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度最大最小实体计算公式
位置度计算

综合
2 – M4X12
Ø T1 M
底座 A
Ø 4.2
+ 0.2 0
盖板
2 – Ø 4.2 Ø 4.2
+ 0.2 0
A-A
A
Ø T2 M
A
Ø T1 M
A
Ø T2 M
A
P
L L±ΔL
B-B
10±0.5
B
A
R L±ΔL A
+ 0.2 7.8 0 + 0.2 7.8 0
Ø T3 M
A
R
B
Ø T3 M
设计要求: (1)底座与盖板螺钉连结; (3)R槽能通过ø15轴;
谢 谢 !
或 T1 = 0.05 , T2 = 0.03 等。
如:T1 = T2 = 0.04
对称板件(活动紧固件连接)
件1
A
Ø 10 H9
Ø T1 M
+ 0.058 0
Ø 20 H 9
+ 0.052 0
E
件2
A M
Ø 20 d 9
- 0.040 - 0.092
E
A 图 11
Ø 10 d 6
- 0.040 - 0.098
+ 0.12 0
件1
4 - Ø 3.5
0 - 0.12
件2
ØT1 M
ØT2 M
图 12
计算: A)由式 (6) 得: H = F + T1 + T2, 4 = 3.5 + T1+T2 则: T1+T2 = 0.5 如: T1 = T2 = 0.25 或 T1 = 0.2, T2 = 0.3 等。 B)由式 (5) 得:T =(H - F)/2 =(4 – 3.5)/2 = 0.25
位置度公差及其计算

四、位置度公差标准数值的选择方法
• 1. 按GB/T 1184-1996选择位置度公差标准数值
四、位置度公差标准数值的选择方法
• 2. 按GB/T 1800.3-1998选择位置度公差标准数值(表6-2) • 利用a(A)、b(B)、c(C)、d(D)、e(E)、f(F)、g(G)的基本偏 差的数值作为通孔与紧固件之间的标准最小间隙。
位置度公差及其计算
一、位置度公差注法的原理
• 在几何精度设计中,确定中心距是一个重要的方 面。
• • • • 坐标尺寸注法存在着以下缺点: 1.加工时产生累积误差; 2.用两点法测量各个中心距不能保证坐标方向。 位置度公差注法建立在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几何图框给出的 理想位置上。见图6-1到6-5。
二、位置度公差的标注
五、采用延伸公差带的位置度公差
• 3)缩小螺孔的位置度公差 • 缩小螺孔的位置度公差对制造不利,不宜采用。 • 4)采用延伸公差带 • 把螺孔位置度公差带从螺孔本身长度范围内移到螺钉杆部 与通孔发生干涉的部位,即移到包含着通孔全长范围内的 螺孔轴线延伸部分,这就是所谓的延伸公差带。图6-20。
五、采用延伸公差带的位置度公差
③复合位置度公差注 法:图6-13。
• 四个孔的实际轴线应同时位 于孔组位置度公差带和各孔 位置度公差带内,即四个孔 的实际轴线应位于两个公差 带的重叠部分,但各孔位置 度公差带中心不必位于孔组 位置度公差带内,则满足设 计要求。
三、位置度公差的计算
• 1. 孔组内各孔位置度公差的计算 • 孔组内各孔的位置度公差带计算公式由紧固件与被连接零 件的连接方式决定。 • 通孔连接方式:用螺栓、销钉等紧固件穿过两个或几个被 连接零件上的通孔; • 螺孔连接方式:把双头螺柱、螺钉等紧固件拧入一个被连 接零件的螺孔中,且穿过其余的被连接零件上的通孔。 • (1)通孔连接方式的位置度公差计算(图6-14) t=DM-dM=Xmin • 上式中,紧固件采用包容要求
最大实体补偿位置度的计算方法

最大实体补偿位置度的计算方法
最大实体补偿位置度(Maximum Entropy Displacement)是一种用于计
算重新加工工艺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最大可能性的方法。
它是一种可
以对已经被滤波器处理过的执行工艺和数据进行前向运算的计算方法。
1. 分解原始数据:首先,在计算最大实体补偿位置度时,我们需要首
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分解,以确定可能分解出来的和特征;
2. 根据特征进行重新构建: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上述分解结果,对工
艺参数作出恰当的调整,有效地将特征结构重新构建汇集到一起;
3. 用哈希表确定数据的联系: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哈希表的方式来
确定不同特征中引发的数据间的关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模型;
4. 计算最大补偿离散度:在计算最大实体补偿位置度时,我们通过上
述哈希表所形成的模型计算出最大补偿离散度值,以实现最大可能地
减少输入工艺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5. 处理成功后,意外发生时的补偿:此外,使用最大实体补偿位置度
可以更好地处理意外发生时的位置补偿,可有效减少对原始数据产生
的影响,使其可以正确地重新编码归类输入。
总之,最大实体补偿位置度是一种可以有效地计算出最大可能性的工艺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原始数据精确地重新分类归类,并在意外发生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影响,提供更可靠的补偿能力。
位置度最大最小实体计算公式.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公差+图中位置度值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值^2+(理论Y值-实测Y值^2
总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补偿公差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 值^2+(理论Y值-实测Y值^2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 值^2+(理论Y值-实测Y值^2 总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补偿公差
图中位置度值
0.2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
公差+图中位置度值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值^2+(理论Y值- 实测Y值^2
孔类与轴类的最大最小实体增加的公差区别:
类轴类最最
轴:最大理论直径-测量直径孔:测量直径-最小理论直径。
超全的位置度计算与全面详讲各情况评价方法

