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国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小学生本身辨识能力具有局限性, 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积极引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为小学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事物也是一个重要的责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渗透情感教育, 彻底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唯考试成绩论的教学误区。
实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健康成长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1.1促进小学语文未来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并未受到重视, 事物的统一化和格式化是应试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未来社会发展中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更高,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将高智商作为赢得一切的根本, 虽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但也需要注意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情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心理和人格健全发展并未受到关注。
情感教育则更多注重小学生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小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有积极促进作用。
只有让学生在智商和情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因此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彻底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忽略学生心理情感培养的弊端, 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革新。
1.2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质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限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实现精力高度集中, 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因此需要老师通过教学进行积极引导。
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采取简单粗暴的灌输式讲解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渗透情感教育, 让小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牢记情感教育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小学生更加愿意接受, 而且能够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小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为小学生培养良好品质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情感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信念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优美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作品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课文,这些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真诚、信任、理解等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实施方法与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解诗歌时,可以通过配乐、图片展示等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朗诵比赛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项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课不仅仅是讲述知识,更是通过课文内容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在学习一篇古诗时,可以通过音乐的配合,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学习一篇散文时,可以通过朗读和演讲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二、倡导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需要倡导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文学作品去理解各种情感,去感受各种情感,从而建立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的情感进行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中不同情感的看法和理解,引导他们从中明确好的情感和不好的情感。
在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善与恶的理解,明确好与坏的情感价值观。
在学习一篇感人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善良和宽容的理解,倡导他们去感受善良和宽容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分享,来引导学生去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可以分享一些身边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善良和宽容的力量,明确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可以分享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团结和友爱的力量,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实际中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情感态度。
三、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感悟。
通过文学作品的启迪,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情感教育的深刻内涵。
教师在情感教学中需探索更多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和表达。
结合评价与展望,小学语文教学应不断完善情感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情商,提升其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应将情感因素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打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中感悟语文的魅力,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深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新课标,融合,体验,作用,文学作品,启迪,教育策略,评价,展望,培养。
1. 引言1.1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
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
2. 正文2.1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情感是人的生活和语言活动的基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情感满足和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布置、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式融合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共情、关爱和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素养。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仅是教学生认字、认词、读句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展开探讨,探究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情感经典诵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不仅使学生学会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
经典诵读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经典诵读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背后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的忧乐哀乐,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诵读《离骚》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品味屈原内心的忧愁与不屈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不仅仅是学会了文章,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情感。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作,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感受,借此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
《小兵张嘎》、《闹市中的小巷》等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情感。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中的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爱、懂得责任、懂得感恩。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近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注重情感教育。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强调情感与认知、技能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实施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选材,选择那些具有启发意义和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现代童话故事、传统的诗词歌赋等,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让课堂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舞台。
可以通过举行朗读比赛、大声朗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地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还应该注重实践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做学生情感教育的表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培养学生的正向情感。
