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汽轮机电站的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技术
常规汽轮机电站的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技术

常规汽轮机电站的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技术O 引言到目前为止,我国老火电厂改造有三种方法:蒸汽轮机全三维设计改造、原有锅炉替换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组改为热电并供电厂。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同时满足大幅度降低能耗和解决燃煤的环境问题。
为达到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必须在以上设备改造基础上,对原有蒸汽轮机发电厂进行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
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技术从热力学角度而言,是将具有高温加热优势的燃气轮机(Brayton 循环)动力装置和较低排汽温度的汽轮机(Rankine 循环)动力装置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按能的品位高低进行梯级利用。
达到扩容降耗的目的。
因此,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发电效率,而且可以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采用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传统燃煤火电站在国外近几十年来得到很大发展,并积累了成熟经验。
其改造方案主要有以下四种:给水加热型(FWH- Repowering),排气助燃型(FF-Repowering),余热锅炉型(HRSG-Repowering)和平行混合型(PP- Repowering)。
特别是80 年代后,美国、日本、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国发展势头更是方兴未艾,尤其是HRSG-Repowering 应用得最多,主要进行改造的机组等级为100 MW、200 MW、300 MW。
但是,我国国情与国外不同:国外火电机组用天然气和液体燃料的电站比较多,天然气和燃油供应比较充足,而我国天然气和燃油比较缺乏,煤炭比较丰富;国外的燃煤机组有脱硫脱硝装置,而我国的中小型燃煤机组没有脱硫脱硝设备;国外发达国家财力雄厚,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余热锅炉型的更新改造,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缺乏。
因此,对我国现有火电站进行升级改造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可能降低改造费用。
如原本应淘汰的5 万千瓦汽轮机组采用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更新改造技术后,使全厂发电效率可从32.5%提高到38.1%,达到30 万千瓦大机组的水平[1-2]。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站的性能优化措施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站的性能优化措施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站性能优化进行科学的探讨与分析,这为机组实现深度节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不仅可实现对资源的节约,也可促使资源在最大限度内实现利用。
在实际工作中联合机组优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燃气轮机组;联合循环电站;性能优化天然气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运行时必不可少的燃料,能源清洁、热效率高以及灵活性较强等都是天然气的显著优势与特征,用电高峰时需要面对极大的供电压力,为实现对这种现象的改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对是上述方法的综合利用。
传统的热电厂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同时也会受到极大的资源限制,现阶段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不急可实现对发电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研究对象热力过程建模在实际进行热力建模工作时我们需要针对能源以及化工进行分析,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基础上进行是联合循环热力。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建模工作的细节,利用细节的优化促使整体得到完善。
1.建模环境的确定首先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模型方程的科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利用,同时需要对其性能进行熟悉与掌握。
非线性方程的化简方法可实现对热力的科学分析,同时为时间科学的计算必须实现对其他相关数学方法的科学利用,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建模环境实现科学合理的确定,最终促使建模工作的顺利进行。
2.部件模型(1)燃气轮机模型的确定部件模型是建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燃气轮以及蒸汽循环系统都在上述范围的涵盖之内,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及先进的技术实现对燃气轮机模型的确定。
燃气轮机在实际优化与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将燃气轮机的典型参数作为主要依据,尤其是在ISO工况标准下的典型参数。
我们结合500MW的H型燃气轮机对模型的确定进行仔细分析,其是参数主要保包括出力、排烟温度、压比以及排气流量,其数据依次为375MW、625℃、19.2以及820KG/s。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增压机控制系统改造概述

增加了启机和停机的顺控程序,做好上下步的联锁控制, 不再出现之前的设备粗放式运行。
DCS系统接地(屏蔽地、电源地、机柜地)独立接到总接
地桩。
模拟量信号测试合格,阀门单体测试(含滑阀、回流阀、
油温控制阀)测试合格。
软件逻辑按照原PLC系统逻辑组态,信号测试正常,整体
控制逻辑测试合格。
3 改造成果 在主机集控室,可以对增压机系统全面操作。当机组启停
及运行后,增压机排气压力稳定,回流阀和滑阀开度波动达到 运行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DLT 5174-2016[S].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2016. [2] 董建朋,崔猛,王宏伟,等.火力发电厂全厂DCS一体化实施方案的
探讨[J].河南电力,2009(3):55-57.
