的数。 155×5= 9+18= 115-24=564-12=45×10= 45-23=456-12=56-45= 56×12= 78-23= 25×6= 125×4= 25×7= 26+9= 57-38=1500-700=42×2= 660÷3=960÷3=180÷9=65+15= 50÷5= 3×800= 420÷7= 3×220= 420-20= 93÷3= 880÷4= 1200-200= 0÷51= 0÷76= 0×85= 70÷7= 25×3= 268+125= 280+40= 66-22= 46×20= 85-42= 90-31= 60×9= 55+41= 30×4= 81+12= 400×5= 45÷3= 51+31= 13×3= 60÷4= 120-50= 300-64= 64×10= 6+6×7= 400×5= 50-31= 425×0= 528-0= 450+80= 57+140= 800×2= 3000-400= 420÷7= 6×80+20= 420-330= 5×28= 60×5= 17×3= 12+88= 630÷9= 350÷7= 700×2= 18×4= 320×3= 60×15= 72÷6÷2= 400×3= 8+2×20= 22+40= 7×8-7= 56÷8=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班级 姓名 (1)长度单位:千米(km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0 10 10 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2)重量单位:吨(t )、千克(kg )、克(g ) 1克(约1枚2分硬币的质量) 1千克(约2包盐的质量) 1吨(约3头牛的质量) 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换算方法:从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法(个数×进率) 从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法(个数÷进率) (1)列加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列减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当10,与本位上数要加后,继续减。 (1)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且平行。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1)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1)时间单位:时、分、秒 60 60 1时=60分 1分=60秒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 (3)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列乘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在估算过程中把二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而另一个因数不变;还就使用“≈”。 (1) 像21,41,42,…都是分数。 43 读作:四分之三。 (2)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图形的41 。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 (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性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确定的包含一定存在的现象和不可能存在的现象;不确定的只包含可能出现的现象。 搭配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有序地思考问题,这样搭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12月11日数学定义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28、6里面有3个2,我们说6是2的3倍。 2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30、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31、8的4倍就是4个8。 32、小组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