位置度公差及其计算一、位置度公差注法的原理•在几何精度设计中,确定中心距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坐标尺寸注法存在着以下缺点:• 1.加工时产生累积误差;• 2.用两点法测量各个中心距不能保证坐标方向。
•位置度公差注法建立在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几何图框给出的理想位置上。
见图6-1到6-5。
二、位置度公差的标注•单个要素在零件上的定位要求,可以根据基准体系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理想位置标注位置度公差来实现。
•要素组在零件上的定位,要考虑该要素组的两种位置关系和两种设计要求。
• 1.孔组位置度公差标注应包含的两项主要内容u孔组的两种位置关系•(1)孔组内各孔的位置关系。
是指几何图框上各孔理想位置之间的关系,各孔之间保持定的坐标位置关系和几何关系。
(各孔位置度公差)•(2)孔组对零件上其他要素的位置关系。
是指孔组或孔组内各孔在零件上的定位要求。
(孔组位置度公差)二、位置度公差的标注u孔组的两种设计要求•(1)第一种设计要求。
装配时不仅要求被连接的两个零件上对应孔组内各孔的位置分别对准,而且要求这两个零件上的某些其他要素也应分别对准。
(对孔组和各孔的位置变动量都应规定较严格的位置度公差。
)•(2)第二种设计要求。
装配时仅要求被连接的两个零件上对应孔组内各孔的位置分别对准,而不要求这两个零件上的某些其他要素也分别对准。
(对各孔的位置变动量应规定较严格的位置度公差,而对孔组位置度公差或定位尺寸公差则应规定的较松。
)•孔组位置度公差与各孔位置度公差的关系:前者一定要不小于后者。
二、位置度公差的标注• 2.孔组位置度公差的基本标注方法u满足第一种设计要求的位置度公差注法•(1)矩形布置孔组。
图6-6。
二、位置度公差的标注•(2)圆周布置孔组。
图6-5。
二、位置度公差的标注• 2.孔组位置度公差的基本标注方法u满足第二种设计要求的位置度公差注法•(1)矩形布置孔组。
•①复合位置度公差注法:指将孔组的两种位置度公差分别用两个公差框格注出。
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

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是一种在工业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
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在创建一个产品或物体时,需要将不同的元素或组成部分布置在最佳位置,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和视觉效果。
该原则通过优化孔形状、大小和布局,以及与其他元素的相互关系,使产品或物体在使用和观察时达到最佳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功能性: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着重考虑产品的使用功能。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确保孔的布局和位置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访问到需要的操作区域,以实现产品的功能。
例如,对于一个开关板,布置开关孔的位置应考虑到用户的操作习惯和手的舒适程度,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轻松操作。
2.视觉效果: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也关注产品的外观和视觉效果。
通过优化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创造出更加美观和吸引人的产品。
例如,在一个衣柜的设计中,孔的布局和位置可以使用对称或者非对称的排列方式,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美感。
3.材料和成本:在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中,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的材料选择和成本。
通过合理布置孔的位置,可以使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并降低制造和成本。
例如,在一个汽车设计中,通过优化发动机舱和车身的孔布置,可以有效降低车身的气阻,提高燃油效率。
4.人机工程学: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的设计也需要综合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
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以及其对产品的操作方式和舒适度的要求,可以确定最佳的孔位置度。
例如,在一个手机设计中,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人体工程学需求,将音量调节孔和电源按钮孔放在最佳的位置,以方便用户的操作。
5.创新性: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也鼓励设计师进行创新设计。
通过创新的孔布置和位置,可以为产品或物体带来新颖的功能和视觉效果。
例如,在一个灯具设计中,通过将灯泡孔布置成不规则的形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灯光效果,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艺术性。
总之,孔位置度最大实体原则是一种在工业设计中应用广泛的设计原则。
位置度公差及其计算解释