122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11月上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2 改造内容 将原有的PLC控制器和卡件拆除,更换为与主机相同的南 自维美德MAX DNA 控制器DPUMR,以及配套I/O卡件。 解读原有控制程序,根据现有发电厂控制要求,对控制逻 辑进行优化。使用主机DCS工程师站进行新控制系统的下位和 上位组态,使用模块与主机保持一致。
2 实施和优化 2.1 故障保护和控制优化 原有控制系统联锁停机信号中的油气压差保护使用单点信
工业与信息化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基于M701F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辅助系统优化的探讨

基于M701F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辅助系统优化的探讨摘要:M701F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投运初期,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给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更好的基础。
关键字:联合循环;技术改造;经济性;安全性;某电厂建设三套东方电气生产的M701F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2019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投产近几年,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有效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为机组长期经济高效、安全稳定运行打下更好的基础。
一、经济性方面的技术改造优化1.1燃机进气滤网升级改造该厂燃机进气系统为唐纳森原装进气系统,投产时配置过滤器为除雾装置+G4板式滤棉(粗滤)+F9 筒式过滤器(精滤)。
在该配置下,机组每运行500小时则需停机开展离线水洗,而且水洗后燃机IGV和压气机叶片也无法彻底清洗干净,日积月累,压气机叶片容易积垢甚至形成局部点蚀,不仅影响到燃机效率,还会诱发压气机旋转失速和喘振,严重威胁到机组的安全运行。
针对该问题,该厂对燃机进气系统实施了技术改造,将第一级粗滤从G4板式过滤器升级为进口玻璃纤维的M5袋式过滤器,同时将第二级精滤过滤精度由F9升级为E12,通过对粗滤、精滤技术改造,不仅提升进气系统的过滤精度、过滤面积和容尘量,而且降低了维护难度,滤网更加容易更换,在滤网压差较高时,也不会引起滤材短路现象,避免其过早堵塞而造成压差过高而被迫更换。
进气粗滤、精滤升级改造实现了燃机压气机全年免水洗,而且低廉、可靠,每套粗滤袋整体更换只需12万,寿命周期3500小时,实际使用可达6000-7000小时。
同时可以为过滤精度更高的二级精滤保驾护航,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气系统升级改造后,整个进气系统过滤效率从 88.2%提升至99.9%(E12),最终穿透过滤器的灰尘量由原来的124.00kg/年,大幅减少至0.42kg/年,全年进入燃机内部的灰尘量仅为现在配置进入燃机内部的灰尘量的 0.34%,燃机全年平均功率损失从 3.0%减少至0.1%,由于过滤器的阻力增加,燃机功率会由于阻力增加损失0.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与维护关键技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与维护关键技术摘要:在单机设备效率提高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要提高热力系统的效率,就必须做到能源梯级利用,以充分利用各品位的热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本文针对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出现的技术问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蒸汽部分的特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运行原理,单轴燃机—汽机转子系统振动研究,燃气轮机IGV(进口导流叶排)控制及温控线优化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与维护;关键技术近些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以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往人们主要依靠燃煤的蒸汽轮机电站来实现发电目标。
在这个领域内,主要集中于提高燃煤电站的单机容量和供电效率以及解决因燃煤而造成的污染问题。
改善供电效率的主要方向提高蒸汽的初参数并改进其热力循环系统的设计。
现今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有必要开展大型联合循环机组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蒸汽部分的特点以汽轮机(ST)和余热锅炉(HRSG)为核心的物质能量转换利用系统就是联合循环中的蒸汽系统,用来将燃气轮机的排气余热加以回收、转换和利用。
选定燃气轮机后,汽轮机和余热锅炉组成的蒸汽系统的参数优化匹配和流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联合循环装置的性能。
余热锅炉在联合循环中回收燃气轮机排气余热,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
与常规电站过量所不同的是,余热锅炉仅有汽水系统,没有燃料输送、燃烧设备和煤粉制备。