教师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者。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还应该做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者,在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情感表达的乐趣和价值。
教师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评价者。
在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人性、培养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生动形象的文学片段、讲述故事等手段,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文学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悟人物情感深处。
例如,我们可以在进行语文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小兔子乖乖》中,让学生体验小兔子被妈妈批评后的内心情感,“小兔子委屈极了,哭得那样伤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问:“小兔子为什么那么伤心?为什么委屈?”通过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道德的内核,感知情感生命力,体验情感的力量,并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学的深层意义。
二、营造情感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包容、和谐、温馨的情感氛围。
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情认同和社会情感。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儿童文学、童话等文学形式,以及一些小游戏、互动演练等方式,起到增强情感体验和提高情感沟通的作用。
比如,在感恩节期间,可以教学生学唱感恩歌曲,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感恩的内涵,感受感恩的情感氛围。
三、教育在情感陶冶中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真正学会做人、处事、感恩和理解。
在情感教育中,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个人成长纳入到教学范畴中来。
教师可以秉承一种关爱的态度和谆谆教诲的口气,让学生从文学故事中了解生命的真相、学做人的底线、感受友谊、亲情和爱情的现实重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情感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情感体验和情感调控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和人际关系。
此外,情感教育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情感教育的方法1.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情感教育中得到发展。
2.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观点,感受课文的情感内涵。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情感现象,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3. 注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者太乡中心学校李学贵
内容摘要:情感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消除不良情绪,产生某种激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如果把美的情操带到学生的集体中,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会使每个学生都尝到学习的乐趣。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
情感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消除不良情绪,产生某种激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如果把美的情操带入到学生的集体中,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会使每个学生都尝到学习的乐趣。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
只有人的意识中渗透着浓厚的情感时,才能激励人积极思考与探索。
而对学生来说,情感总伴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影响着学生动机的强弱,学习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
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感素质,就能提高学习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浅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就几年的教学经验粗谈几点:
一、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
励、唤醒和鼓舞”。
学生在鼓励性的作用下,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的引起总是某些刺激物的结果,作为教师,根据情感这种信号技能,应在学生之先对其感知的客体移情、生情,再将这种出生之情传递给学生,刺激学生的萌动,打开情感的闸门。
一次,我们这里下了一场难得的大雪,我便将学生带入漫天纷飞的飘雪中说:“同学们,过去我们谈雪是在画上看它、文章里读它、银屏上欣赏它。
今天,天公作美,让我们真真切切去感受它,让我们尽情地去享受吧!你们看——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是像柳絮扬花,还是像飞舞的棉絮?快去品味圆圆的雪球儿-----”,我此时已完全沉醉在这美景之中,我情感的全部流露,感染了在场的全体学生,他们在飘雪中欢笑着、追逐着,开始寻找、品味、亲亲、闻闻、看雪的颜色、听雪的声音、看雪的形、说雪的神。
学生陶醉了。
事后,许多学生写了难得的好作文。
此次活动,使我感知,美:虽然是实在的,一种具体的形象,但人面对美,只有移情于美,才会更好地体会美之魅力。
为此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先有情。
只有用教师饱满的热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方能使学生感受美的阳光。
二、以形激情,触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事物的具体可感性是美的基本元素。
美,首先必须反应于人的感官,然后作用于人的理智,才会产生美感。
闻声才有韵,见色情方生。
无声、无色、无形,怎为美?因此,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尚需让学生进入可感形象的佳境。
如我在教学《丰碑》一文时,正逢盛夏,特别炎热,当我走进教室,见大部分学生精神不振,便顺势说:
“同学们,这天气热得发狂,大地处处就如被火包围着,真让人难受!同学们,打起精神,我带你们到一个特别的地方去清醒”。
同学们一听,马上就来了劲,都用探索的目光望着我,大胆的学生问:“老师,去哪里?”。
我见激情的目的已生成,就接着说:“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地方,严寒把大山冻成了冰坨,寒风号鸣,呼呼掀起密集的碎雪,路被风雪塞住了,整个大地似乎已完全淹没在混沌的落雪中,天地溶成一体,一支红军队伍艰难地前进着,这狂风恶雪也许丝毫没有意识到它折腾着一支救苦救难的正义之师,居然将一位老红军冻死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下。
将军愤怒了,他痛斥军需处长为什么不发棉衣给这位老红军。
然而,将军未曾料到,这位被冻死的老红军就是管棉衣的军需处长------”。
我见学生的情感已触动,滋生出要探究下去的急迫心情,就顺势导入了新课。
这就说明,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运用动情的语言,打开学生关闭的情感闸门,就能激活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进入情境,在情感上与本文产生共鸣的目的。
三、以理激情,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如果说审美客体中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理则是情感的灵魂。
审美的客体虽然表现的是情感,但主要还是表现思想。
教师可以在审美客体中提起最能触动学生求索动机的“理”,作为学生审美动机的突破口,让学生带着目的投入审美活动中,陶冶情感,达到美育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时说:“同学们,人学习、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然而,抗御洪魔的解放军战士,为了保护
人民的生命财产,为什么宁愿用生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为什么我国驻外记者,为捍卫真理,而对侵略者的凶残,敢用生命谱写一曲世纪悲壮之歌?为什么董存瑞用血肉之驱托起炸药包、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王海乘上飞机追逐美国在中国领空的侦察员?为什么张思德、雷锋、孔繁森、焦裕禄等等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这许许多多的人,他们为什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这是有一种精神时刻在激励着他们,这种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在导入时的层层设问和自答,激励了学生的情感。
“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学生以这一动机投入对课文的学习,加上老师的步步引导,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感的佳境。
故“理”作为激发学生情感动机的方法,可使学生心智得到更大程度的完善。
为此,教学中如果未让“理”伴随着情感、融入情感,那将会使“理”枯燥干瘪,无法是学生情感受到触动。
四、以物激情,引发学生的想象情感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启动,往往会遇到障碍,受之局限。
有时,是以往的知识、经验使其因循守旧;有时,是主体把握不住事物的特色,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美,启动不了情感的闸门;有时,是熟悉的客体,磨钝了主体的敏感性,使之感觉不到美之所在。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海边的老农,逢人在他门前欣赏海景的时候,并羞涩地转过身去,指着房后的一园菜说:“门前有什么好看的,屋后这一园菜却真不错。
”为什么波澜壮阔的大海会引不起老农的美感?如果局限在稼穑的经验和功利里,感知事物美的感官未启动,又怎能感受
到大海那碧海连天、烟波浩渺、浪击礁石、碎与飞洒、鱼群欢歌的神韵呢?在实施情感的教育中,教师务必分析阻碍学生情感的原因,用其丰富的联想作为动力,激感元素,使其感受美的价值。
如我在引导学生写《校园春色》的作文时,就是以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
我说:“同学们,校园的春色是美丽的,快去感受吧!看看校园的阳光是怎样的?校园的小鸟是喜欢高歌还是低吟?抽芽的嫩枝像儿童幼稚的小手还是像姑娘头上的欢跳的小辫?那精灵般的小草是心灵手巧的仙女织出的地毯还是春的使者为校园点缀的生命之绿------”。
学生原本感到抽象而无新的题目,通过这种联想的到入启发,思维开阔了、灵感滋生了、情感流露了。
校园的阳光、小草、树叶、蝴蝶、小鸟、花儿------这一切在学生眼里、心里和笔尖都是新的、美的、有生命的。
下笔也就如神了。
实浅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真正把握语文隐含的科学理性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审美判断沿着“动情”、“喻理”、“深知”的轨迹,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