三、位置度公差的计算
装配时,如果设计要求各个被连接零件上孔组内各孔分别对 准,但不要求这些零件的外圆柱面或内孔的基准轴线彼此 重合,则可采用图6-11、图6-12或6-13所示注法。
δl=t1+T+tp Tp——销组或孔组几何图框轴线对外圆柱面或内孔轴线的 一般同轴度公差值
t2 = δl –T-T1 T——被测孔的尺寸公差值 T1——基准孔的尺寸公差值
四、位置度公差标准数值的选择方法
1. 按GB/T 1184-1996选择位置度公差标准数值
四、位置度公差标准数值的选择方法
2. 按GB/T 1800.3-1998选择位置度公差标准数值(表6-2) 利用a(A)、b(B)、c(C)、d(D)、e(E)、f(F)、g(G)的基本偏差 的数值作为通孔与紧固件之间的标准最小间隙。
三、位置度公差的计算
2. 孔组位置度公差的计算
(1)矩形零件(基准要素为平面要素)
满足第一种设计要求:只需计算各孔位置度公差值t1,不必 计算孔组位置度公差值t2,因为它们相等。(图6-6)
满足第二种设计要求:(图6-7和图6-4)
t2=δl-T δl为孔的轴线至零件有关侧面的距离的允许变动量,T为通孔直 径的尺寸公差值
孔组位置②位置度公差与定位尺寸公差组合注法:图6-4和6-8。
四个孔的实际轴线必 须位于Φt1位置度公差 带内,且I、II、III孔 的实际轴线还必须位 于相应的定位尺寸公 差带内,才能满足设 计要求。
二、位置度公差的标注
孔组应平行于一个侧面的注法,见图6-9。
五、采用延伸公差带的位置度公差
3. 延伸公差带的位置度公差注法 只适用于零件图,不适用于部件图和装配图。 图6-21。
图6-22 图6-23。
最大最小实体形位公差计算表

10.6 10.4 0.2 0.4 0.5 0.6 0.7
18.1 18.2 0.1 0.3 0.32 0.340.4 0.5 0.6
10.6 10.4 0.2 0.4 0.5 0.6 0.7
元素、基准都是最大实体的位置度(轴) 基准形体尺寸 基准基本尺寸 10.4 10.6 元素基本尺寸 22.1 22.4 基准最大理论值 10.6 10.6 位置度最大实体要求为元 位置度要求 基准实测值 10.6 10.5 素要求和基准要求 0.2 基准增加公差 0 0.1 公差带直径 理论直径最大值 实测直径 形体增加公差 22.4 22.4 0 0.2 0.3 22.4 22.3 0.1 0.3 0.4 实际允许公差 22.4 22.2 0.2 0.4 0.5 22.4 22.1 0.3 0.5 0.6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公差+位置度要求 元素、基准都是最大实体的位置度(孔) 基准形体尺寸 基准基本尺寸 18.1 18.2 元素基本尺寸 25 25.05 基准最小理论值 18.1 18.1 位置度最大实体要求为元 位置度要求 基准实测值 18.1 18.15 素要求和基准要求 0.2 基准增加公差 0 0.05 公差带直径 理论直径最小值 实测直径 形体增加公差 25 25 0 0.2 0.25 25 25.02 0.02 0.22 0.27 实际允许公差 25 25.04 0.04 0.24 0.29 25 25.05 0.05 0.25 0.3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公差+位置度要求 元素、基准都是最小实体的位置度(轴) 基准形体尺寸 基准基本尺寸 10.4 10.6 元素基本尺寸 22.1 22.4 基准最小理论值 10.4 10.4 位置度最大实体要求为元 位置度要求 基准实测值 10.4 10.4 素要求和基准要求 0.4 基准增加公差 0 0 公差带直径 理论直径最小值 实测直径 形体增加公差 6 6 0 0.2 0.25 6 6.1 0.1 0.3 0.35 实际允许公差 6 6.2 0.2 0.4 0.45 6 6.3 0.3 0.5 0.55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公差+位置度要求 元素、基准都是最小实体的位置度(孔) 基准形体尺寸 基准基本尺寸 10.4 10.6 元素基本尺寸 22.1 22.4 基准最大理论值 10.6 10.6 位置度最大实体要求为元 位置度要求 基准实测值 10.6 10.5 素要求和基准要求 0.2 基准增加公差 0 0.1 公差带直径 理论直径最大值 实测直径 形体增加公差 22.4 22.4 0 0.2 0.3 22.4 22.3 0.1 0.3 0.4 实际允许公差 22.4 22.2 0.2 0.4 0.5 22.4 22.1 0.3 0.5 0.6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公差+位置度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
公差+图中位置度值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值)^2+(理论Y值-实测Y值)^2)
总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补偿公差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 值)^2+(理论Y值-实测Y值)^2)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 值)^2+(理论Y值-实测Y值)^2)
总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补偿公差
图中位置度值
0.2
实际允许公差=形体增加的公差+基准增加的
公差+图中位置度值
位置度值=2*SQRT((理论X值-实测X值)^2+(理论Y值-
实测Y值)^2)
孔类与轴类的最大最小实体增加的公差区别:
类轴类最最
轴:最大理论直径-测量直径孔:测量直径-最小理论直径。