余热锅炉的汽水系统通常是集装箱等换热管簇和容器、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汽包等组成,构成水的加热、饱和水蒸发和饱和汽的过热三个阶段,这一点与电站锅炉基本相似。
有再热的蒸汽循环可以加设再热器。
在联合循环中,主热源(燃气轮机排热)在蒸汽发生系统为变温排热过程,余热锅炉逐步吸收不断降温的燃气轮机排气的显热,产生热水或蒸汽。
对流传热是余热锅炉中的主要传热,辐射传热基本上可以被忽略,这是因为由于温度较低的原因。
提高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站性能的优化方法

提高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站性能的优化方法摘要:由于天然气联合的循环机组具有灵活性强,启停快速,清洁,高效率等特点,在市场中广受欢迎,但是当前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也有很多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汽轮机冷端参数的不合理,燃气轮机进出气系统的参数匹配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能够实现燃气轮机联合机组的更为广泛的运用,有关学者不断的进行研究。
本文对研究对象热力过程进行建模并且根据运行过程突出优化参数的措施,能实现余热锅汽轮机蒸汽参数的优化,并针对燃料预热进行研究,以实现蒸汽循环参数优化来提高促进联合循环的效率。
关键词:燃气轮机组;联合循环电站;性能优化前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主要以天然气为燃料,具有能源热效率高和清洁,运行灵活性强等一系列特点,这些特点逐渐成为缓和用电高峰供电压力的主要措施,并在市场能源工业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了。
目前我国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主要提倡以绿色发展为主要理念,由于传统热电站具有污染环境,资源消耗大的限制,其这方面的发展开始逐渐受到限制,但是联合循环电站实现了资源的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发电效率较高的目标,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站的性能優化是对于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提供了基础,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电力行业的发展。
一:研究热力过程建模在热力建模的过程中要采用针对化工,能源以及其他有关领域的建模分析软件IPSEpro,来进行联合循环热力的分析。
1.1确定建模的环境在确定建模的环境过程中,首先,要有关工作人员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有关模型的方程进行确定,其次是采用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有关数学方法的热力分析以及计算过程。
1.2 零部件的确定蒸汽循环系统模型的确定:蒸汽循环系统的模型确定过程中要进行三压再热式余热锅炉,三压再热式汽轮机,凝汽器三部分模型进行确定。
首先,三压在热式余热锅炉模型在构建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余热锅炉中的汽水流程期间,压力设备按照逆流换热的原则进行布置,并换热面出口工质的温度需要进行缓慢的升温。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控制系统的改造

21 0 1年第 l 2期
ZHEJANG ECT C OW E I EL RI P R
53
燃气一 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控制系统的改造
张 钢
( 海发电有 限责任公 司,浙江 宁波 镇 35 0 ) 12 8
摘
要 :由于设 备的老化及技术 的发展 , 一些较早使用 的控制 系统 、P C等 面临着 系统的升级 问题 。 L
电器。而且系统有一个通道通信卡件工作不正常 , 生产厂家也一直未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手段 。 ( )I S G均出现过看 门狗( T H O ) 2 SP和 T WA C D G
便操作员对机组运行 参数 、报警信息及有关辅机
的状态进行监控。 系统与 D S 过通信 和硬接线 C通 方式 实 现信 息交 换 , 可在 D S中实 现对 9号机 C
Up r d fS e m r i e Co t o y t m o sse m mb n d Cy l i g a eo t a Tu b n n r lS se f r Ga -ta Co i e ce Un t
Z HANG Ga g n
(h n a P w r eea o o, t, i b hj n 12 8 C i ) Z e hi o e nrt nC . Ld Nn o e ag3 50 , h a G i g Z i n
分析了镇海联合 发电有 限公 司燃机一 汽联合循 环机组 的汽机 控制 系统改造过 程中方 案选择 、系统 优 蒸 化 、工程实施 阶段遇到的典型问题 ,并 给出解决 方案。
关键 词 :分 散 控 制 系 统 ;改 造 ;S m hn y p oy系统 ;汽 轮 机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T 33 文献标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7 18 (0 11 —0 3 0 10 — 8 12 1 )2 0 5— 3
燃气轮-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供热改造可行性研究

燃气轮-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供热改造可行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7T15:31:39.733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49卷第6期作者:崔永亮[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崔永亮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他们生活的环境。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是所有国家都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是能源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除了寻找替代能源之外,节能是最直接、有效和关键的措施之一。
摘要:对某燃气电厂二拖一燃气机组供热改造的几种方案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了节能供热改造的最佳方案,以期为其他燃气电厂的改造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燃气机组;环境;节能;供热改造方案燃气电厂是一种两拖一的燃气机组,燃料设计为煤层气,实际运行是天然气和煤层气的混合气体。
燃机规模为2×42MW,汽轮机排汽背压为13kPa,电力负荷为27MW。
主机排汽由直接空冷散热器冷却,空冷岛3列3台。
电厂供热现状为常规抽汽,抽汽能力为55t/h,低压补汽25t/h,总供热蒸汽消耗量约80t/h,外供热主线为DN500,热网循环水设计流量为830t/h,供回水温度为105℃/55℃。
电厂年供热能力150d左右。
根据预测,供暖的供暖价格约为35元/GJ,而发电厂的供暖批发价格为20元/GJ,与实际和理想价格相差很大。
但供热是电厂的大势所趋,利用乏汽余热供热可以有效降低供热成本。
因此,一家燃气电厂计划进行供热改造。
1设计原则和基本数据在实际工作中,最基本的设计原则是在不改变主机的情况下,使电厂的效益最大化。
基础数据如下:电厂热网循环水的供回水温度为105℃/55℃;汽轮机排汽背压上限为30kPa,最大抽汽率为25t/h;加热用额定抽汽55t/h,低压补汽25t/h,可用于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汽轮机电站的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技术0引言到目前为止,我国老火电厂改造有三种方法:蒸汽轮机全三维设计改造、原有锅炉替换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组改为热电并供电厂。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同时满足大幅度降低能耗和解决燃煤的环境问题。
为达到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必须在以上设备改造基础上,对原有蒸汽轮机发电厂进行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
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技术从热力学角度而言,是将具有高温加热优势的燃气轮机(Brayto n循环)动力装置和较低排汽温度的汽轮机(Rankine循环)动力装置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按能的品位高低进行梯级利用。
达到扩容降耗的目的。
因此,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发电效率,而且可以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采用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传统燃煤火电站在国外近几十年来得到很大发展,并积累了成熟经验。
其改造方案主要有以下四种:给水加热型(FWH-Repowering ),排气助燃型(FF-Repowerin g),余热锅炉型(H RSG-Repowe ring) 和平行混合型(PP-Repow ering)。
特别是80年代后,美国、曰本、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国发展势头更是方兴未艾,尤其是HRS G-Repoweri ng应用得最多,主要进行改造的机组等级为100丽、200M W、300MW。
但是,我国国情与国外不同:国外火电机组用天然气和液体燃料的电站比较多,天然气和燃油供应比较充足,而我国天然气和燃油比较缺乏,煤炭比较丰富;国外的燃煤机组有脱硫脱硝装置,而我国的中小型燃煤机组没有脱硫脱硝设备;国外发达国家财力雄厚,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余热锅炉型的更新改造,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缺乏。
因此,对我国现有火电站进行升级改造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可能降低改造费用。
如原本应淘汰的5万千瓦汽轮机组采用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更新改造技术后,使全厂发电效率可从%提高到%,达到3 0万千瓦大机组的水平[1-2]。
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本文主要讨论给水加热型和排气助燃型两种联合循环,并从热力学角度对它们进行热力特性分析与比较。
改造后联合循环系统总输出功率以蒸汽轮机为主,锅炉燃料仍然是煤,而新增加的燃气轮机则燃用油或者天然气,即以煤炭为主的双燃料动力系统。
同时这种双燃料动力系统也适合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西部地区(双燃料基地的能源结构)。
1改造常规电站联合循环系统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是用燃气轮机的排气加热锅炉给水,以减少汽轮机用于给水加热的抽汽,从而增大蒸汽轮机输出功率,提高系统能源利用效率。
图1所示为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
系统中使用原除氧器,给水加热器包括有低压加热器和高压加热器,与原蒸汽循环回热系统并联。
其特点是系统相对简单,设备投资少,锅炉燃烧系统不必改造。
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系统图2所示为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系统。
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系统是将燃气轮机排气做为锅炉燃烧用空气加以利用,排气中剩余氧气(14%〜16%)供锅炉燃料燃烧用,这时燃气轮机取代了锅炉鼓风机和空气预热器。
燃气轮机排气显热的有效充分利用可以大幅度降低锅炉耗煤量,同时可外置省煤器以便保证锅炉排烟温度不致过高。
但是,锅炉必须进行改型设计。
燃气轮机和汽轮机可以分两个系统单独运行。
FWHCC与F FCC热力学分析及讨论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指导实际改造工程,我们从热力学角度对两种改造系统进行热力特性分析和比较。
图3为两种联合循环系统的效率随蒸汽/燃气功率比R和燃气轮机简单循环效率ngt的变化关系。
从图中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规律:第一,无论是给水加热型还是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系统,燃气轮机简单循环效率n gt的变化比蒸汽/燃气功率比R的变化相对敏感。
因此,采用较高的简单循环效率ngt 的燃气轮机对提高联合循环系统效率nc c最为有效。
此规律可以指导在设计实际联合循环电站系统时,除了考虑其它约束的条件外,应尽量选用简单循环效率ngt高的燃气轮机。
第二,对于相同的简单循环效率ngt,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的效率I] cc随蒸汽/燃气功率比R变化并非单调,存在一个极值点,而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系统的效率ncc则随着蒸汽/燃气功率比R的增加而单调减少。
第三,对于采用相同简单循环效率ngt 的联合循环系统,存在一个蒸汽/燃气功率比R的区间.R。
在区间.R之内,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效率增大值大于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系统效率增大值;在区间.R之内以外,则反之[3]。
从上述的第三个规律可以看出:当采用相同的燃气轮机简单循环效率ng t时,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系统效率要比给水加热型高的说法是有局限性的。
图3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为选取哪种联合循环提供热力性能依据;另一方面又可以做为燃气轮机选型依据。
利用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技术改造常规蒸汽轮机电站时,对于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要尽量采用高效、大燃气/蒸汽功率比的燃气轮机;对于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在选取高效燃气轮机时,功率的选择要选取接近最佳蒸汽/燃气功率比。
在选定燃气轮机之后,在一定功比范围之间,用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改造系统效率提高幅度并不比排气助燃型差,甚至高于排气助燃型。
该情况下,选用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改造常规蒸汽轮机发电系统,既可以较高改善联合循环系统效率,同时又可以避免排气助燃型系统改造的技术难点。
2联合循环更新改造技术、经济分析本文在以上理论指导下研宄了200丽级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改造示范电站的热力系统,以便掌握cc- Repowering 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用洁净煤技术推动我国大量中小型汽轮机电站的升级改造。
本示范电站是由4台5 万千瓦机组改造为“2X25M W燃机+4X50丽汽机+给水加热系统+2X410t/h煤粉炉”的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
联合循环更新改造关键技术CC-Repowering技术改造首先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尽量充分利用燃机排气以求得最高效率;以及尽量减少现有水-蒸汽系统的变动以谋求最小投资的前提下,首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系统234 5678R集成和电站成套设计。
其研究内容包括:系统总体技术方案与概念性设计;关键技术集成与综合优化;系统模拟与特性分析等。
联合循环改造后系统功率总输出以蒸汽轮机为主,锅炉燃料仍然是煤,新增加的燃气轮机选用GE 公司PG53 61型,燃用天然气,简单循环效率为%,在三维技术对常规蒸汽轮机电站的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改造基础上,改造方案采用FFCC和FWHCC两个系统。
给水加热型和排气助燃型的系统热力性能比较由表1可知:对于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其发电效率由原电站的%提高到%,绝对值提高%,从而说明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通过减少汽轮机用于给水加热的抽汽,增大蒸汽轮机输出功率;对于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其发电效率由原电站的%提高到%,绝对值提高%,可见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充分利用燃气轮机排气显热,做为锅炉燃烧用空气,大幅度降低锅炉燃煤消耗量,提高系统热效率。
这两个方案都可使系统供电煤耗大幅度下降。
该供电煤耗己接近亚临界300丽机组的水平。
由于煤耗下降,改造后SOx总排放量减少约30%, NOx总排放量减少约20%,向环境排热量减少25%〜30%。
给水加热型和排气助燃型的系统经济性比较从上述两个系统的热力性能比较中,我们看到,通过两种方案改造都可以使系统热效率提高5%以上。
但是,提高系统效率不是CC-Repowering可行性的唯一因素,最终决策取决于全面的技术经济性。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排气助燃型联合循环改造方案,电站改造后增加发电功率31836k W;而对于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由于汽轮机不再抽汽,改造后增加发电功率达33869 kW,因此,其年净收益可达2487万元,比排气助燃型的净增收益2097万元增加了15%,其静态投资回收期也短些。
而上述两种联合循环改造后的系统的新增出力单位发电能力造价在2200〜26⑻元/千瓦左右,远低于国内建设同等规模常规蒸汽轮机电站的单位发电能力的初投资(约5000人民币/千瓦),也远低于建设全新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电站的单位发电能力初投资(约500美元/千瓦)。
因此,在一定功比范围内,采用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改造技术不仅提高系统效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改造投资小,技术经济性优于排气助燃型。
故本示范电站采用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系统改造电厂。
3联合循环更新改造技术展望尽管当今世界可再生能源大幅增长,但地球上最丰富的化石燃料-煤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方面仍然会起巨大作用。
据预测,由于人口增长和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05 0年全球对电力的需求将增加三倍。
为此,美国电力研究所(EPR I)宣布一个全球煤计划,以加速研究如何清洁、灵活利用全球的煤〔4)。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中国仍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需求的发展中大国。
因此,在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技术方面无疑具有很大的市场优势和开发机遇。
在面临世界电力紧迫需求的形势下,中国不仅要从长远目标出发,致力于研宄开发先进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如增压流化床燃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还要针对短期需要解决近期中小燃煤电厂问题。
所以,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技术就显示出它独特吸引力。
本文讨论的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虽不是世界上最高效率,但它却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可靠易行,没有风险。
它是一个高效、低污的能源动力系统,大幅度提高热效率(5-7个百6分点)、耗水率降低,且NOx、SOx 等有害物排放量大幅度减少。
从经济角度而言,升级改造现有火电站在中国有着几百亿元的潜在市场,改造投资较小,运行可靠性与可用性较高,燃气轮机维修成本较低。
联合循环更新改造技术经济上吸引人之处还在于新组成的高效率系统中大部分设备是原有的。
因此,联合循环更新改造系统可大大延长中小型机组的技术经济寿命、避免过早淘汰,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电力部门对建设新电站带来的巨额投资的压力,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另外,它对应付各种风险、适应燃料消费构成变化及降低发电成本等也是有利的。
由此可见,采用联合循环更新改造技术对中小火电厂进行升级改造,并进一步推广到十万、二十万千万等级发电机组的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是中国目前解决能源与环境两大问题的一项现实的洁净煤技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北京全三维动力工程公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宄所,四川江油电厂2X50丽汽轮机组联合循环系统更新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2000[2]金红光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建议书,2000。
[3]刘泽龙.金红光.蔡睿贤.蒋洪德.[改造常规汽轮机电站联合循环热力学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XX,22 (1,3): 1 -4[4]何奕玲.[美国电力研宄所的全球煤计划].能量转化利用研究动态,总8 5期,1,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